建设大学文化推动大学发展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中,大学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它是人类智慧和知识的结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塑造个人性格和品质的重要场所。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则是大学的灵魂和底蕴,是大学传统和文化的体现。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剧烈竞争中,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人在进一步发展其人类崇高理想,提高其人类精神层次,并以高度的自我敬重和自我约束的精神来对待工作和同事的一整个规范和价值观念系统。
大学精神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包括思想的尊严、学术的自由、人文的关怀、社会的责任等。
它不仅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更是大学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所在。
大学文化则是大学特有的文化形态和精神遗产,是大学的学术传统和校园文化的综合。
它涵盖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术研究、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社团活动、校园生活等方方面面,是大学的“软实力”所在。
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要开拓新的文化视野和探索新的文化表现形式。
对于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全面人才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大学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思考和实践,全面发展个人潜能和人格魅力。
此外,大学还要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二、强化学术研究,推进学科创新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学术研究和学科创新。
大学要坚持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的原则,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术研究,并积极开展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推进学科的创新和升级。
三、弘扬人文关怀,建设人文校园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对于人文关怀和校园文化的重视。
大学要重视人文关怀的建设,营造亲和、和谐、开放的校园氛围,保障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需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互动,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质量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确定1. 建立健全的质量文化理念:通过宣传教育,使全体师生树立质量文化意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学校运行管理效率。
3. 推动师生参与: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全员参与质量文化建设。
4. 塑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实施方案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质量文化理念,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4. 增加学生参与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5. 倡导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保障措施1.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树立正确的质量文化理念,带领全校师生共同推动质量文化建设。
2. 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 加大经费投入:增加对质量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为实施方案提供充分保障。
4. 强化考核评估: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实施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五、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定期对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改变,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实施方案,确保实施效果的最大化。
六、结语大学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清华大学文化建设背景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以其严谨求实的学风和优秀的教育质量而闻名。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清华大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学生压力过大、学术竞争激烈、校园文化发展不够成熟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清华大学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
过程第一阶段:调研和规划清华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之前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工作,包括学生、教职员工、校友等多方面的意见收集。
调研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校园文化需要更加开放、多元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在此基础上,清华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计划。
第二阶段:创建文化平台清华大学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组,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该工作组与学生组织、社团、艺术团体等密切合作,共同创建了一系列文化平台,包括学生艺术节、文化讲座、校园音乐会等。
这些活动旨在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第三阶段:培养文化氛围清华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校开设了多门与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文化艺术导赏、传统文化研究等,以加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并提供奖学金和荣誉称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阶段:推动文化创新清华大学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创新和实践。
学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开展文化创新项目。
学生可以申请资金支持,开展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方面的创作活动。
同时,学校还组织评选和展示活动,为优秀的文化创作提供展示和宣传的机会。
结果经过多年的努力,清华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校园文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不少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示出了卓越的才华。
“博爱塑魂”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
“博爱塑魂”促进⼤学校园⽂化建设发展 ⼀、“博爱塑魂”在⼤学校园⽂化中的重要价值 (⼀)为⼤学校园⽂化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古⼈云:“德⾼莫⾼于博爱⼈,为政莫⾼于博利⼈”,美国⽂明之⽗爱默⽣说过:“我们必须博爱众⽣,这样⼀来不可能的事就变为可能”。
这些都鲜明的阐释了拥有博爱之⼼,是为⼈之道。
在⼤学校园⽂化建设中博爱也显得不可或缺。
校园⽂化是以学⽣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种群体⽂化。
博爱是校园⽂化的灵魂,有了爱,教育才有意义。
正是博爱提供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校园⽂化才得以不断深化、升华,教师本着爱⼼施教,学⽣伴着博爱之⼼成长。
由此可见,⽆论是社会⽣活的为⼈之道、处事之则,还是校园⽣活中的学习⽣活,都被⾼度概括于博爱之内。
博爱之⼼使学习者懂得求学之道,使为师者懂得施教之道,从⽽构筑了充满博爱情怀与⾼昂精神的⼤学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活氛围,为⽼师及学⽣们的⽣活领航。
(⼆)为⼤学校园⽂化提供了强⼤的精神动⼒ 博爱要⼈有博⼤的⼼怀,要能容得下⼤千世界,尤其⾯对成长中的⼉童,⽼师们要热爱每⼀位学⽣。
南京特师每⼀位“最美特师⼈”都拥有博⼤的⼼怀,⾯对形形⾊⾊的学⽣,始终本着⼀颗博爱的⼼谆谆教诲。
都说博爱是教育者模范⾏为,通过教师的眼神、表情、语⾔、声调、动作来体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概莫能外,这些发⾃内⼼的虔诚尊重和珍爱,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然流露。
因博爱⽽聚⼈⼼,南京特师靠教师和教育⼯作者,以及莘莘学⼦们团结⼀致坚守着“博爱塑魂”的精神,营造了⼀种良好的校园⽂化氛围。
也正是因为这⼀份精神造就有博爱⼼怀的⼀代⼜⼀代的教育⼯作者,为校园⽂化的发展提供了强⼤的精神动⼒。
(三)促进⼤学校园⽂化创新因⼦的挖掘和培育 有⼈说博爱是舶来品,是西⽅资本阶级的东西。
其實在中国春秋时代儒家就有“仁者爱⼈”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
我们现在使⽤的概念,⼀定要既有继承学习,⼜有发展创新。
大学文化建设纲要
江西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纲要(讨论稿)一、总纲1、大学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稳定性、持续性、继承性,是办好学校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是学校发展中最值得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环境,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突出主旋律,提倡高品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中心,立足学校实际,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围绕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引导好、调动好、发挥好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点。
3、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着手,努力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民主的价值理念和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着力构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又充满生机活力的科学民主、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二、基本内涵4、传承办学传统。
发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牢固确立“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和“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围绕“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5、弘扬大学精神。
遵循现代大学“民主、科学”的普遍精神,积极培育“爱国荣校、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学校精神。
按照“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校训,着力形成师大人做事做人的特有品质,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旨在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意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
首先,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文明的象征,是大学的软实力,蕴含了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
其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综合文化建设,它不仅包括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包括学校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最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的内在要求,是大学使命的体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面向未来的坚实基石。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在于,它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路径。
首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校园文化,才能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是大学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只有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大学教育的内在转型。
最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是大学开拓创新的动力源泉,只有树立大学创新文化的理念,才能激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创新活力。
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学生素质的培养、师生关系的构建、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等方面。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打造出融洽和谐的校园氛围,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提升大学的社会声誉。
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和共同进步。
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只有弘扬大学的精神文明和优良传统,才能传承和弘扬大学的优秀文化基因。
新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新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背景当前,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媒体视阈下,推进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当前需要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联系更加紧密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交流、互动。
这为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例如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创新成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传播更加迅速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有助于更快的推广和宣传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能够更好的传递宣传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
宣传效果更加直观新媒体的宣传方式不仅传递方式更直观,而且更具有吸引力,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例如,通过微视频、微博等形式进行宣传,可以将学校文化建设的特点、魅力展现出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大众关注和支持。
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自媒体推广随着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大学可以利用这些自媒体平台,直接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宣传推广。
例如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导校园文化参与活动、介绍校园特色文化,通过不断更新微信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扩大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建立文化平台针对不同专业和兴趣爱好,大学可以建立各自的文化平台,打造具有自己独特文化个性的群体,提高学校的文化特色。
例如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生如音乐、画画、表演等等方面,学校可以建设一个关于艺术方面信息互动平台,展示和推广学校艺术专业的优势。
创新文化活动开展各种充满创意的文化活动,丰富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
例如,组织校内学生创意节,并借助新媒体,将活动全方位记录下来,并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展示活动的精彩内容和创意元素。
另外,试行校内学生自编自演话剧或节目的形式,让学生们通过创造有自己风格的文化活动,承担起学校文化建设的责任。
大学要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发挥引领作用
大学要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发挥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大学作为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培育造就英才,引领社会风尚。
一、把文化建设作为教育思想固化下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办学教育思想,有助于构筑全校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思想动力;有助于优化高尚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助于激发广大师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活力,使大学更好地发挥对社会文明进步的引领作用。
大学把文化建设作为教育思想,关键是总结、提炼出反映历史、符合现实、引领未来、体现特色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集中体现着大学的核心价值追求,鲜明表达出大学的个性与特质,深刻透露出大学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西安石油大学建校60多年来所形成的“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大学把文化建设作为教育思想,就要积极践行校训,建设良好校风、学风、教风。
校训是一所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学校对于师生的一种价值导引和精神训诫,彰显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影响和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
校风则反映一所大学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精神风貌,具有强大的同化力、感染力和约束力。
在60多年的发展和变革中,西安石油大学形成了“好学力行、自强不息”的校训,“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教风,“积极进取、求真求实”的学风,激励着全体西安石油大学人发奋图强,永不停息,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积极塑造和创建与高水平大学气质与风采相匹配的学校风尚。
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
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第一节: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和气质。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塑造良好的人格,同时也是学校吸引人才和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精神、校训、校风、校史和校园环境等多个方面。
校园精神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校训是对学生的道德要求,校风是学校的学术风气,校史是学校的历史传承,校园环境则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
第三节: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优秀人才。
这些人才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校园中得到全面发展。
第四节: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传承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传承性原则是指要传承和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以及学问的精华。
多元性原则是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机会。
开放性原则是指要与社会和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第五节:校园文化传承的方式校园文化传承的方式包括宣传教育、故事传递和文化活动。
宣传教育是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学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激发他们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
故事传递是通过故事、典故等形式,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传递给学生。
文化活动则是通过举办各种文化类的比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学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六节:校园文化建设的难点和挑战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如传统文化的流失、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外部环境的变化等。
如何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平衡发展与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等,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七节:校园文化传承与学生教育的关系校园文化传承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通过学习和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教育。
大学校园文化的当代意义与实践
大学校园文化的当代意义与实践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大学校园内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由多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文化体系。
大学校园文化承载着学校的价值观、精神风貌和学术传统,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在当代,大学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历史深厚的传统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大学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是年轻人的成长之地,是进行身心建设、积累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场所。
而大学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校园内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思考与探索。
学生在大学校园文化中感受到学科精神、文化精神和道德精神的传承与薪传,更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卓越贡献。
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激励力。
大学校园文化营建了一个生存与学习的良好环境。
大学校园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也是一个生活的地方。
大学校园文化赋予了校园生活以新的内涵和意义,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由、开放和创新的氛围,使学生在这里感受到了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
同时,大学校园文化还促进了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和学者们面对面交流、互相借鉴的机会。
大学校园文化进一步培育和传承了学术文化,为学校的学术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
大学校园文化既是学生接受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更是驱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深刻把握现代中国社会的动态与发展,启示他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的使命与责任。
大学校园文化还促进校园内外的文化交流,不断拓宽中国文化认知的广度与深度,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辨识度。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的实践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
一方面,学校系统要不断强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与采取有效措施,擦亮文化品牌、创新文化体验、丰富文化载体;另一方面,学生自身需要深入了解和认同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与精神,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方式,促进个人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提升,不断弘扬大学校园文化的普及与影响。
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建设
简介
大学文化建设是指大学校园中文化氛围的塑造和发展。
一个良好的大学文化可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大学的整体发展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
- 培养积极向上的学术和道德价值观
- 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策略
大学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独立思考和简单策略的原则,避免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1. 鼓励学术研究和创新:提供科研资助和奖学金,组织学术交流和讲座,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和创造力。
2. 加强学生组织和社团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和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丰富文化活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戏剧演出、音乐会等,丰富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4. 建立健康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维护良好的研究
和生活秩序,创造适宜的研究和成长环境。
5. 弘扬社会责任和公益精神:组织公益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重要性
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影响学生
的研究和成长,还能够促进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开展,提高学校
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通过积极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
研究环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和
国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结论
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采取适当的策略,我们可以不断提升大学文化建设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9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9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方案 1一、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正确导向、鼓舞激励、规范管理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为中心,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领导小组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管理、协调各班级的工作。
组长:副组长:成员:各年级班主任四、工作要点(一)显性文化建设方面显性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围绕“六化”工程来不断加强和提升:1、净化方面,加强卫生管理,养成卫生好习惯。
落实好每周检查工作,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教室、校园卫生做到每日清扫,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理,达到教室窗明几净;桌面、墙壁无乱涂乱画痕迹,桌兜、书包无废纸、零食及包装袋等,地面无垃圾、果核、纸屑和烟蒂;绿化带无垃圾,文化墙面无脏物等。
2、绿化方面,加强绿化养护,保证成活率。
对校园布局进行整体规划。
3、美化方面,学习园地要定期更换,突出主题,文化墙面内容要注重教育主题的实效性。
4、校园实现道路硬化,晴天路干净,雨天无泥泞;加强红领巾监督岗值周工作,严格执行学生家长接送子女的有关规定;加强校园车辆管理,低年级学生不得骑自行车上学。
5、亮化方面。
学校墙壁粉刷一新,房屋通风透光,整洁明亮。
6、文化方面。
校园标语内容要贴近生活,发人深省。
当人们走进校园时,会说话的墙壁上的温馨提示(沐浴晨风,想一想今天该做些什么;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进步了没有),墙上崇德、明理、劝学的标语,操场围墙上栩栩如生的体育、舞蹈图案,草坪上竖立的宣传牌(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花园里的人性化标语(枝头小花君勿采,留向风中自在开),教室、楼道内的名人名画、名言警名,学习园地、学生风采照和手抄小报等,到处美不胜收,文化氛围浓厚,让走进校园的每一位师生心旷神怡,感悟连连。
大学校园文化氛围营造
大学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大学校园的核心价值。
大学校园作为学子的第二故乡,应该注入丰富、多样且有活力的文化氛围。
那么,如何营造一个浓厚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呢?一、公开课和讲座公开课和讲座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
学校要定期举办公开课和讲座,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给学生们授课,让他们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想,扩展他们的视野。
二、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学术交流等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文化沙龙、读书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知识的平台。
三、校园艺术团体大学校园应该培养出各类艺术团体,如合唱团、舞蹈团、话剧社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激发潜能。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更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四、文化节庆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节庆活动,如校庆、文化艺术节等,既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归属感,也可以增加学校的凝聚力。
在这些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展览、演出等,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五、建设文化场所大学校园应该建设多样化的文化场所,如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等,供学生学习和参观。
这些场所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感悟。
六、中外文化交流大学校园应该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与外国学生交流的机会。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中外文化节、交换学生项目等,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情,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七、书籍文化推广学校应该积极推广书籍文化,设立书店,开展读书活动。
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经典读物和优秀实用书籍,鼓励他们阅读,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八、校园文化产业校园文化的发展也可以带动校园文化产业的发展。
学校可以与文化创意企业合作,开展相关的商业活动,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6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6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1一、指导思想: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二、目标任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育人阵地,结合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举行活动;利用主题班会、晨会课、综合实践课时和校本课程课时,开展“建名景、读名著、看名篇、说名言、学名人、背名诗、唱名歌、听名曲”这八名活动。
让名曲、名歌充实学生耳感,让名著、名篇、名言、名人、名诗徜徉于学生心田,滋润学生成长。
三、方法措施:学校教师要极力配合,促进“八名工程”的开展。
教师要把“八名工程”建设活动,作为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巧妙引导,把活动渗透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
为了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少先队将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督促检查学生活动情况。
具体内容如下:1、建名景:(1)漫步校园,园中有景,景中有境,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学校有122棵月季,9撮紫薇,30棵串红,25撮马蔺,4撮美人蕉,15撮荷兰菊,30棵玉贞,40棵小叶红波,100多棵黑心菊等,要及时浇水、施肥、除草、松土、打药,确保成活率达100%。
劳动创造美,要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
给他们设置“名片”(花草树木的简介),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拓展孩子们的视野。
大学组织文化建设方案
大学组织文化建设方案背景大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进行品德教育和意识形态建设。
大学组织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创造良好学风,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
因此,制定一套适用于大学的组织文化建设方案,对于提高学校形象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大学校园中建立一种良好的学生组织文化,以培养具有优秀品质和时代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学生组织文化,提高校园文明素质和社会和谐程度。
•建成学生自治的活力社会,组成生态环境、促进各方面发展。
•培养学生发挥个性和特长,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建设有利于创意、创新、创业、创造的社团文化。
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制定以下方案:1. 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氛围1.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经常组织茶道、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弘扬国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
1.2 建立以志愿服务为核心的文化处理中心,为社会提供各类公益服务,并通过宣传推广彰显学生的正面形象。
1.3 组织各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 建设具有活力的学生自治社会2.1 加强学生会和各类社团组织的工作调度和监督,推行学生会与社团联合制,使社团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2.2 建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生互联网交互平台,使学生之间的信息流、知识流、文化流发挥更大的连接作用。
2.3 加强学生代表大会的权力和地位,建立并完善学生议事大会制度,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
3.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1 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和管理,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2 组织各类志愿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能够更好的实践他们的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
3.3 举行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开展集体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和法治宣传,引导学生更好地维护团结友爱,团结协作,以及公正和谐的社会氛围。
浅议高校工会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
浅议高校工会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摘要】高校工会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大学文化的繁荣发展。
工会作为连接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的桥梁,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工会不仅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还可以倡导新的文化理念,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高校工会还需要积极与学生、教职工保持沟通与合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与共享。
未来,高校工会应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大学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为高校文化建设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工会将与大学文化建设密切相连,共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工会、大学文化建设、地位、作用、具体举措、关系、未来发展、不可替代性、重要贡献、密切联系1. 引言1.1 高校工会的基本概念高校工会是高等学校内部组织形式之一,是由学校教职工自愿参加的、代表教职工利益的群众性组织。
高校工会的基本任务是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职工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协助学校管理者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高校工会通常由全体教职工组成,通过选举产生工会代表或工会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工会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高校工会在学校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和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教职工之间的友爱交流,增强集体凝聚力,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
高校工会的成立和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职工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搭建沟通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学校整体文化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高校工会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1.2 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促进学校内部的凝聚力和凝聚力,培育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大学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丰富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展望
$number {01}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展望2023-12-01汇报人:•引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与内涵•改革开放初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1978-1990)•深化改革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1991-2000)•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2001-2018)•未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展望与建议•结论与参考文献01引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
大学校园文化不仅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还对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为未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旨在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取得的成就、经验与不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进行梳理和分析。
02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与内涵定义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的文化形态。
它反映了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特点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历史性、传承性、多元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等特点。
它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学校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体现。
同时,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更新和演化,适应和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人文性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人文精神,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价值。
它鼓励人们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传承文化、创新思维和提升素养。
教育性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其校园文化具有深刻的教育性。
它不仅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校园活动中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还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大学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大学建设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大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以下将对我校大学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加强了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学校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
在教学科研方面,我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显著。
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等文化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增强了师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形象。
另外,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同时,学校注重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学科专业设置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对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新增了一批前沿学科专业,丰富了学校的学科布局。
学科专业设置的优化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学科竞争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综上所述,我校大学建设在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教学质量文化建设
大学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大学,作为知识的殿堂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未来。
在当今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大学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成为了提升教学水平、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大学教学质量文化,是指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被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关于教学质量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
它涵盖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大学教学质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教学质量对于学校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师生追求卓越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再者,能够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然而,当前大学教学质量文化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如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的科研成果等,而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质性评价不足。
此外,一些大学在教学管理上存在漏洞,制度执行不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那么,如何加强大学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呢?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
大学应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索知识。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项目驱动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再者,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全面、公正的教学评价指标,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大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大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大学文化建设纲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精神文化建设工程,突出大学文化引领作用1.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宣传部、校工会、学生处、校团委、研工部、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秉承“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
引导师生自觉将“修德”与“进学”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宣传部、校工会、学生处、校团委、研工部、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3.弘扬“明德、正学、倡和、出新”的校风。
彰显高尚道德,培养科学精神,倡导自主创新,构建和谐校园。
使校风渗透到师生的日常活动和行为规范之中,成为师生自觉追求的人格风范。
(宣传部、工会、学生处、校团委、研工部、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4.践行“修至学、立世范、启智慧、益品行”的教风。
通过教育宣传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引导广大教师将优良的教风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全面掌握教学艺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修身懿德,诲人不倦,做学高身正、教书育人的楷模。
(宣传部、教务处)5.光大“尚诚朴、勤学问、重团结、养正气”的学风。
持续开展学风教育,引导师生端正学习态度、创新学习方法、强化集体观念、铸造优秀品格。
(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研工部、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6.加强爱校荣校教育。
通过读校史、唱校歌、戴校徽和参观校史馆、荣誉馆以及征文、座谈、讨论等具体活动形式,不断强化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大家珍爱学校声誉,关注学校发展,参与学校建设。
(宣传部、校工会、学生处、校团委、研工部、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7.提炼校园精神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学特点的“四个大”:
• 大学有大师、大学有大业、大学有大度、大学有大雅 • 如何用大学理念来正确认识大学 • 树立科学的定位观和质量观
在大学定位上存在的问题
①类型定位 —— 重学轻术(职业) ②层次定位 —— 层层攀高 ③规模定位 —— 越大越好 ④学科定位 —— 综合求全 ⑤目标定位 —— 一流、北大、清华、哈佛、牛津 单一化的发展方向与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的矛盾 精英教育培养目标与大众教育培养目标的错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 上海市高教学会常务副会长
• 大学是什么 – 行会组织,行政机构、传授知识、切磋学问的组 织、 – 阶级斗争的工具,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学术性机构、 文化机构。
• 大学干什么 – 教学—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人才。 – 科研—研究高深学问 – 社会服务 – 育人—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有知识的人、 – 有文化的人。
• 龙应台的文化观: – 人的素质是文化的体现,素质始于习惯。 – 行为---习惯----品德----人生 – 怎样养成好习惯?6条
• 大学文化 • 人是文化的主体---教师、学生 • 大学是传承、研究、探索高深学问的地方。 • 是培养和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 • 我国大学文化存在的问题: • 1.大学人文精神滑坡; • 2.大学功利化倾向明显; • 3.大学官僚化严重; • 4.大学主体意识、办学特色缺失。
• 大学的本质属性 • 大学文化包括: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物质文化、
大学制度文化、大学环境文化。 • 一、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支柱 • 二、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 • 三、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 • 四、大学环境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标志
一、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支柱
• 体现在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 学科研设备建设、教师住房建设 – ①要有一个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 – ②要有一支高素质的 • ④要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 • ⑤要有若干个高水平的重点学科(专业),一批高水
平的精品课程 • ⑥要有稳定的充足的经济实力 • 学科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初等、中等教育的根本区
创新的精神。 • “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没有精神,就没有支柱,
没有动力 • 办好大学也要有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 办大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缺理念、缺精神。
• 大学精神:学风、教风、校风、领导作风 • 大学精神文化的特点:
①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②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③面向未来的超越精神 ④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别
学科专业特色
• 学科专业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是办学特色的主旋 律、切入口、突破口。
• 要切合学校实际,支持优势学科、重点学科; • 要紧密联系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 要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带头人、梯队。
•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以专业为载体 • 学科是专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 本科教育是以学科专业为本位,“三段式” •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模式。 • 世界一流大学是以一流的特色学科和专业闻名于世。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 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质量观是指判断产 品或工作优劣的理念。
• 质量观上存在的问题:盲目攀比、浮躁、急躁 • 1.发展的质量观 • 2.合适目标的质量观 • 3.需求性的质量观 • 4.多元化的质量观 • 5.特色性的质量观
(二)大学精神
• 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支柱,是大学人的精神。 • 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而追求真理、探求新知、勇于
名校校训
• 国内名校 •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 北京大学: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上海交通大学: 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 上海外国语大学:格高志远 学贯中西 •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 西南大学:含弘光大 继往开来
国外名校
• 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斯多德为友,更要 以真理为友;为增长才干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
– ①做一个真正的人 – ② 做一个快乐的人
– ③ 做一个热情的人 – ④ 做一个健康的人 • 社会主义大学----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 “三个面向”、“四有”、“四育” • 开展“充实教育”,让学生忙起来。 • “四制”、“文明修身”
二、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
• 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物质体现, 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基础。
• 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 • (一)大学理念—如何认识大学 ,如何办大学,办成
什么样的大学 • 大学十是:
大学是探究学术的殿堂,大学是云集大师的基地,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是发展科学和经济的 源泉,大学是铸就人生的熔炉,大学是指导社会的 灯塔,大学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生长点, 大学是高新科技产业的孵化器。
• 斯坦福大学:让自由之风吹拂 • 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为了国家服务 • 巴黎理工学校:为祖国的科学和荣誉
(三)大学使命
• 大学理念的教育实践 • 大学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 1930年《大学的使命》:
– 大学应走出象牙塔,打开校门,走向社会,服 务大众,推进社会文明。
•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 台湾中原大学“全人教育理念”
• 大学是文化机构。 • 当代大学的责任和使命:
– 建设大学文化,培育有文化的一代新人。
• 文化的定义:“训练和培养心智的结果和状态,用来 描述受过教育的人的实际成就”,指通过教育获得的 东西。(伏尔泰)
• 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 的总和。
• 黑格尔的话: – 中国古代的礼教文化, – 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
高等学校的五定位
• 1.办学目标定位----学校发展目标、育人目标 • 2.学校职能定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 3.学校类型定位----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职
业技能型 • 4.办学层次定位----研究生、本科生、高专高职、成人
继续教育 • 5.办学规模定位----数量 • 正确定位、安于本位、各就各位、不要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