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前一练表达技巧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五 短板快攻点 鉴赏散文语言及表达技巧要精准练习(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五 短板快攻点 鉴赏散文语言及表达技巧要精准练习(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短板快攻点鉴赏散文语言及表达技巧要精准练习(含解析)不分版本鉴赏散文语言及表达技巧要精准精准分析诊断鉴赏散文语言、表达技巧是高考常考试题,涵盖范围比较广。

经过一轮复习,考生已根本建立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掌握了答题的两个环节,即指出所用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判断不准、切入不全、不会分析表达效果等问题。

因此二轮复习中,一方面要继续强化记忆有关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的知识清单,另一方面要在审题答题的各个环节上加强训练,以期实实在在地提高欣赏水平,力争高考中拿到总分值。

(XXXX·石家庄质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神垕①王剑冰①大龙山,你在中原隆起,绵延无限远,我看不到你的尽头。

也许,龙亭里眯起的眼睛朝南望,就能望到你龙一样的雄姿。

而在你的脚下,那个叫神垕的地方,人们利用你的特有的土质,燃烧起一条条火龙,火龙里诞生的奇妙的钧瓷,源源不断地进入大宋皇室的深处。

②我来的时候正是深秋,山上依然蓬勃葱茏,各种巨石像鳞片闪露在阳光下。

我想不明白这个叫做神垕的地方,躲藏着怎样的神秘;是怎样的一种土,千年不尽,支撑了炉灶里的辉煌。

③神垕,我与你不期而遇,真的,我在车上打了个盹,一睁眼竟然就扑到了你的怀里。

我已经感觉出这次抵达的幸运。

那些昨日的烟尘和现实的幻象搅得我有些心神不宁。

我在心神不宁中小心翼翼地走进一个个院落,诚惶诚恐地观察每一个窑址,毕恭毕敬地抚摸那些浴火而生的神物。

④钧瓷上的一束束光直接翻开了我的心室,那层层开片让我有一种疼痛。

大宋,你离去了近千年的时光,但是你造就的辉煌却是一直光照着历史,以致于那不屈的泥土在这里从来没有停止续写出瓷的华章。

⑤走进一条古街,不宽的街巷两边都是明清时期的老房。

当地人说,你没有看见过,当年这些老房子深处,都是钧瓷作坊。

早晨叮当的阳光里,一队队马帮驮着泥土柴草或者精美的瓷器踏响青石的路面。

路面上,有人扛着担着做好的半成品,穿街过巷,走入各个作坊。

2022语文高考二轮复习练习题第八章第三节抒情方式鉴赏

2022语文高考二轮复习练习题第八章第三节抒情方式鉴赏

2022语文高考二轮复习练习题第八章第三节抒情方式鉴赏题组一抒情方式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注】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②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

③若个:哪个。

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叹与愤懑。

《南园》由两个反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了。

答案:《马诗》借物抒情,写出一匹骏马期望驰骋疆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叹,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

《南园》直抒胸臆,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爽快淋漓。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注]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水底鱼龙打搅,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下片采纳什么抒情方式?传达了诗人如何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下片词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我们一时难以明白得,但若明白作者是南宋的一名爱国词人,再结合最后三句,那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一、小说阅读“情节”作用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写了XX情节(或场面等)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小说反复写XX这个情节,目的是什么。

3.小说以“XX”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4.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XXX”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5、本文以“我”与XXX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解答思路:小说情节的作用主要考查两方面:一、不同位置情节作用;二、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的情节作用。

(一)情节位置作用(1)开头的情节类型及作用: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名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作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造成悬念,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3、写景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2)中间节类型及作用: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推动故事发展或转折。

(3)结尾类型及作用:1、出人意料式。

(欧·亨利式结尾)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主要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3、补叙式。

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4、卒章显志式。

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5、令人感伤式。

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表现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

6、大团圆式。

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表现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读者的感情体验上,读者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7、设疑式:.正面解疑,使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正面解疑,深化了主题;反面解疑,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技巧题型(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技巧题型(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技巧题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注],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敧(qī):倾斜,斜靠。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来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秋夜景象,自然地引出了秋思。

B.“天淡银河垂地”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银河”与“月华”都易引起相思之情。

C.“残灯明灭枕头敧”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愁人独对残灯、百无聊赖、倚枕昏睡的情状。

D.末尾三句把愁人的思念之情推向高峰。

虽然全词没有一个“思”字,但句句含“思”情。

2.本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注】李宣远:晚唐诗人,唐德宗贞元间进士。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并州虽非家乡,但离开并州再往边关,竟也产生一种类似离乡别故地的思绪。

B.颔联写孤城,是典型的边塞之景。

作者并未直接写愁,但傍晚的号角声更增加了孤城的惨淡之气。

C.颈联写大军的军帐与临水遥相对应,诗人遥望着牛羊悠然下山回家,营造了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相同的意境。

D.尾联写在外征战的人正在落泪,烽火就在不远的地方又开始了,可见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4.本诗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抒发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欲山行,春风吹断了积雨,可见当时风雨交织的天气也没能影响诗人的出行。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3(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3(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3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五丈原武侯庙[宋]郝居中筹笔无功事可哀,长星飞堕蜀山摧。

三分①岂是平生志,十倍②宁论盖世才。

坏壁丹青仍白羽,断碑文字只苍苔。

夜深老木风声恶,尚想褒斜万马来。

【注】①三分: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相见时,即定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战略计划。

②十倍: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诸葛丞相庙[唐]武少仪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

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①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注】①宣王,指司马懿。

诸葛亮出兵斜谷向司马懿挑战,但后者避而不出,诸葛亮便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以示羞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诗中颈联写残毁的碑石上已生满青苔,可以看出武侯庙破败荒凉。

B.郝诗中尾联写深夜风吹林木之声犹使人想到当年蜀军北伐时万马奔腾的气势。

C.武诗中颈联既有对诸葛亮竭忠尽智的赞誉,也饱含对其晚年昏庸的惋惜。

D.武诗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塑造了诸葛亮作为一代名相的光辉形象。

2.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两首诗分别是怎样表现这一点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五十九(其五十二)李白青春流惊湍,朱明①骤回薄②。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③。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注】①朱明,夏天。

②回薄,循环变化。

③葵藿,野菜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流”和“骤”表现了时间流逝和季节变换之快。

B.诗中三四句,从“不忍”“何托”两个词可见诗人托物寄兴感叹人生的深意。

C.第五六句的意思是,夏雨过后,兰蕙在风中凋谢,葵藿在秋露中枯萎。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表达方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表达方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表达方式一、常见表达技巧二、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三、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妇杜荀鹤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蚕妇来鹄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如粉色与饥色对比、贫穷和荣华对比。

B.来诗“晓夕”直述采桑时间之长,“多苦辛”表现出作者对蚕妇的同情。

C.两首诗都以养蚕妇的口吻讲述了养蚕过程的艰辛与所得劳动报酬的微薄。

D.杜诗和来诗都形象反映了封建时代劳动者难享其劳动成果的黑暗现实。

2.这两首诗结尾的写法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从军北征〔唐〕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①。

碛②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塞上〔宋〕柳开鸣骹③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①《行路难》:乐府曲调名。

据《乐府解题》说,它的内容兼及“离别悲伤之意”。

②碛:沙漠。

这里指边关。

③骹(xiāo):响箭。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第一句点明地域、季节、气候,有力地烘托了行军时的环境气氛,第二句中的“横笛遍吹”折射出征人的豪放心境。

B.李诗第三、四句中以“碛里”和“月中”两个词进一步渲染了征人行军时环境的苍凉,“一时回首”,更是意蕴无限。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 文学性文本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作文审题立意含解析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语文 文学性文本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作文审题立意含解析

阅读强化练5文学性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审题立意一、(2022·辽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文本一南泥湾侯发山①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解开他身上所有的谜。

②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曾问过父亲:“大,我的爷爷奶奶呢?我怎么没见过他们?”父亲说:“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冷冰冰的,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

事实上,父亲不是没有见过爷爷奶奶,是他没有印象了。

我曾悄悄地问过母亲。

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的底细,父亲是“流浪”到她们村的,只说自己是个孤儿。

后来,我查了查资料,父亲是1961年来的。

当时,受自然灾害的肆虐,好多人缺吃少穿,四处流浪,父亲所说的话应该属实。

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个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气,便饿不死人。

父亲可能是奔着这个来的。

他当时20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

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

三年后,跟与他年龄相仿的母亲成婚,算是入赘。

我出生后,依照入赘的习俗,姓氏随母。

③后来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被批斗的对象,被说成国民党特务,经常被喊来叫去。

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了带着伤。

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母亲不哭了,却还是不住地抹眼泪。

有一天,那些批斗父亲的人来抄家,从家里的地窖中找到一个保存完好的箱子,打开箱子,里边有一个小包裹——他们以为“铁证如山”,没想到打开包裹,竟是两张烈士证书,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的遗孤,我的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

④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不是一般地懂事,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为父亲讨个公道。

父亲没好气地对我说:“战场上死的人多着呢,有的连个后代都没有,他们找谁说去?”⑤说实话,我不只是想为父亲要个待遇,也想为母亲、为我讨点好处,看到父亲如此固执,我便死了心。

⑥得知父亲的身份后,村里人才对他另眼相看,不再找他的茬儿。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课后专练小说表达技巧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课后专练小说表达技巧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课后专练小说表达技巧高三2015-03-06 15:02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课后专练小说表达技巧考点一表达方式(2015·浙江温州二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拥有百科全书的人[瑞士]瓦尔特·考尔①这个村子远离通衢大道,这里连一家像样的可供稍有身份的旅客投宿的旅店都没有。

村里有个小火车站,不过也小得可怜。

村里的房屋干净整洁,外表被太阳晒得黑乎乎的,院子里和窗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鲜花;每一个真正的村庄理所当然就该这样。

房屋的四周围着一圈高高的栅栏,院子的小门上挂着许多牌子,上面写着警告来人提防猛犬或者“严禁乞讨和挨户兜售”的文字。

②有一天,风和日丽,村里的一位先生干了一件前所未闻的事——买了一张火车票。

火车站站长在牌桌上顺便说起了这件事。

他每天总要和村公所文书、烟囱师傅、村公所公务员一起玩牌。

村里没有教师,否则,村公所公务员大概也不会有此殊荣,能与村里的这几位绅士坐在一起。

邻村倒有一所学校,但是,到了冬天,一旦道路被积雪覆盖,孩子们同样没法去上学。

站长在牌桌上顺便提起了这件前所未闻的新鲜事儿:我们的这位先生买的可不是一张到邻村的车票,也不是一张去县城的车票啊!这位先生想冒次风险,去城里闯一闯。

几位绅士听后连连摇头,表示很不赞同。

他们试图说服这位先生,让他明白自己要做的事完全没有必要。

直到现在,村里还没有谁认为非要去这么远的地方不可。

自父亲那一辈、甚至祖父那一辈起,村里的人不都是这么生活、这么长大的吗?但这位先生不想改变自己的决定,况且车票都已经买好了。

村里的绅士们不无感叹地说:是啊,是啊,凡是下定决心要闯入不幸的人,别人无论如何也是挡不住的。

③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先生出了家门。

妇女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街上许多小青年前呼后拥,吵吵嚷嚷,一直把他护送到火车站。

这位先生登上窄轨火车,到了镇上又换乘直达快车,顺利地来到了大都市。

④只是他到底想要寻找什么呢?他心里只有一种感觉,可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复习任务群任务表达技巧题——“审”定方向,“步”保规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精品PPT

复习任务群任务表达技巧题——“审”定方向,“步”保规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精品PPT
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 等待点燃。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在最初的一周, 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粉色的比朝霞还要 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 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复 习 任 务 群 任务表 达技巧 题—— “审” 定方向 ,“步 ”保规 范—高 考语文 二轮复 习强化 精品课 件
[答案] ①多感官综合运用:视觉“淡淡的黄色”,嗅觉“一阵 清香”,味觉“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描写细腻生动,令 人感同身受。②运用通感:描写竹叶青时,写“一阵清香,已渐渐 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袖。 人们这时并不要靠眼鼻,而是全身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运用视 觉、触觉来描写嗅觉,化无形为有形,写出酒香满怀、无处不在。
⑧杏花村,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去处。来游的人,其意并不在山 水,但也不全在酒。
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题目“杏花村访酒”,点明寻访的地点和目的,使人联想到“借问 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古色古香,富有文化气息。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这篇文章开头写不知将此次寻访杏花村归于何类“可游之处”,结 尾说杏花村“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去处”,首尾照应,点明杏花村的独到 之处,说明这次游访的意义所在。
复习任务群四 散文阅读
语文
精准突破 素能提升 任务三 表达技巧题——“3审”定方向,
“3步”保规范
栏目导航 01 群文通练
[满分对策] “3 审”定方向
1.审题型 即审表达技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 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 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等。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成语+整散句+长短句综合训练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成语+整散句+长短句综合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地生暖,晚秋心生安。

天高云淡的晚秋,一切都袒露在空旷的原野。

泥土是那么松松软软,你可踩在里面,注视蚯蚓,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品尝柿子,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可以共享。

多情的柿子,抑或是倔强的蚯蚓,都眷恋着这片土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的__①__。

环顾四周,曾__②__的植被,像极了人们稀疏的头发,贴在秋的地面。

只有秋播的麦苗,顺垄看去,刚刚离开地面,袒露着一垄垄单薄的绿意。

到了这个节点,一切都变得特别淡定,有条不紊,去留自如。

晚秋,也因红叶的渲染,变得__③__,特别壮丽。

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它们历经风雨,不畏干旱,以博大的胸襟反哺晚秋。

岁月在盛衰中__④__,全部的抵达,都会以另外一种模样重生;已经重生的又正在抵达的路上:一如这生生不息的晚秋。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即使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B.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C.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D.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即使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使之语序、句序合理,可以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变更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突然陷入“乌台诗案”带来的逆境后,我们从中也领会了一组超越时空的“文化群小”的典型。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0分析诗歌表达技巧及作用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0分析诗歌表达技巧及作用课件

2.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答案: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 ②意象丰富,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 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衰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 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二、[2023·南京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 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对比、用典、双 关、互文、通感等。
用词手法 叠词、列锦、拟声词等。
篇章结构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渲染等。
4.分析艺术手法时往往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①确定诗句是抒情、议论、描写,还是几者兼有。②根据确定的表 达内容圈定鉴赏艺术手法的层面,如所要赏析的是写景句子,那么鉴 赏其艺术手法应先从描写的手法入手。③如果均有,那么先考虑常见 的表现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最后考虑篇章层面。如对全诗艺术手 法的分析,先考虑乐景衬哀情,再考虑比喻(暗喻)或者虚实结合, 最后考虑比兴、先扬后抑。 5.确定了手法,分析其作用时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①手法本身 的效果。例如修辞手法就有明确的效果,“拟人”有人格化特点, “比喻”有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②这些 手法的效果一定是突出某个对象的特点,或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塑 造某种抒情主人公形象。手法的效果和作用一定要依据诗歌进行分析。

2021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复习任务群22、散文阅读任务3表达技巧题——群文通练含解析

2021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复习任务群22、散文阅读任务3表达技巧题——群文通练含解析

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山东专用)配套练习题:复习任务群2 2、散文阅读任务3表达技巧题——群文通练含解析(限时30分钟)导读往事,总是在某个空暇里无约而至,带给日子或多或少或喜或悲或快乐或忧伤的身影.如烟似雾的悠悠岁月,似粘贴了成长的看板,或悲或喜,或清或雅,或咸或酸,或苦或甘。

只要回头望,那逝去的景致却在悄然间凝结成了美丽.也因着一些失去,让我们懂得珍惜;因着一些放弃,让我们学会坚持;因着一些错过,让我们懂得把握;因着一些缺憾,让我们学着完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错误!错误!白莹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

干枯的渭河河道边上种满了洋槐,含苞的、已开的、开过的,一簇簇、一串串,白白的、甜甜的,挂满了洋槐枝头。

风儿袭来,那一阵阵迷人的甜香不仅勾引着我的味蕾,还勾引着我的思绪,我似乎又看见了我的老屋,老屋后的槐花树。

在这个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里,闪闪跳动着的那一个个场景像电影倒带一般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那黑漆的木门,长长的巷子,厚实的土墙,小小的院子,随风微动的秋千,高高的桑树,屋后的洋槐,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老屋后头有两棵槐花树,每到四月中旬,奶白色的槐花便如串串可爱的风铃挂满枝头,摇曳着醉人的身姿,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在这人间四月天里招蜂引蝶,当然还有我们这帮孩子。

每每这时,奶奶便拿来钩子,用铁丝牢牢绑在长长的竹竿上,父亲在房檐角落找好地儿,支起长梯子,爬上房顶。

低的地方就顺手折下,高的地方就用奶奶扎好的钩子钩住较繁的槐花枝,快速转动竹竿,轻松地就拧断槐树枝,扔到院子里。

奶奶领着我们把白白的槐花一串一串撸下,放进竹筛子,调皮的孩子们则偷偷捏串生槐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进嘴巴,大口嚼起来。

甜甜的槐花汁和着口水一同流下来,用袖子擦去口水,想再吃一串,却被奶奶及时阻止:“狗娃,这东西生吃多了不好,婆给你蒸熟再吃。

”奶奶端起满筛子的槐花,急忙回灶房,洗干净,沥干水分,拌上干面粉,用手来回不停地搅拌,直到面粉充分包裹槐花,奶奶说,这样做出来的槐花筋道,入味。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22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类-(原卷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22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类-(原卷版+解析)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22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①辛弃疾肘后俄生柳②。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右手淋浪③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④。

谩赢得、伤今感旧。

投阁先生⑤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后。

持此语,问乌有。

青山幸自重重秀。

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

总被西风都瘦损,依旧千岩万岫。

把万事、无言搔首。

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

宁作我⑥,一杯酒。

【注】①此词作于辛弃疾罢居铅山瓢泉期间。

②肘后俄生柳:喻世事变幻无常,典出《庄子·至乐篇》。

柳:通“瘤”。

③淋浪;指开怀畅饮。

④毕卓嗜酒,以为一生持蟹畅饮,泡在酒池之中方是乐事。

⑤投阁先生:即汉代扬雄,词人借指自己。

⑥《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

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头两句,词人借用《庄子》中的典故,抒发了世事无常、人生失意之感。

B.上阕第三句,表达了词人只能手把蟹螯、借酒消愁来打发日子的无奈。

C.“投阁”句,化用扬雄的典故,抒发了人生中的是非曲直生前死后俱难了结的感慨。

D.上阕用典丰富,兼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词人内心的牢骚与愤懑表现得淋漓尽致。

2.下阕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枝词二首姚少娥①其一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

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

其二燕晴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

红衣突展绿阴畔,接袖②纷纷度小桥。

【注】①姚少娥,生卒年不详,明代女诗人。

②接袖:指携手。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描写酒家坐落在烟水迷蒙的湖边,酒旗高高地挂在绿树顶端,视角由远而近,自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作铺垫。

B.“当垆十五半遮面”,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半遮面而坐,羞涩动人。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表现手法之以景结情手法解析+巩固训练16题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表现手法之以景结情手法解析+巩固训练16题

202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表现手法之以景结情手法解析+巩固训练16题手法解析: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常用技巧,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

它是指用景物来传达、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

往往是在诗歌的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王昌龄的两首《从军行》的结尾方法。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一首从独坐思家、吹笛寄怨写起,最后在本位收住,直抒相思之情。

后一首从琵琶弹奏新曲写起,抒发不堪忍受的离别之情,最后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画面来透露情思。

相比较而言,后一首在结尾处该言情而不言情,反述眼前所见景物,使全诗空灵含蓄,获得了言外传情的艺术效果。

所以沈义父指出:“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再如钱起的《湘灵鼓瑟》诗: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杏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是一首试帖诗,表现湘灵女优美动听的瑟曲之声。

起首二句以总赞点题。

中间四韵八句通过楚客怀怨、金石感泣、白芷吐芬、湘水生悲等描绘,极力表现曲声之神奇动人的力量。

随后诗人从瑟声转到鼓瑟之人,但是“曲终人不见”,诗人的心中不禁充溢了凄迷怅惘之情。

结尾处,诗人没有把这一感情倾吐出来,而是用“江上数峰青”截住,把情渗透到景中,让读者在这幅时空无限的画面寻绎绵绵的情思。

李益的《春夜闻笛》诗: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此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思归之作。

起句写闻笛,初春之夜,寒气犹存,那一阵阵的笛声,在谪贬的诗人听来像是家乡亲人的呼唤,于是禁不住泪湿衣裳。

后二句诗人虚拟大雁北飞的情景,传达出自己不能如雁一样返回故乡的怨望与惆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真题课前一练表达技巧1. (2010·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答案: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 (2010·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①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表达了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3. (2010·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岁暮①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解析: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

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

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

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的对比,等等。

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4. (2010·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

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答案:同意。

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若答不同意,言之成理也可)5. (201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课后即学即练考点一抒情方式1. (2011·广西桂林十八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词上片从夜静叶落写起,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情。

2. (2011·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雪落竹林的凄声、回归故里的寒蝉梦、晓角残漏的悲音、掉落灯花的孤灯,暗示抒情主人公长夜难眠、孤儿悲凉、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

3.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满庭芳秦观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试简要分析此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词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现男女分别时难分难离的情状。

借助景物渲染凄恻哀怨的离情,如开篇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为全诗笼罩上浓浓的苍凉的气氛,诗人又借“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的景物描写,通过“移情”表现手法抒发了悲凉的心境。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彭浪矶①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词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上片侧重记事抒情。

词人独驾扁舟,避乱江南,如同失群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兴起浓重的羁旅孤寂之感。

回首北望烽烟弥漫的中原大地而泪洒“满巾”,直接抒发了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

②下片偏重写景抒情。

暮色笼山,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景色冷清黯淡,表露了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的情绪。

日落时分,作者的寂寞感、凄凉感更加强烈;江面平缓恰恰反衬了词人难以平静的思乡心绪。

5.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梦江南皇甫松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