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小学生不良品德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矫正小学生不良品德之我见
品德,即道德品质,它是社会的行为道德规范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当然,行为是表像,心理素养才是影响儿童品德行为的根本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不良品德的产生,主要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品德心理结构上出现了问题或偏差,不良品德的儿童往往在其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水平不及小学一般儿童。

小学儿童品德不良的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不守纪律,不爱学习没有礼貌。

二是行为粗野,出口骂人,动手打架,损坏公物。

有的还欺侮同学,也有的整天吵吵闹闹游游逛逛。

这类儿童虽占少数但破坏性较大。

三是自私任性,懒惰贪婪,撒谎骗人,小偷小摸。

个别的还沾染不良习气,抽烟打赌,做下流动作,感染上某些流氓习气。

这属于犯有严重道德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学生。

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对学校和班级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多困难,不仅会影响其他同学健康成长,而且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做好品德不良儿童的转化工作,是儿童教育心理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生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总体上有家庭社会及学校教育各种因素。

具体表现如下:
1、是非模糊或颠倒,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
儿童由于道德无知,分不清善恶、美丑,往往单凭个人欲望和爱好行事,有意无意地干出不道德的行为,例如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拍马”,把向老师反映情况说成是“告密”,把包庇同学的错误行为看作“讲义气”,把破坏纪律看着是“英雄行为”等等。

2、道德意志薄弱
物质需要的动机超过精神需要的动机。

有些小学儿童在不正确的教育和社会影响下,产生强烈的物质和生理欲望,而他们的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以抵抗这些欲望的挑战,导致品德发育不良。

3、生活受压抑产生不良道德情感
一些因父母亡故在家庭、学校受到孤立、排斥、打击的儿童,其中有人性格特别刚愎自用,常与老师顶牛,他们在家庭和学校根本得不到温暖,在班级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而往往过早走向社会,受到社会不良影响的污染,形成不良品德心理。

4、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儿童不良品德心理的形成,在开始时,往往只是偶然,但获得成功而未受阻,
从中得到满足的情绪体验,便多次重复,终于形成恶习。

如伸手偷物等恶劣行为和不良习惯,最早常常是偶然发生引起的。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以预防为主,防微杜渐,将不良习惯克服于萌芽状态。

儿童心理及行为具有很大可塑性,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思想、行为尚未定型,只要及时发现,是可以矫正转化的。

一、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按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矫治方案,在品德不良的学生中,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学习落后,这些学生绝大部分不是因智力差,而是没有受到正常的学校教学和教育的影响,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学习上曾遇困难,没能用顽强意志去占胜它,有的是没有受到教师的公正待遇引起消极情绪;有的是在集体中失去应有地位,丧失前进动力;有的是受到外界诱惑分散了学习精力。

如果查明原因,教师应针对性给予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端正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这样才能促使他们树立信心,割断与社会上不正当人的接触。

二、克服对立情绪,摆脱消极态势
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常受到成人、教师的斥责、惩罚和同学们的耻笑或歧视,一般比较心虚,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和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同学的信任。

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消除疑惧心理,教师应真心实意地尊重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爱护他们。

同时,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对学习乃至对人生的信心,逐渐改邪归正。

三、把握教育时机,激起内心震动
儿童不良品德的矫正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巩固、稳定的过程,犯过错误的儿童在受到事实的教育,认识到事实的严重性时产生醒悟意识,有的学生当他们遇到一个新老师,一个新学年开始,来到一个新集体时就决心开始新的生活,重新激起上进的心愿。

在这情况下,老师细心体察学生,做有心人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是很重要的。

所以,老师要善于抓住儿童醒悟和转变的良机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努力促进其思想上的转化,使儿童进步的愿望和行动不断得到巩固,对减少或避免反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提供范例,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是非观念薄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品德不良学生的统一表现。

教师必须向他们提供有正反面经验教训的生动事例或文艺作品,通过启发、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再逐步向他们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和改正方法,一旦学生有了显著而稳定的进步,不但要充分肯定,还要帮助他们一起来总结取得成绩的原因,促使他们“更上一层楼”。

五、锻炼道德意志,巩固良好习惯
在矫正初期,要加强管理,切断不良诱因的影响是必要的。

如让儿童转移环境或避开某些诱因(如不良场所,伙伴等)但避开诱因是一种消极办法,因为儿童很难完全避开诱因。

因此,必须使学生具有抗拒诱惑,坚持正确方向和行动的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创设新的环境,锻炼儿童意志力,形成和巩固新行为习惯。

这样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会得到提高,坏习惯会得到改正,高尚的行为会得到加强。

一位犯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学生曾动情地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在钱上犯过错误,老师还这样信任我,我再不改,那就是猪狗不如啊!”
在矫正不良品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因人而宜,采取机智灵活的工作方法。

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气质的差异。

通常年龄小的儿童出现不良品德心理,大都是出于好奇或一时冲动,因而较易于转化。

对于大一些的学生有时也可采用迂回的办法。

②注意语言艺术,克服急躁心理,不可使用如“蠢才”“朽木不可雕”等忌语,这样反而使学生产生顽固到底心理,心理学上称为“标签效应”。

③塑形象,做表率。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必须首先不做。

综上所述,德是人才之本,育德的根本在于以德育德。

育人如同植树养花,不仅浇水、施肥,还要松土、修枝,消除病虫害。

总之,只要早期发现,早期矫正,不良品德的学生同样会根正、苗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