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癌术前FNA近似分子分型的临床意义
(仅供参考)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
Luminal B 发病率约占所有乳腺癌的8%
Luminal B 型表达低~ 中度的腔上皮特异基因,除CK8、CK18 表达水平低于 Luminal A 型外,其余肿瘤增殖性相关标记物较高。
目前Ki-67 作为划分Luminal 亚型的特异性指标尚存在争议,主要争论点在于 Ki-67 作为增殖性指标的临界点(14%),较高的Ki-67 表达率明显降低无病生 存率及总生存率。
管腔上皮A型
病理IHC表达情况为: ER/PR阳性,且PR高表达(≥20%) HER2阴性 ,Ki-67低表 达(<14%)
Luminal A型也称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2/3,50岁以上多见,其特 点为对内分泌治疗敏感,预后好,对化疗的敏感性较其他亚型差,是乳腺癌最常 见类型。
Luminal A 型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 ESR1) 基因明显高表达,同时其他一些雌激素 诱导基因如LIV21、雌激素相关基因GATA 结合蛋白3、XBP1 及KRT8、KRT18 基因 等表达也明显上调,并出现具有特征性的survivin、ACAA1、ACOX1 基因表达下降 。
PR (Progesterone Receptor)是ER作用于染色体后 ,新合成的另一种蛋白质,可以调节乳腺上皮细胞的 生长,而PR的合成受ER的调控,ER阳性者PR一般也 为阳性。
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进展
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进展陈国际;王一澎【摘要】浸润性乳腺癌由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生物学潜能等方面均不同的一组异质性病变所组成。
因此,正确的浸润性乳腺癌分类是判别病变范围、制定最佳治疗计划、评估疗效、判断预后及科研协作交流的重要条件和标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为WHO乳腺肿瘤分类法,该方法建立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病变侵及范围、激素受体状态等基础上。
近年来,以基因表达谱和基因芯片为基础提出的乳腺癌基因分型发展迅速,初步研究已表明其能更精确地反应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并有利于选择和研究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页(P411-415)【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分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生物标志物;分子分型【作者】陈国际;王一澎【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陈国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北京市乳腺病防治学会常委。
1984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从医30年,主要从事腹部与乳腺肿瘤的诊断、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1999年开始主要从事乳腺癌的早诊早治及个体化综合治疗。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乳腺癌规范化保乳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治、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I期乳房再造、乳腺化疗药敏检测等多项新技术、新治疗手段,始终与国际乳腺癌治疗新进展保持同步。
至今完成各种手术包括各类疑难手术近万例,承担及参与各级重点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2部。
同时担任《癌症进展》《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及特约审稿人。
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目前,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基于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学侵袭范围的分类法——如传统的TNM分类(分期),基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进行的分类,基于单个生物标志物(如激素受体状态、增殖指数等)的检测分类等;所有这些分类法基本囊括了已知的能够影响或预测患者预后、指导治疗方法选择的各种因素。
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空心针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作者:吴婷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5期【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对乳腺肿块经皮穿刺取活组织后进行病理检查、并鉴别肿块的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103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飞利浦HD11及百胜Mylab90超声诊断仪、~18 mHz高频探头、Bard活检枪对乳腺肿块进行穿刺活检,取组织2~5条,并送病检。
结果103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
病理检查:良性56例、恶性47例。
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术前穿刺活检,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并且能确定乳腺肿块的病理性质,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直接有力的支持,对指导临床手术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块;高频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位,且发病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在一些发达地区其死亡率已高居第一位。
乳腺肿块的早期定性诊断对其临床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超声检查是诊断乳腺癌主要影像学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常规检查在已经在乳腺癌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仍有一些肿块性质不明,需要超声引导活检获取病理学结果[]。
本文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103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03例患者,1例男性,102例女性,年龄21~74岁,平均49岁。
因发现常规健康体检或因乳房肿块、乳腺胀痛等原因就诊,均发现乳腺包块。
仪器及活检器材采用飞利浦HD11及百胜Mylab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变频线阵探头,频率 mHz。
使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Bard Magnum自动活检枪和一次性使用活检针(14 g或16 g,选用射程15 mm或22 mm)。
方法患者仰卧位,双臂上举,充分暴露双侧乳房,采用直接接触法,对患者乳腺四个象限及乳晕区依次进行对比扫查,找到肿块位置,先行二维超声,了解肿块的基本情况(大小、形态、边界、有无包膜、肿块周边有无高回声晕、内部回声、肿块后方回声变化、有无微钙化以及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等);然后应用CDFI显示其内部及周边血供情况,多普勒频谱曲线测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及阻力指数[4,5]。
空芯针穿刺活检术在乳腺肿块中的临床应用
空芯针穿刺活检术在乳腺肿块中的临床应用作者:雷嘉,杨家成,吴春波,鲍盈生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9期雷嘉杨家成吴春波鲍盈生(云南省德宏州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普外科云南德宏 678400)【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肿块患者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德宏州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5例以发现乳腺肿块(肿块直径>5cm)而就诊的女性患者,行空芯针穿刺抽取3~5条长约2cm的乳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55个乳腺肿块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术后均获得病理学诊断,其中10例证实为乳腺良性疾病,45例证实为乳腺癌。
1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经手术而治愈,45例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而获得降期。
结论对乳腺肿块患者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简单、准确、实用的方法,能够使患者术前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块空芯针穿刺活检【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3(c)-0044-02乳腺肿块是乳腺疾病的一个重要常见的临床表现。
在临床工作中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的定性诊断,必须依靠病理学的检查,而肿块切除或切取活检的方法不仅创伤大,还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空芯针活检(CNB)诊断乳腺癌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
本文总结了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55例以发现乳腺肿块(肿块直径>5cm)而就诊的女性患者,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术后均获得病理学诊断,从而证实了对乳腺肿块患者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简单、准确、实用的方法,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5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8岁,共有55个病灶。
患者以发现乳腺肿块而就诊,查体:肿块位于1个象限10例,累及2个以上象限45例;左乳外侧及外上象限21例,内侧10例,乳晕旁3例;右乳外侧及外上象限15例,内侧6例;肿块5~12cm不等,平均7cm;肿块均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表面不光滑,10例有压痛,3例皮肤红肿,10例肿块与皮肤有粘连且伴有橘皮样外观,5例伴有乳头溢液;33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无融合,无压痛。
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
• 1564 •刘娜,等 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刘娜,马天江,支卫国Predictive role of breast cancer molecular subtype in response and outcom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Liu N a,M a Tianjiang,Zhi WeiguoLuohe Central Hospital,Henan Luohe462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role of breast cancer molecular subtype in the response andoutcom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Methods:We collected the data of236 patients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Luohe Central Hospital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Th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4 subtypes:Luminal A,Luminal B,Her-2 positive and triple- negative.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lecular subtypes and clinic pathologic factors,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5-year survival were analyzed.Results:Among all 236 patients,107(45. 3%)patients were Luminal A subtype,47(19.9%) were Luminal B subtype,27( 11.4%)were H er-2 positive subtype and55(23. 3%)were triple- negative subtype.The pCR rates of Her- 2 positive(25. 9%)and triple- negative(30. 9%)subtypes were higher thanthose of Luminal subtype(Luminal A4. 7%and Luminal B 8.5%),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 05). Despiteinitial chemosensitivity,the patients with Her- 2 positive and triple- negative subtypes had worse5 - 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DFS)and5 - year overall survival(OS)(P< 0. 01) than those with Luminal subtypes in the whole population.The5 - year DFS and O S of patients who achieved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were significantlyhigh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residual disease after chemotherapy(P<0. 05). Conclusion :Breast cancer patientswith Her- 2 positive and triple - negative subtypes have higher sensitivity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withhigher rates of pCR but worse prognosis than those with Luminal subtypes.【Key words】breast cancer,molecular subtypes,neoadjuvant chemotherapy,prognosisModem Oncology2017,25(10) :1564 - 1568【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
《肿瘤影像学》2020年第29卷总目次
《肿瘤影像学》2020年第29卷总目次专家述评65 影像学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反应中的应用与进展 肖 勤,顾雅佳专题论著73 回顾性对比分析乳腺X线摄影可疑钙化病变为纤维腺瘤和浸润性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 丁 宁,孔令燕,刘海民,蔡 丰,孙 强,金征宇79 乳腺背景实质强化对乳腺癌分子分型评估的价值 尤 超,顾雅佳,胡晓欣,彭卫军85 基于临床信息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中对病灶良恶性的鉴别价值 林晓佳,马 乐,蔡裕兴,陈卫国90 基于术前分期CT的影像组学标签预测乳腺癌Ki-67增殖指数 黎 娇,吴 磊,刘再毅,刘春玲,杨晓君,刘维肖,叶维韬,梁长虹98 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表现为多发肿块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弋春燕,林小慧,许 梅,马 捷106 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与其他恶性病变的价值 黎鑫乐,展 颖,柴维敏,王力伟114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的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与囊实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 刘维肖,刘春玲,刘再毅,吴 磊,黎 娇,叶维韬,梁长虹12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影像学技术的选择 王聪聪,林 青,崔春晓,苏晓慧,李丽丽201 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肿瘤放化疗所致间质性肺炎的鉴别价值 史 彬,丁华明,王传彬,曹 锋,高 飞,林婷婷,陈 东,董江宁209 乳腺X线三维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技术要点探析 王红彬,邓建红,柳 杰,路 红,刘佩芳214 基于3.0T WBDWIBS的直方图参数评估乳腺癌骨转移疗效的诊断价值初探 耿小川,庄治国,张科蓓,陈 洁,成 芳,张 庆,华 佳221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郑福玲,孔令燕,王 晓,高 鑫,薛华丹,金征宇,孙 强226 乳腺触诊成像系统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季 宇,李博鑫,赵 瑞,路 红,刘佩芳235 基于第5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方法评价乳腺密度的一致性研究 徐泽园,曾 辉,秦耿耿,徐维敏,陈卫国241 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纹理分析对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与评估研究 宋慧玲,崔艳芬,杨晓棠250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探讨乳腺X线密度与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的相关性 林小慧,许 梅,马 捷258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钙化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慧娟,刘香玉,尹成方265 一种简便的磁共振成像引导下乳腺可疑病灶徒手穿刺定位技术 张 庆,庄治国,华 佳,成 芳,华小兰,李 岚272 乳腺X线Quantra软件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评价乳腺密度一致性研究 张连连,柳 杰,路 红,马文娟,刘佩芳调查研究1 上海超声学科女性医师现状调查及分析 杜联芳,王迎春,陈亚青,舒先红,郭 佳,李凤华,王 燕,江 泉,牛建梅,金利芳,张 璟论 著6 PET/CT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图像纹理分析诊断移行带前列腺癌的价值 刘春利,石华铮,刘梦苓,李笑笑,张文瑞,孙 健11 超声造影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a类肿块的诊断价值 钟兆明,唐丽娜,陈轶洁,王瑶琴,杜忠实17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冠状面征象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刘嘉琳,周 杨,吴佳玲,李 朋,梁馨予,段昊楠,吴雪晴,侯秀昆,李晓枫22 多层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旁腺腺瘤的价值 钟华成,殷 浩,欧阳林27 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分析对鼻咽癌与鼻咽部炎性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袁 虎,叶 靖,蔡俊辉,吴雅蔚,许 晴32 中颅窝区脑外肿瘤患儿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表现 郑 彬,陈志平,董世杰,聂 磊,杨凯华,杨 宾38 平扫CT密度及其直方图参数对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及净受益 徐黎明,刘晓航,王耀申,杨 孟,彭卫军127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早期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价值 孙海馨,张仁知,周纯武,蒋 涛134 单纯性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学特征分析研究 聂晨蕾,苏 彤,易春蓓,邓 晶,王 慧,巩海燕,栗翠英141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的诊断价值分析 张征委,金 彪,顾雅佳148 基线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纹理特征对直肠癌放化疗病理反应状态的预测价值 刘思野,文 露,侯 静,聂少麟,周菊梅,曹 芳,卢 强,覃玉卉,于小平155 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超声表现分析 王 群,黄备建,陆蓓蕾,李翠仙,徐亚丹,袁 伟,王文平161 HER2分子影像探针99m Tc-HP7的放射性标记与肿瘤SPECT/CT显像 宋宏杰,张 健,石 琴,周治国,王明伟169 精准定量SPECT/CT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许阿磊,徐慧琴,汪 会,余文静,张 丹175 7.0T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几个常用线圈T1 mapping均匀性研究 戚 鸣,张建平,章英剑181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分析与诊断 刘 锋,肖煦阳,王焕军,方字文,余水全,李水连,刘树学277 增强CT及双时相PET/CT对肺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价值 陈 涛,樊建中,吴彩云,严静东,李文菲,李键淇283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郑庆中,苏洁敏,李小玲,陈壮军,王盛智288 CD57联合US-FNAB、FNA-Tg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价值 马维远,王 影294 经会阴前列腺8针穿刺活检中不同穿刺部位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比较 李 培,徐 光,王 帅,黄备建,王文平,吴 蓉299 远程超声机器人临床应用体验评价 白文坤,陈文颖,李艳平,胡 兵303 应用细胞外体积分数评估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初步探索 崔凤娇,李 琳,罗娅红,于 庆,李 娜,王丹丹308 肺内淋巴结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分析 黄立强,时高峰,王 琦,马晓静,郭玉玮,崔玉芝314 64排螺旋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陶 华,申晋疆319 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对比分析 林 杨,吴丽芳,陈 懿324 3D-ASL与DSC-PWI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石慧娴,韩 雷,叶 靖,张洪英330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及相关性研究 李 娜,王丹丹,罗娅红,崔凤娇,李 琳,白浩言336 囊腔类肺癌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马晓静,时高峰,王 琦,冯 会,贾占莉,黄立强,韩 雪,匡 婕345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增强表现对比研究 张炜彬,董 怡,汪瀚韬,季正标,汤 敏,黄备建,王文平352 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的诊断研究 刘 阳,李 凡,于 洁,胡文洁,陈文莉357 转移灶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初诊转移鼻咽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 张雪芳,智生芳,黄 云,郑巧兰,张 纯,黄晓红,梁栩维365 超声联合18F-FDG PET/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彭 民,石华铮,熊爱民,刘文杰370 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施 倩,孙永康,唐胜飞,练 锋375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与射频消融治疗囊性为主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对比分析 吴 凡,陈亚青,何 峥,朱云开,高志玲,周 静381 超声造影结节大小变化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 李 刚,贾 超,高 峰,张 凡,史秋生,吴 蓉,杜联芳,邢晋放385 多种原发灶来源的胰腺转移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分析 陈文莉,李 凡,杜联芳,吴 蓉,李朝军,胡文洁,于 洁390 脂肪抑制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增强扫描在肺癌软脑膜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巢 华,陈雯雯,钱璐瑶,查建锋,芮慧娟,张 进393 超声BI-RADS分级结合SWE技术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 李 娅,汤四新,张 恒397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术前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杜丽雯,巩海燕,邓 晶,王 慧,易春蓓,栗翠英425 床旁超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病房中的应用 张 晖,刘建建,黄晶晶,施 霞,马 鑫,浦徐娟,王国英,薛 芳,武 豆,曹梦云,陆 清429 不同病理学类型乳腺黏液腺癌的声像特征对比研究 李云华,贾 超,李 刚,史秋生,杜联芳,王 晶436 BI-RADS联合弹性评分及弹性应变率比值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 郑梅娟,薛恩生,林振湖,叶 琴,梁荣喜442 乳腺导管内癌超声图像特征及病理相关性 李 亮,曹云云,牛建梅448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微血管显像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吕 景,张 娜,邸海燕,杨 震,刘 巍,白芳芳453 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术后早期补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陈 涛,杨小春,樊 卫460 乳头状甲状腺癌NIS蛋白与糖酵解相关蛋白GLUT1及HK2表达关系的研究 殷 唯,李亚明467 基于ADC图的不同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匡 婕,时高峰,李如迅,杨 丽,王亚宁,马晓静,杜 薇,王 安476 应用640层动态能谱CT成像对结直肠肿物的初步研究 王丹丹,李 娜,罗娅红,于 庆,崔凤娇,李 琳483 超声造影在肝内胆管癌与肝脏炎性假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薛海燕,孔文韬,沈海云,金志斌,韩 浩,吴 敏489 对比Look-locker和B1-corrected VFA在肝脏T1值定量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韩 帅,孟 帆,曲金荣495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刘国涛,朱 正,倪庆丰,沈 波,吴晓曼,张宇航,周 超,董学明,王文平,李卫平500 320排容积CT单入口、双入口联合模式全瘤灌注参数对肺内孤立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冯再辉,罗艳芬,杨艳红,张雅斌,段 伟,葛 冰525 超声造影BI-RADS分类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良恶性的应用研究 高 峰,贾 超,李 刚,史秋生,吴 蓉,金利芳,杜联芳531 术中超声在低荧光素钠染色颅内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汪 静,孟祥栋,沈秋燕,姥 义536 超声造影在颅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吴意赟,张心怡,蔡 婷,强 也,赵 淳541 甲状腺腺体散在点状强回声的超声征象与病理学特征关系的探讨 罗志京,薛恩生,林文金,何以敉,钱清富,俞 悦547 基于超声声像图构建数学模型对实性为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别研究 李 璐,邓红艳,袁 亚,马雯婷,叶新华554 超声引导下经皮非接触式联合接触式射频消融治疗肝包膜下小肝细胞癌 高志玲,吴 凡,何 峥559 Sonazoid及SonoVue超声造影下肝局灶性病变的灌注模式探讨及与增强MRI的比较研究 韩 红,丁 红,黄备建,毛丽娟,方 超,王文平565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分析 沈以松,罗 鑫570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分析 陈开良,吴文婷574 超声对腹壁型及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的诊断价值 杨 杨,徐惠君,张 菁,袁 韵,叶 珊,徐 泉579 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PI-RADS v2的列线图模型对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王 钧,王志兵,陆应军588 双能量CT与多层螺旋CT评估胃癌分化程度的对照研究 吉玉刚,卢定友,温 竞595 输卵管卵巢脓肿T2WI脓液假软组织征临床分析(附24例报告) 李晓燕,刘长林,曾凡勇,秦永源,黄丙乐,王永杰,储彩婷,赵书会,李文华599 腹腔原发性滑膜肉瘤的CT诊断(附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高晓玲,刘 瑛综 述44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前景 荆露霞,黄备建50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超声诊断研究进展 王媚瑜,郑 丽54 三维超声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现状 于俊瑾,吴清芹,孔凡斌187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超声造影研究进展 庄玲玲,金利芳,杜联芳192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时尚需解决的问题探讨 李彦飞,任 克406 基于超声的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崔文举,江 庆,刘兆邦,彭云松,孙浩天,李 铭,郭建锋,袁 刚410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超声医学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王海星,杨志清,郭玲玲,郭燕青,张 靓,齐 昊506 膀胱癌影像组学的研究进展 李虹君,李晓东,杨晓峰510 放射性核素标记HER2抗体和纳米抗体的分子影像研究进展 宋宏杰,周治国,宋少莉,王明伟晓航读片窗198 前列腺平滑肌瘤伴梗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刘晓航,周良平,彭卫军414 卵巢甲状腺肿伴Meigs综合征1例影像学表现报道并文献复习 李海明,王 葳,刘晓航,顾雅佳病例报告58 乳腺富于脂质癌1例并文献复习 董维露,吕小勇,王文平,李 晨343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超声误诊分析1例 贾瑱熙,张 韬417 第四脑室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磁共振成像表现 王亚庆,牛娟琴,牛玉兰419 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超声表现 刘启平,陈红燕,龚会凌,朱 墨421 肝细胞腺瘤同时合并肝外肿瘤2例超声造影表现 陈凯玲,张炜彬,毛 枫,李超伦,王文平520 钼靶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1例 林乐武,袁海霞,吴爱琴,毛 枫,许建芳,王文平523 超声诊断胎儿肘部囊性淋巴管瘤1例 兰 琼,马 斌,王艺璇,李天刚,杨 磊,鲁 琰603 肝结核超声误诊1例报告 袁 愷,樊韵玲,黄备建,王文平指南与共识6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上海市超声质控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第一版) 上海市超声质量控制中心。
浸润性乳腺癌细胞学分级及其与激素受体等表达的关系
m uno y oc e it y w e e 55 2 , .1 c t h m s r r .3 53 9 ts u e to e e 5 .3 , 5 2 is e s ci nsw r 5 2 5 .3 a 9.1 , e pe tv l .W hie t stv a e n he c r s ndig nd 1 5 r s c ie y l he po iie r t s o t or e po n
作 , 刺 选 用 t 穿 0mL一 次 性 注 射 器 , 号 针 头 。碘 伏 、 5 乙 醇 7 7 常规消毒患侧乳腺 或淋巴结 , 左 手拇指 和食指 固定肿块 ( 以 或 在 超 声 引导 下 进 行 ) 右 手 将 针 头 刺 入 肿 块 , 刺 人 肿 块 后 , , 当 将 空 针 回抽 5mL产 生 一 定 的负 压 , 头 在 肿 块 内前 后 或 上 下 进 针 退 多点 抽 吸 , 获 取 不 同 部 位 的 细 胞 。有 少 量 组 织 进 入 针 芯 以 后 , 弃 负 压 拔 出针 头 , 抽 吸 细 胞 部 分 涂 于未 经 处 理 的 普 通 放 将
・
29 ・ 4O
检 验 医 学 与临 床 2 1 0 1年 1 O月 第 8卷 第 2 O期
L bMe i, tbr2 1 , 18 No 2 a dCl Oco e 0 1 Vo. , . 0 n
・
论 著 ・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_赵燕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_赵燕·学术讲座·Academic Lecture ·2014年11月第17卷第11期Nov.2014Vol.17No.11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Chin J Curr Adv Gen Surg近10余年来,以乳腺癌基因表达特征为基础的分子分型的提出,为探讨乳腺癌异质性、肿瘤分期、治疗新靶点、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方面提供了一个新依据。
关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国外已取得许多新进展,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
笔者就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分子分型的概括1.1分子分型的提出与发展2000年Perou 等[1]首次提出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概念,被公认为乳腺癌基因筛选成功的先例;采用包含8102个基因的cD -NA 芯片来分析42个不同个体的65个乳腺癌标本基因表达特征,发现不同标本的基因表达存在一定差异,但某些基因在所有乳腺癌标本表达基本一致,即为筛选出的内在固有基因亚群,并据此将标本分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 )阳性组和阴性组。
Sorlie 等[2]通过后来的研究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ERBB2(+)型、Basal like 型、Normal breast like 型5种类型,这成为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基础。
乳腺癌的5种亚型除Normal breast like 型更可能是存在于标本中的正常乳腺组织被污染所致外,其他4种类型在之后大量的研究中,证实了各型具有临床、预后等方面的特异性,有利于判断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和指导临床治疗、预后评估,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3]。
2011年3月在ST.Gallen 召开的国际乳腺癌会议上,对乳腺癌分子分型进行了重新讨论,根据ER 、孕激素受体(proge -strone receptor ,PR )、HER-2、ki-67表达情况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ERBB2(+)型(HER-2过表达型)、Basal like 型4个亚型,乳腺癌分子分型对认识乳腺癌内在生物学本质及其临床价值受到专家组广泛认可[4]。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TNF_α和STNFR检测的临床意义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TN F-α和S TN FR检测的临床意义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213200) 杨义伟 肿瘤坏死因子(T NF)是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1]。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 NFR)是从细胞膜上通过蛋白酶水解下来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片断,存在于人体各种体液中与膜表面受体相对应,具有2种存在形式即ST NFRⅠ和ST NFRⅡ[2]。
ST NFR能竞争结合T NF,以阻断T NF与细胞膜表面的T NF受体结合,从而间接抑制了T NF的生物活性,本文报道血清T NF-α和ST NFR联检的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111 临床一般资料11111 病人组 55人(男45,女10)均为我院门诊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部分病例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提供,其诊断标准符合T NM标准[3]。
均经临床、胸部X线、C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测及经病理切片证实为肺癌者。
11112 正常人 35人(男20,女15)均为我院体检合格的健康人,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肝、肾功能试验正常。
年龄(22~35)岁,平均2814岁。
112 方法11211 T NF-α测定 放射免疫分析法。
试剂盒由解放军总院东亚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
11212 T NFR测定 E L I S A法。
试剂盒由英国Amersha m公司提供,进口酶标仪测定专人操作,自动打印结果。
2 结果211 正常人和肺癌患者血T NF-α和ST NFR水平见表1。
表1 正常人和肺癌患者血T NF-α、ST NFR含量组别n T NF-α(ng/m l)ST NFR(ng/m l)正常人肺癌组35550.93±0.26&2.56±0.980.91±0.28&3.05±1.12 &P<0101(与正常人组比较)212 各期肺癌患者血清T NF-α、ST NFR血清含量见表2。
mcf7分子分型
mcf7分子分型
MCF7是一种乳腺癌细胞系,属于ER阳性乳腺癌。
MCF7细胞系是乳腺癌
细胞系中较为常见的一个,它是雌激素受体阳性(ER+)的细胞系,这意味着它对雌激素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依赖性。
MCF7细胞系的分子分型有多种,常见的包括:
1. Luminal A型: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细胞通常表达高水平的ER和PR(孕
激素受体),但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较低。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对激素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2. Luminal B型: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细胞也表达高水平的ER和PR,但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较高。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对激素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有一定敏感性,但可能对化疗和靶向治疗更敏感。
3. HER2过表达型: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细胞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较高,ER和PR表达较低。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对化疗、靶向治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但可能对激素治疗不敏感。
4. 三阴性乳腺癌: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细胞ER、PR和HER2基因表达均为阴性。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对激素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不敏感,通常需要采用化疗等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MCF7细胞系的分子分型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实验条件和研究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的实验设计和研究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和验证。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关系的研究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关系的研究龚丽;邹天宁【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环磷酰胺联合表柔比星及多西他赛方案(TEC 方案)新辅助化疗(NCT)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7月接受过4周期TEC方案NCT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将这些患者分为4种亚型,分别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和Basal-like型.分析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率)及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在66例患者中,3例(4.5%)为Luminal A亚型,43例(65.3%)为Luminal B亚型,19例(28.8%)为HER2+亚型,1例(1.5%)为Basal-like型;HER2+亚型的pCR率(66.7%)明显高于Luminal A亚型(11.1%)、LuminalB亚型(22.2%)及Basal-like 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 HER2+亚型相对Luminal A型,Luminal B和Basal-like型亚型对NCT治疗更敏感,pCR率更高.治疗时需根据患者不同的分子亚型来选用特定的治疗方案、增加化疗周期数或是更换其他新的治疗方案.【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3(010)013【总页数】3页(P42-44)【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新辅助化疗;预测因子【作者】龚丽;邹天宁【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云南昆明650118;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云南昆明65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乳腺癌是美国及欧洲国家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流行趋势。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在缩小肿瘤、降低肿瘤临床分期,以及改善手术方式,判断肿瘤对化疗敏感性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1-2]。
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解读
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伴ADH 导管内乳头状瘤伴DCIS 导管内乳头状癌 包裹性乳头状癌 实性乳头状癌
新分类介绍了新近认识的两种变型:
1、细胞学特征为典型的LCIS,但病变呈 明显的膨胀性生长伴粉刺样坏死。
2、病变具有明显的多形性核,类似高级 别DCIS,相当于多形性LCIS。
细胞黏附性松散和部分细胞质内有空泡是诊断线索
四、关于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新分类中这部分内容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 面:
2003版WHO:未给出明确的标准,且要求在特化的小叶间 质外
提示微浸润的特点
高级别 DCIS 导管周有显著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间质可水肿或伴有促纤维结缔组织反应 其他级别的DCIS,LCIS也可伴有微浸润
三、关于小叶肿瘤/瘤变
小叶瘤变是指发生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 的上皮非典型增生病变的总称。包括:
瘤细胞梭形,纤细,形态温 和
细胞核缺乏异型性或仅有轻 度异型,核分裂象少见
部分梭形细胞较胖,有时可 见上皮样细胞或鳞状分化
瘤细胞排列成束状、编织状, 可浸润至周围正常乳腺组织
间质中有多少不等的胶原
女性,66岁,左乳组织一块6.5*4*4cm,切面见一灰 白色肿块3*3*2.6cm,质中,界欠清
新旧版分类对化生性癌的亚型和命名有较大 变化:
2012年分类
2003年分类
低度恶性腺鳞癌 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 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癌 无 癌伴间叶分化 (软骨\骨\其它间叶成分) 肌上皮癌
低度恶性腺鳞癌 无 鳞状细胞癌 腺癌伴梭形细胞化生 腺鳞癌 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
无
超声、RTE及FNAC对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诊断价值
[收稿日期]2022-11-21 [修回日期]2023-09-01[基金项目]蚌埠医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21byzd066)[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安徽蚌埠233004[作者简介]杜 欢(1991-),男,硕士,主治医师.[通信作者]孙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副教授.E⁃mail:133****1158@[文章编号]1000⁃2200(2023)12⁃1726⁃05㊃影像医学㊃超声㊁RTE 及FNAC 对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诊断价值杜 欢,李 林,李 阳,孙医学[摘要]目的:探讨超声(US)㊁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及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FNAC)诊断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病人腋窝淋巴结(ALN)状态的价值㊂方法:共纳入96例女性IBC⁃NST 病人的107个腋窝淋巴结(ALNs),每个淋巴结均行US㊁RTE 和FNAC 检查㊂分别根据目标淋巴结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对其打分;根据淋巴结弹性图颜色分布情况,以表示弹性硬度较高的红色和黄色占百分比率定义1~4分共4组弹性模式图,根据不同RTE 弹性图对其打分;对以上2种评分相加㊂最终以FNAC 或组织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构建3种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别计算3种方法诊断的评分界值㊁曲线下面积(AUC)以及诊断效能㊂结果:US㊁RTE㊁US 联合RTE 及FNAC 诊断IBC⁃NST 病人ALN 状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6%㊁77.3%;76.2%㊁86.4%;88.9%㊁79.5%以及88.9%㊁100%㊂US㊁RTE 及二者联合诊断方法的AUC 分别为0.814㊁0.844和0.915㊂结论:US 和RTE 技术对IBC⁃NST 病人的ALN 状态显示了较好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诊断更具优势㊂FNAC 诊断效能最高,但仍有部分假阴性率㊂[关键词]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中图法分类号]R 737.9;R 445.1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23.12.023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und ,RTE ,and FNAC for axillary lymph node status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breast cancer of non⁃special typeDU Huan,LI Lin,LI Yang,SUN Yi⁃xue(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US),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 (RTE)an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in the diagnosis of axillary lymph node (ALN)status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breast cancer of non⁃special type (IBC⁃NST).Methods :A total of 107ALNs from 96female IBC⁃NST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each lymph node underwent US,RTE and FNAC examination.The target lymph nodes were scor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dimensional acoustic image of the target lymph nodes.According to the elastography color distribution of the lymph node,the different RTE elastic maps were scored.The above two scores were added up.Finally,the FNAC or histo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used as the diagnostic gold standard,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curve of the three methods was constructed,and the boundary value of score,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and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the three methods were calculated,respectively.Result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US,RTE,US combined RTE and FNAC for diagnosing ALN status in IBC⁃NST patients were 74.6%,77.3%;76.2%,86.4%;88.9%,79.5%,and 88.9%,100%,respectively.The AUC of US,RTE and the combined method were 0.814,0.844and 0.915,respectively.Conclusions :US and RTE techniques show better diagnostic value for ALN status in IBC⁃NST patients,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was more advantageous.FNAC has the highest diagnostic efficacy,but there is still a partial false⁃negative rate.[Key words ]invasive breast cancer of non⁃special type;ultrasound;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乳腺癌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头号 杀手”,且40岁以下年轻妇女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1]㊂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 of non⁃special type,IBC⁃NST)在乳腺癌病人中占比最多(70%~80%),且分化程度低,死亡率高[2]㊂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改善乳腺癌病人预后的关键举措㊂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是否转移是确定乳腺癌病人术式和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3]㊂常规超声(ultrasound,US)检查中ALN 异常的特征包括皮质增厚㊁淋巴门缺失等,诊断特异性较高(75%~94%),但其敏感性不高(53%~73%)[4-5]㊂US 引导下对可疑ALN 行细针穿刺抽吸6271J Bengbu Med Coll ,December 2023,Vol.48,No.12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可进行临床分期,但仍有部分假阴性率[3]㊂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6]技术通过超声探头对组织施加一定频率和幅度的压力,对不同组织应变率进行计算机辅助彩色编码,根据编码的弹性图像颜色分布差异判断组织相对硬度,操作方便可重复,在诊断乳腺癌ALN状态中有较高的敏感性[7-8]㊂本研究前瞻性地将RTE技术联合US来评估乳腺癌病人的ALN状态,并与FNAC的结果做比较㊂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IBC⁃NST病人的107个 可疑”ALNs㊂病人年龄29~81岁㊂ 可疑”ALN 二维声像图包括以下特征:环周或局部淋巴结皮质低回声厚度>3mm,长轴/短轴(L/T)<1.5,边界不清和淋巴门结构呈狭窄型或消失㊂选择可疑特征最多的一枚进行US和RTE检查,并完成FNAC检查㊂入组病例中,3例病人双侧腋窝同时发现可疑ALN,对其双侧腋窝均进行穿刺,另外8例病人同侧腋窝有多枚可疑特征数相同淋巴结,选取其中最可疑2枚进行检查并穿刺㊂入组标准:(1)女性乳腺癌术前分期评估病人;(2)常规US发现可疑ALN;(3)签署了US㊁RTE和FNAC检查知情同意书㊂本研究得到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㊂1.2 US和RTE检查 所有病人检查时均取仰卧位,双手抱头,由高年资医师对乳腺及腋窝进行常规US和RTE检查,检查仪器使用数字US扫描仪迈瑞Resona7,探头为高频线阵探头L14⁃5WU,探头频率5~14MHz,乳腺US检查模式下配备有实时RTE软件功能,其对组织进行弹性检查时,组织硬度由低到高依次显示为蓝色㊁绿色㊁黄色和红色㊂FNA采用23G注射器针头无负压抽插穿刺靶淋巴结皮质部边缘,反复旋插4~6次,穿刺标本条采用苏木精和伊红的巴氏染色㊂课题组医生均经过迈瑞厂家工程师的弹性成像操作技术培训,能够熟练使用该机型配备的RTE功能㊂对于每一个最可疑的ALN,首先进行常规US 检查,记录其图像特征;然后将系统切换到RTE模式,使用相同的探头进行徒手RTE,RTE和US的图像同步显示㊂探头对可疑ALN区域的皮肤,按照一定的频率和幅度进行 压放”操作[9],直到获得图像稳定㊁彩色填充完整均匀的弹性图像㊂操作过程中探头需垂直于目标皮肤表面㊂检查过程中避开腋动脉㊁腋静脉和骨骼等可能干扰弹性图像稳定性的因素[10]㊂1.3 评分标准 US和RTE弹性图的评分标准根据CHOI等[11]的研究方法改进㊂图像评分是由2位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乳腺US医生共同确定㊂1.3.1 US评估 二维声像图根据淋巴结形状㊁边界㊁皮质低回声厚度和淋巴门情况进行评估:长轴与短轴比(L/T)≥1.5评0分,<1.5评1分;边界规则评0分,不规则评1分;环周或局部淋巴结皮质低回声厚度<3mm评0分,≥3mm评1分,若淋巴门消失,淋巴结短轴>3mm时,也认为皮质低回声厚度>3mm;淋巴门结构存在评0分,门结构缺失或呈狭窄型评1分㊂将这些得分相加,得到每个淋巴结的最终US评分㊂1.3.2 RTE评估 根据淋巴结弹性图像中红色和黄色(即硬)区域的分布,将弹性图评分分为4组,由淋巴结中高硬度区域(即红色和黄色)面积的百分比决定:红色和黄色区域占淋巴结面积的30%或以下,弹性评分为1分;红色和黄色区域占淋巴结的30%~50%,弹性评分为2分;红色和黄色区域占淋巴结50%~80%,弹性评分为3分;红色和黄色区域几乎占据整个淋巴结(>80%),弹性评分为4分㊂1.3.3 US+RTE联合评估 计算每个淋巴结的US和RTE弹性图评分之和㊂1.4 诊断金标准 以FNAC检查阳性结果作为参考标准㊂FNAC结果阴性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或腋窝区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手术的病人,以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㊂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进行诊断试验的评价㊂检验水准琢= 0.05㊂2 结果2.1 US和RTE技术鉴别诊断ALN状态的评分分布情况 在96例IBC⁃NST病人共107个可疑ALNs 中,45例病人共56个淋巴结FNAC检查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㊂余下51例病人共51个FNAC检查阴性淋巴结中,23例行SLNB,其余直接行ALND,517271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年12月第48卷第12期例FNAC阴性病人中共发现有7例前哨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为微转移,即转移灶范围0.2~2mm),余下44例均为反应性增生㊂US引导下FNAC诊断ALN状态的敏感性㊁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88.9%㊁100%㊁93.5%㊂2.2 US和RTE技术鉴别诊断ALN状态的诊断效能 ROC曲线计算US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评分界值为2.5㊂US评分3分和4分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评分值1分和2分诊断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见表1)㊂该方法诊断敏感性㊁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74.6%㊁77.3%和75.7%(见表2)㊂ROC曲线计算RTE鉴别诊断良恶性淋巴结弹性评分的界值为2.5㊂弹性评分3分和4分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评分1分和2分诊断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见表1),RTE诊断敏感性㊁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76.2%㊁86.4%和80.4%㊂86.4%(38/44)的良性淋巴结评分为1分和2分㊂76.2%的转移性淋巴结(48/63)评分为3分和4分(见表2)㊂ROC曲线计算US和RTE联合鉴别诊断的评分界值为4.5,二者相加评分1~4分诊断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5~8分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见图1~ 2)㊂二者联合诊断方法的敏感性㊁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88.9%㊁79.5%和85.0%(见表2)㊂表1 US和RTE技术鉴别诊断ALN状态的评分分布情况淋巴结评分US反应性增生 转移性 RTE反应性增生 转移性 US+RTE反应性增生 转移性 ≥界值评分1047648956 <界值评分34163815357合计446344634463表2 US和RTE技术鉴别诊断ALN状态的诊断效能诊断效能US/%RTE/%US+RTE/%敏感性74.676.288.9特异性77.386.479.5符合率75.780.485.0阳性预测值82.588.986.2阴性预测值68.071.783.3临界值 2.5 2.5 4.5 2.3 诊断性能 US㊁RTE和二者联合方法的诊断性能见表2㊂这些技术在鉴别反应性增生和转移性淋巴结中的ROC曲线见图3㊂US㊁RTE和二者联合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㊁0.844和0.915 (见表3)㊂ 表3 US㊁RTE及二者联合鉴别诊断AL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组AUC P95%CI 下限 上限 US0.814<0.050.7340.894RTE0.844<0.050.7700.918 US+RTE0.915<0.050.8630.9673 讨论 病理研究[12]表明,浸润性乳腺癌的癌细胞常通过淋巴途径转移至同侧腋窝淋巴结,第一站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㊂瘤细胞最先聚集在边缘窦,呈向心性向髓质区累及,当淋巴门受侵犯时则出现淋巴门变窄,最终高回声淋巴门结构消失呈低回声㊂这也解释了US检查时发现可疑腋窝淋巴结局部皮质增厚(>3mm),淋巴门变窄或消失的声像图特征㊂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是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为病原体感染引流至颈部或腋窝区淋巴结㊂病理表现为淋巴滤泡和副皮质区淋巴增生等,临床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㊂因此术前鉴别ALN状态,明确乳腺癌临床分期至关重要㊂因US检查方便快捷,分辨率高且无辐射,在乳腺癌ALN检查和临床分期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8271J Bengbu Med Coll,December2023,Vol.48,No.12但受制于敏感性欠佳,术前常需结合其他检查方式[3]㊂术前US 引导下对可疑ALN 行FNAC,阳性病人需术中进行ALND,阴性者通常需术中染色定位行SLNB,送冷冻病理检查,手术时间延长,活检阳性者仍需进行延迟的ALND㊂ LUMACHI 等[5,13]回顾分析显示,不同学者根据US 形态学特征诊断ALN 状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较大,敏感性范围53%~73%,特异性75%~94%,US 检查特异性较强㊂本研究中,常规US 图像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6%㊁77.3%㊂RTE 诊断的敏感性为76.2%和特异性为86.4%㊂CHOI 等[11]的结论是,RTE 和US 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中RTE 诊断特异性较高㊂RTE 检查中,获取高质量的弹性图像对于鉴别诊断及评分至关重要㊂CHANG 等[10]的研究中,高质量和低质量弹性图像之间的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87%和57%)㊂本研究中通过工程师提前培训研究者力争提高图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然而RTE 检查中仍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病灶大小㊁深度㊁操作者按压探头频率和按压幅度等都会影响检查结果[9-10]㊂本研究数据显示,US 和RTE 假阴性率均较高,分别为25.4%和23.8%㊂而在US 检查过程中,联合RTE 技术可明显提高诊断ALN 状态的敏感性,降低假阴性率(11.1%)㊂RTE 技术联合US 诊断ALN 状态的敏感性提高至88.9%,符合率提高至85.0%㊂这与CHOI 等[11,14-15]的结论一致,即当这两种模式联合诊断时,诊断效能增加㊂US 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5%和68.0%,联合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2%和83.3%㊂RTE 技术可以减少SLNB 后再行ALND 的概率㊂在本研究中,US 和RTE 技术均未检测到淋巴结微小转移(病灶范围0.2~2mm)㊂NEAL 等[16]认为这可能也是导致US 引导下的FNAC 检查假阴性结果的一个原因㊂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 sound,CEUS)检测SLN 成为近年来乳腺癌ALN 的研究热点[17-19],检测敏感度为61%~96%,研究显示良恶性淋巴结造影剂增强模式显著不同,转移性淋巴结显影时间延长,且多为不均匀增强或环形强化,这可能与输入淋巴管堵塞或部分区域坏死有关,该技术有望提高US 和RTE 对SLN 的诊断能力㊂本课题组下一步将进行乳腺癌及ALN 的US㊁RTE 和CEUS 多模态影像学研究,以期为临床术前评估ALN 的转移风险提供更准确客观的参考依据㊂本研究局限性:(1)数据样本量相对较小㊂(2)入组淋巴结均为US 发现的乳腺癌病人可疑转移的ALNs,而实际临床工作中部分微转移的ALNs 在声像图中不显示,或可显示但并无可疑征象,因此入组数据与实际乳腺癌转移病例间有偏倚㊂(3)未对IBC⁃NST 不同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亚型进行分类研究㊂(4)从技术上讲,RTE 弹性图受多种不可控因素影响㊂综上,RTE 技术对IBC⁃NST 病人可疑ALN 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FNAC 诊断效能最高,但仍有部分假阴性率㊂RTE 与US 的结合提供了更可靠的诊断效能,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对乳腺癌病人ALN 的US 评估中增加RTE 检查㊂[参考文献][1] SUNG H,FERLAY J,SIEGEL RL,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20: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cancers in 185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21,71(3):209.[2] CSERNI G.Histological type and typing of breast carcinomas andthe WHO classification changes over time[J].Pathologica,2020,112(1):25.[3]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0):954.[4] 余丽惠,罗葆明.超声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5):793.[5] LUMACHI F,TREGNAGHI A,FERRETTI G,et al .Accuracy ofultrasonography and 99mTc⁃sestamibi scintimammography for assessing axillary lymph node statu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A prospective study[J].Eur J Surg Oncol,2006,32(9):933.[6] OPHIR J,CESPEDES I,PONNEKANTI H,et al .Elastography:aquantitative method for imaging the elasticity of biological tissues[J].Ultrason Imaging,1991,13(2):111.(下转第1733页)合并健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18例),合并患侧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6例),其中22例为轻中度狭窄,2例为重度狭窄㊂以往研究[13-16]表明当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或者合并对侧椎动脉重度狭窄均有可能导致SSS盗血程度下降,而轻中度狭窄对盗血程度影响较小,因此,本研究数据中虽没有考虑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因素影响,但基本能反映盗血的真实程度㊂颈部血管超声作为一种简单㊁安全㊁无创的检查,可以准确发现SSS的存在及致病原因,根据SSS 患侧及健侧椎动脉血流参数之间的差异,并结合椎动脉频谱形态,能更好地判断盗血程度及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㊂[参考文献][1] 孔丽娟,惠品晶,丁亚芳,等.颈动脉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健侧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评估[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1,27(23):1791.[2] MORAN KT,ZIDE RS,PERSSON AV,et al.Natural history of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J].Am Surg,1988,54(11):643.[3] 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1.[4] 高山,黄一宁,刘俊艳,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盗血程度及类型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2):139.[5] OSIRO S,ZURADA A,GIELECKI J,et al.A review of subclaviansteal syndrome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J].Med Sci Monit,2012,18(5):RA57.[6] 刘卫勇,丁作鹏,叶磊,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22):1944.[7] 王迪,刘亚军,赵卫东,等.锁骨下动脉闭塞症临床类型与血流代偿途径关系研究[J].河北医药,2020,42(24):3742. [8] RAFAILIDIS V,LI X,CHRYSSOGONIDIS I,et al.Multimodalityimaging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ptions of subclavian stealsyndrome[J].Can Asso Radiol J,2018,69(4):493. [9] 高山,黄一宁,刘俊艳,等.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盗血程度及类型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2):139.[10] 黄伟,杨振宇,罗萍,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健侧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评[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2(7):356.[11] 史怀璋,李斗,李慎茂,等.经DSA分析1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华人患者的病因特点[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10):437.[12] 李子锋,白新苹,王幼萌.椎动脉优势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7):897. [13] 闫冰,孔岩,郭稳,等.椎动脉血流频谱形态与锁骨下动脉窃血征分级[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3):231. [14] 李秋萍,华扬,王力力,等.椎动脉狭窄性病变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程度的影响[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9):702.[15] 刘曼,惠品晶,丁亚芳,等.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的盗血程度与椎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9,29(4):490.[16] 华扬.血管超声对颈部多支动脉狭窄病变的检测评估应注意的问题[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10):847.(本文编辑 刘璐)(上接第1729页)[7] 徐燕军,邓一帆,胡兵,等.二维超声联合实时组织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J].声学技术,2021,40(3):370.[8] XU YJ,BAI XJ,CHEN YN,et al.Application of real⁃timeelastography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axillary lymph node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Sci Rep,2018,8:10234.[9] 罗葆明,欧冰,智慧.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1):112. [10] CHANG JM,MOON WK,CHO N,et al.Breast mass evaluation: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US elastography[J].Radiology,2011,259(1):59.[11] CHOI JJ,KANG BJ,KIM SH,et al.Role of sonographicelastography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xillary lymph nodesin breast cancer[J].J Ultras Med,2011,30(4):429. [12] TJAN HV,VIALE G.The lymph node and the metastasis[J].NEngl J Med,2018,378(21):2045.[13] KOEHLER KE,OHLINGER R.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pre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for diagnosing nodal metastases in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Ultraschall Med,2011,32(4):393.[14] CHANG WY,JIA WR,SHI JN,et al.Role of elastography inaxillary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J UltrasMed,2018,37(3):699.[15] ZHANG Q,SUO JF,CHANG WY,et al.Dual⁃modal computer⁃assisted evaluation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breastcancer patients on both real⁃time elastography and B⁃modeultrasound[J].Eur J Radiol,2017,95:66.[16] NEAL CH,DALY CP,NEES AV,et al.Can preoperative axillaryUS help exclude N2and N3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Radiology,2010,257:335.[17] WANG YX,WANG W,LI JL,et al.Gray⁃scale contrast⁃enhancedultrasonography of sentinel lymph nodes in a metastatic breastcancer model[J].Acad Radiol,2009,16(8):957. [18] COX K,SEVER A,MILLS P,et al.Validation of a techniqueusing microbubbles and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to identifyand biopsy sentinel lymph nodes in pre⁃operative breast cancerpatients[J].Eur J Surg Oncol,2012,38(5):459. [19] 刘微微,舒开凤,糜春,等.术前超声造影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48(3):387.(本文编辑 刘璐)。
FNAC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病,在孕妇中的发病率为8.4%,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仍为我国围产妇和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血压显著升高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及血栓形成。
妊高征患者Lp(a)比正常孕妇的水平显著升高。
中晚期妊娠血液中纤维蛋白水平本身就高,而Lp(a)又抑制了纤溶酶原的活性,导致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这也许是妊高征患者容易并发血栓的原因之一。
所以,妊高征患者Lp(a)含量的升高,并不是生理需要,而是一种病理状态,应采用降脂治疗,以减少并发血栓的危险。
妊高征患者血清脂蛋白Lp(a)的观察。
5 L p(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功能衰竭、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通过积极而充分的免疫抑制治疗,患者的预后已大有改善,但是,肾炎仍为狼疮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随着其他临床表现较易于控制,肾炎成为主要的棘手问题。
狼疮肾炎是免疫复合物肾小球疾病,另外包括凝血系统激活等在内的其他因素也参与肾炎时肾组织损伤。
除针对自身免疫损伤的治疗外,积极找出其他可逆的肾损害因素并加以干预对改善狼疮肾炎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由于Lp(a)在其他非自身免疫性肾脏疾病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探索Lp(a)在狼疮肾炎中的作用对后者的诊治具有相当的临床意义。
狼疮肾炎患者的Lp(a)水平明显高于无合并肾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因此临床上检测狼疮肾炎患者的血清Lp(a)水平,研究开发干预Lp(a)水平的治疗手段,对预防狼疮肾炎患者并发冠心病及减轻肾脏损害具有较大的意义[6]。
总之,脂蛋白Lp(a)在血浆中的水平可作为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子。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Lp(a)的检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高危妊娠等多种临床疾病的评估、诊断、监测和治疗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1] 胡东达,蔡煦.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关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5,5(2).[2] 张剑,关琪,王睿.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6,8(3).[3] 黄日安,袁汉尧,刘秀芊.糖尿病肾病血清脂蛋白(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5).[4] 王贤文,冯金庭,李圃.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J].四川医学,2005,26(11).[5] 孟艳,裘晓蕙.L P(a)检测在肾病综合征中的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5,7(2).[6] 林小军,蔡小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害与血清脂蛋白(a)水平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7).(收稿日期:2008208212)F NAC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谷成凤(彭州市中医院,四川彭州611930)[摘 要]目的:对于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关系的探讨的开题报告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关系的探讨的开
题报告
摘要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新辅助化疗在
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愈发广泛。
而随着基因学、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
等技术的发展,分子分型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标志。
因此,本研
究旨在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一定数量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通过患者临床资料的收集,同时检测ER、PR、HER2、Ki-67等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对患者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确定,然后将分子分型
与新辅助化疗在患者中的疗效进行分析。
预期结果为,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上存在差异。
ER-/PR-/HER2-三阴性分子分型的病人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普遍较差,而HR+/HER2-分子分型
的病人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则较好。
此外,本研究也希望通过分析研究
结果,为未来的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合理的精准治疗方案。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新辅助化疗、疗效。
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疗效和预后中的预测作用
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疗效和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李雪梅【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中应用乳腺癌分子分型评估疗效及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对入选病例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观察不同分型患者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统计生存率.结果基底亚型、Her-2亚型化疗有效率高于A型、B型,A型、B型无病生存率高于基底亚型、Her-2亚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对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基底亚型、Her-2亚型化疗有效率高,但A型、B型预后更好.【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15【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分子分型;疗效;预后;预测价值;效果【作者】李雪梅【作者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病理科,江苏仪征 2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不超过60%[1],数据统计死亡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被称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2]。
新辅助化疗能缩小肿块、杀灭转移癌细胞、降低临床分期,改善预后,临床应用广泛[3]。
研究发现,乳腺恶性肿瘤在分子水平上特异性明显,临床病理特征相同的患者预后常存在差异,对指导乳腺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作用[4]。
文章现以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为例,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表1 不同分型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价(n)注:A型与Her-2亚型比较χ2=8.72,P=0.036; A型与基底亚型比较χ2=8.91,P=0.034;B型与Her-2亚型比较χ2=8.07,P=0.041; B型与Her-2亚型χ2=8.15,P=0.040A型 14 3 6 3 2 64.29 B型 39 11 15 9 4 66.67 Her-2亚型 16 6 7 2 1 81.25基底亚型 15 4 8 2 1 80.00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青年女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青年女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赵永富;姚永庭【摘要】目的分析35岁以下的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仙居县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104例35岁以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此次研究中青年乳腺癌患者占同期乳腺癌的7.60%(104/1 368),包括luminal A型54例(51.92%)、luminal B型16例(15.38%)、人表皮生长因子-2型(HER-2+型)13例(12.50%)、三阴型乳腺癌21例(20.19%).各亚型乳腺癌患者在触及肿块至就诊时间、病理分型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uminalA、luminalB、HER-2+型和三阴型4组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6.23%、87.50%、92.31%和85.71%,4组分子亚型之间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与触及肿块至就诊时间和肿瘤病理分型密切相关.【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5(026)006【总页数】4页(P1185-1188)【关键词】乳腺癌;青年;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征;生存分析【作者】赵永富;姚永庭【作者单位】仙居县妇幼保健院外科,浙江仙居317300;仙居县人民医院外科,浙江仙居317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第三位的癌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呈年轻化趋势。
乳腺癌虽在35岁以下的年青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低,但大样本研究发现,与年老患者比较,青年患者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从而导致其预后不良[1]。
国内鲜有报道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故本文旨在分析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并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在各分子亚型之间的差异,深入探讨青年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患者的生物学特点和预后情况,为青年乳腺癌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 l ap ao ( N e de s i t n F A)c t o ys ei e s ri y lg p c n .Meh d T e 2 f l p t ns i r r rat ac o eeaprt y n o m t o s h ma a e t w t pi yb es c ri ma r si e b e 4 e e i h ma n w ad f i
Clni a i n fc nc fa pr x m a e o e u a ub y so e pe a i e br a tc r i ma o i c lsg i a e o p o i t d m l c l r s t pe fpr o r tv e s a cno i n
FN A pe i e s s cm n
ZH U — a g Liqin , LI Ho g U n
(D p r etfC t oy A l t o i l X zo eat n o y l , f i e s t o uhuMei l o ee X zo 2 1 0 , hn ; Dp r etfP to g , uhu m og i f a dH p a f d a lg , uhu 2 02 C ia 。 eat n o a l y X zo c Cl m ho
临床 与 实验 病 理 学 杂 志
JCi E pP t l 2 1பைடு நூலகம்u;8 7 l x ah 0 2Jl2 ( ) n o
・7 5 ・ 4
浸 润 性 乳 腺 癌 术 前 F A近 似 分 子 分 型 的 临床 意 义 N
朱 立 强 柳 , 红
摘要 : 目的 探 讨浸润性乳腺癌术前细针 吸取细胞学 (iene l ap ao ,F A) f ede si t n N 近似分子 分型 的可行性及 临床 意义 。方 法 n ri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R 7 79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7 9 (0 2 0 0 4 0 10 — 3 9 2 1 )7— 7 5— 5
F A是术 前诊 断乳 腺癌准确 、 N 易
行 的方法之一 。浸润性乳腺癌术前 F A近似分子分型简单 明了 , N 切实可行 。其有助 于术前掌握乳腺癌 的生 物学 特征 , 可能成
Mei l ol e X zo 2 1 0 ,C ia dc lg , uhu 2 0 2 hn ) aC e
Ab t a t P r o e T n e t ae t ec i ia infc n eo p r xma e lc l rs b y e f ro e aie b e s c r i o nfn s r c : u p s oi v si t l c l g i a c f p o i t d moe u a u tp so e p rt r a t a cn mao e g h n s i a p v i
对4 2例女性原发性乳 腺癌患者术前行细针穿刺术 , 片后进 行细胞 学诊 断。利用免疫 细胞 化学技 术检测 E P H R 、 涂 R、 R、 E 2 C 56和 E F K/ G R表 达情 况 , 将乳腺癌近 似分 为腺 腔 A型 ( u ia A) 腺 腔 B型( u ia B) 纯 H R L m nl 、 L mnl 、 E 2过表达 型( ueH R 一 p r E 2 oeepes g 、 vrxrsi ) 基底样型 ( aa.k ) H R n bs1ie 、 E 2过 表达基底 样型( aa— E 2 及正常乳腺型 ( u16个分子亚型 。将其 与术后对 1 bsl R ) H nl ) 应标 本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 进行 比较。结果 术前穿刺涂 片诊 断为“ 高度可疑乳腺癌 ” 乳腺癌 ” 4 及“ 的 2例 女性患者 , 经 术后 病理组织学证实均 为浸 润性 乳腺 癌 , 细胞学诊 断准确率为 10 。在 4 0% 2例乳腺 癌细针 吸取 细胞涂 片上利用 免疫 细胞 化
学进 行术前各分子标记 的检 测 , 中 E / R阳性率为 5. 8 (2 4 ) H R 其 RP 2 3 % 2/ 2 , E 2阳性 率为 4 . 6 ( 8 4 ) E F / K / 2 8 % 1/ 2 , G R C S 6阳性
率为 1 .4 (/ 2 。相对应 的石蜡切 片经免疫 组化 检测 , R P 90% 84 ) E / R阳性 率分别 为 5 . 8 ( 24 ) H R 2 3 % 2 / 2 , E 2阳性率 为 4 .8 0 4 % (74 )E F / K / 1/ 2 , G R C 5 6阳性率为 2 . 1 1/ 2 。其 中 , 3 8 %( 0 4 ) 1例细胞涂片 H R 2为 阳性 , E一 而对应的石蜡切片为阴性 ; 2例石蜡切 片EF G R为 阳性 , 而对应 的细胞涂 片为阴性 , 两种方法差 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0 0 ) P> . 5 。结论 为指 导术前新辅助化疗 、 术式选择 的有用指标 。 关键 词 : 乳腺肿瘤 ; 细针 吸取 ; 免疫细胞化学 ; 分子分型
adn l w r df e yf ei m nct hmi l res ic dn soe cpo E ) poetrn eet P , u a n ul ee e ndb v u oy ce c kr,n l ig t gnr etr( R , rgs oercp r( R) h m n , i i m o a ma u er e e o eiem l rwhf t ( E 2 , pdr a go t c r eetr( G R)adC t e t 5 6 ( K / )o yo g p c e s pdr a go t a o 2 H R ) e iem l rwhf t cp cr aor o EF n y kr i / C 5 6 nctl ysei n. o an o m
n e l eo e o e ai e i i e e ts b y e ,s c s L mi a ,L mia e d e b f r p r t .S x d f r n u tp s u h a u n l v f A u n lB,p r R2 o e e p e s g a a — k ,b s lHE u e HE 一v r x r s i ,b s l i e a a — R2 n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