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康复中的作用_姚聪燕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康复中的作用_姚聪燕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康复中的作用姚聪燕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教育系,北京,100011)摘要 音乐治疗师对于智障儿童的个性化治疗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治疗性的音乐体验可以有组织地促进正确的行为,减少不正确的行为;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和发展运动技能和学习能力;音乐治疗的体验可以促进语言的发展和增强语音能力;设计良好的治疗性音乐体验可以协助教授智障儿童掌握基本的技能,如注意力集中、听从指令、保持目光接触等;音乐治疗师可以帮助智障儿童在他们的闲暇时间里参与有意义的音乐活动,包括聆听和参与音乐演奏。

关键词 智力障碍 音乐治疗分类号 G7641 智障者的发展环境在数十年前,智障儿童还没有机会去学校学习。

然而今天人们对智障儿童的态度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越来越多的智障儿童受到专门的教育,参与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

在19世纪之前的农业社会里,中、轻度智障者基本能适应社会要求,因而并不被认为是严重问题,而那些重度智障者则通常死于自然的原因。

19世纪,在法国和瑞士开始改变对智障儿童的态度及治疗,并随之影响到整个欧美国家[1]。

法国医生Jean Itard 和教育家Edouard Seguin 发展出了一套教育体系,专门针对智障儿童的社会能力、文化知识、语言能力以及运动技能[2]。

Seguin 于1800年末把他的教育理念介绍到美国,至今还在应用,其中包括多种学科综合的教育方法、小规模课堂、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3]。

Seguin 还提倡用音乐来改善智障儿童的聆听能力、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4]。

由于他的影响,很多19世纪的智障学校都使用钢琴和打击乐器来加强传统的教育方法。

从1900年开始,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育场所从政府支持的机构到公立学校和家庭都有。

在19世纪中期,音乐治疗在智障机构和学校中都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美国,较严重的智障儿童通常也就读于普通学校,但学校为他们设有专门课堂,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或治疗师对他们进行初步学习能力、个人仪表、安全和社会能力的训练。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

智障儿童在感知能力
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而音乐可以通过其独特的节奏、旋律和和声来刺激儿童的感
知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世界。

通过音乐,智障儿童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感
知系统,提升感知水平,改善感知能力的发育。

音乐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着社交问题和沟通
障碍,而音乐可以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让儿童获得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促进他们的社交能
力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智障儿童可以与其他儿童一起参与音乐制作、合唱
等活动,这不仅可以促进儿童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
识。

音乐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和感知动作能力。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着运动协
调能力和感知动作能力不足的问题,而音乐可以通过其节奏和旋律的引导,帮助儿童感知
和理解动作,提高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和感知动作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智障儿童可以通
过模仿音乐的节奏和动作来进行身体训练,提高身体的灵活度和协调能力。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

通过音乐,智障儿童可以得到感知能力、情绪和认知能力、社交和沟通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和感知动作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音乐
还可以让智障儿童享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和乐趣,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音乐在
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也是非常值得鼓励和推广的康复手段。

希望通过更
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可以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于音乐带来的康复效果,得到更好的发展
和生活。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对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智障儿童常常面临着记忆和注意力
等认知障碍。

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弦,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


过教唱歌曲和演奏乐器,智障儿童可以学习和记忆音符和节拍,增强他们的记忆能力。


乐还能够激发智障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音乐对智障儿童的情绪调节和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智障儿童常常存在着情绪不
稳定和情绪障碍的问题。

音乐能够通过美妙的旋律和节奏来引导智障儿童的情绪,并帮助
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研究表明,音乐能够激活大脑中的情感中枢,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减轻压力和焦虑。

智障儿童可以通过唱歌、弹奏乐器和舞蹈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
而增加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音乐对智障儿童的身体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智障儿童常常面临着肌肉力量和协调
性等身体发展问题。

音乐治疗可以通过舞蹈和节奏乐器等方式来进行,帮助智障儿童锻炼
肌肉和提高协调性。

舞蹈可以让智障儿童在音乐的引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身体运动,增强他
们的平衡和灵活性。

通过演奏乐器,智障儿童可以锻炼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促进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提高他
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它能够调节智障儿童的情绪,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它能够促
进智障儿童的身体发展,提高他们的力量和协调性。

音乐治疗应该被纳入到智障儿童的康
复计划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为智障儿童的认知和语言能力存在障碍,他们相比正常儿童面临更多的难题。

音乐可以通过改善他们的记忆、爆发力和审美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认知和语言能力。

此外,音乐对于改善智障儿童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一方面,音乐对儿童的记忆和爆发力有较大的帮助。

智障儿童的记忆力较弱,难以长时间记忆事物。

但音乐不仅可以使孩子更容易记住歌词和旋律,还能长时间维持孩子的注意力。

此外,音乐还能提高儿童的爆发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事物。

有研究表明,智障儿童在大声朗读、跟唱歌曲等活动中能够得到更好的爆发力锻炼。

第二方面,音乐还能提高智障儿童的审美能力。

音乐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调动情感,可以激发人们不同方面的情感反应。

透过音乐,智障儿童可以被引导去感受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以加深他们对不同主题的感悟。

同时,音乐的多样性也可以促进儿童在感知和表达方面的多样性。

第三方面,音乐的交流和表达作用也使得智障儿童受益。

智障儿童通常由于言语或知觉障碍而无法正常交流。

但音乐具有非言语性的表达方式,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更贴近内心体验的表达形式。

音乐还可以有助于智障儿童发展社交技巧,通过与他人音乐分享以及合作演奏等共同活动,促进其交流互动和合作精神的发展。

最后,音乐对情绪状态的调节也有很大作用。

智障儿童常常面对由于认知、语言和社交问题等引起的挫折感、焦虑和不安。

音乐可以让他们舒展情绪,平静心境,减少情绪波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音乐天赋和音乐欣赏能力的一种手段,它在智障学生的课堂中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还能够促进智障学生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的运用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动力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障碍,往往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低。

而音乐教学可以通过丰富的音乐元素和多样的音乐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音乐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唱歌、跳舞、打击乐演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2. 促进情感表达,提高情感管理能力3. 培养社交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智障学生在社交交往方面往往存在困难,缺乏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

而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合唱、合奏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相互协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互相配合,相互倾听,相互尊重,通过音乐共同创作、共同演奏,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4. 提高自理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智障学生的自理能力往往较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照顾和帮助。

而音乐教学可以通过音乐活动和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音乐技能,表现自己的才华,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音乐还可以通过放松身心、舒缓情绪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的具体策略和方法1.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需求智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各不相同,因此音乐教学需要采取个性化教学的策略,关注学生的需求,照顾每个学生的成长。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内容和活动,关注学生的特长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智障儿童的康复需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智障儿童因为智力发育不足或障碍,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来适应社会和生活。

在康复过程中,音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情绪和认知能力,还能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康复项目和方法。

音乐对智障儿童的影响1. 情绪调节:音乐可以触发人们的情感反应,对于情绪较为敏感的智障儿童来说,通过音乐可以更好地调节情绪,减轻焦虑和压力,提高自信心和自尊感。

2. 认知能力:音乐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促进大脑的发育和功能的提升,对于改善智力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3. 社交交流:音乐活动可以提供一个与他人交流的平台,促进智障儿童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4. 身心健康:音乐可以使人放松身心,舒缓压力,调节情绪,有利于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全面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音乐康复项目和方法针对智障儿童的音乐康复项目和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音乐治疗、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音乐康复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1. 音乐治疗:音乐治疗是一种通过音乐和音乐活动来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和促进康复的治疗方法。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音乐治疗可以通过声音、节奏和乐曲等元素,激发他们的情感反应,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促进大脑的发育和功能的提升,改善行为和情绪问题,增强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音乐治疗可以根据智障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通过专业的音乐治疗师的指导和辅助,帮助智障儿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2. 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一种通过音乐教学和学习来提高儿童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的教育方法。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音乐教育可以通过歌唱、舞蹈、打击乐、合奏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情商和智商,增强自信心和自尊感。

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一、概述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辅助手段,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领域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音乐治疗结合了音乐和心理学的原理,通过有目的性的音乐活动,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得到改善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理论基础、应用方法以及实践效果,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指导。

A.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在探讨音乐治疗对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积极作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障碍的群体。

对这些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提高生活质量,并更好地融入社会。

教育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具有特殊意义。

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弥补认知和行为上的不足,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和生活技能。

教育可以提供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和自信,减少社会排斥感。

教育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促进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制定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而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手段,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B. 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背景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特殊教育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

它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用于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治疗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特殊教育领域,包括自闭症、唐氏综合征、学习障碍等。

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音乐对人类情感和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直到20世纪初,音乐治疗才开始被正式引入特殊教育领域。

在20世纪初,一些医生和教育家开始探索音乐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积极影响。

他们发现,音乐可以帮助这些儿童改善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强大的情感表达工具,它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兴趣、提高自尊心,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音乐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兴趣。

智障儿童常常对外界缺乏兴趣,音乐是一种能引起他们注意力的艺术形式。

通过欣赏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他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声音和节奏,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对音乐产生兴趣。

音乐可以帮助智障儿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量,提升学习动力。

音乐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自尊心。

许多智障儿童因为自己的特殊情况而感到自卑和不自信。

而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表演等,给予了他们展示自己才华和技能的机会。

当他们在演出中获得掌声和赞美时,他们的自尊心会得到提高。

音乐可以让智障儿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建立自信心,有助于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

音乐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智障儿童常常面临着社交困难,他们可能缺乏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

音乐可以通过合作演奏、合唱、舞蹈等形式,为他们提供与他人互动的场所。

在音乐活动中,他们需要与其他儿童合作,协调动作和节奏,通过互动学习彼此尊重、合作和沟通。

这种社交经验对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非常重要。

音乐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

智障儿童通常会面临身体发展的困难,例如平衡、协调和运动方面的问题。

音乐可以通过舞蹈和音乐游戏等活动,帮助他们培养身体协调能力。

在音乐节拍中跳舞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平衡能力和节奏感。

这种身体训练对于智障儿童的全面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音乐可以激发兴趣,提高自尊心,促进社交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训和音乐治疗,智障儿童可以得到全面的康复和发展。

音乐应该成为智障儿童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1.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音乐教学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播放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肢体运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2. 利用音乐进行情感疏导智障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地开发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简单易懂的音乐歌曲,让学生跟唱歌曲中的歌词,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同时也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的教学特点1.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智障学生在智力、认知、情感和语言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表现,灵活调整音乐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2. 强化重复学习和巩固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需要通过反复学习和巩固才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反复练习歌曲中的歌词和节奏,巩固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水平。

3. 提供情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智障学生在情感表达和交流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音乐教学正是一个能够提供情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歌唱、跳舞、听音乐等形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情感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1. 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2. 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进行歌唱和跳舞等活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音乐教学中的身体运动和舞蹈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音乐的节奏,学生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身体运动,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摘要】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教学,智障学生可以获得情绪和社交能力的提升,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音乐可以帮助智障学生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未来,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教育中将更加重要,需要结合新技术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智障学生、音乐教学、益处、情绪、社交能力、认知能力、综合发展、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智障学生的特点智障学生是指智力发育迟缓或受到精神障碍影响而导致智力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学生。

这类学生通常存在认知能力低下、学习困难、自理能力差等特点。

他们可能在语言表达、社交交往、情绪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智障学生的特点不仅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表现出来,也常常与情绪和行为有关。

一些智障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情绪波动大等问题,这对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引导,因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1.2 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教学还可以激发智障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周围的世界。

通过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和表演,智障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学会尊重他人、互相合作和分享,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价值观。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音乐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社交和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重视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和提升。

2. 正文2.1 音乐教学对智障学生的益处:音乐教学可以促进智障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一、音乐教学对智障学生的益处1. 丰富的感官体验智障学生可能在某些感官方面存在缺陷,如视听障碍。

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声音、乐器、舞蹈等多种形式,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感官认知和表达能力。

2. 增强社交能力智障学生常常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

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合唱、合奏和集体表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3. 提高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智障学生可能由于自信心不足或学习难度大而丧失学习动机和兴趣。

音乐教学以其活泼、有趣的形式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4. 促进身心发展音乐教学可以通过节奏、音高和音色等要素的运用,促进学生的身体感知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音乐还可以帮助智障学生释放压力,增加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二、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中的运用1. 选择适合的音乐材料在音乐教学中,应根据智障学生的兴趣和程度选择合适的音乐材料。

可以选择简单明快的旋律和节奏,以及容易理解和表达的歌词,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理解。

2.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学需要创设积极、轻松和包容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尽量减少干扰和噪音,提供舒适的座位和工具,让学生感到安心和自在。

3. 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由于智障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教师需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学习目标,安排不同的音乐活动和任务,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和多媒体设备,展示音乐视频、影音资料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三、音乐教学的评估和反馈1. 学生表现的观察和记录教师应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表现和进展。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口头表达和行为表现等,评估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和表达对音乐教学的感受和理解。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音乐是一门多方面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增强社交能力、改善情绪状态。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音乐教学促进智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音乐教学对智障学生的益处2. 提高社交能力:音乐教学可以通过集体合作、合唱、合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3. 改善情绪状态:音乐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功能,它可以引起听众的情绪共鸣,帮助学生释放压力、缓解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促进身心发展:音乐教学可以通过声乐、打击乐、舞蹈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1. 选择合适的音乐材料:对于智障学生来说,音乐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能力水平,选择简单易学、节奏明快、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室内应该整洁、明亮,教学气氛活跃、融洽。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音乐角、设置音乐装饰画、播放背景音乐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音乐氛围。

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视觉教学、听觉教学、体验教学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官获得音乐的信息。

教师还可以结合故事、动作、游戏等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个性化教学: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各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5.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快乐和自信。

6.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音乐教学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08-30T11:10:42.5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作者:贾安[导读] 在特殊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性学科正蓬勃发展,而其对智障儿童教育的作用正被人们一步步的发掘,所以有必要对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广东省清远市特殊教育学校,广东清远 511899)摘要:在特殊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性学科正蓬勃发展,而其对智障儿童教育的作用正被人们一步步的发掘,所以有必要对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音乐治疗;智障儿童音乐治疗的应用领域不断的扩大,但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却寥寥无几,特别是智障儿童中的应用,作为特殊教育一线的老师,则更需要对音乐治疗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掌握,下面就其定义、历史发展以及现状等作一简要综述。

一、概念的定义音乐治疗,又称为音乐疗法,是一门涉及音乐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我国的《中国百科大辞典》将音乐治疗定义为“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以音乐的美的感染力和疏泄作用为基础,使个体放松并从内心抑郁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疾病的驱除或改善、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1]。

中央音乐学院张鸿懿教授认为,音乐治疗是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参与下,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身健康的目的[2]。

近年来,国外音乐治疗界公认的说法来自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任K.Brescia于1998年对音乐治疗学科的定义,即: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各种音乐体验及在治疗师和治疗对象之间作为动态的变化力量发展起来的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3]。

上述定义都认为,音乐治疗可以使人的身心障碍恢复到健康状态,以达到身心平衡。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第二,音乐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各种语言障碍,包括听
力障碍、言语障碍、语言理解障碍等。

通过音乐训练,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帮
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言。

例如,儿童通过唱歌或说唱,可以加强对音节和韵律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发音和听力能力。

同时,音乐也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情感,从而缓解各种情绪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音乐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运动能力。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各种运动发展缺陷,包
括精细动作、协调性和平衡等方面。

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动感,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运动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各种动作技能。

例如,儿童在跟着音乐舞蹈时,可以锻炼自己的
协调性和运动技能,从而提高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第四,音乐可以增强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

智障儿童往往存在各种认知发展缺陷,包
括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等方面。

通过音乐的学习和演奏,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从而加强其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例如,儿童在学习乐理和演奏乐器过程中,可以锻炼自
己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也可以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音乐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音乐的陪伴下,儿童可以放松身心,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睡眠质量和情绪稳定。

音乐还可以刺激儿童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感官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和专注力。

在音乐的节奏和律动中,儿童可以进行身体运动和协调训练,促进肌肉和大脑的协调发展。

通过音乐的练习和表演,儿童可以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音乐还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发展。

音乐中的旋律和歌词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通过学习唱歌和演奏乐器,儿童可以加强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并培养音乐感知和音乐表达能力。

音乐还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和表演,儿童可以锻炼观察、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认知水平,促进智力发展。

音乐还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儿童可以与其他儿童和老师们一起学习、练习和表演,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通过音乐的交流和互动,儿童可以建立友谊和信任,促进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音乐表演和演出中,儿童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提高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声誉。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促进智障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语言和认知发展,以及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智障儿童的康复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这种特殊的治疗手段,为他们提供更多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的机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

社会也应该加强对智障儿童音乐康复的支持和关注,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共同为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音乐在智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1. 引言1.1 音乐对智障儿童康复的重要性音乐的美妙旋律和和谐节奏可以引导智障儿童情绪的表达和调节,帮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陶冶情感,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音乐还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言语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通过合唱、音乐游戏等活动,智障儿童可以提升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社交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音乐还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运动技能的提升。

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动作可以锻炼他们的肌肉协调能力,增强身体灵活性。

音乐还可以培养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通过音乐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注意力集中力和思维能力。

2. 正文2.1 音乐对智障儿童情绪的调节作用音乐可以通过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方式来影响智障儿童的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听音乐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改善情绪和情绪调控能力。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情绪障碍是其康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而音乐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音乐还可以唤起智障儿童内心深处的情感,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智障儿童可以找到一种情感的出口,从而释放内心的紧张和压力,进一步促进情绪的平衡和调节。

音乐对智障儿童的情绪调节作用非常显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这也为智障儿童的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2.2 音乐对智障儿童言语和社交能力的促进作用音乐还可以激发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高听觉感知和语音发音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在言语方面的发展。

通过唱歌、听歌、演奏乐器等音乐活动,智障儿童可以提高自己的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音乐还可以帮助智障儿童培养社交技能。

在音乐活动中,智障儿童需要与他人一起合作、协调、分享,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关系和团队意识。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智障儿童可以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合作,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音乐治疗在学龄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治疗在学龄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治疗在学龄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音乐治疗在学龄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是指实施音乐治疗的教师运用听、说、唱、舞蹈、器乐演奏等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使学龄智障儿童在极大兴趣、情绪愉快的状态下进入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活动中受到有针对性地训练,从而使学龄智障儿童提高感知觉能力,改变情绪,促进注意力、记忆力、言语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提高。

最终使学龄智障儿童更能了解生活环境中的人、事、物,以此更能适应生存环境,适应社会的目的。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是我国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我国现有智力障碍者1000多万,其中6-14岁的学龄智障儿童就占近一半。

从我校现实情况来看,现有培智班3个,学生共计68人。

其中,轻度智障生15个,中度智障生39个,重度智障生14个。

这些智障生知觉上显得较正常儿童明显迟钝,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言语出现迟缓,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差;情绪紧张,性格孤僻;性情急躁,容易发怒,报复心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音乐治疗就是要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来作为干预手段,如用听、说、唱、朗诵、器乐演奏、舞蹈表演等要素来帮助智障儿童发展自我表达与自我的联系,针对智障生普遍存在的知觉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判断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问题,我们利用音乐对人体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来教育、训练或矫正智障生心理和生理缺陷,调节情绪失调,促进智障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帮助智障生改变情绪,提高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智障学龄儿童”是指学龄儿童中智力发育受到阻塞,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判断能力暨运动、生活、学习、劳动能力等都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特殊儿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施范围、对象和周期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1)听觉辨别,(2)节奏记忆,(3)旋律记忆、配乐朗诵,(4)形体舞蹈,(5)器乐演奏及合唱指挥。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中,智障儿童的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为了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各种创新的教育方法不断被探索和应用,音乐治疗便是其中之一。

智障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诸多困难。

然而,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却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触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他们的教育和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元素能够帮助智障儿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例如,通过参与有规律的节奏活动,如击鼓或拍手,他们能够逐渐学会跟随节奏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增强对外部刺激的关注和反应能力。

同时,音乐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记忆力。

一首熟悉的歌曲或旋律能够成为他们记忆的载体,帮助他们记住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在语言发展方面,音乐治疗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语言表达往往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但在音乐的情境中,他们更容易开口歌唱或模仿简单的歌词。

歌曲中的韵律和节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的变化,提高语言的清晰度和流畅性。

此外,音乐还能够激发他们的语言创造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音乐治疗有助于改善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

集体的音乐活动,如合唱、乐队演奏等,为他们提供了与他人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与同伴协调动作,共同完成一项音乐任务。

这种合作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智障儿童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鼓励,从而提升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在情感方面,音乐治疗能够成为智障儿童情感宣泄和表达的出口。

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能够引起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们可能难以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可以通过音乐来释放内心的喜怒哀乐。

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作者:高自晴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9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某特殊学校接受的60例智力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音乐疗法,对他们的语言迟缓康复效果进行了认真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儿的适应性、语言发育商均取得了有效进步,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关键词:音乐治疗; ;智力障碍; ;儿童教育智力障碍主要是一种心理活动与认知活动的持续性障碍,与脑发育不全或遭受器质性损害有很大关系,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以体育、音乐、医学、教育等综合康复疗法为主。

笔选现取了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详情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本次研究选择了60例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研究,男38例,女22例,年龄在3~10岁之间,平均年龄4.71±1.36岁,平均智商45.11±1.08。

经临床诊断病情得以确诊,患儿家属知情并自愿参加,排除脑病后遗症所造成的疾病、合并视力障碍、脑瘫及服用精神药物的患儿。

2.方法教师针对每位患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利用播放器、耳机、变压器、专用CD碟,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与听觉统合训练,家属督促患儿进行为期半个小时的安坐,然后戴好耳麦,聆听已经调制好的音乐,每次半小时,一日两次,一个疗程共计10天。

所有患儿分别连续治疗6个月。

3.观察指标使用Gesell发育量表来综合评估患儿治疗前后的适应性、语言发育商。

4.統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P二、结果治疗后的适应性、语言发育商明显高于治疗前,P三、讨论音乐治疗主要是给患儿聆听特殊的音乐,以此激发他们的音乐行为,并致力于各方面症状地有效改善,如交往、身体协调、注意力和情绪等,从而确保患儿生理与心理缺陷能得到有效弥补,最终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生活环境中的人、事、物,尽快适应生存环境与社会,其干预手段为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如舞蹈表演、说唱、朗诵和器乐演奏等。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
音乐教学可以促进智障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智障学生在感知和认知方面常有困难,而音乐可以通过声音、节奏和旋律来激发智障学生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可以通过敲击乐器和演奏乐器来训练他们的触觉和运动协调能力。

音乐还可以通过听辨和唱歌来培养他们的听觉和声音辨别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沟通能力。

音乐还可以通过音乐记谱和乐理的学习来培养智障学生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音乐教学可以促进智障学生的身体协调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智障学生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运动发育迟缓,而音乐教学可以通过舞蹈和身体韵律的活动来训练他们的身体协调和运动能力。

可以通过舞蹈和律动的练习来促进智障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平衡感。

音乐还可以通过敲击乐器和演奏乐器来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音乐教学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智障学生常常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感到自卑和无助,而音乐教学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和特长的机会。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并取得成果,智障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提高自尊和自尊心。

音乐教学在智障学生课堂的运用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提高感知和认知能力,促进身体协调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并提高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在智障学生的教育中应该加强音乐教学的运用,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摘要:通过对智障儿童进行个别音乐治疗实验,并对其治疗前后的音乐能力、行为能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出了一套本土化的体现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作用的评价及操作体系。

为促进音乐治疗在我国康复界、特殊教育界的广泛应用,增强特殊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关键词:音乐治疗;智障儿童;作用一智力障碍儿童的音乐治疗研究在国际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人对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实验。

发展至今,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规模很小,但从音乐治疗进入特殊教育领域伊始就受到智障儿童的热烈欢迎,因此,这一领域的儿童音乐治疗研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儿童智力障碍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智力障碍者1000多万人,儿童占有较大比例。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是指大脑受到器质性损伤或由于遗传因素中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等致使大脑发育不全,造成认知障碍乃至全面的心理活动障碍。

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智力活动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级的阶段,从特殊教育的角度讲则被统称为智力障碍[1]。

音乐治疗是通过知觉、动作、情绪三者相互刺激而产生的治疗作用,本课题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创造性音乐治疗”儿童音乐治疗理念作为理论支撑,该理论创始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儿童音乐治疗中心Noroff、Robbihs教授提出的“音乐儿童”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地儿童音乐治疗专家的广泛认同,并在几十年的临床中形成较成熟的儿童音乐治疗方法体系。

他们认为,“音乐临界期”的儿童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很强,因此当儿童的音乐能力得到恢复发展时,他们的某些生理和心理问题也会相应地得到解决[2]。

本课题在研究初期明确了研究思路:(1)儿童音乐治疗理论强调多学科交叉(音乐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淡化对立性,尤其对特殊教育界争议较大的治疗与教育的界定我们采用了对立统一的观点[3]。

(2)重视儿童音乐治疗中的医学理念,强调临床性、实践性、有效性等。

经过努力,本课题设计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本土化儿童音乐治疗评价、操作体系。

这套操作体系既对特殊音乐教育工作者有一定要求,又考虑到在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界的可行性,明确了研发儿童音乐治疗的目的——为了更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有可能参加儿童音乐治疗工作,为更多的智障儿童创造补偿缺陷的机会。

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受主客观条件限制,研究实验规模较小,与国际接轨尚需时日。

本研究的设想是根据行为矫正、潜意识开发等心理学原理[4],通过对4名智力障碍儿童(另有1名儿童中途退出)进行的两年多的音乐治疗实验,在治疗师、乐器、音响、儿童之间建立的音乐关系显示出激发儿童有意识或无意识反应的积极的音乐行为表现来克服儿童的生理、心理缺陷。

本文选取其中3名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在治疗前后音乐能力、行为能力测试(自编音乐能力、行为能力量表)显现出的进步情况,证明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从不同角度产生的排除障碍的作用。

二1.被试本文中的3名实验对象全部为北京崇文培智学校和通州培智学校8岁以下及智损程度在55以下的学生。

典型行为表现分别为:被试一,黄某,女,先天愚型;被试二,何某,女,有先天性心脏病、语言表达困难,反应迟钝;被试三,王某,男,有癫痫病,对外界态度冷漠,情绪不稳定。

三名被测试儿童的音乐治疗实验都达到20次以上,通过对其进行治疗前后音乐能力、行为能力的测试对比,形成可控制的变量,从而得到最后的实验评价依据。

2.研究过程和方法本研究过程先后有4名实验研究人员(副教授1名,小学高、中、初级教师各1名)参加。

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因非典中断半年)在北京通州培智学校音乐治疗室和北京崇文培智学校音乐教室进行实验,全程跟踪记录了123人次、长达3780分钟的音乐治疗训练过程(录像和笔录)。

运用特殊教育界的“早期干预”理论及实践经验[1],选取其中3名8岁以下的实验对象的测量结果作为实验依据,其中每人每周参加实验一次,每次30分钟,20次为一个疗程。

根据国际通用的儿童音乐治疗程序[5],对每位被试儿童进行全程录像跟踪和笔录。

首先对其分别进行治疗前的评估(制定远、近治疗目标);然后记录他们在每次实验中行为表现的时间量数据,并根据每次行为表现频率的数据制定下一次治疗措施;最后进行治疗后的评价。

对每个对象治疗实验全过程的记录都装订成册,其中测量表格的编制主要参考了特殊教育界常用的“部分行为量表”并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儿童音乐训练手段作为测量工具。

表中的自变量为音乐治疗师对实验对象正强化音乐训练的干预手段,因变量是对象进行音乐体验后音乐表现能力、行为表现能力的变化,通过采用在同一治疗师、同一时段(每周一次,每次半小时)中进行训练来尽量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

本研究所测量的儿童音乐表现能力分为四部分内容[6]:(1)儿童打击乐(响板、砂锤、摇铃、铃圈、铃鼓、鱼蛙、三角铁、打棒、儿童架子鼓)伴奏;(2)音条乐器(钟琴、铝板琴、木琴、音条)伴奏;(3)键盘乐器(钢琴或电子琴)演奏;(4)音乐感受力表现(唱简单儿歌、模唱简单儿歌、简单儿歌表演、手拍简单节奏、脚踩简单节奏、随快板音乐即兴跳舞、随慢板音乐即兴跳舞)。

本研究所测量的儿童行为表现能力也分为四部分内容:(1)语言交往能力(目光对视,有交往愿望,会使用你、我、他,知道自己名字,会使用形体语言,能表达自己的简单需求,对别人的要求作适当反应);(2)精神集中能力(能注视前方物体3秒钟以上,保持精神集中3分钟以上);(3)动作协调能力(能自然协调地走,能自然协调地跑,能双脚连续跳三次以上,能准确地接头球、能平地直线走两米);(4)认知能力(能分辨上下、前后方位,能分辨两种颜色以上颜色、形状,能说出四季,能说出两种以上气候现象,能说出昼夜特征,能说出两个以上节日或小动物、树木、花卉、水果,能连续数出10以内的自然数)。

3.研究结果经过对音乐和行为量表进行严格统计(由于篇幅有限,详细统计不在此表述),产生了音乐治疗个案前后对照的百分比数据,3名儿童的变化如下:被试一共计治疗45次,音乐训练项目总水平提高了27%,行为表现能力总水平提高了25%;被试二共计治疗24次,音乐训练项目总水平提高了12%,行为表现能力总水平提高了1%。

被试三共计治疗31次,音乐训练项目总水平提高了14%、行为表现能力总水平提高了26%。

根据以上3名被测试儿童治疗前后的实验数据,可看出音乐治疗对改善儿童行为障碍产生了作用,使我们今后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治疗更具针对性。

4.讨论在对以上3名不同类型的智力障碍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和改善他们行为表现的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精神集中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认知能力[7])的过程中,实验研究人员从儿童的行为表现中发现,这些儿童主要在精神集中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进步明显,但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需要改善的行为障碍类型又各有不同,其表现为:(1)先天愚型儿童对音乐有较强敏感度的特点促使其治疗后行为表现能力改善显著。

被试一的行为表现进步幅度体现了这一可能性。

在音乐治疗过程中,被试一通过音乐律动训练后动作协调能力进步幅度最大,其次通过活泼的歌表演和带有生活小常识的儿歌学习,提高了被试一的认知能力,在欢乐的治疗与教育交叉训练的气氛中还提高了被试一的精神集中能力。

(2)情绪不稳定的智障儿童可以通过音乐表演活动改善情绪和行为表现。

被试三的行为表现进步幅度体现了这一可能性。

在音乐治疗过程中,被试三虽然开始阶段抵触治疗师的指令,对外界态度冷漠,但由于从开始就喜欢各种儿童敲打乐器,尤其在儿童架子鼓的训练中,治疗师给予被试三充分的表演空间,使其从宣泄般的砸鼓到用架子鼓为音乐伴奏,消极的情绪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促进了被试三精神集中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行为表现总水平的提高。

(3)音乐治疗的作用取决于智障儿童情绪变化的幅度。

在被试二的量表中体现了这一现象。

这位儿童治疗后的音乐理念和行为表现变化都不明显,我们发现了她和与她同类型的智障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情绪始终变化不大,无论是高兴还是沉默寡言,没有通过音乐出现过瞬间的兴奋,说明音乐没有对他们发生刺激作用,因而这类儿童的音乐治疗疗效要靠延长治疗时间来达到,要设法提高他们情绪变化的幅度。

在本次音乐治疗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以下音乐治疗对智障儿童的作用:(1)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经过音乐治疗后全部在精神集中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方面有进步。

(2)注意力基础好的智障儿童可以通过音乐治疗与音乐教育的结合提高认知能力。

(3)情绪不稳定的智障儿童通过找到他喜欢的音乐治疗方法的正强化训练,可以使其行为表现总水平得到提高。

此外,我们还发现,音乐治疗师选择治疗方式的准确性、在音乐治疗过程中的驾驭能力及临场即兴应变的敏感度是使音乐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否则,如果音乐治疗师缺乏音乐感染力将使音乐治疗的疗效大打折扣。

5.小结从本课题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音乐治疗的作用已经在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音乐治疗实验量表中体现出来,对精神集中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的作用最为明显。

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的智障儿童音乐治疗特点可以提供给残疾人康复机构的训练人员和特殊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治疗临床中参考。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本课题研究深度十分有限。

研发出的这套儿童音乐治疗评价和操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改进。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改善智障儿童发展障碍的音乐治疗疗效,以促进我国音乐治疗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1]张鸿懿,马廷慧.儿童智力障碍的音乐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2]高天.音乐治疗简明讲义(试用本)[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2004.[3]李伟亚,方俊明.学校情景中的音乐疗法[J].中国特殊教育,2004(8):83-87.[4][美]tenberger.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M].胡佩诚,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美]苏赞·B.汉尔斯.音乐治疗师手册[K].苏琳,译.音乐治疗学科信息,1994(3).[6]李旦娜,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林贵美.音乐治疗与教育手册[K].台北:台北心理出版社,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