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三首》学习参考
学李白诗三首课件ppt
要点二
创新表现手法
李白的诗歌创新了表现手法,他善于运用对比、反衬等 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诗歌更加深刻、丰富 、多元。
06
李白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与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及传承
成为经典
李白的诗歌被后人称为“经典之作”,广为传颂,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传承不绝
李白的诗歌一直被人们传颂,不断被翻译、整理和出版,成为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诗文描绘了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乘着轻快的船只穿越峡江,欣赏着两岸美景的情景。诗人用生动 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创作背景及意图
总结词
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经过白帝城,被赦免后乘船返回江陵时 创作了此诗。
详细描述
李白在流放途中经过白帝城,被赦免后心情愉悦,乘船返回 江陵时创作了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行程和感受,表 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豁达 、乐观的人生态度。
主题思想及表达技巧
总结词
思乡之情,借景抒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来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无助。李白的表 达技巧在于借景抒情,将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使情感更加深刻和生动。
03
第二首诗《早发白帝城》 的解读
诗文内容及意境
总结词
描写了诗人早晨出发,乘船穿越峡江回归的情景。
主题思想及表达技巧
总结词
主题突出,技巧娴熟
详细描述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离别的情感和感激之意。李白 运用了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平实的语言风格 ,突出了主题思想。其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这句诗更是成为了经典名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李白诗三首学案语文版必修
第4课李白诗三首学习目标 1.积累诗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赏析李白诗歌的想象与夸张的艺术手法。
3.体悟诗歌的思想情感,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瀛.洲( ) (2)天姥.( )(3)向天横.( ) (4)剡.溪( )(5)渌.水( ) (6)脚著.( )(7)谢公屐.( ) (8)熊咆.( )(9)殷.岩泉( ) (10)栗.深林( )(11)水澹.澹( ) (12)洞天石扉.( )(13)訇.然中开( ) (14)霓.为衣( )(15)鸾.回车( ) (16)魂悸.( )(17)恍.惊起( ) (18)长嗟.( )(19)觉.时( ) (20)鼓瑟.( )(21)噫吁嚱..( ) (22)鱼凫.( )(23)秦塞.( ) (24)石栈.( )(25)猿猱.( ) (26)萦.岩峦( )(27)扪参..历井( ) (28)酣.高楼( )(29)明朝.( ) (30)弄扁.舟( )答案(1)yínɡ(2)mǔ(3)hénɡ(4)shàn(5)lù(6)zhuó(7)jī(8)páo(9)yǐn (10)lì(11)dàn(12)fēi(13)hōnɡ(14)ní(15)luán(16)jì(17)huǎnɡ(18)jiē(19)jué(20)sè(21)xū xī(22)fú(23)sài(24)zhàn(25)náo(26)yínɡ(27)mén shēn(28)hān(29)zhāo(30)piā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或.可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掩.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摧.眉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长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向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危.乎高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开国何.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酣.高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中间小谢又清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明朝..散发弄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时(2)遮蔽(3)摧,低;折,弯(4)叹气 (5)醒(6)往昔。
语文版语文高一备课参考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二练习2.4李白诗三首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1.下面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解析:选D。
D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
李白诗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
2.作者开篇即慨叹蜀道“危乎高哉”,对下面行文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总叹一句,是为引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川,扪参历井。
语文版语文高一备课参考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二练习2.4 李白诗三首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咨嗟.(jiē) 鱼凫.(fú) 蓬莱.(lái) 弄扁.舟(biǎn ) B .瀛.洲(yín ɡ) 崔嵬.(ɡuǐ) 抚膺.(yīnɡ) 谢公屐.(jī) C .訇.然(hōnɡ) 渌.水(lù) 飞湍.(tuān ) 争喧豗.(huī) D .剡.溪(shàn) 扪参.(shēn ) 猿猱.(náo) 殷.岩泉(yìn) 解析:选C 。
A .“扁”读“piān ”;B .“嵬”读“wéi ”;D .“殷”读“yǐn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向天横.(遮断) 势拔.(超出)五岳 B .因.(因为)之梦吴越 清.(清越)猿啼 C .列缺.(缺少) 鸾回.(运转)车 D .觉.(睡觉)时之枕席 向来..(助词,不译)之烟霞 解析:选A 。
B .因:依据;清:凄清。
C .列缺:闪电。
D .觉:醒;向来:往昔,这里指刚才的梦境。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无他,但.手熟尔 ⎩⎪⎨⎪⎧③烟涛微茫信.难求④无益于俗,不信.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选C 。
但:①只,仅;②只是,不过。
信:③确实,实在;④相信。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 .连峰去.天不盈尺 古:距离 今:到某地去 B .脚著.谢公屐 古:穿 今:写作C.所守或.匪亲古:倘若今:表选择的连词D.熊咆龙吟殷.岩泉古:盛大今:形容雷声解析:选D。
殷,古:此处作动词用,震动。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这首诗是诗人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所写,时距其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
李白唐诗《行路难》三首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唐诗《行路难》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唐诗《行路难》三首原文翻译赏析【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lǐ bái),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第14课《诗词三首》讲义
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被人举荐,担任翰林供奉,但他在政治上未受到重视,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的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品:诗文对照翻译及赏析教材原文金樽zūn①清酒斗十千②,玉盘③珍羞④直⑤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参考译文酒樽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我心中郁闷,)放下酒杯扔掉筷子吃不下,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从叙事到抒情,由欢乐奢华的宴会,写到诗人内心的苦闷。
炼字:“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与“金”“清”“玉”“珍”形成对比,反衬诗人内心的苦闷。
修辞:开头两句运用夸张手法,仿佛在营造宴会的欢乐气氛,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教材原文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参考译文(我)想渡过黄河,冰雪却阻塞了河川;(我)要登上太行山,大雪早已封山。
理解赏析写作手法:象征。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悲慨。
教材原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参考译文空闲时就学姜太公在青绿色的溪边钓鱼消遣,忽然又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过。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诗人希望自己像姜尚和伊尹那样,说明诗人对前途抱有希望。
用典:运用姜尚、伊尹受重用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从政有所期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教材原文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⑥?参考译文世上行路多么艰难,世上行路多么艰难,那么多的岔路,如今身处何方?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诗人感叹世路艰难,反复咏叹“行路难”,表现出苦闷和低沉的心境。
修辞: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短句,节奏短促,表现了诗人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苦闷和迷惘。
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知识点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九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作品。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首诗词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优美的作品。
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从字数上看,只有四行的简短篇幅,却表达了诗人夜晚思乡的情感。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这首诗的知识点:1. 唐诗格律:《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都是五个字。
2. 艺术手法:在表面描述床前明月光的美景时,实际上是通过此景映射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3. 感情表达:通过描写诗人对明月和故乡的思念,展现出内心深处的乡愁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他以鹳雀楼为题材,通过描写楼高、景色壮丽的场景,表达了追求进取、不断超越的精神。
以下是一些相关知识点:1. 登鹳雀楼:鹳雀楼是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一座历史古迹楼阁,这里也是登高望远、览胜的理想之地。
2. 唐诗韵律: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每句都是七个字。
3. 比喻手法:将楼比作追求的目标,通过登高的行为来表达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
他以悲愤的情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困苦生活,呼吁社会改革和关注农民的命运。
下面是该诗的相关知识点:1. 农民生活:通过描绘农田的艰辛劳作和农民吃穿不易的现状,直接表达作为诗人的李绅对农民遭遇的同情之情。
2. 诗歌语言:以食物为线索,将农民的丰收与饥饿形成对比,营造强烈的社会反差,增加诗歌的感染力。
3. 社会批判:诗中通过对现实现象的揭露和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封建社会的失望。
通过分析这三首诗词的知识点,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 第5课(李白诗三首)同步教案13 语文版必修2 教案
语文必修二语文版最新同步教案第5课《李白诗三首》教案[教学建议]一、指导学生依据注解和工具书做好预习,弄懂各首诗的意思。
二、可用质疑答疑的方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突破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鉴赏。
三、要加强诵读指导,在吟诵中领会诗的意境。
四、介绍清楚诗人的简要生平、思想和诗作的写作背景。
五、前两首可精读,后一首略读。
[教学目的]一、通过品评李白的诗歌,初步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二、通过晶评李白的诗歌,初步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一、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二、分析《蜀道难》的写作特点,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时)一、背景介绍天宝年间,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他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是怀着“游说万程苦不早”的心情,“仰天大芙出门去”的。
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
同时李白的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招致权贵的排挤。
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
天宝三载,他终被赐金还乡,这是他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
离开长安后,曾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第二年,李白借故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权贵彻底决裂的态度。
二、内容简说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屑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全诗共3段。
第1段,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天姥山的高峻,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由此引出“梦游”的主题。
第2段,记“梦游”的经过,先略叙从镜湖到剡溪的行程;接着写登山途中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轻快情调;然后着重描写山上景物的突然变化和仙界的突然出现,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在惊心动魄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最后写诗人梦醒之后怅然如有所失的心情。
李白诗三首
导入 目标 资料 初读 研读 小结 拓展 作业
课后作业:
1、任选《行路难》、《送友人》、《月下 独酌》中的一首进行吟诵,请同学或家 长进行点评.(必做) 点评: 点评者: 2、选择李白的其他内容的诗歌进行品读、 赏析,进一步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 (选做)
导入 目标 资料 初读 研读 小结 拓展 作业
提示2: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 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 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 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 何以堪! (返回)
提示1: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 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 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 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 形象的显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 变化。
导入
目标
资料
初读
研读
小结
拓展
作业
拓展训练:
思考:
读了李白的三首诗,你对诗人 是不是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写一 段话描述你心目中的李白形象,并 说说你这样描述的理由。
导入
目标
资料
初读
研读
小结
拓展
作业
思考: 《送友人》的尾联与《白雪 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结尾四句 都写出了离别时的画面,感情都 很真挚,但表达的却是诗人不同 的情感,请就这一点谈谈你的感 受.
《月下独酌》 表达诗人苦闷与孤独的内心世界。
导入
目标
资料
初读
研读
小结
拓展
作业
研读文本:
赏析: 齐读诗歌,哪些诗句让你 读出了诗人的这些情感?
送 友 人
5 李白诗三首 课文辅导
《李白诗三首》参考答案1. B(A项,倾,读qīng。
C项,援,读yuán。
D项,凋,读diāo。
)2. C(A项,掩盖。
B项,瀑布。
D项,散漫。
)3.B(A项,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可以换为“置之不理”或“置之度外”等词语。
B项,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
C项,孤注一掷:尽所有的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可以换为“破釜沉舟”。
D项,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应改为“坚苦卓绝”。
)4. A(B项,表述不一致。
整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是“行业和企业”,去掉“获取”后的“的”,把“行业和企业”放到“利润”后。
C项,主客体颠倒。
“对于”改为“对于……来说”。
D项,句子杂糅。
“刊登了”改为“刊登的”。
)5.D(注意分析五句话的中心,分析空格前的“感情与认识相统一”,可以推断下文空格的填写应该是从“情感”入手,然后写对诗歌的“认识”,这样形成一个学习诗歌的过程:阅读、分析背景、联系自己、体会诗歌。
)6.愁7.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8.如:①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②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9.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
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10.诗人在第一句用“绕”显示大自然正处在为妙的瞬息万变中,而诗人站在船头,俯视江中,但见江水澄澈、群星灿烂、白鹭眠沙。
两句诗动静结合,充满诗情画意,体现了江山永恒的特征,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情怀。
11.一样。
两首诗写到了“柳”时,都是从“柳”每年的“新”上落笔,杨柳年年新,只是故人去,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九年级诗词三首知识点
九年级诗词三首知识点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丰富的古诗词中,有一些经典的作品,能够代表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意义。
在九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们也会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本文将介绍三首九年级诗词中的知识点。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词,被认为是李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词以写意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
1. 音律:《静夜思》使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一句都包含五个字,符合古诗的规律性。
2. 描写:诗中出现了“明月光”、“地上霜”等形象描写,通过视觉上的描述展示了夜晚的寂静和明亮。
3. 感受: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从眼前的明月联想到故乡的景象,充满了乡愁之情。
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名篇,描写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示了人类向往进取的精神。
1. 形象描写:诗中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川的广阔和江河的奔流。
2. 比喻手法: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人们对进一步探索、追求更高层次的渴望。
3. 象征意义:雀是鸟类中常见的小鸟,而鹳是鸟类中高大的鸟类,诗中通过“登鹳雀楼”来象征人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
三、《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创作,以写景为主的一首诗词。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对山林间宁静和祥和的向往。
1. 空旷景象:诗中通过“空山不见人”来表达出山林的空旷和宁静,给人以一种幽静的感受。
2. 触觉描写:诗中以“但闻人语响”来描写山林中回荡的人声,通过听觉的感受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
3. 自然景色:诗中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描绘了景物倒映和反射的情景,使整首诗词充满了自然的生态美。
《李白诗选》必考知识点总汇
《李白诗选》必考知识点总汇李白诗选必考知识点总汇本文档总结了关于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的必考知识点。
以下是重要的知识点概述: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
- 李白出生于西凉贵族家庭,少年时代酷爱游历并与不少文人交往,为其后来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人脉。
-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情感丰富深沉,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有独特的感悟和表达。
李白的代表作品- 《将进酒》:这是李白最为人熟知的诗作之一。
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快乐的追求。
其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名句深受人们喜爱。
- 《静夜思》:这是李白的经典短诗,表达了望月思乡的情感。
诗中短短几句,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了寂静夜晚中的思念之情。
- 《月下独酌》:这首诗以月亮为背景,描绘了李白独自对酒畅饮的情景。
诗中以豪迈的笔调表达了对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
李白的创作风格- 李白的诗歌以情感真挚、意境丰富著称。
他的作品不仅写景抒怀,还探讨了人生、社会、宇宙等更广泛的主题。
-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直观贴切,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擅长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创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来的文人学士都对他的诗歌作品持有崇敬之情,并对其风格、形式进行了研究和模仿。
- 李白的作品也被广泛地传诵和翻译,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论- 以上是关于李白诗选的必考知识点总汇。
学习李白的诗歌,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领略到其中的情感和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视野。
沪教版《李白诗三首》(行路难,送友人,月下独酌)教案1免费范文
23 李白诗三首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肖磊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诗歌中的名句。
2、以诵读促思考,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行路难》1、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2、典故在诗中的含义。
《送友人》1、诗人写离情,感情真挚热诚无缠绵哀伤的情调。
2、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月下独酌》1、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
2、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说明: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课文的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同时,对六年级学生而言,要能体会到三首诗中诗人复杂的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过程应循序渐进,从学生较易掌握的诵读入手,通过熟读来感知诗歌的内容,进而通过对诗中关键字词的品读,领悟诗歌的意境及诗人复杂的情感。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既不能教师满堂灌,使学生失去了主体体验的过程,而一味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任由其随意发挥也是不可取的。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讲解,为学生的理解、感悟创设平台。
《行路难》、《月下独酌》由于篇幅较长,其中蕴含的情感也较为复杂,可由教师引领学生去品读,并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古代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主,学习《送友人》,教师在诗歌难点处适当点拨即可。
通过师生共同质疑,学生释疑完成本诗的学习。
教学过程《行路难》《月下独酌》《送友人》思路点拨有一定的深度、难度,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如按文体,从古体诗、格律诗的诗体特点入手,比较、赏析三首诗。
也可从诗风入手,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情感。
想象丰富奇丽、感情激越奔放、语言清新而又瑰丽等均为李白诗歌的特点,可重点抓住某一方面的特点来串起三首诗赏析,但不管由哪个角度切入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是基本。
李白唐诗三首赏析
李白唐诗三首赏析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
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第三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第三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三课《古诗三首》是我们学习古诗课程的重要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并欣赏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智慧。
在这堂课上,我们学习了三首经典的古诗,分别是《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和《春晓》。
这三首诗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先是《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
在这首诗中,李白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钦佩和对生命的豁达。
这首诗以“怒”和“雷霆”来形容瀑布的气势,展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和壮观。
通过描写庐山瀑布,李白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引发了我们对生命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敬畏。
接着是《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另一部作品。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考自己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他通过描绘北斗星和明月的光芒,表达了自己在寂静的夜晚里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深思。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间的珍视,唤起了我们对生命的珍贵和对时间的珍贵。
最后是《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在这首诗中,孟浩然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好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希望。
他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生机,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命的美好愿望。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希望,激励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和《春晓》,我们不仅欣赏了古代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感,更体会到了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这些诗歌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和品味,启迪了我们的情感和思想。
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欣赏更多优秀的古典诗歌,感受文学之美,培养自己的情感世界。
【这里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悟或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古代诗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欣赏和学习古诗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三首》学习参考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大诗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2.理解诗歌的表现方式和修辞手法。
3.理解李白在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提示】
1.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合称“李杜”。
2.《行路难》、《月下独酌》抒发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复杂的精神世界,《送友人》则是一首送别诗。
这三首诗显示了李白诗歌联想丰富,想象奇特,情真意切的特点。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正音正字】
樽zūn
羞xiū
直zhí
箸zhù
【诗歌分析】
《行路难》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中的首。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出于对李白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朋友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要是在平时,李白一定会为美酒佳肴和朋友盛情而“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李白不是那种软弱的人。
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达了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情绪。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想到两位始穷后通的人: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垂钓碧溪”,终于遇见文王而成就大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特殊经历,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当李白回到现实中来,又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前路崎岖,歧途甚多,
路在何方?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表现自己的气馁。
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自己一定能像刘宋时宗悫说的那样,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歌行中只算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原因,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
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这似乎是一次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显示出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旋即又恍然神游千载,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速变化交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了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追求的复杂心理。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歌分析】
《送友人》,是李白非常有名的送别诗。
全诗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开头,先写明送别之地“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朋友远行,李白远送,两人骑着马,并辔来到城外,放眼远望:青翠的山峦,如画的景色,使即将远行的朋友忘记了征程;而近处:波光粼粼的流水缓缓地向城东淌去,似在代替李白述说着悠悠的别情。
一、二句不但对偶工整,而且色彩明丽,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郭外送别图。
三四句,紧承一、二句。
出句,点明题目。
对句,交代这位朋友是孤身在外,如今又要远行他乡。
孤蓬是一种随风漂转的荒草,这里借喻远行的朋友别后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逝,踪迹难寻了。
五六句,不仅写得十分工整,同时寓意也十分丰富,用漂浮不定的“浮云”和无限伤感的“落日”表达双方此时复杂而又无奈的心思。
天空的一片白云,随风变幻,就像友人的行踪从此山南水北,已是任意西东了;而天边那一轮如火的残阳正在徐徐落下,似乎对即将告别的大地恋恋不舍,正好贴切地传达了李白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结合前文,在这山青水丽、落日衔山的背景下,与朋友分手,怎不令人愁肠百结!
七八句,友人挥手告别,这是全诗中唯一涉及行人的具
体动作。
这一动作再一次打开了作者内心感情的闸门。
但是李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此时的感受,而是宕开一笔,用“萧萧班马鸣”这一场景来结束全篇。
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班马”就是离群之马。
诗人和朋友在马上连连挥手告别,而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意,临别时忍不住同时仰天长啸,这不期而至的“马鸣”,使全诗笼罩在苍劲而又有几分悲凉的气氛中。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歌分析】
《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苦闷与孤独的内心世界。
开头写“独酌”的场境。
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人物只是他一个,动作是独酌。
诗人突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拉过来,化成了三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变得热闹起来了。
尽管诗人盛情邀请,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影子也
不会喝酒。
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及时行乐吧!诗人已经渐入醉乡,酒兴一发,既歌且舞。
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倾听佳音;舞时,身影转动,似与自己共舞。
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一往情深。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
”然而,它们毕竟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作为自己结交的对象,可见诗人内心是多么孤独啊!
【思维训练】
《行路难》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难”?
“不能食”、“冰塞川”、“雪满山”、“多歧路”。
《行路难》中,哪句比喻了人生道路障碍重重?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如何理解《行路难》的结尾二句?
经过前面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
通过这样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
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即使人生道路充满荆棘,也不要放弃,对前途要充满信心,始终执著追求人生理想。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给你的启示。
身处困境,不能悲观绝望,应执著追求自己的理想,相信总有一天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送友人》中,“孤蓬”“浮云”“落日”“班马”对表达离别之情有什么作用?
“孤蓬”“浮云”,使人联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
“落日”“班马”,本身就暗含了离别的愁苦。
离别之情寄予这些景物中,情景交融。
《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与月、影为伴的孤寂,表达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尤其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孤寂与悲凉之感,表现了诗人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诗歌主要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动衬静,以热闹场面衬托孤寂苦闷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