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写西路军的部分在表达方式上与其它
部分有何不同??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议论
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 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议论的效果
突出我军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 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分析了敌军士气败 落、不堪一击的原因。
横渡只与写到出达了两“层意经思过,”且文字简洁
有力。

“24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
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句②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 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 第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 二 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 题 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 二十日那天”,原句毫无感情 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 重复。
新课导入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 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人民解放 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
新闻两则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韶山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思想家、书法家、诗人,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 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主要 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 《沁(qìn)园春·长沙》《沁园 春·雪》《长征》《论持久战》《反 对自由主义》……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 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 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人员、战线(即渡江区 域) 战况几方面总领全文。 1.该句概述主要事件( 渡江胜利 ) 2.“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排山倒海,无坚不 摧。 “一千余里”—(区域之广)。 “均是”—( 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为何 如何
1949年2月2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人民解放军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国民党防线瓦解,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
2.如果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具体地告 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 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了解“新闻” 1、新闻的定义
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 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 国内外新近产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了解“新闻” 2、特点
(1)让事实说话 (2)报道迅速及时 (3)文字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
了解“新闻”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纭溃退。
“经营”“溃退”用词生动。“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 之义,更能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 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诸城进击中。
创作背景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基本 上被摧毁,但仍有大量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构筑 长江防线,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
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路,
做好了渡江准备。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出了《国内和平协定(最 后修正案)》,和平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 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 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 大地区的战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字词拼音及解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字词拼音及解释

第一课《消息二则》
一、重点字词注音
溃退【kuìtuì】泄气【xièqì】督战【dūzhàn】要塞【yào sài】业已【yèy ǐ】
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
二、重点词语解释
溃退: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战斗力微弱。

溃:在此意为溃散、溃败。

泄气:本意为自气球或轮胎中排出空气或其他气体,也引申为泄劲、放弃。

督战:在前线监督作战
要塞: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

也解释为构筑了堡垒的地方
业已:已经
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

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1、消息二则
溃退kuìtuì:溃,溃败;败退。

泄气xièqì:(1)排出空气或其他气体(2)泄劲(3)放弃;(4)讥讽低劣或没有本领。

督战dūzhàn:监督作战。

要塞yàosài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yèyǐ:已经。

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枯,枯草;朽,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文中反衬解放军攻势迅猛,不可阻挡。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当,阻挡;锐,锐气;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其它词语:。

八上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概括

八上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概括

八上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概括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中的消息二则分别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在长江南岸的胜利渡江行动。

文章首先交代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然后通过描绘战况的紧张和激烈,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目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全面报道了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情况,反映了这一伟大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出恢宏的气度。

文章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这两则消息都以真实、客观的方式描绘了战争的场景,同时强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决心。

通过这两则消息,学生可以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结构和语言风格,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原文及教案【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H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梳理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原文】(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 。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注释】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作家、作品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创作背景】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4月22日,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主要内容】这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是我国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消息二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消息二则》
35万
区域 安庆-芜湖
九江(不含) -安庆
芜湖-江阴
时间
战况
20日夜-- 21日夜
21日17时 --
22日22时
21日17时-- 22日22时
全部渡过 渡过2/3 大部分已渡过
合作探究
3.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此中,有详略,详写哪 路军?略写哪路军?为什么这样安排?
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 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 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 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精读探究
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 人物和事件。
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事件:渡过长江。
精读探究
2、参看课文批注
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消息二则
导入新课: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第一课时
文体知识
新闻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成就的报道。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 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是一 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文体知识:
定义
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主体:阐述具体内容
时间地点 敌军溃败 我军竞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消息二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消息二则》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消息二则
导入新课: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第一课时
文体知识
新闻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成就的报道。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 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是一 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文体知识:
定义
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标题、
结构 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

主体中,有时则可省略。
息 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主标(正标)、引标和副标。三标齐全是消息标题的一种 标题
形式。新闻可以无引标、副标,但一定要有主标。
要素
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学习字词: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
溃退( kuì )
歼灭( jīan )
suí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高屋建瓴( líng ) 气势磅礴( páng )(bó )
学习字词:
___s_à_i___(要塞)
塞 ___s_è____(堵塞) ___s_ā_i___(塞车)
作者简介:
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 韶山市)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写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 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开展了规模空 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 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消息《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共30张PPT)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共30张PPT)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 (结语) 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 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 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 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 请你通过品析这则消息的语言来判断 作者的情感倾向。
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4、“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
岸” “风平浪静”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开阔庄严的 气氛,衬托解放军渡江过程一帆风顺。 动词“齐放”、“直取”生动描绘解放军渡江 迅猛的态势,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自 主 合 作 探 究
梳理本则新闻结构 明晰主体记叙顺序 根据赏析词句揣摩作者情
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
1949年4月20日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南渡长江
如何How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分析本新闻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 人渡过长江。 (导语) (第一句话)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 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 (主体) 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 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 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什么是新闻?
新闻也叫消息,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 电视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 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 世界历史中最重要 的人物之一,《时 代》杂志也将他评 为20世纪最具影响 100人之一。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励人心的一句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 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根据课文,结合消息 六要素(5W1H)的有 关常识,用一句话概 括这则消息写的是什 么。
为摧毁国民党反动派的 长江防线,人民解放军 于1949年4月20日午 夜在芜湖、安庆之间发 动渡江战斗,目前已经 有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起何作用?
一.这是新闻的电头。 二.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三.电头的作用: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下节课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同学们,《我三十万大军胜 利南渡长江》用大方激昂的 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 万大军南渡长江的胜况,表 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所 向披靡的英雄气势,显露出 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 信念。
全体起立,向国旗,唱国歌!
什么是新闻?
是指报纸或广播电台、电视台
01
等报道的消息:~联播|晚间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朱总司令的命令
教师总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 长江》用大方激昂的语言 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 大军南渡长江的胜况,表 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 所向披靡的英雄气势,显 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 的坚定信念。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一新闻阅读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3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一新闻阅读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3张PPT)
3.你还能找出其它值得品味的词语吗?说一说。例如:(1)“西起九江(不含)”中的“不含”能否去掉呢?为什么?(2)为什么不用“到目前为止”,而用“至发电时止”?
不能去掉,“不含”在这里准确反映了当时九江不在渡江范围内,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
“到目前为止”交代的时间不精确,“目前”只表示在说话的时候。“至发电时止”的时间交代明确,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经营:摧枯拉朽:溃退:
筹划、组织、管理。
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狼狈不堪地逃走,形容毫无秩序地撤退。
芜湖,简称为“芜”,安徽省省辖市。
长江港口之一。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泄劲或放弃。
消灭。
指险要的关隘,亦作要隘,常出现在边城的要害。
1.选出你认为表达准确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文体常识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文体常识
作者简介
文体常识
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有时背景、结语暗含在主体中)。消息正文部分的典型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即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事实。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课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瓴” 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败。
悍然
——蛮横的样子。
二、从新闻结构出发学习课文
1.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 是辅助部分。
标题:引题、主题、副题。
消息有三个特点: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
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
不能虚构夸张(真实性);
背景: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 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
结语:是新闻的结尾。
2.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 3.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公开性、针对性
背景和结语常暗含在主体里,不是每一篇新闻都有。
二、从新闻结构出发学习课文 2.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大约三十万人 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赞扬了我军战士英勇善 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也从侧面反映了国 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态。
三、复述新闻
思考:如果你要把本文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要 比较完整地告知,你会怎么说?如果要具体地告知?你又会如何说呢?
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完整告知:大约三十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一日胜利渡过长江。 具体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 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 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 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0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

01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课件
本文原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知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
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
督战( dū ) 荻港( dí)
墨剑飘雨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本课中的两则消息,学习消息这个新文体,再次感受 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01 消息二则
第一课时 0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
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 作者的情感立场。
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难点)
03
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本知识,
了解其写法特点。(重点)
读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 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 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我”
精读课文
作用:
反复出现的“我”,体现了一种作 者强烈的自豪感,有喜悦,有自豪,有 豪迈,有决心,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 的距离,有亲切感。
精读课文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
这段话表现了作者对我军英勇善战的赞扬、胜利的喜悦和取 得最终胜利的自信。
懂文体
默读课本第2页和第17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 标记出需要积累的新闻相关知识。
思考以下问题:
1、新闻是什么? 2、新闻的“六要素”“五部分”“三特点”分别 是什么? 3、消息是一种怎样的新闻体裁?
懂文体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新人教版_235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新人教版_235

1 消息二则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领会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讲授法、朗读法、合作学习法。

课件。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果让时间倒流,把历史的镜头定格在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上,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奇观便又在我们眼前重现了:浩浩长江的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那冲杀的场面、搏击的气势,恢宏如诗,壮美如虹。

只要一想起它,无论是革命先辈,还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无不感到壮怀激烈,豪情倍增。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年渡江战役的最高统帅毛泽东亲笔撰写的两则新闻,一起重温那段难忘的历史。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背景介绍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意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文体知识(1)新闻,又称消息。

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4)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报道我国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文章用词严谨,表述清晰,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历史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面意思出发,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突破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结合历史知识,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讨论学习法:针对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再次强调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八年语文上册第1单元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说课稿

八年语文上册第1单元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说课稿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材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第五单元“时政聚焦”的第一课。

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是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

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4月22日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了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文章短小精悍,一气呵成,仅用了两百多字便对渡江战役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

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还未系统地接触过新闻文体,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因此一下子想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还有一定困难,只能是结合课文,再辅之以相关练习,逐步掌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作者;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及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文体知识分析消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气势如虹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难点: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及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文体知识分析消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代学者顾宪成有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天下事?二、预习检测(学生课前完成,课上口头检查,对重点知识予以梳理强化) 1、结合提示介绍作者。

2、识记生字词。

3、新闻常识填空。

三、实战演练:学习分析消息(学生结合学案自主完成,不许讨论) 1、找出本文所含的“五W一H”。

设题意图:学习分析新闻的五要素。

2、分析本文的结构,找出文章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设题意图:了解消息结构上的特点,并学会分析。

3、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设题意图: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气势如虹的英雄气概。

4、指名播报新闻。

设题意图:通过播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进一步体会新闻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溃退()
荻港()
3.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4.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探究案
1.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
三、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南度防线摧枯拉朽(gū)
B.芜湖溃退(huì)风平浪静
C.既已荻港(gǎng)万船齐放
D.突破占领执行(xíng)
2.填上合适的词语。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

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

比喻平静无事。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3.文学常识填空。

(1)狭义的新闻专指,通常包括标题、、、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其“六要素”指何时、、、何事、、。

(2)新闻的结构形式一般为“ ”式结构,其表达方式以为主,适当穿插。

4.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它们分别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有何作用?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3)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四、拓展交流
通过学习这则新闻,让我们了解新闻的相关的知识,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2.芜湖(wú)摧枯拉朽(xiǔ)溃退(kuì)荻港(dí)
3.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4. 时间:1949年4月20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合作探究】
1.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
不能。

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这样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

“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3. 不能换。

“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达标检测】
1. D
2. 摧枯拉朽,溃退,风平浪静
3.
(1)消息导语主体何地何人何故为何
(2)倒金字塔记叙议论
4.
(1)表达方式是记叙;属于这则新闻的导语;作用:概括介绍事件的主要内容。

(2)表达方式是描写;属于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作用:突出我军军威壮观,渡江战斗如有天助,进展顺利。

(3)表达方式是议论;属于这则新闻的结语;作用:发出号召,激发全军斗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