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库
1.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答: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答: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简述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
答:①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榜样;③利用群体约定;④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4、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答:①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②情感目标;③动作技能目标;5、简述影响学生观察直观对象的主要感知规律。
答:①强度律;②活动律;③差异律;④组合律。
6、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答: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地运用记忆术;③进行组织块化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⑤合理进行复习。
7. 简述心理发展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具有以下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8. 简述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措施。
答: 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
9. 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答: 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10. 简述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的主要特点。
答: 1.10 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特点:服从权威;对行为的判断主要看结果,而不考虑动机。
2.10 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特点:服从规则;对行为的判断注重动机。
11. 简述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答: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 5.暂时隔离法 6. 自我控制法12、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1.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5.健康人格的建构(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6.自我同一性主要有一下方面的内容(1)对个人未来的方向和个人独特性的意识(2)对个人以往各种身份,各种自我形象的综合感(3)一种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能做出明智选择的意识(4)一种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向往和作为社会负责任成员的意识7.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8.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取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9.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10.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的学习11.我国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12.桑代克的学习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13.普雷马克原理(祖母规则)14.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强化与消退15.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6.实现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1)学生必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17.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重视对关系的了解(2)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18.发现学习的特点(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部动机(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知存储19.学习动机的种类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20.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个人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21.行为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教育媒介教育媒介是指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4.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5.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的全球化(7)教育的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6. 教育的民主化(1)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4)最后追求教育的自由化;7.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8. 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一、宏观角度的研究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1)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5)有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9.白板说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10. 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与教育的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技术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11.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就是校园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12.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13. 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14.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平衡的(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
教育心理学40道简答题
1、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实践中: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使用教学媒体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是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和价值进行评估?并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和反思?以达到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调节3、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甚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1. 连续性与阶段性2. 定向性与顺序性3. 不平衡性 4. 差异性4、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观对于教育的启示。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个体的一般知识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不能把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看成是固定不变的或不受教育影响的。
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4、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育含义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D1)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D2)。
两者之间的差距(D2-D1)叫最近发展区教育含义: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6、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指个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包括认知方面的个别差异与人格方面的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依据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任何教育影响的效果都以落在什么样的“心理基地”上为转移。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学专长名词解释;1。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3。
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被称为刻意训练。
4.微型教学:微型教学又称为微格教学,它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然后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简述题:1.简述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新手之间的差异。
答: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3个基本方面:(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关于洞察力,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些差异在课时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2。
简述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答:(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3。
简述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答:新教师常常存在三种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此外,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往往会有一些心理困境。
有调查表明,新教师认为课堂的重要任务有:维持课堂纪律,激励学生,处理学生差异,评价学生的作业,联系学生家长等。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答: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性;(4)交叉性。
2.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什么?答: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附答案)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具体的:(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学生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连续性与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就是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心理就会取代旧的特征而处于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连续发展的。
(2)定向性与顺序性:人的心理发展会有个别差异,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发展,表现为发展的不可逆性和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人的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和不同方面发展的起止时间、成熟程度等都有不同的进程和速率,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特征。
(4)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均不相同,表现为差异性的特征。
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1)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遵循学习的量力性原则;抓关键期,及时而教,适时而教。
(2)教育对心理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教育可以延缓和加速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教育能够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4.简述学生学习的内涵。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是掌握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是在社会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过程。
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点。
(1)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多重目的性;(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教育心理学1.简述迁移的种类。
答:(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2.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答:首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出合理的观察顺序。
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描述以检查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
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法。
3.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有什么特点?答: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动作品质。
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展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2)动作结构。
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于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3)动作控制。
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
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4.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1)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2)对任务的认识;(3)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二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埃里克森的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应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2、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答: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3、简述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5、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答: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7、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100多道题)
简答题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5.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
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6.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教育学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和心理学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1、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答:连续性与阶段性、顺序性与定向性、不平衡性、差异性2、学生学习的特点答:1、以系统学习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4、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不是最终的答案,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强调知识的动态性,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景性,三、建构主义的学生观:1、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2、学生具有差异性,启示: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具有动态性,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4、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答: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升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动机水平应随任务难易程度变化,任务较容易时,动机水平较高时,效果较好。
其他为中等水平强度5、学习动机的激发答: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的难度,3、表达明确期望,提供及时反馈,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6、学习策略的训练答:1、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生成性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2、注重对元认知的监控和调节的训练,有效运用教学反馈,提供足够多的时间7、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答:1、学习材料的共同要素和相似性,2、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式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征,6、学习策略的水平8、如何实现为迁移而教答:1、注重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程度,4、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9、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1、问题情境,2、定式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10、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答: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和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11、创造力的培养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从自己的研究对象出发,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a.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b。
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的过程);c。
各种类型的学习;d.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e.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自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f.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2。
教师学习学校心理学有何意义?a。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b。
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c.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d.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学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a。
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b。
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
c。
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4.简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a。
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b。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c。
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
d。
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的条件也有较系统的研究.e。
人文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教育学心理学重点简答题
一、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二、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三、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五、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六、教师如何备好课?教师备好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1)钻研教材。
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
(1分)(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
(1分)(3)设计教法。
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
(1分)在做好上述三项工作基础上,要编制出三个计划是:(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1分)(2)课题(单元)计划。
(1分)(3)课时计划(教案)。
(1分)七、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1.5分)(2)精深的专业知识.(1.5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1。
5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1。
5分)八、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思想品德修养?(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分)(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1分)(3)热爱学生;(1分)(4)集体协作的精神;(1分)(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2分)九、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正确回答出6个原则,给满分;少于6个原则,每少正确回答1个原则,扣1分。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 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7、认知派在理论上的表现有哪此方面?
答: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它们主张“完形说”。第一,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认为行为受意识的支配,以意识为中介;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构造完形或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S-R联结;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主张对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进行探讨。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 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
第五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岁);
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18-30岁);
第七阶段:创生对停滞(31-50岁);
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失望(51岁以后)。
12、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答:(一)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各个阶段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人格发展的问题上,不但要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个体的教育作用。
4、 学习动机的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从自己的研究对象出发,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a.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b.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的过程);c.各种类型的学习;d.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e.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自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f.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2.教师学习学校心理学有何意义a.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b.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c.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d.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学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a.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b.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
c.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着,出现了几个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4.简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比较显着的特点:a.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b.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c.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
d.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的条件也有较系统的研究。
e.人文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我国的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强调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服务,也重视从我国学校教育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出发,近年来搞了不少教改和教研的实验,取得一些成果。
但总的看来,理论和应用的研究都还很不够。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1.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形象。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b.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2.简述当前学校教育的弊端及消除这些弊端的方法。
从心理学观点分析,当前学校教育可能存在以下弊端:a.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组织、内容及方法脱离学生心理实际,相应也与社会现实脱节:;过分的成人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学生的不少要求是形式主义的、虚假的乃至错误的。
b.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某些方面不利与学生个性的健康正常发展,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尤为忽视,不利于学校教育功能积极正常发挥。
c.学校教育现有制度使一些学生只是为考试、文凭和地位而学习;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内在的热情和动机。
d.一些学校气氛沉闷,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
为消除这些可能的弊端,应从整体进行全面的教育和教学改革。
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应该也可能避免过于激烈的过渡。
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起合乎学生心理发展实际和需要、合乎社会现实和变化需要的科学的学校教育观和教学观,树立起革新的、先进的人才观、方法观、考试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3.举例说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
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他们往往因为父母工作单位、性别、个性等组合而成,大多由2~7人组成,如班级中的“团伙”等。
4.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a.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b.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c.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d.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e.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5.简述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
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a.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
b.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
c.要有耐心和信心。
d.客观、活泼的性格。
e.公正不自私。
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a.利用优生的优点和一般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
b.愿意花时间去理解作为人的学生。
c.较强的组织能力。
d.幽默。
e.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件好事。
f.对所教学科充满热情。
g.公正。
h.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负责任的。
j.用可被理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1.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应支持的普遍价值观。
a.承认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人权。
b.重视社会公正和民主参与决策及国家事务的管理。
c.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性持理解和宽容态度。
d.关心他人。
e.团结互助精神。
f.事业心。
g.创造性。
h.尊重男女平等。
l.思想开放迎接变革。
j.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有责任感。
2.简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的主要支柱。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应包含三个基本支柱:首先要学会认知;其次学会做事;最后,尤其要学会生存。
3.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且认识他们实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即使在那些假设乍看起来可能似乎是错误的时候。
学校的第二个主要目标,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教育的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学校的第四个目标,应是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教育的第五个目标,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4.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a.教育目标的启动功能。
b.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c.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
d.教学目标的聚合功能。
5.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教学目标选择的一般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条:a.价值性标准。
b.可能性标准。
c.低耗性标准。
d.丰富性标准。
e.就高性标准。
6.简述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以研究行为目标着名的美国学者马杰在其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一个学习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应能达到可操作、无歧义、术语化的标准:a.说明具体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
例如:“能列举**步骤”。
b.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例如“能参考教科书来列举某五个步骤”。
c.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例如:“单元教学结束以后,能按照标准测试所要求,列举五个步骤,至少四个步骤是正确的”。
7.简述珍妮特?沃斯的“三重四面”。
珍妮特?沃斯认为,从课堂中学和教的角度,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
学习的四个层面是:a.自尊。
b.生活技能培训。
c.学习怎样学习。
d.具备特定的基本学术能力、体能和技术能力。
学习的三重目的是:a.学习技能和有关特定科目的知识-并学习你如何能够做得更快、更好、更轻松。
b.培养综合概念技能-你如何能够学会将同一或类似概念应用到其他地方。
c.培养个人技能和态度,使它能轻易应用于你所做的一切事情中。
8.简述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现代社会发展客观上不断提高对中小学教师本身水平的要求:现代社会发展对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社会对教师能力和作风提出了全新的富有时代色彩的要求。
9.简述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
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这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ABCD结构模式:a.应该明确教学对象。
b.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
c.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里条件。
d.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10.简述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a.对象与行为的表述。
b.条件的表述。
c.标准的表述。
e.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从十二岁到十八岁。
f.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
g.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初期。
h.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
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1.简述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a.遗传与环境。
b.成熟与学习。
c.社会环境因素。
d.学校教育因素。
e.主观能动因素。
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从每个年龄阶段中许多具体的、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地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指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在基本相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之下的儿童之间,年龄特征总有不同程度的相同或相似。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心理年龄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在不同历史时代,不同阶段的儿童之间,乃至同时代、同社会而具体生活条件不同的儿童之间,年龄特征也有差异。
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但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则是相对的。
3.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a.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
b.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
c.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4.简述艾里克森地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要经历八个心理社会性发展的阶段:a.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一岁。
b.自主对羞怯、怀疑,从二岁到三岁。
c.主动对内疚,从四岁到五岁。
d.勤奋对自卑,从六岁到十一岁。
5.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艾里克森视人格发展为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以解决危机的整个人生历程,因此社会与教育对个人人格的影响为终身之事。
早期培养信赖等健全人格有很强的重要性。
一位信赖他人与自动自发的儿童进入学校后,能成为勤勉奋发的儿童进入学校后,能成为勤勉奋发的学生。
反之,一位不信任他人,自觉无能而羞耻内疚的儿童,容易成为自卑而缺乏成就的学童。
因此,与其对不良人格防微杜渐,不如积极培养健全的人格。
第五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a.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b.组织计划性。
c.有效性。
d.年龄差异性。
e.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
2.简述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a.准备律。
b.练习律:应用律、失用律。
c.效果律。
3.简述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进一步发展了条件反射的理论,提出了社会学习的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的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榜样)受到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
他的理论最突出的特点如下:a.强调观察式学习或替代强化学习。
b.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
4.简述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
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如下:第一.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