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

(3)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爱护之心。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雪带来的快乐和温暖,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雪》。

2.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雪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雪景的美丽。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跟读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和造句的方式,运用生词和短语。

4. 表达与创作:(1)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想象。

(2)学生书写小短文,描述雪景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和短语。

2. 书写一篇关于雪景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生词和短语掌握情况:通过口头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3. 表达与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写短文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与雪有关的事物。

(2)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跟读和记忆。

(2)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生词和短语。

4. 分析课文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词和短语。

(2)根据自己的体验,写一篇关于雪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的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雪》的教学设计

《雪》的教学设计

1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雪》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

(2)、回顾已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6、《雪》三、教材分析:鲁迅先生的文章内涵厚重,思想睿智,语言意蕴丰富,感情冷峻中透着炽热,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言为心声,先生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形象表达,都是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满腔炽爱。

体现他全部生命哲学的散文诗集《野草》被称作“反抗绝望之歌”,因其幽深性、象征性与神秘性而被文学界公认为“世纪性的文学猜想”,《雪》虽然是其中色调相对明朗的一篇,但学生在解读上仍存在较大的难度。

我想,在教学程序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深文浅教,由浅入深,并靠老师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自然入境,自然赏美,自然悟情。

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课堂情境,借助于对文字的朗读、品析去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四、教学方法:以读为主线、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五、教学目标:2 (1)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欣赏美景,品味语言,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景中意蕴,雪中精神。

⑶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诵读全文,在比较中体味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六、教学过程:(一)、知识迁移,自然导入。

在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

回忆自己学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篇 ?并谈谈认识。

交流后,老师自然过渡: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鲁迅先生的另一篇佳作《雪》,在诗意的语言中去感受他博大的胸襟。

板书:雪(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指名朗读。

师生及时点评,明确前三段多用长句,读来温柔婉转;后三段多用短句,读来刚劲铿锵。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

小学语文教案:初识《雪》》一年四季,自然界的变化都会令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轨迹。

而在仲冬,漫天飞舞的白雪,显然吸引了很多人们的注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雪的诗歌《雪》。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雪》这首诗歌的大体内容及描述方式。

2.培养学生用诗歌语言表达对雪的感受。

3.引导学生赏诗并体会詹天佑先生娓娓道来的画面之美。

二、教学准备1.《雪》的诗歌材料及录音设备。

2.幻灯片和屏幕等相关教具。

3.画板、五颜六色的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对雪的印象,教师可以抛出“雪”这个词语,并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他们对于雪的感觉。

借此,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眼中世界。

2.具体分析请学生仔细地听这首诗歌《雪》。

在听取一遍之后,请学生思考这首诗歌中描写的场面以及使用的描写方式,了解诗歌的大纲。

3.集中回答在学生完成思考之后,重新播放语音,听完后请选出几位做回答。

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还可以由学生们互相讨论,扩展自己的视野,多一点互动的环节。

4.帮助学生做句式表达在慢慢领略了《雪》中描绘的梦幻美景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对于雪的感受。

比如,“白茫茫一片”、“纤细的雪花从空中飘荡”,等等。

5.让学生绘画表现自己的理解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让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雪景用画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包括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等。

6.总结归纳在倾听清晰的声音之后,学生们可以再次思考这首诗歌《雪》的意思,并做出自己的唱诵。

四、教学小结通过对《雪》这首名诗的学习,学生们既懂得了如何欣赏诗歌中的美感,也懂得了如何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对于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多声多色的授课方法,既讲授,又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由此渐渐感受到美。

我觉得在帮助学生养成激发文学情感和审美意识方面,这样的方式很有帮助。

学好语文,需要我们去寻找诗歌中的美感,通过学习建立对文学的感官感受和审美意识,这是我们今后应该一直坚持的追求。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5】写雪的基本功一、教学目标1.掌握写雪的基本功法:速写、对比、黯淡、贴近;2.了解不同风格的雪景描写,体验不同雪景等级的思想感受;3.形成独立思考、感受和表现雪景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1.掌握写雪的基本功法中的黯淡:准确把握雪景的明暗关系,对于白色和黑色的使用要有深刻的认识;2.培养学生对于不同雪景等级的思想感受,强调塑造活泼、思维敏捷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准备纸张、笔、画笔、钢笔、白墨水等。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一)雪的基本功法写雪必须把握的基本功法有四个:“速写、对比、黯淡、贴近”。

1.速写写雪的速度要快,采用简略的作画方式,一次性把握雪景的基本姿态,不要过于拘泥细节。

快速作画能更好地把握雪景的意境和特点。

2.对比对比是写雪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法。

应该注意利用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等错落有致的对比,营造出丰富多样的雪景氛围。

3.黯淡雪景的黯淡应该是白色和黑色的组合,不是单纯的白色。

把握好明、暗的关系,让雪景更具丰富的柔和色调和质感。

4.贴近写雪要贴近,那么艺术家应该从直接观察到雪景本真的“感性记忆”中,进而对雪景进行再造,完全融入雪中,提高作品的作者度,使读者更好地感知雪的气息与风味。

(二)不同风格的雪景描写雪景有多种不同的风格,涵盖了诗意的、写实的和超现实的。

每种风格都有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1.诗意风格诗意的雪景是更注重情感细腻的刻画,诗意坦荡,姿态与神韵各不相同。

艺术家在写诗意风格雪景时,应突出艺术性的情感魅力。

2.写实风格写实的雪景是清晰的、精准的、真实的雪景描写,主要采用横线和点作为独特的画法,表现出清澈、明亮和美妙的氛围。

3.超现实风格超现实的雪景,总是摆脱现实中的束缚,超越性的色彩和形态,带有神奇、梦幻的意味,在感受雪的同时又体验超现实的想象空间。

(三)思想感受与表现不同等级的雪景产生的思想感受是不同的,因此,艺术家需要在感受雪景的同时,要准确把握不同等级的雪景,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雪(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

(3)通过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雪》的内容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的分析。

(3)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把握。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

(3)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观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4. 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修辞手法。

5. 模仿练习法: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鲁迅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雪”,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例分析:(1)教师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

5. 模仿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初中语文雪的教案

初中语文雪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雪》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能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雪》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资料。

2. 展示一些与雪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雪》两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内容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教师进行指导。

四、语言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精彩表达,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完成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读后感的撰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与雪相关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课文《雪》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内容分析,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机会。

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雪》这首诗。

理解《雪》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分析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表达,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雪》的内容和意义。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雪》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领悟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雪》的诗意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雪》这首诗,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对雪的兴趣。

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雪》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解析诗意: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对雪的描绘和表达。

4. 欣赏艺术特色: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展示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5. 领悟哲理:学生思考诗中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背诵《雪》这首诗。

2. 写一篇关于《雪》的读后感,谈谈对诗中哲理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雪》和完成读后感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

七、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以“雪”为主题的绘画或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雪的感受。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

《雪》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雪》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雪的象征意义,认识社会现象背后的真相。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雪》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4. 写作练习:以“雪”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雪》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背景。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回答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2. 修辞分析:通过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讨论与写作: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课文《雪》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修辞分析。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

3. 第三课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分享不同观点。

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以“雪”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4.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第五课时:检查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雪》,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3. 课文理解: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景的段落。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对雪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雪》,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实际运用。

4. 课文理解: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雪的特点和雪的景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景的段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对生词短语的学习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力的表现。

4.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雪》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3. 学生写作练习的纸张和文具。

4. 与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不同作者对雪的描写,分析各自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雪景,了解不同地区的雪的特点。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

初中语文《雪》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4. 能够提高朗读和默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基本观点。

2.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雪》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2. 提问:作者鲁迅在《雪》中想表达怎样的观点?二、理解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如雪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雪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三、朗读和默写(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进行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如雪景。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作者鲁迅的其他作品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在写作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可以增加写作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

《雪》教学设计(精选6篇)《雪》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鲁迅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诗,文中有对江南雪的美好的喜爱、向往、惋惜;更有朔方雪的独立、张扬个性的崇敬、赞美。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两幅画面,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__内容。

(3)深入体会__深邃、鲜明的主旨。

2、能力目标(1)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

(2)从景物描绘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3)分析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独立张扬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学重点1、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

2、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方法1、诵读、导读法。

2、点评、议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迷语。

2、学生总结写雪古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明确: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奁(iián) 灼灼(zhuó)嘻笑(xī)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lǐnliè) )2、学生简介作者。

3、范读。

4、速读课文,课文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南方的雪、朔方的雪)三、自由朗读勾画自己不明白和喜欢的句子,并简单点评。

1、勾画点评。

2、指导朗读。

3、解疑。

四、欣赏两幅画面。

(一)、指出江南、朔方的雪的特点。

你喜欢哪里的雪?说出原因。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

)(二)、作者是如何来描绘的?作者喜欢哪里的雪?他在雪描绘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可以安排讨论)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

《雪》教学设计《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 学会生字“孤”。

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一、激情导课:1、谈话激趣: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20__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

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2、目标呈现:(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2 )学会生字“孤”。

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

有信心吗?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

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

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习:学生自由读诗。

展示交流:1、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

2、指名领读整首诗。

3、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交流: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

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

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

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4.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见过雪吗?雪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主探究,深入学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创作以雪为主题的作文。
-安排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2.教学过程: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雪的描绘手法和文章结构特点。
4.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此布置以下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一首关于雪的诗歌,并尝试背诵。通过阅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雪的描绘和赞美,拓宽知识面。
2.写作练习: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以“雪”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表达出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自己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学会珍惜大自然的美好,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欣赏作品的美好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深入体会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美好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导入新课(1)播放雪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

(2)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 合作探讨(1)组内讨论: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小组汇报: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美好感受。

(2)指导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美好情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雪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的表达。

3. 学习成果评价:通过课后访谈或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雪》名师教学设计

《雪》名师教学设计

《雪》名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雪是一种自然界的珍贵资源,对于孩子们来说,雪是他们每个冬天最喜欢的东西之一。

通过学习雪以及与雪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科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通过学习雪的特点和雪的形成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因此,本教学设计将帮助学生们探索和了解雪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雪的特点和形成过程,掌握雪的基本知识,如雪的结构、形状、颜色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雪的特点:白色、冷、柔软、可溶于水等。

(2)雪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凝结成冰晶,形成雪花。

2. 教学方法:(1)整体呈现法: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雪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雪花的观察和实验,观察雪花的形状和结构。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1)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雪的世界,激发学生对雪的兴趣。

(2)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雪的基本认识,如“雪的颜色是什么? 雪的特点有哪些?”2. 教师示范和实验探究:(1)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材料,如冷冻盒、饮料碎冰、放大镜等。

(2)教师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如“我们要观察和研究雪花的形状和结构。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每个学生将一小部分冷冻盒中的饮料碎冰取出,用放大镜观察冰晶的形状,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上。

3. 小组合作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

(2)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雪花模型和雪花制作材料,如剪刀、纸张、贴纸等。

(3)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制作出不同形状的雪花模型,并在小组内展示和分享。

《雪》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

《雪》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

《雪》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重点难点: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

2.搜集回顾鲁迅先生生平。

3.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①磬口()②塑罗汉()③脂粉奁()④灼灼()⑤朔方()⑥凛冽()2.解释下列词语:①博识②美艳③灼灼④蓬勃⑤凛冽⑥天宇⑦精魂⑧升腾教学过程一、导入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一)文学常识了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

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1.听读。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雪》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单位:寺头镇寺头初中姓名:王宁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培养语感,感悟散文的精美语言。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感悟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二、走进作者三、整体感知1、默读,划出不了解的字词2、解决字词3学生自由朗读(配乐),自我确定本文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在文中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理由4、学生朗读小组活动:以“我喜欢的雪,你看”有感情的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雪来朗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5、齐读6,、请同学谈谈读完此散文诗你有何感受,你领悟到了什么?四、精读课文,探究寓意(一)、朗读第1---3段,欣赏江南雪景1、请欣赏一段南国雪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

2、请一位女同学朗读,读后,请同学评评她读得怎样。

请同学们勾出描写江南雪景的句子,并谈谈自己对江南雪景有什么样的感情。

3、女生齐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朗读第4---6段,欣赏北方的雪景1、放《塞北的雪》,欣赏vcd中北方的雪,请同学谈听后感或观后感。

2、请男生朗读这个部分,然后学生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谈谈理由。

3、归纳北方雪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4、男生齐读这部分,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三)、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课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讨论明确: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但是”一词的运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

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讲的:借景抒情“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的寓意再次配乐朗读五、拓展延伸雪向来是文人笔下的爱物,她纯洁、无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教学设计学习目的:1、反复诵读课文,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感情。

2、品析南北雪景,比较异同,揣摩语言,感悟人生。

3、领会作者在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学习难重点:1、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雪的含义。

2、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

课时安排:一或二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凛冽褪尽脂粉奁馨口理解“暖国”“朔方”的含义。

2、查找资料,初步了解鲁迅及其《野草》的写作背景。

3、搜集有关南北的雪景图,或“雪”的文字、诗歌,把握其主要内容。

4、课外可阅读鲁迅《野草》中的描写自然景致的诗篇,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教学设想:《雪》是鲁迅先生《野草》中写得一篇很精彩的抒情篇章,景物描写生动细致,语言优美准确,文章围绕江南与北方不同雪景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思想倾向,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

学习本文,要注重情感诵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品味文章的语言、意境,感受作者所倡导的精神。

教学设计:一、再现雪景,激趣引读。

同学们,去年的雪下得真大呀,面对这银白的世界,你的感受怎样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雪景吗?教师引读:是啊,我们都见过雪景,都曾被它的纯洁所陶醉,也因它的漫天洁白、天地一色的气势所震撼。

你们可曾想过面对同一雪景,不同人物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乞丐感到渺茫;诗人却会动情;游子身觉寂寞,孩子却感到快乐。

为救国救民而弃医从文、以文章作武器而勇斗黑暗的鲁迅,面对雪景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心情呢?下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雪》,去感悟鲁迅先生为我们描写的《雪》景世界吧。

背景简介:《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

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

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

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

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

(要求注意停顿,前半部分轻松欢快、优美抒情,后半部分激越悲壮)2、读了课文,你看到了怎样的两地雪景?(请同学们试着填空)读了,我看到了雪的示例:读了南方的雪,我看到了雪的美艳、绚丽、有趣。

读了北方的雪,我看到了雪的激情、献身、孤独。

3、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三、南北雪景,比较感悟。

设置问题情景一:♂江南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鲁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他有没有遗憾?为什么?(江南雪的特点——滋润美艳、绚丽有趣、但不能持久)(作者首先概括描写江南雪的特点,接着以两个比喻让我们感受到朦胧的美景,这雪里也孕育着生命;而在雪野中,一片银白的背景下,居然点缀着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腊梅,还有冷绿的杂草,这就是江南的雪,这是怎样的一种雪啊!)(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江南的雪给作者的感觉就是美艳、绚丽、有趣。

但她的这种美因为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在作者的眼里,花丛中纷飞喧腾的蜜蜂给这幅雪景带来了些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塑雪罗汉的情景,还写到一位父亲?(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他脑海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这里,江南的雪和孩子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

而且,在儿童欢乐的天地里,竟有童心未泯的成人掺入其中,更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设置问题情景二:过渡:江南的雪是多么的美艳、绚丽、有趣。

但她的这种美却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那么北方的雪是不是能洗却作者心中的遗憾呢?♂下面我们来看北方的雪有什么样的特点?从中我们能感到北方雪的什么个性?(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拈连,蓬勃的奋飞”。

从这里还能看出她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的精神。

)♂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雪的什么态度?(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设置问题情景三:♂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有何目的?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南方的雪”,它是一种美的象征,但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长久的保持;而“朔方的雪”虽然孤独,不被理解,但有一种战斗的豪情,一种澎湃激昂的斗志,使人联想到那艰苦卓绝又令人神往的战斗。

也可以这样分析,“南方的雪”是作者向往的美好理想,他憎恶把朔方的雪花变得孤独和冰冷的严酷的冬天,他要用战斗来实现理想。

我们还可以结合今天的现实生活来理解。

)♂你们认为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

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

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

)♂作者在对雪的描绘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江南的雪:优美。

朔方的雪:壮美。

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思,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

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

所以,在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

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

)四、品读提升,语言揣摩。

♂找出描写南方雪与北方雪的句子,朗读并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例: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这里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

雪罗了人的生命。

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

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文章中对雪的描写用了哪些修饰词,你认为它就只是描写的自然界的雪吗?你认为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例: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这里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例如:用了“冰冷的”“坚硬的”修饰“雪花”,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读了这些,又有什么新的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只要学生能说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明白晓畅就行了,答案不求一致。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

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

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

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

另外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你还记得雪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请对同学说一说。

”♂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雪的描绘,又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你希望走过怎样的一条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的走过,不留一点痕迹,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的走过?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雪》是《野草》中的一篇,作者在雪的背景中分离出两幅画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北方的雪景,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所倡导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2、课外延伸:1、课外搜集有关描写雪景的诗文,并朗读体会。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展开想象,以“雪”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3、回顾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比较两文写雪景的不同,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

4、挑选《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让学生感受其中自然描写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