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孟子》二章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孟子》二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孟子》二章

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公孙衍.(yǎn)胶鬲.(gé)丈夫之冠.(guàn)傅说.(yuè) 畎.亩(quǎn) 行拂.乱(fú)诸hóu(侯) 百里xī(奚)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父命.之命:教导、训诲(2)与民由.之由:遵循(3)威武不能屈.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屈服(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5)人恒.过,然后能改恒:常常(6)衡于虑,而后作.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7)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指在国内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并注意体会其今义。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3)贫贱不能移.移:使……改变、动摇4.请你根据课文将一词多义卡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3)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6.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语句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语句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基础运用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王道、仁政。

为了实j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著写了一系列文章,进行了恣肆纵横、铺张扬厉的辩论。

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孟子二章原文及注释如下: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兴起,这里指被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见武丁,武丁曰:“是也。

”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

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5、举:被选拔。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优质课教案_4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优质课教案_4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准确的语气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节奏。

2.把握文章观点和论述思路,反复诵读,力求熟读成诵。

3. 理解“大丈夫”的标准。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语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到底哪样的人是大丈夫呢?我们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也谈了自己的观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的看法。

我们一起进入到21课《孟子二章》的学习。

过渡:学习本文之前首先要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过渡:“知人论世”是阅读古代作品的重要方法,而这一主张就是孟子提出的:“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也?”因此,学习本文,我们首先要了解孟子的生平和基本观念。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作者及时代背景,请一位同学帮我们介绍一下作者。

(其他同学补充)二、介绍孟子相关常识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义、礼、智”,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时代:战国时期,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

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有苏秦、张仪、公孙衍。

过渡:了解了作者及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基本观点,我们进入文本的学习,学习文言文要反复朗读,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读顺。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读顺“诚”“焉”评价:通过纠正,现在大家已经读得很好了。

过渡:熟读文言文,有助于我们读懂文意,请同学再读文章,疏通文意。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小组代表展示。

(形式:以学生为主解答,老师适时更正)2、老师提出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作答。

3、学生结合所讲再次翻译文章。

师小结:文中还有对举的句子和排比句,请同学们找出来。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孟子的文章,长于修辞,气势磅礴,非反复诵读不能有会于心的原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教案新人教版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经典诵读,通过反复朗读《孟子》二章,感受古文的韵律美,加深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
-建议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个感兴趣的孟子思想观点,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小论文或研究报告,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选择《孟子》中的对话场景进行再现,通过表演来加深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如古汉语学习网站链接,供学生自主学习。
-实物教具:使用道具、服饰等实物,增强角色扮演活动的真实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孟子》二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孟子是谁吗?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结合板书,对课文中难懂的句子和词汇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古汉语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活动: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孟子为什么说富贵不能淫?”或“如何将孟子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之后进行全班交流。
展示一些关于孟子的图片或漫画,让学生初步感受孟子的形象和思想。
简短介绍孟子的基本信息和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孟子》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孟子》二章的基本概念、论述结构和哲学思想。
过程:
讲解《孟子》二章的背景,包括孟子的时代和其主要思想。
详细介绍“富贵不能淫”的论述结构,使用PPT上的图表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孟子思想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附专题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附专题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专题训练)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及“逆境出人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是至圣先师)。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二、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点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受饥饿”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拂:违背。

逆,不顺。

乱:扰乱。

所以:用这些办法曾:通“增”增加。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喻:明白,了解。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指国内。

出:指国外。

拂:通“弼”读bì,辅佐。

恒:常。

翻译: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熟记通假字:①曾:通“增”增加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③拂:通“弼”读bì,辅佐三、一词多义1.于:①征于色:在②舜发于畎亩之中:从2.拂:①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逆,不顺②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读bì,辅佐3.安:①死于安乐:安逸②安居而天下熄安静4.行:①行天下之大道:行走②行拂乱其所为:行动5.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②发于声:显露、流露四、问题理解1.理解内容后填空(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练习新人教版_19(含答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练习新人教版_19(含答案)

21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名校讲坛1.知识链接孟子与《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推尊为“亚圣”。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著。

其文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考点链接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来说,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如“饿其体肤”中“饿”是不及物动词,这里却带有宾语“其体肤”,“饿”就活用为使动词,意思为“使……经受饥饿”。

【习题链接】见“富贵不能淫”“积累与运用”T3。

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ɡuàn)富.贵不能淫(yín)2.填空。

(1)孟子,名轲,战国(朝代)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安居而天下熄.熄:停息(3)父命.之命:教导、训诲(4)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5)与民由.之由:遵循(6)独行其道.道:道路(7)富贵不能淫.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8)贫贱不能移.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9)威武平能屈.屈:屈服。

《孟子二章》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女通“汝”,意思:你。

②丈夫..之冠也:古今异义,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③母命.之:古今异义,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④以顺为正.者:古今异义,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⑤富贵不能淫.: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⑥贫贱不能移.: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动摇。

⑦威武不能屈.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⑧居天下之广居.: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居所,住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居:①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动词)②居天下之广居.:第二个居所(名词用作动词)之:①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父命之:代词,指“男子”③母命之:代词,指“女子”④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⑤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②得志:实现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省略句,省去主语“母亲”。

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笔记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笔记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邹(今山东邹县)人。

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又尊其为(亚圣)。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南宋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一词多义:戒.之曰:告诫;此之谓.大丈夫:称得上,叫做;必敬必戒.:谨慎;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对……说;太守谓.谁:为,是。

古今异义: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命运)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面)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通假字:女.家:女同“汝”,你。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答: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优质课教案_6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优质课教案_6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1、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课前要布置预习任务,上课时要检查落实情况。

就本课而言,学生在预习中应该对孟子其人其书、战国时代的特点、纵横家的情况等有一定的了解,大体了解课文的意思。

2、诵读课文,读对字音,把握节奏。

可以采取全班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诵读过程中,教师务必加强指导,除了字音要准确无误之外,对于停顿、重音、语气要特别留意,因为这些都能体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要与诵读紧密结合。

在预习时,已经要求学生“借助注释,通读课文”,此时要重点解决诵读中反映出的理解不到位的地方。

这一环节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敬仰、崇拜、羡慕。

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

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

)(2)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分别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两个层次。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为第一层,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乎”为第二层,正面提出何为大丈夫。

前一个层次应该读出不屑、轻蔑和鄙视,后一个层次应该读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4、理解课文,随堂背诵。

本文篇幅不长,层次清晰,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完全可以随堂背诵。

教师对背诵也要加强指导,针对学生背诵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难点(如漏句、颠倒等),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21 《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21 《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1. 请将下面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公孙衍(yǎn)、张仪岂(qǐ)不诚大丈夫哉?B.一怒而诸(zhū)侯惧.安居而天下熄(xī)。

C. 往之女(nǚ)家, 必敬必戒(jiè), 无违夫子!D.富贵不能淫(yín), 贫贱(jiàn)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3.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 确实)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 哪里)C. 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准则, 标准)D.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委屈)4. 解释下列多义词。

(1)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得志, 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戒①往送之门, 戒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 名________, 字________, 是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 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有“________”之称。

他继承并发扬了________(人名)的思想, 与之并称为“________”。

◆整体感知7. 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孟子认为, 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孟子二章》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②丈夫..之冠也:③母命.之:④以顺为正.者:⑤富贵不能淫.:⑥贫贱不能移.:⑦威武不能屈. :⑧居天下之广居.:2、一词多义:戒:①戒之曰:②必敬必戒:居:①居.天下之广居:②居天下之广居.:之:①丈夫之冠也:②父命之:③母命之:④妾妇之道也:⑤与民由之: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3、判断文言句式:①戒之曰: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2018部编八年级上语文第21课 《孟子》二章

2018部编八年级上语文第21课 《孟子》二章

他做事不顺、干扰他的事业, ⑥空乏:使……受到贫困。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惊动,
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 增长才干。
⑦曾益:增加,曾通“增”。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重点词语
①过: 过错。这里用作 动词,犯错误。
总结全文,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 主观 个别 死于安乐”。
5.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 类比,罗列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把成就伟人 与国家灭亡对比,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
6.这两则短文提出论点、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之处?
富贵不能淫 《孟子》
得 志
富贵不能淫

与 民
贫贱不能移
由 之
威武不能屈
居广居
不 得

立正位 , 独
行大道
行 其

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百里奚
孙叔敖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 。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4.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
重点词语
①居:居住。 ②得:实现。 ③淫:使昏乱。
译文: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 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 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 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 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 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21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21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文章的思路
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正面提出自己心 目中大丈夫标准。
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 孙衍、张仪之道”
类比说理
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作用?

品味赏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 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 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 正的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 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 丈夫。” 使……屈服
使……动摇
使……迷惑
•Leabharlann (大丈夫应该)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 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 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 义。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 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 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 大丈夫。”
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 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应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敬仰、崇拜、羡慕。 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的能力的夸张 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 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 分为那几个层次?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应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富贵不能淫
《孟子·滕文公下》
作者介绍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 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 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 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 “仁”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 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 中期、主张施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最早提 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
27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
28
翻译重点字词句
兴起,指被任用 选拔、任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
田地
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集市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常常犯错误
这样以后
困惑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
同“横”,梗塞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征验、表现
奋起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33
译文: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 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困惑, 思绪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 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34
名字作状语,在国内 名字作状语,在国外
21《孟子》 二章
1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 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 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 庸》合称为“四书” ,是记录孟 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
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 编著的。本文选自《滕文公下》和《告 子下》。
29
译文: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 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 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 官手里获释被录用,孙叔敖从 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 奴隶市场被买回登上了相位。
30
所以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代词,这,这些 使…饥饿 使…贫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责任,担子,使命 使…劳累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孟子重点实词虚词

孟子重点实词虚词

21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1.重点实词①岂:难道②诚:真正,确实。

③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④惧:害怕。

⑤安居:安定居住。

⑥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⑦是:指示代词,这,这个。

⑧焉:怎么,哪里。

⑨子:你。

⑩丈夫之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⑪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

命:教导、训诲。

⑫往:去,到。

⑬戒之曰:告诫。

⑭必敬必戒;必:一定。

敬:恭敬。

戒:谨慎⑮违:违背⑯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⑰顺:顺从,为:作为⑱正:标准,准则。

⑲由:遵循。

⑳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深,达则兼善天下。

_独:独自。

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

道:原则,行为准则。

2.重点句子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正确的大道上。

“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3.通假字:往之女家:同“汝”你。

4.词类活用①使动用法(使…){富贵不能淫:使…惑乱、迷惑贫贱不能移:使…改变、动摇威武不能屈:使…屈服①居天下之广居:动词作名词,住宅5.古今异义丈夫之冠{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配偶6.一词多义之{丈夫之冠也:取独父命之:他,男子女子之嫁:取独母命之:她,女子往送之门:助词,到戒之曰:她往之女家:音节助词无实义妾妇之道也:的居天下之广居:的与民由之:代指大道此之谓:代指孟子所说话居{居天下之广居:动词,居住居天下之广居:名词,居所,住宅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副词,能够得志,与民由之:动词,实现7.虚词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顺承2.是焉:怎么,哪里3.以顺为正者:介词,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重点实词①发:起,指任用。

《孟子两章》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孟子两章》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孟子两章》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孟子两章》是《孟子》中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两篇文章。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古文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品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作品注释:(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标题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2)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作战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4)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5)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6)必:一定。

(7)然而:这样却。

(8)是:这。

(9)城:城墙。

池:护城河。

(10)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不是不坚硬锐利。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坚利:坚硬,锐利。

(11)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以:凭借。

(1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固:巩固(1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威:震慑。

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锐利,这里意思延伸为武力。

(15)寡助之至:得到的帮助少到了极点(16)亲戚:身边的人。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
此之谓大丈夫(“谓”表判断)
全文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 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 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 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 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 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 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 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 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由此可见,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
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 3.孟子与他看法一致吗?从何而知?
不一致。“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4.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
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 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 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盐的人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从
市场
百里奚举于市。
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
所以 责任、使命
给、到

使…受苦
他的
思想意志
使…劳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 使…饥饿
使…贫困
违背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 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 夫。市,集市。

第21课《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第21课《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

五、质疑文本
孟子是大丈夫吗?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文,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资料一:
他十五岁入学,学习儒学。
母亲为了他的学习,曾“断机杼”,“三迁”住宅。
约三 十岁到四十岁之间,他在邹鲁一带收徒讲学, 门生数百人。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面对诸侯间的争战,肩负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合纵
连横
张仪
竖线代表合纵,横线代表连横,合纵就是五国连起 来对抗秦国。连横就是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二、疏通文意
2、在孟子心中,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吗? 用原文回答并分析。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孟子善于用类比来说理,此处用 _妾_妇之_道_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三、合作探究
结合课文与助学资料,回答问题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 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是非曲直的 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 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不算大丈夫。
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①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③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
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率弟子周游列国 ,推行仁政。
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纳他的意见。
六十多岁回到邹国,从此不再出游,而在家乡兴学
办校,广收门徒,与万章、公孙丑等弟子答疑解难,将
毕生所学编著成一本书《 孟子 》。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 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 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 而教育之,三乐也。
迷乱、动摇、屈服。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 天下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 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 倒错乱,总不如意,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 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经常, 常常
内心困苦;困: 被难住;于:被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文章中心
• 文章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在古
代是对品德高尚、节操俊杰的人的尊称。真
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 ,为着一个
正义的理想目标去奋斗。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quăn )亩之中,傅说 (yuè )举于版筑之中,胶鬲( gé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 yí )吾举于士,孙叔敖 ( áo )举于海,百里奚( xī )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fú )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怎么,哪 里
是,称 得上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你 能够
子未学礼乎? 句意: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 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 的独立性,不译。
教导你,训诲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男子
行冠礼。古代男 子到二十岁行冠 礼,表示成年
代词,他
指示代词,这 焉:_______ 怎么 ②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 是: ________________ .. 介词,把 为:________ 作为 ③以 顺为 正者 以:___________ . .
问题探究
• 1.“是焉得为大丈夫”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 “此”各指代什么? •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 •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 不同。 •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 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 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 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 3.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 子· 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 解。 • 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 善其身。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 的追求。
责任, 使命
语气 助词
形容词的使 动用法; 使......痛苦
故天将降大 任于 是 人 也,必先苦其心志, 所以 这个,这 劳 其筋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使......劳累
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使......饥饿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 扰乱,这里指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 来...... 使......颠倒错乱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yăn)、张仪岂不诚大 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 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 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 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 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 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
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 声玉振的声音。 • ”
名句赏析
• 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 “贫贱不能移”,更通俗的表述应该是“贫贱不能放弃”。 不能放弃的是什么?是人的理想、道德和一切做人的准则; 这是多少年来穷人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多少年来穷人给自己 的道德筑下的“防洪堤坝”。所谓“防洪堤坝”,意味着假 如没有这么一道堤坝,人就控制不住自己会被卷入滚滚洪 流。 贫一定是贱的前提,但是贱不一定是贫的结果。
征验,表现
一个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 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 表现到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 人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 生 于忧患而 死
这样以后
使......生存
使......死亡
于安乐也。 在一个国家里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 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抗衡的国家 和外患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以后, 人们才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使人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动词,居住
名词,居所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
道路
句意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立在 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行走在天下最 正确的道路--义。
实现
遵循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句意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 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 走自己的道路。
动词使动用法, 使… …迷惑;惑 乱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原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 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 奚举于市。
译:
舜从田野耕作中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 中被选拔出来(或傅说为人筑墙,后被殷王任用 为相),胶鬲从鱼盐贩卖之中被举荐,管夷吾从 狱官手中被释放并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 滨被任用,百里奚从市集中赎出被任用为相。
动词使动用法, 使… …屈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动词使动用法, 使… …改变
句意
富贵不能迷惑他的心意,贫贱不能 使他的节操改变,武力威压不能使 他的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
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词类活用
丈夫之冠也 (名词作动词,加冠礼) 富贵不能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贫贱不能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 威武不能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 他 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 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还是回到儒 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 抱以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 就 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 而》)或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善天下。”(《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 的大丈夫了。
• 【读解】
•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 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
•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 时母亲的嘱咐,由 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 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 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 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 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简言之,应该是“和而不 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 际 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 可见,“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 在在就是“小 老婆之道”。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 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 痛恨, 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 穷。时至今日,一 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 大行其道,怎么办呢?
富贵不能淫:这是“仁”、“义”,也是“智”。富贵了也应该要 仁爱,不能过于奢侈享乐,要多去帮助别人,不能为富不仁。说它是 “智”,是因为它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为富不仁的人是不会长久富贵的。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整齐的排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无 论外界环境如何改变,自己的立场、志向 决不会转移。这句话被古代无数文人、士 大夫奉为人生准则,成为立志、律身的名 言,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座右 铭,至今仍影响颇深。于是,中国历史上 涌现出一个个“大丈夫”:从孟子到文天 祥,再到近代以来的无数仁人志士,正是 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辉映千古的“浩然 正气”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开拓着中 国的希望。
难道
指有大志、有作为、 有气节的男子
景春曰:“公孙衍、衍:人名,战国时魏国人,纵横 家,在秦国为相 张仪:魏国人,秦惠王时为相,致力 于游说六国服从秦国 真正,确实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安静 指战火停熄,天下太平。
句意: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 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们都会害怕;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去,到 句意: 男子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 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 门口,
指夫家。女, 同“汝”,你 训导,告诫
谨慎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 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指丈夫 标准,准则
道理
句意
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 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为人妻的道理”
孟 子 名 言
·
战国
有 “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是儒家学派 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 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 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 的论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