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化学与微生物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六)水

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六)水

(二)食物在烹饪中水分的变化
一.蛋白质脱水 二.渗透出水 三.水分挥发 四.脱水收缩
三、烹饪原料中水分的控制
一.合理进行低温烹饪 二.焯水 三.上浆挂糊 四.勾芡 五.原料吃水 六.旺火速成
(二)水的需要量估计
人体排出的水量和摄入的水量是平衡的。 机体失水过多,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过量 饮水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影响人体需水量的因素很多:体重、年龄、气 候、膳食、体力活动强度及时间。 成人每日消耗4.18 kJ(=1 kcal)能量,需水量 为1 mL,考虑到活动、出汗及溶质负荷等的变化, 水的需要量也要调整。
大,冰晶会对烹饪原料产生一定的膨压,使组织受到一定的破坏,解冻后组织不能复原, 就容易造成汁液的流失、烹饪原料的持水能力降低,直接影响烹饪产品的质量。
水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维持体温的恒定 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 体内物质的运输载体 体内摩擦的润滑剂
水分活度
食品和生物组织中水分可被利用的程度叫做水分活度
游离水:是指在烹饪原料中可以自由流动的 那部分水。
(3)体相水的性质
(2)体相水的含量
烹饪原料中的水绝大部分都属截留水。 牛乳及汤类中的大部分水属于游离水。
一.干燥时易流失。 二.0℃或略低于0℃结冰。 三.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生物
化学反应“活性”。 四.具有溶剂的性质。 五.可被微生物利用。
体相水的作用
水在菜看烹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漂洗作用 二.溶解作用 三.分散作用 四.浸润作用 五.传热作用
食物原料在烹调中水分的变化与控制
(一)水分变化对原料品质的影响 对于食物的新鲜度、硬度、脆度、粘度、韧度、和表面的光滑度等都具有很
大的影响。 如:瓜果、蔬菜、肉及肉制品、奶油及人造奶油

微生物基本知识

微生物基本知识

七、微生物的基础应用
被大量用作工业发酵 被用作环保、如降解塑料、处理废水、 废气等,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 在食品、饮料工艺方面及药物制剂微生 物学 被广泛用于传染病的控制与治疗

八、细菌介绍
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体积很小,常以微 米为测量单位.根据其外形可分为球菌、 杆菌、螺旋菌三大类。 2.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核质。(鸡蛋结构) 3.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芽胞、鞭 毛、菌毛等。

3、出现致热原的原因 : ①药物原料本身含有热原,或在配制过程中污染, 储存期间产生热原或发霉变质。 ②输液器及各种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③输液前液体配制及输液时的操作不规范,引起 液体污染。 4、对输液器具及所输注液体的处理 : 应将输液器具及所输注的液体尽快送检验科进行 热原检测及细菌学培养。
高温干燥 干热法。利用高温破 一般要求温 适用可耐高温的 灭菌 坏微生物 度160℃以上 设备的零部件
高压蒸汽 湿热法。利用高压蒸 一般为饱合 灭菌 汽使细菌蛋白质凝固 蒸汽 变性 气体灭菌 药物法。利用某些气 某些气体对 体如环氧乙烷、甲醛 环境的温度、 等的灭菌作用 湿度有特定 要求 适用于可耐高温 的零部件、无菌 服 适用于对热敏感 的物体及厂房
10、输液反应

1.范围:输液反应实际应该包括药物过敏反应、热原反应、菌污 染反应。 1.1 药物过敏反应 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某一药物相同抗原或 半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特 异性免疫应答 1.2热原反应:是指由致热原(通常是由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反应。 1.3菌污染反应:是指由于液体或输液器具被细菌污染引起的不良 反应 临床以热原反应和药物过敏反应 最为常见,二者症状有相似之处, 都表现为:都可以出现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心悸、 胸闷、低血压休克等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完整版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完整版
分类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 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 藻类等几大类。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
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代 谢旺盛、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促进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降解有机物质等。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自17世纪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以来,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逐渐揭示了微生物的奥秘。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04
异养型微生物
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种生活方式

自养型微生物
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 的有机物,如硝化细菌、硫化
细菌等。
兼性自养型微生物
既可利用有机物,也可利用无 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如酵母
菌。
微生物代谢特点
多样性、相互依存性、对环境 条件的敏感性。
07
CATALOGUE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与系统发育
传统分类法
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如细菌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反应、生长条件等。
数值分类法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微生物的多个性状,通过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 确定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微生物的基因序列、蛋白质结构等分子水平信息进行分类,如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DNA-DNA杂交等。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与特点
繁殖方式
包括无性繁殖(如裂殖、芽殖)和有性繁殖(如接合、卵式生殖 )。
繁殖特点
繁殖速度快,产生大量后代;易变异,适应环境能力强;保持亲代 优良性状。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微生物的分类,目前公认的包括七大类。即病毒→立克次休→支原休→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真菌(酵母菌、霉菌)。排在前面的小而低等,排在后面的逐渐大而高等,本课程只介绍三类。
二、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除了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这一基本特征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特点也是与众多生物不同的。
(一)种类繁多
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是十分惊人的。一滴水,一颗土粒往往都是一个微生物“社会”。其中以土壤内的生存密度最大,1克较肥活的土壤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到几千万个,一只肮脏的苍蝇,全身能携带5亿多个细菌,三对足能粘附700万至1000万个细菌,可见微生物的密集度之大。微生物的各类也很可观,自然界已知的微生物就有10万种左右。有人估计,这个数仅占自然界微生物种类的1/10,所以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潜力是很大的。尤其微生物的生理类型多种多样,如细菌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生物固氮作用;厌氧性的生物氧化作用以及烃代谢;合成各种次生代谢产物:如抗生素、毒素、维生素、赤霉素等;分解各种复杂化合物,如纤维素、木素、甲壳素、琼脂、角蛋白;一些塑料等和分解极毒素物质,如酚、氰、甲醛、多氯联苯等。显然,微生物多种多样的代谢类型,可为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菌种资源。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在自然界里,有许多内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总称为微生物。微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与结构,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很快,它们在自然界里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引起各种物质转化的原因之一。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物蛋白质转化为无机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植物又为人类和动物所利用。有的微生物可使人和动植物得病,而另一些微生物又可直接用来治病,如乳酸杆菌制剂乳酶治疗腹泻,有的微生物产生一些有用的物质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如酿酒、发酵以及抗生素生产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至为密切,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陈代谢,人和动物也将无法生存,只有少数微生物可能引起人类或动杆物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则称为病原微生物或致病菌。

初中化学水的基本知识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基本知识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基本知识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水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制作实验用水的设备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水的概念是什么?水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2. 提出问题:什么是水?水的分子式是什么?水的性质有哪些?
二、讲解水的基本性质(15分钟)
1. 写出水的分子式H2O,解释水的组成。

2. 介绍水的性质: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水的密度为1g/cm3。

3.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水的性质。

三、讲解水的制备方法(15分钟)
1. 介绍水的制备方法:电解水、燃烧生成水、水的自然来源等。

2. 讲解水的提纯方法:蒸馏法、过滤法等。

四、讨论水的应用(10分钟)
1. 与学生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饮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水应用经验。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确认学生对水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水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结,总结水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水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加深对水的理解。

同时,通过讨论水的应用,使学生意识到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水的作用和意义。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内容大纲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内容大纲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内容大纲一、目录1、微生物是什么?(微生物基础)2、为什么要控制微生物?(危害)3、怎样控制微生物?1、微生物定义所谓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

(体型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结构简单,有的具有细胞构造,有的甚至没有细胞构造,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容易引起变异,以致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并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产生;数量多,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以致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如土壤、空气、水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上都有微生物生活或生存。

2、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2.1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2.2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C之间,20~30分钟繁殖一代);2.3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壤等;2.4个体小:小于0.1mm。

肉眼不可见;2.5适应性强,易变异;2.6代谢强,转化快。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水、空气、土壤、人和动植物3、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水中、高山、海底、荒漠、极地、空气等到处都生存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3.1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它具备微生物正常发育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水分;大多数中性偏碱,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土壤中还含有气体,主要是CO2、O2和N2;温度变化不大(10-25°C)。

3.2水中的微生物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

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

受到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适合微生物的生存。

静水中的微生物多,流水中的少;离岸近处微生物多,离岸远处少;经过大城市的河流,水受到污染,含有大量的粪便.并含有大量的致病菌。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基础知识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 的物品
4. 红外线 是一种0.7~1000μm波长的电磁波,尤以
1~10μ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
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多用 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二)湿热灭菌法
最常用,效果优于干热灭菌法。
理由:
①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质较易凝固变性。 湿热灭菌时,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含水 愈多,凝固所需温度降低。
病毒和朊病毒等。
微生物分类
2.按其致病性可分为: ★病原性微生物: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
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
★非病原性微生物
微生物形态结构
一、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
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球菌 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杆菌 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
螺形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和核质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杆菌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弧状菌
2.细菌的繁殖 速度: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 完成一代繁殖。
人体中的微生物
人自出生后,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渐进入人体。在正常
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 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称为正常菌群 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感 染的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 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 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醋的生产
酸奶的生产

水质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质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质工程知识点总结一、水的特性1.1 水的物理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的液体,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状态,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具有较大的比热和比密以及较大的溶解度等特点。

1.2 水的化学性质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在水中可以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如水解、氧化还原等,从而影响水体的化学性质。

1.3 水的生物学特性水是生命的基础,是许多生物体生存的重要环境,水的生物学特性对水质工程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水质监测2.1 水质监测的目的水质监测是为了解水体中各种物质的浓度,评价水质状况,保护水资源和人类健康。

2.2 水质监测的方法水质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两种,现场监测主要包括采样、分析、检测等过程,实验室监测则是通过化学、物理、生物学等方法对水质进行详细的分析。

2.3 水质监测参数水质监测参数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硒、铬、镉、铅等多项指标,根据不同的水体类型和用途需求进行监测。

三、水污染物种类3.1 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石油类、苯类、酚类、酮类等,这些有机物对水体有毒性和致癌性。

3.2 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溶解性无机盐类、重金属离子等,这些污染物对水体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潜在的生态危害。

3.3 生物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包括各类病原体、细菌、藻类、水华等,这些生物对水体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

四、水的净化处理技术4.1 水的物理净化技术物理净化技术主要包括过滤、沉淀、脱气、蒸馏、超滤等,这些方法通过物理手段将水体中的固体、悬浮、浊度等物质去除,使水变得清澈。

4.2 水的化学净化技术化学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络合还原等方法,通过化学手段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4.3 水的生物净化技术生物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膜法、植物吸附法、微生物降解法等方法,通过生物活性物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4.4 综合净化技术综合净化技术是指将多种净化技术进行组合应用,以提高水质净化效果,减少污染物排放。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基础知识
•大肠杆菌在适宜情况下每二十分钟分裂一次,如果按这个速度繁殖,6.5小时后就可达到上百万个微生物。
大肠杆菌的个体繁殖:时间(分钟)世代微生物数
0020=1
20121=2
40222=4
60323=8
:::
40020220=1,048,576
:::
144072272=4.72*1021
生长周期
生长曲线:代表细菌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直至衰老死亡全过程的动态变化。
微生物基础知识
第一节基础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概述
病毒界————-病毒
原核生物界——-细菌
生物分类系统真菌界————酵母菌
霉菌
真核原生界——-藻类
原生动物
动物界
植物界
微生物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名词,是所有形体微小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一)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到,只能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100或数1000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营养物浓度
2)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已的生长温度三基点: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在生长温度三基点内,微生物都能生长,但生长速率不一样。微生物只有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度才最快,代时最短。超过最低生长温度,微生物不会生长,温度太低,甚至会死亡。超过最高生长温度,微生物也要停止生长,温度过高。也会死亡。一般情况下,每种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三基点是恒定的。但也常受其它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节天然水的化学成分

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节天然水的化学成分

淡水养殖水化学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节天然水的化学成分水产养殖生产虽有多种方式。

如大水面天然增殖、池塘精养、高密度流水养鱼、循环过滤工厂化养鱼等,它们所用的水源,归根到底都来自天然水,水中的化学成分决定了所用天然水的水质。

因此,对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必须有基本的了解,这对我们认识养殖水体的水质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天然水水质的复杂多变性我们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没有的。

自然界中的水是在不断地循环变化,水在阳光照射下不断地从江河、湖泊、海洋中蒸发,在高空冷凝成为雨或雪降落到地面,以地面径流或渗流形式,重新回到江河、湖泊、海洋,然后再蒸发、冷凝下降至地面,如此川流不息、循环交换不已。

在循环过程中水与各种物质接触、作用,使之溶解或悬浮于水中。

因此各种天然水不是纯水,而具有复杂的组成、多变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水中溶存的物质,种类繁多,数量悬殊,在人们迄今已知的107种元素中,在天然水中检出的已有80多种。

这些成分的含量差别很大,例如海水中的Cl一离子含量高达10~209/I。

,铜的含量只有约o.003mg/L,钌的含量更少,不到10-179/L。

2.水中溶存物质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就物质在水中分散粒径来说,大小相差可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小的仅几个埃,以真溶液存在。

大的在数百微米以上,构成多相体系。

在溶液中有低分子物质,也有高分子物质,它们可以成单个的离子、分子、离子对、无机络合物,有机螯合物等多种形式存在,它们通过化学反应以及吸附、交换、共沉淀等界面作用可转为胶体或粗分散粒子。

即使是同一元素在同一水体内,其存在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元素以不同形式存在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完全不同。

有的是有益的,称为“有效形式”;有的是有害的,称为“有害形式”。

例如氮以N。

存在时,多数浮游植物不能利用,数量多时可能使鱼苗得气泡病;以NH。

存在时。

浮游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是有益的,对鱼类及其他动物则有毒害作用。

微生物基本知识

微生物基本知识

微生物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主要有古菌;属于原核生物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属于真核生物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这些微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个例外,尽管可用厘米表示它们的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我们称它们为大型真菌。

而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又称朊粒)等则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二、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一般指体形在0.1毫米以下的小生物,个体微小的特性使微生物获得了高等生物无法具备的五大特征,即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变异频,分布广种类多。

1、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的个体极其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倍、几百倍、上千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清。

杆菌的宽度是0.5微米,因此80个杆菌“肩并肩”地排列成横队,也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宽度。

杆菌的长度约2微米,故1500个杆菌头尾衔接起来仅有一颗芝麻长。

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称为比表面积。

大肠杆菌的比表面积是人的30万倍。

2、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的食谱非常广泛,凡是动植物能利用的营养,微生物都能利用,大量的动植物不能利用的物质,甚至剧毒的物质,微生物照样可以视为美味佳肴。

如大肠杆菌在合适条件下,每小时可以消耗相当于自身重量2000倍的糖,而人体则需要40年之久。

3、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以惊人的速度“生儿育女”。

例如大肠杆菌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12.5~20分钟便可繁殖一代,每小时可分裂3次,由1个变成8个。

每昼夜可繁殖72代,由1个细菌变成重约4722吨,细菌数量的翻番只能维持几个小时,不可能无限制地繁殖。

因而在培养液中繁殖细菌,它们的数量一般仅能达到每毫升1-10亿个,最多达到100亿。

尽管如此,它的繁殖速度仍比高等动植物高出千万倍。

基础微生物学知识点

基础微生物学知识点

基础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科学,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古菌等各种微生物。

微生物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

在医学方面,微生物包括病原体和有益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

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菌;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

2.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二分裂、生殖孢子形成、芽孢形成等等。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酸碱度、氧气含量、营养物质、水分等等。

3.细菌的结构及其功能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其大小大约在0.2-2微米之间。

细菌的结构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壁、紫质体、核糖体、菌毛和鞭毛等。

细菌的功能包括代谢、运动、分泌、附着、繁殖等等。

4.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生长速度、代谢产物、色素等等。

不同种类的细菌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5.细菌的分类细菌的分类主要基于形态、生长条件、代谢特性等等。

常见的细菌分类包括属、种、菌株等级别。

6.细菌的代谢与营养需求细菌代谢方式千差万别,包括厌氧代谢、有氧代谢、无氧代谢等等。

细菌的营养需求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等。

细菌可以分类为:营养型菌和非营养型菌。

7.真菌的分类与结构真菌是一种多细胞的微生物,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等。

不同种类的真菌结构、生长方式、菌丝和菌落的特征都不相同。

8.真菌的功能与特性真菌有多种功能,包括分解生物体、生产有用化合物等等。

真菌的特性包括菌丝生长、有环化合物的形成、生物降解等等。

9.病原体的分类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对机体的伤害也不相同。

10.病原体感染的过程病原体引起感染的过程包括:接触、侵入、增殖和病理效应等。

不同的病原体在感染过程中的特点也不相同。

11.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免疫系统是机体行动的一种方式,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水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水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水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水中生物承载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它们在水中繁衍生息,构成了水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中生物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生物,从微生物到大型水生动物,它们在水中生活着,相互依存,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水中生物的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许多种类对人类和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水中生物的知识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中生物的分类水中生物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生物,从微生物到大型水生动物,按照其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和生态习性,可以将水中生物分为以下几类:1. 海洋生物: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海洋生物的种类繁多,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

海洋生物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淡水生物:淡水是地球上另一个重要的水体,淡水生物主要指生活在淡水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了鱼类、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水草等。

淡水生物对于维持淡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河流生物:河流是水体在陆地上的一种形态,河流生物主要指生活在河流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了鱼类、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水草等。

河流生物对于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湖泊生物:湖泊是水体在陆地上的一种形态,湖泊生物主要指生活在湖泊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了鱼类、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水草等。

湖泊生物对于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沿岸生物:沿岸指的是水体与陆地相接触的地带,沿岸生物主要指生活在沿岸地区的各种生物,包括了藻类、贝类、螃蟹、鱼类、鸟类等。

沿岸生物对于维持沿岸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沿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中生物的生态功能水中生物对于维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平衡:水中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构建、生物循环等方式,起着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知识点1. 水的组成和性质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常温下是液态存在。

水的密度大约是1克/立方厘米,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和反应介质。

2. 水的功能和应用领域水在生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细胞主要的成分之一,负责溶解物质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此外,水也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烹饪等各个领域。

3. 水的存在状态水存在于三种不同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温度低于0℃时,水将凝固成冰,变为固态;当温度在0℃到100℃之间时,水是液态;而当温度超过100℃时,水将沸腾成水蒸气,变为气态。

这种状态转变的过程叫做物质的相变。

4. 溶液和溶剂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是可以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将溶质溶解在内的物质。

在常见的溶液中,水通常作为万能溶剂,可以溶解很多不同种类的溶质。

5. 饮用水的处理和净化饮用水的处理与净化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

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包括过滤、蒸馏、消毒等。

过滤可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蒸馏是通过加热和冷却,将水蒸气转变成液态水,从而去除溶解的固体;消毒则是通过加入适量的消毒剂,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6. 水的电离和酸碱性水分子可以发生电离,形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在水中,如果氢离子的浓度高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水呈酸性;反之,如果氨氧根离子的浓度高于氢离子的浓度,水呈碱性。

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性的指标。

7. 水的电导性水由于其中的离子的存在而具有电导性。

纯净水中离子浓度很低,电导能力较弱;而含有溶解物质的水则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因此,电导性可以作为判断水中杂质浓度的指标。

8. 水的化学反应水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酸碱反应中,水可以作为介质促进离子的运动和反应的进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可以作为供氢源或氧化源参与反应等。

9. 水的环境污染和保护水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

水源的污染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物和生活污水等。

水的基础知识

水的基础知识

水的基础知识一、水的分子式H2O,相对分子量为,在水中分子中,氢占%,氧占%。

2、水的含盐量:也成矿化度,是表示水中的含盐类的数量,也可以表示为水中各种阴、阳离子量的和。

3、硬度:水中阳离子同阴离子结合形成水垢后的金属离子的总浓度。

4、电导与电阻: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率越大,电导度越小。

超纯水几乎不能导电。

电导的大小等于电阻值的倒数。

5、PH值与酸碱度:水的PH值是表示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也称氢离子指数。

可以知道水溶液是呈碱性、中性、酸性。

6、优质水:在市政供水的基础上(或达标水)采用粗滤、精滤、超滤、杀菌等工序。

进行深加工而得到的优质饮用水。

7、矿泉水:大自然中的宝贵水资源,经过杀菌过滤简单处理后,作为商品饮用水供应给广大消费者。

8、纯净水:采用脱盐率较高的水处理设备而得到的几乎无任何杂质的干净水,电导率一般为~μS/cm,9、矿化水:在较为纯净的原水中采用特殊工艺,加入矿岩石以期得到的含有微量元素的纯净矿化水。

10、软化水:是指将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钙、镁离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度的水。

水在软化过程中,仅硬度降低,而总含盐量不变。

11、脱盐水:是指水中盐类(主要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

,电阻率(25℃)含盐量为1-5mg/L.12、纯水:是指水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如SiO2、CO2等)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水。

其电导率一般为:电阻率。

含盐量<1mg/L。

13、超纯水:是指水中的电介质几乎完全去除,同时将不分解的气体,胶体以及有机物质(包括细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

其电导率一般为µS/cm,电阻率(25℃)*106Ω·cm。

含盐量<L。

理想纯水(理论上)电导率µS/cm,电阻率(25℃)*106Ω•cm。

14、地下水:是雨水经过土壤及地层的渗透流动而形成的水,在其漫长的流程和广泛的接触中,溶入较多的盐类,硬度极高,但同时地下水经过层层过滤,悬浮物很少,水质清,浊度低。

高中生物知识中的“水”(知识+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知识中的“水”(知识+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知识中的“水”一、“水”网络二.水的存在1、细胞中的水水是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约占细胞鲜重的80%~90%,在干种子和休眠时的种子中含水量较少。

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结合水在细胞中与某些大分子(如蛋白质)结合,自由水存在于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和细胞质基质中。

2、细胞外液中的水多细胞植物的细胞间隙、各种分泌物(如某些浆汁等)和多细胞动物的内环境、分泌物(如消化液、泪液等)、排泄物(如尿液、汗液等)都含有水。

3、生态环境中的水大气、水体、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中都含有水。

三、水的功能水是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生命起源于具有水的海洋,没有水,则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新陈代谢及在其基础上的其他特征就会消失,生命就会终结。

1、生物体内的水(1)结合水:(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细胞或生物体结构的组成成分。

(2)自由水: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起运输代谢物质的作用生物细胞中的有机物、无机盐等都溶解在自由水中,动植物的许多分泌物、代谢废物都是随自由水而排出体外的。

②新陈代谢的反应物有氧呼吸等许多生化反应需要水参与。

正常生活的生物,其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1新陈代谢越旺盛,反之则越弱。

③维持细胞及生物体的固有形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的水分,从而能维持细胞的紧张度。

对植物而言可使枝叶挺立,便于接受阳光和叶面蒸腾,同时还可使花朵张开,利于传粉,成熟的植物细胞失水会发生质壁分离而收缩,吸水时会变得硬挺膨胀;对动物而言,细胞失水会发生皱缩,过度吸水会胀破。

④调节生物的体温水具有很高的汽化热和比热容,又有较高的导热性,因此水在生物体内的不断流动、蒸发、叶面蒸腾等能够使热量顺利地散发,利于生物体体温的稳定和避免被炎热夏季的阳光灼伤。

⑤水的其他功能水分子的极性强,能使溶解于其中的许多物质解离成离子,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水还具有润滑作用。

(3)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关系实际上结合水与自由水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化学与微生物基础知识1. 物理和化学性质A.色水本身是无色的,只有在水层很深时才显示出深蓝色,但当其受到污染时会有颜色。

B.悬浮物与浊度水中的悬浮物是各种水处理工艺中都需要监督的项目,否则会影响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测定悬浮物较易的方法是测定浊度,浊度的大小除了与水中的悬浮固体有关外,还指示水中胶体,它实质上是这两类物质的综合指标。

C.溶解固形物溶解固形物是指水中除溶解气体外各种溶解物的总量。

它是一种理论上的指标。

E.含盐量含盐量表示水中含有溶解盐类的总和,有两种表示法:其一是摩尔表示法,即将水中各种阳离子(或各种阴离子)均按带一个电荷的离子为基本单元,计算其含量( mmol/L),然后将它们全部相加;其二是重量表示法,即将水中各种阴、阳离子的含量换算成mg/L.然后全部相加。

F.矿物残渣矿物残渣是表示水中溶有矿物质的总量。

含盐量和矿物残渣量两种指标都是根据水全分析结果进行计算的,不易用于运行监督,因为全分析是繁重的工作,费时又费力。

● 蒸发残渣这是指将过滤过的水样在一定条件下蒸干所得的残渣量。

它与水中溶解固形物相似,但不完全相等,因为在测试条件下( 105~110℃).有许多物质的湿分和结晶水不能除尽,某些有机物会发生氧化。

在蒸发残渣中,水中原有的碳酸氢盐都转变成了碳酸盐。

●灼烧残渣这表示蒸发残渣在8000℃时灼烧所得到的残渣量。

蒸发残渣量和灼烧残渣量之差称为灼烧碱量,它大致的表示有机物量。

G.电导率衡量水中含盐量最简便和迅速的方法是测定水的电导率,因为组成天然水含盐量的主要物质为离子,而离子具有导电性能,所以,水溶液的导电率可以间接的表示出溶解盐的含量。

水本身的电导率非常小,所以只要水中含有少量杂质离子,它的电导率便可反映水中杂质离子的多少。

一般情况下水的电导率越大,其含盐量也就越大,但仅靠电导率不能计算含盐量,因为水电导率的大小除了与水中离子含量有关系,还决定于离子的本质。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电导率是指一定体积溶液的电导,具体来说就是面积为一平方厘米的两片平板电极插入溶液,相隔l 厘米时溶液的电导。

电导率的单位为欧姆-1·厘米或写为μS/cm 测定电导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水中溶解气体虽然不属于含盐量,但有些气体溶于水时会产生离子,例如CO 2和NH 3,所以他们的存在会反应在电导率的数值上。

用电导率的测定值推算水中含盐量精确性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电导率的大小受溶液浓度、离子种类及价、温度(水中离子的导电性能与温度有较大关系,因此正确的表示法应标有温度,或将它换算至某一标准温度)和测量方法的影响很大。

但对于同一水质电导率同含盐量有比较固定的关系,可先通过在实验室求得在一定条件下电导率同溶解固体量之问的关系曲线,然后便可根据任一水样的电导率从曲线上求得它的含盐量的近似值。

对于含盐量很小的水,有时检测的电导率表示呈NaCl 的相对含量。

它的涵义是假定水的电导都是由于水中溶有NaCl 的关系,因此将测得电导率换算成NaCI 的含量。

对于一般淡水,在pH 5~9范围内电导率同溶解盐大致成比例关系,其比值为1μS/cm 当于0.55—0.9mg/L ,一般均以温度25℃为准,温度每变化l ℃,大约变化2%,在其他温度下需加以矫正,各种小同离子每毫克/升所相当的电导率见表6 -1。

H .硬度硬度足指水中某些易于形成沉淀物的金属离子,它们都是二价或二价以上的离子。

天然水中,形成硬度的物质主要是钙、镁离子,所以通常认为硬度就是指两种离子的量。

水的硬度在工业上危害性极大,容易在没备的受热面上形成水垢,在纺织和造纸等制造工业上影响产品质量等。

所以,对各种工业用水都有小的硬度要求。

硬度单位采用物质量的浓度来表示。

V Mg n Ca n H /)21()21(22+++= mmol/ (ppm CaCO 3)因工艺的需要,水的硬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全硬度它指水中钙和镁离子的总量,有时简称硬度。

其值就是上式计算出的数值。

● 碳酸盐硬度与非碳酸盐硬度碳酸盐硬度指水巾钙、镁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之和;非碳酸盐硬度指全硬度与碳酸盐硬度之差,它通常等于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

●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暂时硬度指水经长时间煮沸后沉淀下来的那一部分硬度。

由这两个反应可知,长期煮沸使水中钙、镁的碳酸化合物含量减少,故暂时硬度的意义与碳酸盐硬度相近。

因为CaC03在水中可少量溶解。

永久硬度指全硬度与暂时硬度之差,故它与非碳酸盐硬度相近。

I.碱度与酸度碱度表示水溶液中可用酸中和的物质含量。

在水净化过程中,会经常见到物质有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等;在天然水中的碱度主要是碳酸氢盐,有时还有少量腐殖质类弱酸盐。

碱度是用滴定法测定的,分甲基橙碱度和酚酞碱度。

甲基橙的指标终点约为pH=4.3,水中OH-几乎完全中和成H2O,HCO3-和CO32-几乎完全中和成H2O,CO2。

酚酞的指示终点约为pH=8.3,水中OH-仍能中和成H2O,而CO32-只能中和成HCO3-。

所以,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测得的碱度是水中全部碳酸盐和氢氧化物,故称全碱度(简称碱度)或甲基橙碱度(M);用酚酞为指示剂测得的碱度成为酚酞碱度(P),它表示氢氧化物和碳酸盐的一半。

单位是ppmCaCO3。

酸度表示水溶液的碱中和容量,它是由于水中含有强酸、强酸弱碱盐类、弱酸和酸式盐而形成。

天然水中通常只有弱酸HzCO,及碳酸氧盐酸度;有时还有强酸酸度,如H2SO4和HCI。

2. 有机物和微生物A.前言制药用水很大的工作在于控制有机物和微生物,需要从几个角度考虑对其控制:进入系统的方式、产生的方式、生长的方式等。

有机物可能是随给水进入系统,也可能由系统结构中的非金属物质浸出。

微生物可能是随给水进入系统也可能是系统中繁殖生长的,微生物可分为可繁殖和不可繁殖两类。

可繁殖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会增殖;不可繁殖有机物是可繁殖微生物的产物或分解物的衍生物。

首先考虑水源,通常井水有机物含量不会很大,而地表水可能含有较高水平的有机物,并且有机物的组成和数量可能受季节变化影响很大。

市政自来水通常是经氯处理的,因为氯的存在,其中的微生物含量是比较低的,微生物的生长通常也是受到抑制的。

其次,水和预处理系统中存在微生物生长控制问题。

多数预处理系统都设计在水中加入氧化剂,以降低微生物生长的可能性。

对于不含微生物控制因素的原水处理设备,必须有特殊的设计和保养要求,包括建造材料、流程、消毒方法和监控方法等。

B.有机污染物水源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有:●细菌污染通常用“每毫升可繁殖微生物总数”或“单位体积菌落数(CFU)”表述。

假定每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形成的。

●热原污染热原是可以使哺乳动物发热的一种物质。

热原通常是内毒素、细菌细胞生长时候脱落的有机化合物(脂多糖类)、或者是死细胞残留物。

它们是化学和物理特性稳定,并且在能杀死细菌的条件下也不一定能被消灭的。

它们的分子量可能会变化,通常在12000~320000。

热原水平通常是用每毫升的内毒素单位( EU)来量化。

制药工业对热原非常关注,因为高浓度的热原会导致人体不良反应,引起发烧甚至晕厥或死亡。

●总有机碳含量TOC用于测量水中有机污染物,其单位是mg/L或μg/L。

TOC可直接测量可氧化的有机物质。

TOC是一个非常精密的测量方法,用在复杂的水处理系统中防止有机物对水质的不利影响。

对于微生物污染物来说,TOC不是一个很好的测量方法。

●不溶的有机化合物有机物既有天然物质的分解产物也有人造化合物(如:油或杀虫剂)的产物。

天然存在的有机物包括:鞣酸、腐植酸以及富里酸。

它们可以影响水的感观性能(如:导致颜色变化),在正常浓度时,它们不会影响健康,除非它们与特定卤素联合。

在有游离卤素(主要是氯和溴)存在的条件下,它们会形成氯化碳氢化合物以及三卤甲烷( THMs),这些是疑似致癌物质。

3. 有机物的去除有许多技术可用于去除有机物质,它们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用氯和氯胺去除微生物污染是最常见的,这将在下一部分讲到。

用于去除一种或多种其他类型有机物质的处理方法有:●臭氧臭氧的氧化力是氯的两倍。

它能预防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还可以降低有机物的浓度。

在预处理系统通常不使用臭氧,而优先选择氯因为臭氧会使建造材料老化。

在设计要求部分有更全面的讨论。

●强碱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树脂是有机物的清除器和捕捉器,它包含强碱阴离子树脂并能用氯化钠溶液再生。

多数天然存在的有机物有轻度的阴性负载性,并可被阴离子树脂吸附。

树脂吸附有机物后,有机物可在再生过程中被高浓度的氯化物置换。

优点:能去除多数天然有机物;能再生。

缺点:存在盐水和有机物溶液的处理问题;对再生用化学试剂有要求;再生后会有盐水残留。

●碳含有活性炭的碳床可通过将有机物吸附到碳上来去除它们。

当碳的吸附能力降低时,必须定期的更换它们。

当用于去除有机物时床层高度不得低于2m.流速一般在10~15 m/h左右。

碳也是用于去除氯的一种方法。

●微滤微滤包括:深度微型过滤器、褶皱过滤器、错流过滤膜单元。

这些过滤器能去除大小为0.1~100μm的颗粒,因此可捕获细菌、贾第鞭毛虫属包囊以及大分子量有机物。

深度和褶皱过滤器让水流过一个与水流方向垂直的纤维壁。

根据过滤器孔的大小,颗粒被这些过滤器外壁捕捉,或在过滤器壁内部被捕捉(深度过滤器)。

过滤器会被这些颗粒填满,此时就需要更换一个新过滤器。

错流微滤是使水以过滤介质平行的方向流动,不能通过过滤器的大颗粒就会从系统中逐出,进入被排掉的浓缩流中(通常是给水的5%—10%)。

这就使得过滤器可以自沽,并减少更换过滤器的频率。

●超滤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或与膜孑L径相关的筛分过程。

它介于纳滤和微滤之间,定义域为截留分子量为500~500000左右,相应的孔径大小为2~100nm。

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无机盐和小分子物质透过膜,而阻止水中的悬浮物、胶体、蛋白质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透过,以达到净化分离的¨的。

超滤作为一种能够将溶解进行净化、分离或是浓缩的膜透过法的分离技术。

超滤可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细菌,以及病毒和热原。

错流超滤是使水以过滤介质平行的方向流动,不能通过过滤器的大颗粒就会从系统中逐出,进入被排掉的浓缩流中(通常是给水的5%~10%)。

这就使得过滤器可以自洁,并减少更换过滤器的频率。

在进入UF 系统前,UF膜需要击除给水巾的所有悬浮固体。

优点:有效的过滤屏障;无副产物;可以在有氯存在的情况下工作。

缺点:膜的费用高;一直有I0%的浓缩流;是微生物生长源。

●反渗透反渗透(简称RO)的孔径达0.0001μm,因此它不但能将有机物、胶体、微粒、细菌、病毒、热原等脱除,更能将水I1I的盐类基本上除掉,因此反渗透技术目前在制药行业使用的纯水和超纯水的制备也H益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