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

合集下载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原因研究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原因研究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原因研究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但与此中国企业的生产率却相对较低。

这种悖论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企业出口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产品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并且中国的出口量一直呈现增长态势。

与此中国企业的生产率却相对较低。

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生产率的提升并不尽如人意。

二、中国企业生产率的现状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中国企业的生产率却仍然相对较低。

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生产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一些新兴经济体的水平。

这种悖论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三、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原因1. 技术水平不高中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相比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国企业在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这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不高,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率。

2. 产业结构单一中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中低端制造业,这种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导致了企业生产率的低下。

这些产业往往对技术和创新要求不高,企业缺乏动力去提升生产效率。

3. 管理体制不够灵活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对较为僵化,往往存在着过多的行政审批和冗余的管理程序,这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调动资源,提升生产效率。

4. 人才短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乏。

这导致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管理方面的不足,从而无法有效提升生产率。

四、解决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对策1. 提升技术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含量,提升技术水平。

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2. 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加大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力度,逐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中国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发展。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众所周知,“中国制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也已经渐渐的成为了中国的标志之一,但是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处于较为低端的地步,制造业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中国的制造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一些高端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中,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同时与国外的制造业进行一下对比。

(一)中国制造业发达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人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非常的低廉,从而导致了制造成本的低廉,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资本占劳动比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2005年大陆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22%,2010年,大陆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是8.62美元,而美国南部是21.21美元,所以制造业的高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劳动力价格的低廉。

再者在某些资源方面如土地,煤炭,石油,天然汽,渔业等资源都相当丰富,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源的利用率与开采率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很多的外资企业看准了这一点,将加工厂设立在中国既方便获取资源,同时又能便于在中国销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上述讲到的两点是属于内部的原因,同时还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相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说,制造业的利润较低,同时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发达国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高污染的产业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而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销售市场,同时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所以许多的发达国家的海外工厂就直接选址在中国,这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迅速的发展,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越做越好,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快速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使得中国一度被外界称为“世界工厂”。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综合成本较低,能够迅速的占领市场,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一跃走在了世界的前头,有人还在美国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得出的结论,如果美国人离开中国制造的产品,那么他们的生活成本就会提高很多,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中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中国为什么还不是制造强国

中国为什么还不是制造强国

为什么中国还不是制造强国?保定向阳航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李昶自改革开改以来,我国制造业突飞猛进,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连续二十多年雄居世界第一,至2007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的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

现在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

那么,有人就据此得出结论:“中国已经是制造强国了!”但是多数专家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权威的观点是: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为什么我国还称不上制造强国呢?笔者认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工业落后、管理水平低下”是最主要的3个原因。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不久前,笔者走访了国内几家较大型的企业,其中也包括军工企业。

现在最让这些企业头痛的事情,不是市场问题,而是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这个问题在军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反映尤为突出。

企业所提到的“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是指掌握着核心技术或者有能力获取核心技术的技术人员。

核心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通过深入的基础研究,持续的技术探索,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沉淀,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缺乏核心技术是多数中国企业的“共性”问题,也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

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左右,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60%,而发达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都低于30%,美国和日本则在5%以下。

目前的一些高科技领域,比如信息技术、汽车家电、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都被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所掌控。

造成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

首先是历史的原因,虽然中国有着辉煌的古代科技文明,但在近代科技文明的“赛跑”之中,被欧美等发达国家远远的甩到了后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水平迅速提高,逐渐地缩小了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总体上讲,我国科技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对基础科学理论的研究仍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使我国的“自主创新”失去了支撑,前沿科技发展总是“落后一步”。

1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变化

1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变化

李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变化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速度换挡,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优化,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群众;三是动力转换,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新常态符合追赶型后发经济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正在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经济新常态是工业化进程向后期阶段推进的直接体现,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必经阶段。

经济新常态,核心是实现动力转换。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能否顺利迈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关键在于新旧动力能否顺利实现平稳接续。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过去那种依靠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等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已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在新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约束条件不同以往,这些都意味着原来的增长动力必须调整,要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驱动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增长转变。

从全球背景看,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与投资环境的深刻改变,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如印度、越南等,也利用其相对更低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快速推进其工业化进程。

此外,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也深刻影响着全球分工格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形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可以这样说,推动制造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升级,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专业谈一谈中国如何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

结合专业谈一谈中国如何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

结合专业谈一谈中国如何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引言] 全球制造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大国。

如何提高中国制造业经济的含量,提出构建制造业强国的对策,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们选择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作为我们的专业,就做好了为制造业做贡献的准备,因而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对“我国应如何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这个问题作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科学技术发展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制造业大国,但是,这两年,我从我的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这门课程中了解到,制造业大国远远不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我们要追求的是制造业强国。

有关研究也表明:目前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已超一成,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但是中国仍不是制造业强国,正开始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挺进。

下面,我就结合我所学的专业,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谈一谈我国应如何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

首先,为什么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呢?新华社副社长、常务副总编辑周树春在致辞中曾经表示,以核心科技武装的“中国创造”既是“中国制造”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胜利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变身为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而在学专业基础课——机械制造基础时,一位学长的话个我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他讲的是去参观一家国外的企业,看到人家的制造加工技术,再想想国内的制造业,连汽车外壳的曲边精度都达不到别人的水平,更不要说其他的环节……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创造”这个概念,原因就是我们国家想要真正成为强国,就必须得创新,就必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次,要怎样才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将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为制造业强国呢? 这个我们得先了解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状况,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迅速提升。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
制造大国主要是从产品数量和产业规模上来衡量中国的制造业;而衡量制造强国的标准,主要是看产品的核心竞争以及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制造业从量和规模上来讲,确实在全球数一数二,但要说在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方面,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高科技领域,我国与这些发达国家的差距就相差更远,尤其是在航天航海、军工领域,美国凭借多年形成的先进人才引进机制优势,笼络了全球大量的尖端高科技人才,以至使他们的国防军工和航天航海技术都占领着世界的制高点。

虽然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吸取了国外优秀的成功经验,但我国在笼络全球尖端人才这个关键点上,还与美国等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未来中国能否真正成为制造业强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人才培养教育和吸引笼络人才上下攻夫,只有全社会同努力,从教育体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到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制度完善配套做起,把我国建成一个能培养出人才,留得住人才的摇蓝,我们的国家才可以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

中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中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中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目前,如果从工业生产和出口的总额来看,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中国并不是制造强国,她做的还是技术含量极其低下的工作,只能算议价制造工厂,在世界化的经济中并不具有多大的优势。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发展是很迅速的,但是,总体来说技术含量还是较低的,个别集数世界领先,但是所占比例微乎其微。

制造业强盛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但是,中国还远非制造强国。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看产量,更要看结构。

但是,我国在各个方面总会有不足。

从数量上看,经济咨询机构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将于2011年3月14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透露了这一变化。

报告估计,去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国的19.4%。

但是,从质量上看,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处于低端水平,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

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在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做嫁衣,中国的产业工人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创造利润。

很显然,处于低端水平、低附加值阶段的中国制造业,起国际竞争力除了劳动成本、资源消耗和影响环境之外,并没有其他方面的优势。

市场经济的绝大部分是压榨劳工得来的。

由于大多数的产业,真正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我们的企业只能分配到极低的利润,导致中上游的企业拼命的压榨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让下游的供应企业得不到长足发展,从而不能建立起强大的供应体系,这也是整个产业的供应体系不能密切互动的根本之所在。

从产量上看,中国制造业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从结构上来看,中国新进制造业,特别是服务型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

有关数据资料显示,美国的服务型知道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而中国只有2.2%。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打“大而不强”的尴尬位臵。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制造业水平,向“制造强国”迈进。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

中国的制造业拥有全球最新的生产工艺、操作方式和管理理念,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提供高效、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截至今年8月,中国已向全球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约13万亿元产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大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

今年上半年,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额达到1.9万亿元,远超全球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并实现贸易帐平。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商品消费总值占全球消费总值的16%。

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商品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7%,大大超过全球消费增长的3.3%。

中国经济的发展素来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革新以及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已然显露出承担全球发展重任的信心和能力。

可以说,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并将在未来几年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论我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论我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论我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尽管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但我们还没有成为制造强国。

那么,为什么中国更偏向于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全球制造业分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更加注重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分工合作的格局。

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依靠其庞大的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承接了世界各地的订单,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要想成为制造强国,需要更多的专利技术、核心零部件、高附加值产品等,这需要在创新能力、科技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而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次,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对成为制造强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着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大,中国制造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而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则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第三,制造强国需要更高水平的人才支撑。

中国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劳动力技能结构不合理、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

要成为制造强国,需要有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虽然中国已经在加大教育投入和职业培训力度,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这也是制造强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最后,制造强国还需要更健全的制度保障。

强国不仅仅依靠雄厚的实力,还需要有健全的法治环境、公平的竞争机制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体系。

尽管中国已经在推进法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制造强国需要在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保障。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众所周知,“中国制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也已经渐渐的成为了中国的标志之一,但是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处于较为低端的地步,制造业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中国的制造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一些高端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中,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同时与国外的制造业进行一下对比。

(一)中国制造业发达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人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非常的低廉,从而导致了制造成本的低廉,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资本占劳动比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2005年大陆劳动力成本只有美国的22%,2010年,大陆工厂工人每小时的报酬是8.62美元,而美国南部是21.21美元,所以制造业的高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劳动力价格的低廉。

再者在某些资源方面如土地,煤炭,石油,天然汽,渔业等资源都相当丰富,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源的利用率与开采率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很多的外资企业看准了这一点,将加工厂设立在中国既方便获取资源,同时又能便于在中国销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上述讲到的两点是属于内部的原因,同时还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相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说,制造业的利润较低,同时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发达国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高污染的产业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而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销售市场,同时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所以许多的发达国家的海外工厂就直接选址在中国,这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迅速的发展,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越做越好,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快速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使得中国一度被外界称为“世界工厂”。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综合成本较低,能够迅速的占领市场,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一跃走在了世界的前头,有人还在美国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得出的结论,如果美国人离开中国制造的产品,那么他们的生活成本就会提高很多,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中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论我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论我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论我国为什么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摘要:虽然中国制造业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中国制造在人们心里印着廉价、没有核心技术、大而不强的烙印。

目前中国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即到2025年步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时赶超德国、日本。

制造业作为工业的重中之重,人类千百年历史证明了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强国的兴衰,实践证明制造业是创新萌发的主要场所,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主要源泉,制造业的大力发展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国制造制造强国正文目前,中国从重工业的生产和出口的总额来看,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在全球上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我国并不是制造强国,只是简单加工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世界化的经济中并不具有多大的优势。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但是总体上来说技术含量还是比较低。

制造业的强大将会极大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但中国目前还远非制造强国。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制造强国,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产量和结构,但我国制造业在除产量方面外均有所不足。

那么制造强国具备哪些特征呢?第一是拥有雄厚的产业规模,这反映制造业发展的实力基础,表现为产业规模较大、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比重;第二是优化的产业结构,这反映了产业间的合理结构,各产业之间和产业链之间的密切合作,产业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水平较高、拥有众多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企业;第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这体现了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国际地位,表现为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产品质量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创造价值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等;第四是持续的发展能力,这体现了高端化发展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

然而中国目前除了满足第一条外,其余几条均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是制约制造业水平的关键因素。

论中国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

论中国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

中国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我神州大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亿多人,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是制造大国,这无可置疑。

问题是,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前沿发展迅速,各项技能更新换代迅速,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一线的制造,而与制造的核心理论无缘的话,那必然会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国家,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无从实现。

我们的很多产品品牌是发达国家的,而仅仅产地是中国,如电子产品,日用产品等等,知识产权方面不属于加工地,我们没有资格说这些产品是中国制造的。

试问,大街上跑的汽车,有多少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呢?因此,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这个问题对我们中华民族而言迫在眉睫,于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惜惜相关。

从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最终实现要依赖于每一个国民的努力。

各项不合理的制度都要经过改革,每一个社会问题都要及时修正。

只有做到这些,从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的梦才有可能实现。

如何实现这个宏大的目标,这就要上至成年人,下至孩子一起努力。

从孩子说起,要完成这个目标,必然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都说当今社会中国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试教育已经极大地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创造力严重不足与欧美发达国家孩子。

这点令人无比担心,难道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一味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一点创新意识都没有?不行。

值得欣慰的事=是,今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政府明确表示了改革教育的决心。

未来的孩子将是不在面临一考定终身的困惑,他们会有多次机会到达理想的殿堂。

从这点可以看出,政府也在积极努力,着力改进当前教育现状。

这让我们感到欣慰。

除去改革教育以外,还应多发展孩子的德志教育。

一个从小就被灌输了鸿鹄大志的人必然长大后向其志向积极靠拢。

譬如,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人民全心全意地创造,全社会从上至下尊重知识,尊重劳动成果,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卡住中国脖子的35项技术

卡住中国脖子的35项技术

卡住中国脖子的35项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仍存在取得进一步突破的难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现有的35项技术卡住了中国的哪些领域。

1.高端智能装备。

目前,大型工厂的主要生产装备大都依赖进口,且需进行技术改造。

中国需要更多技术支持,提升相应自主研发能力。

2.高端机器人技术。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迈向智能化方向的过程中,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在研发、设计等领域,中国机器人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集成电路(IC)设计及芯片制造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之相关的IC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了国之重器。

然而,中国目前在大规模生产高端芯片领域还存在差距。

4.航空发动机领域技术。

以往中国的飞机只能使用进口发动机,但随着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5.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电池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6.超高速列车技术。

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如何打造更快、更先进的超高速列车依然是舆论热点。

7.新型电力机车技术。

特别是针对大型货运机车,中国仍需要更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

8.高档数控机床技术。

数控机床是传统机械行业的支柱之一,而中国的数控机床市场大多是以中低端为主。

高端数控机床需要进一步提升。

9.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

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互联网技术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不够占优势。

10.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是IC制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中国在这个领域还不够强大。

11.工艺品制造技术。

虽然中国是世界陶瓷生产大国,但在传统工艺生产和创新上,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12.航空器材生产技术。

高质量航空器材是实现中国航空事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的重要保障。

14.超高温反应堆技术。

超高温反应堆是一项可向石墨烯、核反应器等方面拓展的技术,能够提供廉价的高品质电能。

中国制造业为何“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为何“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为何“大而不强”作者:燕玉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本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价格竞争等方面,而在价值竞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科技革命、信息革命不断向前推进,全球制造业都将迎来新的变革,我国要想在新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走制造强国之路,促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

国际新一轮制造强国竞争日趋激烈,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赶超发展当前,全球掀起了新一轮制造强国的竞争热潮,参与其中的多数国家属于制造业规模较大的国家,并且经济实力也较强。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国集团(G20)的成员国是这一浪潮的参与主体,该集团的大部分国家的制造强国愿景都较明确。

此外,参与全球制造强国竞争的所有国家的经济总规模占到全球经济总规模的七成以上。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国际新一轮制造强国间的竞争也将是信息空间的竞争。

率先完成工业化的美、英、德等发达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都比较雄厚。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这些发达国家积极探寻成本洼地,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投资热土。

虽然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但它们都清晰地看到“后工业”并非“无工业”,全球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制造业来支撑,国家的竞争能力也充分表现在制造业实力上,做强制造业因而成为必然选择。

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制造强国竞争中更加重视赶超发展,中国、东盟、印度等都展开了制造业的追赶行动。

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传统制造业较为成熟、市场潜力较大、要素成本低、配套服务较为完善等优势,这为本国制造业的赶超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也为本国成为跨国集团的新战略阵地提供便利条件。

我国制造业依然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成本偏高,研发水平低下虽然我国制造业在规模上居全球之首,但依然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从而使得中国制造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制造业产出效率整体偏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

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吗

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吗

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吗
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我国必须抓住这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力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有一种观念,中国制造业,随便弄都比西方低。

其实,还真不是。

如果说到原材料,中国铸造件和锻造件,都不见得比西方低。

举一个例子,欧洲的不锈钢管,DDP到中国港口以后价格也不贵于中国大陆。

中国低的地方,是人工,和设备的工时成本低。

所以综合到制造业上,一般来说,中国便宜的地方,是占用较多人工和加工工时的设备。

大型铸造件一类的设备,中国一不小心,就接近于西欧费用。

有一不小心低,就有一不小心高,这高是怎么高出来的呢,设备便宜,但是你的工时,是受你的工艺来决定的,工艺水平不行,工时比欧洲高很多,也是时有发生的。

譬如,你工时费用只是欧洲一半,但是你工时数是欧洲三倍,加工费用就是欧洲1.5倍了。

成本是一个系统,包括可精确计算的原材料成本,工时成本等,以及几类只能分摊成本等,这里就不展开了。

其中每一环都很重要,工艺作为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一环,其实影响很深远,落后的工艺,可能推高制造业成本,降低竞争力。

为何说我国目前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为何说我国目前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为何说我国目前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摘要:2010年,中国成为第一制造大国,夺回了丢掉长达160年之久的制造业第一大国宝座。

目前已经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相对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的制造业国家,许多产品缺少核心技术,高端设备和关键的芯片。

由于这些国家掌握着核心技术,从而掌握着标注制定的话语权和整体设计的主动权,中国制造业产业仍面临着产业结构失衡、自主创新不足、品牌效应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不畅等问题。

所以所我国目前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

关键词:制造大国、制造强国、产业结构、自主创新、品牌效应、科技一、产业结构失衡(1)我国制造业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大、化解产能过剩我国制造业主要发展种植业、林牧业、大量开采矿产资源。

传统工业模式下,虽然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对资源环境不合理开发和使用,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必须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坏境相协调。

最近几年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刺激了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

但现在建筑行业发展逐渐放慢了脚步,钢材价格也随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囤积了大量钢材,造成了目前钢材产能过剩的困局,这只是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

产能过剩导致中国制造业在和其他国家竞争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缓解当前各个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2)服务型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产业链的“6+1”模式,中国长期以来,都处在最低端的制造业即“1”,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非制造业都掌握在一些发达国家手里,中国难以在这样的产业链模式下,占据主导地位,缺乏竞争力。

服务型制造作业为一种新的制造模式,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对我国创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服务型制造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而中国只有2%,由此可见中国的制造业难以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竞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写宣传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写宣传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写宣传语精工利器,匠心铸魂。

厚德至诚,精工至善,创新致远,实干争先。

精工铸就品牌,匠心成就精彩。

匠人匠心,至诚至精。

匠心独具精于件,世代流芳成伟业。

匠心,平和报本;匠魂,精进传承。

敬业守信,精湛精致。

探索创新,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于物,严谨传承于神。

巧手成就卓越,匠心创造非凡。

专于职,勤于工,敬于业,精于技。

平心做平凡之事,精工筑精品之魂
乐业敬业,追求卓越。

工于至善行天下,匠心筑梦金平湖。

凝神聚力铸匠心,精心雕琢金平湖。

以工匠之赤心,铸工匠之忠魂。

勤勤恳恳为工,兢兢业业为匠。

金铸平湖,慧眼匠心。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工程项目概况表本表由建设单位填写并保存。

工程材料、设备试验报告(由建设单位负责部分)汇总表填表人:年月日本表由建设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保存一份。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本表由监理单位填写,竣工验收组通过验收,由责任主体分别签认,并加盖公章,作为竣工备案的主要材料。

本表由建设单位保存。

工程资料名称:案卷题名:编制单位:主管:编制完成日期:年月日保管期限:密级:保存档号:共册第册工程资料卷内目录(总目录)填表人:年月日甬统表A08-3分项目录(主要材料、设备资料)工程名称:编号:适用于结构、安装及主要装饰材料资料目录。

填表人:年月日分项目录(施工记录资料)填表人:年月日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报告目录工程名称:编号:填表人:年月日施工试验及检测资料目录工程名称:编号:填表人:年月日工程安全和功能检测资料目录工程名称:编号:填表人:年月日工程资料备考表工程名称:编号:工程资料移交书我单位按有关规定向办理工程资料移交手续。

共计册。

其中图样材料册,文字材料册,其他材料张( )。

附:工程资料移交目录移交单位(公章):接收单位(公章):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移交人:接收人:移交日期:年月日由分包单位向总包单位移交,由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向建设单位移交有关工程资料用。

工程资料移交目录工程名称:编号:综合卷指文字和图样材料混装的案卷。

填表人:年月日档案馆代号:城市建设档案名称:案卷题名:编制单位:技术主管:编制完成日期:年月日保管期限:密级:保存档号:共册第册城建档案卷内目录(总目录)填表人:年月日城建档案案卷审核备考表工程名称:编号:由建设单位向城建档案馆移交。

城市建设档案移交目录工程名称:编号:综合卷指文字和图样材料混装的案卷。

填表人:年月日城市建设档案移交书我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向城市建设档案馆移交工程建设档案共计册。

其中:图样材料册,文字材料册,其他材料张()。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还是强国?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还是强国?

-8.2
1995
2987.59
32.2
1996
3541.86
18.6
1997
3971.30
12.1
1998
4109.02
3.5
1999
4332.01
5.4
2000
4835.85
11.6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265.22
8.9
5730.52
8.8
6638.31
15.8
7878.65
18.7
9386.13
19.1
9456.04
0.75
9655.53
2.1
9959.16
3.1
9051.36
-9.1
通过了解中国制造业的历史我们知道,中国上一次成为世界最大生
产国是在1850年,当时中国长期的人口增长和技术优势即将结束。后 来,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成为工业产品的头号生产国,并占据了 这个位置近50年。1900年,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国,并保持 达110年之久。美国经济学家表示,中国重新夺回制造业产出桂冠,标 志着“经济史上一个500年的周期走到尽头”。
3、制造业利用外资长足发展,投资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 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同时,外商投资的产业链延伸和配套规模不 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逐步增多。 4、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部分行业已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 国际标准或引进外国技术、资金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竞争能力提 高。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则有关制造业的最新消息吧: 著名经济咨询机构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在2011年3月14日宣布, 按产出计算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增加值高达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 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8%,相比之下美国去年制造业产值增 加值仅为1.952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仅为 19.4%,略高于美国的19.4%,这表明中国取代美国成全球最大制造 国。同时,2010年全世界制造业产出增加值为10.078万亿美元,比2009 年增长了9.7%。

中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制造业大国正确吗

中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制造业大国正确吗

中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制造业大国正确吗
中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

但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达到15.6%,日本为15.4%。

美国以19%的份额仍是全球首位。

数据显示,中国粗钢产量为5.68亿吨,占世界47%;水泥产销16.5亿吨,占世界60%以上;港口吞吐量70亿吨,占世界5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还称不上是制造强国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美国人一天24小时,从起床的闹铃、上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到睡觉的拖鞋睡衣,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标签。

当今目下,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

中国产品在世界上声誉不高的原因是缺乏自己的品牌,人们看到的贴有“中国制造”字样的产品,代人加工。

“中国制造”的背后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些产品的主要利润都被品牌持有人、被经销商赚走了,而中国人拿到的仅仅就是一个辛苦费。

许多专家学者疾呼:创出中国自己的品牌!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坐标在哪里,用两个数字说明,世界500强里我们有一席之地,我们拥有43个席位,但中国大陆有34个,33个席位是国有和国有,只有一家是民营公司,来自于江苏的沙岗集团。

在这样背后,我们看到另外一个排行榜,世界500强品牌排行榜,中国企业所占比重只有1.2,中国出口的商品当中只有10%是品牌性商品,而这些大部分是外资品牌。

近年来,“中国制造”不仅丰富了中国自身的商品供应,而且通过贸易向世界提供了众多物美价廉的商品。

可以说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

但事实上,由于没有自己独家生产技术,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国制造”根本无法与洋品牌相匹敌,只好进行“贴牌”生产,只给自己创造了1%-2%的利润。

然而还会被“赋予”反倾销的称号,被罚巨额的款。

对于国外市场,其实我们更应该看重中国市场,许多外商挤破头的想进来。

我们却兴冲冲的想着赚外国人的钱。

其实我们国内市场的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

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创造自己的品牌,尽可能先满足国内市场充分利用人口最大国的优势。

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