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127登飞来峰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飞来峰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写 闻说鸡鸣见日升。 景
飞来山:即浙江绍兴城 外的宝林山。
千寻:极言塔高。形容 高耸。
闻:听说。
夸张
诗意: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 望见旭日东升。
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有怎样的政治抱负?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 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写作特色
①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诗歌的前两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
写作特色
②运用典故,巧妙隐喻。 “浮云遮望眼”一句用典。据考证,西汉人曾用浮云遮蔽日
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诬陷,挑拨君臣关系,让 皇帝受到蒙蔽。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 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也写过:“总为 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思是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 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一典故反其意而用,他说 :因为我站得高,看得远,所以我不怕浮云遮住我的视线。表现 出诗人作为一个变革家的广阔胸襟和昂扬精神。
煌景象,表现了诗人的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及其对前途的 满怀信心,奠定了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 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富含深刻的 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 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 和决心。第四句比喻找到了正确的观察点,认识达到了一定的 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新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登飞来峰》优质课件

新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登飞来峰》优质课件

诗人王安石登飞来峰,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 不畏艰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 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 Nhomakorabea。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登飞来峰
学习目标
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能够利用想象还原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更 好地理解诗歌。 3.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品析蕴含哲理的诗句。
《登飞来峰》
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无石不奇,无树不 古,无洞不幽”的飞来峰,今天我们首先就 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结合注释,利用想象还原前两句诗歌所描绘的 景色。
鉴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尽管天空中有朵朵浮云,可是我也不必害 怕它挡住我的眼睛。因为只要登高就能望远, 现在我就站在塔的最高层顶。这里借景抒情, 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 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的豪 情壮志呢?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 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 下此诗。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 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 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歌是怎样将写景、抒情、 说理结合在一起的?
诗歌第一、二句写景,虚实结合,为抒情、 议论作铺垫;第三、四句景、情、理交融。
写景: 高山之巅 浮云重生
抒情: 不畏艰难
说理: 登高望远
阐明以下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或诗人的思想 情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词鉴赏《登飞来峰》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词鉴赏《登飞来峰》课件
河北省2024中考诗词鉴赏专项
河北省2024中考诗词鉴赏专项
理解默写
13.诗缘情,亦蕴理。《登飞来峰》中,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4.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王安石《登飞来峰》 中“不畏浮云遮望 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即用此意。 1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反用李 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 哲理。 16.《登飞来峰》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寓哲理于形象, 可见作者高瞻远瞩的胸怀和坚毅无畏的气概。 17.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诗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传递 出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河北省2024中考诗词鉴赏专项
河北省2024中考诗词鉴赏专项
模拟练习 1.下面这首诗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 B.第一二句话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寻找高高的塔,听说可以听鸡鸣看日出。 C.作者善借景抒怀,表现自己不畏艰难、年少气盛、抱负不凡的远大政治理想。 D.“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常常被用来比喻奸佞小人或者其他消极事物。
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来的。银河星光灿烂, 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 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源自河北省2024中考诗词鉴赏专项
河北省2024中考诗词鉴赏专项
诗句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诗句赏析
赏析
“飞来山上千寻塔”是正面写飞来峰上古塔之 高,点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登飞来峰课件12

登飞来峰课件12

1. 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 的宝林山。
2.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 一寻等于八尺。
3. 缘:因为。 4.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 见太阳升起。
登飞来峰
飞来峰王上安千石寻塔,寻飞的来高峰塔顶,耸立着千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塔上鸡叫时能 看见朝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再读课文,分析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 内容?
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 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第二句紧承首句,通过具体的描写, 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
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 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 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 生活哲理,其中的哲理 是如何揭示的?
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 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 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 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 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 憬与展望。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 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 的句子是_不__畏__浮__云__遮__望__眼__,__只__缘身 在最高层。
诗人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
提炼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 理思想,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加以表达的。简言之,即哲理 的诗化,诗化的哲理。试想在 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难 道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
3.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2、解释加线字的意思 见不日畏①浮升千云(思寻遮这望塔里眼(是(“指听应怕到天”塔)的④)意只②)缘闻身说在鸡③最鸣

登飞来峰课件ppt

登飞来峰课件ppt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本诗表现了作者高 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 心的豪情和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的精神。
5.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登飞来峰》赏析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借景抒情
听读课文,用“ / ” 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登飞飞来来峰峰
王王安安石石
飞飞来来峰峰上上千/千寻寻塔塔, 闻闻说说鸡/鸡鸣鸣见/见日日升升。。 不不畏畏浮/浮云云遮/遮望望眼眼,, 只只缘缘身/身在在最/最高高层层。。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 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 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 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 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 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 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 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登飞来峰课件ppt
登飞来峰课件ppt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 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 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
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 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 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 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1.说一说自己 登山观景的体会。
• “不畏”是诗中的主题词。
• 反映了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 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 取精神。
登飞来峰课件ppt
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的理解。
1、既是眼前实景、又借景抒情议论 2、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 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表达了诗人高瞻 远瞩的广阔胸襟。 3、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的哲理:只 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 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初中语文《登飞来峰》(共27张)ppt5

初中语文《登飞来峰》(共27张)ppt5

通过查字典或 有关资料,初步 了解诗句的意思, 大致理解诗中描 述的情景。
1. 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 的宝林山。 2.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 一寻等于八尺。 3. 缘:因为。 4.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 见太阳升起。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的应天塔高 飞来峰上千寻塔, 入云端。
王安石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在上面可听见天 不畏浮云遮望眼, 我不害怕漂浮的云把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 下列问题。 北宋 (朝代)杰出的 1、王安石_______ 政治 家,______ 思想 家,______ 文学 家,散文成 ______ 唐宋八大家 ___之一。 就很高,为___ 2、解释加线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 指应天塔 )②闻说鸡鸣 见日升( 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 ③ 不畏浮云遮望眼( 怕 )④只缘身在最 高层( 因为 )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 下列问题。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 句采用( 夸张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 的高峻陡峭。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 不畏浮云遮望眼, 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
只缘身在最高层。
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 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____ _______
学习目标
1. 通过查字典或有 关资料,初步了解 诗句的意思,大致 理解诗中描述的情 景。 2. 想像诗句描绘的 景象,引导学生理 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 并背诵和默写。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 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 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 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 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 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 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登飞来峰》优质课件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登飞来峰》优质课件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 3、“浮云”二字,既是实写眼前景,也是比喻当时 的保守势力(或 比喻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 反映了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
• “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 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 惧的进取精神。
• “最高层”既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又暗喻政治上的最 高决策层。
初读,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 1.自读。 • 2.指名读,师正音,
• 3.齐读。 • 4.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说明
• 【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 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 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 故而得名。
•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 畏:害怕。 • 遮:遮挡,遮住。 • 缘:因为、由于。
• 1、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首诗前两句属于描写; 后两句属于议论。
• 2、联系创作背景,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 的理解。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和为 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无前、无所畏惧的精 神。
• 3、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 的美景,那么登峰是为了什么?(或这是登高览 胜之作,在构思上独具特色,试作分析。)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背景
•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 作。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
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 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 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 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 了这首诗。
•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 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 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 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 诗人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 层,是为了抒写当时心中独特的感受,即表现自 己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诗人自己高瞻远瞩、 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险、立志革新的 的政治抱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PPT优质教学说课复习电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飞来峰》PPT优质教学说课复习电子课件

自缘身在最高层。 点出原因
活动二 写景状物 【思考3】作者不畏“浮云”,“浮云”除指眼前之景,还指什么?
“浮云”在古诗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
“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用典
——汉陆贾《新语》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登 飞 来 峰
作 品 简 介
白话译文
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 作品名称:登飞来峰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 创作年代 :北宋
散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
• 作品出处 :《王临川集》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 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
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 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 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 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 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 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 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 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初一下学期语文登飞来峰 1PPT课件

初一下学期语文登飞来峰 1PPT课件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
寻塔的高峻陡峭。
2、《登飞来峰》中蕴含 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登飞来峰》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登飞来峰》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登飞来峰》教学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来 峰 诗
文 解 析
作 者 简 介
王 安 石 ( 1021—1086) ,字介甫 , 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 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 “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 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 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 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 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 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
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
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
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 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 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 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 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 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 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 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简 介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优质课件

《登飞来峰》优质课件
向抽象。
知识储备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 基础,对古诗的韵律、节奏有一 定的了解,但还需加强理解与分
析的能力。
兴趣特点
学生对古诗这种传统文化形式有 较高的兴趣,同时也对与生活相
关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等;能够理 解古诗的意思,提高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展现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与探索精神
总结词
追求真理精神
详细描述
诗歌中描述了作者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 神,体现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探索精神, 鼓励人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要不畏困难, 勇往直前。
05
《登飞来峰》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对象分析
年龄分布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之间,处于儿童期向青春期 过渡的阶段,思维逐渐从具象转
03
《登飞来峰》诗词鉴赏
诗词内容解读
背景介绍
本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在浙江绍兴越州飞来峰创作的一首 七言绝句,其中“飞来峰上千寻塔”是本诗第一句,通过 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飞来峰上塔的高度。
内容概述
本诗主要描述了作者登上飞来峰,看到周围景色之美,赞 叹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思想为表达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 崇敬之情。
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中小学生和文学爱好者。
课程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登飞来峰》的作者 、创作背景和诗词内容, 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 和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 学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和 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味和美 感,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 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登飞来峰 教育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登飞来峰 教育课件

整体感知
分析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 高。
第二句紧承首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 “千寻塔”之高。
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 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 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二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描 写充满生机的景物。
第三、四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抒发踌躇满志的情怀。
内容探究
1.“日升”比喻什么?“浮云”“最高层”各比喻什么? “鸡鸣日出”指代什么?
“日”是帝王的象征。 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故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 日。”浮云是邪臣的代称,诗中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鸡鸣日升”的灿烂的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一因一果的倒置,突出了因“只缘身在最高层”的重要 性,可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拓展延伸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谓是点晴之笔, 苏轼也有一句诗在表现手法及内容上极为相似,这句诗是? 意思是什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 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关于飞来峰
我国共有四川龙门、江苏、杭州、浙江绍兴、安徽五处此景观。
本诗中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期上有应 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从东武县飞来,故因此而得名。 飞来峰宋有王 安石题诗《登飞来峰》,从此闻名天下。
字词全解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塔,这里指应天塔。
2.谈谈你对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不畏”是诗中的主题词。反映了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 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