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治理的半城镇化地区特征与_省略_制研究_以汕头市潮南_潮阳区为例_周洋岑
“半城镇化”的表现、危害及成因研究
农 民从传统的务农生产转 向其他职业 , 以满足家庭基本生
存 需求 和发 展 的需要 。农 民工群 体 虽 然 就业 在 城 市 , 但 他
z , y J  ̄ 平分别为 2 8 6 4 元、 3 0 7 2 元 。分行业来看 , 从事交通运 输、 仓储和邮政业的农 民工月平均_ T资最高 , 达到了 3 5 5 3
们的城市户籍 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 在就业 、 社 保、 医疗 、 入 学、 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 民享有同等待遇。与 农民工的职业转换相 比, 我国 目前农民的身份转换依然滞 后。他们的职业从农业到非农 业、 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 , 身份上却还没有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元, 其次是建筑业 , 达到 3 5 0 8 元 。尽管农民工在城市务工
图 1 外 出农 民工就 业 地点 选择 ( 单位 : 元, %)
据显示 , 农民工不愿意定居城镇 的原 因里 , 排第一位 的是 “ 买不起房” , 占6 5 . 2 9 %, 第二位原 因为 “ 城市生活成本太 高” , 绝大多数农 民工尚不具备在城市购房的能力。 ( 四) 生活在城市, 根基在农村 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 但是他们 的根基却在农村。
1 4 %, 在务工地 自购住房 的农 民工 比例仅为 1 . 3 %。也就 是说 , 平均每 1 0 0个外出农 民工 中, 不到 2个农民工在务工 地购置了房屋。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 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课题 组在 2 0 1 3 年对 农 民工定 居 城镇 意愿做 过一 项调 查 , 数
的半城镇化困局极其不利于内需潜力的有效激发。
中虽然实现 了空间转移和职业转换 , 但是他们 只是拥有形
式上的“ 市 民头衔 ” , 却没有 与城市市 民 同等 的“ 市 民权
解析中国当今半城市化现象
解析中国当今半城市化现象内容提要: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也突飞猛进。
而这其中出现了半城市化现象,其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有自身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支持条件,以应对形势进一步扩大的半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半城市化、社会环境、解决措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路径不同的是,在特殊的国情背景以及制度下,中国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半城市化”现象。
进入城市的大量农村人口成为快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背景下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夹心层”,这是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
所谓“半城市化”,主要是指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只实现了由乡村到城市的地域转移和由农到非农的职业转换,但还没有实现身份变换,并没有形成实质意义上的城市化。
而流动人口众多的广东正是中国“半城市化”特征的集中写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深入理解城市化和半城市化这两个概念?如何通过走新型城市化之路,使中国走出“半城市化”状态?一般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增多,农业活动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比重上升的过程。
但事实上,城市化是一个代表着“现代化”,象征着一种“人类生活方式”,体现城市经济演变和社会进化的过程,以及会对资源、生态、环境造成负影响的内涵丰富的概念。
因此,只是乡村人口涌入城镇,或者简单把农村户口转为非农户口,其实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
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城市文明、城市意识才是“城市化”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
正因为城市化是一个漫长的社会经济演变过程,所以,在城市化的每个阶段,都会有这个阶段的现象和问题。
中国“半城市化”的特征和表现是:一,中国部分地区的城市化出现了过度城市化的“城市病”,即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住房、交通、就业等一些社会问题;二,城市化了的农民工难以市民化,农民工同市民存在着" 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不平等现象;三,中国当代城市,农民工群体已经分化出一个“回不去农村,融不进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
面向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的城市水系统规划协同机制探讨——广东东莞生态园实证研究
2024年3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BAO第55卷 第3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24)03-0278-10收稿日期:2023-09-13;网络首发日期:2024-03-21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40319.1504.005.htm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U2040206);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重大项目(2021-XBZD-3)作者简介:王成坤(1981-),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水系及洪涝灾害防治研究。
E-mail:wck@szcaupd.com面向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的城市水系统规划协同机制探讨———广东东莞生态园实证研究王成坤1,黄纪萍1,王川涛1,蔡 1,王俊佳1,刘悦忆2(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广东深圳 518000;2.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统筹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是系统解决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洪涝灾害频发的关键路径。
本文在辨析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以东莞市中部地区的生态园及其所在的寒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城市水系统规划在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中的协同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以城镇-流域水系统耦合模型为支撑,城市水系统规划及其协同机制可通过空间、设施等要素的协同,实现保障城市及流域防洪排涝安全、保护水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目标,促进流域安全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城市水系统规划;协同机制;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TV212.2文献标识码:Adoi:10.13243?j.cnki.slxb.202305591 研究背景水是支撑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生态要素,当代社会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须处理好城与水的关系。
《2024年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环境治理模式研究》范文
《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环境治理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环境治理模式多以政府主导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单一主体治理模式的局限性逐渐凸显。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多中心治理理论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环境治理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概述多中心治理理论主张政府、市场、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治理,通过多层次的协商与沟通,形成网络状的治理结构。
这一理论强调主体间的平等性、多元性及协同性,以实现公共事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环境治理模式研究(一)多中心环境治理模式的优势1. 增强公民参与意识:多中心治理模式鼓励公民参与环境治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可以促进行政信息的有效传播与共享,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增强治理效率:多元主体协同工作,可以形成互补优势,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
(二)多中心环境治理模式的实践应用1. 跨区域环境治理:通过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实现不同地区间的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共同应对跨区域环境问题。
2. 社区环境治理: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环境治理,通过社区自治、居民议事会等方式,实现社区环境的持续改善。
3. 环保社会组织参与:鼓励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发挥其在政策宣传、监督等方面的作用。
四、当前多中心环境治理模式的挑战与对策(一)挑战1. 多元主体间协调困难:不同主体间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协调困难。
2. 政策执行难度大: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资源分配不均、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
3. 公民参与度不高:部分地区公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意识仍需提高。
(二)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环境治理。
2. 完善沟通机制:建立多元主体间的沟通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与交流。
汕头市城市化发展与问题研究
汕头市城市化发展与问题研究一、引言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汕头市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本文旨在对汕头市的城市化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汕头市城市化的现状1.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汕头市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 经济发展强劲:汕头市经济发展较为强劲,GDP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汕头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
三、汕头市城市化存在的问题1. 城市规划不合理:部分城区规划不够科学,城市功能布局不够合理,城市扩张过快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2. 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3. 城市交通拥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4. 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四、解决汕头市城市化问题的对策1.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加强城市规划,科学布局城市功能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城市扩张过快。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减少污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3.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加大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4. 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力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五、结论汕头市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较为强劲的城市,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以及加强社会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汕头市的城市化进程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参考文献1. XX. (2018). 汕头市城市化发展报告. 《城市研究》,(2), 12-25.2. XX. (2019). 汕头市城市化规划与建设. 《城市规划》,(3), 45-58.3. XX. (2020). 汕头市城市交通发展研究. 《交通运输研究》,(4), 78-92.。
城郊混合型村庄治理:现状、问题和对策——基于汕头市两个村庄的调查分析
学 者对 城郊 结合 部 社 区展 开 了研 究 。大 部分 研 究主
要 关 于 城 郊 结 合 部被 征地 农 民 的权 益 保 护 问题 的探 讨: 引 城郊 结 合 部村 民 自治方 式和 存 在 问题 的研
“ 农 亦 居 ”给 村 庄 带 来 哪些 问题 ?如 何 解 决 这 些 亦
究 ; ¨ 外 来 人 口混 杂 导致 社 区 安全 和 治安 问题 的
研 究 等 。 H 总 的 说来 , 目前 的研 究主 要 集 中在 土
・
32 ・
南 方 农 村 2l年第9 02 期
统 筹堪 乡发 展
法 从 根 本 上 应 对 这 些 新 情 况 和 新 问题 , 因此 ,探 索 这些 新情 况 、新 问题 将具 有非 常 重要 的意 义 。 的 教 师 或 者 医 生 往往 来村 内购 买商 品住 宅 ,但 户 口 并未迁 至 村 内 。
随着 我 国工 业 化 和 城 镇 化 进 程 的加 快 ,人 口流 动 的增 加 ,我 国农 村 村 庄 也在 发 生 了深 刻 的 变 化 。 特 别 是 在 城 郊 结 合 部 ,涌 现 出 较 多 的新 型 的 、混 合
呈 两 极 化 , 要 么是 宏 观 理 论 方 面 研 究 , 大 多停 留在 “ 大 叙 事 ”层 面 ;要 么 是 对 策 建 议研 究 ,提 出 一 宏 些值 得 社会 加 以关注 的公共 政策 。 目前 为止 ,学 界 很 少 研 究 这 类 村庄 的居 民构 成 情 况 、户 籍状 况 , 少
并存 、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一致的特征 ,从而导致 民主权利难落实、经济利益纠纷增加以及村庄 日常 管理难度加大等矛盾和 问题。最后,该文提 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简政强镇: 城镇化进程下的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强化 自身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更好地应对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求?本文
相继落户此地 ,该地 区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理 体制 与 城市 化社 区发 展趋 势之 间 的矛盾 日益 突 出 ,主要表 现为 以下 几个 方面 : 1 、行政 管理 模 式 的转变 不 到 位 。尽 管 B街 道 “ 村 改 居 ” 完 成 已有数 年 ,但 各 个 涉 农 社 区 的 管 理方 式仍 是沿 用 旧制 。在 对其 中 3个 社 区的调 研 中发 现 ,主 要 干部 对 于社 区居 委会 和原村 委会
职能区别的认知仅停 留在 “ 换块牌子” ,其管理人员 、工作方法、工作重点和服务对象与过去均无 实 质性 区别 ,“ 村 ” 的概 念在 社 区干部 和原 居 民心 目中根 深 蒂 固。B街道 的内设 办事 机 构 和事业 站 所 ,在功能定位与临近乡镇也是相差无几 。从 B街道与相邻 区域的两个乡镇的干部群体 的问卷结 果来 看 ,排 在这 些 乡镇/ 街道 当前工 作 重 点前 三 位 的均 是 “ 维稳” 、“ 发展 经 济 ” 和 “ 办理 上 级政 府交办的事项” 。重视执行上级指令 ,忽视社区 自我管理 ;重视经济发展 ,忽视社会管理和服务 ;
一
、
引 言
改革 开放 3 0多 年来 ,我 国城镇 化进 程发 展迅 速 。然而 ,在 当前 各地 大 张旗 鼓 开 展城 镇化 建 设
中国半城镇化研究
中国半城镇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半城镇化现象逐渐显现,成为了一个备受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中国半城镇化研究展开,分析半城镇化的现状、成因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半城镇化概念及现状半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完全融入城市生活的人口现象。
这些人口虽然在城市工作、生活,但他们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并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此外,他们也面临着就业不稳定、收入低等问题,导致他们在城市的生活质量并不高。
目前,中国半城镇化人口数量已经相当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9%,但其中半城镇化人口的数量也已接近3亿。
二、半城镇化的成因1、制度因素:中国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都对半城镇化现象产生了影响。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许多农村人口无法在城市落户,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
2、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但由于自身素质和能力有限,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的工作,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社会保障。
3、社会因素: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城市社会的排斥,一些农村人口在城市中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导致他们的城市生活存在诸多困难。
三、半城镇化的影响和意义半城镇化现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半城镇化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其次,半城镇化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
此外,半城镇化还对中国的城乡关系产生了影响,它加速了城乡人口流动,但同时也加剧了城乡差距。
四、应对半城镇化的挑战面对半城镇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需要加强制度改革,逐步完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为农村人口融入城市创造更加公平的制度环境。
其次,需要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农村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
半城市化地区规划实施探索——基于深圳的政策研究
半城市化地区规划实施探索——基于深圳的政策研究林强,许亚萍,游彬,兰帆,陈赐迪摘要:公共基础设施欠账多、产权不清晰、利益分配机制模糊是阻碍半城市化地区规划实施与原农村社区转型发展的症结所在。
本文以深圳为例,借鉴GIS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剖析原农村社区实际使用土地的利用特征、产权状态、规划情况等,并模拟土地增值收益过程,以用地、规划和地价政策作为切入点,建立“底线+基准线”土地整备利益共享机制,促进社区转型、推进深度城市化。
其中底线为规划的公共基础设施用地,需要刚性控制,优先保障;对于规划经营性用地,通过划定基准线的方法弹性调节,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资金等多种政策合理分配收益。
此外,结合原农村社区特点,系统研究了以土地整备单元规划为平台,编制主体多方参与、编制过程各方协商、编制内容规土融合、编制成果面向实施的规划实施机制,以推进原农村社区用地整合,加强规划实施,并探索构建“技术理性+政策导向”的容积率管理规则。
关键词:半城市化地区,规划实施,土地整备,政策研究,利益共享,深圳市1 研究背景2004年深圳实施全面城市化,名义上已不存在农村。
但由于经济关系没有理顺,约393平方公里土地仍然由原农村社区实际控制,这些土地主要分布在原特区外的宝安、龙岗等区域,在空间上形成半城市化地区。
这些地区中,约三分之一的土地规划为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基础设施。
公共基础设施欠账多、落地难,原农村社区成为规划实施的薄弱环节,公共设施缺乏、公共服务不足也成为制约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产权不清晰、利益关系复杂,部分土地游离于规划管理之外,成为违法建筑的高发区。
一方面,快速城市化使土地资源迅速消耗,到2020年深圳新增建设用地不足8平方公里,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无法实施。
另一方面,原农村社区土地游离于规划管理之外,形成半城市化地区,无法按规划开发,土地价值难以显化,影响社区转型发展。
由于土地利益共享机制缺位,政府和原农村社区成为博弈的双方,土地陷入“政府拿不走、社区用不好、市场难作为”的困境,既不利于规划实施,也不利于社区转型。
半城市化地区存量更新的演化特征、困境及策略——基于佛山南海区“三旧”改造实践
Key words:peri-urban area;“San-jiu'’reconstruction;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Nanhai district
0引言
式 从外 延粗 放型 转 变为 内涵 集约 型成 为 必
基金项 目: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 (编号 :416011 53)。
作 者简介 :郭炎 (1983一).男 ,博士.武汉 大学城 市设计学院副 教授 ; 项振海 (1 982一),男.博士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 与城 市规划学 院讲 师,通信作者; 袁奇 峰 (1 965-),男 ,华 南理工大 学建筑 学院 ,亚热 带建 筑 国家 重点实验 室教 授、博士 生导 师 : 谭 诗敏 (1993一).女.华南理 工大学建 筑学院 .硕士 研究生 。
Abstract:Built-environm ent regeneration has becom e an im portant approach in spatial repair and upgrade of peri-urban areas nOW .W hne the specialized urban regeneration m ethod em bedded in G uangdong:
境 。 其 中 ,具有 城 乡二元 特 征、土 地 利 用 度和 时 间维 度的 研 究较 为缺 乏 ,即 “三 旧”
综 上 ,南 海 具 有典 型 的 半 城 市 化 地
混杂 的半城 市化 地 区成 为存 量空 间修补 改造 实施 1O年 以来 ,其 实施 状 况 、时 空 区 特 征 ,走 的 是 “自下 而 上 ” 8O,Ik ̄成 本
中国半城市化现象溯源及其存在价值研究
中国半城市化现象溯源及其存在价值研究摘要:伴随着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中国加快了其城市化的进程,并在借鉴西方先进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属于中国、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理论。
但在一些区位,在多种动力的复作用下,出现了半城声地区,研究这种现象对于推进我国城市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球化;城市化;半城市化伴随着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中国加快了其城市化的进程,并在借鉴西方先进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属于中国、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理论。
然而,在城市化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战略举措得到广泛共识的情况下,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却陷入了茫然的状态之中。
到底什么才是城市化,何谓城市化,为何城市化成了目前中国理论界学者们遭遇的不可回避却又摸索不出满意答案的问题。
中国的国情表明,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声称其已经进入重化工时代,但农业大国的现实状况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接受并承担起这一重担。
与此同时,伴随着农业化向重工业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化也开始了其“异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区位、禀赋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主要是沿海及大城市周边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等地区),在外国资本涌入、大都市辐射与扩散、乡村工业化等多种动力的复合作用下,非农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已高度非农化,呈现城市经济的雏形;但与此同时,这些地区仍然保持着农业的户籍、土地及行政管理体制,导致城镇化严重滞后、人口和非农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较低、公用基础设施短缺。
从城市化发展过程来看,这些地区已完成了其产业结构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但是其人口与产业的空间转移与集聚仍未完成,仍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可称之为半城市化现象。
1.“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发源地之一,因此中国的城市发展史构成世界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
所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伴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而开始的。
半城市化地区柔性集聚下的创新空间系统功能结构体系构建_以汕头市澄海区为例
空间行动计划
图 2 创新空间系统功能结构体系构建示意图
精致次区域及精致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致传统风情保育与生态产业区 精致服务产业区 精致中心城区 精致新城区
地区发展方向 空间功能细分 精致空间优先发展地区
5 创新空间系统功能结构体系在汕头
澄海区的构建
5.1 汕头澄海区:典型的半城市化柔性 发展地区
汕头市澄海区紧邻汕头中心城区, 被汕头的带型基础设施骨架贯穿,是汕
潮揭一体化交通走廊的东端起点,也是 汕头产业发展的领跑区和生态优势最为 显著的地区。然而,当澄海区日趋成为 汕头市“扩容提质”主战场的同时,人 们也清晰地看到澄海区发展呈现出的强 自组织和柔性特征,以及伴随这些特征 出现的种种空间挑战。 5.1.1 强自组织特性:以民营经济为带动 的自组织生产模式
3 半城市化地区的柔性集聚与空间
细分
3.1 柔性集聚下的 4 类空间细分 鉴于我国城市和乡村用地性质的差
异以及半城市化地区未来发展空间的潜 力特点,笔者对半城市化地区进行进一 步细分,划分为中心城区、开发区、乡 镇和村庄 4 类空间。其中,中心城区包 括老城区和新城区;开发区包括区属和 镇属两类;乡镇包括“3 合 1”空间、小 厂房及镇区 3 类;村庄包括“3 合 1”空间、 村宅和农田 ( 包括水体 )3 类。针对半城 市化地区本身空间条件复杂、增量空间 有限且分散的情况,需要将划分的 4 类 空间分别与未来空间优化中的存量与增 量空间形成初步对应关系。
1.2 半城市化地区发展的一般特征 近年来,针对我国半城市化的特征研究,学术界
已有较多工作,研究对象多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 济发达地区 , [4-7] 这些研究基于 T.G.McGee 总结的半 城市化区域的主要特征,从不同视角对半城市化地区发 展的一般特征进行了归纳。
善治视角下半城镇化地区乡村振兴实践——以中山市雍陌村为例
口是7.71亿人,我国仍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
萨缪尔·亨廷顿认为,“农村是个不断变化的因素,是稳定的根源,也是革命的根源”[1]。
半城镇化地区的乡村因交通区位优势、人口流动性大、潜在租金差等特征,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较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乡土文化性减弱、土地低效利用、空间品质不高、乡村管理难度较高等问题。
在这样一处经济发展高度接近城镇,但乡村特色保护和乡村治理短板明显的物质空间,探索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宗族和乡贤力量,实现多维共促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2 理论研究2.1 善治研究中国的“善治”首次出现于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 正者政也,“正善治”就是政善治。
2 000多年来,善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
不同于西方学者提出的新自由主义视角的善治是为协助市场繁荣,人类发展视角善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权主义视角的善治是促进人人都享有人权;中国的善治更像一种伦理行为,围绕着“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这一核心而展开。
千百年来,“善治”理念融入中华文化基因,并深刻根植于中国乡村。
乡村治理其实自古有之且极具包容性,家族内事务长者为尊,家族外的摩擦需族长或某德高望重乡贤进行调节,这都是乡村治理的最初手段。
在资本下乡和权利下沉后,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千百年延续的村落贤者治理模式被冲淡,乡村治理表现出城市治理的影子,这在快速城镇化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近年来,“善治”作为一种新的乡村整治分析方法,超脱于“治理”被广泛运用。
在不同利益主体出现冲突时,摘要 立足中山市雍陌村实践,探寻半城镇化地区乡村整体性保护、村民权益维护、政策机制完善等内容。
以善治为出发点,结合村落实际特征,文章提出四大路径:一是自下而上,以村民意愿为主导,多方参与;二是保护为要,整体保护和要素保护并举;三是治理引导,通过建筑风貌引导、乡规民约制定完善治理体系;四是政策优化,多样政策工具共促乡村振兴。
我国半城市化空间的研究进展
城市化概念提出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崔功豪(1999)等对其内涵提出了明确的界定,认为农村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域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与劳动力转化和建立农村城图1中国知网搜索篇名包含“半城市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文献统计表1地理学视角与城乡规划学视角对比一览表类别地理学视角城乡规划学视角研究重点土地利用特征、空间模式形成机制与演变驱动力城乡空间结构与形态分析、把握空间规律、提出优化策略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数据分析、比较研究类型学分析、归纳总结、比较研究研究视角基于经济地理学和土地经济学的产权分析、多元主体博弈、财税与土地政策变迁等视角基于城乡规划学分析空间模式与演变规律、提出空间改造与优化策略研究结论提出理论解释框架提出未来发展策略散、聚集程度低,工业用地分散布置在镇区与中心村之间,没有在某一区域内高度集聚的现象[4](李郇等,2005)。
③土地利用混杂、犬牙交错,工业、商业、居住和农业等土地混杂利用,工业用地、农村居民点、农业用地交错分布[13](曹国华等,2010),相关研究定量测度表明,半城市化地区土地混杂程度远高于市区,且用地的混杂造成了对环境的冲击[14](Li Tian等,2017)。
④各类用地扩张速度差异显著,工业用地扩张速度最快,其次为城镇和交通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速最缓[15-16](唐常春等,2007;王睿等,2017)。
⑤土地利用呈现斑块化、碎片化的特征,非农用地在区域中呈“面”状展开,形成“马赛克”式的土地利用景观[10](杨廉等,2012)。
⑥近年来土地经济效益有所提升,但是生态环境不乐观[17](潘晓栋等,2018)。
2.1.2土地利用空间特征的地域差异 基于苏南和珠江两种模式,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特征的地域差异对比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关注点之一,研究成果丰硕且透彻。
在土地非农化程度上,珠三角地区远高于苏南地区,珠三角地区土地非农化程度高达50%以上,而苏南地区仅为20~30%[10](杨廉等,2012);田莉(2014)对比分析江阴和顺德1995~2010年期间土地利用变迁状况得出,顺德127.4%的扩张比例远高于江阴85.8%的扩张比例[18]。
汕头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政府管理研究
64 |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汕头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政府管理研究赵晓青 (汕头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中心 广东 汕头 515041)作者简介:赵晓青(1996.06),女,汉族,广东汕头,助理工程师,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管理㊂[摘 要] 2013年12月12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建设"自然积存㊁自然渗透㊁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思路㊂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我国已经研究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促进全国各地建设海绵城市㊂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示范城市之一,汕头市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规划下,建立了专门负责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领导小组㊂汕头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㊁优化管控制度㊁提升绩效管理,推进项目落地等多种措施,积极地全域推动汕头海绵城市方面的系统化建设㊂[关键词] 海绵城市;示范城市;管控制度;系统化建设[中图分类号]T U 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63(2023)24-064-02引言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 三个自然 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理念正式从学术界走向社会实践[1]㊂为了因地制宜,进行地域性研究和探索,国家住建部㊁财政部㊁水利部三部委分别在2015年㊁2016年组织开展全国第一㊁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并予以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支持了萍乡㊁厦门㊁深圳等30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初步成效也已经显现[2-4]㊂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国家也相应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该意见指出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六字方针的措施,将百分之七十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7],从而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㊂同时,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积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国家住建部㊁财政部㊁水利部等三部委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分别组织开展第一㊁二㊁三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竞争性选拔工作[6]㊂2021年6月,汕头市顺利通过竞选,成功成为首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之一,并开展一系列相关组织管理㊁实施方案及规划建设工作㊂1 加强组织领导2016年,汕头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国办发[2015]75号文件精神,落实并加强了组织建设,把海绵城市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方案“(汕府办[2016]80号),该文件明确了以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为指导思想㊁以秉持 四个坚持 ,即 坚持生态为本㊁自然循环 , 坚持规划引领㊁统筹建设 , 坚持因地制宜㊁分类推进 , 坚持政府引导㊁社会参与 为基本原则㊁以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实现到2020年汕头市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建成区面积达到百分之七十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实现到2030年汕头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建成区面积达到百分之七十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为工作目标,同时该工作方案中还详细阐述了汕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㊁汕头市水务局㊁汕头市财政局㊁汕头市气象局㊁汕头市国土局㊁汕头市环保局等有关政府部门具体的工作职责,按照该工作方案的任务分工要求,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强化规划引领㊁以点带面,统筹建设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等三方面措施,全面开展现状普查㊁科学编制规划㊁严格实施规划㊁编制技术导则㊁综合采取 渗㊁滞㊁蓄㊁净㊁用㊁排 等措施推进㊁海绵型建筑小区㊁新老城区㊁绿地公园㊁道路广场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入,落实资金安排㊁积极探索和推广多种投融资模式,建立项目储备库,引导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㊁管养㊁运营管理㊁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用于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㊁由华侨试验区管委会在东海岸新城内推进海绵城市试验项目为突破口,积累经验,积极推进建设㊂加强高位推动,成立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市海绵办设在市住建局,并由市住建局负责统筹㊁协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工作,落实专人跟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㊂根据相关政府部门职责,汕头市不断调整完善小组成员单位,经调整后,领导小组由以市长担任组长,由汕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㊁市发改局㊁市水务局㊁市财政局㊁市气象局等21个政府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并设立市㊁区两级海绵办,强化部门协同能力,大幅度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在组织领导上的协作力度㊂2021年,为科学谋划落实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以 十四五 为新起点系统化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韧性,做好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申报及后续建设工作,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汕府办[2021]20号),对完善顶层设计㊁强化制度标准建设㊁严格建设项目管控㊁统筹项目建设㊁加强示范引领等五方面重点工作进行明确,并明确了五个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㊁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㊁保障资金的落实㊁严格监督考核和深化公众宣传教育㊂2 完善管控体系要推动海绵城市理念落实,真正实现70%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的目标,推动项目建设海绵设施落地并加以运维则尤其重要,对项目建设的管控就成为最主要的环节㊂因此,完善项目建设管控体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㊂2020年,汕R E A LE S T A T EG U I D E |65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出台技术导则及图集(试行版),对项目在设计环节中对海绵设施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㊂2021年至2023年10月期间,汕头市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市级政府投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审批内部工作指引㊁项目 两证一书 实施细则(暂行修订版)㊁竣工验收实施细则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流程管控的通知㊁设施与维护技术导则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从项目的立项审批环节㊁用地审批环节㊁规划许可环节㊁施工许可环节㊁竣工验收备案环节㊁运维管养环节均做出了要求和指导,确保项目按照要求建设,推动汕头市的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效果,使得海绵城市理念成效显现㊂同时,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从 有章可循 到 有法可依 ,汕头市利用经济特区立法权,结合汕头市本地的实际情况,于2023年10月25日公布‘汕头经济特区海绵城市条例“,在法治上常态化规范汕头市海绵城市规划㊁审批㊁建设㊁验收㊁运维工作,改善从城市居民居住和生活环境,推进绿美汕头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8]㊂3 强化绩效管理绩效考核作为一种过程管理,是对工作过程的量化考核机制,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绩效管理是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的重要措施之一㊂海绵城市建设不单单只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涉及部门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㊁各自分工,齐心协力推动才能达到预期管理效果㊂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汕府办[2016]80号和汕府办[2021]20号文件中也提及到,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目标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运行制度,落实省级有关部门部署要求,逐步建立海绵城市建设与工作绩效挂钩制度,强化绩效评价与考核工作㊂因此,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小组于2022年建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考核制度,通过每半年度对各成员单位海绵城市建设分工落实情况的绩效考核,督促并指导各单位推动工作,同时,汕头市人民政府也自2021年起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纳入每年度的汕头市区(县)绩效考核内容中,并在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指标体系评分办法中增加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该项评分由市级海绵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后对各区(县)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行评价并打分,评分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中㊂通过绩效考核,强化督促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落到实处㊂4 推进项目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功能的实现需要大量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就要求有充足的资金做支撑,汕头市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东部城市之一,获得中央专项补助资金9亿元,按照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分年度下达补助资金,已下达2021年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建设)中央补助资金1.8亿元,2022年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建设)中央补助资金4.3亿元,2023年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建设)中央补助资金2亿元,并计划下达剩余的2024年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建设)中央补助资金0.9亿元㊂在国家的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支持下,汕头市利用市级财政和带动社会投资,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在资金上提供大力支持,建立项目储备库,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㊁管养和运营㊂另一方面,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确保项目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现场建设情况进行技术交流,指导项目做好海绵设施设计及施工,同时也由市㊁区海绵办多次召开海绵城市建设宣贯培训会,邀请行业专家为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解读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相关政策制度文件㊁讲解项目全流程管控环节具体操作㊁对海绵城市设计㊁施工要领进行授课等,提升项目建设主管部门㊁建设单位㊁设计单位㊁施工单位㊁图审机构㊁运维单位等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㊂5 结语汕头市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之一,海绵城市建设政府管理路径上较其他城市有所前进,但另一方面,根据2021年度和2022年度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城市绩效考核中,汕头市仅评两次B 档来看,汕头市政府部门在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管理工作上,还有待完善的空间㊂而且,海绵城市作为一项新事物,在建设管理上存在技术难题,汕头市对于海绵城市专业人才上还缺乏引进和支撑,在引导社会投资项目建设落实海绵城市理念中,还缺乏鼓励引导机制,下一阶段,汕头市政府部门若出台表彰㊁奖励对在海绵城市建设运营㊁标准制定㊁产品研发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等有关鼓励引导政策,对本地的海绵城市建设将起到正向积极作用㊂参考文献[1] 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 海绵城市 理论与实践[J ].城市规划,2015,39(06):26-36.[2] 三部委印发‘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指南“[J ].建设科技,2015(02):6.[3] 本刊讯.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发布[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6(05):7.[4] 王红茹.专访住建部相关部门负责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初显 内涝发生大幅降低[J ]中国经济周刊,2016(39):60-6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30):41-43.[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J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05):14.[7] 温达文,刘晋,杨建涛等.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探析[J /O L ].人民珠江:1-15[2023-11-28].h t t p://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44.1037.T V.20231127.1313.002.h t m l ..[8] 夯实海绵城市法治基础聚力推进绿美汕头建设[N ].汕头日报,2023-11-17(004).。
0428.规划视角下的半城市化现象与破题
0428.规划视角下的半城市化现象与破题——以汕头为例周扬,史旭(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摘要】在总结近年来中国半城市化研究的相关理论框架基础上,以地处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推进迅速的传统经济特区城市汕头为例,首先对汕头地区半城市化的特征、问题及驱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然后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指出半城市化地区发展破题的核心在于——充分根植于自身特征(空间生长脉络、自然山水肌理、本地文化诉求、产业内生动力)的城乡统筹,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空间统筹模式——基于城乡功能合作的都市组团化发展;最后给出了汕头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三个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半城市化;特征;形成机制;破解对策;汕头1、引言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王思敬,1996),积极推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主题。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其原乡村地区出现了一种不完全城市化的功能和地域转化现象。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涌现出大量与传统的城乡二元景观截然不同、城乡职能与景观混杂交错的新型地域类型(刘盛和等,2003)。
在学术界,这种新型地域类型被称之为“城乡边缘带(rural-urban fringe)”(R.B.Andrews,1942;R.G. Pryor,1968),城乡交错带(陈佑启,1996),“Desakota”,半城市化地区(McGee,1987;郑艳婷等,2003)等。
实际上,这反映出来的是传统城乡之间界限的逐步模糊,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产业,传统城乡二元划分的理论都很难做到恰当地表达。
本文主要目的不是去纠结于这类地域概念的界定,而是以这类地区的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在汕头进行一次实证检验。
因此,本文将上述新型地域类型姑且称之为半城市化地区,将这种现象界定为半城市化现象。
半城市化是个全球现象,尤其是在东南亚、东亚和中国沿海等受全球化影响导致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地区,已经成为国际学者研究的重点地域。
半城市化地区全域空间治理的有限改良--以广东汕头潮南区的“全域有限韧性系统”构建为例
半城市化地区全域空间治理的有限改良--以广东汕头潮南区的“全域有限韧性系统”构建为例
李晶晶;张燕;赵荣乐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22(38)7
【摘要】文章通过对近十年我国半城市化地区的研究,指出半城市化地区空间治理的问题,解释半城市化地区空间治理失效失控的内在成因逻辑,探索半城市化地区通过“韧性思维”逐步破解发展问题的思路,提出半城市化地区城市应努力构建以“全域有限韧性系统”为主线的治理体系,并以广东汕头潮南区为例,探讨了构建半城市化地区“全域有限韧性系统”的实践应用。
【总页数】8页(P50-57)
【作者】李晶晶;张燕;赵荣乐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半城市化地区柔性集聚下的创新空间系统功能结构体系构建--以汕头市澄海区为例
2.广东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以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为例
3.“全域旅游”空间机理模型构建研究——以汕头濠江为例
4.韧性国土空间导
向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理论与实践路径5.全域城市化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路径探索以石狮市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镇化进程中“半城镇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城镇化进程中“半城镇化”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演“半城镇化”是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完全融入现代城市、处于一种“中间人”状态下的不彻底的城镇化。
“半城镇化”使农民不能真正的融入城市;导致社会不公,易引发社会问题;使农村空心化,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增加多方负担,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虚抬城镇化率,不利于国家决策。
破解“半城镇化”现象,必须改革户籍制度,打破户口束缚的藩篱;破除地方土地财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就地城镇化,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演城镇化;半城镇化;问题;对策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提出,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分工将会导致严重的利益分化和社会冲突,如何合理利用这种分化和冲突,使之成为规范整合的基础并解决困境是决策者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据了解,“全国80%以上的地级以上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半城镇化现象,且高常住人口城镇化往往伴随高半城镇化和低户籍人口城镇化。
”[1]可以说,这与党中央提倡的推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是相矛盾的。
如何解决“半城镇化”①问题,让进城的农民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不仅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城市梦”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要求。
本文拟就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半城镇化”现象的涵义、带来的问题及对策作一简要探讨。
一、“半城镇化”的涵义“半城镇化”指的是农业转移人口(其主体是农民工)没有完全融入现代城市、处于一种“中间人”状态下的不彻底的城镇化,虽然实现了空间转移和职业转换,但他们只具有“应然”的市民头衔,并无“实然”的市民权利。
此外,农业转移人口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还有明显的隔离,他们对城市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日益孤立和边缘化。
长此以往,不但会损害社会公正原则,而且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
“半城镇化”只是土地的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不成熟状态。
汕头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汕头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汕头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但与珠江三角洲比较,汕头的城市化仍显得迟缓,主要原因是汕头目前仍存在二元经济突出、城镇分布发展不平衡、工业化程度低、人口素质落后、城市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因此,只有采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高效使用城乡土地,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对策,才能加快汕头的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汕头的经济水平。
关键词:汕头;城市化;工业化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和体现。
但是,不同国家的城市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这是由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政治文化制度决定的。
汕头市作为我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广东省东翼的中心城市,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汕头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是立足于汕头市的实际情况加速推进城市建设,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汕头城市化的发展现状汕头市二元结构突出,具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和较为落后的农村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的特殊市情。
目前,市区总面积1 956.4平方公里,总人口484.64万,全市GDP 526.97元,全市城镇中心城市1个,次中心城市2个,核心城镇2个,中心城镇6个,重点城镇6个,一般城镇14个,基本形成了以汕头市区为核心,潮阳市区、澄海市区为次中心,依托交通干线,形成“一主两次两辐射”网络发展轴系统的城镇群布局结构。
目前,按城镇户籍非农业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达67%,比全省平均水平略高。
20世纪90年代后期,汕头市进入经济体制、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期和社会转型期,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经济发展出现大幅度“波动”下滑,城市发展一度进入低潮期。
21世纪的前两年,是中国发展形势突飞猛进的两年,与同期其他城市快速发展相比,汕头市的GDP增长速度却处于“低谷”,在2001年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的严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