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_超重点

合集下载

历史八下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八下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八下册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的世界在历史八下册中,我们学习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历史。

明朝时期中国的实力达到了顶峰,但在明朝晚期出现了许多内外因素的问题,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接着清朝建立,清朝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帝国,并且积极进行了对外扩张。

以下是历史八下册的知识点总结:一、明清时期的世界1. 明朝的兴起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由建文帝朱棣建立,继成祖朱棣又是太监组织锦衣卫的头目,于是明朝开始对蒙古、印度、东南亚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扩张,并确立了中国在这些地区的地位。

2. 明代的社会经济变革在明朝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出现了许多变革。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兴起,一些富裕家庭逐渐获得了更多的土地,而一些农民开始丧失土地,出现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此外,商业也得到了发展,一些城市和商业中心得到了繁荣,商业活动迅速发展,一些城市和商业中心得到了繁荣。

3. 明朝的思想文化在明朝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许多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他提出了心即理论,并且强调了道德自觉,这为后来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明朝的衰退在明朝后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后期明政府腐败,百姓的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5. 清朝的兴起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清代是封建时代的顶峰时期。

清朝的国力空前强盛,地位稳固,成为封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

6. 清朝的社会政治清朝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出现了许多变化。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完善,清朝对外扩张,对内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7. 清朝的思想文化在清朝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许多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元化,文化艺术得到了重视,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

清朝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达到了一个鼎盛期,这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总之,历史八下册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中国明清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八下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八下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知识1城乡改革不断深入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国的改革先从农村后城市开始2、改革开始:⑴时间:1978年底⑵标志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⑶地方:安徽、四川地区3、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中国的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上过于集中,在分配上存在着平均主义,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直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近1/4的生产队社员的收入在50元以下,有1亿多人口粮不足。

5、人民公社解体于1983年。

6、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

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

7、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意义(评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

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使农民在生产力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原因:⑴城乡经济交流日渐频繁⑵农村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⑶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事工业和加工业,促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意义(作用):⑴有利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⑵有利于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⑶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农村改革的方向:⑴城乡经济交流日渐频繁;⑵农村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的改革1、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阶段及内容⑴1978年10月—1984年10月(第一阶段)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⑵1984年10月—1993年(第二阶段)内容: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⑶1993年至今(第三阶段)内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一、古代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矛盾激化和秦国一统天下
3.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4.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5. 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纷争
6. 隋唐时期的政治设立和科技发展
7. 宋朝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繁荣
8. 元朝与明、清王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9.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
二、近现代史
1. 甲午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抗日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
6.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8. 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9.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初二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初二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3)会议的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⑥采用公元纪年;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概况(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年—1952年底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1.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网罗天下的官营企业•工业生产的开始和发展2.社会习俗与风俗的变化•社会礼仪方面的变化•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及文化传承3.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学术重要性的提升•妇女思想文化的变化•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发展二、近代中国的开局与变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与历史背景•对内改革的尝试•外来势力的威胁和挑战2.鸦片战争与中外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展•中外贸易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与新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新设与变化•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体系的重建•维新运动与新政实施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外强内弱的中华帝国•旧民主与新思潮之间的转换•全国规模的革命起义2.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造成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转型的贡献•辛亥革命对振兴民族的影响3.新中国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社会变革•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角色•苏联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近代中日战争的成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战争进程中的水土不服和民族感情2.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英雄•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胶着状态•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价值•中国抗战英雄的特点与成就3.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历史意义•从国际影响到东亚地位的提升•抗日战争对中国未来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打下基础五、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1.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和平进程的演变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进程•党的由来、宗旨和基本举措•革命后期,新民主主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绿色科技的推进结束语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已经结束。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初二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事件,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七七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4.南京大屠杀:日本在南京犯下严重罪行,杀害大量无辜平民。

5.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破袭作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

二、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3.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三、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抗美援朝:中国为支援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派出志愿军入朝作战,最终取得胜利。

四、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起步。

2.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3.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五、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六、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一、明清时期海外贸易1.大航海时代:16世纪欧洲国家探险热潮,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为主要代表国家。

2.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船队远航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红海、波斯湾、印度洋和非洲东岸,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贸易。

3.清朝时期:康熙、乾隆年间采取海禁政策,只允许舟船前往台湾、琉球和东南亚岛屿,对我国与世界的交往造成了限制。

二、甲午战争与中日战争1.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末,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战争。

中国清朝和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大日本帝国因朝鲜半岛问题发生冲突,最终中国失败。

2.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政府意识到需要改革现代化,慈禧太后颁布《戊戌变法》,试图对清朝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改革,但因受到保守派反对而失败。

3.中日战争: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中华民国领导人蒋介石与日本帝国政府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全面战争爆发。

中国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运动1.五四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事件。

以反对《巴黎和约》为契机,学生群体和知识分子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民主自由等权利。

2.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成立于20世纪初。

蒋介石是该党的领袖,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五卅运动:发生在1925年,是上世纪初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重大事件。

上海纱厂工人因工资问题罢工,蒋介石政府动用军队镇压,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工人的各种要求。

四、中国共产党的兴起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遭遇困境后采取的一次大规模行动。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中国红军徒步行军万里,逃离敌人追击,最终到达陕西闽西地区,这对中国革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全面战争。

历史 八年级下册1到13课重点内容,必会

历史 八年级下册1到13课重点内容,必会

第八课辛亥革命 ⑴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⑵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
同盟会,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
①意义:同盟会的成立 ,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 ③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孙中山在《民报》中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作为同盟会指导思想 ⑤三民主义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⑶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此后各省纷纷独立 ⑷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⑸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⑹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⑺结果: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 ⑻评价(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六课洋务运动 一、背景: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二、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⑵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四、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五、手段:“师夷长技” 六、内容:⑴前期口号“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济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国民党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引起的反抗
一、南昌起义
⑴时间:1927年8月1日
⑵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⑶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二、秋收起义
⑴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

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3.书法艺术:(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4.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顺口溜一鸦片战争(一)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 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二)1840鸦片战,琦善与英搞谈判,民族英雄遭查办, 1842签条款,《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1.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2. 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文学:诗词、散文和小说的兴起•绘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建筑:古代宫殿和园林的建造•音乐和舞蹈:古代音乐和舞蹈的流传3. 文化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三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二、欧洲的历史与文化1. 欧洲的原始社会•狩猎采集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农耕社会的兴起: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出现2.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出现•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艺术和科技成就3.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的兴起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宗教改革的影响三、非洲与美洲的历史与文化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文明的兴起•金字塔与石棺制度•埃及的宗教和文化2. 古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的特点•彩陶、金器等的制作技艺•宗教和农业的重要性3. 航海时代的开启•哥伦布的航海探险•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拉美地区的殖民化与奴隶制度的建立四、中国古代思想与政治1. 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儒家的创立与发展•礼乐教化与封建统治•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 秦汉时期的政治改革•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改革与开放政策•秦汉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隆盛•三国鼎立与政治混乱•晋朝的政治改革与文化繁荣•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军阀混战五、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1. 近代中国的开埠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结果•近代中国的开埠政策•中国面临的外来侵略与国家危机2.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战争年代3. 新中国的建立与改革开放•中共建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与政治制度•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以上提纲仅为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的参考内容,具体知识点和重点内容请根据教材来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历史八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历史八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历史八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历史八下全册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商周时期的中国
1. 商周时期的产生和结束;
2.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如世袭制和封建制度;
3. 商周时期的经济发展,如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
4. 商周时期的文化特点,如甲骨文的出现和周礼的建立。

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状态,如分封制的确立和诸侯争霸的局面;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如农业的繁荣和货币的出现;
3.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如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孔孟之道的传承。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中国
1.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政治制度;
2. 秦汉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冶铁术和造纸术的发明;
4. 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如儒学的复兴和汉字的标准化。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局势,如三国鼎立和北方族群入侵;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状态,如农业的萧条和手工业的发展;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如佛教的传入和石刻艺术的繁盛;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如渔网绳计和太阳历的改革。

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的中国
1.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如科举制的建立和道教的影响;
2. 隋唐时期的经济状况,如农业的发展和外贸的繁荣;
3. 隋唐时期的文化艺术,如诗词的繁荣和绘画的创新;
4. 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印刷术的发明和火药的应用。

概括起来,历史八下全册主要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八下历史知识总结

八下历史知识总结

八下历史知识总结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战争起因: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奥匈帝国继承人被刺杀一事引发战争
- 战争进程:开始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后来变成了同盟国和三国同盟双方对抗的全面战争
- 结果:同盟国战胜,奥匈帝国、德国、俄国帝国解体,列强重新划分了殖民地
2. 俄国十月革命
- 背景:一战期间,俄国内忧外患,国内经济困难,民众不满
- 革命过程:1917年2月沙皇被迫退位,临时政府继承政权。

10月布尔什维克武装夺取政权
- 影响: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国家建立,苏维埃政权确立
3. 美国的经济大危机
- 起因:1929年股市崩盘,银行资金链断裂,工厂倒闭,失业人口激增
- 发展:政府实施"新政"干预经济,但危机反复,直至二战结束才步入复苏
- 影响:引起美国新自由主义思潮,政府开始加强管理经济
4. 日本军国主义
- 兴起:日本在一战后加入列强,民族主义高涨,对外扩张
- 发展:侵华到制造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国,并与美国等国结盟对抗
- 结果:在二战中被同盟国打败,臣服于美国主导的新秩序
5. 法西斯主义
- 代表人物:墨索里尼、希特勒
- 主张:极端的民族主义、排斥他国移民,建立独裁专制的政权
- 危害:操纵民族仇恨,发动侵略战争,大屠杀犹太人等少数群体,造成人类浩劫
6.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原因:法西斯国家德意日的扩张与霸权主义,列强无法平息危机
- 经过: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战火燃遍全球,形成轴心国与同盟国对抗
- 结果: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同盟国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战后新秩序
这次总结概括了八年级下册历史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复习和查漏补缺。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笔记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笔记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笔记第一章:晚清政治与社会1. 清朝政治体制演变1.1 清朝建立与入主中原-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顺利完成政权转移的角度看,清朝统治中国具有一定合法性。

-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巩固政权,采取了多种手段,如:- 与结盟的少数民族联姻,形成利益共同体。

- 高举科举制度,吸收汉族精英,推行儒家文化。

1.2 清朝政治制度运作- 大顺制度:两个大臣组成一个机构,互相制衡,主要是满洲和汉族的控制权。

如:内务府、外务府、兵部、户部等。

- 八旗制度:把满洲人分为八个旗;旗人享有特权,有军务和经济特权。

在全国各地进行屯田,加强军事力量。

2. 社会问题与变动2.1 农民起义- 对清朝压迫、剥削的反抗表现为各种农民起义。

- 如“太平天国运动”、“南社”运动等都是极其重要的农民起义。

2.2 社会阶层变动- 清朝初期,满洲人权贵,享有特权。

- 渐渐地,由于与汉族联姻,汉族地位逐渐得到提升,满洲人统治地位逐渐衰退。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崩溃与民主思潮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1.1 鸦片战争爆发背景- 中国经济落后,社会矛盾加剧,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 英国以贸易失衡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1.2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切开中国的国土,失去领土与主权。

- 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 赔偿巨额赔款,使农民沦为债奴。

2. 各种思潮与改革尝试2.1 维新运动与百日维新- 维新运动旨在借鉴西方文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 百日维新是其中的一次重要运动,提出了一系列变法方案,如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等。

2.2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潮-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民主思潮开始在中国兴起,人们渴望民主自由,反对不平等条约。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笔记概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如下:一、中国古代历史1. 夏商周时期: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概况,如夏朝的建立者、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分封制等。

2. 春秋战国时期:熟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3. 秦汉时期:了解秦朝的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汉昭帝时期的盐铁官营等。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了解三国的历史背景、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熟悉晋朝的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

5.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了解隋朝的统一、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安史之乱等,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

6. 宋元明清时期:了解北宋的建立、南宋的抗金、元朝的蒙古帝国、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满族入关等。

二、世界古代历史1. 古埃及文明: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金字塔、法老等。

2. 古希腊文明:了解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斯巴达军事制度等。

3. 古罗马文明:了解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凯撒、奥古斯都等。

4. 中世纪欧洲:了解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的传播、十字军东征等。

5. 阿拉伯帝国: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科学文化成就等。

三、世界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

2. 宗教改革:了解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运动。

3. 殖民扩张:了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的海外扩张。

4.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代表人物如瓦特、富尔顿等。

5. 法国大革命: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

6. 美国独立战争: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等。

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思想。

8. 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结果等。

9. 俄国十月革命: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以下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总结(部编版):第一章从大唐帝国到北宋王朝1. 唐朝的兴起和辉煌时期:安史之乱、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等。

2. 唐代社会经济:农业发展、手工业繁荣、商业贸易活跃、文化教育辉煌等。

3. 唐代科技和文化: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重要发明;唐诗、唐画等艺术成就。

4. 辽、西夏和女真的兴起:契丹、西夏、女真分别建立了辽朝、西夏和金朝。

第二章宋朝的建立和北宋王朝的兴起1. 北宋开国和建立:赵匡胤发动靖康之变,建立了宋朝。

2. 北宋的社会经济:农业发展、商业繁荣、手工业和手工业太平盛世、文化教育兴盛等。

3. 北宋科技和文化:造船术、火器、冶金术、宋词、北宋画等重要发明和文化成就。

4. 北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度、推行保甲制度、翰林院、三省六部制度等。

第三章外来政权的斗争与统一1. 金朝的崛起:金中興及金熙宗的靖康之变。

2. 契丹的衰亡和辽朝的灭亡:辽朝分裂、北方政权的斗争和辽朝的灭亡。

3. 金朝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南宋的建立和金朝的灭亡。

第四章元朝统治和社会生活1. 元代的建立和统治: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朱木合台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2. 元代社会的变革:蒙古人的蒙汉关系、蒙古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统治等。

3. 元代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交通的畅通。

4. 元代文化:元曲、元杂剧、元话剧、元杂剧等的兴盛。

第五章明朝的建立和朝政1. 明朝的建立:北元和赵玄坚建立了明朝,明太祖的夺取皇位。

2. 明朝的初期政治:朱棣的政治改革、屯田制和封建制度的建立、惩治内奸等。

3.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明成祖政治制度的完善和重要改革等。

第六章明代科技和文化1. 明代科技:明代的科学发明和技术进步,如明代的农业技术、航海技术、天文学、医学等。

2. 明代文化:明代的文学、美术、戏剧等。

第七章清朝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斗争1. 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的军事政权和封建地主统治等。

历史八年级下册重点知识

历史八年级下册重点知识

历史八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历史八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如下:1. 中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分为南朝宋、南齐、南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八个朝代。

这个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但也存在政治动荡和民族融合等问题。

2. 隋朝(581年-618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强大的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隋炀帝杨广修建了大运河,对中国的经济和交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唐朝(618年-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和辉煌的朝代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

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

唐朝还积极举办外交活动,与边境各民族保持着友好关系。

4. 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政治中央集权强化,经济繁荣,出现了许多科技和文化成就。

南宋时期,亡于金朝南下侵略。

宋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相对发达,出现了许多技术进步和商业繁荣。

5. 辽、西夏、金的兴起与发展:辽、西夏、金是宋朝时期的三个重要的北方民族政权。

辽朝的兴起对北方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夏和金朝则是辽朝后继者,与宋朝进行了多次战争。

6. 元朝(1279年-1368年):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朝代。

元朝对中国实行了“蒙古平度”。

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统治政策、土地政策和文化政策等。

7. 明朝(1368年-1644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是元朝灭亡后的统一政权。

在明朝的统治期间,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科技和文化成就。

不过,明朝后期,政权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国家逐渐衰落。

8. 清朝(1644年-1912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的建立与明朝的灭亡有关,由满洲族建立。

清朝初期保留了明朝的很多制度,但逐渐衰落,遭受了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控制。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1.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缺点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产生•科举制度的内容和流程•科举制度的意义和影响3.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异域政权与文化交流1. 元朝政权•元朝的建立和统治•元朝政治制度•元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2. 明朝政权•明朝的建立和统治•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3. 明朝与外族文化交流•明朝与欧洲的文化交流•明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明朝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变1. 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生产的技术改进•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兴起2. 封建政治的演变•封建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封建政治的演变和发展•封建政治的危机和衰落3. 封建文化的演变•封建文化的基本特征•封建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封建文化的危机和衰落四、近代中国的命运与抗争1. 中华民族的抗争•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时间和事件•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2. 独立自主的奋斗•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基本实践•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争和革命3. 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国共内战的发展和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上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八下P2〕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

3、内容: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

选举毛泽东为主席;确定国旗、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会议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4、10月1日下午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长。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下P3-4〕:开辟历史新纪元。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这时候的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八下P4〕1、时间:1950年昌都战役,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阿沛·阿旺晋美"关于和平解放西藏方法的协议"〕。

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四.最得意的人〔八下P7-8〕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保卫和平〔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平安;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预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总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总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总结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总结一、古代西方国家概述1. 古希腊古希腊是指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或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300年)之间的希腊文化和地区。

政治制度包括著名的“雅典式民主制”,其中公民在政治和司法方面享有广泛的权力和自由。

科学、哲学、文学、戏剧、艺术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此外,古希腊也是奥运会的发源地。

2. 古罗马古罗马是指公元前753年到公元476年之间的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

其政治制度为共和制和帝制,首都为罗马。

著名的法律体系、建筑、艺术、文学作品、战争历史等都对后来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指封建王朝统治的政治制度。

其最高统治者是天子(皇帝),下设王、侯、伯、子等贵族阶层。

这些贵族被分封到各地,以便控制地方。

封建制在中国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其行政和司法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身上,公务和社会组织在皇帝的指挥下运作。

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其统治者嬴政实施了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消除了领主阶层,使权力集中在皇帝身上。

他还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如简化文字、修筑长城、实行土地征收制度、推广法家思想等。

不幸的是,这种残酷的统治和强制劳动使得人民生活极为艰苦,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3. 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其创造了独特的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按照这个制度,国家政治和行政权力被分为三个部门:中央(太尉、丞相、御史台)、地方(太守、郡守、县令)和军队(大将军、都尉、校尉)。

这一制度标志着中国的行政管理进入了官僚主义的时代,这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三、现代世界史概述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5-16世纪欧洲大规模的文化、思想和艺术运动。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并重新学习和探讨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伊斯兰文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下P3-4):开辟历史新纪元。

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八下P4)1、时间: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2、意义:至此,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大陆基本完成统一。

三、最可爱的人(八下P7-8)1、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

)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四、土地改革(八下P12-13)1、时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内容: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五、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八下P18)1、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具体如下: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六、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八下P20-21)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七、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八下P23-25)1、三大改造的内容与形式:对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对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把他们都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八、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八下P27-28)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是正确的)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缺少经验,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3、先进人物:石油工业——“铁人”王进喜,国防科技——“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九、文化大革命(八下P32-33-34)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非常错误、损失巨大。

2、时间:1966年-----1976年3、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民主法制被被践踏。

4、1971年9月粉碎林彪集团,1976年10月粉碎江青集团,文革结束十、十一届三中全会(八下P39)1、时间:1978年12月2、全会内容:①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政治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的历史转折。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八下P42)1、内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八下P43)1、设立特区:1980年建立第一批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2、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和天津滨海新区。

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发积累了经验,它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走向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十三、国企改革(八下P45)共三个方面: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十四、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八下P48)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因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4、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即邓小平理论的提出)5、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6、中共十四大(八下P4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1992年内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7、中共十五大(八下P50)时间:1997年意义: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下P5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定义: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制度。

全国已建立新疆、西藏、宁夏、广西、内蒙古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十六、一国两制(八下P60)1、提出者:邓小平2、含义:“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作用:“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终于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十七、香港、澳门回归(八下P61-62)1、香港:1841年初,香港岛开始被英国割占,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所回归的香港包括、香港岛、新界、九龙。

)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去。

2、澳门:1553年(明朝),澳门被葡萄牙占领。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3、意义:港、澳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十九、对台基本方针(八下P65-66)1、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目前两岸已经实现“三通”。

二十、军队建设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

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目前,我国已经装备各种型号的飞机,并自己研制了“飞豹”、|“枭龙”、|“歼十”、预警机、空中加油机。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简称“二炮”部队。

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二十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下P77)1、时间: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2、提出者: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应经被世界公认是最好的原则。

二十二、万隆会议(八下P78)1、时间:1955年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4、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5、意义作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导”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二十三、中美建交(八下P80)1、背景:在冷战的背景下,七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出于不利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