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清臣传》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文言文《宋史李舜臣传》选段阅读理解及答案精选
李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
生四年知读书,八岁能属文,少长通古今,推迹兴废,洞见根本,慨然有志于天下。
绍兴末,张浚视师江、淮,舜臣应诏上书,言:“乘舆不出,无以定大计,宜徙幸武昌。
〞又谓:“江东六朝皆尝取胜北方,不肯乘机争天下,宜为今日监。
〞著?江东胜后之鉴?十篇上之。
中乾道二年进士第。
时朝廷既罢兵,而为相者益不厌天下望。
舜臣对策,论金人世仇,无可和之义,宰辅大臣不当以奉行文字为职业。
考官恶焉,绌下第,调邛州安仁县主簿。
岁大侵,饥民千百持鉏棘大呼,响震邑市,令惧闭门。
舜臣曰:“此非盗也,何惧为?〞亟出慰劳遣之。
教授成都府。
时虞允文抚师关上,辟置幕府,用举者改宣教郎、知饶州德兴县,专尚风化。
民有母子昆弟之讼连年不决,为陈慈孝友恭之道,遂为母子兄弟如初。
间诣学讲说,邑士皆称“蜀先生〞。
罢百姓预贷,偿前官积逋逾三万缗。
民病差役,舜臣劝纠诸乡,以税数低昂定役期久近为“义役〞。
期年役成,民大便利。
银坑罢虽久,小户犹敷银本钱,官为偿之。
天申大礼助赏及军器所需,皆不以烦民。
干办诸司审计司,迁宗正寺主簿,重修?裕陵玉牒?。
当曾布、吕惠卿初用,必谨书,或谓非执政除免,格不应书。
舜臣曰:“治忽所关,何可拘常法。
〞他所笔削类此。
尤邃于?易?,尝曰:“?易?起于画理事象数皆因画以见舍画而论非?易?也。
画从中起,乾坤中画为诚敬,坎离中画为诚明。
〞著?本传?三十三篇。
朱熹晚岁,每为学者称之。
所著书?群经义?八卷、?书小传?四卷、?文集?三十卷、?家塾编次论语?五卷、?镂玉余功录?二卷。
子心传、道传、性传。
以性传官二府,赠太师、追封崇国公。
〔选自?宋史·李舜臣传?〕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宜为今日监监:督察B.考官恶焉,绌下第第:等次C.专尚风化尚:推崇D. 民病差役病:苦恼,困扰5.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易?起于画理事/象数皆因画/以见舍画/而论非/?易?也。
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练习:专题2 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时间:90分钟分值:114分)一、(2015江西赣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田弘正,本名兴。
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
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
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
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乃召弘正署.其旧职。
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宾僚参佐,请之于朝。
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
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
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
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
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
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
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B.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C.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D.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解析:B A项与D项中的“其后”指代不够明确。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文言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遵勖,字公武,崇矩孙,继昌子也。
生数岁,相者曰:“是当以姻戚贵。
”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
及长,好为文词,举进士。
大中祥符间,召对便殿,尚万寿长公主。
初名勖,帝益“遵”字,升其行为崇矩子。
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第永宁里。
主下嫁,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为鸾凤状,遵勖令隐去;主服有龙饰,悉屏藏之,帝叹喜。
领澄州刺史,坐私主乳母,谪均州团练使,徙蔡州。
逾年,起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复左龙武军将军,领宏州团练使,真拜康州团练使,给观察使禄。
时继昌官刺史,遵勖请班其下,许之。
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
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
迁泽州防御使,又迁宣州观察使。
求补郡自试,出知澶州,赐宴长春殿。
在郡,会河水溢,将坏浮梁,遵勖督工徒,七日而堤成。
迁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宁国军节度使,徙镇国军、知许州。
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
复以疾请援唐韦嗣立故事,求山林号,诏不许。
初,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人有何言?”遵勖不答。
太后固问之,遵勖曰:“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太后曰:“我非恋此,但帝少,内侍多,恐未能制之也。
”尝上三说五事以论时政。
晋国夫人林氏,以太后乳母,多干预国事,太后崩,遵勖密请置之别院,出入伺察之,以厌服众论。
其补助居多类此。
所居第园池冠京城。
嗜奇石,募人载送,有自千里至者。
构堂引水,环以佳木,延一时名士大夫与宴乐。
师杨亿为文,亿卒,为制服。
及知许州,奠亿之墓,恸哭而返。
又与刘筠相友善,筠卒,存恤其家。
通释氏学,将死,与浮图楚圆为偈颂。
卒,赠中书令,谥曰和文。
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选自《宋史·李遵勖传》二、文言文阅读:(19分)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
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
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
《宋史·叶清臣传》原文及译文【精品文档】
《宋史·叶清臣传》原文及译文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宋史·叶清臣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
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
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
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
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陛下忧勤庶政,方夏泰宁,而一岁之中,灾变仍见。
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故垂戒以启迪清衷。
而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谓消复之实也。
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
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
”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
时陕西用兵,上言:“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财无久积。
小有边警,外无骁将,内无重兵。
今羌戎稍却,变诈亡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又将泰然自处,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
帝曰:“叶清臣才可用。
”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
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
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
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
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
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
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
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
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
卒,赠左谏议大夫。
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
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执奏不可。
仁宗曰:“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
《宋史·李惟清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惟清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惟清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李惟清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惟清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惟清,字直臣,下邑人。
开宝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
蜀民尚淫祀,病不疗治,听于巫觋,惟清擒大巫笞之,民以为及祸。
他日又加箠焉,民知不神。
然后教以医药,稍变风俗。
秩满,迁大理寺丞。
雍熙三年,大举取幽州,惟清以为兵食未丰,不可轻动。
判度支许仲宣建议通盐法,以卖盐岁课赋于乡村,与户税俱纳。
惟清奉诏往荆湖诸路详定,奏言以盐配民非便,遂罢。
使还,上又问民间苦乐不均事,惟清言:“前在荆湖,民市清酒务官酿转鬻者,斗给耗二升,今三司给一升,民多他图,而岁课甚减”。
诏复其旧。
未几,出为京东转运使。
会募丁壮为义军,惟清曰:“若是,天下不耕矣。
”三上疏谏,繇是独选河北,而余路悉罢。
端拱初,迁右谏议大夫,历户部使,改度支使。
会遣使河朔治方田,大发兵。
惟清以盛春妨农,恳求罢废。
淳化三年,迁给事中,充盐铁使,遂以帐式奏御。
太宗曰:“费用若此,民力久何以堪?如可减省,即便裁度。
”惟清曰:“比开宝军兴之际,其数倍多,盖以将帅未得其人,边事未宁,屯兵至广也。
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事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如此则边事息而支用减矣。
望慎擢将帅,以有威名者俾安边塞,庶节费用。
”至道初,就拜右谏议大夫。
太宗闻其廉平,诏奖之。
二年,徙广南东、西路都转运使,寻召拜给事中。
逾月,同知枢密院事。
惟清倜傥自任有钩距临事峻刻所至称强干然以俗吏进无人望才数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复除御史中丞既去枢要,怫郁尤甚,肆情弹击。
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赠户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译文:李惟清,下邑人。
开宝年间,李惟清以三史授任涪陵尉。
四川百姓崇尚巫祀,有病不治疗,听命于巫士,李惟清捉来大巫鞭打,百姓认为将会有灾祸。
《宋史·李之纯》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之纯》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之纯》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李之纯》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之纯》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之纯,字端伯,沧州无棣人。
登进士第。
熙宁中,为度支判官、江西转运副使。
御史周尹劾广西提点刑狱许彦先受邕吏金,命之纯往究其端,乃起于出婢之口。
之纯以为芜俚之言,不治,彦先得免。
徙成都路转运使。
成都岁发官米六千石,损直与民,言者谓惠民损上,诏下其议。
之纯曰:“蜀郡人恃此为生百年,奈何一旦夺之。
”事遂已。
秩满复留,凡数岁,始还朝。
神宗劳之曰遐方不欲数易大吏使剑外安靖年谷屡丰以彰朝廷绥远之意汝知之乎以为右司郎中转太仆卿。
元祐初,加直龙图阁、知沧州,召为户部侍郎。
未至,改集贤殿修撰、河北都转运使,进宝文阁待制、知瀛州。
俄以直学士知成都府,还为户部,三迁御史中丞。
建言:“朝廷事下六部,但随省吏视其前后批,以制缓急之序,是为胥吏颛处命令也。
若大臣不暇省,宜令列曹长贰随其所承,当行即行,当止即止,必禀而后决,毋拘于文,则吏不得舞权,而下情达矣。
”董敦逸、黄庆基论苏轼托词命以毁先帝,苏辙以名器私所亲,皆以监司罢,之纯疏其诬罔,乃更黜之。
以疾,改工部尚书。
绍圣中,刘拯劾其阿附辙,出知单州。
卒,年七十五。
从弟之仪。
之仪字端叔。
登第几三十年,乃从苏轼于定州幕府。
历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
元符中,监内香药库。
御史石豫言其尝从苏轼辟,不可以任京官,诏勒停。
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
坐为范纯仁遗表,作行状,编管太平,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终朝请大夫。
之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昧。
(节选自《宋史•李之纯李之仪传》)译文:李之纯字端伯,沧州无棣人。
考中进士。
熙宁年间,任度支判官、江西转运副使。
御史周尹弹劾广西提点刑狱许彦先接受邕州官吏的钱财,命令李之纯前去审查情况,原来是出自被逐出的婢女之口。
《宋史·李椿传》原文及译文
?宋史·李椿传?原文(yuánwén)及翻译原文(yuánwén):李椿,字寿翁,父升,靖康之难,与长子俱卒。
椿年尚幼,奉继母(jìmǔ)南走,艰辛备尝,竭力以养。
以父泽,补迪功郎。
张浚辟为制司准备差遥,诸将有以北讨之议上闻者,事下督府(dū fǔ),椿方奉搬罩纂,亟奏记波曰:“复雠伐敌,天下大义,不出督府而出诸将,况藩篱不固,储藏不丰,将多而非才,兵弱而未练,议论不定,纵得其地,未易守也。
〞既而师出无功。
浚尝叹实才之难,椿日:“岂可(qǐ kě)厚诬天下无人,唯不恶逆耳而甘逊态,那么庶其肯来耳。
〞浚复除右相,椿知事不可为,劝之去。
明年春,浚出视师,椿曰:“小人之党已胜,公无故去朝廷,肆进始危。
〞复中前说甚苦。
浚心是之,而自以宗臣任天下之重,不忍决去,未几果罢。
移广西提点刑狱,狱未竟者,一以平决之,释所疑数十百人。
移湖北漕,适岁大侵,官强民振粜,且下其价,米不至,益艰食。
椿损所强粜数而不遏其直,未几米舟凑集,价减十暑心。
除枢密院检详。
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马者,因签书张说以闻。
椿谓:“邕运宜近,故迁之,岂无意?今荚氏方横,奈何道之以中国地里之近?小吏妄作,将启边衅,请论如法。
"说怒,椿目求去,上慰谕令安职。
遂兼临壹蕉上基壹三月,竞解去。
椿在朝,遇事辄言,执政故不憾。
及是转对,叉言:“君以刚为体而虚中为.用,臣以柔顺为体而刚中为用。
陛下得虚中之道,以行嘲健之德奂。
在廷之臣,来见其能以刚中守柔顺而事陛下者也。
〞执政滋不悦,出知婺州。
诏市牛筋,凡五千斤。
椿奏:“一牛之筋才四两,是欲屠二万牛也。
〞上悟,为收前诏。
除吏部侍郎,日:“自古宦官之盛衰,系国家兴亡。
其盛也,始那么人畏之,甚划人恶之,极那么群起而攻之。
汉.唐勿论,靖康.明受之祸未远,必有以裁制之,不使至极,那么周家免予前日之患,宦官亦保其富贵。
门禁宫戒之外,勿得预外事,严禁士大夫兵将官与之交通。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十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十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德国心理学家格林曼特曾做了一个著名的“电梯实验”。
他让自己的一名学生扮演“患病者”乘坐电梯,当电梯里只有2个人(“患病者”和一名同乘者)时,“患病者”晕倒后,那个唯一的旁观者通常会立即上前施助;当电梯里有3个人(“患病者”和两名同乘者)时,晕倒的“患病者”仍能得到很好的救助,通常是一个人负责安抚,另一个人打电话向警方或者医疗机构求助;当同乘者增加到4人时,情况开始发生微妙变化,有人借故离开,尽管“患病者”仍处于危险中;当同乘者增加到7人时,选择离开的人会更多,最严重的一次,只剩下一人照顾“患病者”,其他6人一声不响地走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实验结束后,格林曼特追问冷漠的“离开者”为什么选择离开,“离开者”的回答大同小异:;。
格林曼特认为,当有人在车站或马路上遇到危险或困难时,得不到及时救助,并非完全与旁观者的品德有关。
在有很多人在场的时候,一种群体性“依赖心理”的弥漫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有一部分人的冷漠则是消极的“从众心理”起了作用——跟随其他人一道离开,内疚感和自责感会在无形中减弱。
格林曼特在另外的一些研究中,还有一些颇让人意外的发现:在地铁车厢和马路上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大多数人都想去帮他们一把,但真正采取行动的人却很少,不采取行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害羞;而在一些车祸现场,有人袖手旁观。
大都是因为血腥场面让他们感到害怕;还有一种情形,受困者得不到及时救助,是因为旁观者侥幸地认为对方无大碍。
格林曼特的研究告诉我们,。
(1)请列举两种“离开者” 大同小异的回答:(2分)(2)格林曼特的研究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参考答案:(1)“不是有人在施救吗?我没有必要继续呆在那里……”;“有那么多人在现场,即使我离开。
广东省阳江市塘围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阳江市塘围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完成10—12题(18分);选做第13题(10分)。
寂寞的小石湾(有删节)夏坚勇江阴的小石湾依偎在要塞古炮台下。
正值落日黄昏,一切都寂寞在夕阳的余辉里。
衰草寒烟中,坟堆倒有不少,但细细找过去,始终没有发现一块属于典史阎公的小石碑。
据说当年抗清英雄阎应元被杀之后,一位乡民把他从死人堆中背来,偷偷葬在这里,兵荒马乱,又加月黑风高,自然没有留下标记。
阎应元只是一个小小的典史,却在国家危亡之秋,率六万江阴义民拒二十四万清军于城下,孤城碧血八十一天,让满清铁骑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余人。
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百姓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如此石破天惊的壮举,在黯淡而柔靡的晚明夕照图中。
无疑是最富于力度和光彩的一笔。
然而,洋洋大观的《明史》和《清史稿》对此竟不著一字。
只有一个名气不大的文人邵长蘅,洋洋洒洒写下一篇《阎典史记》。
顺治二年七月初九夜间,已离任的阎应元应义民之邀悄然进入江阴主持守城军务。
这场力量悬殊、根本无法打赢的战争,悲壮惨烈地进行了八十一天。
三十六计中能用上的计谋,差不多都用上了,诈降、偷营、火攻、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小股出击、登陴楚歌,无不闪烁着创造性的光芒……阎应元在城破被俘后挺立不跪,被刺穿胫骨,才“血涌沸而仆”。
阎应元和江阴义民用喷涌的热血和强悍的生命作为牺牲,去祭奠那生生不息、怆然傲岸的民族精神。
然而,同为南明①英烈,史可法死后封忠烈公②,名垂青史,而阎应元的光芒却要黯淡得多。
这种死后哀荣的差距,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其实也无需深思,归根结蒂,恐怕还是两人生前的地位使然。
史可法是南明弘光朝的兵部尚书,大人物以气节自许,相当难能可贵。
阎应元是个粗人,他担任那个典史只能称为“吏”。
阎应元站在江阴城头上回答清将刘良佐③劝降时说了句大白话:“自古有降将军,无降典史。
”但这句话却石破天惊地撩开了历史的面纱:太平盛世,天下是达官贵人的天下,可到了国将不国的时候,那些旧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屁股转得比谁都快,而小人物则合当提着脑袋去冲杀。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李及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及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及,字幼几,其先范阳人,后徙郑州.父覃,左拾遗。
及举进士,再调升州观察推官。
寇准荐其才,擢大理寺丞、知兴化军.以殿中丞通判曹州。
州民赵谏者,素无赖,持郡短长,纵为奸利.及受命,谏在京师,乃谒及,及不之见,慢骂而去,投匿名书诬及,因以毁朝政.会上封者发谏事,命转运使与及察其状。
及条上谏前后所为不道,诏御史劾得其实,斩于都市,及由是知名。
擢知陇州。
初,置提点刑狱,内出及与陈纲二人名付中书.明日,以纲使河北,及使陕西,特迁一官.还判三司磨勘司,出知凤翔府,徙延州,除三司户部副使,为淮南转运使,累迁太常少卿、知秦州。
议者以及谨厚,非守边才。
及至秦州,州将吏亦颇易之.会有禁卒白昼攫妇人金钗于市,束执以来。
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亟命斩之,观书如故,于是将士皆惊服。
改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以右谏议大夫召还,勾当三班院,再迁尚书工部侍郎,历知杭州、郓州、应天、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
卒,年七十。
特赠礼部尚书,谥恭惠。
及资质清介,所治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
在杭州,恶其风俗轻靡,不事宴游。
一日,冒雪出郊,众谓当置酒召客,乃独造林逋清谈,至暮而归。
居官数年,未尝市吴中物.比去,唯市《白乐天集》。
在河南,杜衍为提点刑狱,间与衍会,而具甚疏薄。
他日,中贵人用事者至,亦无加品,衍叹其德。
娶张氏,性嫉悍.及尝生子鞠之外舍张固请归保养之乃会亲属以子击堂柱碎其首及遂无子以弟之子为后.(选自《宋史•李及传》,有删改)译文:李及,字幼几,他的祖先是范阳人,后来迁到郑州。
父亲李覃,任左拾遗。
李及考中进士,两次调职任升州观察推官.经寇因他的才能推荐他,提拔任大理寺丞,兴化军知军。
凭着殿中丞的身份任曹州通判。
州民赵谏一向无赖,评判郡里的好坏,放纵非法谋取利益.李接受委任时,赵谏在京城,就来拜访李及,李及不见他,赵谏就谩骂着离开了,投递匿名信诬陷李及,并趁机诋毁朝政.恰逢有人写密封奏书揭发赵谏的劣迹,朝廷命令转运使会同李及查访赵谏的情况,李及列出赵谏的不法行为上奏皇上。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李涛传》原文及翻译(最新整理)
《宋史·李涛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
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
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①幸大梁张从宾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
涛上疏曰:“全义历事累朝,颇著功效。
当巢、蔡之乱,京师为墟,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
乞以全义之故,止罪继祚妻子.”从之. 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其妻,式家人诣阙上诉。
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
涛伏閤②抗疏,请置于法。
晋祖召见谕之,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
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
"涛厉声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
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未几,起为洛阳令,迁中书舍人。
会契丹入汴,彦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人皆为涛危之。
涛诣其帐,通刺谒见。
彦泽曰:“舍人惧乎?"涛曰:“今日之惧,亦犹足下昔年之惧也。
向使先皇听仆言,宁有今日之事.”彦泽大笑,命酒对酌,涛神气自若。
汉祖起义至洛,涛自汴奉百官表入对,汉祖问京师财赋,从契丹去后所存几何,涛具对称旨,汉祖嘉之。
宋初,拜兵部尚书。
建隆二年,涛被病。
有军校尹勋董浚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斩队长陈琲等十人.涛闻之,力疾草奏,请斩勋以谢百姓。
家人谓涛曰:“公久病,宜自爱养,朝廷事且置之。
”涛愤言曰:“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太祖览奏嘉之。
涛卒,年六十四,赠右仆射.(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注释】①晋祖:即后晋高祖石敬瑭,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
②閤(gé):同“阁”。
译文: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
后唐天成初年,考中进士甲科.后晋天福初年,改任史馆修撰.晋祖到大梁,张从宾占据盟津(今河南孟津)叛乱,攻陷洛阳,扼守虎牢关。
已故齐王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实际是张从宾的同党,晋祖将要灭张继祚的家族。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李继勋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继勋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继勋,大名元城人。
周祖领镇,选隶帐下。
广顺初,补禁军列校,累迁至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
显德初,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
岁余,改领曹州。
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召归阙,出为河阳三城节度。
议者以为失责帅之义。
及再幸寿春回,左授继勋右武卫大将军,又以其掌书记陈南金裨赞无状,并黜之。
显德四年冬,复从世宗南征,及次迎銮,即命继勋帅黑龙船三十艘于江口滩,败吴兵数百,获战船二艘,以功迁左领军卫上将军。
宋初,加检校太尉。
太祖平泽、潞,继勋朝于行在,即以为昭义军节度。
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
建隆二年冬,又败并军千余人,斩首百余级,获其辽州刺史傅延彦及弟延勋来献。
乾德二年,诏与康延沼、尹训率步骑万余攻辽州,太原将郝贵超领兵来援,战于城下,继勋大败之。
州将杜延韬危蹙,与拱卫都指挥使冀进、兵马都监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送款于继勋。
即遣内供奉官都知慕容延忠入奏,诏褒之。
未几,并人诱契丹步骑六万人来取辽州,复遣继勋与罗彦瑰、郭进、曹彬等领六万众赴之,大破契丹及太原军于城下。
开宝二年,太祖亲征河东,命继勋为行营前军都部署。
驾至城下,分军四面,继勋栅其南。
三年春,移镇大名。
太平兴国初,加兼侍中。
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是秋,上表乞骸骨,拜太子太师致仕,朝会许缀中书门下班。
寻卒,年六十二,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李继勋传》)译文:李继勋是大名元城人。
后周太祖郭威领兵时,选用在军中。
后周太祖广顺初年,补任禁军列校,历升至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兼任永州防御使。
后周太祖显德初年,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任昭武军节度。
一年多后,改为兼任曹州节度。
后周世宗柴荣亲自征伐淮地,命令李继勋领兵驻屯寿州城南,建造洞屋、云梯,用来攻城。
李继勋守御懈怠,被敌人打败,死了数万人,云梯、洞屋都被焚烧。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李昭述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昭述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昭述字仲祖,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
各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
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
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
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
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欲以动众。
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欲构乱,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寝。
昭述闻之,以戒监军。
监军自是不复为暴。
比去,众遮道罗拜,指妻子曰:“向非公,无噍类矣。
”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
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为三司户部副使,累迁刑部郎中。
陕西用兵,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
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具,甚骇愕。
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①日行数舍,开谕父老,众始安。
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
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
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
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
居四年,入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
未几,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尚书右丞。
从袷享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
赠礼部尚书,谥恪。
(节选自《宋史·李昭述传》)【注】①疾置: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
译文:李昭述字仲祖,凭父亲的功德做了秘书省校书郎。
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面试,赐进士出身,任命为刑部详覆官,多次升迁官至秘书丞。
群牧制置使曹利用推荐他作判官,郓州因牧地侵占民田多达数千顷,昭述全部返还百姓。
以太常博士的身份任开封知县,破格晋升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李涛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涛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
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
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①幸大梁张从宾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
涛上疏曰:“全义历事累朝,颇著功效。
当巢、蔡之乱,京师为墟,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
乞以全义之故,止罪继祚妻子。
”从之。
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其妻,式家人诣阙上诉。
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
涛伏閤②抗疏,请置于法。
晋祖召见谕之,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
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
”涛厉声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
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
未几,起为洛阳令,迁中书舍人。
会契丹入汴,彦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人皆为涛危之。
涛诣其帐,通刺谒见。
彦泽曰:“舍人惧乎?”涛曰:“今日之惧,亦犹足下昔年之惧也。
向使先皇听仆言,宁有今日之事。
”彦泽大笑,命酒对酌,涛神气自若。
汉祖起义至洛,涛自汴奉百官表入对,汉祖问京师财赋,从契丹去后所存几何,涛具对称旨,汉祖嘉之。
宋初,拜兵部尚书。
建隆二年,涛被病。
有军校尹勋董浚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斩队长陈琲等十人。
涛闻之,力疾草奏,请斩勋以谢百姓。
家人谓涛曰:“公久病,宜自爱养,朝廷事且置之。
”涛愤言曰:“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太祖览奏嘉之。
涛卒,年六十四,赠右仆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注释】①晋祖:即后晋高祖石敬瑭,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
②閤(gé):同“阁”。
译文: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
后唐天成初年,考中进士甲科。
后晋天福初年,改任史馆修撰。
晋祖到大梁,张从宾占据盟津(今河南孟津)叛乱,攻陷洛阳,扼守虎牢关。
已故齐王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实际是张从宾的同党,晋祖将要灭张继祚的家族。
《宋史·李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李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李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李道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李道传字贯之,隆州井研人。
父舜臣,尝为宗正寺主薄。
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
擢庆元二年进士第,调利州司户参军,徙蓬州教授。
嘉定初,召为太学博士,迁太常博士兼沂王府小学教授。
会沂府有母丧,遗表官吏例进秩,道传日:“有襄事之劳者,推恩可也,吾属何与?”于是皆辞不受。
迁秘书郎、著作佐郎,见帝首言:“忧危之言不闻于朝廷,非治世之象。
今民力未裕民心未固财用未阜储蓄未丰边备未修将帅未择风俗未能知义而不偷人才未能汇进而不乏而八者之中,复以人才为要。
至于人才盛衰,系学术之明晦,今学禁虽除,而未尝明示天下以除之之意。
愿下明诏,崇尚正学,取朱熹《论语孟子集注》、《中庸大学章句》、《或问》四书,颁之太学,仍请以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五人从祀孔子庙。
”时执政有不乐道学者,以语侵道传,道传不为动。
兼权考功郎官,迁著作郎。
时薛拯、胡榘等皆以新进用事,贿赂成风,道传言:“今名优儒臣,实取材吏,刻剥残忍、诞谩倾危之人进矣。
”遂求补郡,于是出知真州。
城圮弗治,道传甓之,筑两石坝以护并江居民,益浚二壕,又堤陈公塘,有警则决之以为阻,人心始固。
除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公事。
与漕臣真德秀振饥,道传分池、宣、徽三州,穷冬行风雪中,虽深村穷谷必至,赖以全活者甚众。
道传自蜀来东南,虽不及登朱熹之门,而访求所尝从学者与讲习,尽得遗书读之。
笃于践履,气节卓然。
一日以疾谒告,真德秀造焉,卧榻屏间,大书“唤起截断”四字,知其用功慎独如此。
居官以惠利为本,振荒遣爱江东,人久而思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五》)译文:李道传字贯之,隆州井研人。
父亲李舜臣,曾经任宗正寺主簿。
文言文《清史稿·李清时传》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清史稿·李清时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清史稿·李清时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
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
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
丁父忧,去官。
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
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
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①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
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
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②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
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
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
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
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
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
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③,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
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
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
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
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
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
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
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
遽疾作,乞解任,不许。
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
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试题(共32页)
名校联盟2021-2021学年(xuénián)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文化是有生命的,它一定要生长、开展。
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其中必然涉及文化的开新与守成。
近年来,人们特别关注传统文化。
但在讲传统文化时,常常忽略一个重要问题——传统文化不是不再变化的凝固体,它始终在变化开展。
作为正统思想,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始终是变化的,比方,董仲舒时代的正统思想就与朱熹时代的正统思想不同。
传统文化在新陈代谢中往往呈现出自己的复杂性,中华传统文化就蕴含着两种不同的精神:一种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精神,它锤炼出多种文化经典;另一种是秦汉以后形成并逐渐得到强化的,奉儒家思想为正统的精神。
后者成为许多人自觉不自觉继续尊奉的传统,其实它并非传统文化的全部。
文化的开展既然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反映在人的主观意志上,就有开新与守成之间的争持和互动。
平常时期,这种争持与互动并不明显,但在文化转型期就会表现得特别突出和剧烈,新文化运动时期便是如此。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开展,核心问题是如何改造传统文化,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开展需要的新文化。
近代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在中西文化剧烈冲突的背景下推进的,因此也就不可防止地与人们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严密联络在一起。
在文化新陈代谢过程中,开新者和守成者内部又会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例如,开新者中有的非常激进,有的比拟持中;守成者中有的颇为温和,有的相当保守。
开新与守是文化开展中不可缺少的。
开新是为了开展,守成也是为了开展。
传统文化会不断通过新陈代谢丰富并开展自己。
所以,守成者并非只守着老祖宗的家底,也包括守住后来通过新陈代谢所获得的新东西。
就像生物学上的遗传与变异一样,某些后天的变异稳定下来,通过遗传传给了下一代,于是新的物种逐渐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李清臣传》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
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就知道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
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清臣在傍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可能是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定会光大我家门户。
”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吾不之信。
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谬了。
”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
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一定能擢取上等。
”李清臣说:“我不相信。
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制止天地灾异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
”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
英宗说:“像李清臣这样的人,公议都
认为可用,难道能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注】①濮:指濮王。
②常平:常平仓。
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及翻译(节选)|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及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
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
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
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
”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
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
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
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
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
”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
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
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
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
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又奏赋以风。
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从之。
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
”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
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
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
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
”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
”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
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
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
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
”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
”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
”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
”
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
”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
”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
”
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
”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
”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
”
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
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
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英宗遂受命。
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
应,于是被立为皇子。
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
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
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
”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