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怀亲赋》写作年代考辨
曹植知识点总结
曹植知识点总结曹植生于历史上的乱世之中,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一生跌宕起伏,且他的作品充满了反映人生百态的智慧和深沉的人生感悟。
本文将从曹植的生平、家世、文学成就和代表作等方面,对他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一、生平曹植生于东汉末年,家境殷实,父亲曹操是文武双全的一代名将,母亲甄姬更是聪慧绝伦的美人。
曹植自小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博学多才,尤擅诗文。
但是由于家族内乱,曹操与其弟曹植之间的斗争使曹植一生坎坷不平。
在曹操去世之后,曹植与曹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了曹植的流亡生涯,直至去世。
曹植在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经历了家族的兴衰,政治的纷争,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
虽然他的一生充满了沉沦和悲剧,但却为后人留下了众多不朽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
二、家世曹植出生于曹氏世族,曹氏乃是历史上著名的宦官世家,自东汉以来就在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曹操以武勇才华著称,更是一代名将,其治下尽收天下英雄,是曹家家族的鼎盛时期。
曹操有五子三女,曹植排行第二,因此备受宠爱。
曹植的母亲甄姬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有聪慧绝伦的美名,她的智慧和美貌使得曹操对她爱慕有加,并因此生下了曹植。
曹植与其父曹操和兄曹丕之间的争斗,也是曹家家族内乱的一部分。
他在家族内部的争斗中,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流亡和不幸的结局。
三、文学成就曹植一生酷爱诗文,作品博大精深,不仅触及了政治、爱情、人生等各个方面,还在形式和风格上创造了很多新意。
曹植的诗作多情感真挚,形式灵活,属于其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部分。
曹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爱情诗曹植的爱情诗以婉约细腻见长,对于女性的讴歌和对于爱情的倾诉都是他诗作中的重要主题。
他的情感真挚深沉,对爱情的理解和描绘常常触动人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
2. 辞赋辞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类诗歌形式,曹植在这方面的创作也颇为独到。
曹植最脍炙人口的10首诗
曹植最脍炙人口的10首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曹植(192年-232年),字子桓,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文学家。
他是曹操的次子,曹丕的弟弟,曹操的孙子。
曹植一生多才多艺,他的诗作也备受推崇,被誉为“曹河东”的诗典。
其中有许多诗篇至今仍被人传颂,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1.《洛神赋》《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诗以描绘女神洛神的形貌为主线,结构严谨,选材独特,语言优美动人,富有音乐感和绘画感。
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典范之一。
2.《七哀诗》《七哀诗》是曹植写给自己母亲的悼词,寄托了他对母亲的深情思念和思念之情。
诗篇感情真挚,文字朴实,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是曹植情感真挚的表现,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3.《观沧海》《观沧海》是曹植名垂青史的一首诗篇,以形象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壮阔的沧海景象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饱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4.《鹊桥仙》《鹊桥仙》是曹植的一首叙事诗,以传说故事为主线,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诗中借助神话传说的题材,展现了曹植敏锐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艺术造诣,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代表之作。
5.《东篱乐府》《东篱乐府》是曹植创作的一首琵琶曲,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的思考。
诗篇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音乐感强烈,成为曹植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
6.《杂诗》《杂诗》是曹植创作的一组小诗集,收录了多篇短小精致的诗作,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创作激情。
这些杂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爱情、人生、风景等多个主题,被后人誉为曹植文学成就的精华之作。
7.《七步诗》《七步诗》是曹植在东成侯刘备庙中所作,总共七句,反映了刘备的高洁品德和为政能力。
这首诗篇感情真挚,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功臣的敬重和对刘备的赞美之情,被誉为中国古代颂扬功臣的名篇之作。
曹植(大全)
曹植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Content1.1 才气逼人 1.2 太子之争1.4 忧生之嗟3.1 魏晋南北朝3.2 隋唐 3.3 两宋3.5 近代4.1 妻子 4.2 子女5.1 赋 5.2 诗5.3 乐府 5.4 书法6.1 七步成诗 6.2 洛神悲歌1 人物生平1.1 才气逼人初平三年(192年),曹植出生于东武阳。
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
当时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稳脚跟,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家属常随军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众多兄弟们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度过的。
这种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了劲敌袁绍集团,攻克了其经营多年的邺城(今河北临漳),方才有所改变。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
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
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
曹植《侍太子坐》写作年代考辨
对 于 曹植 的 《 太子 坐 》诗 ,有 两 种 不 同的观 点: 一是 认 为 功 。 ”可 见他 自 己亦 是 志 向 远 大 具 备 了成 为太 子 的 内 部 条 侍
其 出现 在曹 丕成 为太 子后 的建 安二 I 年 ( 1 )夏 天 ;另 一 件 。在 两 者 条件 具备 的情 况下 ,只可 叹 他虽 然 才 高八 斗 ,却 一 三 28 种观 点则认 为其 同王粲 《 公燕 诗》 写作 时间一致 即是在 建安 二 不 谙政 治 的 险恶 ,…‘ 孤 行 ,最 终与 “ 一 意 太子 ”失之 交 臂 。那
的结论 。
关键词 : 曹植 《 太子 坐 侍
太子
年 代
曹 植 是建 安 时代 具有 卓越 成 就 的文 学 家 。他 的作 品集 有 曹丕 同 为曹 操之 子 ,而 且 曹操 在 曹植 小时 候就 非 常欣 赏他 的 两 种 :一 是 曹植 自己亲 手编 制 ;其 二 是在 景初 中 明帝 曹敬 下 才 华 , “ 为太 子 者 数矣 ”。这 就说 明曹 植成 为太 子 的外 部 几 令编 辑 的 。“ 由于 史料 的缺 乏 ,这两 种 集 本 的具 体 内容 很 难 条 件 具备 ; 而在 曹 植 方面 ,他 自己 也称 “ 吾虽 薄德 ,位 为藩 完全 了解 , 因而 其 中一 些诗 赋 的写 作 年代 便 不 能完全 确 定 。
公 燕诗
昊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凉风撤蒸署,清云 却炎晖。高会君子堂,并坐荫华榱 。嘉肴充圆方, 旨酒盈金詹。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合坐同所 乐,但想杯行迟。常闻诗人语 ,不醉且无归。今 日
不极欢 ,含 情欲 待谁 ?见眷 良不 翅 ,守 分 岂能 违 ?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曹植《七步诗》、曹丕《典论·论文》、王粲《七哀诗》、徐干《中论》、阮璃《咏怀诗》、应玚《公宴诗》。
2.正始文学:何晏《景福殿赋》、夏侯玄《离合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向秀《思旧赋》。
3.两晋诗坛: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山居赋》、鲍照《芜城赋》、庚信《哀江南赋》。
4.南北朝诗歌:北朝民歌《木兰辞》、庾信《哀江南赋》、南朝山水诗谢灵运、鲍照、谢朓、颜之推《颜氏家训》。
5.骈文: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6.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既有建安七子的豪放,又有正始文学的玄妙,还有两晋诗坛的婉约,以及南北朝诗歌的南北交融。
2.文学题材的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山水、田园、爱情、友情等多种题材。
3.文学形式的创新:骈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4.文学理论的成熟:曹操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5.文学教育的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为士人必备的素养,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6.文学交流的促进: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交流,使南北文学相互借鉴,丰富了文学创作。
7.民间文学的兴起:北朝民歌《木兰辞》等,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丰富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为后世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问建安七子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豪放见长?解题方法:回顾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豪放见长的作家。
答案:曹操。
2.习题:请问正始文学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玄妙见长?解题方法:回顾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玄妙见长的作家。
情诗曹植古诗词鉴赏
情诗曹植古诗词鉴赏曹植,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是曹操的次子。
他早年文才出众,享有盛名。
曹植的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其中以《洛神赋》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曹植的情诗进行鉴赏,欣赏其中的文学之美和情感之深。
1. 曹植的情诗特点曹植的情诗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著称,与同时期的古代诗人相比,他的情感表达更加热烈、直接。
曹植追求真实的情感表达,所写的情诗大多是倾诉内心情感的表白之作。
他的诗歌常常写下对爱人的深深思念、爱意满满的表白,以及个人对人生和世界的反思。
曹植的情诗语言犀利、生动,直击人心。
他通过情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类情感的深入观察,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情感和内涵。
2. 《洛神赋》《洛神赋》是曹植最著名的情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
这首诗描绘了洛水中的女神,以及她的美貌和骄傲。
诗中曹植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辞藻和艳丽的描绘手法,形成了瑰丽壮观的艺术意境。
在诗中,曹植将自身的情感与美景融为一体,展示了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3. 《白马篇》《白马篇》是曹植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情诗。
这首诗以表白和歌颂的形式,描述了自己内心深爱的女子。
曹植通过对白马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美人的喜爱和痴情。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行文流畅,充满了浓郁的情感,使人读后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痴迷和激情。
4. 曹植情诗的鉴赏意义曹植的情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饱含情感的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他的情诗反映了人类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追求,同时也道出了人生的苦乐和思考。
通过阅读曹植的情诗,我们可以欣赏到他优美的诗歌语言,深入感受其对情感世界的描绘和思考。
同时,曹植的情诗也给我们带来了情感的共鸣和启迪,让我们对人生和美的追求有了更深的思考。
5. 结语曹植的情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的诗歌展示了对情感世界的独到洞察和真实表达,让读者无法抗拒其魅力。
通过阅读曹植的情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的文学才华,还可以领略到他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俞绍初先生学术成就述评
俞绍初先生学术成就述评俞绍初先生是我国知名的古籍整理专家、建安文学研究名家、文选学研究大家,其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建安文学研究、江淹研究和文选学研究三大领域。
俞先生的建安文学研究基本围绕作家生平事迹考辨与作家文集的辑校编纂这些基础工作展开,重点集中在曹植和建安七子的研究上,不仅为建安文学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作家生平、思想乃至创作等方面的资料,而且为建安文学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文本。
其研究成果不仅是新时期建安文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也为后人进行建安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江淹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江淹作品的整理与江淹年谱的编纂。
俞先生的文选学研究是其最近20多年用力最勤的地方,与“新选学”的发展基本同步,是“新选学”研究的缩影和代表。
标签:俞绍初;学术成就;建安文学;江淹;文选学引言蒋寅在1996年发表的《古典文学研究四代人》一文中,把20世纪中国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分为四代:“第一代年至髦耋,包括已故更年长的一批老学者”,第二代年过花甲,大多是四、五十年代的大学生、研究生”,“第三代,年在不惑、知天命间,大多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八十年代初的硕士博士”,“第四代,年未届不惑,多为文革以后的大学生,八四年以后的硕士(博士顺延)”①。
其中,“第二代学者水平差异很大,上者师从名家,直接继承前辈文史哲结合的传统,有良好的史学、文献学基础,无论在学养还是在操作上,‘前辈典型犹有存焉’(借用《四库提要》评大历十才子语);次者信守师说,数典知祖,启发后学,可保斯文不坠;下焉者则如盲人骑瞎马,半辈子摸爬滚打,不知学问之门径何在。
就总体情况而言,这一代学者素质欠佳,上者究为少数,中下者滔滔皆是”,“从第二代学者总体来看,优秀的学者在古典文学的各个研究领域里都是屈指可数的”②。
此文发表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平心而论,蒋文虽然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基本概括了古典文学研究四代学者的大致特征。
本文要研究的俞绍初先生即为第二代学者中“屈指可数”的优秀者之一。
历代诗文论中的曹丕、曹植诗文优劣之争
历代诗文论中的曹丕、曹植诗文优劣之争作者:王亚洲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年第10期摘要:建安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转型期,诞生并成熟了多种文体及文学思想,曹丕与曹植兄弟作为这一时段统治阶级的高层,在文学的创作、推广上都画下了浓重的一笔。
作为命运迥异的两兄弟,他们的文学风格和文学主张自然有着不小的差异,也引起了后世评论家关于他们诗文优劣的多次争论。
这些争论或立足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人物性格,或分别评述曹丕与曹植的作品,鲜有综合各种评论、立足作家作品的全面研究出现。
本文拟总结历代诗话、文论中的前人评论,以及建国以来的近人、今人的评论,从而对二者的文学特点进行比较,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并为研究者提供较为全面的相关资料。
关键词:曹丕曹植诗话文论文学曹丕与曹植是曹魏文学的两颗璀璨明珠,更是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两个名字。
在风骨遒劲的建安时代,这样一对背景相同却才情迥异的兄弟,创造了一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文学奇景。
历史上曾有不少争储反目的皇家手足,却没有这样的高妙文采;文学上也有过不少名扬天下的俊才昆仲,却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与风格差别。
曹植向来受到历代诗人与评论家的推崇,有着“世目绣虎”“才高八斗”的称誉,但曹丕也有着独特的文学风格,船山尊之为“诗圣”引得刘勰为之不平,可见除政治地位之外,关于他们在文学上的论争也是层出不穷。
在前人关于“丕植”的争论中,有立足二者个人气质的评价,也有以政治成败论英雄的说法;既有立足于后世背景的感慨之谈,也有追溯社会背景发展的公允之说;有对二者各自题材上的概述,也有对两人行文中情感的探索。
凡一朝之文学大家,无不受二人影响;历朝的文学批评,也无不重点评述的。
这些观点,是我们认识曹丕与曹植以及他们的文学的他山之石。
一、时人评价(一)建安七子及邺下文人集团对“丕植”的主要评价关于曹丕与曹植文学上优劣的争议,在他们的同一时代便已经出现了。
在建安时代的声音中,推崇曹植的要占到多数。
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
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他以辞章优美、气势磅礴而著称。
他创作的辞赋涵盖了各种题材,如抒发个人情感、表达政治抱负、歌颂爱情等。
以下是曹植创作的一些辞赋名篇:
1.《燕歌行》:描述曹植被迫流亡的经历,展现了他坚毅的品
格和对祖国的深情。
2.《七步诗》:曹植在黄巾起义时,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而迅速
逃跑的过程中创作的辞赋,以七步踏破铁鞋的寓意表达了他追求正义的决心。
3.《洛神赋》:描写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情倾慕之情,以细腻动
人的笔触展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4.《白日依山尽》:以南方大山和河流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
曹植对父爱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5.《触龙说赵飞燕》:曹植以赵国公主飞燕被迫嫁给吕后为背景,表达了对政治斗争中受害的女子的同情和愤怒。
这些辞赋作品不仅在形式上辞章华美、意境深远,同时也反映了曹植个人感情和对时代政治的关注。
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传诵和赞赏。
洛神赋逐句精解
《洛神赋》逐句精解一、作品背景《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黄初四年(223年)前后。
曹植在文坛上被誉为“才高八斗”,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曾数次被贬谪,最终在郁闷中离世。
《洛神赋》是他后期创作的作品,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为主旨,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
二、句义分析1. “黄初四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此句交代了《洛神赋》的创作时间和背景。
黄初四年,曹植赴洛阳朝觐并返回封地,途中经过洛川,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优美的辞章。
2.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
”此句表明曹植的心志,希望从京师回到自己的封地东藩。
3. “托辞宓妃,顺流凌波。
”此句点明了文中洛神宓妃的形象,以及她在水面漂浮、流动的情景。
4. “香气飘扬,芳草萋萋。
”此句描写了洛神所在的美景,香气扑鼻,草木繁茂。
5. “叹佳人绝世,丽影倩兮。
”此句赞美了洛神的绝世美丽,她的身影美丽动人。
6. “余情悦兮,怀佳人兮。
”此句表明了曹植对洛神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7. “离别之后,行踪不定。
”此句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离别后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8. “恨良人兮不见,怅清夜兮难寐。
”此句抒发了曹植对洛神的思念和忧愁之情,感叹人生无常。
9. “愿托归鸿,寄情长天。
”此句表达了曹植希望借助归鸿传递自己对洛神深深的情感和思念。
10. “若得一见,永结同心。
”此句寄托了曹植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希望能与洛神再度相见,永远在一起。
三、文学手法《洛神赋》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手法,如铺陈、比拟、象征等,使得全文呈现出华美的文采和情感深厚的意境。
作者通过对洛神形象的描绘和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同时,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四言句式,使得全文在形式上更加整齐优美。
四、主题思想《洛神赋》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二是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三是对于真挚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关于曹植和洛神赋的传说故事
关于曹植和洛神赋的传说故事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之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
《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
唐代李善则认为其为甄皇后所作,此说亦博得后世多人的认同。
此赋以幻觉形式,叙写人神相恋,终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别。
或以为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发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闷。
全赋多方着墨,极力描绘洛神之美,生动传神。
格调凄艳哀伤,辞采华茂。
洛神,洛水女神,传为古帝伏羲氏之女宓(fú)妃淹死洛水后所化。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
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授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
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
魏国建立。
甄氏被封为妃,因色衰失宠最后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
甄后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
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
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
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
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曹植与甄宓叔嫂之情有疑问因魏明帝曹睿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世人多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明帝曹睿之母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扬雄四赋作年新论
扬雄四赋作年新论
陶成涛
【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47)006
【摘要】目前学界对扬雄四赋写作年代的判定,主要依据《汉书·扬雄传》《汉书·成帝纪》等相关记载,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持《汉书》论”.此论主要特征是将《汉书》作为判定扬雄四赋作年的最可信的证据.由于《汉书·成帝纪》和《汉书·扬雄传》的相关记载并不同时,“持《汉书》论”内部也存在分歧和争议.通过分析《汉书·扬雄传》中颜师古一则注释的错误,指出《汉书·扬雄传》并非是录自扬雄《自序》的第一手材料.“持《汉书》论”之外,《文选》李善注所引《七略》中记载的扬雄辞赋作年,与《汉书》的纪和传均有明显不同.目前学界对于《七略》的有关记载采取相对忽视或简单否定的态度.本文结合汉成帝时郊祀制度变迁的舆论背景、“预先献赋”的文学传统以及扬雄本人“归蜀葬子”的活动,论证《七略》的记载更为合理.扬雄四赋的作年,应该为永始三年(前14)完成《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绥和元年(前8)完成《长杨赋》.
【总页数】8页(P120-127)
【作者】陶成涛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扬雄"四赋"考论--兼论扬雄"三世不徙官"的重要原因 [J], 纪国泰
2.扬雄《甘泉赋》作年考辨 [J], 龙文玲
3.扬雄四大赋的文本重读——以《上林赋》为比较对象 [J], 宋皓琨
4.赋料扬雄敌--谈扬雄对杜甫赋作的影响 [J], 李凤玲
5.《文选》李善注扬雄赋作年再勘 [J], 何易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曹植《怀亲赋》写作年代考辨
曹植《怀亲赋》写作年代考辨摘要:据济阳与东阿的距离,以及随从和守孝的情况,曹植的《怀亲赋》不可能作于封东阿王后,也不可能作于居鄄城、洛阳。
据济阳和雍丘的距离,以及曹植居雍丘时的心态,《怀亲赋》最有可能作于此地。
再据进一步证明,《怀亲赋》的写作年代最有可能在黄初五年(224年)或黄初六年(225年)或太和三年(229年)。
关键词:曹植;《怀亲赋》;写作年代曹植的《怀亲赋》是一篇只有10句60字的短赋,其主要内容是叙述他在一次游猎过程中途经济阳南泽,看到了父亲曹操以前驻军的旧营垒,于是感怀眷顾,心生怀念。
这篇赋作虽然十分短小,但情感真挚,有较强的感染力。
曹植的许多诗赋创作年代已经不可考,对于这篇赋,赵幼文先生在《曹植集校注》中云:“此赋疑于封东阿王后。
”[1]408赵先生没有列出理由,梁惠在《曹植赋创作时期考略》中认为此赋是作于黄初年间曹植被放逐到近海边地途中[2]74,但笔者经过多方面的考证,认为此赋并不是作于封东阿王后,而是作于居雍丘时。
一、曹植封王侯的就国居地问题辨析要想考证出这篇赋的创作年代,首先要对曹植的生平尤其是他封王侯后的就国居地作仔细的辨析,对于这两个问题,徐公持先生的《曹植生平八考》证据翔实,考证精严,而俞绍初先生的《关于曹植初次就国问题》,对于曹植初次就国时居于何地,又有独到的见解,他们两位的论文中与曹植就国问题相关的内容如下:1、曹植在建安年间曾封平原侯及临淄侯,但都没有就国而是居于邺城,徐先生有考证,今从[3]199-202。
2、据《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列传》云:“文帝即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
植与诸侯就国”,对于曹植就国后居于何地的问题上,徐先生和俞先生有不同看法,徐先生认为是居于临淄,而俞先生根据曹植的《求祭先王表》考证,曹植并未真正就国,而是居于鄄城,我认为俞先生的结论是可信的,故从之[4]45-52。
3、曹植在黄初二年是因为“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而贬爵安乡侯,徐先生认为曹植在贬爵期间,居于洛阳,这个结论是可信的[5]207-211。
【三国两晋赋】曹植赋选文集
【三国两晋赋】曹植赋选文集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才华高旷。
曹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
1996年11月曹植墓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台赋》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殿]之嵯峨兮,浮双关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功)(垣)(坦)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虽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
[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节游赋》览宫宇之显丽,实大人之攸居。
建三台于前处,飘飞陛以凌虚。
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于城隅。
亢高轩以回眺,缘云霓而结疏。
仰西岳之松岑,临漳滏之清渠。
观靡靡而无终,何渺渺而难殊。
亮灵后之所处,非吾人之所庐。
于是仲春之月,百卉丛生,萋萋蔼蔼,翠叶朱茎;竹林青葱,珍果含荣。
凯风发而时鸟欢,微波动而水虫鸣。
感气运之和顺,乐时泽之有成。
遂乃浮素盖,御骅骝,命友生,携同俦,诵风人之所叹,遂驾言而出游。
步北园而驰骛,庶翱翔以解忧。
望淇池之滉瀁,遂降集乎轻舟。
浮沉蚁于金罍,行觞爵于好(亻丸)。
丝竹发而响厉,悲风激于中流。
且容与以尽观,聊永日而志愁。
嗟羲和之奋迅,怨曜灵之无光。
念人生之不永,若春日之微霜。
谅遗名之可纪,信天命之无常。
愈志荡以淫游,非经国之大纲。
能曲宴而旋服,遂言归乎旧房。
《临观赋》登高墉兮望四泽,临长流兮送远客。
春风畅兮气通灵,草含于兮木交茎。
丘陵崛兮柏青,南园薆兮果载荣。
乐时物之逸豫,悲予志之长违。
叹《东山》之溯勤,歌《式微》以咏归。
进无路以效公,退无隐以营私。
俯无鳞以游遁,仰无翼以翻飞。
《游观赋》静闲居而无事,将游目以自娱。
登北观而启路,涉云际之飞除。
从熊罴之武士,荷长戟而先驱。
罢若云归,会如雾聚。
魏晋南北朝文学大事年表
魏晋南北朝文学大事年表公元 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汉亡。
曹丕称帝,魏王朝建立。
三国时期开始。
公元 223年魏黄初四年曹植的《洛神赋》和五言诗《赠白马王彪》作于本年。
公元 227年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于伐魏前作《出师表》,为三国时期散文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 232年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卒(生192年)。
曹植后期作品还有五言诗《野田黄雀行》等。
公元240年魏齐王正始元年正始时期,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号“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齐名,并称“嵇阮”,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正始时期与整个曹魏后期的文学风貌,后人称之为“正始体”。
正始时期,诗歌中开始出现玄理,为后来玄言诗之滥觞。
公元 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阮籍卒(生于210年)。
阮籍作有五言《咏怀》诗82首,为时代较早、规模较大的个人抒情组诗;又作有散文《大人先生传》等。
嵇康卒(生于 223年)。
嵇康作有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等。
公元 265年晋武帝泰始元年魏亡。
晋王朝建立。
公元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太康时期,代表作家有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等,后人称之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一作张华、张载、张协)。
太康年间及其前后一段时期的诗风,后人称之为“太康体”。
公元 285年晋太康六年陈寿的《三国志》成书。
为继《汉书》之后又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
公元303年晋惠帝太安二年陆机卒(生于261年)。
陆机作有《文赋》,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
公元305年晋惠帝永兴二年左思卒〔?〕(生于250年?)。
左思作有《三都赋》,为继承汉赋传统的散体大赋代表作品;又作有《咏史》诗 8首等,为西晋时期五言诗代表作品。
公元311年晋怀帝永嘉五年挚虞卒(生年?)。
挚虞作有《文章流别论》(系后人集中其《流别集》中对各种文体的评论而成,今佚)。
西晋后期,士大夫间形成清谈风气,崇尚黄老玄学,其后至东晋时期玄言诗盛行,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
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
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曹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擅长辞章,尤其在辞赋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的辞赋作品具有浑厚的情感,娴熟的艺术技巧,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曹植的辞赋作品中,有三篇特别著名,分别是《洛神赋》、《明月上高楼》和《白马篇》。
《洛神赋》是曹植最为著名、最具代表性的辞赋之一。
这篇辞赋以洛神为主题,通过描绘洛神美丽的形象和夫差对她的迷恋,展现了曹植细腻的情感和出色的描写能力。
他巧妙地运用了比拟、侧写等修辞手法,将洛神与自然景物、历史传说相结合,以表达出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明月上高楼》是曹植另一部脍炙人口的辞赋作品。
这篇辞赋歌颂了明月的美丽和伟大,并以明月为主线,描绘了曹植的家国情怀和个人命运的起伏。
他通过对明月的细致描写和与自己命运交织的叙述,展示了他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动荡局势的忧虑和思考。
《白马篇》是曹植辞赋中的另一精品之作。
这篇辞赋以白马为主题,通过描写白马体态、勇武和配合骑士的景象,表达了曹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英雄人物的仰慕。
他运用了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白马的骄傲和飒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和追求。
这三篇辞赋作品在曹植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曹植通过对景物、人物的描述和抒发自身情感,展示了他精湛的辞章技巧和独特的审美观点。
同时,他在这些作品中也融入了个人的思考和社会问题的关怀,使其辞赋更加具有深度与广度。
曹植的辞赋作品在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了辞章诗赋的重要代表,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的创作使辞章诗赋在技巧上更加丰富多样,内容上更加丰富深刻。
同时,曹植的辞赋作品也对后世文人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代文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综上所述,曹植创作的三篇辞赋名篇《洛神赋》、《明月上高楼》和《白马篇》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三:曹植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三:曹植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三:曹植曹植(公元192-232 年),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
建安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
他才华出众,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曾欲立为太子。
曹丕称帝后,他受到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改换封地。
曾多次上书请求任用,终未如愿,忧郁而死。
这种生活悲剧,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曹植今存诗歌80余首,较完整的词斌、散文40多篇。
曹植的文学创作活动,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曹植早年随父南征北战,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强烈的建功立业的事业心。
他前期的诗歌主要是表现追求政治理想、向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如《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楉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迎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诗人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爱国志士渴望卫国立功不惜壮烈牺牲的英雄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感情炽热,语言华美,风格雄放,乐观豪迈。
曹植后期的作品,表现了他壮志难酬的愤激不平之情,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控诉了曹丕父子对他的迫害。
以《杂诗》和《赠白马王彪》为代表。
他曾在《杂诗》第五首中写道:"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游?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 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要辞别洛阳,东归封地鄄城。
然而他的心向往着南征东吴、实现统一天下的壮志,情愿为国家的忧患而赴汤蹈火,可曹丕对他进行压制,只能在家闲居。
全诗情调悲壮,希望有所作为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
曹植的诗分类
曹植的诗分类曹植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优秀诗人,他的诗创作广泛而丰富,内容涉及爱情、山水、赋诗等各个方面。
根据诗歌的题材及表现手法,可以将曹植的诗歌作品进行分类。
首先,曹植的爱情诗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
在《洛神赋》中,曹植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子,并表达了他对她深深的爱慕之情。
这首诗以婉约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洛神的美丽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爱慕之情。
而在《白马篇》中,曹植以马为载体,通过表现自己与司马徽之妻甄氏的爱情,深情地描绘了两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出曹植独特的爱情观。
其次,曹植的山水诗以山景和水景为主要描绘对象,以写实手法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在《赋得生绝悬而陷》中,曹植写出了险峻的崖峭山岳,以及悬崖与深渊之间的壮丽景色,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恢宏与危险。
在《赋得山川无数》中,曹植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人生和修身养性的意愿。
他善于运用形象化的修辞手法,以使读者产生视觉和情感上的愉悦。
此外,曹植的赋诗也是他的创作特色之一。
赋是一种以描述或夸赞对象为中心的文体,曹植的赋诗内容丰富多样,描写了人物、景物和事物等方方面面。
在《与君登眉山》中,曹植以写游山赋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与对友人的期待相结合,写出了一篇富有哲理和诗意的赋诗。
在《大司马赋》中,曹植以使者的身份描绘了司马昭的功德众多,赞美了其领导才干和治国能力,展示了曹植的辞章才华和赋诗造诣。
最后,曹植的诗作中还有不少乐府风格的作品,比如《明堂赋》、《铜雀台赋》等。
这些作品以叙事手法,描绘了历史事件或名人事迹,具有史料性和故事性。
其中,《明堂赋》以古代王朝的发展为背景,通过描绘明堂的庄严与雄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昌盛和民众幸福的期望。
总的来说,曹植的诗作涉及了爱情、山水、赋诗等多个方面,每一类诗作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他以细腻、婉约的笔触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他的诗歌才华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成为东晋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翰林学士集》题名职官与诗歌编年新考
《翰林学士集》题名职官与诗歌编年新考石树芳【摘要】《翰林学士集》所录诗作皆标明职官,为考其编年和诗人生平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学界对该集题名职官、成诗年代等尚存争议.对其中争议较大的《四言曲池酺饮座铭并同作七首》、《五言七夕侍宴赋得归衣飞机一首应诏》、《五言侍宴延庆殿同赋别题得阿阁凤应诏并同上三首并御诗》、《五言奉和浅水源观平薛举旧迹应诏令同上五首并御诗》进行考辨可知:四组诗歌分别作于贞观二年九月、贞观四年七月、贞观十七年十一月、贞观二十年八月;《翰林学士集》的题名职官基本属实,不可轻易否定;许敬宗绝非《翰林学士集》编者.【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4)002【总页数】6页(P19-24)【关键词】《翰林学士集》;题名职官;《旧唐书》;《唐会要》;许敬宗;弘文馆学士【作者】石树芳【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6《翰林学士集》是现存最早的唐人诗歌总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贞观诗坛的发展走向。
是集所录诗作皆标明作者职官,为考察诗人生平、进行诗歌编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已有学者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
如陈伯海《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考索》与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对《翰林学士集》的十三组诗均有大致编年,傅璇琮、陶敏《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亦对除《五言七夕侍宴赋得归衣飞机一首应诏》、《五言侍宴莎栅宫赋得情一首应诏》之外的十一组诗进行了编年。
但各书的诗歌编年意见不尽相同,对部分诗歌写作年代仅作大致推断,论证不够详尽。
而《翰林学士集》诗歌编年的争议主要源于其题名职官的混乱,卢燕新《〈翰林学士集〉题名职官考辨》指出:“《翰林学士集》成诗年代可考的五组诗中,除唐太宗以外,有职官题名的诗作者共二十二人次,其职官题名不准确者计有十三人次。
”〔1〕错误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九。
但据笔者考证,《翰林学士集》题名职官基本属实,较少讹误,不可轻易否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植《怀亲赋》写作年代考辨摘要:据济阳与东阿的距离,以及随从和守孝的情况,曹植的《怀亲赋》不可能作于封东阿王后,也不可能作于居鄄城、洛阳。
据济阳和雍丘的距离,以及曹植居雍丘时的心态,《怀亲赋》最有可能作于此地。
再据进一步证明,《怀亲赋》的写作年代最有可能在黄初五年(224年)或黄初六年(225年)或太和三年(229年)。
关键词:曹植;《怀亲赋》;写作年代曹植的《怀亲赋》是一篇只有10句60字的短赋,其主要内容是叙述他在一次游猎过程中途经济阳南泽,看到了父亲曹操以前驻军的旧营垒,于是感怀眷顾,心生怀念。
这篇赋作虽然十分短小,但情感真挚,有较强的感染力。
曹植的许多诗赋创作年代已经不可考,对于这篇赋,赵幼文先生在《曹植集校注》中云:“此赋疑于封东阿王后。
”[1]408赵先生没有列出理由,梁惠在《曹植赋创作时期考略》中认为此赋是作于黄初年间曹植被放逐到近海边地途中[2]74,但笔者经过多方面的考证,认为此赋并不是作于封东阿王后,而是作于居雍丘时。
一、曹植封王侯的就国居地问题辨析要想考证出这篇赋的创作年代,首先要对曹植的生平尤其是他封王侯后的就国居地作仔细的辨析,对于这两个问题,徐公持先生的《曹植生平八考》证据翔实,考证精严,而俞绍初先生的《关于曹植初次就国问题》,对于曹植初次就国时居于何地,又有独到的见解,他们两位的论文中与曹植就国问题相关的内容如下:1、曹植在建安年间曾封平原侯及临淄侯,但都没有就国而是居于邺城,徐先生有考证,今从[3]199-202。
2、据《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列传》云:“文帝即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
植与诸侯就国”,对于曹植就国后居于何地的问题上,徐先生和俞先生有不同看法,徐先生认为是居于临淄,而俞先生根据曹植的《求祭先王表》考证,曹植并未真正就国,而是居于鄄城,我认为俞先生的结论是可信的,故从之[4]45-52。
3、曹植在黄初二年是因为“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而贬爵安乡侯,徐先生认为曹植在贬爵期间,居于洛阳,这个结论是可信的[5]207-211。
4、太和元年,曹植改封浚仪,太和二年,又复还雍丘,浚仪和雍丘都属陈留郡,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到50公里,曹植在封浚仪王期间,仍居雍丘,这个问题徐先生也有考辨,今从[6]215-217。
综合两位先生的考证,根据曹植《迁都赋序》中所叙的居地情况,列表于下:二、《怀亲赋》不作于居东阿,鄄城和洛阳曹植在这篇赋中有“睹先帝之旧营”的语句,先帝当指曹操,曹丕即位以后,谥曹操为武皇帝。
那么这篇赋必然作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之后。
曹植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就国之后,所居之地先后有鄄城、洛阳、雍丘和东阿,笔者对这四地的可能性作了一一考察,先从赵先生所疑的东阿开始。
曹植于太和三年(229年)徙封东阿,封东阿王,太和六年(232年)又封为陈王,但一直居东阿,直到太和六年去世,后葬于东阿鱼山,前后约四年时间。
虽然在此期间,曹植创作了《求通亲亲表》、《陈审举表》等重要作品,但《怀亲赋》并不是创作于此时。
首先,东阿与济阳距离太远,按照游猎的条件以及当时对藩王的限制情况,曹植是不可能到达济阳的。
东阿,东汉及魏晋时期属东郡,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济阳,魏晋时期属陈留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境内,黄初三年(222年),封曹操子峻为陈留王,以县为国,五年(224年)改封襄邑县(在陈留境内),太和六年(232年)又封陈留王。
据梁允麟的《三国地理志》[7]及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两晋时期》[8],东郡与陈留国之间横亘着一个领县9个的济阴郡。
黄初四年(223),曹丕徙彭城王据为济阴王,次年为定陶王,直到太和六年(232年)才重新徙往彭城。
据东阿与济阳现在的地址,在地图上,两者之间的之间直线距离有190多公里,按照当时的路况,两者之间的路程肯定超过200公里。
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注引袁子的话云:“魏兴,承大乱之后,民人损减,不可则以古始。
于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
王国使有老兵百馀人,以卫其国。
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
县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
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
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
既违宗国藩屏之义,又亏亲戚骨肉之恩。
”[9]591-592东阿与济阳相距超过200公里,而且济阴郡与陈留国都是其他藩王的封地,根据魏代的藩王制度以及魏明帝曹睿对曹植敬而远之的防范态度,曹植是不可能从东阿游猎到济阳的,那么作《怀亲赋》更是无从谈起。
其次,君王游猎必定取闲暇之时,而且要带领兵士若干人,但魏明帝即位后,专注于边功,大发士息,各个藩国的兵士取之殆尽,曹植在封东阿王后,已经没有随从可以带出游猎了,而且为生计所迫,他也没有闲暇出去游猎了,这些可以从他的《谏取诸国士息表》中得到证实,“又臣士息前后三送,兼人已竭。
惟尚有小儿,七八岁以上,十六七已还,三十馀人。
今部曲皆年耆,卧在床第,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疲瘵风靡,疣盲聋聩者,二十三人。
惟正须此小儿,大者可备宿卫,虽不足以御寇,粗可以警小盗;小者未堪大使,为可使耘耕秽草,驱护鸟雀。
休候一人则一事废,一日猎则众业散,不亲自经营则功不摄;常自躬亲,不委下吏而已。
”[10]464从这个表可以看出,曹植尚有的兵士大多为老弱,不堪重用,而且“休候一人则一事废,一日猎则众业散”,作为藩王的曹植,甚至要亲自经营田地,在这种情形之下,曹植不可能出去游猎,更何况是去离居地几百里之外的济阳游猎。
再次,太和四年(230年)六月,卞太后崩,根据礼制,曹植需要守孝三年,在此期间也不可能出外游猎。
魏晋时代的丧葬制度,基本上是依古礼而行,虽然有像阮籍之类的名士,不屑于礼法,但对于孝,大多数人还是遵从的。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注引《英雄记》载,袁绍生而父亡,长大之后又遭母丧,他为母亲守孝三年后,“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庐六年”。
作为以孝廉起家的曹氏家族,对于孝应当也是相当重视的,何况当时曹氏已经成为皇族。
《怀亲赋》也不可能作于居鄄城时,曹植第一次居鄄城是在黄初元年到黄初二年期间,曹操去世,曹植需守孝三年。
这两年也是曹植境遇十分危险的时间,曹丕于黄初元年,诛灭了曹植的羽翼丁仪、丁廙等人,曹植时时有生命危险,自然不可能有心情出外游猎。
而且鄄城与济阳的直线距离也有上百公里,两者之间同样相隔济阴郡,所以《怀亲赋》不可能作于居鄄城时。
黄初二年(221年),曹植因“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而被监国谒者灌均告发,后来曹丕将曹植贬爵为安乡侯,据徐公持先生的考证,曹植待罪期间,居洛阳南宫三四个月,待罪之身,且处于居丧期间,也不可能出外游猎,所以《怀亲赋》也不是作于此时。
曹植还有两次也是居于洛阳,分别是黄初四年(223年)和太和六年(232年)朝觐京师洛阳,洛阳与济阳相距千里,且曹植乃公务在身,自然不可能出外游猎。
三、《怀亲赋》作于居雍丘时既然《怀亲赋》不是曹植作于居鄄城、洛阳和东阿时,那么它必然作于居雍丘时。
从黄初四年(223年)到太和三年(229年),曹植在雍丘一共居住了六七年时间,是他就国的最长时间,在这几年中,经过他不断的上疏自躬、颂扬亲和、奉献宝物,境遇逐渐得到改善,不仅解除了生命的危险,而且在黄初六年,曹丕亲临雍丘,与曹植欢聚。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曹植才有可能心情愉悦,而出外游猎。
首先,雍丘与济阳相距不远,曹植有出外游猎的可能。
雍丘,汉代以后与济阳同属陈留郡,故址在今河南省杞县,雍丘与济阳相距不到25公里,两地之间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所以曹植是有可能出外游猎的。
其次,曹植的心态也逐渐乐观。
这个乐观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黄初年间,在黄初六年以前,特别是黄初四年,曹植还是有生命之虞的。
黄初四年,曹植朝觐京城,在此期间,任城王曹彰不明不白的暴薨,据《世说新语·尤悔》记载,曹彰的死与曹丕有莫大干系,而曹植也差点惨遭毒手[11]745。
曹植与白马王曹彪就国,本想同路东归,但监国使者不许,曹植悲愤不已,写下《赠白马王彪》这组诗歌。
悲愤归悲愤,但曹植还是做出了谦恭的态度,诚恳的剖析自己,不断的上表贡献宝物,将铠甲、战马等上献给曹丕,以示自己没有使用武力的异心。
曹植的良苦用心,终于使自己的遭遇得到改观,《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列传》云:“(黄初)六年(225年),帝东征(曹丕),还过雍丘,幸植宫,增户五百。
”[12]565曹植的《黄初六年令》充满感情的记载了这件事情,“今皇帝遥过鄙国,旷然大赦,与孤更始,欣笑和乐以欢孤,陨涕咨嗟以悼孤。
丰赐光厚,訾重千金,损乘舆之副,竭中黄之府,名马充厩,驱牛塞路。
”[13]338从曹植的表述来看,他的境遇的确改善了许多,这是他的心态改观的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太和年间,魏明帝曹睿即位后,作为皇叔的曹植跃跃欲试,不断地上表求自试,以期希望获得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是他心态改观的另一个阶段。
在这种心态之下,曹植有可能出外游猎,以重获年轻时“控弦破左的,右发催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矫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14]411的豪情。
正是因为路程适合,而且心情较为愉悦,曹植才有可能出外游猎,又因为黄初七年五月(226年)曹丕崩,作为兄弟和臣子的曹植也需要守孝,那么在太和年间只有太和三年才有可能出外游猎,而黄初年间,也只有黄初五年和六年才有可能,根据上面的推测,《怀亲赋》可能作于黄初五年(224年)或者黄初六年(225年)或者太和三年(229年),由于资料的缺乏,只能将范围缩小至这三个年份。
【参考文献】[1][10][13][14]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2]梁惠.曹植赋创作时期考略[J].殷都学刊.2000(3).[3][5][6]徐公持.曹植生平八考之七建安中曾否就国考[G]//中华书局编辑部.文史(10),北京:中华书局.1980.[4]俞绍初.关于曹植的初次就国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7]梁允麟.三国地理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8]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两晋时期[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9][12]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11]朱铸禹.世说新语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On Ascertaining the Writing Times of Cao Zhi’s Huaiqin FuAbstract According to conditions of the distance of Jiyang and Donge, the attendants and the memorial ceremony .Cao Zhi’s Huaiqin Fu was impossible wrote after he been offered the King of Donge, it was also impossible wrote when he livd in Juancheng and Luoyang.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distance of Jiyang and Yongqiu and Cao Zhi’s mood when he lived in Yongqiu,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Huaiqin Fu wrote in here . Then depending on more research, the writing times of Huaiqin Fu is in the fourth year of Huangchu (224 A.D.) or the fifth year of Huangchu (225 A.D.) or The third year of Taihe (229 A.D.).Key Words Cao Zhi, Huaiqin Fu, The Writing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