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重点知识
1.劳动者:年龄16周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没有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3.竞业禁止:竞业限制也称竞业禁止,竞业避止.竞业限制条款是指劳动合同当事人约定限制或禁止雇员从事或参与从事与用人单位同业竞争的活动的合同条款。
4.劳务派遣:劳务派遣也称劳动派遣、人力派遣、劳动力租凭,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动的劳动关系。
5.集体合同:集体合同也称集体协议或团体协议,指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雇主)或其他组织之间就职工的劳动报酬、各种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事项达成的书面协议。
6.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7.工资支付预警制度:是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信息的监控,对用人单位出现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情形,依法发出警示,并强制其在法定期限内补发拖欠工资的制度。
8.标准工作时间: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劳动者从事工作的时间。
标准工作时间是最常见、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工作时间的形式,是确定其他工作时间的基础。
9.综合计算工作时间:是指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的工作时间制度。
10.三同时制度:是指我国境内的一切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法律制度。
1.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概念;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也称劳动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时间适用范围以及对人的适用范围(1)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
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及劳动法适用的地域范围,劳动法使用的地域范围,取决于劳动法律规范文件的制定机关。
(2)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
劳动法时间的适用范围及劳动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劳动法生效的时间和失效时间。
劳动法重点整理
劳动法重点整理劳动法一、劳动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劳动者为获取劳动报酬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社会劳动。
2特点:(1)主体为劳动法中的主体;(2)目的为获取劳动报酬;(3)性质为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行为;(4)形式为社会劳动。
二、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重点)1概念: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的若干称谓:雇佣关系;劳资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2特征:(1)主体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2)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从属性(3)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4)兼有平等和不平等性质,但不平等性是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5)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人身属性和财产属性相结合;(6)兼有对抗性与非对抗性。
3类型:(1)所有制类型的劳动关系(2)劳动者身份类型的劳动关系(3)产业类型的劳动关系(4)工作时间类型的劳动关系(5)劳动合同方式的劳动关系三、劳动法的概念、地位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重点)1、劳动法的概念(广义和狭义之分):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特征(1)公法与私法的结合;(2)保护法与管理法的结合;(3)协调法与标准法的结合;(4)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
3、性质劳动法是兼有公法与私法双重性质的法律,属社会法范畴。
社会法(广义和狭义)4、劳动法的体系(重点)(1)劳动法总则(2)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3)劳动基准法:工时法、工资法、劳动保护法、劳动安全卫生法(4)劳动保障法: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监督法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重点)(1)倾斜保护劳动者原则保护弱者;倾斜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劳动法知识点
劳动法知识点一、劳动合同的订立1. 合同主体资格- 用人单位应当是依法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 劳动者应当是年满16周岁的个人,具有劳动能力。
2. 合同内容- 合同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款: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
3. 合同形式-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二、劳动合同的履行1. 工作时间- 标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天,40小时/周。
- 加班应当支付加班费,且加班时间不得超过法定标准。
2. 工资支付- 工资支付应当按时足额,不得无故拖欠。
- 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 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
三、劳动合同的变更1. 变更条件- 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
- 变更内容应当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2. 变更程序- 变更协议应当明确变更的条款、生效时间和双方的权利义务。
四、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1. 解除条件- 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终止条件- 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未续签的,合同自然终止。
- 劳动者退休、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死亡的,合同终止。
3. 解除或终止的通知-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提前通知对方,具体时间根据合同内容和法律规定确定。
五、劳动争议的处理1. 协商解决- 劳动争议发生后,双方应当首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
2. 调解- 当事人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 仲裁- 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意调解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诉讼-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特殊保护1.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享有特殊保护。
劳动法律法规常用知识
劳动法律法规常用知识劳动法律法规是保障员工权益和推动劳动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基础。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了解和运用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对于员工自身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劳动法律法规中常用的知识,以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员工之间约定和确认双方权益义务关系的重要文件。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明确约定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关键条款,以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护。
此外,劳动合同还规定了劳动关系终止的各种情形,如双方协商解除、到期终止、解雇等。
二、劳动标准劳动标准是国家对于劳动者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时间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
劳动标准涉及到最低工资、加班工资、年假、法定休假等内容,雇主必须依法履行义务,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三、工资支付工资支付是雇主与员工劳动关系中最重要的义务之一。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雇主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并确保不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员工应当了解劳动法规对于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如加班工资、福利补贴等。
四、工时和休假工时和休假是劳动者合法休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方面。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四十小时。
同时,员工享有带薪年休假、法定休假、婚丧假、产假等权益,雇主应当保证员工合法休假权益的享受。
五、劳动关系终止劳动关系终止是雇主和员工之间工作关系结束的情况。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关系终止可以包括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双方协商解除、辞职和解雇等。
无论终止原因如何,双方都应当依法履行相应的程序和义务,保护员工的权益。
六、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解决是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环节。
在劳动关系中,可能会发生工资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问题,此时员工需要了解劳动法律法规中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规定。
一般而言,劳动争议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劳动诉讼。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一、劳动法的概述
1.1 劳动法的定义
1.2 劳动法的目的和意义
1.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二、劳动合同
2.1 劳动合同的定义和要素
2.2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变更
2.3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2.4 劳动合同的违约和补偿
三、劳动报酬
3.1 劳动报酬的确定和支付
3.2 加班工资和绩效工资
3.3 工资支付的时间和方式
四、劳动时间和休假
4.1 劳动时间的安排和调整
4.2 法定休假和带薪休假
4.3 法定节假日和加班调休
五、劳动保护
5.1 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5.2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5.3 特殊劳动保护和女职工保护
六、劳动争议解决
6.1 劳动争议的种类和解决途径6.2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
6.3 劳动争议的调解和裁决
七、劳动监督和法律责任
7.1 劳动监督的机构和职责
7.2 劳动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
7.3 劳动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赔偿
八、劳动法的最新动态
8.1 劳动法的修订和更新
8.2 劳动法的适用和解释
8.3 劳动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以上是对劳动法重点知识的总结和概述,从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开始,逐步深入探讨了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和休假、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劳动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法也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了解劳动法的重点知识,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
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它对雇主和雇员的行为和权益进行了规范。
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和避免违法行为至关重要。
以下是45个劳动法常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合同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内容应包括双方的基本情况、劳动条件、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试用期情况、工资及其支付方式、社会保险等方面。
2.用人单位招用新员工前必须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员工被录用后,应当参加入职培训,用人单位应将有关劳动法规、安全生产等事项进行讲解和说明。
4.同时在入职协议中规定试用期的工作内容、期限和标准,并与员工签订书面试用合同。
5.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实习生和见习生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6.试用期满后,应当与员工重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新合同内容应明确规定工作职务、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
7.女性员工在怀孕、生育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其合法权益,给予必要的休假和保障措施。
8.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员工提供带薪休假、婚假、丧假、病假等法定假期。
9.用人单位不得与员工约定少于法定年休假天数的带薪年休假,也不得以工资形式代替年休假。
10.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
11.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12.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13.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4.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缴纳住房公积金,员工缴纳比例应在个人月工资收入的12%以内。
15.员工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奖金等,但是最终工资总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6.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该提供工资明细,并与员工签订工资支付凭证。
17.员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并在工资未按时支付或未按照约定支付时向劳动争议处理部门投诉。
常见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详解
常见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详解劳动法律法规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工具,对于雇主和雇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了解常见劳动法律法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雇主合法经营,也可以帮助雇员维护自身权益。
本文将详细解析常见劳动法律法规,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法以及劳动争议解决法等。
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法规,对于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益保护以及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有详细规定。
1. 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假和福利待遇等。
雇主与雇员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需明确约定这些要素,并在合同中写明具体条款。
2.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签署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雇主应当履行提供工作条件和保障劳动安全等义务,而雇员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动。
3.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如双方协商一致、一方提前通知等。
二、劳动保障法劳动保障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劳动者的基本工资、工时、休假、社会保险以及劳动条件等方面的规定。
1. 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障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雇主不能以任何方式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同时,最低工资标准还会定期调整,雇主需要及时调整员工的工资待遇。
2. 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根据劳动保障法,雇主需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通常为每周40小时。
同时,员工也享有法定的带薪休假,如年假、病假、婚假等。
3. 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保障法规定了雇主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员工也需要按照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个人社会保险费。
三、劳动争议解决法劳动争议解决法是为了解决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而设立的法律法规,包括劳动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等方式。
1. 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
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双方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或裁决。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劳动保护、休假制度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劳动法的知识点重点:一、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必须具备法定的条款和内容。
2、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4、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工资福利1、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2、劳动者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不得拖欠。
3、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4、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备,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三、劳动保护1、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
2、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利。
3、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基本的人身权利和尊严,用人单位不得侵犯。
四、休假制度1、劳动者享有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休假权利。
2、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需要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安排。
3、用人单位在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法定休假期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总之,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法的规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法重点知识点劳动法重点知识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撰写:1、劳动法的概念和特征: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以宪法为基本法,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具有浓厚的社会法色彩,以保护劳动者权益为主要目标等。
2、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指对哪些主体产生法律效力的问题。
劳动法关键知识点
劳动法关键知识点1. 第一部劳动法:第一部劳动法:18021802年英国通过《学徒健康和道德法》法》2. 第一次规定8小时工作制:小时工作制:19181918年德国颁布《工作时间法》首次规定8小时工作制小时工作制3. 中国的第一部劳动法:北洋政府颁布的,代表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暂行工厂规则》阶级剥削工人的《暂行工厂规则》4. 中共第一部劳动法: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2年提出的《劳动法大纲》出的《劳动法大纲》1919条,没有被政府采纳。
条,没有被政府采纳。
5. 中共颁布的第一部劳动法:1931男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6.6.新中国劳动法进程:新中国劳动法进程:新中国劳动法进程:19561956年曾起草《劳动法》,中途夭折,夭折,19791979年第二次起草,年第二次起草,19831983年,由于思想不统一,没有交人大审议,有交人大审议,9090年代初,第三次起草,年代初,第三次起草,1994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通过第八届人大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通过第八届人大审议。
1995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日起施行。
7.7.《劳动法》立法思想:宪法原则;促进劳动生产力发《劳动法》立法思想:宪法原则;促进劳动生产力发展;统一标准;从国情出发,和国际接轨。
展;统一标准;从国情出发,和国际接轨。
8. 劳动合同内容应包括:劳动期限;工作内容;劳动宝物和劳动条件;劳动报仇;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和其他内容。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和其他内容。
9. 陕西省XX 年最低工资标准为:一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1150元/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小时;二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1050元/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小时;三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950元/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为元//小时;四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870元/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元//小时。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劳动法重点知识总结
1.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注明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等内容。
2. 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可以有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两种形式。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则没有时间限制。
3. 劳动报酬:员工的工资报酬应当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4. 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员工每周的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44小时,工作日应当休息一天。
加班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加班费或调休。
5. 劳动保护:雇主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6. 福利待遇:雇主应当向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提供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
7.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可以由雇主或员工在合同期满前协商解除,也可以因为双方协商一致或者因为违反劳动法规定而解除。
8. 劳动争议解决:员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仲裁和诉讼等途径解决劳动争议。
- 1 -。
劳动法重点
1.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我国的《劳动法》是自1995年1月1日开始施行。
2. 劳动法的劳动,具备的特征:履行法律义务;基于劳动合同关系;有偿性;职业性;从属性。
3. 劳动法的渊源:我国劳动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经我国政府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其他,如国际惯例等。
(选择)4. 劳动关系具有五个主要特征:(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
(2)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
(5)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简答)5. 最早的劳动法:1802年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
6.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二)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五)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想结合的原则。
(简答)7. 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8. 劳动法的基本义务包括:全面履行劳动义务;不断提高劳动技能;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范;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9.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包括: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安全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生活保障权;结社权和集体协商权;合法权益保护权。
10. 就业促进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市场分割性失业而存在的最优的自然失业率和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
充分就业决不是完全消除失业。
11. 劳动合同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准可对劳动合同进行多种分类,其中具有法律意义的分类主要有(1)以劳动合同期限为标准的分类,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1.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用于规定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 劳动合同应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关键条款。
- 劳动合同可以是口头的或书面的,但建议书面形式以便于维护双方权益。
2. 劳动时间和休假
- 劳动法规定了每周工作时间和工作日的最长工作时间。
- 长时间工作应当享受额外的加班补偿和休息时间。
- 雇主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带薪假期,包括年假、病假、节假日等。
3. 工资和福利
- 员工的工资应当符合最低工资标准,雇主需要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 劳动法还规定了加班工资和加班补偿的标准。
- 雇主应当为员工提供合适的福利,如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4. 劳动保护和安全
- 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 员工有权享受劳动保护,包括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 雇主还需要遵守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要求,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5. 纠纷解决
- 如果发生劳动纠纷,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
- 受害的一方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诉讼。
- 雇主应当遵守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尊重员工的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的基础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劳动法法规。
完整版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点
完整版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点1. 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应书面化,并包括劳动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时、薪酬等关键条款。
-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被解除的情况包括双方协商解除、达到合同期限、经济补偿等。
- 合同违约责任:当一方违反劳动合同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赔偿金、承担法律责任等。
2. 劳动保护法- 工作时间和休息: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且应享受正常的休息和休假。
- 劳动安全: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工作环境,防止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并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设备。
- 工资待遇:雇主应按时足额支付员工的工资,不得任意扣除或拖欠。
3. 用工制度- 用工形式:员工可以以全职、兼职、临时工等不同形式被雇佣。
- 试用期:雇主可以与员工达成试用期协议,以在一定时间内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
- 劳动关系调解:劳动者与劳动雇主之间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
4. 劳动保险和社会保障- 劳动保险:劳动者和雇主应共同参加劳动保险并缴纳相应的保险费用,以获得一定的风险保障。
- 社会保障:员工应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获得相应的福利待遇。
- 生育保险:女性员工应参加生育保险制度,享受产假和其他相关福利。
5. 劳动纠纷处理- 调解:双方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平台进行调解,寻求争议解决的方案。
- 仲裁:如调解无效,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
- 诉讼:如仲裁裁决不能满足一方的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由法院作出判决。
以上只是劳动法律法规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的适用范围和细则请参阅相关法律文件。
在劳动关系中,雇主和员工应共同遵守法律法规,维护雇佣双方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知识点重点
劳动法重点第一章劳动法基本理论1.简述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劳动法是指由国家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号通过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狭义)(2)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即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实现其经济利益的社会关系。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基于劳动关系,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介入其中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主要为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关系。
此外,这些关系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互助而形成的社会保障关系。
2.劳动权的概念劳动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并按照其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取得相应的报酬或收入的权利。
其核心内容包括自主择业权、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培训权和职业保障权6个方面。
劳动权的基本特征和内容:劳动权即生存权,公民需要通过劳动建立社会关系和获取报酬;劳动权即就业权,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公民具有得到职业培训和工作岗位的权利;劳动权即保障权,公民需要持续收入和健康的基本保障。
第四章劳动合同法3. 简述用人单位不得解除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用人单位提前通知或者额外支付解除、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的。
劳动法基本知识
劳动法基本知识劳动法是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法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平等、促进劳动和谐的重要法律基础。
本文将介绍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时间、劳动报酬以及劳动保护等内容。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法中最基本的制度之一,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明确规定以下内容:1. 双方的基本信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姓名(名称)、住所(住址)、联系方式等;2.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者的工作职责、岗位职位、工作时间和地点等;3. 工资和福利待遇:劳动者的工资、加班费、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的支付方式和标准;4. 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和安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5. 试用期和终止条件: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安排及双方约定的解除和终止条件;6. 其他约定:双方根据实际情况约定的其他相关内容。
二、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的安排从事劳动的时间段。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时间有以下几种情况:1. 标准工时:一般情况下,工作时间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2. 加班工时:用人单位可以依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要求劳动者超过标准工时进行加班工作;3. 法定休假:劳动者享受法定节假日、年休假和其他特殊休假的权利;4. 工资计算和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应当按照劳动时间和劳动成果进行计算和支付。
三、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应当获得的报酬。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报酬应当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工资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迟延或克扣;2. 工资计算方法:工资计算可以按照劳动时间、劳动量和劳动质量等指标进行,但工资计算方法应当公平合理;3. 工资调整和支付方式:工资的调整可以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技能等因素进行,工资的支付方式可以通过现金、银行转账等方式进行;4. 工资保护和福利待遇: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提供合理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打工人必看的劳动法小常识
打工人必看的劳动法小常识
1.工资问题: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并不得拖欠、减少或者未按时支付。
2. 加班问题: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不得强制加班;如确有需要,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3. 休假问题:劳动者享有带薪年休假和其他法定休假,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假权益。
4. 安全问题: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提供安全的劳动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5. 离职问题:劳动者有权辞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处理离职手续,如有未支付的工资、补偿金等,应当及时结算清算。
6. 合同问题: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
7. 经济补偿问题:用人单位如发生经济性裁员,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8. 性别歧视问题:用人单位不得因性别歧视劳动者,应当平等对待男女劳动者,保障其合法权益。
9. 知情权问题:劳动者有知情权,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劳动者告知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资待遇、保险福利等信息。
10. 投诉维权问题:劳动者如遇侵权情况,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1 -。
劳动法基础知识
劳动法基础知识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体系,涉及劳动合同、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本文将介绍劳动法的几个基础知识点。
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包括以下重要内容:1. 双方的基本信息:包括雇主和劳动者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
2. 工作内容和职责:明确劳动者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3. 薪酬和福利:规定劳动者的工资待遇、绩效奖金、加班费、社保等福利待遇。
4. 工作时间和休假: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安排和休假制度。
5. 试用期: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享受的待遇和期限。
6.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明确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二、劳动条件劳动条件是指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条件。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劳动条件:1. 工作环境:雇主应提供安全、卫生、无害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 工作时间:劳动者每日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
超过规定工时的部分,应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3. 休息休假:劳动者每周享受至少一天的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应有带薪休假。
4. 法定假期:劳动者享有法定假期,如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雇主应按规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三、工资待遇工资待遇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按时支付,具体规定如下:1. 最低工资标准:国家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雇主应确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2. 付款周期:工资应按月支付,且不得拖欠。
一般情况下,工资应在每月的指定日期或周期内支付。
3. 加班工资:超过法定工时范围的加班工作,应支付加班费,一般为基本工资的1.5倍或2倍。
4. 绩效奖金: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雇主可以给予额外的绩效奖金。
四、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安全的措施。
以下是几个劳动保护的方面:1. 劳动安全保护:雇主应提供劳动防护设备和培训,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劳动法的一些知识点
1、简述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和程序1 ) 根据《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为三种: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法院。
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在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负责调解本企业内劳动争议的群众组织。
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企业行政代表和企业工会委员会代表组成。
调解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不是必经程序。
b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设立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设仲裁委员会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
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是必经程序。
c地方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也担负着处理劳动争议的任务。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进行起诉的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负责受理。
2) 基本程序请求解决:a、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双方通过协商方式自行和解,是当事人应首先争取解决争议的途径。
当然协商解决是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的,不愿协商或者经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选择调解程序或仲裁程序。
b、调解程序。
当事人可以向本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程序是自愿的,只有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才能受理该案件;当事人可不经过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
另外,工会与用人单位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不适用调解程序,当事人应直接申请仲裁。
c、仲裁程序。
若经过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仲裁程序适用于各类争议,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目前是由劳动部门会同有关方面进行协调处理,不适用仲裁程序。
除了这种争议外,对其他争议而言,仲裁程序是强制性的必经程序,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且符合受案条件,仲裁委员会即予受理;当事人如果要起诉到法院,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未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d、法院审判程序。
当事人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法一、题型(一)辨析题(单选) 2*10(二)名词解释 5*4(三)论述题 10*1+20*1(四)案例分析 15*2二、重点(按章节整理)第一章:一、我国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1)狭义劳动法的概念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2)广义劳动法的概念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关系(一)定义(《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1、广义: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社会关系。
2、狭义(劳动法):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二)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1、与劳动(过程)有直接联系。
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3、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产生了隶属关系。
4、职业性、有偿性劳动而发生的关系。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1、主体不同2、用工双方的关系不同3、报酬支付形式不同4、法律的适用不同5、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6、关系的稳定性不同第三章:一、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三)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五)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六)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七)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简单来说:1、劳动权:(首要地位)2、劳动报酬权包括:(1)报酬协商权(2)报酬请求权(3)报酬支配权。
3、劳动保护权——休息权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5、生活保障权6、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7、合法权益保护权第四章: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一)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二)以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法规为前提的社会关系(三)是一种双务关系,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四)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三、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一)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法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2、现实中的劳动关系只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其运行过程才有法律的保障。
(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书本P551、范畴不同2、形成前提条件不同3、内容和效力不同4、体现的意志不同5、范围不同:四、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及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1)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16周岁开始、退休终止);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则是可分割的。
(民事权利能力:出生开始,死亡结束;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开始,死亡结束)(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必须由劳动者本人实现;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协助。
(3)一个劳动者只能存在一个劳动法律关系,一般不允许两个以上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受限制。
第六章:(重中之重!!!这章最好把书大致看一下>.<)一、劳动合同的相关概念和特征(一)劳动合同概念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关于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2、诺成、有偿、双务性;3、劳动合同的内容规定具有特殊性;4、劳动者在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中的地位;5、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的规定二、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一)相同点都是由当事人一方提供劳动力给他方使用,他方支付报酬。
(二)区别1、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2、对合同主体要求不同3、合同主体的地位不同4、合同的内容不同5、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6、主体的待遇不同三、劳动合同的作用(猜测出现在论述和案例分析)(一)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法律途径(二)是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三)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的重要途径(四)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五)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有力措施Q:如何利用劳动合同/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A: 1、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法2、劳动合同/劳动法在现实中存在哪些问题3、如何保护/完善四、劳动合同的种类(重点应该是在按劳动期限划分)(一)按劳动期限划分1、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最长8年)2、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终身合同)这个有重点强调:达到无固定期限的条件:(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
(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
(3)劳动者没有严重违规并且能够胜任工作,连续订立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二)以就业或用工方式的不同划分1、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2、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3、劳务派遣用工劳动合同(三)按照劳动合同存在的形式不同划分1、书面劳动合同2、口头劳动合同(四)按产生劳动合同的方式划分1、录用合同2、聘用合用3、借调合同4、续用合同5、停薪离职合同。
五、劳动合同的形式——书面形式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劳动合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形成了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处理)六、劳动合同的内容(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一)必备条款(法定条款)法规规定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终止合同的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签订劳动合同之日即生效)劳动合同因内容无效的相关规定:(此处注意劳动合同的无效认定以及处理书P100)——合同内容显示公平的;——因合同内容不合法而无效的:一是违反强制性的劳动法律法规,如试用期超过6个月的;二是权利义务不对等的,如工伤概不负责。
(二)协商约定条款1、法定的协商约定条款(1)试用期概念:试用期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一段互相考察的时间;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考察劳动者是否符合条件;劳动者可以考察自己是否能胜任岗位的要求和是否能适应单位的工作环境。
一单发现不合适,双方当事人都享有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劳动者提前3天告知义务)①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②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③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培训条款(3)保守秘密(4)补充保险(5)福利待遇(6)竞业限制条款①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7)违约金和赔偿金条款2、补充的协商条款七、劳动合同订立(书也看一下吧>.< P89)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先合同义务:在合同签订之前,当事人有告知双方情况的义务。
第七章集体合同(只听到了生效程序 o(╯□╰)o)一、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一)集体合同的概念集体合同,又称团体协议或集体协议。
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二)集体合同的特征1、集体合同主体双方的特定性2、内容特定性3、效力范围特殊性(三)生效程序双方达成书面协议,提交至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审核。
15天内无议,正式生效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一)当事人不同(二)内容不同(三)效力不同(四)目的不同(五)承担责任不同第八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一、工作时间的概念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或一周内从事生产或工作的时间,即劳动者每天应工作的时数或每周应工作的天数。
二、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延长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工作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
加班,指职工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从事生产或工作。
加点,是指职工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标准工作日以外继续从事生产或工作。
(每天不得延长超过1个小时,特殊情况不得超过3个小时)工资报酬:1、加点支付不得低于基本工资的150%2、休息日、周末又不能补休支付不得低于基本工资的200%3、法定休假日工作支付不得低于基本工资的300%一个月工作平均为天第九章:工资一、工资的概念工资,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务及有价证券替代)二、工资总额(一)概念工资总额,指各用人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的总量(二)工资总额的构成(经常性发放)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三、工资形式(一)基本工资形式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二)辅助工资形式1、奖金;2、津贴和补贴(三)年薪四、最低工资的概念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后没有好好听 o(╯□╰)o)Ps:整理粗糙,如有错误或不足,请诸君指出加以完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