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免疫原性研究的新进展

合集下载

弓形虫感染早期家猫小肠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

弓形虫感染早期家猫小肠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

弓形虫感染早期家猫小肠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弓形虫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原虫。

因弓形虫感染而引起的弓形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广泛流行于猪、羊、马、狗、鸡、猫以及人类等几乎所有温血动物。

猫及猫科动物是弓形虫业已发现的唯一终末宿主,其小肠组织是弓形虫有性生殖的唯一场所。

研究表明,弓形虫感染猫8 h后,便会在小肠上皮细胞转向配子发育,配子体和卵囊的形成持续4-6 d。

人类误食含有弓形虫卵囊的食物或水是获得弓形虫病的主要途径之一,可导致婴儿、孕妇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

但是,目前人们对弓形虫在猫小肠组织内的裂殖生殖及配子发育过程知之甚少,对弓形虫在猫小肠组织发育成卵囊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这严重制约着猫用弓形虫新型疫苗与高效药物的创制。

本研究以弓形虫感染早期猫的小肠组织为研究对象,对感染后不同时间段猫小肠组织的转录组和蛋白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可为揭示弓形虫早期配子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用弓形虫PRU株的包囊经口感染狸花猫,分别收取感染后第6 h、12 h、18 h、24 h、72 h、96 h及未感染的猫小肠组织,通过RNA-seq高通量测序和i TRAQ 定量技术,对弓形虫感染早期猫小肠的转录组和蛋白组进行测序与分析。

1.弓形虫感染早期猫小肠转录组学的研究共鉴定出2363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对照相比,感染6 h、12 h、18 h、24 h、72 h和96 h时的差异表达基因个数分别为:56个、184个、404个、508个、400个和811个。

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D2、D3和E2染色体,下调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

GO分析显示,在弓形虫感染早期过程中,催化活性和代谢过程是富集最多的两个生物学过程。

KEGG信号通路分析表明,弓形虫感染猫的各时间点均富集有大量的差异信号通路,在感染后96 h富集的通路最多。

弓形虫的感染还调控了MHC I递呈、HSP 结合和蛋白酶体应答反应等特殊信号通路的变化。

弓形虫表面抗原和致密颗粒蛋白的研究进展

弓形虫表面抗原和致密颗粒蛋白的研究进展

弓形 虫 表 面 抗 原 和 致 密 颗 粒 蛋 白的 研 究 进 展
苑文 英 , 辉 , 秀华 , 刘 刘 刘嘉琳
中 圈 分 类 号 :3 12 文 献 标 识 码 : R8. A
弓形 虫 生 活 史 包 括 无 性增 殖 与 有 性 增 殖 , 在 形 式 有 滋 存
A G构成 起始 密码子 , 别产 生 4 T 分 7个 氨 基 酸 和 3 O个 氨 基 酸 的信 号 肽 序 列 。S AG1翻 译 起 始 位 点 是 从 第 二 个 蛋 氨 酸 密 码 开 始 。 不 是 第 一 个 。 这 与 真 核 细胞 共有 序 列 翻译 的 起 而 始 点 是 一 致 的 , 且 与 a 微 管 蛋 白 的 翻 译 起 始 位 点 相 同 。 并 ,
P 0 诱 导 宿 主 抗 弓 形 虫 感 染 的 主 要 靶 抗 原 , 有 高 度 的 免 3是 具
养 体 、 囊 、 囊 、 子 体 、 殖 体 , 养 体 包 括 速 殖 子 、 殖 包 卵 配 裂 滋 缓 子 , 们 在 分 子 学 上 有 一 些 共 同 成 份 : 面 抗 原 (u f ea — 它 表 s r c n a
之 所 以不 能 正确 折 叠 , 要 归 因 于 该 蛋 白 N一 信 号 肽 和 C 主 端 _
端 一 段 疏 水 性 氨 基 酸 的 存 在 “ 。 重 组 蛋 白在 真 核 系统 中进
抗 原 均 以糖 磷 脂 酰 化 形 式 锚 定 在 细 胞 膜 上 。 表 达 序 列 标 签 用
国 内 陈 晓 光 等 0 分 别 将 S I基 因 重 组 于 原 核 表 达 质 粒 AG
pV2 B 2 0和 昆 虫 杆 状 病 毒 表 达 载 体 , 到 了 重 组 质 粒 得 p V 2一 A B 2 0S G1和 Tn 、 S NP , AGl 分 别 在 大 肠 杆 菌 和 草 地 夜 ’ 。 蛾 细胞 中进 行 了 表 达 。P 0抗 体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保 护 性 抗 体 , 3 可保 护 机体 抵 抗 弓 形 虫 的 侵 袭 。D i sisi 将 弓 形 虫 z rz k0 等 e n 的 S G1 因 进 行 敲 除 后 发现 与 野 生 株 相 比 , 因 敲 除 的 弓 A 基 基

刚地弓形虫蛋白质分拣定位与功能研究概述

刚地弓形虫蛋白质分拣定位与功能研究概述

白还 可 以 和 棒 状 体 蛋 白 R 2和 R 4相 互 结 0P 0P 合[ 。所 以, 某种意 义上讲 . 4 弓形 虫在入 侵宿 4 一 从 冈地 主细胞 时 只是 暂 时将 自身蛋 白释 放 到宿 主细胞 浆 ,
地 弓 形 虫 具 备 精 密 而 复 杂 的 细 胞 入 侵 、 胞 内 分 裂 细
和逸 出机制 。在这 3个 过程 中 , 地 弓形 虫 的 各种 刚 蛋 白质起着 举足 轻 重 的作 用 。因 此 , 刚地 弓形 虫 的 蛋 白质合成 、 分拣 和 分泌 机 制逐 渐 成 为 寄生 虫 学研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5 96 0 ( 0 0 l 一 0 80 0 2~0 5 2 1 ) l 4 2 0
刚 地 弓形 虫 ( : pl s o d i 是 一 种 专 性 Toc a ma g n i ) o
的研 究 就 证 明 , OP R 1的 蛋 白 前 体 片 段 对 它 向 棒 状
状 体 和 致 密 颗 粒 3种 细 胞 器 中 的 蛋 白 质 经 核 糖 体 合
成 后都要 通过信 号肽 识 别 进入 内质 网 , 在 高 尔 基 并 体 完成加 工修饰 , 终 定位 到虫 体 的不 同部 位 。研 最
究 发 现 , I 定 的 蛋 白 ( S Gs 通 过 组 成 型 分 GP 一 锚 如 A )
主 细 胞 浆 中 , 时 形 成 一 个 不 含 虫 体 的 空 泡 结 构 同 (v c oe ) ea u ls 。与 带 虫 空 泡 相 似 , 种 泡 状 结 构 同 样 这
对 弓形 虫体 内蛋 白早期分 泌路径 进行分 析后发 现, 弓形虫对 组成 型及 调 节 蛋 白分 泌 的分 拣 机 制 与 高 等真核 细胞 具 有 多重 类 似点[ 。定 位 到微 线 、 1 棒

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免疫胶体金技术
敏感性和重复性。但由于在进行检查时必须使用活 的、有毒力的速殖子而存在巨大的危险性,限制了其 应用。随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免疫酶染色试验(im—
munoenzymic staining test,IEST),它是以玻片上甲
醛固定的弓形虫虫体作为抗原,与血清样本中抗体
李健等[133将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与地高辛
标记的特异性探针杂交,再通过酶免显色反应测出 OD值,以判断弓形虫感染情况。用此方法检测以 104、103弓形虫RH株速殖子腹腔接种小鼠的全血、 肝组织。结果PCR—ELISA方法的检测阈值为20垃 弓形虫DNA,其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倍,并且 与人、小鼠疟原虫、旋毛虫等DNA均无交叉反应。 同一样本重复测试5次,一致性良好。检测感染动 物肝组织及全血标本,104、103组分别在感染后第2 天、第3天即可测出阳性,两种标本的阳性检出率无 统计学差异。PCR—ELISA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 稳定的检测方法,可试用于临床弓形虫病的诊断及
4.4 PCR—ELISA
ELISA对猪弓形虫病的IgG抗体检测结果一致性
较好[8]。但如存在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则产生非 特异性染色,可引起假阳性反应,同时判定结果易带 主观性。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是当前诊断弓形虫感染应用最广的技 术。间接ELISA法检测弓形虫IgM抗体,发现急 性病例检出率较高,但类风湿因子阳性者出现假阳 性反应。近年来,新发展的双夹心ELISA检测 IgM,是采用抗IgM抗体包板,样本中的IgG、类风
等。

染色试验 DT曾被视为是弓形虫病病原特有的血清学检
测方法和最有价值的检测手段,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及疫苗研究进展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及疫苗研究进展
异性 、 和符 合率分别为 9 . ,5 09 . % , 以用 于弓形虫 3 1 9 . ,4 5 可
白形式表达 , 主要以不溶性形式存在 , 少量可溶性 蛋 白在 纯
化 回收时易 降解 , 管 R P 尽 O 2蛋 白有 表 达产 量低 、 溶 、 不 易
降解等缺 点 , i o 、 at l] 过优 化 表 达 、 化 的 条 Ng M rn1 通 r i7 纯
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 致病寄生原虫 , 一般呈隐性感 染 , 机体免疫功能 低 下时 , 出 现严 重 的临 床表 现 , 会 尤其 是 孕
虫病 人血清识 别 , 虽然表 达量 很低 , 却为 弓形虫 口服疫苗 的 研究打下基础 。陈海峰等 用构建 的 S G1 R P 复合 A 和 O1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3期
河 北 职 工 医 学 院 学 报
Ju a fHe e Me ia l g o o t un u ain o r l b i dc l l efrC ni igEd c t n o Co e n o
V L2 . o 3 o 4 N .
基 因真核表达质粒接种 小 鼠, 观察诱 导产 生 的拮抗致 死性 弓形虫感 染的保护性免疫 , 体及细胞 因子检测结果 表 明, 抗 SG 和 RP A 1 O 1复合基 因疫苗 诱导 小 鼠产生 了很 强 的体液
妇、 肿瘤患者 、 滋病人 。有关其抗 原成分 、 艾 免疫原性 、 免疫
S .0 ep 2 07
20 07年 9月
弓形虫棒状 体蛋 白及疫 苗研 究进展
苑 文英 吴 素焕 刘 秀 华
保定 0 10 ) 7 0 0 ( 河北 大学 医学 部 , 河北
中图分类号 :9 6 Q 3

重组抗原用于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重组抗原用于弓形虫病免疫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速 发 生 致 死 性 感 染 。 因 此 对 弓 形 虫 感 染 的 防 治 或 弓
原 1 S G ) 主要 表面 抗原 2 S G ) (A 1和 (A 2 。 主要 表 面抗 原 1 S G ) 又称 P 0 (A 1 , 3 。分 布于 弓形 虫 速殖 子 内 部 、 膜 及 纳 虫 泡 的 管 状 结 构 中。S G 表 A 1 含 量很少 , 是速 殖 子 的主 要抗 原成 分 , 急 性 或 恢 却 是 复期 血 清抗体 识别 的主要抗 原 , 具有 高度 的免 疫原 性 和 免疫保 护 性 。用 基 因 工 程 技 术 在 体 外 表 达 S G1 A 基因是 产 生 大量 纯 化 S G A 1抗 原 的 良 好 途 径 。 Br ug等 首 先 于 18 9 8年 克 隆 得 到 了 完 整 的 弓 形 虫 SG A 1基 因序 列 , 重 组 S G 为 A 1抗 原 奠定 了 基 础 。吴 君 霞等 以纯 化 的 重 组 弓形 虫 R H株 S G 、 A 1 次黄 嘌 呤 一黄 嘌 呤 一鸟 嘌 呤磷 酸 核糖 转 移 酶 ( G —P弓 形 虫 病 诊 断 、 妇 弓 已 孕
形虫 感染 的早 期 筛 查 及 弓形 虫 现 场普 查 等 。 传 统 的
免疫 学诊 断是 应用 血 清学方 法 检测 弓形 虫速殖 子 、 包
检测 抗 弓形 虫 IG抗 体 , 有 高 度 特 异 性 和 敏 感 性 , g 具
达 和 纯 化 , 此 获 得 大 量 纯 化 的 重 组 特 异 性 诊 断 抗 以 原 , 而 应用 于 弓形虫 病 的诊 断和研 究 。 从
面等离 子体 共振 结 合研 究验 证 , 弓形 虫 S G A 1与 阿 苏 林样 蛋 白相 互作 用 的强烈 程度 较轻 。此 外 , 弓形 虫 突 变 体缺 乏 S G1不 容 易受 到 阿 苏 林 蛋 白生 长抑 制 的 A

弓形虫疫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弓形虫疫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添加 不 同 的免 疫 佐 剂 [ 包括弗氏完全佐剂 ( F C A) 、 弗 氏不完 全 佐 剂 ( F I A) 、 脂 囊泡 、 免疫 刺 激 复 合 物 、
霍 乱 毒 素 和纤 溶 酶 原 微 球 等 ] 制 成 疫 苗 来 研 究 其 对 动 物 的 免 疫 保 护 性 。实 验 动 物 多 采 用 豚 鼠 、 小
经小 鼠无 限次 传 代 后 , ¥ 4 8虫株 失 去 了对 羊 的致 病 力 和形成 组织包 囊 的 能力 , 同 时也 丧 失 了在 终 末 宿 主体 内完 成生 活史 的能 力 , 因此 ¥ 4 8虫 株被 成 功 研 制成 疫苗 。弱 毒活疫 苗 的广泛应 用必 须 以足够 的
稳定 性 和安全性 作 为前 提 , 诱 导 突 变 致 弱 并 非 最 好
的选 择 , 尤 其针 对免 疫 功 能低 下 的动 物 或人 群 上 使 用 时会受 到各 种限 制 , 因 为致 弱 的虫 株 接种 到 免 疫 低下 的机体 后 , 无 法保 证 虫 株 毒力 不 返 强 。当 弓形 虫感 染 中间 宿 主 机 体 后 , 若机体 免疫力降低 , 组 织 包囊 依然存 在 活化 的 可能 性 , 这 将 可 能 出 现 弓形 虫 再次 感染 发病 和传播 疾病 的风 险 。
生殖 发育 成 卵囊 。用 T 一 2 6 3裂 殖 子 对 成 年 猫 免 疫 接种 后饲 喂卵囊 , 可 减少成 年 猫 8 O 的 卵 囊 形 成 和
排 出 。研 究人员 也 曾通 过传 统 传代 致 弱 的方 法 制 备了 弓形虫 ¥ 4 8疫 苗 , ¥ 4 8虫 株 是 B u x t o n等 于 1 9 5 6 年 在新 西兰从 流产 羊体 内分 离 得 到 的 , 速 殖 子

弓形虫疫苗研究进展

弓形虫疫苗研究进展

人们进行了辐照减毒疫苗 的研究 。 林爱芬等应用 45 . . ~6 W 0 剂量 的 C O 激光照射 弓形虫速殖子 , 镜下观察仍存在少量活
;r ; 毒 t— } 9 kr j -v ae 夸; } ;业 } j 业 夸 jkr v, e业 a -t }韭  ̄  ̄夸; t j ・ } k — 9 ;
31 熔 封 或 压 塞 .6 . 在 保 持 真 空 的状 态 下 , 酒 精 喷 灯 在 菌 用
种管颈部 加热 , 步将其拉长 后熔封 , 者在真空状 态下直 逐 或 接压塞。 31 保 .7 . 存 根据不同的菌种对保存温度 的需求 , 选择在 室温下 、 ℃保 存或者低 温冰箱 ( 2  ̄ ) 4 一 0( 中保存 , 2 保存 期一般
虫 病 的 报 道 明 显 增 加 。 由于 弓形 虫 生 活 史 复 杂 , 播 途 径 多 传
1 弱毒或战毒 活疫苗 . 2 相对灭 活疫苗 , 减毒活疫 苗却具有一 定的优越性 , 弱毒 或减毒活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在人I ̄l J育的条件下 , n 促使产 生定 向变 异 , 使其极 大程度地 丧失致病性 , 但仍 保留一定 的 毒力 、 免疫原性 和繁衍能力 。此类疫苗 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 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等多种保护性反应 。 近几年随着分 子遗传学 的发展 , 们采用放 射线及化学试 剂等手段 , 人 成功

以免在真空干燥时菌液沸腾外溢 。预冷 的温度要低 , 一般在 3 O一_ 0 以 下 , 度 要 快 , 般 2~5 n即 可冻 结 , 使 菌 4℃ 速 一 mi 为
中预 冷 。
在生物安全柜 内进行 , 准备好 消毒剂 以防万一 。例如在打 并 开真空菌种管时 , 防止 内部干燥 菌逸 出和 防止外部杂菌侵 为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研究进展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研究进展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研究进展王英贺;曹利利;姚新华;苑淑贤;郭衍冰;宫鹏涛;丁鹤;董航;魏峰【摘要】弓形虫是一种胞内寄生性原虫,由其引发的人兽共患病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威胁.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是弓形虫致密颗粒细胞器分泌的一类免疫活性蛋白,与虫体在细胞内寄生、发育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弓形虫疫苗候选抗原分子.论文将近年来在致密颗粒蛋白方面的研究发现和进展进行阐述,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6(037)008【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免疫活性蛋白【作者】王英贺;曹利利;姚新华;苑淑贤;郭衍冰;宫鹏涛;丁鹤;董航;魏峰【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62;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72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为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弓形虫属,1908年由法国学者Nicolle和Manceaux在啮齿动物肝脏和脾脏细胞中发现[1]。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寄生在多种哺乳动物有核细胞内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其生活史复杂,呈世界性分布[2]。

由弓形虫引发的疾病给人类的健康以及畜牧生产带来的危害极大[3],我国已于1999年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4],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

弓形虫抗原蛋白种类多,但是较为重要的为膜表面蛋白(surface antigen,SAGs)、微线体蛋白(microneme proteins,MICs)、棒状体蛋白(rhoptry proteins,ROPs)和致密颗粒蛋白(dense granules antigen,GRAs),弓形虫能侵入宿主细胞并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离不开这些蛋白的相互作用。

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进展

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进展
核 苷 类 反 转 录 酶 抑 制 剂 ( u l s e ees rn n ce i rvr t — od e a sr t eihbt s R I) 非 核 苷 类 反 转 录 酶 抑 制 ci a ii r,N Ts 和 p s n o
剂 ( o — n ce sd rv re rn cits ihbtr . nn u lo ie e es ta srpae n ii s o

Lu y a HG , J z fK , El it cn 6e b ea HS, e l GRA2 a d ROPI e on i ta n r c ib — n n n i e sa o e t lma k r o ee t n o x p a ma g n i a ta t n sp tn i r e sf rd t ci ft o l s o d i— g a o o
综述 如下 。


反 转 录 酶 抑 制 剂
药 物主要 作 用 于 H V病 毒 的 反 转 录 酶 (ees I rvr e t nci ae T 区 , 过 阻 止 前 病 毒 D A合 成 , r sr ts ,R ) 通 a p N 达 到抑 制病 毒复 制 的 目的 。反 转 录 酶抑 制 剂 可 细 分 为
L u Y L,H a a T,Th r v n a a G ,e l Cln n n x r s in a s nM i e g d m u ta o i g a d e p e so
w t ami i n c o t o o ls ag n i s an J .ne t n a d i c m c k o k u x pa m o di t i[ ] If i n h l 3 t r co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6(GRA6)的研究进展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6(GRA6)的研究进展
1 G R A6 的 分子 结构 特征 G R A6 无 内含 子 ,单 拷 贝 ,基 因序 列 长 为 1 6 3 2 b p ,开 放 阅读 框 为 7 3 5 b p ,有 两 个 起 始 密码 子 均
弓形虫致 密颗粒蛋 白 6 ( G R A6 )的研 究进展
王学俭 ( 兰 州市西 固区动物 疫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甘 肃兰 州 7 3 0 0 0 0 )
摘 要: 致 密颗粒是 由弓形 虫致 密颗粒 细胞器分泌 的一类具有免疫活性 的蛋 白质 , 它们在 弓形 虫的入侵 , 虫体在宿
主 细胞 内的存活 和繁 殖方 面起 着重要作 用 。 本文就致 密颗粒蛋 白6 的分 子结构 、 在 虫体入侵 中的作 用、 虫体基 因分 型以及在 弓形 虫病诊 断和疫苗研制等方 面的研 究进展作一 简要 综述 。
关键词 : 弓形 虫; 致 密颗 粒蛋 白6 ; 入侵 ; 诊断; 疫 苗研制 中图分类号 : S 8 5 2 . 7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1 0 0 5 — 9 4 4 x ( 2 0 1 4 ) 0 2 . 0 0 4 5 — 0 4
T o x o pl a s ma g o n d i i , a n d p l a y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s i n t h e i n v a s i o n, s u r v i v a l a n d p r o p a g a t i o n o f T o x o pl a s ma g o n d i i . T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s t h e p r o g r e s s i n r e s e a r c h o f d e n s e g r nu a l e p r o t e i n 6 i n c l u d i n g mo l e c u l a r s t r u c t u r e , he t f u n c t i o n t o i n v a d e , g e n o t y p — i n g , d i a g n o s i s nd a v a c c i n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r f t o x o p l a s mo s i s . Ke y wo r d s : T o x o pl a s ma g o n d i i ; De n s e g r nu a l e p r o t e i n 6 ; I n v a d s i o n ; Di a g n o s i s : Va c c i n e d e v e l o p me n t

抗弓形虫药物及机理研究进展

抗弓形虫药物及机理研究进展
畸形 。
磺胺 嘧 啶 、 乙胺 嘧啶等 , 毒副 作用 大 、 但 复发率 高 、 根
治效 果差 。近年来 , 们一 直在 研究 毒 副作 用小 、 人 疗 效显 著 的治疗 药 物 , 过 对 弓形 虫 的生 理 结 构 和 代 通
谢途 径 的研 究 , 目前取 得 了许 多重要 的研 究 进展 , 研
推荐 剂量 与用 药 疗 程 还 有 待深 入 研 究 。然 而 , 胺 磺
类药 物不 能根 治且 易 复发 , 弓形虫包 囊 无效 , 对 在对 磺胺 嘧 啶 、 乙胺 嘧啶 治 疗 的 弓形 虫 病 患 者 随访 调查 中 ,ac ei 发 现 有 4 的 病 人 经 常 出现 胃肠 疾 Ich r 6 _ l 0 病 , 些患 者 还 出 现 过 敏 、 一 白细 胞 减 少 及 溶 血 性 贫 血 , 妇 服 用 后 胎 儿 出 现 黄 疸 样 症 状 , 至 胎 儿 孕 甚
低 了 其 细 胞毒 性 。S u s k l h n u eTl 副等证 明 由 于阿 奇 霉 素有 较好 的药 物 代谢 动 力 学 , 以治 疗 胎儿 先 天 所 性 弓形虫 病 的副作 用也较 少 , 是治疗 该病 的首 选药 。 2 2 四环素类 经过 长期研 究 , 现 四环素 类药 物 . 发 对 弓形 虫具有 很 强 的抑 制 和 杀 灭作 用 , 且 毒 副作 并 用低 。美浓 霉 素 ( n cn 就对 弓形 虫 的速 殖 子 有 mio i) 很 好 的杀灭 作用 , 而使脑 内包囊 数 明显减 少 , 从 但美
虫病 有一 定 效 果 , 主 要 机 制 是 抑 制 DNA 回旋 酶 其 和拓 扑异 构 酶 l V。An u t 等 通 过 研 究 发 现 q ei G n 曲 伐 沙 星 (r v f x c ) 格 帕 沙 星 ( rp f x — to al ai 、 o n ge al a o c ) 加替 沙星 ( ai o a i) 莫 西 沙 星 ( xf x — i 、 n g t lx cn 、 f mo i o a l c ) 有很 好 的体 外 抗 弓形 虫 活性 , 时 发 现 其 活 i 具 n 同 性 完全 依 赖 于 C 6的氟 , 一 一 C 5的 甲基 团 和 C 7的氮 一

弓形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新进展

弓形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新进展

2 核 酸 疫 苗
核 酸 疫 苗 是 将 编 码病 原生 物 的某 种 抗 原 基 因 的 重组
质 粒 直 接 接 种机 体 ,核 酸进 入 机 体 细 胞 内 ,表 达 编 码 的
由于 弓形 虫 的 生 活 史 和 致病 机 理 比较 复 杂 ,到 目前 为 止 ,尚无 治 疗 弓形 虫病 的理 想药 物 , 因此 ,使 用 安全
原性 的抗 原决 定族 表位 制成 的蛋 白质 疫 苗 [ 3 J ,近年 来常 用
于研 究 弓形 虫亚 单 位 疫 苗 的候 选 抗 原 主要 有 :表 面 抗 原
面 抗 原( S AG) 、棒 状体 蛋 白( R O P ) 、微 线 体蛋 白( MI C ) 及致
敏 颗粒 蛋 白f G R A) 等。 2 . 1 表 面抗 原 ( S A G) 核 酸疫 苗 表 面 抗 原 即 弓形 虫速 殖 子 表 面 膜 蛋 白 。 弓形 虫 表 面 抗 原 家 族 庞 大 ,主 要 包 括
括几 乎 所 有 哺乳 动 物 和 一 些 鸟类 。据 不 完全 统 计 ,全 世 界 约有 三 分 之 一成 年 人感 染 弓形 虫 。绝 大 多数 弓形 虫感
B A L B / c 小 鼠 ,小 鼠对 弓形 虫 R H 株 和 狂犬 病 病 毒均 产 生
了较 好 的免 疫 性 [ 4 ] 。I s ma e l 等 研 究显 示 MI C 3是一 种 黏 附 性蛋 白 ,能够成为 一种 重要 的抗 弓形虫病的候选疫苗 因子 。 尽 管 亚单 位 疫 苗 安 全性 要 比传 统 灭 活 和 减 毒疫 苗 免 疫 效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8 — 0 5 8 9 . 2 0 1 3 . 0 3 . 2 0

弓形虫单基因和复合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

弓形虫单基因和复合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
之一 , 迄 今应 用 最 多 的 弓形虫 疫 苗候 选 抗原 。 是
2 1 R 1 侵 人 宿 主细 胞 的早 期 影 响宿 主细 胞 . OP 在 的通透 性 。RO 1基 因具 高 度 保 守 性 , 外 扩 增 出 P 体
的 弓形 虫 RH 、 S 、 S Z 1 Z 2及 GT 4虫 株 的 R 1的 1 OP
果显 示 , 多肽 1 72 6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弓形 虫 患 者 的外周 9 —1 5
产 生 IG,g IE,g 及 sg 抗 S g I M,g IA IA, AG1抗 体 在 体外 有 杀虫 、 内有 保护 作用 , 可诱 导产 生一 些细 体 并 胞 因子 , 7干 扰 素 和 细胞 毒性 淋 巴 因子 , 抗 原 如 一 其 特异 性 的 C T 细胞 能直 接杀 伤 细 胞外 弓形 虫 , D[ 对
定位 , 还有 可 能在 弓 形 虫速 殖 子 向缓 殖 子 转化 过程
中起作 用 。S AG2也 具 有 一 定 的 免疫 诱 导 作 用 , 有 高世 同等 _ 研究 表 明 , 编 码 S 1 ] 用 AG2的基 因构建 真
核 表达 质粒 P K/ AG , 疫接 种 B B c 鼠 , B S 2免 AL / 小 5
发展 方 向 与共识 。具 有免 疫保 护性 抗 原基 因 的获得
周 后 , 鼠脾细 胞作 C n 刺 激 淋 转 实验 及 T 细胞 取 oA 亚 群测 定 , 果 C ;T 细 胞 明显 增 多 , 示 S G2 结 D 显 A 蛋 白可 刺激 机体 的 细胞免 疫应 答 。 13 S . AG3最 长编码 有 3 5个 氨基 酸 残基 , 含 有 8 它
是诱 导 宿 主免疫 应答 的主要 靶抗 原 。能够 诱 导机体

弓形虫能量代谢及营养物质的来源概述

弓形虫能量代谢及营养物质的来源概述

动物医学进展,021,2(1)120124ProgressinVeterinary Medicine弓形虫能量代谢及营养物质的来源概述孙洪超】,付媛1,黄靖2,张红丽2,石团员1*(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寄生虫病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21;2.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杭州310000)摘要: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感染引起的严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弓形虫通过独特的代谢途径从宿主细胞获得营养物质进而满足其在细胞内增殖及存活。

虫体自身的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途径对于其正常生长至关重要,糖酵解关键酶被抑制可促进缓殖子的形成,明确糖酵解及营养物质存储在缓殖子阶段的作用,将有助于揭示包囊形成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弓形虫喀啶从头合成途径及生物素合成途径对于虫体存活同样不可或缺,可作为抗弓形虫药物研发的重要靶标。

认识并了解弓形虫的能量代谢及营养物质的摄取方式对弓形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弓形虫;能量代谢;营养物质摄取中图分类号:S852.723;S85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38(2021)01-0120-05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 ii)是一种寄生于有核细胞的顶复门原虫,生活史复杂且宿主范围广泛,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及鸟类。

终末宿主为猫及猫科动物,卵囊随猫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条件下发育为有感染性的抱子化卵囊,中间宿主接触后便会造成感染,随后以迅速增殖的速殖子及缓慢增殖的缓殖子等形式存在。

正常情况下人感染弓形虫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免疫低下患者如艾滋病病人感染后可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死亡。

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弓形虫具有多种与真核细胞类似的信号调节通路及蛋白激酶途径,以利于虫体正常生长及存活。

由于其只能依靠寄生在细胞内存活,在入侵宿主细胞时,其必须具备充足的营养物质以及抵抗细胞免疫清除的能力,宿主细胞的营养代谢物质可为弓形虫增殖提供养料。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免疫反应性评价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免疫反应性评价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免疫反应性评价尹志奎;詹合琴;许兵红;刘世国【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5(022)004【摘要】目的对弓形虫的重组蛋白--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致密颗粒蛋白(GST-GRA7)的免疫反应性进行评价.方法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大肠埃希菌BL21(pGEX-4T-1/GRA7)表达,表达产物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变性蛋白质电泳,分别以人抗弓形虫阳性血清和兔抗弓形虫阳性血清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用GST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以此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抗弓形虫阴性、阳性血清.结果重组蛋白GST-GRA7能被兔抗弓形虫阳性血清、人抗弓形虫阳性血清所识别.该蛋白能与人抗弓形虫阳性血清、兔抗弓形虫阳性血清特异结合,而与抗弓形虫阴性血清无反应.结论弓形虫重组蛋白GST-GRA7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总页数】3页(P318-320)【作者】尹志奎;詹合琴;许兵红;刘世国【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82.5【相关文献】1.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免疫原性研究的新进展 [J], 胡玲英;张念章;王金磊;林旋;周东辉;朱兴全;王寿昆2.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重组蛋白免疫反应性的评价 [J], 郑斌;余南;李卓雅;郑焕钦;何蔼;詹希美3.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研究进展 [J], 王英贺;曹利利;姚新华;苑淑贤;郭衍冰;宫鹏涛;丁鹤;董航;魏峰4.基于重组致密颗粒蛋白11的弓形虫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J], 张艳玲;孟庆玲;乔军;任宏琪;赵春光;宁程程;季春晖;才学鹏5.弓形虫GRA7致密颗粒蛋白与宿主巨噬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 [J], 薛峰;洪彩玲;黄敏君;孙岚;甘绍伯;谷俊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邻近标记技术在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邻近标记技术在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邻近标记技术在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潘明;李龙娇;葛层层;黄思扬【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24(60)5【摘要】弓形虫编码数量众多的分泌蛋白,储存在微线体、棒状体和致密颗粒等虫体特有的细胞器中,于虫体入侵宿主细胞前后分泌到不同部位,并在虫体的感染、寄生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这些分泌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是弓形虫致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

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弓形虫亚细胞器的分离和组分鉴定上存在样品纯化困难和蛋白质组学信息覆盖率低等不足,且该技术在检测瞬时的或较弱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时灵敏性较低。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邻近标记技术(PL)克服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性。

PL是将具有特定催化活性的工具酶与诱饵蛋白进行融合,进而添加生物素或生物素苯酚对诱饵蛋白邻近的靶蛋白进行生物素酰化标记的一门技术。

该技术整合了酶促反应效率高的优点,可将特定空间内的蛋白进行高效标记,并可检测较弱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近年来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本文对基于生物素连接酶(BirA)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EX)催化的PL在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介绍2种标记方法在弓形虫分泌蛋白的挖掘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贡献,为弓形虫致病机制的研究和弓形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01-106)【作者】潘明;李龙娇;葛层层;黄思扬【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高校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5.9【相关文献】1.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肉品质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细胞培养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与进展3.iTRAQ标记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比较蛋白质组学中的研究进展4.组学在花药发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Ⅱ: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5.基于生物素连接酶的邻近标记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弓形虫研究的过去_现在与未来_陈晓光

弓形虫研究的过去_现在与未来_陈晓光

(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Tropical Medicin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China )【Abstract 】Toxoplasma gondii is a globally distributed Apicomplexan Protozoa which can infect all warm -bloodedanimals and cause serious diseases in immunocompromised host.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wide distribution andopportunistic pathogenesis of T.gondii .This paper is summarized the history,the lastest hotspots in Toxoplasma and futurechallenges in toxoplasmosis control.【Key words 】Toxoplasma gondii ;Toxoplasmosis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pecial Research Programs for Non -Profit Trades (Agriculture )(No.200803017)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0671837)*Corresponding author ,E -mail :xgchen@Toxoplasma gondii :Past,Present and FutureCHEN Xiao -guang *,TAN Feng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No.200803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671837)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广州510515*通讯作者,E -mail :xgchen@1过去———研究历程1908年,Nicolle 和Manceaux 在北非突尼斯一种仓鼠样啮齿类动物刚地梳趾鼠(Ctenodactylus gundii )的肝脾单核细胞中,首次发现并描述了弓形虫的无性生殖阶段———速殖子,根据速殖子形态(如“弓”)和寄生的宿主名称,将其命名为“刚地弓形虫”。

弓形虫RH、B_(36)、Fukaya株毒力及致病性的比较研究

弓形虫RH、B_(36)、Fukaya株毒力及致病性的比较研究

弓形虫RH、B_(36)、Fukaya株毒力及致病性的比较研究杨惠珍;张爱民;张建华;杨杨;王莉;钱宗立【期刊名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0(20)1【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毒力的弓形由株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和动物模型观察RH、B36、Fukaya三虫株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及其致病、致畸、致死的差异。

结果Vero细胞在8h内的侵袭率及分解产物脂肪酸含量以B36株为高。

胞内24h繁殖数以RH株为最多,B36次之,Fukaya最低。

此结果与虫体对细胞的损害程度、对仔鼠智力发育的影响密切相关。

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后,对弓形由抑虫或杀虫程度与NO浓度相一致。

结论RH株NO浓度高,胞内虫株可被完全消灭,NO可能参与抗虫作用。

【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弓形虫虫株;毒力;致病性;RH;B36【作者】杨惠珍;张爱民;张建华;杨杨;王莉;钱宗立【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82.5【相关文献】1.弓形虫RH株和B36株致密颗粒蛋白1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J], 贾雪梅;王红;曾瑾;李翠英;李飞2.弓形虫RH、B36、Fukaya株毒力及致病性的比较研究 [J], 杨惠珍;张爱民;张建华;杨杨;王莉;钱宗立3.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HEC4株和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058株毒力相关特性的比较 [J], 宦海霞;周琼;赵李祥;高崧;刘秀梵4.弓形虫RH株ROP16Ⅰ/Ⅲ基因缺陷虫株感染BALB/c鼠的致病性研究 [J], 何佳丽;陈守斌;崔雯;王聪;罗庆礼;沈继龙;王维5.弓形虫Fukaya株在慢性感染小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J], 刘俊燕;杨秀珍;吴增强;杨树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S t a t e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Ve t e r i n a r y Et i o l o gi c a l Bi o l o gy,La n z h o u Ve t e r i n a r y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学 报
2 0 1 5 ,3 1 ( 7 )
Chi ne s e J ou r na 1 of Zo o no s e s 6 6 3
DOI : 1 0. 3 9 6 9 / c j z . j . i s s n 1 0 0 2—2 6 9 4 . 2 01 5. 0 7 . 0 1 5
弓形 虫致 密颗 粒蛋 白的生物学功 能及 免疫 原性研究的新进展
胡玲 英 。 , 张念 章。 , 王金磊。 , 林 旋 , 周 东辉 , 朱兴全 , 王寿昆
摘 要 : 刚地 弓 形 虫 ( T o x o p l a s m a g o n d i i ) 可 引起 严 重 的人 兽 共 患 弓 形 虫 病 , 给全 世界经济造 成 巨大的损失 , 给公 共卫 生 安全 带 来 巨大 的 隐患 。致 密颗 粒 ( d e n s e g r a n u l e ) 分 泌 的 致 密 颗 粒 蛋 白( d e n s e g r a n u l e p r o t e i n s , GR As ) 参与调节纳 虫泡( p a r a —
C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L a n z h o u 7 3 0 0 4 6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T o xo p l a s ma g o n di i c a n c a u s e z o o n o t i c t o x o p l a s mo s i s ,a n d i s a s e r i o u s t h r e a t t O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De n s e g r a n u l e i s
ZH OU Do ng — hu i , ZH U Xi n g — qu a n , W ANG S ho u — kun
( 1 . C o l l e , F u j i a n A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Fu z h o u 3 5 0 0 0 2 , C h i n a ;
r o u s v a c u o l e( P V)a n d p a r a s i t o p h o r o u s v a c u o l e me mb r a n e( PVM ) . S o me o f t h e d e n s e g r a n u l e p r o t e i n s( GRAs )c a n r e g u l a t e t h e h o s t g e n o me e x p r e s s i o n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mo r e n e w GRA p r o t e i n s h a v e b e e n i d e n t i f i e d a n d ma n y s t u d i e s h a v e f o c u s e d o n p o t e n t i a l l y i mp o r t a n t a n t i 一 丁.g o n di i v a c c i n e c a n d i d a t e mo l e c u l e s .I n t h i s r e v i e w ,we s u mma r i z e n e w a d v a n c e s a n d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i n s t u d i e s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s a n d i mm u n o g e n i c i t y o f T.g o n d i i GRA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wh i c h wo u l d p r o v i d e u s e f u l i n f o r ma — t i o n f o r f u r t h e r s t u d i e s o f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t o x o p l a s mo s i s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n o v e l v a c c i n e s a g a i n s t T.g o n d i i i n f e c t i o n . Ke y wo r d s :To x o pl a s ma g o n d i i ;t o x o p l a s mo s i s ;d e n s e g r a n u l e s p r o t e i n s( GRAs );p a r a s i t o p h o r o u s v a c u o l e( PV) ;p a r a s i — t o p h o r o u s v a c u o l e me mb r a n e( P VM );mo l e c u l a r v a c c i n e
a nd i mm u no g e ni c i t y o f To x o p l a s ma go n di i d e ns e g r a nu l e p r o t e i ns
H U Li n g — y i n g , ZHAN G Ni a n — z h a n g , W ANG J i n — l e i , L I N Xu a n ,
可 参 与 宿 主 细 胞 的转 录 。近 几 年 来 , 不 断 发 现 了 多种 新 的 G RA 蛋 白家 族 新 成 员 , 并 随 着 对 该 家 族 成 员 研 究 的逐 步 深 入 , 发 现 GR As 是 研 制 抗 弓形 虫 疫苗 的候 选分 子 之 一 。 本 文 综 述 了 弓形 虫 致 密颗 粒 蛋 白的 生 物 学 功 能 和 免 疫原 性研 究 的 新 进 展 , 旨在 为研 究 弓形 虫 致 病 机 理 和 研 发 新 的抗 弓形 虫 疫 苗 提供 思 路 。 关键词 : 刚地 弓形 虫 ; 弓形 虫病 ; 致 密颗 粒 蛋 白( G RAs ) ; 纳虫泡 ; 纳 虫 泡膜 ; 分 子 疫 苗
s i t o p h o r o u s v a c u o l e ,P V) 及纳虫泡膜( p a r a s i t o p h o r o u s v a c u o l e me mb r a n e , P VM) 的形 成 并 能维 持 其 结 构 稳 定 性 , 部 分 GR As
中图分类号 : R 3 8 2 .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2 6 9 4 ( 2 0 1 5 ) 0 7 —0 6 6 3 —0 6
Ne w a d v a n c e s o n s t u di e s o f bi o l o g i c a l f u nc t i o ns
o n e o f t h e t h r e e ma j o r s e c r e t o r y o r g a n e l l e s i n T .g o n d i i c y t o p l a s m, wh i c h c a n ma i n t a i n a n d a d j u s t t h e f u n c t i o n s o f p a r a s i t o p h 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