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习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学习如何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和能力就成为了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而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则成为了学习研究的三大基本范式。

本文将对这三种学习理论进行总结与比较。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流行的学习理论,是基于实验心理学和动物学习研究而得到的总结。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对某个刺激的反应,人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学习就是要培养正确的反应方式。

学习者是一个被动的存在,在学习过程中只需接受刺激,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相信通过外部的正反馈和惩罚机制,能够建立一套有效的学习机制。

比如:教练在训练中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鼓励学员加强训练、避免在赛事中犯轻易的错误;老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竞争性学习方式等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一系列的反馈、强化和惩罚手段,可以提高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速度和正确性,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常常忽略了学习者的内在感受和认知加入,这对于复杂的学习过程并会不短受到限制。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又叫“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传播和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将主体的认知加工能力放在学习科学研究的中心。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现有认知结构,一个有系统的内部过程,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转化、编码、存储、组织、加工、检索、表达的主观感性体验。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探究学习者如何获取、加工和应用知识。

通过对认知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认知学习试图为教学提供更多个性化、有助于学习者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中,认知学习理论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学习者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2)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突出知识和信息的结构。

(3)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重视教学中的效益(效果)。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过程,也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的本质和过程,并为教育和培训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构主义三个主要学习理论角度出发,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特定反应和行为的习得过程。

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建立的,例如,帕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证明了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射之间的关系。

另外,斯金纳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也强调了动机和奖惩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觉、思维和思维模式。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内化新知识的过程实现的。

著名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巴黎学派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前者强调了思考和知觉对学习的影响,后者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学习的重要性。

三、构构主义学习理论构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意义构建。

构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

著名的构构主义学习理论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产生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他提出了适应性和认知发展理论,为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涵盖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三个主要方向。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条件刺激和奖惩在学习中的作用;认知主义理论强调思考和内化新知识的过程;构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意义构建。

这些学习理论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认识和解释学习的过程和本质,为教育和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理论基础。

然而,学习理论并非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融合。

现代心理学研究越来越强调综合性和整合性的学习理论,试图从多个角度解释和理解学习过程,并为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总之,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不同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规律性,学习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实现的?我搜集了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热烈欢迎阅读文章。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发展脉络 巴甫洛夫 桑代克 华生 格思里 赫尔 斯金纳
(二)桑代克的联结说
主要观点
学习是刺激——反应(S——R)的联结 学习过程是试误的过程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是需要练习来强化的。 效果律(law满意结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 削弱或淘汰。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强调学习开始前预备定 势的作用。
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 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1.注意 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方面。 影响注意的因素: (1)榜样的特征:与自己相似;有吸引力的 人(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 (2)观察者: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水平低 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模仿行为。 (3)环境: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
多元表征
双重编码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假定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有两种 表征形式:言语符号表征和视觉形象表征。 按照这种理论推测,在学习过程中,那些同时 以言语符号和视觉形象两种方式进行表征的信 息比用单一方式进行表征的信息能够得到更好 的保持.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主动建构性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社会互动性 每个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 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标准的理解。学习者间的合作可以使这 种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情境性 知识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的。知识不 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它只有通过具体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才 能真正被解释和理解。
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的三大理论体系
行为主义
形成S-R联结。 形成S 联结。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关系是直接重视学 习的,无观念、意 识的中介。 忽视内部过程与 条件

三大学习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
布鲁纳
反对以S-R 联结和动物的 行为习得的研究结果来解 释人类的学习活动。他认 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 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 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 结构。这个学习目的和建 构主义模式有密切联系,它 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的特 点。
不足之处
• 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 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 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 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 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 习起间接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 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 的。而认知学习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是不够重视的。
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 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维果茨基
在刺激—反应理论模式的 行为主义学派盛行的时期,他 大胆的指出,当时的各种心理 学理论都解释不了人的高级心 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一种 “社会建构”。他强调认知过 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 背景的不同,重视“活动”是 “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 机能发展中的地位。应此被人 称为“社会建构主义者”。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 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 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 “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 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 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 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
4.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 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 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

1、得奖2、说明三大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基于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发展教学理论,范例教学理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发现教学理论,撞我教学理论。

传播理论:主要研究教学信息的表达、承载信息的媒体形式和方法、学习结果评价等关系的方法论。

传播模式,教学传播中组成要素。

3、叙述学习结果的分类和内容?智力技能: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获得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并向其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记忆和思考的主要方法。

认知策略: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

言语信息: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记忆如:事物名称、地点、符号、时间等具体的事实,在需要的时候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

动作技能:也叫运动技能,以此作为基础的行为结果表现为身体运动的迅速、精确、力量或连贯性等。

态度: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出的内部准备状态。

4、简述素材的定义和构成?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

在多媒体教材制作中需要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声音素材、图形和图像素材,以及动态的图形和图像——动画和数字电影素材等。

5、简述积件的定义、积件的构成?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教学策略与工作平台。

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构成。

6、简述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的构成?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可将大量知识信息提供给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构成: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

积件组合平台构成:PowerPoint、Authorware、Frotpage、Dreamweaver、和其它多媒体集成工具VB、VC\Delphi。

7、试述课件的定义和组成?将用于呈现教学内容、接受学生的要求和回答、指导、控制教学活动,为执行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称为课件。

组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教育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学的学习理论教育学的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理论体系,它对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中,有多种理论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教育学的学习理论。

一、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是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研究学习过程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主动的、有意识的思维过程来进行的,学习者通过接受信息、加工信息、组织知识和构建意义来建立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在认知学习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包括“模式认知”和“建构主义”。

模式认知指的是学习者通过将新信息与已有的认知模式进行联系和融合,从而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和概念架构。

这种认知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促进了知识的深化和内化。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认为学生通过个人的经验和观察来构建知识和意义。

教师在这种学习理论中起到的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德斯基提出的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对刺激作出响应的过程,学习者主要通过建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包括“强化”和“惩罚”。

强化指的是通过给予学习者积极的刺激来增强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

正面强化可以是赞扬、奖励等,而负面强化则是消除或避免不愉快的刺激。

惩罚则是给予学习者负面的刺激来减少或消除某种行为。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控制者,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提供适当的强化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和习惯。

三、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瓦列达提出的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文化实践来进行的,学习者在社会交往和合作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包括“社会参与”和“学徒式学习”。

大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大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大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规律的学科。

在大三这个阶段,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对于了解学生特点、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大三学生需要了解的几个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知识点一:学习理论学习是个体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学习理论主要研究学习的过程和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大三学生需要了解几个重要的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外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刺激和强化可以塑造和改变行为。

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思考、注意力、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学习过程中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十分重要。

3.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不仅通过自身经验,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模仿、观察者的反馈和激励都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知识点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大三学生需要了解几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1.婴儿期(出生至两岁):婴儿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快速的阶段,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发展,理解力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

2.幼儿期(2岁至6岁):幼儿期是社会化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开始学会语言、控制情绪,发展社交技能。

3.儿童期(7岁至11岁):儿童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阶段,儿童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青少年期(12岁至18岁):青少年期是身心发展最为剧烈的阶段,青少年在社会和学业方面面临许多挑战,自我认同和生涯规划成为重要任务。

知识点三:智力和学业成就智力和学业成就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了解智力和学业成就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大三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可能的问题。

1.智力:智力是个体在认知、问题解决和学习方面的能力,通过智力测试可以对个体的智力水平进行评估。

2.学业成就:学业成就指个体在学校中的学习表现和成绩,学业成就受到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多个因素影响。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3、认知因素是有结构的。人的各种认知因素,如知识、策略、感知、记忆、反应等,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完整结构,即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内部认知活动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种不断形成、日益发展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者的行为和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这一观点深化了ID2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从对所具有知识数量和水平的分析,深入到对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分析,使教学内容、教学起点和教学策略的确定,建立在了更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4、人脑犹如电脑,学习,即认知过程,是人脑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加涅认为,认知过程是人脑按照一定目的、策略,从外界环境中输入、加工、存储、提取、使用、创造信息的内部过程。这一过程及其结构,是不能直接被人观察的,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认知表征(信息在人的头脑中的呈现方式)的方法,去了解学习者进行学习时的认知心理过程。ID2中对学习层次、认知过程、教学策略等的分析,主要依据就是加涅的这一信息加工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基础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中涉及到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经历了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认知主义教学设计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阶段。
1.行为主义:基于可观察的行为上的变化,行为主义关注对某一行为的重复,直至它变为自动、无意识的。
行为主义理论不能解释某些社会行为,儿童并不是模仿每个被强化的行为,例如他们会模仿一些他们初次观察到的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并没有被强化。当Bandura and Walters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他们屏弃了传统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之前先要进行反应-强化),他们在《社会学习与个人发展》书中阐述到个体可以模仿观察到的别人的行为,这种观点后来经班度拉 Banduras的努力发展为社会认知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强调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当作一个“黑箱”,认为学习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

他们把观察分析重点放在行为变化上,关心的是如何获得令人满意的输出,而输出是输入刺激的一种反应. 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安排刺激,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令人满意的反应予以加强,对令人不满意的反应予以补救或否定来纠正其反应;学生的任务则是做出反应,接受和消化知识。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

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比如,教师为了让其他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而表扬一些认真听讲的学生,从而激励认真听讲的学生继续保持,而使那些不能够认真听讲的学生为了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而表现好起来。

在教学软件的开发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计算机不仅可以提供重复的适当刺激和及时的反馈刺激,而且可以提供因人而异的个别化刺激,改善学生的行为,达到教学目标。

二、认知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

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ID3
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结构怎样建构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使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发展。(8)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具体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有:
理论固有的机械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给复杂事物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它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忽视,直接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相背,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二代教学设计(ID2)很快得到发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ID1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相适应,并在听、说、读、写、画、算、演、做等动作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使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ID1,在今天,在传统教学方式流行的地方和一些动作技能的教学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
① 行为主义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亚里士多德在一篇名为记忆的文章中提联结(association),其他的哲学家追随了他的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可被观察和测量的明显的行为。它把思维看作是黑箱,大脑对于刺激的反映是可被定量的观察的,行为主义完全忽视了对人脑思维过程的研究,在行为主义发展过程中关键人物有:巴浦落夫Pavlov、华生Watson、桑代克horndike和斯金那Skinner。

西方三大学习理论

西方三大学习理论

西方三大学习理论一、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来自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之认知心理学的狭义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把人脑的认知过程看作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强调人已有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它论定的学习过程是:感觉并接受外界刺激产生信息流→知觉编码进入短时记忆(输入)→练习处理,使新旧信息联系起来转换成表象、概念等形式加以储存,并转入长时记忆→提取和利用(输出)。

信息加工形式有三类:(1)串联加工:不完成前一步就不启动下一步;(2)并联加工,由于人的许多感觉可能同时被激发,多个神经元要互相合作,所以产生并联加工;(3)混合加工,串联加工与并联加工相结合。

因此,作为认知心理学重要内容的信息加工理论渗透了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其中包含联结理论以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某些做法。

这一理论对语言教学影响较大,如Skehan等人提出的认知教学法。

此法认为,语言使用者会绕过规则编码(分析、理解规则)而进行范例编码(成块记忆),所以学习中要重视范例(惯用语)的记忆,输入要注意激活已知范例,并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形式,保持意义与形式的平衡。

再如,Anderson提出的陈述性知识(语言知识)可以通过练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语言技能)。

联结主义认为,学习是输入式刺激频率的结果,所以在教学中须重视语言接触量和接触频率。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是人文主义的演进,早已存在了。

但二战后才形成人本主义心理学。

到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大发展,语言教学界也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许多教学法流派,如罗札诺夫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教学法、社团商谈法等等。

这些方法把注意力从学习客体—语言转移到学习主体—学习者。

这使人们意识到,在学习目的语的同时还得同步发展学习者的身心。

于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有关学习的论点被汇集成了一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humanistic theory of learning)。

西方三大学习理论

西方三大学习理论

西方三大学习理论一、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来自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之认知心理学的狭义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把人脑的认知过程看作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强调人已有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它论定的学习过程是:感觉并接受外界刺激产生信息流→知觉编码进入短时记忆(输入)→练习处理,使新旧信息联系起来转换成表象、概念等形式加以储存,并转入长时记忆→提取和利用(输出)。

信息加工形式有三类:(1)串联加工:不完成前一步就不启动下一步;(2)并联加工,由于人的许多感觉可能同时被激发,多个神经元要互相合作,所以产生并联加工;(3)混合加工,串联加工与并联加工相结合。

因此,作为认知心理学重要内容的信息加工理论渗透了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其中包含联结理论以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某些做法。

这一理论对语言教学影响较大,如Skehan等人提出的认知教学法。

此法认为,语言使用者会绕过规则编码(分析、理解规则)而进行范例编码(成块记忆),所以学习中要重视范例(惯用语)的记忆,输入要注意激活已知范例,并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形式,保持意义与形式的平衡。

再如,Anderson提出的陈述性知识(语言知识)可以通过练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语言技能)。

联结主义认为,学习是输入式刺激频率的结果,所以在教学中须重视语言接触量和接触频率。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是人文主义的演进,早已存在了。

但二战后才形成人本主义心理学。

到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大发展,语言教学界也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许多教学法流派,如罗札诺夫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教学法、社团商谈法等等。

这些方法把注意力从学习客体—语言转移到学习主体—学习者。

这使人们意识到,在学习目的语的同时还得同步发展学习者的身心。

于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有关学习的论点被汇集成了一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humanistic theory of learning)。

三大 学习理论(写论文用)

三大 学习理论(写论文用)

学习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对教学设计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行为主义、联结-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

正是这三种学习理论,成为划分三代教学设计并指导其发展的理论界标。

正如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所说:“教学设计深深地植根于学习理论。

从传统的角度看,行为主义的观点在教学设计的应用中占有支配地位。

今天,这一领域强调认知心理学的应用,同时有很多人把建构主义作为进一步的指导原则。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

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

在刺激→反应之间不靠中介,直接联结。

研究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其主要观点有:(1)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通过实验,他发现了一种不与已知刺激直接联系、由可操作性动作即可引发的自发性反射(而不是那种由已知刺激直接引发的应答性条件反射),从而为人类学习找到了一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机制。

(3)反应概率强化论。

学习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概率(准确-牢固-速度)上的一种变化,强化是增强这个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

(4)程序教学法。

他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造了“教学机器”,倡导“小步呈现、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的程序教学,导致了6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

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的最初尝试就是依据行为主学习理论在程序教学中开始的。

起初是对教学机器、个别媒体的设计,后来逐步拓展到对多种媒体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和教育项目的设计,70年代后,又被广泛用来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教学设计。

可以说,60~7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

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标准版)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标准版)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收集了三大学习理论总结,欢迎阅读。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现在的学习交流讨论中经常提到的教育技术学界的三个学习理论,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三个学习理论,对学习理论有一个感性的理解。

教育技术学作为理论指导的三个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它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作为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派而存在。

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S-R)的联结过程,主张将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反对内省,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的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学习者个体的行为,或使学习者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他们重视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中,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通过深入理解学习理论,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并解释它们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刺激反应的学习。

这一理论重视外部刺激和奖惩对学习的影响。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抑制学生的某种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条件反射”,即在给定的刺激下,学生会出现特定的反应。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反馈和鼓励。

2.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的认知结构。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新信息的理解、处理和记忆来实现的。

教育者可以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的原则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问题解决和探索性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此外,认知学习理论还强调了关于学习的元认知知识,即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策略的认识和控制。

给予学生学习元认知的技巧和方法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运用的策略。

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该理论强调了学习者与他人的合作、对话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经验来促进学生的社会文化学习。

此外,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教育者还应该关注他们的文化差异,并尊重他们的文化认同。

4. 构造主义学习理论:构造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该理论提倡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建构知识。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和项目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综上所述,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大学习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

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 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维果茨基
在刺激—反应理论模式的 行为主义学派盛行的时期,他 大胆的指出,当时的各种心理 学理论都解释不了人的高级心 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一种 “社会建构”。他强调认知过 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 背景的不同,重视“活动”是 “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 机能发展中的地位。应此被人 称为“社会建构主义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发展到了又一阶段它继承了过去认知心理学的若干思想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社会心理学思想除此以外还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主要人物: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
(一)华生
行为主义者确实 主张对学习者作 出评估以确定教 强调环境条件在促进学习中的作用。教学 学应该在哪一个 讲解、示范、举例及反例匹配等都是指导 地方开始,同时 学习者学习的好办法。同样,还强调了矫 也强调要确定哪 正反馈性练习的作用。认知理论聚焦于学 一种强化对具体 习者的心理活动。 的学习者来说是 最适宜的。然而, 最关键的因素还 是在如何安排特 定环境中的刺激 及其后果。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创始人:布鲁纳 主要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
布鲁纳
皮亚杰
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 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 习中的重要地位用。 3.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 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 还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非认知因 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强调强化就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当作一个“黑箱”,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

她们把观察分析重点放在行为变化上,关心的就是如何获得令人满意的输出,而输出就是输入刺激的一种反应、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安排刺激,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令人满意的反应予以加强,对令人不满意的反应予以补救或否定来纠正其反应;
学生的任务则就是做出反应,接受与消化知识。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就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就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瞧法。

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比如,教师为了让其她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而表扬一些认真听讲的学生,从而激励认真听讲的学生继续保持,而使那些不能够认真听讲的学生为了
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而表现好起来。

在教学软件的开发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计算机不仅可以提供重复的适当刺激与及时的反馈刺激,而且可以提供因人而异的个别化刺激,改善学生的行为,达到教学目标。

二、认知主义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人的认识不就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就是外界刺激与认知主体内
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不就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学习就是突然领悟与理解的过程,而不就是依靠试误实现的。

学习就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强化并不就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与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教师的任务不就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就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
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再就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就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结构与内部心理表象,即学习的内部因素,这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学习者的外显行为,无视其内部心理过程有很大的不同。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突破了行为主义仅从外部环境考察人的学习的思维模式,它从人的内部过程即中间变量入手,从人的理性的角度对感觉、知觉、表象与思维等认知环节进行研究,把思维归结为问题解决,从而找到了一条研究人的高级学习活动的途径,而且抓住了人的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

但它片面脱离社会实践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把它归结为单纯的内部过程与意识系统,把人的认识活动归结为纯粹的认知行为,甚至类比或等同计算机对信息的机械加工。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与信念为基础来建构与理解新知识。

建构就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的解释,有助于中小学学科教育尤其就是理科教学,教师把握并利用学生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以及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学习,来理解与建构新知识或信息,从而更好地保证理科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观察体现在教师活动中的社会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某种活动,逐步地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可以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相应教学设计应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学习环境”设计,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创造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就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就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
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她人(包括教师与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主要优点就是,学生就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

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就是,应用时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忽视师生间情感交流及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