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习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强调强化就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当作一个“黑箱”,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她们把观察分析重点放在行为变化上,关心的就是如何获得令人满意的输出,而输出就是输入刺激的一种反应、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安排刺激,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令人满意的反应予以加强,对令人不满意的反应予以补救或否定来纠正其反应;
学生的任务则就是做出反应,接受与消化知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就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就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瞧法。
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们很容易找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比如,教师为了让其她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而表扬一些认真听讲的学生,从而激励认真听讲的学生继续保持,而使那些不能够认真听讲的学生为了
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而表现好起来。
在教学软件的开发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计算机不仅可以提供重复的适当刺激与及时的反馈刺激,而且可以提供因人而异的个别化刺激,改善学生的行为,达到教学目标。
二、认知主义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人的认识不就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就是外界刺激与认知主体内
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不就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就是突然领悟与理解的过程,而不就是依靠试误实现的。学习就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强化并不就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与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不就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就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
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再就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就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结构与内部心理表象,即学习的内部因素,这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学习者的外显行为,无视其内部心理过程有很大的不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突破了行为主义仅从外部环境考察人的学习的思维模式,它从人的内部过程即中间变量入手,从人的理性的角度对感觉、知觉、表象与思维等认知环节进行研究,把思维归结为问题解决,从而找到了一条研究人的高级学习活动的途径,而且抓住了人的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但它片面脱离社会实践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把它归结为单纯的内部过程与意识系统,把人的认识活动归结为纯粹的认知行为,甚至类比或等同计算机对信息的机械加工。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与信念为基础来建构与理解新知识。建构就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的解释,有助于中小学学科教育尤其就是理科教学,教师把握并利用学生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以及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学习,来理解与建构新知识或信息,从而更好地保证理科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观察体现在教师活动中的社会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某种活动,逐步地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可以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相应教学设计应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学习环境”设计,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创造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就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就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
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她人(包括教师与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主要优点就是,学生就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就是,应用时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忽视师生间情感交流及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