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简介及诗歌创作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词优美动人,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杜甫的简介、主要作品进行介绍。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生于唐肃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12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70年)。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先祖是唐初的功臣杜对。
杜甫幼承祖业,品行儒雅,博学有才华。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但依然坚守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写实、直观、深沉,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最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诗人之一,歌颂人民的生活,感叹时代变迁,表达沉痛的社会现实。
二、杜甫的作品杜甫的作品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初唐、盛唐和晚唐。
(一)初唐时期(717年-732年)在初唐时期,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清新明快,主题多与人生哲理、爱情、战争有关。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观公孙大娘弟》等。
(二)盛唐时期(738年-756年)在唐朝盛世时期,杜甫的诗歌进一步发展,他写的主题更为复杂,内容更为深刻,表现出了别具一格的风格。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登高》、《三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品。
(三)晚唐时期(759年-770年)在晚唐时期,杜甫体现出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
他的作品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石壕吏》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自然价值,他的作品曾多次被节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赢得了永久的艺术地位。
三、结语杜甫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代表了唐诗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璀璨明珠。
杜甫的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意义,它们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思考。
杜甫生平及代表诗作
杜甫生平及代表诗作1、第一期: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
杜甫现存的诗,能确定是这个时期的诗,仅仅留存下来二十多首,其中代表作为《望岳》。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2、第二期: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这第二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44岁的十年间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
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他奔走献赋,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这十年间杜甫写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诗。
《兵车行》(节选)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写作背景:关于此时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对吐蕃的用兵。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对南诏的用兵,此时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弄得民怨沸腾。
3、第三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759年)这一个时期,包括杜甫45岁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
虽然短短只有三年多,但是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等。
尤其是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现实主义的一个光辉顶点,是他那种“穷年忧黎元”的进步思想。
所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说的正是这三吏三别。
杜甫的个人资料简介和他的诗
杜甫的个人资料简介和他的诗杜甫的个人资料简介和他的诗如下:1、唐代诗人杜甫简介及代表作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杜甫代表作《谴怀》《昔游》《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春日江村五首》《春水生二绝》《绝句六首》《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兖州城楼》《登楼》《月夜》《潼关吏》《新安吏》《垂老别》《旅夜书怀》《水槛遣心二首》4、杜甫代表作名句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的伟人”,其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的崇敬和反思。
本文将介绍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诗词。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于公元712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个封建家庭,他的祖父是隋朝的宰相。
由于杜氏家族衰落,杜甫的童年非常贫苦。
他曾经游历过许多地方,见识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和险恶,培养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之情。
他曾经担任过官员和学官等职务,但是由于独立思考和忠于原则而多次受到废黜或贬谪的打压和困扰。
杜甫于公元770年去世,享年59岁。
二、杜甫的代表作杜甫的诗词作品总数达到了1500多首,其中不少是高度有名的经典之作,下面仅列举一些代表作: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70年左右,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描绘了杜甫在登高远望的时候所见的壮丽景象,同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景象和人生的感慨。
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困境破灭后的未来,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担忧。
3.《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灯火阑珊处,拭泪双双望。
念我沦于险阻泥,关河千里,望长安于日下。
客心何在,回首向来萧瑟处。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铿锵有力的语言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同时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同情和爱护。
4.《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渚田阡陌,交疏织干戈。
旌旆夷陵,城隅斗鸡鹜。
严风骤雨,大旱不雪。
望长安于日下。
目断西飞鸿雁,思照南归虹霓。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65年左右,是杜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雄浑壮丽的语言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爱护,同时表现了他对历史和传统的崇敬和反思。
杜甫的简介以及代表作品
杜甫的简介以及代表作品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李白被并称为唐代“诗仙”。
他的诗歌以“豪放派”为主,反映出生活中的很多真实面貌,表现出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既有极度悲愤和慷慨激昂的作品,也有柔情似水的佳作。
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至今感动着人们。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出生于河南巩县,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初时,他随父迁居成都,入读当地名师孔巢父的学堂。
后跟随王勃、卢照邻等名士学习诗歌,但是,因为他的文笔飘逸,思维活跃,一直未能被当时官场重用。
直到他的妻子去世后,他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开始漫游天下,用诗歌来吐露对社会、人生、爱情的种种感慨,获得了相当的声誉与知名度。
杜甫的诗歌作品分别收录在《杜工部集》和《杜工部外集》两部集子中。
二、杜甫的代表作品1. 《登高》这首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描写了杜甫登高远眺的壮美景象。
整篇诗流畅有力,气势磅礴,抒发了作者豁达洒脱、向往自由的心情。
这首诗不仅很有艺术价值,而且也成为了中国民间的名篇佳作。
2. 《春望》这首诗是唐代名诗之一。
诗人因观茶下作兴离题,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反响唐朝安史之乱的黯淡岁月。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尔虞我诈的官场抱有一定的不满和警示。
3. 《赤壁》这首诗是杜诗里最有名的一首,它是杜甫的长篇叙事抒情诗,借史说道理,通过借史为喻,描写赤壁之战。
杜甫通过对流光溢彩的临江景物的描写,一幅惊天动地的绝景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在文中描写的视角、音乐、色彩、色调等细节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4. 《兵车行》这首诗是杜诗中较具特色的一首。
大约在760年左右,杜甫描写了民间百姓在唐军战争中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
整篇诗歌情感热烈,语言生动,反映了作者的怒发心声,感动了无数读者。
综上所述,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历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
杜甫的生平
翻译
早就听说洞庭湖,如今才登岳阳楼。
浩渺洞庭之水,断然两分吴楚故地; 无边天地景观,日夜漂浮洞庭之波。
亲朋好友,渺无音讯,老病之身,惟伴孤舟。
西北边塞,又燃烽火,凭轩远眺,涕泪满面。
月夜
今夜鄜 州月,闺中只独看 。
fū kān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 湿,清辉玉臂寒。
huán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解释
鄜州: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
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形容月之光辉。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翻译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 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 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 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 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 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 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于大历元年到
达夔州。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
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 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 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 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 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 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 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又由
杜甫生涯五个时期及其重要创作
杜甫生涯五个时期及其重要创作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
其一生坎坷,历经战乱,但仍关注国家民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根据其生平经历,可将其创作生涯大致划分为五个时期。
1. 初唐时期(公元746年-公元755年)
杜甫在初唐时期的诗歌创作以咏史抒怀为主,作品多表现出对先贤的崇敬和对时政的关心。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春望》、《月华》等。
2. 盛唐时期(公元756年-公元760年)
杜甫盛唐时期的创作以关注社会现实为主,作品充满忧国忧民之情。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北征》、《三吏》、《三别》等。
3. 流浪时期(公元761年-公元770年)
杜甫流浪时期的作品多反映其流离失所的生活,以及他对国家民生的牵挂。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佳人》、《月夜忧思》等。
4. 成都时期(公元771年-公元779年)
杜甫在成都时期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内容丰富,包括咏史抒怀、山水田园、友情亲情等。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登高》、《春夜喜雨》等。
5. 晚年时期(公元780年-公元789年)
杜甫晚年时期的作品多表现其对人生、历史、宗教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此时期的重要作品有《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等。
综上,杜甫生涯的五个时期各具特色,但其关注国家民生、咏史抒怀的主题贯穿始终。
他的创作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杜甫生平及作品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
政治的绝望,生计又成问题,760年春,
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 草堂,生活相对安定.其间又因地方节度使叛
乱,杜甫不得已离开四川,辗转流浪了几个地 方.764年,又回到成都,被荐举做了检校工部
员外郎.大历五年(770)病卒于潭州往岳阳相》﹑ 《登高》﹑《旅夜书怀》、《闻官军收河南河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这是安史
之乱为祸最烈的时期,也是杜甫创作成就最高 的时期.
•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 沦陷,杜甫带着妻儿逃离,后被叛军捉回长 安.757年,杜甫冒死逃脱.肃宗朝,授官左 拾遗.不久,因房绾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这也就宣布了杜甫政治理想的破灭.
• 代表作品:《北征》﹑《三吏》﹑《三 别》、《春望》,仕途的挫折,使他忧国伤 时﹑壮志难酬﹑抑郁悲愤的情感也更加深 沉.
杜甫生平及作品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祖 审言,著名诗人.杜甫曾应进士举,不第.天 宝中,客长安近十年(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 故世称杜少陵),郁郁不得意.安史乱起,流 离兵火中.肃宗朝,官左拾遗.不久,弃官入 蜀,后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举家出蜀,病死 江湘途中.后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抒写个人情 怀,往往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 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诗史”
《蜀相》
• 见《杜工部集》。 约作于上元元年 (760年)。是年 暮春,杜甫搬到 浣花溪草堂,得 暇赴成都武侯祠 游览、凭吊,作 了这首《蜀相》, 以抒述惋惜之情。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简介和古诗
杜甫的简介和古诗杜甫是唐代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情感真挚,风格豪迈。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被称为“诗史”中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杰出的民族史诗的代表人物。
在他的诗作中,经常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等问题,击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尤其是在唐朝末年的动荡时期,他的诗作呈现出更加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杜甫的生平和事业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晚号杜陵先生,原籍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祖籍河南巩县,是唐代著名诗人。
他是一个具有政治理想的诗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艺创作,来表达爱国之情、关注民生、呼吁官僚为民尽职、治国有方。
可惜,他的政治理想与现实脱轨,导致他不得不多次流亡,家境贫困。
但是,即使在困境之中,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不放弃探求人类幸福的良心。
杜甫的文学成就杜甫的诗歌内容朴实自然、真实感人、直抒胸臆,引人深思。
他一生创作了约1500多首诗,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人类生存等各个方面,成为唐代乃至以后整个古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常结合自己深入的思考和洞见,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怀与思考,反映了中国近千年的历史、风俗、文化,同时又富有时代感和个人感情,引领着中国文学一路繁华盛放。
杜甫生平的不平凡,使得他的诗歌也有了别样的魅力。
他的诗虽然多为典雅清新,但也在某些时候能透出污泥沙石之气,尤其在他流亡各地的境况之下,经历过的磨难与苦难成为他诗艺的新内核。
他的词汇丰富多彩,诗体和词体、骈文和散文,他都能够自如掌握。
他的语言温婉、平和、自然,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
杜甫诗中的民生与政治杜甫在他的诗中,又常常关注民生问题,展现了自己对于民生的关注和思考,尤其在唐朝晚期社会混乱、战乱不断的时候,他更是以字里行间间透出的关爱之情表达出自己的政治思考。
如《北征》,这是杜甫在唐中宗年间写下的一首反映战争的诗,反映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百姓受苦的感慨。
诗中写道:“壮士饥寒日已高,掩泪向前浑不怕。
诗人杜甫-杜甫简介-杜甫代表作
诗人杜甫-杜甫简介-杜甫代表作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1],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唐朝杜甫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
唐朝杜甫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
唐朝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擅长写作现实题材,反映了唐朝末期的社会风貌及其人民的困苦。
他一生中创作了1,500首诗,包括别赋、乐府、平调、律赋等
多种体裁的诗歌,作品含义深刻,表现手法灵活多变,深受后人所爱。
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他的《登高》、《春望》、《北征》、《丽人行》等作品中仿佛都蕴涵着一股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
他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
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读者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他的深情厚谊。
在杜甫的作品中,他不仅关注了社会现实问题,还借助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在《登高》中写道:“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几句话表述了他对自己生命之
短的感叹和对爱情的思考等,把情感和哲理融合到了一起。
杜甫的作品还向后人传递了他对于人性的关注。
他在《三别》中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段诗揭示了人生的矛盾和无奈,
道出了人生无常和万物变幻的真相。
杜甫的作品不少于1,500首,充满了对现实问题及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在诗歌中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以其高尚的情操和深刻的思想感染后人。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典范之一。
短短的一生,杜甫的作品已经成为了世间永恒的经典。
杜甫生平简介及诗歌创作
杜甫生平简介及诗歌创作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
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
(735)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
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写下如《望岳》等诗。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共有三首,故又称“望岳三首”,分别为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第一首《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第二首《望岳》为咏华山之作,流露出作者官场失意之情。
第三首《望岳》则咏衡山,流露作者谖国忠君之情。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
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2011江苏卷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①,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③,江东日暮云④。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⑤。
作品注释①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②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③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④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⑤论文: 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长安时期(745)至(754),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杜甫的简介作品诗词有哪些名字
杜甫的简介作品诗词有哪些名字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影响了数代文人墨客,被誉为“诗圣”。
他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政治形势的思考,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心。
在此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一、生平概述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称杜工部。
生于长安(今西安),早年在官府做过差役,后来曾到过蜀地、荆湖、洛阳、长安等地游历,从中汲取灵感。
他的一生经历了虐政、荒年、战乱等多种磨难,这些经历也成为他创作诗歌的原材料。
二、主要作品杜甫是唐代最多产的诗人之一,他共创作了近1500首诗,其中有许多经典之作。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作品:1.《春望》《春望》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名篇之一。
该诗描写了唐代的春天景色和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反映了时局不稳定和人民的苦难。
这首诗深深地表达了杜甫的关心和担忧,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人民的爱和关怀。
2.《登高》《登高》是杜甫另一首代表作品,也被称为“二十四桥明月夜”。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夜晚登高,目睹了夜景的美,同时也表现了对健康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誉,被誉为诗歌史上的一颗明珠。
3.《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另一首代表作品,该诗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以及她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遭遇。
这首诗不仅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苦难,还表现了杜甫对女性的赞美。
4.《兵车行》《兵车行》是杜甫的另一大代表作品之一,该诗描述了一支军队的行军情景,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反感和对士兵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形象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现实,深刻地表现了杜甫的悲愤之情。
5.《范成大》《范成大》是杜甫的一首挽歌,为唐代著名学者范成大的逝世而作。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老师的怀念和追思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他对社会制度的批判。
总之,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他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杜甫的简介及主要作品有哪些
杜甫的简介及主要作品有哪些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为传诵,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杜甫的简介以及他的主要作品。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他出生在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有“诗圣”之称。
杜甫的生活历程曲折坎坷,他曾经在政治层面遭受打压和被贬谪的经历,但这些的经历也使他的诗歌更加深刻、感人。
他的晚年时期,病重憔悴,但依然创作了大量的优美诗篇。
二、杜甫的主要作品1.《登高》《登高》是一首描述自然风光的诗篇,反映了杜甫的感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写道:“浙江水无涯,不尽江源洒。
万里浮云千峰秀,一夜飞渡镜湖月。
”这些艺术性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感观体验,是杜甫诗歌的特色之一。
2.《丽人行》《丽人行》是一首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爱情诗。
诗中描述了杜甫所爱的女子的美貌和优雅。
杜甫感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些句子在描写美丽之余同时也传达了对光阴之快速流逝的无奈之情。
3.《望岳》《望岳》是一首以岳阳楼为主题的诗歌,既表现了作者将理性与感性融合的诗歌境界,又展示了作者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中写道:“岳阳楼高且长,叠翠流光接上苍。
少有游人能饮此,无妨惜取少年行。
”这些描述,全面展现了岳阳楼的美貌和特点。
4.《将赴新丰煮酒时与诸友共同尽欢》《将赴新丰煮酒时与诸友共同尽欢》是一首表达诗人豪迈豁达个性的佳作,它的热烈气氛、美好寓意、鲜明性格、活泼语言都使读者倍感振奋。
而诗中的结尾“且更尽此杯酒,重与古人聚!”更是表达了杜甫对古代仙人的崇拜。
5.《宿府》《宿府》是杜甫一首抒怀之作,诗的内容叙述了他在旅行的时候对生活的感受。
作者在诗中道出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表达了对亲人和友人的思念和对于时局的关注。
三、结语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对于诗歌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是以高尚的品德和思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代名词。
他的作品以感性的描述和矫正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悟,是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简短概括
杜甫的简介及作品简短概括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号杜陵。
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
杜甫的祖籍是河南巩县(今巩
义市),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的一个官宦家庭。
他的家境优裕,曾经担任过官职,但因为反对唐玄宗最后被贬为草莽之地,并在平民家中谋生。
他的人生经历曲折,使得他对社会现实的描绘极其鲜活生动,因此也被誉为“诗史”。
杜甫的诗歌作品丰富多彩,风格独特。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登高》、《春夜喜雨》、《梦李白》、《将进酒》、《望岳》等。
《登高》描绘了作者身临其境的登山体验,表达了对壮丽自然风景的敬畏。
《春夜喜雨》是一首写雨季景色的小诗,情感温润又富有生命力。
《梦李白》则描述了作者梦见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对话的情景,反映了他对先贤的崇敬之情。
《将进酒》是一首歌颂自己不屈服于命运,勇往直前的壮志豪情之作。
《望岳》则突出了作者的大气与豁达,通过千古壮观的自然风景来表达对伟大中国民族精神的赞誉。
杜甫的诗歌作品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融合了汉朝以来的诗歌传统、民间文学和道教、佛教等思想体系,使得他的作品不仅有思想性,而且更富有人文情怀。
他所表达的“沉甸甸的人生感受”,甚至在他的时代就
已超越了唐朝对诗歌的传统审美观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经典的佳作。
总的来说,杜甫一生执着于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精华,不仅以优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他对唐代社会现实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思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杜甫的简介生平代表作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生平代表作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文学价值,对于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本文将从杜甫的简介、生平以及代表作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本籍河南巩县金水(今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出生于687 年,去世于779年,享年92岁。
这位诗人的人生经历非常曲折而且多灾多难,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表现出了对于社会政治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担忧。
杜甫的字是子美,号也叫做杜陵,因为他的先祖是从今天的陕西省杜陵迁徙而来的。
杜甫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称为“诗中有史,史中有诗”,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个巅峰和高峰。
二、杜甫的生平在杜甫的人生经历中,他经历了许多不幸,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悲壮和悲凉的色彩。
他在出生后的17岁时就离开了家乡,避难到了江淮之间,随后又辗转于西南各地,当时的他对于政治和社会时局相当关注和担忧。
公元742年(开元30年),杜甫26 岁时,朝廷大赦,他回到了长安,进入了翰林院做了一名书写员。
然而,由于官场上的腐败和污染,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晋升,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他时常遭到境况的苦难,如战乱、贵族和官员的压迫等问题都给了他很多的痛苦和困扰。
但是,在这个底层的生活中,杜甫却成功地创作出了许多深刻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三、杜甫的代表作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构思、流畅的词汇和丰富的意境,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登山的壮阔景象,将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父母妻儿曾游此,泪眼问前程。
”《兵车行》是杜甫创作的另一件代表作品,这首诗歌描绘了人们在战争和压迫中的痛苦和哀叹,表达了对于战争的反思和警醒。
杜甫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呢
杜甫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呢杜甫是唐代诗人中最具有文学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被誉为“诗史上的杂家”,他对唐朝文化和社会的描述,以及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本文将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并示范一些著名的作品,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自号少陵野老,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
他出生在陕西成纪(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个贫寒家庭中。
父亲过世时,他只有3岁,之后他的母亲和家人白手起家,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在成长过程中,杜甫领略了贫困农民的艰辛和人民的苦难,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成年后曾经做过县尉、将军和官员,但是由于权力斗争和意见不合,使他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和职位,不得不漂泊流浪。
在这一路上,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贫困人民的痛苦,也鼓励了他的创作。
二、杜甫的创作特点1.代表作品丰富杜甫的作品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而且还创作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歌谣、小调和民间文章。
他的诗歌涉及到许多主题,包括爱情、社会、政治、自然、历史等等,都受到时代的认可和欣赏。
2.情感真挚深刻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动人,他用直率的表达方式,表达他对现实和人生的看法。
不管是在表达爱情还是对命运的痛诉上,他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当他展现他的诗歌时,就像是打开了一个人情的封印,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
3.意境深深刻画杜甫的诗歌中有许多意境深深的作品,包括《登高》、《春望》、《遣怀》等等。
这些作品中,他通过具体的描写和比喻,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景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运用细腻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让读者深入地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并存。
三、杜甫的流传作品1.《登高》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通过景物描写,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杜甫在此诗中提出了“笑书神侠”的人物形象,在渺茫的未来中寻找着自己的世界。
2.《春望》《春望》是杜甫诗作中自然意境最为深刻的一篇。
杜甫的简介及主要作品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及主要作品有哪些诗
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的一座大山”,他的诗歌风景如画,包含丰富的社会生活、人文思想和感悟哲理,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人民的苦难和愤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境界的追求。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陕西成纪人。
出生于一
个小官僚之家,父亲任司戎郎中,后来病故,家境中下。
自幼好学,精读诗书,早年曾担任过东都留守府小吏,这为他日后创作诗歌打下了基础。
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雄、豪放,写实性强,叙述力度大,充满了强烈的人民情感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注,其诗歌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有深远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怀。
杜甫主要的作品有哪些诗呢?首先是《赤壁赋》。
这首诗是杜甫创作的唯一一篇与古诗文创作技巧相类似的诗,白描了赤壁之战的壮丽场面,通过对战事的形象描写和思想阐发,表达了杜甫对伟大壮烈的革命运动的崇敬和敬仰。
其次是《登高》。
这首诗歌通过对登高时的景象和感慨的描写,抒发了杜甫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他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另外,还有《春望》、《月夜忆舍弟》、《战城南》等等一系列杜甫的诗歌作品,都表现出了他热爱人民、关注现实、传达真理的诗歌特征,不仅具有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独特的艺术
风格,还是唐代文化的瑰宝,被后世文人称为“诗神”,对中国
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杜甫的诗歌作品是中国文学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后人研究和传承唐代文化、推进中国诗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品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品有哪些诗杜甫(712年-770年),唐朝文学家,被誉为“诗史之始,气象万千”。
其诗歌以纪实、骷髅、悲凉、伤时,流传千古,被称为“诗人中的诗人”。
杜甫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他勤奋好学,擅长文学和哲学,一直致力于创作。
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题,同时也涉及了政治、社会和历史等多个领域。
他多次陷入难民,甚至被逐出都城长安,但这并没有打击他创作的热情和决心。
杜甫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春夜喜雨》、《赤壁》、《兵车行》、《登高》、《望岳》等。
《春夜喜雨》是杜甫的文学代表之一,描写了一场盛大的春夜雨,以及雨后的美景。
诗中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独特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意境深远、诗意深长。
《赤壁》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战役。
这首诗用生动、富有戏剧性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惨烈、英雄的壮烈和人民的疾苦。
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流传至今。
《兵车行》是杜甫的又一代表作,描绘了壮丽的关中平原,折射出古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
这首诗的诗句如“化腐为奇,乘时乘势,惹尘埃飞起”,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登山的过程和顶峰的美景。
诗中的“云在青天水在瓶,天道酬勤,人事静观,行不由径”,表现出杜甫对人类劳动、景观和人生感受的深刻洞察。
《望岳》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写了杜甫在岳阳楼上眺望岳阳湖和洞庭湖的情景。
伴随着诗中的“岳阳楼高临汉水,愿闻长江水声,南山何在,锦江何时见?”,诗句铿锵有力,语言清晰,传情达意,展现了杜甫的诗歌才华和艺术魅力。
总之,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感受,受到了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他的杰作也成为我们思考人生、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的宝贵财富。
杜甫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诗句
杜甫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诗句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他出身于一个士族家庭,却历经生活的坎坷和磨难。
他曾经做过官员,但后来因为不满政治的腐败和无能而辞职,成为了从事诗歌创作的自由人。
杜甫的诗歌广泛流传,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杜甫的诗歌作品涵盖了社会、政治、自然、人生等诸多方面,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绝句》、《春望》等。
下面就对一些经典的诗句进行分析。
1.《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变化和生命的无常性。
其中“一岁一枯荣”一句,将人的一生比喻为草木的生长和凋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表达出生命力的顽强和无尽。
2.《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国的思念。
黄鹂、翠柳、白鹭等景物绚丽多彩,是自然的表现;西岭、东吴等地则显示着作者远离亲人、思乡的感情。
3.《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紧扣军国大事,表现了作者对唐朝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的不满和忧虑。
尤其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句,反映了唐朝时期频频战乱所造成的痛苦和无奈。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深刻影响的大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浑厚,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人民性。
他的作品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杜甫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品,他的作品为我们揭示了历史和人性的真相,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生平简介及诗歌创作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 。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
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
(735)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
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写下如《望岳》等诗。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共有三首,故又称“望岳三首”,分别为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第一首《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第二首《望岳》为咏华山之作,流露出作者官场失意之情。
第三首《望岳》则咏衡山,流露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
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①,俊逸鲍参军②。
渭北春天树③,江东日暮云④。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⑤。
作品注释①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②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③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④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⑤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长安时期(745)至(754),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到长安,本为求得官职,有所建树。
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也都毫无结果,这已经是杜甫在长安的末期,安禄山叛乱的前夕。
玄宗晚年完全改变了他在开元时期励精图治的优良政风,一任宰相贪污骄横,边将穷兵黩武,自己则在宫中寻欢作乐。
人民受到的租税与征役的残酷剥削日益加剧。
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陪伴他们诗酒寓游,取得少许资助。
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
他的足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天宝十一载(751)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开始给当时的诗歌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表达方法。
天宝十四载冬,杜甫探视寄居在奉先的妻子,写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深情,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了社会上尖锐的矛盾,又描绘了“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的家庭景况,这是他十载长安生活的总结,也标志着唐朝盛世最后的总结。
这时期流传下来的诗约一百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从肃宗至德元载(756) 至乾元二年(759)。
安禄山起兵后,长驱南下,很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
他听到唐玄宗逃往西蜀,肃宗在灵武即位,便把家属安置在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灵武,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
杜甫陷贼中将近半年,看着庄严整饬的京城一片荒凉,生灵涂炭,听着唐军两次反攻,先后都全军覆没的消息,满腔悲愤,写出《春望》、《哀江头》等诗。
《春望》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首联二句,山河依旧而国事已非、草木茂密而人烟稀少。
颔联二句是古今传唱的伤时警句.春日花开鸟鸣,如在承平安乐之时,是该使人愉悦的,但眼下由于国破而家散,春花徒然增人伤感,春鸟更牵动离人之怀.这里以乐景衬哀情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胸中忧国与思家两股感情的回荡与交织。
诗的后四句,写春望之情,重点在遭乱思家和因伤时而焦急难耐两点上.颈联二句,虽重在思家,然绝不忘时事,再次把国事与家事紧紧联在一起来咏叹."烽火"应上"国破"与"感时",伤乱忧国之心一以贯之."连三月",是说战火延续,平乱无日,眼看整个春天就在忧伤中过去了."家书抵万金"一句,尤为家喻户晓的名句,它以夸张的比譬,控诉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家庭离散、亲人音讯隔绝的悲剧。
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
不久因为觐见,触怒肃宗,竟遭到审讯。
这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洛阳,肃宗返京,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
次年,杜甫受到朝廷内肃宗新贵与玄宗旧臣相斗争的影响,外调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与长安永别。
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毅然弃官,西去秦,走上艰难的蜀道,在年底到了成都。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社会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政治上,朝廷对内丧失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制不住蕃族的入侵;经济上,由于连年战乱,加上自然灾害,农村一片萧条,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反而有增无已,造成人口锐减,生产力降低。
杜甫也亲身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无论是人事关系或是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悬殊。
这样的生活经历比长安时期要丰富得多,也艰苦得多,因此产生的诗歌多种多样,流传下来的有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漂泊西南时期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770)。
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
杜甫在夔州时说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
上元元年春(760),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
他离开了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
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
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763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以为有希望回到洛阳,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乐的高歌。
但快乐只是昙花一现,国内混乱的局面尚未澄清,西方的吐蕃又大举入侵,十月间一度攻陷长安,杜甫对此表示无限的关切:“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早花》)他写出许多首诗,陈述他的政治思想。
岁暮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
结束了杜甫“漂泊西南”的前半个阶段。
杜甫迁往夔州。
他在夔州居住未满两年,创作十分丰富,成诗四百余篇,占杜诗全部的七分之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