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8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2.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包括自我调节能力和负反馈调节。

3. 掌握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并能区分它们。

4.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在实际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原因。

2.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具体体现。

2. 实际环境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应用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原因和实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

2. 案例材料:选取相关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实例。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生态问题,如森林火灾、湖泊富营养化等,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思考。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内涵和外延,让学生理解其基本概念。

3. 分析原因:阐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包括自我调节能力和负反馈调节,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 区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通过图表和实例,讲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 应用实例:分析具体实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在实际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实例,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和价值。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高中生物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高中生物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各种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和破坏,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生态观点。

【重点、难点】1、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根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的能力。

〔2〕举例:河水受轻度污染后的自净作用2、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到原状的能力〔2〕举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受污染后的太湖停止排放污染物后的恢复3、影响生态系统体抗力稳定性的规律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食物网越,则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反之则越弱。

例如比拟抵抗力大小: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其;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章节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3. 能够列举典型的生态系统,并了解其特点。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生态系统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教师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功能及组成成分。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章节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 掌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持机制。

3. 能够分析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意义。

2.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持机制:负反馈调节。

3.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为什么生态系统需要保持稳定性?2. 教师讲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保持机制及影响因素。

3. 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章节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概念。

2. 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本原理。

3. 能够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

2.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本原理:负反馈与正反馈。

3.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实际应用:生态恢复与生态保护。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生态系统如何维持稳定性?2. 教师讲解: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概念、原理及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在实际案例中的体现。

章节四:生态系统的破坏与恢复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及其影响。

2. 掌握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与途径。

3. 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破坏与恢复的实际案例。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①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②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二者区别、联系。

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

③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

重点难点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相互联系。

【课前预习】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具有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能通过、和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群和数量不受影响。

1、为什么森林中的害虫数量不会持续大幅度的增长?2、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为什么会崩溃?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的能力。

2、一般说来,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控能力越强,的稳定性就越高;反之越弱。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

【预习测试】1、在自然条件,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物种组成多样 B营养结构复杂 C功能完善 D食物链缩短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说明()A一条食物链 B所有生物必须捕食 C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组成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热带雨林被破坏与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比较,前者恢复起来()A更容易 B更难 C均容易 D均难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5、下列哪一项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A 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 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 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 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林 B天然常绿林 C人工纯种林 D人工混交林自主学习练习1、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知识。

2.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2.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例分析。

2.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定量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际意义。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介绍生态平衡、稳态、恢复力等基本概念。

2.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知识:讲解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影响因素等。

3.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例分析:分析草原、森林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例。

4.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定量分析:介绍数学模型在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5. 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强调环境保护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及实例。

4.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例,分享心得体会。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6.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稳定性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环保意识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科书。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o认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o分析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o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认同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稳定性。

•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示意图。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案例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生态系统的结构,引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o强调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对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o介绍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消费者的摄食和能量传递。

o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如逐级递减和能量利用率。

o讨论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o讲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o分析物质循环的特点,如循环性、全球性和可持续性。

o讨论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o介绍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作用,如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o分析信息传递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如生物种群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o定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o分析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如生物多样性、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o讨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6.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威胁的案例,并提出保护措施。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2. 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2.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3.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5. 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 运用图表展示法,直观地呈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生态景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讲授新课:介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如过度开发、污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出具体措施。

5. 总结归纳: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呼吁学生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周围生态环境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a. 播放一段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视频资料。

b.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提问:“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什么它对我们很重要?”2. 第二步:讲授新课(15分钟)a. 介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解释其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

b. 讲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如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 阐述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持的原因,包括物种多样性、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等。

3. 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a. 提供几个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案例,如过度捕捞、森林砍伐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一、导入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互相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不发生显著变化的能力。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因素。

2. 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观点和重要性。

3. 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4. 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干扰时的响应和恢复能力。

三、进修内容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因素2.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观点和重要性3.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4. 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干扰时的响应和恢复能力四、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景观,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2. 进修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因素,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

3. 讲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观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态系统需要保持稳定性。

4. 分析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如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的利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5. 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验,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干扰时的响应和恢复能力。

6. 综合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出建议和措施。

五、教室作业1. 搜索一些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干扰的案例,并写下你的观点和建议。

2.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六、延伸阅读1. 《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观点,认识到珍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相关的珍爱措施。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珍爱我们的生态环境,共同建设美丽的故里。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知识。

2. 分析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际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态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2.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及自我调节能力。

2.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稳定性实际应用的分析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现象。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45分钟)1. 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讲解:介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解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原理。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45分钟)1. 引入:讲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2. 讲解:分析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3. 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际应用(45分钟)1. 引入:提出实际生态问题,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应用的思考。

2. 讲解: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恢复等。

3. 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态系统稳定性在解决实际生态问题中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45分钟)1. 引入:展示森林火灾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火灾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思考。

2. 讲解:分析火灾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如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我国引入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来防治紫茎泽兰。泽兰 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对这种方法,你怎么看? 提示 引入泽兰实蝇,通过天敌的制约可以达到控制紫茎泽兰疯长蔓延 的效果。但泽兰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也有可能在引入地造成生物入 侵,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所以引入泽兰实蝇一定要谨慎,并做好严密 监控、适时防治等工作。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2021·湖南,4)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 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
呈“J”形曲线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
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1.为保证生态缸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生态 系统稳定,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角度思考,生态缸中必须具备哪些成分? 提示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2.为什么生态缸要留有约1/5的空间? 提示 储备一定量的空气供生态缸中各种生物呼吸作用利用。 3.衡量生态缸稳定性时,可通过什么来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示 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
农田生态系统中需要施加氮肥,不是因为氮元素不能循环,而是因为 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元素的输出大于输入,B错误;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正确;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平衡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保 持相对稳定,D错误。
2.(2023·江苏南通高三期末)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历史上曾是树木葱 茏的皇家猎苑,后来由于人类的活动退化为荒原。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 坝组建林场,对塞罕坝进行了生态修复。起初他们种植了单一的人工林, 结果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后来不断探索实践,用了50多年的时间才把 昔日荒凉的塞罕坝魔法般地变成“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 的海洋”。

选择性必修一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导学案

选择性必修一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导学案

§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班级:姓名:小组号: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P73-75,概述生态平衡的概念、特征及调节机制。

2.通过阅读课本P75-76,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通过阅读课本P76,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概述生态平衡的概念、特征及调节机制。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三、预习准备(一)知识梳理●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处于相对的一种状态。

2.生态平衡的特征:(1)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

(2)功能平衡: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3)收支平衡:物质和能量的平衡。

3.生态平衡的的调节机制——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它可使系统。

(2)意义: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的基础。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或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3)基础:调节。

(4)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的能力。

(2)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其自我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后的能力。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意义(1)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2)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保持。

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实验原理(1)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高中生物 第8章 生态系统的结构全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8章 生态系统的结构全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8章生态系统的结构全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前复习】在学习新知识前必须具备一些植物学、动物学以及微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以利于我们对生态系统成分的分析和理解;回顾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从本质上概括出不同生态系统的成分的一致性和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一个充满生机的鱼缸构成了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解析:此题是考查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的。

一个充满生机的鱼缸,说明鱼缸中生长着水草、鱼类、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具体地说:水、光、无机盐和水中溶解的氧气等,它们构成了无机环境,还有水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细菌等,它们又构成了生物群落。

这些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发生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样的一个统一整体构成了生态系统。

答案:C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无机盐等。

(2)生产者生产者属于______________生物,能把______________制造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消费者消费者自己不能制造______________,它们的生存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赖______________。

消费者属于______________生物。

根据食性不同。

消费者又分成______________消费者、______________消费者、______________消费者等。

(4)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它们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逐渐分解成______________,归还到无机环境中,被______________重新利用。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生物科技行业)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方面: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引用一些直观的图片,指导学生分析实例,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运用实践的能力。

同时应用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一些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和应用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学习过一首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蕴含了生物学知识:草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即使经历了大火,这个生态系统仍然复苏了。

那么为了证明生态系统确实具有这样的稳定性科学家们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它。

其中很著名的一个是美国的科学家们做的实验。

课件展示“生物圈II号”实验资料【提问】八位科学家原打算在“生物圈II号”中自给自足生活两年,为什么中途撤出了?这个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提示:1.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掉大量的氧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又与建“生物圈II号”的混凝土中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氧气含量由21%下降到14%。

2.昆虫中除了白蚁、蟑螂和蝈蝈外基本死亡,食物链等营养结构联系中断。

3.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都灭绝了,粮食严重减产。

……)【讲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工制作的生态系统都难以长期维持稳定,因此人类应当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唯一家园。

那么现有的生物圈为什么能够自我长期维持稳定呢?应该怎样保护呢?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板书]: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1.概念:见课本109页【讲述】:我们把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导学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导学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五章第3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課前預習學案一、預習目標預習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及其穩定性二、預習內容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抵抗力穩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恢復力穩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一方面要控制對__________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要適度,不應超過__________;(2)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__________投入,保證生態系統__________的協調。

三、提出疑惑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點疑惑內容課內探究學案一、學習目標1.闡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2.舉例說明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3.簡述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

學習重難點:闡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二、學習過程(一)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或自身和相對穩定的能力叫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生態系統為什麼能維持相對穩定?2、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1)實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輕微污染時,可通過、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種類與數量受到嚴重影響。

②森林:當害蟲數量增加時,食蟲鳥由於食物豐富,,這樣害蟲種群數量就會受到抑制。

新人教版学高中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必修生物

新人教版学高中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必修生物

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5.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6.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连线]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错误!个营养级。

3实例:(2)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2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6)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2.某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以及水和光等无机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物种解析:选C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恩施市第一中学集体备课教课设计纸集体备课时间2011年 11 月 21 日 201 办公室年高二学科生物中心备课人刘秀荣级课题第五章第 5 节生态系统的稳固性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1)经过剖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剖析凯巴丛林被损坏的原由”的活动,描绘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2 )经过剖析生态瓶、凯巴丛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固性,举例说出生态系统拥有一定的自我调理能力。

(3 )初步拥有采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2、技术目标(1)经过角色饰演发展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试试解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理曲线图,获取办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模拟课本中的实例分析某些自然现象。

3、感情目标(1)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固性的要素。

(2)认可人与自然和睦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课要点、难点教材要点:生态系统保持稳固性的原由教材难点:经过资料剖析归纳出生态系统自我调理能力的含义课前准备:学生自制生态瓶教师自制PPT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修改教课过程设计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情境创建组织学生察看而且指导察看方复习引入法,找出生态瓶中的食品链。

怀疑:为何有的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有的生态瓶中生物就很快死亡了?新课学习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指引学生找出凯巴丛林中存在的食品链和食品网。

并参加找寻活动。

2.发问: 1906 年从前的凯巴森第一环林是什么状态?(PPT展现)节:生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论、多系统稳固元评论教师参加学生小组讨性论而且指引学生剖析)3、解说生态系统稳固性的详细内容。

4、1906 年从前的凯巴丛林为何能保持稳固 ?5、剖析为何有的同学制作的第二环生态瓶中的生物能生计较长时节:间 ?1.生态系 6、归纳观点并板书。

统自我调( PPT展现)节能力问题串设计( PPT展现)1图中哪一种生物数目最早达到第一个顶峰?你对此怎么理解的?2哪一种生物数目最后达到顶峰?能不可以改变它的先后次序?说明你的原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前复习】复习、巩固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结构和功能,弄清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知道它们如何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1.表示一个生态系统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的是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B.消费者不只以一种食物为食C.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D.能量在各级营养级中逐渐递减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个体数量越庞大,其中的食物就越多,彼此间的联系也就越复杂。

因为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草食动物的食物,而一种草食动物既可以吃多种植物,又可能成为多种肉食动物的捕食对象,从而使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

答案:B2.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有剧烈变化的自然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湖泊生态系统中属于淡水生态系统,水域中动植物种类较多,浅水区(层)、深水层、底层生物分布相对稳定。

海洋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70%,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生态系统、结构层次复杂,种类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和稳定性最强。

只有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在不同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答案:D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______________并使自身的______________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内部因素: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

(3)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_______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_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___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_________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_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___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3.恢复力稳定性(l)概念: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_________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______________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当针对各种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各种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理解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理及方法。

【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本小节主要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生态系统稳定性,教材是利用著名的“生物圈Ⅱ号”实验室引出的。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教材主要阐述了这样几个要点: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这是它与生态平衡的区别;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关于抵抗力稳定性,教材分析了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讲述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特点。

关于恢复力稳定性,教材首先通过实例阐明了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然后讲述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说明这两种稳定能力同时存在于生态系统中且存在相反的关系,与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材又一次提到了“生物圈Ⅱ号”实验室的实例,指出保持各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必要性,接着举例讲述了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些措施。

并说明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想法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小节的知识结构如下:问题全解:117.如何理解“生物圈Ⅱ号”实验?(1)科学家们之所以建造“生物圈Ⅱ号”,是为了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

(2)“生物圈Ⅱ号”中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溪流;有土壤、水源、空气、阳光、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等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应有尽有。

(3)在实验过程中,“生物圈Ⅱ号“由于土壤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又与建造”生物圈I号“的混凝土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氧气含量由21%下降到14%,二氧化碳含量猛增。

同时,昆虫中除了白蚁、蟑螂和蝈蝈外都基本死亡,食物链等营养结构联系中断;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都灭绝了,粮食严重减少。

118.如何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它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或者说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稳定状态时而具有的一种“自稳”能力。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执行一定的功能。

其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完善的营养结构是保障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畅通运行的结构基础;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能使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形成典型的食物链关系,推动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

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与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例如,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是经过千百年来形成的,尽管其中的生物生生死死,迁入迁出,无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但从某一阶段来看,该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大体相同的。

这说明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上达到了相对稳定,表现为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如图8—7—1)。

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着它的功能。

因此,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即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趋于平衡。

图8—7—1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达到相对稳定时,生态系统就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

即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或者当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能够恢复到原状,即具有一定的恢复力稳定性。

119.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保护?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而自动调节能力又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抗污染)和完善的营养结构 (抗干扰)。

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三个方面。

它是河流生态系统抵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其中,生物分解主要以微生物为主,微型动物为辅,某些植物也有这种功能,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水生生物的分解和富集,转化为无害而稳定的无机物质,有些物质可成为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使其浓度下降,变有毒物质为无毒物质。

例如,工厂废水刚排入河流时,酚、氰等有毒物质含量很高,随着河水向下游流动,其浓度逐渐降低,这是由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作用引起的。

完善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有一种反馈调节机制,进而抵抗外界干扰,维持自身稳定,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林木的生长自然受到危害,但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增多,这样害虫的种群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出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现象。

由此可见,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林木→植食害虫→食虫鸟类”这条食物链的反馈调节。

又如,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每逢美洲兔大量繁殖之时,草原中的猞猁也会继而大量繁殖,随着猞猁大量捕食美洲兔,美洲兔数量减少了,猞猁的数量也随之减少(图8—7—2)。

图8—7—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有高有低。

例如,纯马尾松林容易发生松毛虫的暴发性危害,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混交林,这种单一性虫害就不容易发生。

这说明纯马尾松林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而混交林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那么,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从上面实例不难看出,混交林内生物种类较多,因此形成的食物链、食物网结构复杂,可以有多种天敌来控制一种害虫数量的发展。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与此同理,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所能容纳有毒物质的量也就越大,抵抗污染的能力也就越强。

总之,生物多样性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因此,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破坏生物多样性就等于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无节制地猎捕草原上的黄鼬、狐等动物,就会使鼠因失去天敌的控制而数量猛增,从而导致草原的退化。

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必须保护那些益虫、益鸟免遭捕杀,否则就会破坏由它们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食物链,致使生态系统丧失自动调节能力的结构基础。

例如,前几年,我国某地区由于大肆捕捉青蛙,用来喂养肉鸡,使得该地区的青蛙几乎濒于绝灭。

结果粘虫在麦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这证明大肆捕捉青蛙破坏了“小麦→粘虫→青蛙”这条食物链,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丧失。

虽然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特别强时,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自动调节能力就会降低甚至消失,最终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减弱或者丧失。

例如,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原退化;河流被严重污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等。

但是,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一旦停止这种干扰,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恢复力稳定性。

例如,如果停止污染物的排放,河流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还会恢复或接近原状。

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

第二年又会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

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理如图8—7—3图8—7—3总之,生态系统既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又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以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实际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结构和功能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必然产物。

一般地说,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但是它的恢复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低得多。

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