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草原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的乐园。

在教学实践中,草原不仅是一片广阔的场地,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土壤。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草原》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片土地,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充分利用草原资源1.1 利用草原的自然环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草原的广阔空间进行户外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利用草原的植被资源可以利用草原的植被资源进行植物分类、生态环境保护等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体验自然的魅力。

1.3 利用草原的动物资源通过观察草原上的动物,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培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开展生态教育2.1 引导学生尊重自然通过草原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漂亮与伟大,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在草原上进行生态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草原教学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注重情感教育3.1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夸姣在草原上,让学生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在草原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量、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3.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通过草原教学,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四、促进跨学科教学4.1 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草原教学中,可以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促进跨学科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跨学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草原》。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人的生活背景,了解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关注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草原》的字词、句式、结构等基本知识。

(2)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3)诗人的生活背景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3)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草原的场景。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互相交流朗读心得,分享对诗歌的感受。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字词、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识别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诗人的生活背景:(1)介绍诗人的生活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

(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5. 情感体验与创作:(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草原》。

2. 写一篇关于诗歌《草原》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

草原课后反思(精选5篇)

草原课后反思(精选5篇)

草原课后反思(精选5篇)草原课后反思篇1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人情美。

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待客话别)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

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2.开展活动,突破难点。

我设计了以下活动:A 创设情境,模拟蒙古包外见面握手的场面。

B 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说些什么?C 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来到美丽的阳城观光旅游,你们会怎样招待我?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语言的练习中,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

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教师语言还不够优美,激励评价还应更有针对性。

3. 课堂上读的层次和形式还应更多样一些,有效一些。

草原课后反思篇2《草原》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

作为第二个课时的教学,我将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段,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的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的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的教学反思引言本文将对教学内容为《草原》的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和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的实施和反思,我们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本课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节选修课。

本节课的主题是《草原》,旨在教授学生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生物群落及草原文化。

通过这节课,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并培养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特点,熟悉草原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了解草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爱自然,珍惜资源。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与布置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草原概况:介绍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和动物资源。

2.草原生态系统:讲解草原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3.草原文化:探讨草原文化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布置:•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课文,了解草原的基本概况。

•课堂上,以小组活动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草原的地理环境、生物群落和文化特点。

•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阐述对草原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探究式学习:通过演示、实验、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多媒体辅助: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草原的情况。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3.1 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课堂内容较为抽象和学生基础知识不足,学生参与度较低。

下次教学中,我打算通过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草原》教案及反思

《草原》教案及反思

《草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渲、勒”等 4 个生字,会写“毯、陈”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地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美丽。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草原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精读课文,感受草原风光美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

2、小组交流,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3、引导学生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等语句中感受草原天空的美。

4、从“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等语句体会草原的辽阔。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草原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人情美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段落。

2、学习第二自然段,从“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语句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通过“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等语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第一篇:《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

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原的特点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草原的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草原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3)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观察图片,想象草原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草原的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练习。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他们心中的草原。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创作思路。

四、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2. 生字词的学习是否扎实,学生是否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对草原美景和蒙古族风俗的认识是否有提升?4.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给予他们足够的个别辅导?5. 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写一篇小作文,描述他们心中的美景。

《草原》教学反思5篇

《草原》教学反思5篇

《草原》教学反思5篇《草原》教学反思1展示课《草原》在慎重的选课、团结的备课、说课中宣告结束了。

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过程之中,备课过程的和谐之美让我收获了几许成长。

教学过程的不和谐之音,暴露了许多教育、教学的问题。

何校长和语文组的老师针对我的课堂提出了衷肯、宝贵的意见。

他们如同庖丁解牛,精妙的指出了失误的关节点,这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但是,从教一载以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不能克服?始终如一块磐石沉沉地压在我的胸口,让我喘不过气来;又如一团乱麻,让我在午夜梦回之际也不能沉沉入眠。

直到读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终于找到了完整答案。

她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

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必将死去,但我们总是把那一天想得极其遥远。

我们处于精神活泼、身体轻快的健康状态,死亡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难得想到它。

日子延伸到无穷无尽的远景之中,所以,我们总是做些无价值的工作,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于生活懒洋洋的态度有时我认为,如果我们象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的态度可以尖锐的强调生命的价值,我们每天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

是的,我缺乏的正是一种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友善、朝气和渴望的态度。

在我的潜意识中,我只是一个新老师,有许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慢慢成长,我对自己很宽容,总是对自己说:这堂课上不好,没关系,有许多的下一节课可供我去弥补,殊不知一句话说得好:学生是经不起实验的!我可以慢慢的成长,而学生却不能,我应竭尽所能给他们以最好的护航。

假如我每天都带着这样的态度去生活: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假如我能带着这样的态度来工作:这是我上的最后一堂课。

我想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我会用微笑、用友善、用朝气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用愉快上扬的调子与学生对话,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发言,对他们的回答给以发自内心的赞美;对他们的羞涩给以最为宽容的鼓励;我会露出大大的微笑,让他们感受到我的阳光;我会用上好公开课的态度来上好每一节课。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篇1本学期,学校的校内评估课我所讲的是《蒙古草原狼》这一课,通过备课、讲课和课后研讨等阶段,使我对这一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做了反思,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备课阶段,由于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第一章的前半部分,所以我查找了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为此,我还阅读了姜戎的《狼图腾》,以及有关《狼图腾》的相关评论和研究。

《狼图腾》是一部全面研究狼、描绘狼、与狼共舞、人狼合一,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

对于课文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还在网上找到与狼相关的视频及狼的嚎叫声,作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学案。

其次,在讲课阶段,整体来说,内容安排较合理,时间分配得到,特别是视频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学生的预习课文指导不到位。

个别问题设计的过于难,在启发和引导上有所欠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于少,缺少适当的讨论。

最后,在课后研讨阶段,本教研组的同事给予了很多建议,例如语速过快,要适当的启发等等,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对本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备将来讲得更好,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讲课的共性问题,有待改进,收获良多。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篇2《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描写了牧民早晨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本课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的心情。

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是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语言优美、获得阅读快乐的好课例。

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低段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多感官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草原》教案新设计及反思精选

《草原》教案新设计及反思精选

《草原》教案新设计及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草原》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草原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五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草原的自然特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学习通过观察描绘景物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描绘草原的自然特点和民俗风情的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原的自然特点和民俗风情。

3. 课堂讲解(10分钟)a.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b.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15分钟)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b. 讲解例题,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根据例题要求,进行随堂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c. 教师进行解答,拓展相关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草原》2. 板书内容:a. 草原自然特点:辽阔、美丽、神奇b. 草原民俗风情:热情、好客、能歌善舞c. 写作方法:观察描绘、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你心中的草原。

b. 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2. 答案:a. 示例:我心目中的草原,是那辽阔无垠的碧绿草地,天空湛蓝,白云飘荡。

草原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草原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草原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课标要求1.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以内蒙古大草原为例介绍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风情。

教材从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那达慕大会等风俗习惯充分体现草原特色,课文围绕草原牧区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草原自然条件对牧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材有许多余地,可以让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活水,只要教师能合理把握,就能更好凸显新课程的理念。

三、学情分析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内蒙古草原有认知,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教学上可以侧重内蒙古草原风情形成的原因组织教学,对内蒙古草原的独特风情进行探究,抓住内蒙古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草原牧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这一难点,突出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对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点,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地图和相关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能够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认识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六、教学难点理解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七、教学准备教师自制PPT,视频资料八、教学方法1、探究学习2、讨论式学习3、直观教学法九、教学流程:(一)谈话式导入师: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又是旅游的好时节,放下忙碌的工作学习,去哪玩呢?北国冰雪风光;北京、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热闹繁华;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我们已经神游了一番,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腾格尔的《天堂》来一场草原风情游吧!(二)草原风情游1、教师播放《天堂》并要求,请同学们用心观察感受,草原风情,旅行结束请说说你的旅游见闻。

《草原》教学反思(15篇)

《草原》教学反思(15篇)

《草原》教学反思(15篇)《草原》教学反思1寒假熟悉新教材的时候,我再一次被《草原》这篇课文吸引住了。

它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初次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安排的是两课时,按照作者旅游的顺序学习课文。

但是,真正学习时,我花了三课时,对原有教学设计也作了一定的修改,从风景、蒙古人两方面来感受草原的美,感觉较为理想。

一、我班的孩子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导入。

通过用多媒体播放七幅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所以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引导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上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一碧千里”,“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着白色花朵”等景色十分迷人。

在读的过程中,采取了自由读、小组读、品读……最后我又为学生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收到语言美的熏陶。

三、感受蒙古人们的热情好客时,我先让学生找找从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提炼: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然后课件出示: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让学生加到适合的词语前。

学生在完成词语搭配的时候,进一步感受到了“热情好客”,因而在学习小组学习时,重点把握较准确,还能从教材想开去。

学完全文后,我觉得有一点还不够到位,那就是学生的个别朗读,情感流露未得到充分体现。

《草原》教学反思2《锡林郭勒大草原》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广阔,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草原图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

《草原》教案新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案新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案新设计及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草原》一课。

该文为著名作家老舍所写,描述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段落大意概括以及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概括文章段落大意,领悟文章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蒙古族人民与汉族人民的深厚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的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段落大意概括。

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的了解和期待。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15分钟)分组讨论,解析重点句子,概括段落大意。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

答案要求:内容丰富,语言流畅,体现草原的美和蒙古族人民的友谊。

2. 拓展延伸:搜集关于草原的诗歌、故事等资料,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所传递的美好情感。

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草原》公开课教案

《草原》公开课教案

《草原》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草原》。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绘的草原风貌和蒙古族民俗风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感受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草原》。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草原风貌和蒙古族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草原生态知识和蒙古族民俗文化的理解。

(2)通过朗读和默写,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草原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活力。

3. 朗读与默写教学法: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四、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草原》的PPT,包括课文内容、生词和短语、草原风貌和蒙古族民俗风情等相关资料。

2.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媒体素材,用于课堂展示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草原风貌和蒙古族民俗风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草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学习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3)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草原生态知识和蒙古族民俗文化。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朗读、默写。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巩固记忆。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草原》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草原》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草原》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3通过课堂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尊重、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2.1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2.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对草原的印象。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草原知识。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享自己认为课文的主题。

3.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描绘了哪些草原景象?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哪些?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4.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并指导。

5.小组讨论1)课文中的草原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2)你如何表达对草原的喜爱之情?5.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6.课堂表演6.1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情景,如草原风貌、人物对话等。

6.2教师点评并指导。

7.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3.生字词的学习采用跟读、造句等形式,既巩固了学生的记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老舍以及草原的风光习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草原》的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1.3 教学过程导入:简要介绍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草原》的背景知识。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草原》,理解课文大意。

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讨论:分组合作探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草原》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并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通过合作探讨,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培养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存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仍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草原的认知不够或者生活经验不足。

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大的被动性,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2.3 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入更多与草原相关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还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草原》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老舍以及草原的风光习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草原》的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草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草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草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关于草原的知识,如草原的植物、草原动物、草原的特点等。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语言技能目标:•听、说、读、写四个语言技能得到了均衡的发展。

•通过手写漂亮的作文、朗读课文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草原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草原和自然的意识。

•让学生明白草原的不易,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努力保护草原和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吸收草原相关的知识。

•学生能够用文学作品及语言表达自己对草原的感受,使其准确、精彩而生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协作阅读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在课后真正意义的理解和领悟到草原中的美好,亲身感受到草原的气息。

三、教学内容1.预习预习草原主题相关知识,了解生活在草原上的动植物,了解草原的特点。

2.导学引入主题,以草原为背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草原的美好。

3.整合通过合作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文本内容。

4.展示作文演讲、拓展阅读、口头表达、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对草原的热爱、思考和感悟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表现中提高。

5.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未来的学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其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四、教学方法1.合作阅读法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合作阅读草原相关的文本资料,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减少学生们的读物长时间单调的阅读。

2.小组讨论法根据草原及相关素材的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就草原相关的问题讨论,鼓励学生们大胆说出个人意见,同时,让学生可以听取他人意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3.情景再现法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草原的环境与特点。

然后,让学生演绎一些草原有关的小短剧,借助情景再现法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共同合作能力。

草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草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草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体会草原的自然美。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这节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

(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片,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些都是哪的风景呢(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

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1.整体感知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2.自主研读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想象点拨,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分享经验,指导朗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借助经验,唤起想象)●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以读代讲)●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草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草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草原的基本情况和生态环境;
2.掌握以写景为主的叙述技巧;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以写景为主的叙述技巧;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如何将环保意识贯穿整堂课;
2.如何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分钟,导入“草原”,让学生想想在草原上的场景,询问学生对草原的认识。

以写景为主的叙述技巧
•9分钟
•播放草原景色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挑选自己心中的最美场景。

•13分钟
•让学生运用目前学到的描写技巧,写出自己看到的最美场景,并请学生分享。

•10分钟
•以“草原的清晨”为例子,讲解如何写好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写作技巧并运用。

爱国情感与环保意识
•5分钟
•向学生讲解草原的重要性,并询问学生怎样爱护草原。

•25分钟
•请学生小组合作,创作环保海报或手抄报,并在班内展示。

总结
•2分钟
•请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和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和生态问题。

反思
•本次公开课目标明确,采用视频观察、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神秘。

同时通过草原的介绍,课堂紧密联系环保和爱国意识,使学生对环境保护建立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只是考虑到一些学生缺乏写作技巧,下次课堂需要做更多的资源优化和技能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草原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体会草原的自然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1 / 8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

(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片,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些都是哪的风景呢?(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

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范文最新推荐------------------------------------------------------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3 / 8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分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借助经验,唤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联系前文,体会意境)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范文最新推荐------------------------------------------------------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美丽动人
【教学反思】
现在回想那一节课的前前后后,我总结反思出了以下四个用心。

一、用心备课
备课的重要性众人皆知,但是备课到底该如何切实有效进行呢?也许我们总是习惯了套用,备课的时候务必熟练地掌握教学环节,务必牢牢地记住每个环节的过渡语。

在准备《草原》一课教学时,我起初也采用了这样的备课方式,并且心里总是希望自己教学时能够一字
5 / 8
不漏地把文采横溢的过渡语背出来。

可是紧接着,我又反问了一下自己,这样,是不是脱离了备课重在备学生的人本思想。

而且自己再仔细感觉一下,哟,把这些话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多别扭啊。

我何不大胆地尝试一下?教学中顺着学生的思维恰当地创造应用过渡语。

接着,我又花了大量的时间预设学生课堂上可能产生的情况,再认真地将这些情况归类,然后寻找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样,我上起课来就游刃有余了。

二、用心造势
在感受作者那些优美语句中流淌出的美景时,很多学生心领但神不会,举手感情朗读优美语句的学生很少。

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也不懂得哪来的耐心和激情,依然十分投入地通过多媒体画面和激情语言来感染他们,在那个时候我表现出了较好的耐性,这是我平时课堂中较少有的。

之后学生也能较有感情地朗读出那些语句。

现在想来,那该是教师的投入感染了学生。

曾经听一位全国名师说过:语文老师要学会‘造势’。

我想这里的造势,必定是指语文老师自己要投入到文本中,然后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自然地引导学生。

如果语文课堂上有矫揉造作的造势,那该让人觉得多么不舒服啊。

因此,用心地造势,乃是用心地投入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范文最新推荐------------------------------------------------------
三、用心置疑
上了这节课,我揪出了自己的一个致命的毛病,课堂提问太泛。

在学生反馈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我要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的时候,我开口就向学生提问:你为什么欣赏这句话?满以为会有声音冒出欣赏绣、一碧千里等关键词,传来的却是草原很美之类的话。

课堂提问,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词,它的引导性同样是很强烈的。

我们平时总是责怪学生不认真倾听,可那只是个别的,大部分学生比老师还会用心听,他们会在瞬间就去捉摸老师话里每个字的意思。

面对这样用心的学生,我岂能不更用心置疑?
四、用心撒网
课堂中许多生成性的情况可能都有一个精彩的续写,这时,老师应该善于用心放线。

备课时,总是一味注意精读感悟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该怎么收线,却忽视了放线的精彩。

好比打渔,外人一向关注收网后捞上来的鱼有多少,却很少去关注撒网的技巧。

这节课接近尾声时,有一个配乐写诗的情景。

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我的过渡语还没说完时,很多学生就高高举起了手,他们以为老师要让他们说出此时如果身在草原的感受,兴致非常高。

我当时心里一阵惊喜,可是嘴上的话却没有停止住: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笔记本,可以写几句
7 / 8
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表达你此时的感想。

说完之后,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有点儿沮丧地缩回了手。

我心里一阵后悔,咋刚才不让呢!课后教研评课上,老师们也给出了这个意见。

如果当时善于顺势撒网,让学生先发言,肯定是课堂的一大亮点。

不仅学生可以尽情抒怀感想,互相启发,而且这样也不正是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一个大好时刻吗?只因自己是个刚出海的渔夫,这一网不懂得撒得漂亮些,就这样失去了满舱收获。

但是不管课上得如何,只要是真实的,只要是用心的,只要有所收获,有所启迪,我就深深感谢这一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