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418-1996)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
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工艺标准
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工艺标准目次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 (1)4 材料要求 (2)5 施工准备 (3)6 操作工艺, (4)7 质量控制 (5)8 质量标准 (6)9 成品保护: (7)附录A 混凝土搅拌配合比标牌 (8)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用的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
标准中的混凝土包括有特殊要求的普通混凝土,如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及泵送混凝土等。
2 引用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3)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试行)(京TY5—9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3 术语3.1 普通混凝土——干密度为2000kg/m3~2800kg/m3 的水泥混凝土。
3.2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 级的混凝土。
3.3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f50 级的混凝土。
3.4 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
3.5 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 , 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至裂缝的混凝土。
3.6 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低于100㎜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419_1996)》
《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419_1996)》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419-1996)范围本工艺标准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的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资料等。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轻骨料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色。
2.1.2 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砂中含泥量;当混凝上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5%。
砂中泥块的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2%。
砂应有试验报告单。
2.1.3 轻粗细骨料:轻粗细骨料(陶粒或浮石等)的品种、粒径、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轻粗细骨料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进场试验报告。
必须试验的项目有:粗细骨料筛分析试验;粗细骨料堆积密度;粗骨料筒压强度;粗骨料吸水率试验。
轻粗骨料的级配应符合表4-30的要求,其自然级配的空隙率不应大于50%。
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
其含泥量不大于2%。
轻粗骨科的级配表4-30筛孔尺寸dmin(5) 1/2dmax(10) dmax(20) 2dmax(2×20)圆球型的及单一粒级累积筛余≥90 不规定≤10 0普通型的混合级配按重量计≥90 30~70 ≤10 0碎石型的混合级配(%) ≥90 40~60 ≤10 0轻砂细度模数不宜大于4.0,其大于5mm的累计筛余量不宜大于10%(按重量计)。
轻粗细骨料的堆积密度,轻粗骨料的筒压强度及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轻砂和天然轻粗骨料的吸水率不做规定;其它轻粗骨料的吸水率1h不大于22%。
2.1.4 水:宜采用饮用水。
其它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施工工艺标准
17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施工工艺标准1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施工。
17.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17.3 施工准备17.3.1 技术准备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现场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及搅拌机的搅拌能力,及时调整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并公布于搅拌配料地点的标牌上。
环保、成品保护等书面技术交底。
17.3.2 物资准备17.3.3 施工设施准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砂石输料斗及配套的其他设备。
手推车、铁锨等。
自动计量上料设备(采用电子计量设备)、台称、磅秤、流量计或水箱水位管标志计量器。
17.3.4 作业条件准备磅称下面及周围的砂、石清理干净。
计量器具灵敏可靠,并设专人按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定磅、监磅。
项目管理人员已向当地气象部门咨询,并对浇筑时的天气变化做好相应的技术、材料、施工准备。
17.4 施工工艺17.4.1 施工工艺流程本工艺流程见图17-1。
17.4.2 操作要求将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用料数量,由每立方用量换算为每盘用量。
同时,通过测定现场砂、石的含水率,调整每盘原材料的实际用量,并将最终结果和需拌制的混凝土的强度、浇筑部位、日期等写在标识牌上,挂于混凝土搅拌站醒目位置处。
图17-1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施工a) 各种计量用器具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普通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
现场拌制是普通混凝土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制定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对于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工程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应包括所使用的原材料、设备、施工流程、验收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原材料方面,需要明确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砂子、碎石、水等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如水泥标号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砂子和碎石需要经过筛选、洗涤等处理。
在设备方面,要求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机、水泵等设备,并要求这些设备符合国家安全、环保标准。
施工流程方面,需要明确混凝土的配比、搅拌时间、砼浇筑、养护等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操作规范。
验收标准方面,要求针对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水泥浆流动度等指标制定详细的检测标准和方法,确保混凝土质量合格。
其次,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进行调整。
具体来说,应根据施工地点的环境、天气、气温、潮湿度等因素来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
例如,施工环境较为封闭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保证混凝土不受过度蒸发或过早结皮等影响;当施工环境较为湿润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免影响其密度和强度。
最后,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应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混凝土施工作业涉及到许多危险因素,如搅拌机、输送机等设备的危险部位、混凝土浇筑时的高空作业等,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设备、规范操作程序、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对于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科学、规范、实用、可操作等特点,同时也要遵循合理、经济、环保的原则,以确保普通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质量得到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混凝土现场拌制标准
混凝土现场拌制标准混凝土现场拌制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的现场拌制是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旨在制定混凝土现场拌制标准,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材料质量可靠、拌和过程规范、施工质量优良。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的规范,包括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质量、拌和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三、混凝土配合比1.基本原则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工程要求以及现场原材料性能进行选择,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等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配合比的组成混凝土配合比应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等组分比例。
其中,水泥应按照规定的品种、标号和强度等级选择;砂应符合规范要求,包括粒度、含泥块率、含碳酸盐量等;石子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规格;水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加剂应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3.确定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现场原材料性能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试验确定。
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出配合比初步比例;(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配合比比例,如调整原材料比例、减少或增加外加剂用量等;(3)进行试验,包括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流动性试验等,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终配合比。
四、原材料质量1.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包括品种、标号、强度等级等要求。
水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场所,避免日晒雨淋。
2.砂砂应符合规范要求,包括粒度、含泥块率、含碳酸盐量等。
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场所,避免日晒雨淋。
3.石子石子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
石子应存放在平整、干燥、通风的场所,避免日晒雨淋。
4.水水应符合规范要求,包括PH值、悬浮物含量、杂质含量等。
水应存放在通风、干燥、洁净的容器中,避免受到污染。
5.外加剂外加剂应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外加剂应存放在防潮、通风、干燥的场所,避免日晒雨淋。
混凝土生产工艺标准
混凝土生产工艺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生产过程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份混凝土生产工艺标准十分必要。
二、材料准备2.1 水泥:使用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75-2007《水泥》的要求。
2.2 砂:砂的品质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要求。
2.3 骨料:骨料的品质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建筑用石料》的要求。
2.4 水:使用混凝土的水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7219-1998《工业用水质量》的要求。
三、生产工艺3.1 配料3.1.1 水泥、砂、骨料的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1.2 配料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泥、砂、骨料的计量误差。
3.1.3 在配料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的含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
3.2 搅拌3.2.1 搅拌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少于120秒。
3.2.2 搅拌机的转速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9142-2000《混凝土搅拌机性能和检验方法》的要求。
3.2.3 搅拌机的清洗和保养应定期进行,以保证搅拌机的正常运转。
3.3 运输3.3.1 运输混凝土的车辆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要求。
3.3.2 混凝土的运输应尽量减少颠簸和振动,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3.3 混凝土的运输距离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和强度进行合理的安排。
3.4 浇筑3.4.1 浇筑前应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3.4.2 浇筑时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3.4.3 浇筑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3.5 养护3.5.1 养护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少于14天。
3.5.2 养护期间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5.3 养护期间应禁止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护区域,以防止混凝土的损坏。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1.1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1.2 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砂中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5%,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含泥量应≤3%。
砂中泥块的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l%;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2%,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其泥块含量应≤l%。
砂应有试验报告单。
2.1.3 石子(碎石或卵石):石子的粒径、级配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5%。
石子的含泥量(小于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当对混凝土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应≤1%。
石子的泥块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0 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0.7%;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10时,应≤l%。
石子应有试块报告单。
2.1.4 水:宜采用饮用水。
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
2.1.5 外加剂:所用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外加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有关指标的进场试验报告。
国家规定要求认证的产品,还应有准用证件。
外加剂必须有掺量试验。
2.1.6 混合材料(目前主要是掺粉煤灰,也有掺其它混合材料的,如UEA膨胀剂、沸石粉等):所用混合材料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4-18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
4-18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418-1996)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1.2 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砂中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5%,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含泥量应≤3%。
砂中泥块的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2%,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其泥块含量应≤1%。
砂应有试验报告单。
2.1.3 石子(碎石或卵石):石子的粒径、级配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5%。
石子的含泥量(小于0.8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当对混凝土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应≤1%。
石子的泥块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时≥C30时,应≤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时<C30,应≤0.7%;当混凝土强度等级时≤C10,应≤1%。
石子应有试块报告单。
2.1.4 水:宜采用饮用水。
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2.1.5 外加剂:所用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外加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有关指针的进场试验报告。
国家规定要求认证的产品,还应有准用证件。
外加剂必须有掺量试验。
2.1.6 混合材料(目前主要是掺粉煤灰,也有掺其它混合材料的,如UEA 膨胀剂、沸石粉等):所用混合材料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养护工艺标准
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养护工艺标准剪力墙结构大模板普通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421-1996)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剪力墙结构,多层、高层大模板普通混凝土浇筑工艺。
施工准备2.1 材料要求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用325~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当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
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早强措施,确保墙体拆模及扣板强度。
2.1.2 砂:粗砂或中砂,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子5%。
混凝土等于及高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3%。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2%,混凝土等于及高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1%。
2.1.4 水:不含杂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应符合相应标准的技术要求,其掺量应根据施工要求,通过试验室确定。
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吊斗、手推车、磅秤、插入式振捣棒(高频)、铁锹、铁盘、木抹子、小平锹、水勺、水桶、胶皮水管等。
2.2 作业条件:2.2.1 办完钢筋隐检手续,注意检查支铁、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
核实墙内预埋件、预留孔洞、水电预埋管线、盒(槽)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
2.2.2 检查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处拼接是否严密,边角柱加固是否可靠,各种连接件是否牢固。
2.2.3 检查并清理模板内残留杂物,用水冲净。
外砖内模的砖墙及木模,常温时应浇水湿润。
2.2.4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器、磅秤等,经检查、维修。
计量器具已定期校核。
2.2.5 检查电源、线路,并做好夜间施工照明的准备。
2.2.6 由试验室进行试配,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注意节约水泥,方便施工,满足混凝土早期强度要求,拆模后墙面平整,达到不抹灰的要求。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浇筑、振捣→ 拆模、养护3.2 混凝土搅拌:采用自落式搅拌机,加料顺序宜为,先加l/2用水量,然后加石子、水泥、砂搅拌lmin,再加剩余1/2用水量继续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掺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4181996)[005]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418-1996)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1.2 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砂中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5%,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含泥量应≤3%。
砂中泥块的含量(大于5mm 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l%;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2%,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其泥块含量应≤l%。
砂应有试验报告单。
2.1.3 石子(碎石或卵石):石子的粒径、级配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5%。
石子的含泥量(小于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当对混凝土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应≤1%。
石子的泥块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0.7%;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10时,应≤l%。
石子应有试块报告单。
2.1.4 水:宜采用饮用水。
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
2.1.5 外加剂:所用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外加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有关指标的进场试验报告。
国家规定要求认证的产品,还应有准用证件。
外加剂必须有掺量试验。
2.1.6 混合材料(目前主要是掺粉煤灰,也有掺其它混合材料的,如UEA膨胀剂、沸石粉等):所用混合材料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混凝土拌和工艺技术规程
混凝土拌和工艺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因此,在混凝土的拌和工艺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操作。
本文将从原材料的选用、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和养护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拌和工艺技术规程。
二、原材料的选用1. 水泥在混凝土拌和的过程中,水泥是起到胶凝作用的主要原材料。
因此,选用优质的水泥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
建议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其标号应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选择。
2. 砂石砂石是混凝土中的骨料,它的选用需要考虑其粒径、形状、表面状态等因素。
一般来说,砂石应选用天然河砂或人工砂,其颗粒大小应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应注意砂石的洁净度和含泥量,以免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3. 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添加的一些化学物质,它们可以改变混凝土的性能,如减小水灰比、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等。
一般来说,应根据工程的要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外加剂,同时应注意外加剂的加入量和混凝土拌和的时间。
三、混凝土的拌和1. 配比设计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
在进行配比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工程的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然后根据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实验数据进行配比设计。
在配比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混凝土的水灰比、骨料的合理配比和混凝土的流动性能。
2. 拌和过程在进行混凝土拌和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将水、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2)先搅拌2~3分钟将原材料混合均匀,然后再添加余下的骨料和外加剂,继续搅拌2~3分钟;(3)拌和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之间,并应注意防止过度拌和。
四、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应遵守以下规定:1. 运输方式混凝土的运输方式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现场条件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混凝土可以通过汽车运输、泵送和输送带等方式进行运输。
2019年整理018普通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精品资料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2 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1.2 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砂中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5%,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含泥量应≤3%。
砂中泥块的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l%;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2%,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其泥块含量应≤l%。
砂应有试验报告单。
2.1.3 石子(碎石或卵石):石子的粒径、级配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5%。
石子的含泥量(小于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当对混凝土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应≤1%。
石子的泥块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0 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0.7%;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10时,应≤l%。
石子应有试块报告单。
2.1.4 水:宜采用饮用水。
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
2.1.5 外加剂:所用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外加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有关指标的进场试验报告。
国家规定要求认证的产品,还应有准用证件。
外加剂必须有掺量试验。
2.1.6 混合材料(目前主要是掺粉煤灰,也有掺其它混合材料的,如UEA膨胀剂、沸石粉等):所用混合材料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混凝土生产工艺标准
混凝土生产工艺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生产工艺标准对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可靠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生产工艺标准。
二、原材料1.水(1)水质要求:应符合《城市供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中的要求,PH值在6-8之间,色度不大于15度,悬浮物不大于10mg/L,氯离子含量不大于350mg/L。
(2)用水量: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合理用水量,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2.水泥(1)水泥品种: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符合国家标准(GB175-2007)和行业标准(JC/T 998-2004)。
(2)水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要求,控制水泥的含水率、细度、初始和终凝时间等指标。
3.骨料(1)骨料种类: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和行业标准(JGJ52-2006)的骨料种类,如碎石、河沙、机制砂等。
(2)骨料质量:应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含灰量、粒径分布等指标,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掺合料(1)掺合料种类: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GB/T 276-2014)和行业标准(JG/T223-2007)的掺合料种类,如粉煤灰、矿渣粉等。
(2)掺合料质量:应控制掺合料的含水率、细度、活性指数等指标,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三、生产工艺1.拌合(1)搅拌方式:应选择适合的搅拌方式,如强制式搅拌机、卷筒式搅拌机等。
(2)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搅拌设备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3)搅拌顺序:应先将干料充分搅拌,再加入适量的水,最后再进行充分搅拌。
2.运输(1)运输方式:应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如自卸车、皮卡车等。
(2)运输距离: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选择合适的运输距离,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3)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凝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8 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418—1996)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的现场拌制。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2.1.2 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砂中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含泥量≤5%,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含泥量应≤3%。
砂中泥块的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l%;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泥块含量应≤2%,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其泥块含量应≤l%。
砂应有试验报告单。
2.1.3 石子(碎石或卵石):石子的粒径、级配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5%。
石子的含泥量(小于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15时,应≤2%;当对混凝土有抗冻、抗渗要求时,应≤1%。
石子的泥块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0 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0.7%;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10时,应≤l%。
石子应有试块报告单。
2.1.4 水:宜采用饮用水。
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
2.1.5 外加剂:所用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外加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有关指标的进场试验报告。
国家规定要求认证的产品,还应有准用证件。
外加剂必须有掺量试验。
2.1.6 混合材料(目前主要是掺粉煤灰,也有掺其它混合材料的,如UEA膨胀剂、沸石粉等):所用混合材料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混合材料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进场试验报告。
混合材料还必须有掺量试验。
2.1.7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宜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以可采用自落式搅拌机。
计量设备一般采用磅秤或电子计量设备。
水计量可采用流量计、时间继电器控制的流量计或水箱水位管标志计量器。
上料设备有双轮手推车、铲车、装载机、砂石输料斗等,以及配套的其它设备。
现场试验器具,如坍落度测试设备、试模等。
2.2 作业条件:2.2.1 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通知单,并将其转换为每盘实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并公布于搅拌配料地点的标牌上。
2.2.2 所有的原材料经检查,全部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所提出的要求。
2.2.3 搅拌机及其配套的设备应运转灵活、安全可靠。
电源及配电系统符合要求,安全可靠。
2.2.4 所有计量器具必须有检定的有效期标识。
地磅下面及周围的砂、石清理干净,计量器具灵敏可靠,并按施工配合比设专人定磅。
2.2.5 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2.2.6 需浇筑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混凝土浇筑的申请单已经有关管理人员批准。
2.2.7 新下达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
开盘鉴定的工作已进行并符合要求。
3 操作工艺3.1 基本工艺流程:3.2 每台班开始前,对搅拌机及上料设备进行检查并试运转;对所用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定磅;校对施工配合比;对所用原材料的规格、品种、产地、牌号及质量进行检查,并与施工配合比进行核对;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查,如有变化,及时通知试验人员调整用水量。
一切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开盘拌制混凝土。
3.3 计量:3.3.1 砂、石计量:用手推车上料时,必须车车过磅,卸多补少。
有贮料斗及配套的计量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上料时,需调整好斗门关闭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
砂、石计量的允许偏差应≤±3%。
3.3.2 水泥计量:搅拌时采用袋装水泥时,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量每袋的平均实际重量。
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袋补足,或以每袋的实际水泥重量为准,调整砂、石、水及其它材料用量,按配合比的*比例重新确定每盘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搅拌时采用散装水泥的,应每盘精确计量。
水泥计量的允许偏差应≤±2%。
3.3.3 外加剂及混合料计量:对于粉状的外加剂和混合料,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的用料,预先在外加剂和混合料存放的仓库中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运到搅拌地点备用。
液态外加剂要随用随搅拌,并用比重计检查其浓度,用量桶计量。
外加剂、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2%。
3.3.4 水计量:水必须盘盘计量,其允许偏差应≤±2%。
3.4 上料:现场拌制混凝土,一般是计量好的原材料先汇集在上料斗中,经上料斗进入搅拌筒。
水及液态外加剂经计量后,在往搅拌筒中进料的同时,直接进入搅拌筒。
原材料汇集入上料斗的顺序如下:3.4.1 当无外加剂、混合料时,依次进入上料斗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
3.4.2 当掺混合料时,其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
3.4.3 当掺干粉状外加剂时,其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成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外加剂。
3.5 第一盘混凝土拌制的操作:每次上班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将剩余积水倒净。
搅拌第一盘时,由于砂浆粘筒壁而损失,因此,石子的用量应按配合比减半。
从第二盘开始,按给定的配合比投料。
3.6 搅拌时间控制: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表4-28控制。
3.7 出料:出料时,先少许出料,目测拌合物的外观质量,如目测合格方可出料。
每盘混凝土拌合物必须出尽。
3.8 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3.8.1 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一个工作班至少两次。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 (s) 表4-28 搅拌机出料量 (L) 混凝土坍落度(mm)搅拌机机型 <250 250~500 >500 强制式60 90 120 ≤30 自落式90 120 150 强制式60 60 90 >30自落式 90 90 120 注:l.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系指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开始卸料止的时间;2. 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3. 冬期施工时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
3.8.2 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混凝土拌合物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
不符合要求时,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
3.8.3 在每一工作班内,当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如下雨或原材料有变化),应及时检查。
3.8.4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3.8.5 按以下规定留置试块:3.8.5.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 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8.5.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8.5.3 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8.5.4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应按规定留置抗渗试块。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
可根据技术交底的要求确定。
为保证留置的试块有代表性,应在第三盘以后至搅拌结束前30min 之间取样。
3.9 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搅拌:3.9.1 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 稳定低于5℃时,混凝土拌制应采取冬施措施,并应及时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
3.9.2 配制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号,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 3,水灰比不应大于0.6。
3.9.3 冬期施工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
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如掺用氯盐类防冻剂,应严格控制掺量,并严格执行有关掺用氯盐类防冻剂的规定。
3.9.4 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3.9.5 冬期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
水及骨料的加热温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超过表4-29的规定。
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并宜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存放。
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
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
拌合水和骨料最高温度 表4-29 项 目 拌合水 骨 料标号小于5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80℃ 60℃标号大于5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60℃ 40℃3.9.6 混凝土拌制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拌制时间应取常温的1. 5倍。
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3.9.7 冬期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除遵守3.8条的规定外,尚应进行以下检查:3.9.7.1 检查外加剂的掺量。
3.9.7.2 测量水和外加剂溶液以及骨料的加热温度和加入搅拌机的温度。
3.9.7.3 测量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时的温度和浇筑时的温度。
以上检查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测量检查四次。
3.9.7.4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除应符合3.8.5条的规定外,尚应增设不少于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的混凝土强度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混凝土强度。
4 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 混凝土所用水泥、骨料、外加剂、混合料的规格、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单。
4.1.2 混凝土的强度评定应符合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及强度评定资料。
4.2 基本项目:4.2.1 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2.2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符合要求。
检查方法:现场测定及检查施工记录。
4.2.3 冬期施工时,水、骨料加热温度及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应符合要求。
检查方法:现场测定及检查施工记录。
5 成品保护5.1 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离差大,是常发生的质量问题,是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
防止这一质量问题需要综合治理,除了在混凝土运输、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外,在混凝土拌制阶段要特别注意。
要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
要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原材料的配料计量。
5.2 混凝土裂缝是常发生的质量问题。
造成的原因很多。
在拌制阶段,如果砂、石含泥量大、用水量大、使用过期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
因此在拌制阶段,仍要严格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计量。
5.3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坍落度不符合要求。
造成这类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水灰比影响最大;第二是石子的级配差,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第三是搅拌时间过短或太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