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合集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是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1、读演结合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读”。

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演,去解决问题,理解应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集锦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集锦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集锦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正好是11月24感恩节的时候讲的单元六的第一课,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以教学预设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采用以下的教与学的方法:教法: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法: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五、教具准备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多媒体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达到资源共享。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课稿范文锦集7 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课稿篇 1一、说教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 1994 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坍毁了,急忙赶来的家长沉痛欲绝在残忍的现实眼前无奈地垂泪,而此中一位父亲却深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深信儿子在等候他去挽救,因为他对儿子以前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永久和你在一同。

所以,他不管大家的劝解与阻截,日以继夜挖了 38 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余 13 位小朋友。

描绘详细、感情诚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亲母亲之爱。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肩负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亲母亲的爱,增强与父亲母亲的交流的任务。

训练重点是“指引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是如何经过人物相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绘,表现父亲母亲之爱的。

”__是对父爱的颂扬,学生应当很简单理解。

但要去领会文中动人的人品力量,倒是一个难点。

在教课时,应当力争经过情境创建,去全力衬托感情,让孩子们在商讨、合作、. 频频吟诵中意会文中文本的感情,真切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课目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修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修养是学生学好其余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理念,拟订以下目标,以务实现“以人为本,终生发展,和睦发展”的目标。

1、知识目标:经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 生词。

2、能力目标:(1)运用“从内容领会思想”的阅读方法,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意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3、感情目标:感觉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相互相信,遇到爱的教育。

三、说教课重点与难点本课教课的重点是:指引学生从详细语言环境中感觉父爱的伟鼎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非常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同。

”的含义。

四、教法学法讲堂是生活的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同相互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兴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锦集六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锦集六篇

You must do what others don't want to do today, so that tomorrow you can have things that others can'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锦集六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1、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说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

4、说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中从课文的结局入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朴实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5、说教学过程。

分为四大板块逐一推进。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地震灾难。

2、揭示课题。

教师简介大地震发生的概况,让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心情,激起学生的沉痛,难过,与伤感。

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鉴于高年纪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三篇【汇编】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三篇【汇编】

To manage less is to manage well.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三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__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了不起。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环境面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三、说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五、说教学过程1、读本单元的导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教学重点)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了不起的父子)(本环节是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3、质疑问难: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齐读,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为什么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儿子了不起?为什么这对父子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本环节以重点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围绕重点段进行质疑。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最新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3篇

最新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说课稿时间:2020-05-20我要投稿最新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3篇最新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1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冒者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其他同学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感情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识并理解“疾步、废墟、昔日、瓦砾、爆炸等词语2、抓住重点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第二课时:1、感受儿子的了不起,以及儿子的巨大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进行爱的教育3、有感情朗读课文4、正确书写生字词语教法和学法:(第一课时)在这节课中,我以单元导读中的学习要求导入课题,把“抓住重点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作为重点和难点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为了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理念,在这堂课设计运用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疑促读,读中感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并在体会后及时总结了写作方法因为课文内容虽然感人至深,但毕竟离孩子们太遥远了,于是最后安排一组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伟大父爱和母爱的感人图片,把他们从书中拉到了现实,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有了切身的体会以后,再回到课文中去体会36小时后,儿子还埋在废墟中,父亲的内心世界,这样孩子们就能有感而发了课后反思:按照教学设计,总的教学目标是完成了,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设计中,在品词析句时安排了小组讨论交流的,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去理解,结果是问题出来之后就直接说了,效果也就差了一些还有一些环节的衔接上也不够流畅小练笔安排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8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8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8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篇一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

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

然而,由于小学生还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若仅仅是通过课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生的话,学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在行动中也是无所适从的。

因此,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下面就是我以这次5·12大地震中的许多鲜活的实例来讲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

教材梗概: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多万人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但是万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正是凭借这一坚定信念,这位父亲孤身一人,不顾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14位同学。

情景教学案例:片段一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展示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3一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理清思路。

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在2008年5月12 日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的人不幸遇难,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班长: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钟)以前我们上语文课,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今天,我也要提问题,但不多,就一个,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让你们来猜一猜。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要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文道结合的思想,按专题来组织单元。

本单元就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领悟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是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

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夜以继日,挖了整整38个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的14位小朋友。

选择这篇课文,是缘于感动,也是缘于汶川地震后,再一次上这堂课时完全不同的感受。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就是在这样无情的灾难面前,我们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二、说教法:下面,我将自己设计该课教学时的若干想法,原原本本地加以呈现,我希望我这种“原生态”的呈现,能限度地表明我的教学理念。

1、在感动中领悟全文中心。

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

让学生感动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前提。

利用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动于伟大的父爱。

加之,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播放直观的地震现场,让学生更加被这对父子感动。

2、在改写结局中感动于过程。

事实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不长,即使没有老师小心翼翼的精心引领,学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这篇课文读懂,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感动,感动于“这位父亲“的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与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文档汇编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文档汇编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文档汇编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以教学预设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身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感受父亲的伟大.2.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本课我采用以下的教与学的方法:教法: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法: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五.教具准备本课教学我主要利用多媒体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达到资源共享。

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有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结合今年的XX大地震这一现实素材,教学开始出示XX地震的图片,师生配乐朗读,勾起学生对08年这一沉痛事件的回忆, 既揭示了本堂课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

有便于后面教学的进行.(二)指导朗读,悟父子情1.接着让学生用简练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所写的父子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这不但是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一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就设计理念、教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首先,我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

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二、教材、学情分析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三、课前准备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联系实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父亲为救儿子不顾生死的父爱亲情以及孩子在危险情况下先人后己的美好品质。

教育学生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感悟,让学生感受到父子情深,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四、教具准备。

课件、信封。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进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父子之爱。

(四)走出教材,品味人间真情。

这是发生在2023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

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深痛的记忆。

今天我要与同学们走近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去看看那次地震中那对不平凡的父与子。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1、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这次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3、主要人物是谁?你更喜欢谁?4、再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5、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在读中感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品读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父亲的仍不放弃。

师:“没人再来阻挡他。

”说明有人阻挡过他。

都谁阻挡他了?生:好心人“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师:听到这话父亲的反应是什么?生: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谁阻挡这位父亲?生:救火队长。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师:父亲的反应?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从父亲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还有谁?生: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师:父亲此时的反应是?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让我们带着深情再读11自然段。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六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六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六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1、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说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

4、说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中从课文的结局入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朴实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5、说教学过程。

分为四大板块逐一推进。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地震灾难。

2、揭示课题。

教师简介大地震发生的概况,让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心情,激起学生的沉痛,难过,与伤感。

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鉴于高年纪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从而对__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三板块:细读交流。

请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__中的语言说出图意。

再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自主阅读,深入感悟:1.学生自渎课文,从父亲和儿子的表现中找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篇1一、说教材:感悟用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

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

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的含义。

四、教法学法: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语文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内容及作用《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记叙文。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令人震撼。

这是一篇很能催人泪下的文章。

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并不能感同身受的体味当时地震的情景,更无法通过内心感悟其中的父子深情,对文本的内容停留在字面的理解。

对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二)三维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的难点则是领悟作者通过具体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二、说学情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较高阶段。

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2021年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8篇

2021年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8篇

2021年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8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正好是11月24感恩节的时候讲的单元六的第一课,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以教学预设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采用以下的教与学的方法:教法: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法: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五、教具准备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多媒体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达到资源共享。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教学目标:篇一根据教参要求,这篇课文总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

表达方法。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的第一课时的目标是: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二说课其实也是一种集体备课的形式,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智慧的交流。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语文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内容及作用《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记叙文。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令人震撼。

这是一篇很能催人泪下的文章。

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并不能感同身受的体味当时地震的情景,更无法通过内心感悟其中的父子深情,对文本的内容停留在字面的理解。

对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二)三维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模板六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就设计理念、教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首先,我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

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二、教材、学情分析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三、课前准备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一、教材编排的特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鲁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1994年,在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主题,讲述了人们对总理的爱戴,怀念之情;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恋恋不舍. 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那高尚.圣洁.无私的母爱的怀念之情。

因此,__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

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

前面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

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三、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1、以读代讲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濮阳市中原油田十九中小学徐莉莉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第1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板书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

文章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是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根据这一基本理念,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
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把教学的重点定为①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过程,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②体会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教学的难点定为:从课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爱的伟大。

本课安排二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完成生字教学,把握主要内容,并精读课文的1-12自然段,着重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课文第13至24自然段,着重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指导感情朗读,完成课后练笔。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
念,结合本组教材“父母之爱”这一专题,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感受父子情深,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读中感悟。

学生则通过多层次(如初读,细读,精读),多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引读)的朗读,以及圈点批注等方法自主体验,感受父爱的伟大,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四、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沟通合作、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这一新的理念,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四个学习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预设3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巧妙的导入,是教者永远的话题。

课的伊始我出示了美国洛杉矶地震的视频片段,使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直观、鲜活地显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开课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这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问地震给你留下的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表达,交流的欲望被调动起来,情绪得到激发,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预设15分钟)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

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②思考: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写的是这对父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情?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我行间巡视,做到随时解答学生出现的问题。

这样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学生带着问题全面参与,读、思、议、划、说,亲近文本,在书上圈圈画画点点,力求使课堂洋溢着智慧的光芒。

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因此,我在检查学习情况时主要通过结合图片理解“混乱、废墟、瓦砾、爆炸“等生字词,重点强调了多音字“血”在课文中血丝、血迹的读音。

并借助两个问题帮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中心词“了不起”(板书)。

告诉学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第三步:细读课文,交流感悟(预设20分钟)
资深的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也是读,第三还是读。

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
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

”为此,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并在角色体验中披文入境,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父亲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哪些文字深深感动了你,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简单地做些批注。

我让学生边读书边做记号,目的是让学生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感受,教师相机引导。

我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会找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教学时我着重通过“挖”及想象其它动作词“掏,搬,挖,刨,扔……”,更深一层地感悟父亲的劳累和艰辛。

我还利用时间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父亲挖的时间的漫长以及父亲的决心。

从外貌的描写进行想像说话:想象父亲在挖掘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从而进一步感受父爱的伟大。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以后指导朗读。

形式有:指名读,引读,配乐朗读等。

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上最动听的音乐,牵引学生游动于字里行间,情感教育自然也就水到渠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

这一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反复读,反复思考,反复对比, 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发展。

阅读对于学语文的意义不仅在于读懂了你在读的东西,而更在于从阅读中学习别人的修辞造句,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更加扎实。

在教学父亲的三句话“谁愿意帮助我?”时我是这样处理的:父亲的三句话意思一样,但是心情却不一样,让学生通过品味涵泳,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感受,再从问题“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危险,你为什么不离开?”的解答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父爱的伟大。

第四步:拓展激情,总结学法(预设2分钟)
新课程倡导:我们语文的教育要巧妙地架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

对此,教学中,我适时插播了5.12汶川大地震三位父亲的形象和一个手机短信的故事,唤醒他们的感受,当《神秘园》的音乐响起,那仿佛来自天国的、
震撼灵魂的乐曲,荡涤着每个学生的心,撞击着每个学生的魂,再加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此时的课堂“无声胜有声”,师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最后,结合导读总结了学法,告诉学生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
课件出示分层作业:[读写积累]1、抄写生字新词。

2、摘抄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好词佳句。

[想象写话] 在38小时的等待里,废墟里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阅读链接] 读一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体会另一种父子情深。

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做到了“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五、说板书设计和过渡语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课上生成这样的板书,简洁,实用,条理清楚,清晰地浓缩了本课的精髓。

总之,本堂课我大胆选择“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清晰明了,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一条主线贯穿全过程——“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然,具体课堂的生成,有待我随时关注、及时调整,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给予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