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伐魏

合集下载

《后出师表》诸葛亮(三国)

《后出师表》诸葛亮(三国)
这篇文章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向蜀汉 后主刘禅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关系到蜀汉的 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全文以议论 见长,传达出一股忠贞壮烈之气。
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
者的请求和愿望。表文的一般内容不外乎议 论和叙事,又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孙子兵法》中强调用兵 “宜速不宜久”
第四部分论述世事多变,难以预料,必须尽力而为。文中"鞠躬 尽力,死而后已"八个大字,铮铮有声,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对蜀 汉政权的忠肝义胆,是全文高潮之所在,也是诸葛亮人格璀璨光 辉之所在。


诵读《后出师表》中最精彩的部分: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 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实力对比: 蜀汉——“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曹魏——“适疲于西,又务于东”、腹背受敌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诸葛亮从六个方面具体驳斥了蜀中非议 的错误:
(一)从汉代开国之主刘邦"涉险被创,危然后安"的历史教训出发,说 明决不能坐定待胜; (二)从刘繇、王朗不思进取,坐待东吴强大的历史教训出发,说明 决不能不战而使敌人壮大; (三)从足智多谋的曹操屡遭困厄的历史教训出发,说明难以不危而 定; (四)从才能过人的曹操一再失误的历史教训出发,说明难以庸才取 胜; (五)从老兵老将逐渐衰亡的现状出发,说明愈迟进军则愈少兵将, 今后更是难以图敌; (六)从当前蜀国的人力财力现状出发,说明拖延愈久则因难愈多, 以小战大,难以与敌持久,必须及早图敌,先发制人,才能克敌制胜。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在军队出征之前写给君 主表明请求和愿望的奏章。本文主要论述该 不该进行第二次北伐以及该如何进行,表达 出作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气节。

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表》资料背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这就是《出师表》。

《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禅的奏章。

《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

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作者:诸葛亮(公元 181—234 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藏器待时。

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

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

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

公元 223 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

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卒于军中。

有《诸葛武侯集》。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侯,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曾隐居躬耕于南阳十年。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出师表》知识梳理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出师表》知识梳理

《出师表》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节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文体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背景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内容概括《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写作思路如下: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7)明确各方面责任,表明决心五、字音字形崩殂( cú ) 疲弊( (bì ) 恢弘(hóng) 陟( zhì )罚臧否( pǐ ) 驽钝( nú dùn ) 以遗(wèi )陛( bì )下妄自菲( fěi )薄裨( bì )补阙( quē)漏猥( wěi )自枉屈夙(sù )夜忧叹行( háng )阵和睦咨( zī )诹( zōu ) 以彰( zhāng )其咎( jiù )六、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中道崩殂(死。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_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_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_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灵魂人物,所以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引人注意。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诸葛亮的丑妻诸葛亮不仅有才,而且相貌俊伟,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

但他却选了一位“瘦黑矮小,一头黄发”的丑女阿丑为妻,诸葛亮为何要娶丑女呢?传统观点认为,诸葛亮重才不重貌,是注重人的内在美。

阿丑自幼才识过人,颇有心计,诸葛亮早在成婚前就有所耳闻。

这不无道理,但并非全部。

其实,诸葛亮娶阿丑,是出于一种政治上的考虑。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所引《褒阳记》记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

谓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匹配。

’孔明许,即载送之。

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另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家境贫寒,出身卑微,自幼丧父,少年时代便过着流离转徙的生活,吃尽军阀混战的苦头,深受强宗豪族的压迫。

后来跟着在南昌做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生活。

14岁时,叔父因官被削而投靠了刘表;17岁那年,叔父死了,他从此没了依靠,就在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定居。

他虽然住在乡下,但他不想无声无息地隐居一辈子,他时刻关心着国家的盛衰,有着为国家尽忠的抱负,怀着如此壮志雄心,他立志要登上政治舞台而建功立业。

这种政治上的考虑无疑会影响到诸葛亮的婚姻大事,甚至还牵涉到了家人的婚事。

这也是为在地主集团的上层站稳脚跟,以便今后一展鸿图。

为此,他在家庭婚姻方面,做了三件事:第一,他把姐姐嫁给了荆州地主集团中在襄阳地区颇有名望的首领人物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对其赏识备至,称他为“卧龙”,从此,他就在荆州站稳了脚跟。

第二,诸葛亮为弟弟娶了荆州地主集团中在南阳地区数得着的人物林氏之女为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自己择妇结亲,当然要服从既留荆州又能结交望族这一政治目的,这也就是诸葛亮在荆州而不到其他地方去的原因。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诸葛亮平定南方,班师回囯不久,魏主曹丕死,孺子曹睿继位。

诸葛亮上《出师表》一遒,于建兴五年出师伐魏。

起初,蜀军接连取胜。

后因魏主重新起用司马懿,司马懿及时擒获孟达,夺取街亭,使诸葛亮第一次伐魏失败。

建兴六年,魏都督曹休被东吴打败,诸葛亮又上《出师表》一遒,起兵30万再次伐魏。

姜维用诈降之计,打败曹真。

魏主用司马懿坚守不出之计,拖住蜀军。

诸葛亮因军中无粮,只得主动退回。

建兴七年,诸葛亮得知把守陈仓的魏将郝昭病重,便暗中出兵袭取了陈仓,接着又袭取了散关。

魏主曹睿急忙封司马懿为大都督,进兵祁山。

司马懿欲偷袭蜀兵大寨,因孔明早有提防,魏兵大败而归。

这时诸葛亮听说张苞身死,昏绝于地,卧病不起,只得退兵回成都养病。

建兴八年,魏将曹真与司马懿引兵40万来取汉中。

当时天降大雨,平地水深三尺,魏兵不得进。

天晴之后,诸葛亮追袭魏兵,大破曹真。

诸葛亮又与司马懿斗阵,司马懿败阵后坚守不出。

都尉苟安解送稂草误期,被诸葛亮责罚,苟安怀恨投降司马懿,司马懿派他到成都布散流言。

后主疑心,下诏宣回诸葛亮。

建兴九年,诸葛亮将蜀兵分为两班,轮流出师伐魏。

诸葛亮因粮草不足,欲割陇上之麦,见魏军早已提备,便妆神叩退司马懿,尽割陇上小麦。

诸葛亮接连击退了包围卤城的魏兵,粉碎了偷袭剑阁的诡计。

这时李严有书告急,说东吴欲起兵攻蜀。

诸葛亮急忙退回西川。

建兴13年,诸葛亮又发兵30万,五路出祁山。

在渭水打了败仗,损失了万佘人。

诸葛亮只得请东吴出兵攻魏。

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父子诱入上方谷,哪知天降大雨,浇灭了熊熊烈火,使走投无路司马懿父子得以逃脱。

司马懿从此坚守不出。

诸葛亮听说东吴兵败,不觉昏倒于地,不夂,便病死军中。

蜀兵全部退回。

六出祁山是自强不息,还是不可而为人称《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入物为三绝即称诸葛亮为智绝,称曹操为奸绝,称关羽为义绝。

在这绝之中,以请葛亮的智绝为第一。

在《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智慧的主要有三项活动,一是赤壁之战与周瑜斗智,二是平定蛮方与孟获斗智,三是六出祁山与司马懿斗智。

司马懿语诸葛亮的三次对决的故事

司马懿语诸葛亮的三次对决的故事

司马懿语诸葛亮的三次对决的故事司马懿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小编收集了司马懿于诸葛亮的三次对决的故事,欢迎阅读。

第一次对决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率军攻魏,包围了曹魏部署在祁山地区的贾嗣、魏平部,并用木牛运输粮草,以保障其后勤供给。

当时,曹魏的国家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东南方向要防备东吴,西北方向还要防备鲜卑。

而恰恰在此时,主持对蜀汉作战的大司马曹真生病(历史上真实的曹真绝不是三国演义写的`那么无能),于是魏明帝曹睿将司马懿从荆州调来,让其坐镇长安,统一指挥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部,主持抵御蜀军。

对于这次军事行动,魏明帝对司马懿给与了高度信任,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接受重任后,即以主力救援祁山。

鉴于当时的军事态势和蜀军特点,司马懿认为蜀军远道而来,粮食有限,于是将此战的战略目标定位为:凭险坚守,不与蜀军主力决战,逼退蜀军就算完成任务。

诸葛亮得知司马懿进军的消息后,留下一部继续进攻祁山,自己则亲自率军迎战司马懿。

起初,司马懿部将郭淮、费曜等抄袭诸葛亮,但被诸葛亮击败,蜀军乘机收割了上邽的麦子。

随后,魏、蜀两军主力在上邽以东遭遇。

此时,司马懿在初战不利的形势下,立即收兵据险防守,不与诸葛亮交战,诸葛亮只得率军退回。

而司马懿也尾随诸葛亮到达卤城。

此时,老将张郃建议:“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

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

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

”(《资治通鉴》)主张分出一支奇兵,包抄诸葛亮的后路,不应该只尾随而不敢追击。

对于张郃的建议,司马懿并不听从,还是继续尾随诸葛亮,追上蜀军后,司马懿还是不与诸葛亮交战,而是选择在山上扎营,继续据险不战。

司马懿此举令众将极为不满,甚至说出了“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资治通鉴》)的话。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堂笔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堂笔记

《出师表》【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领会文章大意,并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寓情于义”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美。

4.分析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人的三项建议。

5.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础知识】1.生字正音崩殂(cú)陛(bì)下以塞(sè)忠谏陟(zhì)罚臧否(pǐ)攸(yōu)费祎(yī)猥(wěi)以遗(wèi)陛下咨(zī)诹(zōu)颓(tuí)二十有(yòu)一年桓(huán)闻(wèn)达危难(nàn)行(háng)阵和睦夙(sù)夜忧叹攘(rǎng)涕(tì)裨(bì)补阙(quē)疲弊(bì)恢弘(hóng)驽(nú)钝(dùn)以彰(zhāng)其咎(jiù)妄自菲(fěi )薄(bó)斟(zhēn)酌(zhuó)2.词语解释先帝:称已经去世的皇帝,这里指刘备。

先,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称。

创业未半:创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

刘备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但到临死天下仍处于三国鼎立之中,所以这样说。

中道:中途,半路上。

崩殂: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天下三分:指魏、蜀、吴三国的割据鼎立。

当时三国都已建立帝号。

益州疲弊:意思是蜀国力量薄弱。

益州,汉代州名,为蜀据地,其地相当今四川、云南和贵州的一部分。

疲弊:困苦衰弱。

诚:实在,确实。

危急存亡:形势危险急迫,关系到存或者亡。

秋:时刻,时期。

不懈于内:在朝廷内尽力办事而不懈怠。

懈,松懈。

忠志之士:忠贞有志的人,这里指在外戍守征战的武将。

忘身于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不顾身。

身,自身,自己。

追:追念,怀念。

殊遇:特别的待遇,多指恩宠,信任。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您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意见。

QQ三国推举孝廉常见问题

QQ三国推举孝廉常见问题

(张飞)1.曾与张飞、许褚大战而不分胜负的西凉猛将是?---------马超2.称蜀中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但是最后还是投降张飞的将领是?-------严颜3.红关公,白刘备,黑张飞,三结义(猜一水果)?--------荔枝4.三国演义中,第一个死在张飞丈八长矛之下是?-----------邓茂5.三国猛将张飞,字翼德是什么出生?-------------屠户6.张飞喝断当阳桥,吓死了谁?------------夏侯杰(孙权)1.刘表手下大将黄祖被孙权手下哪位大将射杀?--------------甘宁2.孙权称帝后,下列何者被任命丞相?------------顾雍3.为什么庞统不被孙权重用?---------------------太丑4.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和孙权曾经较量过一次,曹军大败,损失了两员大将,请问两员大将是谁?-------------------------焦触和张南(周瑜)1.成语“往事具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什么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缺能把大火吹向曹营的东风,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赤壁之战2.孔明借东风后悔死说接应而免周瑜陷害?------------------赵云3.请问周瑜利用何人使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二人?---------------蒋干4.三国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死于巴丘,是现在的?------------岳阳6.周瑜的母亲姓什么?----------既(既生瑜何生亮)7.周瑜的妻子?---------小乔8.周瑜娶的小乔是谁的女儿?------------------乔国公9.周瑜与谁合演了一场苦肉计、让曹操中计、后来的火烧曹船立下汗马功劳?------黄盖10.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以少胜多是战役是?----------赤壁之战(黄忠)1.定军山战役黄忠是哪国主将?----------蜀国2.黄忠原为刘表手下时和谁一起镇守长沙?----------------刘磐3.黄忠原在荆州刘表麾下任职中郎将,与刘表从子刘磐共守何地?---------长沙攸县4.谁收服了黄忠?------------------------关羽5.五虎大将中黄忠原为谁的手下?-------------------韩玄(马超)1.曹操用计离间是马超和谁反目成仇?--------------韩遂2.三国时期曾经裸衣战马超的名将是?-------------魏将许褚3.是谁替刘备说降了马超?---------------李恢4.与马超结为异性兄弟,后被马超斩断左手的是?-----------韩遂(曹操)1.208年曹操在襄阳战中灭了谁?-------------------刘表2.曹操曾经命谁出兵截击袁术?--------------------刘备3.曹操打败张绣后矛头直指徐州吕布,如果正面和吕布交手即使取胜也会损失惨重,这是已经投降曹操的陈登成功运用何计谋,达到了兵不血刃的目的?------------调虎离山计4.曹操的父亲名字是什么?------------曹嵩5.曹操的乳名?--------------阿瞒6.曹操和谁许昌狩猎是,曾用献帝的弓射杀了一支鹿,这人是?-----------献帝7.曹操檄榜文以擒拿董卓,十八路诸侯来会盟,谁为盟主?---------------袁绍8.曹操据兖州组什么兵?--------------青州兵9.曹操杀了哪位名医?--------------华佗10.曹操识破衣袋诏后欲伐刘备、而袁绍拒发援兵的理由是什么?------------幼子病重11曹操死后有继承?-------------曹丕12.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封建德行和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下了一道什么?----------求贤令13.曹操为收买樊城人心派谁去说降刘备?---------------徐庶14.曹操谓曰:“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怨,使之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者!”为何人?-----------------------于禁15.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命令士兵做好继续攻城的准备,自己却假装从西北角入城。

祁山真假难辨的诸葛六出

祁山真假难辨的诸葛六出

祁山真假难辨的诸葛六出在所有关于“三国”的故事中,最令人热血沸腾的莫过于长坂坡大战,赵子龙白马银枪、孤身救主的身影,让忠臣义士赞叹不绝;而让人充满遐想却又让人扼腕叹息的则属“六出祁山”,出师未捷的悲壮结局千百年来总是牵挂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绪。

2006年的夏秋时节,我们走进甘肃礼县祁山堡。

祁山堡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曾经“六出祁山”的地方,也是《三国演义》中祁山大营的所在地,更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神往的地方。

走进祁山,就是为了探寻1700多年前金戈铁马的征战,寻找隐藏在那块土地上的三国故事。

历史上,诸葛亮发动了五次伐魏战争,而真正能称得上出祁山的只有两次,但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将其渲染成诸葛亮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刻。

于是,原本并不存在的“六出祁山”也就一次次地被人们演绎、被神化,最终把一个文弱书生推上了神的祭坛。

千年孤山祁山堡我们来到了甘肃礼县祁山乡,拜访了那个孤独耸立在西秦岭深处的小山――祁山堡。

我们从天水出发,沿着通往甘肃陇南地区的公路向西南方行进,走了60多公里后就到了甘肃礼县祁山乡。

闻名天下的祁山堡就坐落在一个峡谷中,远远看去,祁山堡只是一个小山包,但历史上却是一个让人揪心的地方,也是古往今来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自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兴兵伐魏,将大本营设在这里后,近2000年来,祁山就成为中国无数文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或许是承载了太多的希望,或许是其他的原因,我看不出那个小山包有多么雄伟,尽管它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成祁山大寨,但的确非常普通,以至于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探访者感到失望。

沿着河谷,顺着山路,我们攀到山顶上。

这座山只有200多米高,但四面绝壁,城墙围绕,易守难攻。

自古至今,这里就是连通甘肃、陕西、四川的交通咽喉,占据此地可以控制南北山脉和河道,占尽地理优势。

诸葛亮只有两次出祁山据考证,诸葛亮“六出祁山”并不确切,它是小说家笔下的夸张和虚构。

从历史记载来看,诸葛亮一生有五次伐魏的壮举,在这次伐魏的过程中只有两次出祁山,其他三次中有一次出兵陈仓(今宝鸡),一次出兵武都、阴平(今祁山以南),还有一次出兵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附近的渭河南岸)。

出师表(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出师表(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出师表(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冯丽宾一、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出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议论性的表文。

它蕴藏丰富,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学生进行文言文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记号的文本。

本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

文章以实情、实理、实事和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中,学生要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并能运用各种渠道搜集所需信息,帮助阅读理解,于是我在课前布置了搜集相关信息的作业,并通过点将出兵方式,使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二、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的语文课程学习,九年级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能力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与能力,但是文言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学生此时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

基于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文言文常识。

讲课由易入难,逐层深入,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写作背景及课文内容。

2.学习分析情况,提出建议,总提分说,反复论述的议论方法。

3.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理解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如何评价诸葛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政治主张。

2.背诵课文,积累和掌握常用词语的音、形、义。

(二)难点:理解文章以议论为主,议论和表达上的条理性;兼有叙述和抒情,记叙和抒情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三国演义诸葛亮之死是多少集

三国演义诸葛亮之死是多少集

三国演义诸葛亮之死是多少集诸葛亮,是一位智谋出众、呼风唤雨的神奇军师。

是智慧的化身,是忠君的典型。

这样一位智慧人物最后会是因为什么而死的呢?接下来就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三国演义诸葛亮之死,欢迎阅读!三国演义诸葛亮之死是多少集第七十七集:秋风五丈原诸葛亮在五丈原积劳成疾,呕血昏迷,蜀营上下一片担心。

诸葛亮躺在病榻上,自知生命垂危,但由于大事未成,耿耿于怀,遂寄希望于禳星术,以延寿命,成其大业。

就在主命灯耀耀闪光,就要冲破生命之界之时,司马懿兵袭营寨,魏延惊闯诸葛亮大帐。

一阵狂风将主命灯吹灭,诸葛亮欲冲破生命之界的努力终告失败。

诸葛亮自知不久于人世,请费祎速回成都将遗表转奏后主;召来姜维,将以平生所学著成的二十四篇兵法悉数传授;又先后传唤马岱、杨仪,授以魏延反叛之时应对之计。

后主派尚书李福前来询问后事,诸葛亮在病榻上作了嘱咐。

夕阳如血,晚霞灿烂,诸葛亮强支病体出营帐,最后一次望着他的兵士们,深怀遗憾地闭上了双目。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八月二十三日,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终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病逝之后,杨仪按丞相遗嘱缓缓撤军,用孔明生前所塑的木雕像吓退司马懿的几十万追杀大军,司马懿不由得惊叹:“诸葛亮天下奇才,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由于诸葛亮将兵权遗交于杨仪,使自恃武艺高强而行为傲慢的魏延大为不满,果然举兵造反。

就在他烧毁栈道,欲与杨仪大战一场,夺取兵权之时,杨仪按孔明锦囊所嘱,诱使魏延横刀立马连叫三声“谁敢杀我”,就在其话音未落之时,按孔明所授密计假意随魏延一起造反的马岱手起一刀,斩魏延于马下。

魏延此时仍大睁着一双惊愕的双眼。

杨仪、姜维、马岱等蜀军将士共扶丞相之灵柩,同进成都,蜀都上下皆挂孝,文武百官、山林百姓,无不痛哭,举国上下哀声震地。

蜀主刘禅按诸葛亮临终遗愿,将其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不用一切祭物。

唐代诗人杜甫诗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改编,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制作,王扶林担任总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导演,孙彦军、唐国强、鲍国安、吴晓东、陆树铭、李靖飞、张光北、洪宇宙主演,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

历史名人诸葛亮的经典故事汇总

历史名人诸葛亮的经典故事汇总

历史名⼈诸葛亮的经典故事汇总历史名⼈诸葛亮的经典故事汇总 导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后已,是中国传统⽂化中忠⾂与智者的代表⼈物。

下⾯是⼩编整理的⼀些相关的名⼈故事,欢迎查阅,谢谢。

三顾茅庐 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兴,便决定去访聘。

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

刘备携同关⽻,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

过了⼏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跟朋友闲游去了。

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业,他求才⼼切,不顾张飞关⽻的埋怨,⼜安排第三次的拜访。

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不过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站在⽯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

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辅佐刘备,终於⼲出了⼀番事业。

「三顾茅庐」后来便⽤以⽐喻诚⼼诚意地邀请⼈家,有时也表⽰多次拜访才见到对⽅。

如鱼得⽔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之后,「⾷则同桌,寝则同榻」,终⽇共论天下⼤事,把孔明当作⽼师,关⽻,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没见到他显⽰出甚麽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两位弟弟不⽤再多说了。

」「如鱼得⽔」⽤以⽐喻得到跟⾃⼰相投合的⼈或找到适合⾃⼰事业发展的环境。

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简直「如鱼得⽔」,研究项⽬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个⼜⼀个难关。

初出茅庐 新官上任三把⽕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

刘备叫来关张⼆⼈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很不服⽓,便赌⽓地说:「哥哥何不就派『⽔』去迎敌」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弟,怎麽可以推诿呢」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

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攻曹兵,⼤败夏侯敦。

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

三路伐魏的主要内容

三路伐魏的主要内容

三路伐魏的主要内容概述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亮在228年至234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胜利;而曹魏也曾发动反击战,但不成功。

最后以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终结。

两国形势226年,曹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即位,诸葛亮认为是北伐曹魏的机会。

227年春天,诸葛亮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筹备北伐曹魏。

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的原因,表明统一中原的决心,开始五次北伐的序幕。

第一次北伐228年春天,蜀军准备好北伐,将领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请诸葛亮发万兵给他出子午谷袭取潼关,与由斜谷出兵的诸葛亮大军会师,这样便可一举平定长安以西,但诸葛亮不许。

派由赵云、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势,以吸引魏军。

诸葛亮则亲率主力向祁山进攻。

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响应蜀军,同时魏将姜维投降诸葛亮军,关中震惊,在洛阳的曹睿(魏明帝)急率大军救援,亲自到长安坐镇,派大将军曹真督军至郿县防御赵云、张郃领兵抵抗诸葛亮。

诸葛亮也派遣马谡为前锋,到街亭设防。

张郃在街亭与马谡相遇,可是马谡不遵循诸葛亮的部署,依阻南山,不下据城,而张郃派人截断其水源,大举进攻,蜀军大败,马谡逃走,街亭失守。

同时,赵云在箕谷也出兵不利,诸葛亮取西县千余家,后引兵退回汉中。

诸葛亮退回汉中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被曹真、张郃平定。

而诸葛亮,把违犯军令、导致战争失败的马谡收狱。

同时,蒋琬来到汉中,希望为马谡求情,诸葛亮为遵守军令,挥泪斩马谡,另外对有功的王平则给予封赏。

诸葛亮则上书自贬三等,并作了自我批评。

第二、三次北伐228年冬天,曹魏将领曹休在石亭被东吴将领陆逊打败,诸葛亮听说魏军大举东进,于是书白其兄诸葛瑾:“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险,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

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攀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出兵散关,包围陈仓。

果然,张郃部队立刻被魏明帝召回。

[《后出师表》原文+赏析] 后出师表原文赏析

[《后出师表》原文+赏析] 后出师表原文赏析

《[《后出师表》原文+赏析] 后出师表原文赏析》摘要:传为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这类逃避责任的话.我觉得最有可能是晋朝人所作.当然这个人写《后出师表》时,陈寿已经去世,因为陈寿的《三国志》里都没有提到《后出师表》,但有提到诸葛亮所做的《出师表》(或称《前出师表》).,就在上《后出师表》的同一年,他上《前出师表》,先主崩殂,益州疲弊,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但他仍相信,只要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而他率军北伐,也有决心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自三国诗人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文言文:《后出师表》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后出师表》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诸葛亮(181年-234年10⽉8⽇),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东临沂市沂南县)⼈,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下⾯是分享的⽂⾔⽂:《后出师表》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后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王业不偏安,故托⾂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之才,固知⾂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弗疑也。

⾂受命之⽇,寝不安席,⾷不⽢味。

思惟北征。

宜先⼊南。

故五⽉渡泸,深⼊不⽑,并⽇⽽⾷;⾂⾮不⾃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议者谓为⾮计。

今贼适疲于西,⼜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 ⾼帝明并⽇⽉,谋⾂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帝,谋⾂不如良、平,⽽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之未解⼀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计,动引圣⼈,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遂并江东,此⾂之未解⼆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其⽤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败北⼭,殆死潼关,然后伪定⼀时⽿。

况⾂才弱,⽽欲以不危⽽定之,此⾂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李服⽽李服图之,委任夏侯⽽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驽下,何能必胜?此⾂之未解四也。

⾃⾂到汉中,中间期年⽿,然丧赵云、阳群、马⽟、阎芝、丁⽴、⽩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余⼈,突将、⽆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千余⼈。

此皆数⼗年之内所纠合四⽅之精锐,⾮⼀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也,当何以图敌?此⾂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劳费正等。

⽽不及今图之,欲以⼀州之地,与贼持久,此⾂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此操之失计,⽽汉事将成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诸葛亮率蜀军平息南中叛乱后,不觉又过了一年多。建兴五年春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向皇帝刘禅呈上《出师表》,请求率领三军北伐魏国。皇帝看了一阵子《出师表》后,表态:“如今魏国并没有侵境,东吴亦已修好,汉军南征回来还不久,又劳师动众去远征,丞相这又何苦呢?”
所谓白耳军,就是自东吴袭取荆州后,原来臣服刘备集团的武陵蛮多个部落,一直不肯归顺东吴。刘备北大军征东吴时,武陵蛮派出一支大军助战。夷陵战役失败后,武陵各个部落依然不肯听命于东吴,经常爆发武装叛乱,继而举族西迁到白帝一带。蜀汉集团收留了他们,并从其中挑选精壮者入伍为兵,组成一个营。由于武陵蛮习俗服饰在两鬓处竖起多根白羽毛,像两只白耳朵,所以被人们称为白耳军又名白毛兵
十六天后,这时已到了新一年的正月(公元228年2月,建兴六年一月)孟达被司马懿的攻心计打败。城中兵民响应司马懿的策反煽动,开门迎接司马大军入城,孟达死在乱军之中。
新城郡还是属于魏国的。
有趣的事,当魏明帝曹睿下诏令司马懿率部队前去上庸平叛,圣旨传来时,司马懿已在上庸城下正在围攻孟达的叛军。司马懿这招先斩后奏确实是高明啊!
诸葛亮答:“当年曹操扫平北方,挟几十万大军南下与先帝和孙权麈兵赤壁。其时不可为不势大,不可为不气盛。然东风一吹,一把火把曹操几十万大军烧得片甲不回。如今我军远比当年的赤壁为强,岂能妄自菲薄?”
接下来,诸葛亮又说:“我军伐魏,有四可胜。其一、魏主篡汉,天下人神共忿,我王师一出,天下必当响应;其二、魏雍凉二州,当年曾大量迁入羌、氐少数民族,现已成了汉胡杂居之地,平时矛盾重重,经常发生冲突,这可让我所用;其三、东吴已与我国修好,我无东边之患,且若我王师一出,东吴必应;其四、我南征之师乃胜利之师,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现士气正旺,人人都欲为国效力。此四点,保我军之胜。”
诸葛亮在汉中整军经武不觉已有一年,早有消息传到魏国的长安。雍凉都督夏侯楙驻在长安,他官阶是安西将军,他是已故将军有独眼龙之称的夏侯淳之次子(《三国演义》说是夏侯渊之子,这与史实不符)。曹操对夏侯淳的病逝十分痛惜!就把女儿清河公主下嫁给淳之子夏侯楙,如此一来他就成了附马。夏侯作为官宦之家出身,平时喜欢吃喝玩乐,尤好打猎。当时他闻知蜀军在汉中集结大军,操练士兵,有北伐之意图。他不以为然,敌方增兵及练兵,这都是平常的事,何须大惊小怪!由于夏侯都督的玩忽,以致后来蜀军北伐时魏军出现了恐慌。
同时,诸葛亮亦令江州都督李严写信给孟达,劝喻他归降——李严与孟达是好朋友。李严信中写道:“我与孔明都深受先帝厚爱,并受托孤之重责,勉为其难,共扶汉室。亦希望你能回归汉朝,助我一臂之力。”
连续多次的来信,再加上新主曹睿对孟达的冷落,终于让孟达下决心回归汉室,并进行秘密的筹备反魏归汉。建兴五年十二月,在新城郡的申氏兄弟向督豫、荆两州军事的骠骑大将军司马懿举报孟达意图谋反,正在筹备反魏归汉。
蜀军不仅在秘密策反陇右诸郡的地方势力,亦在打孟达方面的主意。孟达当时是魏国新城郡太守,辖区由原来的魏兴郡(上庸)、西城郡、房陵郡合并而成,包括今天陕西的安康市向东到湖北省的保康市,北至十郾市、南至神农架等广大地区,治所在湖北竹山县,是魏国最大的一个郡。
孟达长得一表人才,风度翩翩,用当时的评价就是很有官品。当年他率上庸的兵马投降曹魏,深受魏文帝曹丕的厚爱,屡受王恩,那时候孟达真是感恩不尽。但到了魏明帝曹睿登基后,孟达渐受到冷落,作为降将的他,心理上是非常敏感的,常常觉着不安。
当夏侯接楙到圣旨后,如获大赦,与曹真交接完防务后,随即到徐州赴任去了——好事,军阶升了半级啊,又不用打仗受苦啊!
三国故事: 鏖战陈仓之真相
/来自中华网社区 /
自蜀军一次北伐失败以后,在汉中诸葛亮进行了一场严励的整肃:处斩了参军马谡,其须对街亭惨败负责,连带多个有关将校被处斩;贬赵云——从镇东将军降为镇军将军(对箕谷、斜谷失利负责);诸葛亮本人亦向朝庭申请降阶三级——成了一个右将军(对整个一次北伐失利负责)。另外,对一些有功人员进行了嘉奖。
当年曹操曾把汉中、武都等郡当地的民众大量迁徙到陇右诸郡及扶风郡,其中大部份是氐族、羌族。于是,在雍凉等地少数民族人口激增,形成了汉胡杂居的局面。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及生活习俗相差太大,再加上大多数移民没有拥有土地。少数民族移民只能租种汉人大地主的田耕种,少数民族生活是比较困难的,汉胡矛盾较大,经常有胡人袭击汉人,乃至与当地汉人发生大规模的冲突都曾有发生。
由于马岱的建议,诸葛亮彻底打消了兵出关中的战略出击方向,而以陇右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作为首选的战略性出击方向,并结合煽动当地少数民族反魏为内应,内外合击,打败魏军,占领陇右,然后再向东进军长安。
当时,诸葛亮听罢魏延的方案后,谈谈一笑,说:“走子午谷太危险了!倘若魏军在小路上设下埋仗,不只你这一万人白白牺牲,亦将会挫伤我军锐气。万万使不得!我另有妙计。”魏延忍不住问:“哪你的妙计是什么啊?”“别急,过几天就能看到了。”魏延痒痒而退。
诸葛亮答道:“陛下,微臣已在出师表中提到,现在我国相比于魏吴,是最弱小的,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那国家就危险万分,将被魏国吞并。所以,我国应及早励精图治,迅速开疆拓土,壮大我蜀汉的国力,扩大我国的版图。如果只知偏安一隅,苟安一时,那离亡国就不远了!”
太史谯周亦出班劝阻:“魏国现在气势正盛,毫无衰落的迹象,丞相切不可兴兵伐魏啊!”
二、兵出祁山
派往雍凉的密使陆续归来,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陇右各处的羌族部落首领深恨魏朝平时待其刻薄,早想作反了。只要蜀军一旦北伐,其必为内应。诸葛亮大喜,决定正式进军。
建兴六年春,诸葛亮令镇东将军赵云与邓芝一道统兵万人,从阳平关出发,走褒斜谷大路,直指北谷口的眉县。这是一路疑兵,以造成蜀军走斜谷,出眉县,有进军长安的意图。以达到吸引陇右及关中的魏军到褒斜谷口进行集结,这就有利于诸葛亮亲统大军乘虚进军陇右。
雍凉两州的民族矛盾问题被诸葛亮认为是征魏中可以为我所用的,并可以发展成颠覆魏国的重要力量。接着,诸葛亮与马谡、杨仪邓芝等密谋如何煽动雍凉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并与其联合攻魏。马谡提议应派出秘密使者到当地去了解情况,并与当地部落酋长进行秘密会面。诸葛亮认为很好,并很快就向天水、南安、安定、陇西等地的羌、氐部落派出秘密使者 。
谯周还想说些什么,诸葛亮略带愠色,挥了一挥羽扇,谯周只好退下去。刘禅准奏,诸葛亮于是率成都及周围的驻军共好几万人向汉中进发。
汉中郡是蜀汉北面最大的一个郡,治所在南郑(今汉中市以南)。自魏延率部队驻防此地后,保卫蜀汉的之北大门,数年来没有敌军入寇,魏延做了几年的太平司令。
当诸葛亮率大军进驻汉中后,在阳平关附近的一处叫石马的地方安下大寨,准备择机出击。诸葛亮深感兵力不足,便一纸调令,把驻白帝(永安)的一支叫白耳军的部队调到汉中。
曹真大将军坐镇长安后,令人哨探蜀军的动静。得知蜀军沿褒斜谷大路北上,沿途一些魏军哨所、兵寨都被蜀将赵云攻破,现蜀军大部队屯扎在箕谷,并构筑坚固的城寨工事。而蜀军前锋已逼近斜谷北端,有进犯眉县的意图。
当边关六百里快报送到洛阳城时,刚平息完孟达之乱的魏明帝又要接下更严重的军情。报:蜀汉丞相诸葛亮亲统大军二十万北犯关中,先锋大将是镇东将军赵云,已进入了褒斜谷,正在快速向北进犯。明帝曹睿惊慌之余,请一批老臣出谋划策。刘晔建议:“雍凉都督夏侯附楙马从未临阵,如今大敌犯境,恐怕夏侯都督非诸葛亮之对手。大将军曹真现正在朝中,当年他曾率虎豹骑纵横天下。近年统领大军屡战屡胜,刚从中军大将军晋升为大将军之位。臣以为曹真率军去抗击蜀军,方为稳妥之计。”华歆亦出班奏:“皇上,可调夏侯附马至徐州,而让曹真大将军全权督雍凉两州军事。此人可抗诸葛亮。”明帝准奏。下诏:令曹真率马步军五万人到长安,都督雍凉军事,全力抗击蜀军;又下诏:免夏侯楙雍凉都督之职,迁镇东将军,督青、徐两州军事,克日动身。
诸葛亮有心把白耳军培养成蜀汉集团的王牌军,见其兵员不多,才一千多人。于是,诸葛亮又从汉族士兵挑选强壮者合为一营,有三千多人。这就是白耳军的由来。
诸葛亮又从各地调了两个人才到军中任职,一是越隽太守马谡(马良之弟),二是杨仪。二人都任参军之职。马谡擅长策略,诸葛亮委他作战策划的职责;杨仪是个实干者,反应敏捷,思虑慎密,办事干脆利落,诸葛亮派他主管粮秣统筹。
在统帅部里,某日魏延向诸葛亮询问:“现在军队已集结完毕,粮秣已储足,为何还不发兵伐魏?”诸葛亮自知派向雍凉的密使尚未回来,不能泄露机密。所以,只是谈谈说一声:时机未到啊!
魏延接着就向诸葛亮献上一个作战方案:由他统率五千精兵,昼夜兼程,从褒中向东行,另遣五千运粮兵随后跟进。沿秦岭山脉至子午谷南端,顺子午谷北上,再行五百多里就可出谷。然后直奔长安。长安守将是夏侯
。这支白耳军,极其勇悍。当年东吴派诸葛谨出使蜀国时,其弟诸葛亮令白耳军进行阅兵,作格斗、射箭、操练等演练示范,东吴使者诸葛谨看得赞不绝口。要知道,以前诸葛谨曾率大军与曹魏军抗衡,见识过曹军的虎豹营、虎贲营,如今能对白耳军刮目相看,可知其勇猛绝不亚于虎豹营、虎贲营。
镇东将军赵云是一员虎将,其时已年过古稀,但体力充沛,勇武不亚当年。此时他正与邓芝共率部队离开阳平关,走进褒斜谷,向北进发。前军旗号大书
“赵”字和“邓”字,中军亦举着“诸葛”的旗号,沿路建立了许多空寨,广插旗帜,营寨连绵百多里长,声势浩荡,直向北挺进。当探子报到夏侯楙都督府,都督一面向朝廷报告,并请朝廷早发援兵;一面令人把长安附近的驻军都往长安城中收缩,准备紧守长安城。
司令部驻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的司马懿十分震惊,立即向朝廷急报,同时不待朝廷下令,即率本部秘密上庸进发。宛城距上庸(今竹山县)不到六百里,司马将军的大军近八万人,急行军只须六天就到了上庸。孟达大惊之余,令人紧闭城门,坚守待援。孟达派人到汉中向诸葛亮求救兵。
在汉中的诸葛亮自收到孟达的告急信后,并没有派援兵去救孟达,作壁上观之态。似乎诸葛亮还在恨他当年不救关羽,失荆州;似乎诸葛亮还在恨他当年投降魏国,上庸刚到手又失去了;还可能理解诸葛亮是否惧怕司马懿兵多将广,兼且司马懿又是个足智多谋的将军。总之,这次上庸事件,蜀汉集团是一兵一卒也没有派到上庸去救孟达。这应属于三国时代的一个迷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