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保健品当药吃
新食品安全法有哪些亮点
新食品安全法有哪些亮点买个包子吃,却吃下不少“超标铝”;明明食品袋上写着生产日期,不想买到了“早产儿”;去知名快餐店吃汉堡,不料里面含有“回锅重做”的过期肉……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不少人已经到了时刻担心“吃出祸患”的地步。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最高立法机关去年启动了《食品安全法》的修法程序。
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修改后的法律亮点多多。
一、食品安全可全程追溯法律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声音:如何才能实现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的全程追溯?实行批次管理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批次管理是发达国家对包括食品在内的各类产品进行质量追溯和管理的通用的做法,我们理应加以借鉴。
二、添加剂不许可不得生产法律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应当具有与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品种相适应的场所、生产设备或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制度,并依法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声音:我国的食品添加剂高度发达,现在有2400多种,多数是化学合成品,虽然一再强调按标准添加,但实践中乱用、滥用现象十分突出,在监管上几乎是空白。
很多商家大量宣传食品添加剂功能积极的方面和作用,但对其负面作用却无人宣传,老百姓根本不知情。
三、只要有危险食品就得召回法律规定:食品生产者发现生产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食药监部门认为必要的,可以实施现场监督。
声音:召回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销毁的时候,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到现场去监督销毁。
因为既然是召回的食品还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应该是比较严重的事,这个必须去现场监督。
四、剧毒、高毒农药有禁区法律规定: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
新食品安全法十大亮点
新食品安全法十大亮点关于《新食品安全法十大亮点》,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食品安全法有什么亮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新食品安全法十大亮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一、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二、添加剂不许可不得生产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应当具有与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品种相适应的场所、生产设备或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制度,并依法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三、只要有危险食品就得召回食品生产者发现生产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食药监部门认为必要的,可以实施现场监督。
四、剧毒、高毒农药有禁区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
国家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动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五、批发市场须抽查农产品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配备检验设备和人员,或者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进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
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在包装、运输等过程中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六、网上卖食品必须“实名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
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
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赔偿。
七、保健品不得宣称能当药吃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备案的内容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保健品的副作用
保健品的副作用保健品是现代人常常会选择的一种补充营养的方式。
但是,尽管保健品在满足人们营养需求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保健品的副作用。
首先,很多保健品中含有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副作用。
虽然体内对某些维生素的需求并不高,但是一旦超过了体内所需的摄入量,就有可能引起不适反应。
举一个例子,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对身体非常重要。
然而,如果摄入过多,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腹泻、脂肪泻等。
因此,在选择保健品时,要注意合理搭配,避免过量摄入,以免引起副作用。
其次,一些保健品中含有植物提取物,这些物质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虽然植物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对于某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摄入后可能会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
因此,在选择保健品时,尤其是成分复杂的保健品时,要谨慎选择,避免引发过敏反应。
此外,一些保健品中还可能含有一些不良添加剂,如防腐剂、增稠剂等。
长期使用这些添加剂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
举个例子,一些保健品中添加了糖精钠,这是一种对高血压患者有不良影响的物质。
如果长时间摄入可能会使疾病进一步恶化。
因此,在选择保健品时,要认真阅读产品成分表,避免摄入含有不良添加剂的产品,以保证自身健康。
最后,长期依赖保健品也可能导致身体的依赖性增加。
一些保健品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良好的替代品,以满足身体各种营养需求。
然而,如果人们完全依赖保健品,不注重均衡饮食,可能导致身体对其他形式的营养摄入的依赖性减弱,以及对自身身体功能的不足。
因此,保健品应该作为辅助手段,而不是取代均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
总结起来,保健品的副作用虽然存在,但只要我们合理搭配,选择合适的保健品,遵守使用规则,就能避免或减轻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我们应该注重平衡饮食,保证全面的营养摄入,而不是完全依赖保健品。
保持健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证身体的安全。
保健品员工感谢顾客的感谢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保健品员工感谢顾客的感谢信篇一:保健品感谢信食用保健品的注意事项目前世界各国对保健食品的定义和范围不尽相同,但基本看法一致,它不同于一般食品,又有别于药品。
它不追求临床疗效,但它应无毒副作用。
因此保健食品不能宣传治疗作用。
保健食品同一般食品的区别,在于它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如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等。
保健食品适于特定人群,并非男女老少皆宜。
有关专家指出,消费者在购买服用保健品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营养保健知识,这样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
⑴认清产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和标识。
:国家正式批准的保健食品都要有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卫食健字”和“卫食健进字”(20XX年前),或“国食健字g”和“国食健字j”(20XX年后),分别对应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
同时,所有批准的保健食品都有“保健食品”标志。
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专用标志,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
⑵仔细查看产品包装及说明书,确定产品的保健功能。
保健食品的外包装上除印有简要说明外,应标有配料名称、功能、成分含量、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还有储存方法、批号、生产厂家。
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分辨,一般来说,产品功能是要在包装上予以体现的,同时,保健食品的说明书也是经过评审部门审批的,企业不得随意修改。
特别需要提醒消费者注意的是,所有进口的“保健食品”包装上的说明文字也应该是中文,如果只有外文说明,又没有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识,就可以立即断定此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或非法走私的水货。
⑶注意产品的禁忌,因人而异选购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的批准证书上注明了一些不适宜人群或禁忌,并要求企业标注在产品包装说明书上。
消费者在选用这类保健食品时要注意是否适合自己或赠送的对象。
特别是体弱的老人,常年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儿童、青少年、孕妇等,一定要在选择保健食品时注意查看服用禁忌,以免造成对身体的危害。
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
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一、保健食品与药品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1、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保健食品是“养”是治本(有些疾病是缺乏保健食品引起的)。
药物是“治”标。
2、保健食品用来修补身体的组织,但不会造成身体更严重的损伤。
好比庄稼“施肥灌溉”药物用来暂时控制疾病的症状,但他会造成身体的另一种压力,而造成更进一步的损伤。
3、保健食品缓解压力,特别是减轻肝脏的压力,有调肝、养肾、维护消化系统平衡的作用。
而大部分的药物会造成机体更大的压力。
4、保健食品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但大多数药物破坏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力。
5、保健食品适用于任何人,可增加药物的疗效,但药物必须对症下药,只能针对特定病人,同时增加保健食品的需求。
当你使用药物时要增加更多的保健食品。
6、保健食品可修复受损组织和细胞,可维持和加强身体器官的生理功能。
药物只能暂时控制疾病和症状,会造成肠、胃、肝、肾、肺等身体负担及损伤,是后遗症的元凶。
7、饮食和营养是健康之本,吃得健康就远离疾病,健康=营养-药物。
看病和用药物是主动解除痛苦,药物可治病但损伤健康。
8、保健食品可以平衡酶、酵素及荷尔蒙分泌,可全面提升人的生理、心理功能。
药物会影响或扰乱身体酶、酵素及荷尔蒙的分泌,会导致身体和精神损伤。
9、保健食品可以作为药物,对治疗疾病有益,长期使用对机体有重要意义。
药物不可以作为保健食品,吃药是一种短期行为,长期用药对健康有害。
二、药品不是天使多少年来,药品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屡立战功,降伏了多少病魔,挽救了无数生命,并被人们当成了征服疾病的法宝。
不管大病小病,只要是病,非药不行,用了药,马上病人就感觉舒服,所以,有人说,药品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有了五花八门的药品,人类可以无忧矣!情况果真如此吗?据统计:每年,我国光死于各种慢性病的,就有500多万人,超过了许多国家的人口总数,而更有许多人,正在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我国每年直接死于药品毒副作用的超过30万人,我国人均药品消耗更居世界首位,而疾病却越来越猖獗,老百姓看病难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药品本身问题更突出:假药、劣质药品等横行医疗市场,滥用药、乱用药现象严重。
医生为什么看不起保健品
医生为什么看不起保健品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然而相反的是,医生罢工了,死亡率却下降了。
1976年,哥伦比亚医生罢工52天,当地死亡率下降了35%;同年,美国洛杉矶医生大罢工,全市病人死亡率下降了18%。
医生为什么看不起保健品?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说穿了,不是看不起,而是不会看!医生在临床医学上的局限太大,只是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固有思维模式,让医生们把临床医学当成了医学的全部,岂不知,医学包括四个概念,即营养医学、保健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
那么,临床大夫在临床医学上根本没有研究营养医学和保健医学,或者说,他们不知道保健品是什么,他们知道的只是药品,所以,他们怎么能接受保健品呢!殊不知,人类的生存延续靠的是保健品,而绝非是药品。
保健品是什么呢?保健品就是五谷杂粮之精品。
医生怎么看保健品?近日,健康时报联合国内最大的医生论坛丁香园进行了调查,共有1230名专业医生参与了调查,认为保健品“还不错”的仅占6%,高达75%的医生认为我国保健品市场“十分混乱”。
担心干扰治疗是主要原因:40%的医生认为保健品基本没什么用,更有24%的医生认为某些产品反而对身体有害。
所以,有45%的医生的态度是“瞧不上”;49%的医生感觉“一般般”。
就医生自己使用保健品的情况而言,31%的医生根本没想过用保健品;41%的医生“偶尔用”,25%的医生表示“坚决不用”。
医生不认同保健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健品影响治疗的情况时有发生。
由于某些保健品的夸大和不实的宣传,加上人们普遍有“是药三分毒”的理念,以至于不少病人放弃了规范治疗用药,把保健品当药吃,结果是花费昂贵还耽误了治疗。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王拥军教授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向媒体呼吁,有些脑卒中的病人,在康复的过程中放弃了效果明显且价格又便宜的治疗药物如预防血栓形成的阿斯匹林,而选择价格昂贵但对治疗没有什么效果的保健品,致使卒中复发。
此外,如果患者向医生咨询某种保健品,30%的医生因为“不了解”而让患者自己决定;55%的医生则不向病人推荐保健品;3%的医生避而不答;7%的医生对保健品“非常不满,叫患者"千万别用”。
科普知识之六——这些你“药”知道
科普知识之六——这些你“药”知道发布时间:2022-12-30T07:46:00.55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7期作者:邵茜[导读] 药品安全至关重要,用药安全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邵茜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成都 610000药品安全至关重要,用药安全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根据我国统计数据表示,每年我国大约有250万人因为用药错误导致健康受到影响,20万人因为用药错误导致死亡,用药导致死亡的人数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
由此可见,遵循医生和药师的指导,做到不盲目、不滥用药品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关于药品的一些小常识,你知道多少呢?本文将向您科普,这些用药常识,您一定“药”知道。
安全合理的选择药品在用药之前应该进行诊断,对用药的目的进行明确,不能仅凭着自我感觉或者某种症状随便的使用药物。
同时在用药的时候要科学的服用,选择合适的剂量服用,制定明确的用药方案。
还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价格高的药物都是好药,必须破除这个误区,因为药物的价格主要和药物的来源、成本、生产产量以及厂家的定价决定的,和药物能否更好地治疗疾病并没有直接联系,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关键在于药物治疗的症状和自身症状是否相符。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需要凭着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才能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而非处方药则是不需要通过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可以凭借患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通常用OTC简写标志进行标注。
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当中,非处方药在包装上必须印刷国家制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也就是OTC标签。
非处方药当中有着红色的标签和绿色的标签,其中红色的OTC指的是甲类非处方药物,只能在药店进行购买,而绿色的OTC则是乙类非处方药,除了能够在药店中进行购买之外,制定的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也能进行购买。
消费者在购买药物的时候,需要到合法医疗结构或者正规实体药店当中进行购买,这样才能更安全地用药。
保健品不是药
保健品不是药作者:刘源隆来源:《小康》2019年第12期对于保健品的争论早已有之,作为一种独特的商品,很多人对它充分信赖,认为它是日常饮食之外的营养补充品;但也有人认为,保健品其实与一般的食品没有什么两样,其并不具备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吃多了还有害健康。
国内保健品质量不一,很多保健品就大打进口牌,宣传时往往会提到“风靡美国”。
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提醒,膳食补充剂在美国确实很时兴,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明令要求,在膳食补充剂的商标上,绝对不能出现任何有关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说明字样。
而且,美国的膳食补充剂上市前不需要得到美国食药监局的批准,这也导致不少劣质产品在市场上流通。
保健品是否管用有效,产地说明不了什么。
那么,它到底有没有用,我们该不该吃,管用的话又该怎么吃呢?曾经,保健品被认为是老年人的消费品,而如今,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部分年轻人成为了保健品的消费主力:蔬菜水果是不怎么吃的,但是各种维生素瓶子堆满了办公桌;运动的时间是没有的,但是购买保健品却很下功夫;早睡早起是不可能的,但是功能饮料是不离手的……这种现象引发社会关注,被戏称为“朋克养生”。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会长助理、会员部主任刘辉告诉记者,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更不能替代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并有适宜人群和特殊食用条件等限制。
“不良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健康伤害,不要指望靠吃保健品‘补’回来。
”“保健品所起到的的作用是保健,并不是直接用于临床的诊疗。
”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宋新告诉记者,在头痛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要吃治疗头痛的药;机体血压水平较高的时候,则应当要结合机体实际情况,吃对症的降压药,以进一步稳住自身的病情。
而保健品则不具备有这样的功效,并不能代替药来用。
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千万别把保健品当成药品使用,因为其并不具有直接治病的功效。
”按照《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的定义:“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保健食品宣传注意
食用保健品的注意事项目前世界各国对保健食品的定义和范围不尽相同,但基本看法一致,它不同于一般食品,又有别于药品。
它不追求临床疗效,但它应无毒副作用。
因此保健食品不能宣传治疗作用。
保健食品同一般食品的区别,在于它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如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等。
保健食品适于特定人群,并非男女老少皆宜。
有关专家指出,消费者在购买服用保健品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营养保健知识,这样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
⑴认清产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和标识。
:国家正式批准的保健食品都要有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卫食健字”和“卫食健进字”(2003年前),或“国食健字G”和“国食健字J”(2003年后),分别对应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
同时,所有批准的保健食品都有“保健食品”标志。
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专用标志,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
⑵仔细查看产品包装及说明书,确定产品的保健功能。
保健食品的外包装上除印有简要说明外,应标有配料名称、功能、成分含量、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还有储存方法、批号、生产厂家。
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分辨,一般来说,产品功能是要在包装上予以体现的,同时,保健食品的说明书也是经过评审部门审批的,企业不得随意修改。
特别需要提醒消费者注意的是,所有进口的“保健食品”包装上的说明文字也应该是中文,如果只有外文说明,又没有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识,就可以立即断定此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或非法走私的水货。
⑶注意产品的禁忌,因人而异选购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的批准证书上注明了一些不适宜人群或禁忌,并要求企业标注在产品包装说明书上。
消费者在选用这类保健食品时要注意是否适合自己或赠送的对象。
特别是体弱的老人,常年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儿童、青少年、孕妇等,一定要在选择保健食品时注意查看服用禁忌,以免造成对身体的危害。
⑷认识保健食品的属性。
保健食品的基本属性是食品,而食品不同于药品的主要区别是药品以治疗为目的,而保健食品是起预防作用或辅助治疗作用,更注重安全性。
保健品不是药品
正确使用保健品的科学方法有如下三个方面:保健品是保健品药品是药品不能把保健品当药吃健品与一般食品的区别在于,(1)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生理活性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能(即食品的第三功能);而一般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食品的第三功能)。
(2)保健食品一般有特定的食用范围(特定人群),而一般食品无特定的食用范围。
其实,在一般食品中也含有生理活性物质,但由于含量较低,在人体内无法达到调节机能的浓度,不能实现功效作用。
保健食品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是通过提取、分离、浓缩(或是添加了纯度较高的某种生理活性物质),使其在人体内达到发挥作用的浓度,从而具备了食品的第三功能。
保健品与营养品的区别摘要中也说过,保健品的功能单一,而营养品则含有人所需的几乎所有营养素。
而在药店里经常会出现药品与保健品同售的现象,所以较多的人分不清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而区分它们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药品与保健品的不同之处。
首先,它们的效果和配方是不一样的。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保健药品是指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滋补营养、康复保健作用,较长期服用对人体无害的药品。
它主要是以中药为原料组方,按制药工艺、药品剂型进行生产加工,并注明其功能、用法、用量的一类促进身体康复的保健性药品。
保健品分三大类单一保健品、配方保健品和全营养保健品.功能包括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改善睡眠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等等。
保健品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呢?保健品是按照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成份,从天然植物、蔬菜、水果及奶制品等物质成份提取制作而成。
保健食品无论是哪种类型,它都有出自保健目的,不能在很短时间内改善人的体质,但长时间服用可使人延年益寿。
在世界各国,都形成了自己的保健品特色。
中国以中医药理论和中医养生思想为指导,中草药为原料的组成方式,而中草药用于人类保健自古就有。
长期服药不宜服用保健品
期 服 用洋 地 黄等 强 心药 ,服药 的 同时一定 注 意 不 要 用 钙 剂 等 保 健 品 , 否 则 有 中 毒 风 险 。 如果 骨 质 疏松 很严 重 必须 补 钙 ,也 要在 严 密 的 监 测 条 件 下 ,遵 医 嘱 服 用 药 品 级 的 钙 剂 , 并 定 期 监 测 血 钙 水 平 和洋 地 黄 不 良反 应 。
蛋 白 粉 也 是 保 健 品 中 的 “常 客 ”。 但 是 , 过 敏 性 疾 病 患 者 要 注 意 控 制 蛋氨 酸 的 蛋 白粉 , 会 产 生 大 量 组 胺 ,导 致 过 敏 反 复 。
长 期 服 药 的 病 人 ,不 要 服 用 保 健 品
口 张庆萍
至 曲
专 家 强 调 ,体 弱 多 病 长 期 服 药 者 ,尤 其 是 病情 复 杂 吃药 多 的老 年人 ,最好 不 要 同时 服 用 保 健 品 。保 健 品 不 能 代 替 药 物 治 疗 疾 病 , 如 果想 通 过 服用保 健 品来 增 强体 质 ,一定 要 详 细 询 问专 科 医生 ,服用 人 参 、 当归 、银 杏 等 药食 同源 的 中药 材 ,更要 请 中医把 脉诊 断 是 怎 样 的体 质 ,再 对 症 服 用 。
服 药 同时吃保 健 品 ,导致 其他疾病
听说某 种 胶 囊适 合 老年 人服 用 ,吴 女士 就 给 母 亲 买 了 几 大 盒 。 女 儿 送 来 了保 健 品 , 母 亲 自然开 心 ,于是 每 天 服用 。谁 知 吃 了几 个月 后 ,老人 觉 得 两条 腿 越来 越 没力 气 ,腿 部 肌 肉 也 变 得 松 弛 了 ,还 感 到 全 身 肌 肉 酸 痛 , 后 来 又 出现 了发 热 症状 ,家 人赶 紧 将其 送 往 医 院 ,经 诊 断 老人 竟 患 了肌 溶 症 。
乱服保健品,当心伤肝
龙源期刊网 乱服保健品,当心伤肝作者:吴培来源:《祝您健康》2018年第11期现在,很多人都注重养生保健,尤其是老年朋友喜欢服用保健品,以为服用后就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殊不知,乱服保健品,可能给身体带来各种伤害。
● 转氨酶升高72岁的张奶奶一直很注重养生,只要听到哪里有保健品服了对身体好,总会去咨询。
之后一买就是数千上万元,家人怎么劝说都不听。
前段时间,张奶奶看到有推销蜂胶的广告,推销员告诉她某品牌蜂胶不仅能降血糖,还能调理体质,延年益寿。
张奶奶二话没说,立马买了一堆带回家。
每天早晚服用各种保健品,两个月后,张奶奶去医院做例行体检,发现转氨酶异常升高,是正常值的好几倍。
家人赶紧带她去看病。
医生仔细询问了情况,分析张奶奶的转氨酶异常升高很可能是服用保健品惹的祸,让她停止服用。
● 药物性肝损伤医生说,近年来,很多药物性肝病都与服用保健品有关。
保健品并不是纯天然食品,其添加剂成分可能会有副作用,对敏感体质者、肝功能下降的老年人来说,某种添加剂长年服用,摄入到一定分量就会对肝功能造成损伤。
因此,不要随意长年累月地服用保健品。
链接:● 伤肝行为熬夜:经常熬夜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
最好每晚11点前入睡,保证睡够7小时,以便让肝脏有效排毒。
暴饮暴食:损害胃肠道健康,又会增加胃肠负担,诱发脂肪肝。
爱吃油腻食物:吃太多脂肪含量高的油腻食品,尤其是吃油炸食品一个月,即可导致肝脏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患肝病的风险。
过量饮酒:饮酒过度会影响肝脏的解毒能力,导致酒精性肝病,甚至患上病情不可逆的肝硬化。
服用保健食品要防误区
服用保健食品要防误区作者:孙溥泉来源:《家庭医学》2009年第04期有病只用保健食品而停止用药鉴于“是药三分毒”,许多患者担心药物有副作用,因而轻信一些从不提及副作用的保健食品广告。
国家早已有明确规定:保健食品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它只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辅助方法,预防调节纠正机体的亚健康状态,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病。
有些保健食品虽然也是由中药或由中药的提取物组成,但这些中药是从保健角度组方,而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因此,有病还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用药,切勿将保健食品当药吃,不仅耽误了治疗时间,还可能使病情越拖越严重。
前些日子,某医院急诊室收到一位呕吐不止、嘴唇发白、双目紧闭的老人,测量发现老人的血压高达210/120毫米汞柱,经过紧急抢救,才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救了过来。
了解知悉,老人吃降压药原本好好的,听人说某种保健食品可以降血压,就停了降压药,把保健食品当药吃,遇到情绪激动,血压就窜上去了。
同时服用作用相同的保健食品和药品但不减药量许多患者在使用中、西药物治疗的同时,还服用保健食品,以期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保健食品打着“纯天然”的旗号,实际上为了达到效果却添加了西药。
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些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的保健食品和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物质“格列苯脲”(第二代磺酰脲类降糖药,又叫优降糖),有的还加了格列齐特(第二代磺酰脲类降糖药)和格列吡嗪(第二代磺酰脲类降糖药)等降糖西药成分。
上述3种药物的降糖作用强度很大,患者如果在服西药降糖药的同时,服用作用相同的保健食品或长期大量服用添加了西药的保健食品,会造成病人低血糖或。
肾病,甚至导致死亡。
此外,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9年初曝光了5种擅自添加违禁药物的保健食品,其中有3种擅自添加西布曲明。
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具有兴奋、抑食等作用,它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厌食、失眠、肝功能异常等严重的副作用。
由于该药价格低廉,而且确实有一定的抑食减肥功效,屡屡被一些不法商家加入减肥食品中牟取暴利。
心脑血管病别拿保健品当药吃
心脑血管病:别拿保健品当药吃作者:常怡勇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0年第11期有很多保健品生产商和销售者在任意夸大其产品疗效,忽悠心脑血管病患者。
不少患者错把保健品当治疗药物吃,不但延误治疗,还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加重病情。
高血脂人群服“参”反误事张老伯看到某“保健口服液”的宣传中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对中风有预防作用”的说法,立即买了作为日常保健用品服用,希望能在保健的同时缓解自己的高血压和高血脂。
但服用过一段时间后,老病不但没减,反增添了新病脑中风。
一气之下,张老伯亲自赶到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去问个究竟。
专家分析认为,是该种口服液中的红参类成分不适合张老伯这样的体质所致。
长期以来,人参由于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补脾益肺、安神增智、增强机体活力的功效,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男女老幼常用的“补品”。
现代研究证明,某些老年患者贸然服用人参及制品有可能会引发不良作用,与健康不利。
如患有动脉硬化症者。
过去很多人认为,人参能改善心脏功能,故不少冠状动脉硬化者认为吃人参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然而,美国药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参中含有多种抗脂肪分解的物质。
其中的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也都有抗脂肪分解的特性,能抑制体内脂肪的分解代谢。
若长期服用,会使动脉壁上脂类物质增加,加重动脉硬化的病情。
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后还发现,人参对防治动脉硬化不利的原因与人们服用人参的剂量和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即患者服用的剂量越大、服药的时间越长,其出现的不良后果就越明显。
人参不是人人皆可服用的“补品”,尤其是已经出现动脉硬化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更不宜以人参作为“补品”长期服用,否则其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罹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不宜服用。
高血液黏度的患者也不宜服人参制品。
血液黏度升高,血流不畅,中医称之为“瘀血”。
人参有促进红血球生长的作用,红血球增多,血液黏度会更高。
错把保健品当药吃导致中冈58岁的朱先生一年来他把保健食品当成能降血压的药品服用。
谨记:切勿将保健品当药吃
谨记:切勿将保健品当药吃
一些保健品吹牛坑人
目前,市面上保健品种类繁多。
在龙岗某商场的保健品柜台前,记者做了一个粗略统计,该柜台共销售约30种国产保健品,其中零售价在100元以上的有近20种。
把保健品当成药品,进行疗效宣传;根本与诺贝尔医学奖无关的药品,却宣称为“诺贝尔奖最新成果”误导市民购买……近日,龙岗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在开展执法检查中,对全区部分出售夸大保健品作用的药店进行了查处。
该局执法人员曾在龙城一家糖尿病食品专卖店检查时发现,该店销售的“苦乐康”胶囊保健品涉嫌虚假宣传夸大疗效,称对胰岛β细胞具有修复作用,并可以“根治糖尿病”等。
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保健品是禁止进行疗效宣传的。
执法人员还发现,该店的产品竟然扯起了诺贝尔医学奖的“虎皮”,为自己的产品撑“大旗”,严重误导了消费者。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保健品虚假宣传主要有三种手段:一是直接自称有治疗作用,企图与药品相混淆;二是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三是在保健品外包装上暗示疗效。
但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定,表明具有特定功能的保健食品,不得有害于人体健康,其产品说明书必须真实,功能和成分必须与说明书一致,不得有虚假;保健食品不得加入药物。
专家告诫:切勿将保健品当药吃
龙岗中心医院骨科主任何慕舜指出,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替代药品,成为治疗疾病的“主力军”。
保健品只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辅助方法,。
为什么男人需要保健品
为什么男人需要保健品男人最怕的就是“那方面”出问题,为了不让那方面出问题,很多男性朋友都会选择在服用一些补肾壮阳的保健品,其实这是很危险的,要注意其中的一些事项,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男人服用保健用品的知识,供大家学习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男人服用保健用品的理由理由1:对抗压力许多男人根本就忽视压力症状的存在;他们就算予以承认,也相信造成某些疾病的原因是年纪的关系,而不是压力。
但男人因压力而导致许多病症:头痛、失眠、过敏、磨牙、反胃、消化不良、背痛、脖子僵硬,等等。
男人可能会注意到这些症状,但总以为年龄便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
不管是何种原因,男性总是不那么喜欢去医院,保健品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男性心理上的缓解剂。
理由2:自恋情结过于自爱,就会转向自恋。
自恋的男性是极度关心自己的,基于对健康的关注,保健品当然不能少。
自恋的男人总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钟情于保健品,认为补得越多对身体越好。
其实不然,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日常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对所有的保健品都照单全收,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理由3:抵抗衰老老,代表着雄性的磨灭,代表着希望的丧失,老去的生命在很多男性心里是没有意义。
对男人来说,他可以失败,但是绝不能老。
对一个男人说“你已经老了”比对他说“你像个女人”更让他感到侮辱。
男人,应该时刻都在做着什么,才能填补强烈的不安全感。
保健品往往都强调抗衰老功能,即使作用并不明显,也能安慰男人那颗太需要被关怀的心。
不管是何种方式的抗衰老物品,男性几乎都会留意,这种现象和女性对美容品的关注如此相似。
理由4:增强自信社会赋予男性的责任太多,男性越来越意识到光有健康、智慧、幽默、稳重、学识是不够的,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脱颖而出,只有比其他人更优秀,而只有精神风貌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提高。
通过保健品在潜意识里对自己肯定,不乏是一种增强自信心的办法。
理由5:其他保健品的功能已经不仅限于对消费者的直接诉求,专家在说“防病重于治病”;媒体在说“亚健康成为都市杀手”;企业在说“送礼更要送健康”……使用保健品已经成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把保健品当药吃
把食品当成保健品甚至药品使用的现象在广大消费者中普遍存在,以致延误疾病诊治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协会和健康时报日前举办的科学认知纳豆专家研讨会上,专家提醒消费者注意——
食品、保健品和药品不是一码事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罗雪云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宇光
纳豆是以大豆为原料引入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
它起源于我国,流传到日本后已有1000多年的食用历史。
90%的日本人都有食用纳豆的习惯。
纳豆产品包括鲜纳豆、纳豆胶囊和各种休闲食品。
鲜纳豆只是普通食品,不能把它等同于保健食品。
目前我国生产以纳豆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很多,但迄今我国批准的以纳豆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只有5个(登录卫生部网站即可查询)。
根据规定,以纳豆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仅有辅助降血脂和免疫调节两项保健功能。
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纳豆激酶胶囊却声称脑血管病患者服用“有溶血栓、改善脑梗预后、预防冠心病等功能”,这种现象非常令人担忧。
因为溶血栓属于医疗行为,弄不好反而可能引发出血或栓子脱落,进而导致中风。
建议让消费者懂得区分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的重要性,不要把食品、保健品和药品当成一码事。
食品就是食品,保健品就是保健品,药品就是药品,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服务对象。
比如纳豆跟纳豆激酶的关系,好比咖啡和咖啡因。
咖啡可以作为普通食品经常饮用,而咖啡中的成分咖啡因属于药品,不能擅自服用。
这是有严格区别的。
声称能治病的食品是假药
中国保健协会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会长张大超
在美国FDA官方网站上公布的一个关于纳豆激酶的正式文件明确指出,如果公司宣称强化了纳豆激酶的产品有治疗、缓解或治愈疾病的功能,即可认定它是违法的。
因为如果公司宣称其有治疗作用,就表明它是药品,而这种药品又未获得批准,因此可将其视为假药予以查处。
建议我国主管部门可借鉴国外的方式,对于声称治病的产品按假药予以惩处。
消费者可将鲜纳豆作为普通食品进行选购,但选择纳豆保健食品则应认准由卫生部批准的有小蓝帽标识的产品。
保健品“上天入地”何时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晓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魏益民
比如说普洱茶,从说它没有什么营养保健价值到被捧得很高,后来又被贬得很低。
其价格也从几毛钱、几块钱,发展到几千元钱,之后又降价。
之所以出现这种食品和保健食品反复被捧上天又被打入地的状况,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缺乏扎实的科研投入,包括基础理论研究
和创新研究。
任何一种保健产品,只有拿出我国自己的实验室数据,才能走出“上天入地”的困境,使之更好地为百姓健康服务。
建议企业应把眼光放远些,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踏踏实实做研究。
媒体也需本着科学认知的态度,对保健品进行恰如其分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