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意识与生态文明共21页
202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ppt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4
33
27
06
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生态文明建 设中的作用
Chapter
2024/3/24
28
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变革趋势分析
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由单一国家主导转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
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和公 众等多元主体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日益凸显。
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变革的趋势包括:治 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
完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
加强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清洁能源的输 送和储存能力,确保清洁能源的稳定供应。
2024/3/24
19
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壮大
01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
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02
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绿色低碳技术的成熟度和
25
市场化手段运用创新
推广排污权交易制度,允许企业将剩余的排污权在市场上出售或转让, 激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促进低碳 经济发展。
2024/3/24
发展环保产业市场,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动 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26
社会参与渠道拓展和公众意识提升
30
双边或多边合作在促进区域绿色发展中的实践案例分享
2024/3/24
双边或多边合作在促进区域绿 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欧盟与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 的合作是一个典型案例,双 方共同推动《巴黎协定》的 实施和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docx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提高生态文明的意识意识是指人类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包括生态伦理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科技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等。
生态文明意识是人们正确对待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1.生态伦理意识。
生态伦理意识体了人类自我超越的理性本性,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意识上升为道德伦理意识,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是危害他人、危害人类的不道德行为。
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否则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1982年10月2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自然宪章》指出:“每种生命形式都是独特的,无论对人类价值如何,都应得到尊重,为了给予其他有机体这样的承认,人类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约束。
”生态伦理学要求人类不能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损害他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2.生态价值意识。
呈现在人类面前的自然界原本是一个多样性的价值体系,除了经济价值外,还有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存在价值等,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是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直接进入社会生产过程而被人类经济活动消耗性利用所具有的价值。
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是由生态系统自身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的存在价值是生态系统提供给自然界的全部生物的现存的环境资源的价值、及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环境资源价值,如美丽的风景,濒危物种等。
当今社会,人们过多关注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忽略甚至无视生态污染和资源短缺等严重社会问题,只有建立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使用的代价系统,实行自然有偿使用的政策,才能有效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价值意识。
3.生态科技意识。
科学技术的双重性决定了它既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和人的目的的规范。
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1、原始文明(渔猎文明)
时段 主要特点 人口数
公元前200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 采集渔猎自然物 全球人口数约1亿左右
人与自然 的关系
主体观念
人与自然是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
敬畏自然,自然中心主义
LOGO
石 锄
石镰
原始部落
2020/3/4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2、农业文明(黄色文明)
LOGO
农耕
时段 主要特点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LOGO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 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并不是指自然生态的“文明”状态,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对 待生态。生态是各种力量相互制约的结果,也是各种力量协调共生的结果; 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人的关系。综合专 家的看法,我们可以对生态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 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 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 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 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 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 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LOGO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LOGO
1
什么是生态文明
2
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特征
3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意义
4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源自于现代文明意识与生态意识的生态文明意识,是现代化社会费用重要的一种意识形态。
生态文明意识作为当今人类社会最高形式的一种文明意识,综合体现了人类意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文明意识一方面指的是生态思维健康、生态道德良好以及整体价值取向争取,另外一方面,生态文明意识具有和生态环境有关的消费意识、法制意识以及科学医师等。
基于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养,把握生态文明意识内容意义重大。
(1)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有待于提高生态教育在中国高校起步相对比较晚,高校人才的培育一直被指出就是对生态或环境方面专业人才的培育,对于全部大学生普及性生态文明教育注重比较。
因此,科学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行纲要缺少,造成了生态文明教育由于培育生态学生专业人才所管制,使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同时,高校缺少省教育资源。
高校展开全校性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缺少,专职生态文明教师队伍严重不足,造成了高校中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整合缺乏。
生态文明教学过程中,通常就是对于大学生非常熟识的生态文明科学知识以及生态价值观或者道德原则的宣传与传授,生态文明整体情感心智与价值体验缺少,学生无法同时实现感同身受,因此,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不明显。
(2)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家庭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通常情况指出子女生态价值观与父母受到教育的程度有关,事实上,大学生生态文明轻易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但是当前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到先导促进作用没充分发挥。
父母在对子女教育问题中存有着功利化的思想,使子女綜合素质的培育受到影响。
同时,父母自身没从我做起,没能给子女提供更多生态文明教育的氛围。
(3)社会公众生态文明素养有待于提高缺少环境科学知识、缺乏环境犯罪行为与环境意识等就是当前公众综合生态意识存有的主要问题。
尽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态文明意识已经有所提高,然而还无法与经济相匹配。
比如说政府对gdp的过分崇尚,对环境注重比较;公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拜金主义、奢华消费等,这些都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起著消极的影响。
生态文明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生态文明
本组成员: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公 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而且 平均每年增加1.04万平方公里。
土壤荒漠化日日趋趋严严重重
全国有1/5城市人口居住在严 重的大气污染环境中。尤以人口 规模在100万至200万的特大型城 市空气污染为最为严重。
大大气气污污染染日日趋环境。
龙
海啸
干
卷
旱
风
沙
暴风雪
尘
暴
导致沙尘暴、龙卷风、海啸、干旱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当有一天我们的果蔬变成如此 当有一天我们的青山变成荒山···· 当有一天我们的湖泊因此而消失···
当有一天我们只能食用遭受污染的大米···
反省。。。。。。
在繁华中消逝希冀, 美丽缓慢飘落凋零,
世界无助的等待灭亡, 人类何曾伤痛?
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念, 约束自己的行动,以生态文明托起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 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 的总和,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
李峰制作
地球留给我们的美丽画卷
漂亮的大树与大山
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 我们的地球
美美 丽丽 地中 球国
培育生态环境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培育生态环境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合力,深化公众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政府要重视。
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责任感,加强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观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为官一任不仅造福一时,而且要造福子孙后代,为其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各级政府要引导公众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绿色GDP”的观念,将谋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付诸实施,促使本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善和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与普及。
通过建立健全法律监督约束机制,制定完善各种促进生态保护的优惠政策,落实各项生态道德规范和措施,使各阶层公众特别是决策者确立新的生态意识。
企业要践行。
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一项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活动,更是一项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
要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企业经营者从传统的向自然索取的“拿来主义”观念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培育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把政府的产业导向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主动地承担起环保社会责任,从而促使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媒体要引导。
坚持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重,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和作用。
要积极主动宣传党和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关切,宣传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和成效,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知识。
突出重要环保法律、政策宣传,回应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度报道环境保护的好经验、好典型,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有力的鞭挞和抨击,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
强化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素养扭牢关键点,提高环保部门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在宣传形式方面,网络、动漫和文字、影视相结合,制度化、多元化、系列化地进行全方位、持久性的宣传。
在宣传内容方面,从一般性的宣传向深层次宣传转变,从普及法律法规、普及科学知识向形成生态文明的价值观、道德观转变,通过扎实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自觉自愿地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真正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生态文明思想解读班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课件ppt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招,符合世界绿色发展潮 流和各国人民共同意愿,彰显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 想的鲜明世界意义。
汇报结束 感谢聆听
THE THINK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教师:xxx 日期:2022-xx-xx
赢全球观。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六大原则。
一是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放在首位,明确提出通过坚持节约优 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 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二是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来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 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 生活方式,从而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具体地,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为: • “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
展观、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的基本民生观、 •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
体系统观、 • “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
严密法治观、 • “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 •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 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 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摘要】本文探讨了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首先分析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指出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接着探讨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特点,强调了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行动。
然后论述了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目标,以及生态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情况。
最后总结了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指出生态社会主义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旨在呼吁人们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倡导生态社会主义理念,积极参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背景、共同目标、实践、特点、深度融合、支撑。
1. 引言1.1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以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融合为核心思想。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则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生态社会主义提倡人类对自然界实行尊重、保护与合作,主张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严峻挑战。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工作,力求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目标在于建设一个绿色、可持续的社会体系,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
生态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以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将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点。
通过深入研究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2. 正文2.1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生态社会主义建立在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批判之上。
生态文明与生态思维
生态文明与生态思维“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
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然”也成为报告中的又一个关键词。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与此同时,生态思维也油然而生。
进入新世纪以来 ,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 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生态思维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 成为广大学者新的研究热点。
尽管各位学者对于生态思维的定义有不同见解,但他们对生态思维最根本的核心内容的看法是大致相同的 ,那就是认为“生态思维”是基于生态学原理 , 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哲学反思的一种思维模式。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 思维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生态思维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 ,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基础。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经济的逐步全球化,环境污染也已经逐步的走向全球化: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不断增速、水污染严重、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最紧迫的重大问题,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报告统计,全球目前只有不到40亿公顷的森林,覆盖了约30%的陆地面积。
1990年到2005年15年间,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3%,而且目前仍然以每年73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
生态文明PPT(新)
(二)外部性理论
从外部性理论引申则会得出公共物品理论,可以说生 态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那么其在供给与消费过程中就 会产生外部性的问题。由于“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 性,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正是因为生态资源具有的 特性,导致了生态资源的过度开采、生态资源浪费等等 现象,从而导致了“公共地悲剧”。
(三)生态经济学
20世纪60年代,在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肯 尼斯·鲍尔丁在其发表的《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 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概念。1966年,在他的《即将到 来的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中,将地球比喻成一个太空船, 他声称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增长将会掀翻地球这个太空船,因 为经济发展不仅仅耗尽了太空船中有限的资源,而且大量的 浪费和污染充满了整个地球。而后,赫尔曼·戴利进一步阐述 了生态经济学,使得生态经济学的构架得以完成,赫尔曼·戴 利强调了人类必须从属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并构建了一个新 的经济学模式,即稳态经济(The Economics of Steady State)。
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 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 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 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 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 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 种类。
1751-2004 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趋势
温室气体的浓度与气温上升的可能性(%)
生态文明和生态自觉
生态文明和生态自觉作者:冯之浚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03期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理性选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以生态文明建设牵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从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这“三总”的角度来看,极大地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范畴,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生态文明建设也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从以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到目前拓展成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凸显其重要的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没有它,其他建设就会失去自然载体和生态环境;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任务之中,如果没有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就会陷入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已有的发展成果也必定会化为泡影,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也将无法实现。
中共十八大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分析是科学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近些年来的确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状况不容乐观。
生态文明要求我们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尚面临着不少障碍,具有一定难度,这里既涉及到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更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处的国情有关。
我国目前所处阶段的诸多特点,不允许我们走发达国家过去的老路,必须探索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其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加快重组,国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我国由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不利的分工地位。
生态文明PPT(新)
(五)伦理经济学
其他的理论或强调价格机制,或强调政府的作用, 或强调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意义,或强调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剥削”、“反生态”性质。但是都忽视了人类 社会发展中,或生态环境保护中“人”的重要作用。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对生 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生态环境的完善是人 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将对生 态环境保护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我们不要陶 醉于我们人 类对自然界 的胜利。对 于每一次这 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会 对我们进行 报复。
❖ 仅仅200多年的工业文明,人类就已空 前地消耗了地表和地下资源,严重削弱 了自然生态系统自调节自平衡的功能。 然而,这种牺牲后代人利益的巨大代价 ,并没有换来当代人的幸福,相反却形 成了全球12亿多贫困人口和8亿多食不 果腹的饥民,饥民超出了农业文明晚期 (1700年)的全球总人口。无情的事实告 诉人们:这不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发展目 标!
(四)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批 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本·阿格尔教授在1979年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第一次运用了“生态马克思 主义”这个概念,标志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作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延伸与拓展的生态马克思主义, 对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着深刻的批判,从创立到逐 渐成熟,生态马克思主义始终拥有着鲜明的旗帜,即对 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生态经济学的基础奠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 丁和赫尔曼·戴利完成的。 20世界60年代到70年代,美 国的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经济学 家的重视,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 的春天》描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着毁 灭性的打击,人类的粗心、贪婪以及无责任感正在慢慢 的吞噬着地球,而这本书也拉开了“绿色革命”的序幕。
生态文明思想解读PPT
—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内涵和六个“新”—
生态文明建设
新目标 2035 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宏伟目标。
• 第一步:确保到 2035 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 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一起全面得到提升,全面形成
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成美丽中国。
生பைடு நூலகம்文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时代
生态文明思想解读
The Think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生态文明
前 言
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 是新时代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分和核心内涵。
在 2018 年 5 月 18 日至 19 日召开的全国生 态环境保护大会上, 党中央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 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由此确立。 当前,这一思想成为我们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 坚战的根本遵循和最高准则。
1 一是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放在首位,明确提出通过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的方针,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2 二是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来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新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
“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
“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具体地,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为: • “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
生态意识与生态建设
• 1、生态意识是什么? • 2、为什么要有生态意识? • 3、什么是生态建设? • 4、怎样进行生态建设?
• • •
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 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2类: (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由于 盲目开垦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采滥挖、不适当地 兴修水利工程或不合理灌溉等引起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壤沙漠化、盐 碱化、沼泽化,湿地遭到破坏,森林、湖泊面积急剧减少,矿藏资源遭到 破坏,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枯竭,生态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 频繁,水体污染,以致流行病蔓延。 (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 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 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盐碱化与干旱
固体废弃物和海洋生态破坏,海洋动物死亡
• 生态建设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 态恢复和重建 生态建设 • ,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 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 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干旱与水土流失
• •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 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 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 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00年之 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 •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 • 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 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 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 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预计2025年将突 破80亿。
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
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绪论一、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概论1、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1)、生态环境保护运动发展史早期历史早在古代,中国的哲学家就阐发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重要的生态哲学思想,其中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一时期,人与生态系统的矛盾并不突出。
近代史最早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是新英格兰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在其1849年出版的著作《瓦尔登湖》中,梭罗对当时正在美国兴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旧日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远去表示痛心。
(梭罗[4]第1页、30~34页)梭罗在康科德四乡的生活中,对本土生物做了详细的考察,以艺术的笔调记录在《瓦尔登湖》一书中。
为此,梭罗被后人称为“生态文学批评的始祖。
(2)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分为“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两部分,其中,无机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生物群落反作用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各种基础物质将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生物群落的初生演替甚至可以把一片荒凉的裸地变为水草丰美的绿洲。
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绪论
哲学渊源: 儒家——“天地,生之本也”、“人定 胜天” 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释家——“有情、无情、皆是佛子”
“天人合一”
三、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 物质文明进步的代价是生态退化:
自然生态退化:
环境污染,系统退化,灾害频繁,资源枯竭, 服务功能下降,环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
3. 环境恶化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价值:如何对待环境成本和环
境代价
环境的中心事物:如何追究人的环境
责任 环境的物质形态表现:环境与资源的
沙漠化
关系
环境的功能: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
环境的二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
渤海的“五颜六色”
1961年至2003年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翻 了三倍,主要原因是世界人口在这40多年间从30亿增 加到了65亿。联合国发布的相关数据更显示,2050年 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
美学者:全球变暖会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增加 全球变暖加速老鼠繁殖 黑死病灾难可能再袭欧洲
气候变化造成连锁破坏 显示人类危机即将来临
结论:
旧文明已陷入自身难以解决的“悖论”怪圈,人类发展呼唤新的文明
四 呼唤新文明
1.新文明是生态文明 2.新文明是空间文明 3.新文明是信息文明
如IT技术、因特 网、数字化信息 传输、信息产业 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世界人口平均增 长率(%)
2. 资源枯竭与资源问题
资源型 经济
扩大资 源占有
掠夺式 开发
资源概念在发展中不断地变化着内涵和 外延 资源,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
关于资源的另一个误区:资源的绝对耗 竭论 资源高效利用,新世纪的新问题 资源配置,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重 要环节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docx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提高生态文明的意识意识是指人类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包括生态伦理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科技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等。
生态文明意识是人们正确对待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1.生态伦理意识。
生态伦理意识体了人类自我超越的理性本性,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意识上升为道德伦理意识,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是危害他人、危害人类的不道德行为。
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否则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1982年10月2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自然宪章》指出:“每种生命形式都是独特的,无论对人类价值如何,都应得到尊重,为了给予其他有机体这样的承认,人类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约束。
”生态伦理学要求人类不能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损害他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2.生态价值意识。
呈现在人类面前的自然界原本是一个多样性的价值体系,除了经济价值外,还有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存在价值等,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是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直接进入社会生产过程而被人类经济活动消耗性利用所具有的价值。
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是由生态系统自身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的存在价值是生态系统提供给自然界的全部生物的现存的环境资源的价值、及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环境资源价值,如美丽的风景,濒危物种等。
当今社会,人们过多关注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忽略甚至无视生态污染和资源短缺等严重社会问题,只有建立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使用的代价系统,实行自然有偿使用的政策,才能有效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价值意识。
3.生态科技意识。
科学技术的双重性决定了它既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和人的目的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