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第5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5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5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一、概念题1.产业资本2.货币资本3.生产资本4.商品资本5.资本循环6.资本周转7.资本周转时间8.资本周转次数9.生产时间10.流通时间11.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12.固定资本13.流动资本14.流通资本15.固定资本磨损16.固定资本折旧17.折旧费18.折旧率19.年剩余价值率20.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21.社会总产品22.社会生产两大部类23.外延扩大再生产24.内涵扩大再生产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6.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二、思考题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什么?2.产业资本循环为什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3.实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是什么?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什么?5.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区别? 6.怎样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7.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8.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1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13.经济危机为什么是周期性地爆发?14.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是什么?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产业资本答:产业资本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在生产领域发挥职能的资本,即投入到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领域里的资本。

产业资本是惟一能产生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最能表明资本运行的本质。

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共同组成资本的不同形态,分别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履行职能。

产业资本处于物质生产领域,提供物质产品;商业资本处于商品流通领域,起着实现商品价值的功能;借贷资本发挥货币资本流转中介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资本的运动是整个社会生产的基础,对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起着决定作用。

同时,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对产业资本的运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答: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总资本。

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总和就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运动具有以下特点:(1)单个资本是在运动中即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才彼此发生关系,在数量上,社会总资本是所有单个资本量的总和。

从这个角度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运动和个别资本再生产的运动一样,都必须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都是不断进行价值增殖的过程。

(2)社会总资本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加总。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比单个资本运动具有更为复杂的关系。

因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价值的运动,而且包括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而且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以及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单个资本运动围绕的中心是资本如何带来剩余价值,进而剩余价值又如何转化为资本,所以,在这里考察的只是生产消费;至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问题,都是在个别资本运动之外进行的,因而并不属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研究范围。

但是,一旦考察视野从单个资本运动延伸到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会总资本运动,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问题就再也无法被排除在外了。

因为资本家和工人生活所需要的个人消费品,只能在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中购买。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是个别资本或单个资本。
社会资本: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
单个资本所组成的总和,即社会总资本。
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
甲: G-W<APm…P…W′-G′

会 乙:机器,丙:燃料,丁:原料,戊:建筑商


工人:工资,资本家:m

A:食品,B:纺织品,C:鞋子,D:服装, E:日化

(二)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的关系
实现条件:
基本实现条件:Ⅰ( v + m ) = Ⅱc 两个派生条件:
Ⅰ(c + v + m ) = Ⅰc + Ⅱc Ⅱ(c + v + m ) = Ⅰ( v + m ) + Ⅱ(v + m )
实现条件的含义
1. 基本实现条件: Ⅰ(v+m)=Ⅱc
在价值上,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
在实物上,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在扣除本
部类的需要后,要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相 等。
这一实现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
在联系。只有这样,两大部类产品的交换才能实现,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如果Ⅰ(v +m) 大于或小于Ⅱc,都会使一部分产品无法实现, 从而使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遇到困难。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不变资本价值 可变资本价值 剩余价值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3.why?
社会总产品中既包括了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 又包括了用于个人生活的消费资料。因此,只有 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才 能体现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和内容。
4.考察的直接对象:商品资本的循环

政治经济学笔记(绝对经典 亲自整理)

政治经济学笔记(绝对经典 亲自整理)

政治经济学参考书〔理论经济学各专业〕:1.?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政治经济学热点与难点争喊?逄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经济学各专业能够不瞧上面两本书注重:原理及其表达方法〔文字组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理解三个全然咨询题: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都属于理论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要紧任务。

3.怎么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知识要点:1.商品的二因素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价值形式的开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实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

重点: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2.什么原因讲劳动的二重性学讲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提示:〔1〕劳动的二重性学讲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根底。

〔2〕从劳动二重性动身,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根底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学讲。

〔4〕在前面三点的根底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存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3.从开展的角度对制造价值的劳动的新熟悉。

4.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也能够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

提示:〔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全然规律,市场机制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

〔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刻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市场机制只是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

考虑题:1.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提示:劳动价值论的全然动身点:资源如何配置和财宝如何分配。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bqe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dbqe
划分的意义:前者可以衡量剥削程度的高低。 后者为了说明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的影响。
划分的内容:后者的划分使得前者的内容消失, 因而难以发现不同资本形态在剩余价值中的 作用。
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
有形磨损是指由于生产性使用或自然力的作用 而造成的固定资本在物质上和价值上的损耗。
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价值增 殖,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但价值增殖 好象是货币本身具有的魅力,掩盖了剩余价值 的真正来源。
政治经济学
生产资本的循环: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 点的资本运动。
用公式可表示为: P…W’—G’—W…P
表明资本的运动是一个不断的再生产和扩大再 生产的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 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生产而生产,把 资本家赚钱的真正目的和动机给掩盖了。
到市场上将这些商品出卖,转化为货币。 公式:W’— G’ (实现剩余价值,关键性阶段)
注意的问题: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并不是三种不同的、独立的资本,而是一个 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 形式,并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完成不同的具 体职能,最终实现价值增殖。 更不要看作是和产业资本相对应的三种资本 形式。
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而引起的价值损失。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所 造成的不同影响,无形磨损分为两种。
折旧率指的是每年从固定资产中提取的一定的 折旧费用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折旧率高 低有两个方面的确定依据。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政治经济学
流动资本是指体现为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生产资 料形式以及劳动力形式上的生产资本。其中,体现为 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形式的生产资本,在实物上 全部参加生产过程的部分,它们的使用价值在生产过 程中被全部消费掉,从而它们的价值也被全部转移到 产品中去,随着产品的销售,它们的价值也被全部周 转回来。体现为劳动力的这部分生产资本,它的使用 价值即劳动也是参加生产过程的,但是,劳动力的价 值并不是由工人的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 人的活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可变资本划为流动资本的 部分。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1.社会总资本社会总资本就是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单个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的构成具有广泛性和系统性。

2.社会总资本运动(1)含义社会资本运动就是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

而所谓单个资本的运动是指各单个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依次变换不同的资本形态,独立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着单个资本的再生产。

(2)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之间的关系社会资本运动是单个资本运动的有机组合,单个资本运动是社会资本运动的组成因子。

相同点:二者都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并且要在运动中变换资本的职能形式。

不同点:①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②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③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

3.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1)含义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称社会总产值,分为包含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2)两大部类的划分①社会总产品根据其最终用途在物质形态上可以区分为两类: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②社会生产从产品最终用途出发可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Ⅱ)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Ⅱ)5.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1、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1)单个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2)社会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合,就是总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2、单个资本的运动与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②从运动内容看,都是为了价值增殖,实现剩余价值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2)不同点①消费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②流通的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显示资本流通;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能显示资本流通,又能显示一般商品流通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1)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对社会生产的分类①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一部类(Ⅰ)②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4、社会总产品的补偿(1)价值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2)实物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和怎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消费资料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首先考察简单再生产的原因:(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生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生产的问题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例如]两大部类全年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9000。

资本生产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生产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6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 性爆发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重复地出现的,
具有周期性。 再生产的每一周期包括着四个阶段。
如果把危机当作起点,那就是危机 (衰退)、停滞(萧条)、恢复和 繁荣(高涨)。
27
危机阶段的特征是:商品销路突 然缩小,生产猛烈下降,工商企 业竞相削价抛售商品,竞争空前 激烈,在竞争中,中小企业首先 破产,大企业则缩减生产,失业 工人急剧增加,整个社会岌岌可 危,似乎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
Ⅰ(C+V+M)>ⅠC+ⅡC
3
上面的公式如果把第一部类内部各 个资本家互相购买生产资料的数量 扣除掉,则可以表示为下式:
Ⅰ(V+M)>ⅡC
这两个公式表明,第一第二两部类 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掉的生产资料 外,还可以购到更多的生产资料来 实现扩大再生产。
4 4
Ⅰ(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第二部类)1500C+750V +750M =3000(消费资料)
15
二、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经济危机是指一种经济正常发展
状况被打破,导致经济混乱的现 象,危机爆发时表现为商品大量 积压,工厂大量倒闭,通货严重 不稳,失业人数激增,实际工资 下降。
16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历史 西方资本主义在十四、十五世纪地
中海沿岸产生,到十八、九世纪, 各国通过产业革命,实现了由手工 生产到机器生产的大过渡,并逐步 建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34
一种是追逐超额利润引起生产和 市场的扩大;另一种是群众购买 力的增长落后于生产增长所引起 的一系列限制生产和市场扩大的 因素。

政经疑难问题解答

政经疑难问题解答

二、疑难问题解答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答: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矛盾性:商品所有者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要得到价值,就必须让渡它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它的价值。

2、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1)商品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2)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二者的关系是: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答:(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3)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答:(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作用: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比例;第二,刺激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在消费中实现的。

普通商品被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随之消失。

劳动力商品却不是这样,它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这就是它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意义,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这种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答: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在生产中,工人的具体劳动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把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2)在生产中,工人的抽象劳动凝结在产品之中,创造出新的价值。

产业资本的运行讲解

产业资本的运行讲解
*
*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b)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涵义和原因 固定资本无形磨损:也叫精神损耗。它指固定资本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价值损失。固定资本价值的这种损耗是不能被转移到产品中去的。 原因: 第一、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 第二、出现了更为低廉的替代品,使原有固定资本提前报废。
*
*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及其特点 (1)货币资本循环形式与特点: ① 公式: G — W …… P …… W’ — G’ ② 特点: 第一、明显表明产业资本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 实现价值增殖。 第二、产生货币本身可以生产更多货币的假象。
*
*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② 流动资本及其特点 流动资本指以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其特点是: 第一、物质形态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一次全部被消耗; 第二、价值一次全部加入新产品,并随新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周转回来
*
*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
*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三、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一、加快固定资本周转,可以减少和避免无形磨损所造成的损失。 第二、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流动资本量。
*
*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2.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职能 (1)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采取的是货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其公式是: A G - W < Pm
*
*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 ① ───┐ G - W … P … W’ — G’ ·G — W … P … W’ — G’ └──── ② ─────┘ └──── ③ ─────┘

政治经济学5-6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5-6参考答案

第五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B2、A3、D4、D5、C6、B7、A8、D9、C 10、A11、C 12、C 13、D 14、D 15、A二、多项选择1、ABD2、BC3、ABCDE4、ABCDE5、BDE6、ABCE7、BC8、AB 9、BCDE 10、ACD 11、BCD 12、ACD 13、ABCD辨析题1、答:命题错误。

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形式存在的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及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不变资本是与可变资本相对而言的,固定资本是与流动资本相对而言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划分方法,划分的依据、意义都不相同。

即使从内容上看,固定资本也只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2、答:命题正确。

由于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不一样,因此,包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内的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只能用它们的平均周转速度来衡量。

3、命题错误。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不会改变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但它能使预付可变资本反复使用,导致全年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从而,年剩余价值量增加。

4、答:命题错误。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是相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了,不是绝对过剩。

5、命题错误。

价值补偿是指将产品卖出去,以补偿资本家的不变资本消耗和可变资本消耗;实物补偿是指资本家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和工人购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显然,个别资本的运动既包括价值补偿,又包括实物补偿。

四、问答题1、答: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第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第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

2、答:第一,划分的根据不同。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是他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划分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他们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第二,划分的目的和意义不同。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划分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五章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五章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运动的理论前提之一是:A.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B.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C.把整个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D.把资本分为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2.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的组成部分包括A、c+v+mB、固定资本+不变资本C、v+mD、流动资本+可变资本3.社会总产品扣除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那部分产品价值是()A.工农业总产值B.社会总产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4.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主要依据是其( )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价值形态D.最终用途5.下列那个部门属于I大部类A.采矿部门B.服装部门C.食品部门D.日用工业部门6.包括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是A.个别资本B.固定资本C.社会资本D.可变资本7.社会总资本考察的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流通资本8.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在A.生产领域B.流通领域C.生产阶段D.售卖阶段9.消费问题对于单个资本A.属于外部条件B.属于内部条件C.必须要加以考察D.意义同社会资本一样10.第Ⅱ部类中的Ⅱc在本部类产品的实物形态上体现的是()A.生活资料 B.生产资料 C.剩余产品 D.国民收人1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两大部类比例关系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D.剩余价值的实现1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公式I(v+m)=IIc,反映了()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B.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C.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D.以上三种交换关系13.公式Ⅰ(v十△v十m/x )=Ⅱ(c十△c)是()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1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是()A.Ⅰ(c+v+m)=Ⅰc+ⅡcB.Ⅱ(c+v+m)=Ⅰ(v+m)+Ⅱ(v+m)C.Ⅰ(v+m)>ⅡcD.Ⅰ(v+△v+m/x)>Ⅱ(c+△c)15.社会资本再生产公式中m/x表示的是( )A.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B.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C.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D.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16.假定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v)是2000,剩余价值(m)也是2000,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c)是3000,这时社会资本:A.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B.只能进行萎缩的再生产;C.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不能进行。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意义: 这一划分明确了各部类产品的用途,有助于说明产
品从何处买和应当卖给谁。 社会总产品价值划分的意义:
社会总产品价值中的不同部分有着特定的用途,不 能随意挪作它用。因此,这一划分为说明社会总产值 中不同部分的购买对象奠定了基础。 通过以上两种划分,使得社会总产品的不同部分卖给谁, 由谁来买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轮廓。
从商品资本出发研究,能够揭示出社会资本再生产
的实现条件。
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商品资本的循环反映了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
点。商品资本循环表明,社会商品的全部实 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条件。
(生产性消费)
(个人收入流通)
(预付资本流通)
A(w) (商品流通)来自W —— G ——W …P…W’(资本流通)
例如,消费品不作为资本再进入增殖过程,对于购 ⑶买个者别来资说本,运购动买中商只品包不括是预资付本资流本通的的流一通个。阶社段会,总 资而本是运一动般不商仅品包流括通预的付一资个本阶的段流。通,也包括剩余价 值的流通和工人收入的流通。
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第II部类支付给工人的500单位货币工 资使IIv得以实现。
“工人花费他们所得到的,资本家得到他 们所花费的。”
——卡莱茨基
一、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第四、固定资本的补偿 1、问题所在:
固定资本周转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价值补偿是随着 固定资本的磨损逐渐进行的,而物质补偿则是在它全部 价值转移完毕后一次进行的。这样,在每年的社会总产 值中Ic、IIc里都会有一部分固定资本折旧只需要实现为 货币而不需要购买实际物质产品。社会总产品中就会有 一部分生产资料得不到实现,价值也得不到补偿。

第五章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第五章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第五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 A.社会净产值 B.社会总产品 C.社会全部生产资料 D.社会全部消费资料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生产资料的生产问题 B.社会消费资料的销售问题C.社会市场供需的平衡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3.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 ) A.平稳发展 B.优先增长 C.逐步递减 D.缓慢波动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断下降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停滞不前的危机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和技术的停滞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D.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6. I(vim)=Ⅱc是( )A.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B.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C.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7.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 + m) =Ⅱc B.I(v + m) > Ⅱc C.I(c + v - m/x) > I(v + m/x) D.(v + Δv + m/x) = Ⅱ(c + Δc)8.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A.I(v + m) =Ⅱc B.I(v + m) > Ⅱc C.I(c + v - m/x) > I(v + m/x) D.(v + Δv + m/x) = Ⅱ(c + Δc)299.生产逐渐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物价稳步上升,企业利润额增加,这是( )A.危机阶段的特征 B.萧条阶段的特征C.复苏阶段的特征 D.繁荣阶段的特征10.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的原因在于扩大再生产过程中( )A.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B.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C.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D.生产规模的逐步提扩大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 ) 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B.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E.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个别资本的运动。

在这一章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社会资本的运动。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的形成相比较,在时间上要晚些。

这一理论本身要求对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做系统的、全面的考察,要有广泛的、深刻的科学理论做基础。

因而,它只有在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理论后,才能形成。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形成了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一、社会总资本及其运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成千上万个资本主义企业。

其中,每一个企业的资本,都在独立发挥资本的职能,它们各自通过自身的循环和周转,实现自己的价值增殖。

这种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

但是资本主义经济是以社会分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在这种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之间是互为市场,互相提供需求与供给,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孤立地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单个资本只是社会总资本中的一个独立的、赋有个体生命的部分,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它们在运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构成社会总资本。

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总和,就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单个资本是在运动中,即在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才彼此发生关系,因而,从数量上看,社会总资本无非是所有单个资本量的总和。

但是,从运动的角度看,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比单个资本运动具有更为复杂的关系。

与单个资本运动相比,社会总资本运动具有以下特点:(1)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预付资本价值的运动,而且包含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

在考察单个资本运动时,我们只考察了预付资本价值的流通和周转,以及扩大再生产时通过积累而资本化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流通,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流通则是不包括在单个资本运动中的。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运动则不同,它所包含的,除了预付资本价值的实现过程以外,不仅有剩余价值由商品形态到货币形态的转化,而且有剩余价值由货币形态向实物形态的再转化。

这是因为全部剩余价值在货币形式上的支出,即购买商品,乃是社会总产品实现和社会总资本得以继续进行再生产运动的一个必要条件。

(2)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生产消费,而且包含个人消费。

在考察单个资本运动时,我们只考察了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消费即生产消费。

生产消费的结果是生产出物质产品。

而对人们的个人生活需要的消费并未考察。

作为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含生产消费,又包含个人消费。

因为工人用工资、资本家用剩余价值购买消费品,同样是社会总产品实现和社会总资本得以继续运动的一个必要条件。

没有个人消费,一部分社会总产品就不能卖掉;没有劳动力的再生产,整个社会生产也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3)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一般商品流通。

单个资本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资本价值存在的特殊形态,如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因此,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的商品流通。

而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就不同,它不仅包含所有单个资本的流通,而且包含一般的商品流通。

总之,社会资本运动的总过程,既包含预付资本价值的实现过程,又包含全部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既包含生产消费,又包含个人消费;既包含所有单个资本的流通,又包含一般的简单商品流通。

二、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包含着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的交换和消费,因此,把这个特征表现得最明显的当然是社会年总产品即总商品资本(W′)了。

社会总产品就是指一国在一年内所提供的商品产品(又叫社会总商品资本)。

因为,“年产品既包括补偿资本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即社会再生产,也包括归入消费基金的、由工人和资本家消费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就是说,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个人消费。

”[1]所以,社会总产品(W′)是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

既然,社会总产品(W′)是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总商品资本。

因此,分析对象显然采用商品资本循环的公式。

马克思指出:“显然,我们应当分析的是W′—这个流通公式,在这里,消费必然会起作用;因为起点W′=W+w,即商品资本,既包含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也包含剩余价值。

”[2]公式中W′代表一年中全社会生产的产品总和。

这个总产品不是普通的产品,其中包含了由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所以是总商品资本。

在W′中,一部分商品(W)代表生产中资本的消耗,另一部分(w)代表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占有。

经过售卖,全部W′转化为货币(G′),其中,一部分货币(G)补偿了资本家垫付的资本价值,即生产中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被资本家用来再购买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重新变成生产资本,开始新的生产过程。

经过新的生产过程,又生产出新的产品,再转化为W′,以完成商品资本的循环。

另一部分货币(g),或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这便是简单再生产;或被资本家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一部分用于积累,这便是扩大再生产。

工人出卖劳动力得到的货币,用于购买工人消费品。

这就明显地表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从属于资本消费,只有工人的劳动能力为资本家提供剩余产品,从而提供剩余价值时,才是资本需要的。

这个公式表明,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有垫支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又有资本价值的补偿和资本实物的替换,以及以生产消费形成的资本流通和以个人消费形成的一般商品流通。

因而,它和个别资本的运动有着重大区别。

总商品流通公式的特点,规定了它最适合用来研究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货币资本循环和生产资本循环都不具备这些特点,因而不适用于分析社会总资本的生产和流通。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

由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具有不同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特点,所以在考察单个资本运动时,只要假定,资本家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卖出去,转化为货币资本,然后在市场上能够把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买进来,转化为生产资本,再生产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至于资本家的产品在何处出售,又向谁购买生产资料,资本家和工人从何处购买消费品等问题,这些对于单个资本运动来说,都属于外部条件,可以作为假定的既定条件而存在。

但是,在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时,就不能再满足于这种假定了。

因为社会总资本是所有各部门各企业单个资本的总和,社会总产品是一个社会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生产的产品总和,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都只能在社会总产品中购买。

所以,马克思指出,社会资本再生产“直接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生产上消费掉的资本,就它的价值来说,怎样由年产品得到补偿?这种补偿的运动怎样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消费和工人对工资的消费交织在一起?”[3]这就是说,在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时,一方面要分析在生产上消耗掉的资本,怎样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另一方面要研究这种消耗掉的资本,又怎样在实物形态上得到替换,即资本家向谁购买生产资料?而这种补偿运动同工人用工资和资本家用剩余价值购买消费资料的运动又是交织在一起的。

所以,考察单个资本运动,可以只着眼于价值补偿运动,抽象掉实物补偿运动。

但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则必须从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相统一的观点进行考察。

以上说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问题就在于社会总产品能否通过市场交换(买卖)全部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满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资本家及工人的生活消费需要。

也就是说,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不在生产领域,而在流通领域,在于社会总产品的市场交换能否顺利实现。

可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所谓实现,首先是资本家必须把商品卖掉,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实现剩余价值,使之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其次,资本家必须从市场上能买到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再生产;第三,资本家和工人必须从市场上能买到各自需要的消费资料。

如果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和实物形式上,能够通过市场交换得到互相补偿,那么全部产品就能实现,从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就能顺利进行。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个理论前提第一个理论前提——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Ⅰ.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Ⅱ.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这两个部类中,每一部类拥有的所有不同生产部门,总合起来都形成一个单一的大的生产部门: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另一个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

两个生产部门各自使用的全部资本,都形成社会资本的一个特殊的大部类。

”[4]社会总产品或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是从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看,即从物质产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标志来划分的,是对社会生产所有生产部门最概括、最恰当的分类。

有些产品既可以用作生产资料,又可以用作消费资料。

例如:小麦,既可以用作种子,又可以用作食物;煤炭既可以用作燃料动力,又可以用作生活取暖。

但这并不影响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正确性。

马克思说:“某些产品(例如马、谷物等)既可以供个人消费又可以用作生产资料的事实,丝毫也不会排除这种分类的绝对正确性。

”[5]因为一种产品虽然用途是多方面的,但是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它最终要么用作生产资料,要么用作消费资料。

它究竟属于哪一类,只能根据它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一个使用价值究竟表现为原料、劳动资料还是产品,完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起的特定的作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随着地位的改变,这些规定也就改变”。

[6]必须强调指出的是,社会总产品划分为两大部类,归根到底是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包含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消费,即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引起的。

前者只能用生产资料来满足,后者则只能用消费资料来满足。

正是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区分了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才使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具有高度科学抽象性,其目的是为了对两大部类的交换关系进行纯粹理论上的考察,以求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曾实行部门分类法,即把社会生产归结为主要是农、轻、重三大部门的关系。

所谓农业,通常是指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部门。

所谓轻工业,是指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如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皮革工业、钟表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工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