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排比层递的区别

合集下载

第三节易混辞格的比较

第三节易混辞格的比较

第三节易混辞格的比较导语凡是辞格都有共性,同时又各具个性。

共性使众多的辞格成为一个类聚系统,个性使得辞格与辞格之间得以互相区别。

然而这毕竟是理论上的抽象,具体实践时却远非如此简单,即使是常见辞格,有时也会出现似此若彼,甚至可此可彼的现象。

有比较才有鉴别。

为了指导修辞实践,我们选取十八对易混辞格进行比较。

1. 比喻和比拟(一)比喻与比拟的异同比喻是用与甲事物有相似的乙事物来打比方;比拟是用乙事物所能具有的特性如动作、行为、性状等来描写甲事物。

两者的相同点都是两事物相比,都有“比”的意味;不同点是比喻重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喻(二)如何区分比喻与比拟可见,比喻和比拟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结构上的不相同:1)比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凡是出现了喻体的,就是比喻。

2)比拟有本体、拟体和比拟词(即适用于拟体的词语),凡是只出现了本体和比拟词的,就是比拟。

3)比拟中的拟体,它只能是潜在的,绝对不容许露面,一露面就不再是比拟,而是比喻了。

下面再举一个比喻和比拟连用的例子,以说明喻体的出现与否是辨认比喻和比拟的最有2. 比喻和借代(一)比喻与借代的异同比喻和借代的区别,难点在于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事物的特征来替代本体的借代法,这是因为,两者都是用借体代本体。

二者的不同在于:1)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3)借喻往往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二)如何辨识借喻与借代是借喻还是借代,有一个最简便的认识方法:凡是借喻,都可以通过转换还原成明喻,例如“圆规”、“芦柴棒”可以分别还原成“像细脚伶仃的圆规”“瘦得像芦柴棒一样”。

借代决不能转换成明喻的格式。

3. 对偶和排比(一)对偶和排比的区别对偶和排比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对偶重在一个“偶”字,成双成对,是两项的对称并列;排比重在一个“排”字上,即成排成串,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

试比较排比和层递两种辞格的异同 (2)

试比较排比和层递两种辞格的异同 (2)

试比较排比和层递两种辞格的异同引言辞格也称为“修辞格”、“修辞方式”,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

是一种能在语境里巧妙运用语言而构成的特有模式。

排比和层递分别是其中的分类。

下面来论述一下二者的关系。

1 、定义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法成分排列起来,是内容和语势增强。

比较明显的例子有:走进展厅,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团团、一簇簇的珊瑚,它们有的形似鹿角,有的状如树枝,有的好比象牙雕出的松塔,还有的犹如白雪皑皑的山脉。

而层递则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

如:他的家业就这样变小,变作没有,而且负了债。

从定义可以明显看出,排比和层递都是由很多短句构成的长句,通过短句间的不同关系能够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增强感情的抒发。

而区别就在于排比的短句之间是并列的关系,他们所表达的意思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通过并列排列起来。

层递中的短句则是以事物逻辑关系或是递增或是递减排列起来的,步步推进,从而达到使人们的认识层层神话,对表达的事理产生深刻的印象的效果。

2 、类型分析排比的可分为句子排比和句法成分排比两类。

句子排比是指单句和复句(包括分句)并列构成排比。

例如:为了天空更加湛蓝,为了树木更加葱郁,为了河水更加清澈,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这是分句的排比)党啊,亲爱的妈妈,您是东方升起的一轮朝霞,晨曦中我们沐浴着您明媚的霞光;您是一缕春风,轻轻地吹拂着神州每一寸土地;您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不断前行;您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幸福成长。

(这是分句组)句法成分一般来说都能够用来排比。

如:傍晚漫步在小路上,静谧的树林,美丽的晚霞,清澈的河水,这是最美丽的风景。

(主语的排比)在小河两岸是满眼的鲜花,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空中的太阳那么绚丽,像雨后的彩虹那么缤纷。

十八种修辞手法之15——层递

十八种修辞手法之15——层递

十八种修辞手法之15——层递
十八种修辞手法之15——层递山原鹿
初中生应掌握和了解的十八种修辞手法之15——层递
修辞方法即修辞格,它是修辞上具有特定表达功能的结构方式,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逐渐定型化的语言格式。

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句子的调整上。

它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但必须用得恰当、贴切,否则将有损句子乃至文章的表情达意。

初中生应掌握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初中生应了解的修辞方法:借代、对比、双关、反语、引用、互文、层递、顶真、回环、通感。

十五、层递
(1)概念:层递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的一种修辞方法。

(2)层递的类别:
递升。

按照事物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去排列。

例如: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递降。

按照事物的变化,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高到低……去排列。

例如:老师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

数学的皇冠是数论。

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3)层递的作用:
借步步推进,使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化,对表达的事理产生深刻的印象。

(4)层递与排比的区别:
层递着眼于内容上具有等次性(级差性),构成层递的几个语句在内容上必须是递升或递降的;
排比主要着眼于内容上的平列性,构成排比的内容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或相关的几个问题。

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
排比在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要用相同的词语。

对偶、排比、层递的区别

对偶、排比、层递的区别

对偶、排比、层递的区别1、排比与对偶的区别:①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的平行排列,对偶只限于两个句子。

排比的形式不如对偶严格。

排比的各个句子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

②排比往往运用相同的词语;对偶的两个句子字数必须相等,而且忌用相同的词语。

对偶的两句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相应的词词性相同;排比则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对偶;“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是排比。

2、层递和排比的区别①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的结构往往相同或相似,常用相同的词语。

②层递在内容上是递升或递降的,具有等次性(级差性),事物之间是步步推进的逻辑关系;排比的内容是并列的,构成排比的内容是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或几个相关的问题。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里的“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队,为了战斗的胜利……”有的单说它是排比,有的单说它属层第,实际上它是两种修辞手法的兼用。

因为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内容,它们的关系也是并列的,上面的句式就具备了这一点。

层第虽然也具有排比这一特点,而层第与排比的区别就在于在内容上反映客观事物的递升与递降形式。

如句式里从班到潜伏队到整个战斗队(这里对战斗队予以伏笔了)。

它是一种从小到大的递升形式。

就排比而言,三个“为了”就能足以证实了。

同时,三个“为了”除了结构相似之外,语势得到了增强、情感也得到了加深,这也是排比与层第区分的第二种方法。

又如:吃饱了的虾,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休息。

它虽具备结构相似这一点,但连续用上几个有的没能使语气得到增强,也没能让情感得到加深,更没有递升与递降的形式出现,所以他不能纳入层第的范畴。

现代汉语 知识重点 考试专用

现代汉语  知识重点 考试专用

第六章修辞一、修辞1.修辞: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对语言要素进行的选择、加工和调整。

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语境:指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

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种。

3.简述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于修辞来说,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就语言三要素来说,修辞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4.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5.词语的色彩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现代汉语中的双声词、叠韵、叠音等在语言上都很富有表现力。

6.同义句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义而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

7.句子的类型:一、长句和短句二、整句和散句三、主动句和被动句四、肯定句和否定句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二、辞格1.辞格:是指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步固定下来的在一定语境中能够产生积极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

2.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基本类型:按照比喻的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喻词)的不同,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

喻词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

喻词用“是、变成、成为、等于……”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可转化为比喻。

另外还有倒喻、博喻、互喻、曲喻。

3.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这种辞格。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阅读笔记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阅读笔记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P20现在人一说到文字,总以为文字是语言的标记,或说“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

这就现在而论,也符事实。

假若追溯源头,文字实同语言别出一源,决非文字本来就是语言的标记。

文字从起初到现在约略可以分为下列四个时期:1.记认时期2.图影时期3.表意文字时期4.表音文字时期在文字未同语言连合的过渡时代,大抵先用结绳、刻符、串贝等方法,补助人类的记忆。

这是文字史前的记认时期。

其次便是用种种的图形,写录种种的意思的时期。

这是文字史前和文字史的过渡时期,称为“图影文字”。

象形文字是表意文字的第一步。

中国的汉字普通用作六书“象形”之例的(日月),用作“指事”之例的(上下)等,就是这一步的表意文字。

由此再进一步,拼合了这等象形文字来表意思,便成了一种完成的表意文字。

这在中国的汉字如六书中的所谓“会意”,合“人”“木”两字作一个“休”字,合“刀”“牛”“角”三字作一个“解”字等,就是适例。

表意文字以后便是表音文字了。

这里有一个显著的分歧:一面埃及楷书的象形文字发达为行书(僧侣文字)和草书(民间文字)之后,腓尼基人采取楷书及行书造了拼音字母的原形,递嬗下来,成为今日世界通行的拼音字母。

一面如我们中国的汉字,虽然也有六书中称为“形声”“转注”等半表音文字及称为“假借”的纯表音法,却始终只借固有文字为表音记号,知道注音字母以及其他种种拼音字母出现为止,不曾定出什么以简驭繁的拼音字母。

文字是诉之视觉的,从记认记号、图影记号、象形文字等等诉之视觉的方面发达起来,也是自然的趋势。

但单单诉诸视觉,直接表示意思,不同语言连合,必如“态势语”似地,繁重二不便应用。

既同语言连合,文字就不但表示意义,也且表示语言中诉之听觉的声音。

文字就称为语言的标记。

修辞现象1.消极的——明确、通顺、平匀、稳密2.积极的——辞格、辞趣P42消极修辞纲领记述的境界,如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都以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事物的概况为目的。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

中考语文常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你掌握了多少?众所周知,修辞手法的考查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

然而事实上,掌握修辞,不仅能帮助大家在写作方面进行有效表达,改善作文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轻松解答关于诗歌鉴赏和阅读等的题型,提高成绩。

所以,对于中学阶段常考的八种修辞大家务必要掌握清楚。

眼看各种考试即将到来,为了让大家得到该拿的分数,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修辞的知识点。

知识点较多,记得查收!顺便动动你们的小手指,分享给身边更多需要的小伙伴~修辞手法共有12种: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对偶、对比、引用、借代、反复、反语。

中学阶段掌握其中八种就行。

八种重点修辞手法:由易到难排序:反复-拟人-夸张-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对偶1.反复【定义】:为了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意地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运用,这就叫反复。

【类型】:1、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2【定义】: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就叫拟人。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能增强表达效果,引起人的丰富想象,起强调的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对联中的排比与层递

对联中的排比与层递

陀蔦"•对#例%对联中的排比与层递文/朱英贵一、对联中的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短句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排比通常仅限于上下联的内部,而不会在上下联之间贯通。

长联中常有排比,但这不是说短联就不能运用排比,下面就是一副全部运用排比的短联: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副对联上下联各用八个字构成四项排比。

当然,短联的排比也不一定都要贯通全联,例如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这副对联只在上下联的后半部分各自运用三项排比。

对联中的排比必须是上下联相对应处同时运用,这样才显得容量大、概括力强,因此那些用于概括、罗列、追忆等性质的对联,多用排比手法。

排比的各项内容可以字数相等、句式整齐,也可以字数不等、句式参差,但各项排比的语法结构和表达语气却必须一致。

下面举一些在这方面可供理解的运用排比手法的对联:(1)武汉东湖联: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

此联上下联前半部分各三项排比,均字数相等、句式整齐。

(2)昆明西山飞云阁联: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廓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今古游人,谁领略万千景象;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此联上下联前半部分各四项排比,字数不等、句式参差。

联中的“城廓村落如画”“花鸟林壑有情”,从意义、口气、结构和标志词(如、有)来看,都是排比中的一项。

(3)邓石如自题碧山书屋联: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作者在这副联中,上下联分别用九种事物排列,前八项均由三字句构成,最后一项扩展为四字句,节奏紧凑,音调铿锵,气势宏大,回环跌宕。

试比较排比和层递两种辞格的异同

试比较排比和层递两种辞格的异同

试比较排比和层递两种辞格的异同引言辞格也称为“修辞格”、“修辞方式”,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

是一种能在语境里巧妙运用语言而构成的特有模式。

排比和层递分别是其中的分类。

下面来论述一下二者的关系。

1 、定义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法成分排列起来,是内容和语势增强。

比较明显的例子有:走进展厅,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团团、一簇簇的珊瑚,它们有的形似鹿角,有的状如树枝,有的好比象牙雕出的松塔,还有的犹如白雪皑皑的山脉。

而层递则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

如:他的家业就这样变小,变作没有,而且负了债。

从定义可以明显看出,排比和层递都是由很多短句构成的长句,通过短句间的不同关系能够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增强感情的抒发。

而区别就在于排比的短句之间是并列的关系,他们所表达的意思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通过并列排列起来。

层递中的短句则是以事物逻辑关系或是递增或是递减排列起来的,步步推进,从而达到使人们的认识层层神话,对表达的事理产生深刻的印象的效果。

2 、类型分析排比的可分为句子排比和句法成分排比两类。

句子排比是指单句和复句(包括分句)并列构成排比。

例如:为了天空更加湛蓝,为了树木更加葱郁,为了河水更加清澈,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这是分句的排比)党啊,亲爱的妈妈,您是东方升起的一轮朝霞,晨曦中我们沐浴着您明媚的霞光;您是一缕春风,轻轻地吹拂着神州每一寸土地;您是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不断前行;您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幸福成长。

(这是分句组)句法成分一般来说都能够用来排比。

如:傍晚漫步在小路上,静谧的树林,美丽的晚霞,清澈的河水,这是最美丽的风景。

(主语的排比)在小河两岸是满眼的鲜花,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空中的太阳那么绚丽,像雨后的彩虹那么缤纷。

排比,层递的联系和区别及修辞效果

排比,层递的联系和区别及修辞效果

排比,层递的联系和区别及修辞效果排比,层递的联系和区别及修辞效果层递和排比的区别层递和排比往往都由三项以上构成,各句之间往往都有共同的词语,两种修辞方式十分相似。

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

其区别主要表现在:1、二者的表达内容不同。

层递叙述或者说明的各项事物,在内容的排列上时逐层递升或递降的,各项内容具有层级性,呈纵式阶梯关系;而排比所叙述或说明的各项则是相关相似的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是横式并列关系,没有明显的层级性。

2、形式不同。

层递不要求结构形式的相同或相似,也不必一定使用提挈语;而排比的结构必须相同或相似,不相似的要用提挈语串联起来。

3、修辞作用不同。

层递的作用是使语言产生层级美,增强语句的深刻性;而排比的作用在于增强语势,加强节奏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着重点不同。

层递着重于内容意义关系的特点,而排比着重于结构形式的特点。

5、层递的内容可以用排比的形式表达,但排比不一定有层递的内容。

如果从句式结构上看是排比,从内容上看又有明显的递升或递降关系的,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排比兼层递。

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排比的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层递法是把要表达的意思按照大小、多少、高低、轻重、远近等不同程度逐层排列的写法。

由於作者层层递接,读者层层跟随,因而引人入胜。

如是叙事,条理清楚;如是说理,说服力犟;如是抒情,易生感染效果。

层递和排比的区别层递和排比往往都由三项以上构成,各句之间往往都有共同的词语,两种修辞方式十分相似。

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

其区别主要表现在:1、二者的表达内容不同。

层递叙述或者说明的各项事物,在内容的排列上时逐层递升或递降的,各项内容具有层级性,呈纵式阶梯关系;而排比所叙述或说明的各项则是相关相似的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是横式并列关系,没有明显的层级性。

如何在演讲稿中运用排比和对偶

如何在演讲稿中运用排比和对偶

如何在演讲稿中运用排比和对偶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在演讲稿中运用排比和对偶。

排比和对偶作为修辞手法,是演讲中常用的手段,能够使演讲更加生动、有力,让听众印象深刻,今天我将从排比和对偶的定义、特点以及运用方法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排比和对偶的定义。

排比是指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或词语,使句子结构呈现出一种对称的形式,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而对偶则是指在表达一对相对的概念或事物时,通过对称的句式和语言结构来达到平衡和对比的效果。

其次,排比和对偶的特点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排比和对偶能够使演讲更加生动、有力,让听众印象深刻。

它们能够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演讲更加富有感染力。

同时,排比和对偶还能够通过对称的句式和语言结构来达到平衡和对比的效果,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如何在演讲稿中运用排比和对偶。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称的句式和语言结构来进行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或词语,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演讲更加富有感染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排比和对偶来达到平衡和对比的效果,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总而言之,排比和对偶作为修辞手法,是演讲中常用的手段,能够使演讲更加生动、有力,让听众印象深刻。

我们可以通过对称的句式和语言结构来进行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达到平衡和对比的效果,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演讲中能够灵活运用排比和对偶,让自己的演讲更加出彩。

谢谢大家!。

九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二)

九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二)

九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二)三、对比和对偶对比和对偶一般来说不容易混淆,所以相混淆的原因在于二者都要求“对”,如果单纯地着眼于内容的相对而不顾及语言的结构形式,就势必产生混淆了。

例如: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这里先有一个总的对比:“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又有两个具体的对比:“说的”和“行的”相对比,“对人”和“对己”相对比。

可见这里强调的是意义的对比,形式是不大讲究的。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个对子是个典型的对偶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而且是一对句子。

“墙上”对“山间”,“芦苇”对“竹笋”,“头重”对“嘴尖”,“脚轻”对“皮厚”,“根底”对“腹中”,“浅”对“空”,可见对偶在形式上要求是很严格的。

当然,对比的语意用对偶的形式表达的情况也是常有的:③东家门里有酒肉,佃户家中无米面。

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以上两个例子,从结构上看是对偶句,从意义上看是对比句。

有人主张这类句子可以看成是对偶兼对比,这种主张忽略了对偶句的语意也可以包括“相对”和“相反”的,据此,这一类句子仍可以看做对偶句。

由此可见,对偶句的着眼点是在句子的结构形式,而对比句的着眼点则在句子的意义对比。

四、排比和层递排比和层递都是利用语言有组织地排列所构成的修辞方法,二者都是通过有规则的语句结构去组织语言的,排比和层递在语言结构上、排列上,又多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例如:①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忍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②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从形式上看,这两个句子确实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然而它们也确实是两种修辞方法。

对联中的排比与层递

对联中的排比与层递

对联中的排比与层递朱英贵(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19年第11期)在对联创作中,排比与层递是经常使用的两种制联技巧,特别是在一些长联中更是多见。

“排比”注重词语的形式排列,“层递”注重词语的意思递进,其作用大多是为了铺排叙事,以求内容丰富与深刻。

一、对联中的“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短句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至少要有三项才能构成排比,排比的词语可以位于联首、联中或联末。

由于排比需要一气呵成,运用排比通常仅限于上下联的内部,而不会在上下联之间贯通。

长联中常有排比,但这不是说短联就不能运用排比,下面就是一副全部运用排比的格言短联: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副对联上下联各用八个字构成四项排比:上联讲做人的思想方法和自我修养,不要主观固执,不要夹杂个人成见;下联讲为人的治学之道,就如同加工玉器一样,要用心切磋打磨。

当然,短联的排比也不一定都要贯通全联,也有在短联内部局部运用排比的,例如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这副对联只在上下联的后半部分各自运用三项排比,“一花一佛一世界”和“三摩三藐三菩提”各自只有一气呵成的七个字,排比的运用更为紧凑。

对联中的排比必须是上下联相对应处同时运用,这样才显得容量大、概括力强,因此那些用于概括、罗列、追忆等性质的对联,多用排比手法。

排比的各项内容可以字数相等、句式整齐,也可以字数不等、句式参差,但各项排比的语法结构和表达语气却必须一致,也就是说,不能用偏正结构跟动宾结构构成排比,也不能用陈述语气跟疑问语气构成排比,这些个道理撰联者理应遵循。

下面举一些在这方面可供理解参考的运用排比手法的对联:(1)武汉东湖联: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

此联上下联前半部分各三项排比,均字数相等、句式整齐。

汉语修辞《对偶·排比·层递·反复·类迭·同异·错综》释义与辨析

汉语修辞《对偶·排比·层递·反复·类迭·同异·错综》释义与辨析

汉语修辞《对偶·排比·层递·反复·类迭·同异·错综》释义与辨析[释义]对偶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胸中之才,将秦少游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廊。

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

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子,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

秦少游顿时醒悟,脱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闭门推出窗前月”与“投石冲开水底天”是一副工整的对联。

对偶又叫对联或楹联,在诗词中又称对仗。

它是汉语所独有的传统言语表达形式。

一对句子,需字数相同,音韵各异,平仄协调,对偶工整。

所谓对偶,是指用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语句来表达一个内容相对称的意思。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对偶分出不同的种类。

1.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1)严式对偶。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严式对偶又叫工对或工整对。

如:相传爱国英雄于谦少年时,才思敏捷。

一次,有人出难题要他对对子,上联为“半夜二更半。

”这一句五个字,首尾要用同样的字,这是第一难;第二字是名词,第一字和第二字要构成偏正式的复合词,这是第二难;第三字必须是数字,与第四字又要构成偏正式的复合词,这是第三难;对句和出句必须平仄相对,如“半夜”为仄仄,对句要平平,这是第四难。

于谦略加思考,就工整地对出了“中秋八月中”,真是奇思妙想,对句工整。

又如:于谦年幼时,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

一天,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他这副模样,戏道:“牛头喜得生龙角。

”于谦应道:“狗嘴何曾出象牙。

”于谦回到家对母亲说:“今后不可梳双髻了。

”过了数日,兰古春恰好路过学堂,见于谦头发梳成三岔,又戏道:“三角如鼓架”,于谦对道:“一秃似擂槌”。

(2)宽式对偶。

与严式对偶相比,宽式对偶要求不太严格,它一般只要求结构大致相同、声韵基本协调。

修辞试题及答案

修辞试题及答案

修辞试题及答案填空题1.长句是指()的句子。

2.只出现喻体的比喻叫做()。

3.对比可以分为两体对比和()两类。

4.辞格的综合运用有兼用、连用和()。

5.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两类。

6.拈连时本不能搭配的词语能够进行搭配是借助于()。

7.有一个句子,分句A用了比喻,分句B用了夸张,这属于辞格的()。

8.整句是指()的句子。

9.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夸张三类。

10.构成层递的各项必须具有()的关系。

11.有一个句子,从形式看是对偶,从意义看是对比,这属于辞格的()。

12.短句是指()的句子。

13.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三类。

14.映衬是以次衬主,而对比是()。

15.有一个句子用了排比的辞格,其中每个分句各是一个比喻,这属于辞格的()。

答案1、字数多、结构复杂2、借喻3、一体两方面4、套用5、拟物6、上下文的联系7、连用8、结构整齐对称的一组9、超前10、层层递进11、对偶兼对比12、字数少、结构简单13、串对14、没有主次之分(或互相衬托)15、套用选择1.对比和映衬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对比以两物相互衬托,映衬则是以次衬主。

②映衬以两物相互衬托,对比则是以次衬主。

③对比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一正一反,映衬则否。

④映衬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一正一反,对比则否。

2.“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中使用的辞格是()。

①比拟②比喻③拈连④比喻兼拈连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对偶中的()①正对②串对③借对④反对4.“像一块石子投进湖水里,小王像小李一样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乱了平静的心境”中的两个“像”字()①都是比喻词②都不是比喻词③前者是比喻词后者不是④前者不是比喻词后者是。

5.辞格的兼用是指()。

①一个句子同时运用了几个辞格。

②一个句子从不同角度看属于不同辞格。

③一个句子的一个辞格兼有其他意义。

④一个句子采用了兼语句式。

6.排比和层递的区别在于()。

公文的拟制

公文的拟制

公文的拟制一、公文写作的修辞艺术及常用的修辞方式公文修辞是指在公文写作中,根据特定的公务活动需要与情境,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要通过特定的辞格来表现。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辞格有一二十种,对于公文来说,像排比、层递、对比、对偶、回环、引用、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反语等种也是不乏其用的。

二、公文用语常用的修辞类别与方式1.气势性的修辞。

一篇写作十分成功的动员令、宣言、声明、公开信以及重大问题的通知、决定、讲话稿等,往往都伴随着斩钉截铁、令行禁止、排山倒海的气势。

这种气势主要来自对排比、顶真、层递、综说等辞格的恰当运用。

2.完整性的修辞。

特殊性的地位决定了公文的用语必须坚持对立统一的完整性。

完整性的修辞,主要表现于对比、回文、反复、对偶等辞格的运用。

3.生动性的修辞。

公文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同样需要生动。

只有写得生动,才有利于增强公文的可读性,加深阅者的具体理解,以利于贯彻执行。

公文的生动性主要取决于形象化,即对比喻、讽喻、借代、反语、析词、换字、歇后语等辞格的运用。

“借代”可以使抽象的用语完全形象化。

“换字”可使语言形象、明快,即将比较固定的一个词语中的某一个字临时加以更换。

“析词”是为了把话讲得诙谐、生动,把一个复音词或一个固定词组故意拆开,取出其中一个字来单独使用。

4.精粹性的修辞。

公文用语十分需要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运用“省略”“浓缩”“综说”等辞格进行用语修辞没,是十分重要的方式。

经过“综说”修辞,既可节省文字,又使用语达到精粹干练。

借助于数词或数量词进行“浓缩”修辞,是使公文用语达到言简意赅的重要手段。

三、拟写和办理“呈批件”应注意的事项呈批件是指呈报领导等待批复的内部请示性文件,主要用于请示工作等,写法同请示类公文。

办理时应注意:一事一呈,且一般不要多头主送;视内容进行标密,严格按照保密管理规定进行传阅和保管,严控知悉范围。

行测修辞总结

行测修辞总结

行测修辞总结在行测考试中,修辞手法是常见的考点之一。

下面我们将对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例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使事物具有人的情感或行为。

例如:“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

”三、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句式来强调某种情感或观点的修辞手法。

例如:“爱是理解,爱是包容,爱是给予。

”四、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否定形式来表达肯定意义的修辞手法。

例如:“难道你不知道这是不道德的吗?”五、对偶对偶是一种将意义相对的词语或句子放在一起,形成对比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六、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的修辞手法。

例如:“他的声音大得震耳欲聋。

”七、借代借代是一种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例如:“稻草人守护着一片稻田。

”这里的“稻草人”代表了“稻田”。

八、反复反复是一种通过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来加强语气的修辞手法。

例如:“这个字我重复了十遍。

”九、设问设问是一种通过提问来引出答案的修辞手法。

例如:“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家人的陪伴。

”以上是对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总结。

在行测考试中,考生需要准确识别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并解答相关题目。

现代汉语模拟试题

现代汉语模拟试题

《现代汉语》模拟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跟汉语同属汉藏语系的语言是( D )A马来语 B老挝语 C蒙古语 D侗语2.声母g k h不能拼的是(B )A开口呼 B齐齿呼 C合口呼 D撮口呼3.下列各组词语,辅音声母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 B )A鼓劲 B蛮荒 C男篮 D资质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5.“雷峰塔”、“塔吉克族”、“一座塔”中的“塔”分别是( B )A词、语素、字 B语素、字、词C词、字、语素 D语素、词、字6.属“词缀(前缀)+词根”的一组派生式合成词是( A )A老乡、老婆、老鹰 B老屋、老师、老几C老鼠、老板、老少 D老外、老人、老友7.“我跟老张商量了一下,感觉还是稳妥一点好。

”中,划浪线的“跟”字是( C)A连词 B副词 C介词 D助词8.“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属于( B)A述宾短语 B述补短语 C偏正短语 D连谓短语9.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B )A他是一名翻译..还专家..。

..,翻译..了很多文章。

B他比专家C他花.了三块钱买了一盆花.。

D这位代表代表....大家发了言。

10.“一树梅花就是一树诗。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式是(A )A明喻 B借喻 C暗喻 D拟物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语流音变:2.语义场3.语法功能4.语义指向三、判断说明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不必说明理由;错误的打“×”,必须说明理由。

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社会变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上。

()2.语音的强弱跟说话时用力的大小没有关系。

()3.“清晨登程”这四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音。

( )4.“象、悉、鼎、澳”这4个字的笔画数分别是11、11、12、15。

()5.“呼和浩特的小孩儿”中的语素有4个。

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各种修辞手法的详解

接关系到作文这一重要的知识,所以绝不能忽视。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偶排比层递的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对偶、排比、层递的区别
1、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①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的平行排列,对偶只限于两个句子。

排比的形式不如对偶严格。

排比的各个句子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

②排比往往运用相同的词语;对偶的两个句子字数必须相等,而且忌用相同的词语。

对偶的两句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相应的词词性相同;排比则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对偶;“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是排比。

2、层递和排比的区别
①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的结构往往相同或相似,常用相同的词语。

②层递在内容上是递升或递降的,具有等次性(级差性),事物之间是步步推进的逻辑关系;排比的内容是并列的,构成排比的内容是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或几个相关的问题。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里的“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队,为了战斗的胜利……”有的单说它是排比,有的单说它属层第,实际上它是两种修辞手法的兼用。

因为构成排比的一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内容,它们的关系也是并列的,上面的句式就具备了这一点。

层第虽然也具有排比这一特点,而层第与排比的区别就在于在内容
上反映客观事物的递升与递降形式。

如句式里从班到潜伏队到整个战斗队(这里对战斗队予以伏笔了)。

它是一种从小到大的递升形式。

就排比而言,三个“为了”就能足以证实了。

同时,三个“为了”除了结构相似之外,语势得到了增强、情感也得到了加深,这也是排比与层第区分的第二种方法。

又如:吃饱了的虾,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休息。

它虽具备结构相似这一点,但连续用上几个有的没能使语气得到增强,也没能让情感得到加深,更没有递升与递降的形式出现,所以他不能纳入层第的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