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唯一存在的人民公社
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人民公社
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人民公社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人民公社----河北晋州周家庄乡songyan12252011/8/14 22:07:38收藏分享>11 9162转帖说明:发现周家庄乡很偶然,转一堆关于周家庄的帖,有赞有弹,不是要说人民公社好.[ 转自铁血社区/ ]当前,关于新农村建设之路的讨论很多,其中关于合作化的问题探讨得最多,分不分田是技术问题,分和不分都有成功的案例,没有必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但他们的得失,也可以成为其他人的镜子.周家庄乡,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12811人。
乡政府驻周家庄合作路9号,邮编052260。
[区划]辖第一生产队、第二生产队、第三生产队、第四生产队、第五生产队、第六生产队、第七生产队、第八生产队、第九生产队、第十生产队共10个生产队。
[沿革]因乡政府驻地而得名周家庄乡。
周家庄乡的前身是曹同义农业合作社。
1958年春,在高级社合并为联村社的基础上,首先建起了公社,命名“黎明人民公社”,同年下半年撤销归属“东风人民公社”。
1961年分出以周家庄为驻地建周家庄公社,1984年改周家乡至今。
周家庄乡一直为集体经营,不设村委会,是全县唯一的乡生产队,“两层楼”的管理体制,本乡共设10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直属乡领导。
周家庄乡,辖6个自然村,分为10个生产队,农工商合作社是本乡的经济实体,统管首全乡的经济,实行统一核算,土地实行集体经营,分工分业,专业承包。
耕地14791亩,4390户,126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人),全乡总收入2.26亿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万元,财政收入250万元,人均纯收入4046元,人均住房60平方米。
河北周家庄乡是目前唯一仍存活着的“人民公社”,它以劳动密集型工业支撑着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体系,但它的何去何从终究是一个问题。
从1962年至今,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活了44年,那里的许多社员仍依赖着集体计划经济生活,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是周家庄的主要劳动形态。
人民公社文献综述
人民公社文献综述人民公社是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化运动的具体形式之一,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实行的一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本文将从人民公社的产生背景、组织结构、经济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对人民公社进行综述。
一、产生背景人民公社的产生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被集体所有化,但由于农民规模小、生产力低下,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农村社会主义化,其中人民公社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组织结构人民公社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由几个或几十个生产大队组成,每个生产大队下设若干个生产队。
人民公社的组织结构呈现出层级清晰、权力集中的特点。
在各级公社中,由党委领导,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实行计划经济管理。
三、经济制度人民公社实行集体所有制,土地、农具、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
农民的劳动力通过公社分配到生产队进行劳动,收入由公社根据劳动量、贡献程度等因素进行分配。
人民公社实行农业合作化,大力推广高产优质作物和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社会生活人民公社的出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农民集体化生活,实行集体供应、集体生活、集体娱乐,共同解决吃、穿、住、行等问题。
同时,人民公社也推行普及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措施,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
然而,人民公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公社干部的权威主义倾向导致了农民的积极性下降,生产效率低下。
此外,公社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人民公社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总结而言,人民公社是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民公社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的农村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跟大伙谈谈我的家乡周家庄中国人民公社的标杆(组图)
跟大伙谈谈我的家乡周家庄中国人民公社的标杆(组图)跟大伙谈谈我的家乡周家庄:中国人民公社的标杆(组图)2016-04-28 忠言乌有之乡网最近回老家河北晋州看老爸老妈。
中午吃了饺子,休息到下午三点,便和全家一起到周家庄——全国仅存的人民公社游览。
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红旗下,对社会主义怀有深厚感情的共产党员,对周家庄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是今年第二次来这里游览了。
周家庄道路是中国农民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典范。
最近回老家河北晋州看老爸老妈。
中午吃了饺子,休息到下午三点,便和全家一起到周家庄——全国仅存的人民公社游览。
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红旗下,对社会主义怀有深厚感情的共产党员,对周家庄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是今年第二次来这里游览了。
河北晋州市周家庄有6个自然村,近年全社社员年均收入在2万到3万元。
而且这些收入不包括社员平时已经享受到的各方面的社会福利,更不包括生产、生活资料费用,是纯粹用于个人消费的钱。
作为晋州人,我为家乡人民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和取得的巨大成功感到由衷的赞叹。
周家庄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它和南街村、华西村等保持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的乡村一样,其迅速发展、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成功实践,充分显示了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威力,昭示着中国三农问题的光明前景。
但是,周家庄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
1982年,在全国政策性、强迫性解散人民公社的压力之下,周家庄人民公社党委实事求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顶住了来自上级领导的重重压力,义无返顾地选择继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当年担任周家庄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的雷金河,怎么也想不通,新中国开创的农业集体化道路有什么错?共同富裕的人民公社有什么错?况且,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人民公社已经具备了十分雄厚的物质基础,十分适合社会化的大生产,如果分田单干必然是对先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严重破坏。
谈谈人民公社
谈谈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作为“东方红盛”时期的核心话题之一、最为突出的成就之一、最具特色的时代标志之一,它曾经引起了众多讨论、众多的思考,至今仍是人民难忘、难舍的话题。
大家对于人民公社的基本概念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一切归公、没有个人私人财产、工作内容都由公家统一安排等。
大家应该知道人民公社是从最开始的初级合作社、到中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直至人民公社而逐渐形成的。
人民公社的关键核心不是共产、不是集体所有、不是集体第一。
人民公社的核心本质就是“合作”。
人民公社就是人民一起大合作,一起合作发展、一起合作致富、一起合作奔共产主义。
合作就是互帮互助、互通有无、分工协作、资源互享、一起发展。
(1)合作需要一定公共财产为基础,这些公共财产只能是归集体所有,所以保持公有是合作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核心目的。
同时并没有规定所有的东西都是集体的,属于个人私生活的东西仍然是归私人所有。
(2)合作是分工合作、也是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差别,所以要计工分的、是按劳分配的,不是搞纯粹的极端平均主义、也不是单纯的大锅饭。
(3)合作不是牺牲小家为“大家”,而是在“大家”这个大集体中更好的发展各自的小家(中国俗语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
没有帮手也就成不了好汉)。
“大家”是为各自的小家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一个好的大环境。
(4)合作是分工合作,是允许各个社员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的。
在不破坏社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前提条件下,也是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搞承包责任制的。
(5)合作就是走人民群众路线、走团体合作发展路线,也就是现在讲的“团队精神”。
现在的社会已经不是原始社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加了,只有走集体路线、合作路线、搞团队精神,才可能发展的更快更好。
(6)合作需要一个计划,否则就无法有效合作,这样就产生了计划经济。
计划的优点是一切都是有秩序的、一切都是有规律的,这样人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进行生产活动,生产效率自然就比较高。
例如,原来保留下来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以及近几年取得极好的社会效果的一系列“新农村合作化运动”,就是很好的说明。
中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中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作者:赵盼梁晶晶来源:《法制博览》2015年第09期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作为全国现存的唯一一个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周家庄乡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环境文明”的良好局面,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取得了突出成就。
关键词:人民公社;周家庄模式;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6-0297-01作者简介:赵盼(1991-),女,汉族,河北衡水人,法学硕士,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梁晶晶(199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法学硕士,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周家庄乡作为全国现存唯一的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有许多特色,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环境文明”的良好局面。
周家庄乡在1949年创办互助组,1952年建合作社,1958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建农工商合作社,自1952年至今,合作社始终坚持集体统一经营,体制一直未变。
近年来,各方学者、专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周家庄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究,进一步了解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正确认识人民公社和集体经济的组织形态、运作方式,剖析周家庄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自身建设进行反思,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借鉴。
一、周家庄乡发展的模式通过实地调研等形式,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周家庄乡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经济方面:农业发展实现机械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和订单农业,采取“大集体,小承包,精细化”的模式;工业发展充分发挥集体经营的优势,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实行职员全员承包、厂长负责制,重点培育社办骨干企业,积极发展乡镇企业、特色产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与农牧业结合,积极推广红色特色产业,全乡实现了集体经营、统一核算、专业承包、分工分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生产队实行“三包一奖”责任制,对每个劳力实行“定额管理”岗位责任制。
中国目前唯一存在的人民公社
.中国目前唯一存在的人民公社中国目前唯一存在的人民公社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进城的农民因为企业不景气而踏上返乡路。
然而,在农民外出打工的社会潮流下,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这个万人大乡的农民却无一人外出打工,而且从来没有过。
进入2009年,反而需要到外面聘请劳力,这是为什么呢?近日,本报记者专程深入中国目前唯一存在了51年的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上工,按劳统一分配收入……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流行的镜头,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都已定格为一种越来越远的历史。
但在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却不是历史,而是现实生活。
从1958年算起,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在了51年,周家庄乡也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
记者专程进入周家庄实地采访。
万人大乡无人外出打工车出石家庄往东大约3小时,穿过杂乱喧嚣的晋州城区,就到了周家庄乡地界。
村庄静谧而整洁,不见丁点垃圾,连北方农村常见的狗都难得一见。
顺着水泥公路,大街两侧的文档Word.楼房均为二层平顶小楼,新旧不同,但都规格相同、布局统一,在统一的门楼两侧,光秃秃的柿子树在早春阳光照射下泛着新绿,与大红对联相互映衬……走进村子,在离乡政府大约300米远的路边,有一户人家正在翻盖新楼,地基打了一半,记者停住脚,与主人攀谈起来。
这位姓雷的社员说:“房子旧了,社里批准翻盖新的。
”记者询问道:“还没出正月,大街上见不到人,是否都外出打工去了?”听到问话,老雷笑了:“哪儿呀!我们这儿可没有人外出打工,大家都在公社的企业和生产队里上班。
”“就这样,全公社劳动力还不够使呢!每年都有临近乡镇的人到我们这里上班呐!”旁边一位帮忙盖房的社员插话道。
社员们的话并没有掺假。
在周家庄乡政府大院里,记者碰到了乡党委副书记王月双,说起基层干部头疼的农民就业问题,王月双显得非常轻松,他笑着说道:“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我们这从来就没有过!”记者了解到,周家庄乡10个生产队一共有13012人,其中男女壮劳力6240人,除了小部分农民主动要求自己经商单干外,其他人全部在乡里的集体工厂和农业社上班务工。
对人民公社的评价
对人民公社的评价人民公社是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实行的一种农业集体化形式,其评价存在着较大争议。
一方面,人民公社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和进步,另一方面,也给农民带来了不少问题和苦难。
下面将对人民公社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
首先,人民公社在初期的一些具体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方面,人民公社通过深入的土地改革,将土地从地主手中收归农民所有,彻底打破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使得农民能够全面参与农业生产。
另一方面,人民公社通过粮食任务制度等措施,保证了国家对农业的需求和农民的收入,为农民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
此外,人民公社还推动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
其次,人民公社在农业社会改造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人民公社实行了大规模的机械化和水利建设,增加了农业生产力。
由于集体经济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也更具规模效应,提高了生产效率。
农村中还兴办了各种各样的农村工厂和农村合作社,开展了多元化的经济活动,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同时,人民公社实施的农业集体化也有助于推动了农村社会关系的升级和发展。
然而,人民公社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
首先,人民公社的领导机构普遍腐败,许多不称职的干部违法乱纪。
由于人民公社实施的政策过于强硬,农民没有足够的自主权。
其次,人民公社推行的集体经济模式和任务制度,对农民实行了高税率和大包大包政策,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抑制。
同时,由于人民公社实行的产品供给制,导致人民公社农民们长期享受受吃、穿、用、住等方面相对困难的生活。
此外,人民公社所实行的集体所有制和劳动组织制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领导干部的自由支配生产资料和农民劳动力资源等。
综上所述,人民公社虽然在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人民公社在农村的广泛推行,不仅在经济上束缚了农民的手脚,也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对于人民公社的评价,需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认识到其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并借此吸取教训,推动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全国最大的人民公社集体化农村
《全国最大的人民公社集体化农村》纪录片
策划文案
片名:
《全国最大的人民公社集体化农村》
时长:
30分钟
拍摄时间:
春天播种或者在秋收的季节
选题来源:
因为这是全国在1958年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
后慢慢的消失的一种合作的农村合作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在石家庄晋州市周家庄乡依然保留着这种被当时已经淘汰的合作方式,它现在是全国所剩下的最大的一个公社集体制的农村。
拍摄手法:
表现手法,是以现在的近况和当时的情况做对比,和现在市场经济,个人经济做对比。
辅之以适量的采访和原来的影像资料,和现在的一些不是集体制农村的一些影像资料来做对比。
拍摄人群:
以周家庄乡人为主,以其他的地方的人对这种体质的看法。
拍摄内容:
现在农村的非集体和集体制农村的区别和差异,探讨是集体制和非集体制的收入差异;态度的差异;和变化的过程,利用文献图片和视频来表现。
主题:
1表现现在农村人的生活的一种态度。
2来表现这种少有的制度的正确性
3体现那里的人对这种看似过时的制度的一种看法
4让一些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群可以重新的体验一把那个年代的事情,给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种回忆和他们对那段时光的留恋。
5记录这种大部分已经消失但保留下来极少的一种体制一种制度。
纪录片脚本。
中国农业公有制的建立与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
1956-至今
4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土地改革与农民个体所有制 农业合作制的理论与实践 农业中的所有制结构 农业所有制格局展望
5
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
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土地改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农业合作制
农业中的 所有制结构
地主富农土地所有制
农民个体所有制
9
在封建农奴制度下,三大领主是大大小小的债主 ,就是历代达赖喇嘛和其他大活佛、高僧也几乎都放 高利贷。达赖喇嘛设有专管自己放债的机构,叫作“ 孜布”或“孜穷”。这两个机构把每年对达赖的“供 养”收入作为高利货放给群众。据1950年这两个机构 帐本统计,共放高利贷债金藏银303.9万两,年 收利息30.4万两。西藏的大小寺院没有不放债的 ,高利贷的收入占拉萨三大寺总收入的25%至30 %。农奴普遍欠债是与农奴主普遍放债同时并存的, 这是旧西藏主要的社会现象之一。
10
农奴负债有几种:新债、子孙债、连保债、代还 债等。就拿子孙债来说,这种债是从何时借的,最初 借了多少,已经还了多少,欠债人都不知道,全凭债 主拿的“债据”。子孙债是个“驴打滚”的债,欠债 者早已还了本金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仍然还 不清。墨竹工卡县仁庆林农奴次仁贡布的祖父欠下粮 债50克,他们三代人年年还债,到次仁贡布这一代 却已滚成10万克,140万公斤,堆在一起是一座粮 山呀!
高级社
是在初级社基础上组织起来 的集体经济组织 相当于初级社的4~5倍 土地无代价归集体所有 耕畜和大型农具作价入社 集体劳动 统一经营 个人消费品一律实行按劳分 配
各自独立经营
成果私人所有
私有制
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克服了初级社统一经营与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有利于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 的统一规划,合理利用; 有利于增加公共积累
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发表了陈伯达写的《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的文章,提出"把合作社办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
接着第4期《红旗》杂志又发表了陈伯达写的《在毛泽东同志的旗臶下》的文章,明确引证了毛主席的指示:"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商业)、学(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层单位。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农村人民公社成立时间1958年7月1日性质工农结合的基层合作单位特点一大二公目录1名称由来2历史介绍3特点评价4工作章程折叠编辑本段名称由来人民公社人民公社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北、河南与山东等地视察,与当地的负责人谈到‚小社‛并‚大社‛的问题。
毛泽东说道:‚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
‘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加上群众喜欢的名字。
‛毛还总结‚人民公社‛的特点,‚一曰大,二曰公‛。
在山东时,当地负责人请示‚大社‛叫什么名称时,毛泽东说:‚还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这些消息见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四处响起‚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万岁!‛等的口号,而‚人民公社好‛被人民网评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介绍1958年6月底7月初,谭震林在郑州主持召开冀、鲁、豫、陕和北京市农业协作会议,他在会议的总结中,讲到了农业合作社的变革问题。
他说:‚像遂平县卫星社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而是共产主义公社。
‛信阳的同志回去传达后,地委根据《红旗》杂志两篇文章透露的毛主席关于办大公社的指示和谭震林谈话的精神,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认为合并后的大社,实际上已构成人民公社的雏形。
人民公社总结
人民公社总结人民公社是指中国大陆在1958年至1983年间推行的以农村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人民公社总结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民公社的建立是在农业合作社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通过农村集体化的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人民公社由大约20个生产队组成,每个生产队由几十户农民组成,农民们共同生产、共同劳动、共同分配。
人民公社实行全员劳动制,通过集体劳动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人民公社还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制,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经营。
人民公社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1958年至1962年的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建设、农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农村工业的兴起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人民公社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人民公社在农业生产上存在生产资料配置不足、农业技术落后等问题。
同时,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组织也存在着重大弊端,农民在生产中缺乏积极性,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由于粮食征购政策的不合理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人民公社在农产品供应方面也存在困难。
在人民公社的实践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例如,在人民公社中,农民通过合作组织的形式,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形成了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风貌。
此外,人民公社还注重发展农村文化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
这些经验为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然而,人民公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人民公社过于强调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忽视了个体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人民公社在农产品供应和分配方面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导致农民收入差距较大。
人民公社还存在一些管理和组织上的问题,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总的来说,人民公社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重要尝试。
中国唯一”人民公社”周家庄
中国唯一”人民公社”周家庄
人民公社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将农业与工业结合的一种形式,其实就是我们了解到基层人民代表大会。
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乡被誉为“最后的人民公社”,是目前我国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
自1952年至今,合作社始终集体统一经营,体制一直未变,已有67年历史。
而我国其他地区的人民公社只存在了24年,1982年就已经解体。
周家庄乡一直为集体经营,不设村委会,是全县唯一的乡生产队,“两层楼”的管理体制,本乡共设10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直属乡领导。
合作社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从小到达,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日渐繁荣。
截止到2011年底,全社10个生产队,4508户,13138人,土地面积19208亩,整半劳动力6264个。
工农业总收入68529万元,纯收入15890万,上交国家税金3185万元,社员分配11324万元,人均现金分配8616元,人均纯收入12095元,集体公共积累累计35566万元。
周家庄公社内一派田园风光,尤其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享有万亩氧吧之美誉,空气清新,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就会拥来巨量私家车入内,可谓游人如织。
既有林荫大道,也有为游客服务的公社大食堂,以及文化宫、纪念馆等等,广播里播放着“东方红太阳升”、“北京的金山上”、“社员都是向阳花”等革命歌曲,不停地宣传着集体主义思想。
人民公社的历史
人民公社的历史人民公社是中国大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的一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涉及广泛的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
在中国人民大革命运动的背景下,人民公社制度于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被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将对人民公社的历史进行全面探讨,并回顾其对农村经济、农民生活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一、人民公社制度的形成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党和国家开始探索建立一种合适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1955年,中共中央发起“农业发展纲要”并提出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方针。
1958年,为了加快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步伐,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人民公社制度。
人民公社制度是党和国家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二、人民公社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人民公社由大约400个农村合作社组成,每个合作社包含大约30个生产队。
每个生产队由几十户农民组成,全体农民将土地、农具、机械以及其他生产资料集体化。
人民公社的运行机制包括统一领导、集体经营、农业社会化和共同富裕等原则。
公社内部实行计划经济管理,生产、生活和文化教育等活动都由公社统一安排。
三、人民公社的影响与成就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虽然在推行初期,人民公社曾经取得一些初步的成功,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由于生产队集体化程度不一,农民在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生产效益的提高。
此外,人民公社制度也限制了农民的个人权利和经济自主权,造成农村人口流失和社会矛盾的加深。
然而,人民公社制度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就。
首先,人民公社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化进程,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建设。
其次,人民公社提供了全民参与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机会,增强了群众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人民公社制度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后续改革开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我的家乡
疏 行 太 和 宗为 太 敢 (央 成 》 事 宗 巩 而对 宗 于 行 掌 在 无 以 固 他皇 使 犯 年政 管 早 当 一 历 李 神帝 他 颜 长 图 年 时 不 史 唐 色一 充 直 月官 籍 值 和 受 的 王 自人 当 谏 之 的 隋 后 到 教 朝 若尽 对 著 日一 洗 末 世 采 训 的 不职 治 称 )的 马 战 都 纳 为 封 稍的 理 。 病侍 官 乱 有 。 鉴 建 动“ 国 作 卒中 。 , 重 贞 励 统 摇忠 家 为 于。 太 曾 要 观 精 治 ,臣 有 太 任贞 宗 投 影 十 图 , 使” 用 宗 。观 即 瓦 响 三 治 曾 太。 的 的 魏十 位 岗 。 年 , 先 宗每 “ 重 徵七 , 起 任 后 也进 良 要 以年 先 义 贤 陈 为切 臣 辅 性正 充 军 谏 谏”佐 月 。 所 纳 之, , , 格戊 谏 后 上 谏 折虽 而 他 刚辰 议 入 《 本 多 服极 不 曾 直( 大 唐 十 着 次 。端 要 恳 、十 夫 充 渐 “ , 为激 使 切 才七 , 太 不 仁 劝 了怒 他 要 识) 继 子 克 义 戒 维太 成 求 超日 任 建 卓 中 终”唐护 , 643 2 11 , , (639) 200 ,
周家庄乡的金秋采摘节独具特色,魅力无穷。采摘园内环境优美,面积广阔,4000 亩葡萄园,3000亩鸭梨园,1000亩植物园,放眼望去,如绿色的海洋。观光通道水泥路 面,晴天无土,雨天无泥,采摘区有葡萄长廊,有休息区,有品尝区。 来园采摘,品种则丰富多样,有巨峰葡萄、美国红提葡萄、皇冠梨、鸭梨、雪梨、 甜玉米、糯玉米、毛豆、黑花生、红薯、苦瓜、丝瓜、冬瓜、茄子、北瓜等。尤其是葡 萄园,葡萄粒大甘甜,一看红彤彤、一摸光溜溜、一尝甜滋滋,凉甜可口,沁人心脾。 还有那鸭梨园,鸭梨个大皮薄甜度高,一看黄澄澄、一摸沉甸甸、一吃甜丝丝,如糖似 蜜,凉爽如冰,可边观赏边采摘边品尝。大家采摘时,可乘农家马车游览,可登观光亭 俯瞰,可欣赏红色经典歌曲,边吃边看边听边游玩,心旷神怡。 周家庄乡采摘园瓜果蔬菜均由大集体统一种植管理,保证没用化肥、农药、膨大素、 催红剂等,自然成熟,确保果实为绿色无公害产品,大家可放心采摘食用。该乡是省旅 游局确定的农业观光示范点,田间道路宽阔笔直,道路两旁树木葱葱,全部为方田化, 生态种植。采摘园里还有独具农村特色的娱乐项目,如钓鱼、打秋千、拾土鸡蛋、走苗 木迷宫、参观传统农具,欣赏丝瓜、北瓜、亚葫芦等特色农作物长廊。 在周家庄采摘时,就餐环境优雅,饭菜则是独具特色,在集体大食堂,可品尝农家 传统饭菜和特色小吃,比如大锅菜、大蒸碗、丸子肉、农家鸡(现抓现炖)、土鸡蛋、 香椿、传统肉糕、五合面锅贴饼子、窝窝头、煮花生、玉米棒子、红薯等。 晋州市周家庄乡是老典型、新模范。自1951年至今,一直实行大集体统一经营核算 管理,土地集体经营,这种体制在全国是唯一的,已有58年历史,建有合作社史纪念馆, 可以了解合作社的发展历程。目前,全乡社员均住二层独门楼房,全乡480条大街小巷全 部水泥硬化,大街宽敞,小街明亮,被游人赞誉为“花园村庄”、“城市村庄”。 到周家庄乡采摘,还可观赏大集体劳动场面,既有骡马的嘶鸣,又有机械的轰鸣, 传统劳动与现代劳动交织在一起,如歌如画,像一支美丽的田园交响曲。
人民公社中国的社会主义集体化
人民公社中国的社会主义集体化人民公社:中国的社会主义集体化社会主义集体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人民公社是中国特色的集体化形式。
本文将从人民公社的定义与目的、特点与政策、影响与启示等方面,探讨人民公社对中国社会主义集体化的作用。
一、人民公社的定义与目的人民公社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农村集体化的方式,将个体农户组织起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中实现集体所有制、集体劳动和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形式。
其目的是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农业生产力,并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人民公社的特点与政策1. 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民将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交给集体所有,实现了农村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 集体劳动:人民公社推行集体劳动制度,农民通过集体劳动组织,实现了劳动的社会化和合作化。
3. 集体生活:人民公社倡导集体生活方式,农民在公社内共同生活、学习和休息,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
4. 经济政策:人民公社实施农业合作化和农村工业化,推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生产力,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人民公社的影响与启示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人民公社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农业合作化和农村工业化,农业生产得到了技术改造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人民公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引进农村工业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人民公社倡导集体生活和集体主义精神,加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教育,塑造了共产主义新人的形象。
4. 启示:人民公社经验为中国社会主义集体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集体智慧,进一步推动公有制在经济领域的巩固和发展。
结论:人民公社是中国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重要历史阶段,通过集体所有制、集体劳动和集体生活的方式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人民公社的看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人民公社的看法说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人民公社,那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啊!这俩东西,简直就是中国农村改革历史中的两大关键词,听着都让人头疼。
你要是问我怎么看,嘿,真是说不清楚。
一个是集体主义的产物,另一个是给农民更多自主权的做法。
就像是喝酒,喝到谁都喝醉了,只不过酒的味儿不一样罢了。
咱得说说人民公社吧。
那时候的农村,大家伙儿在一起干,吃的也是“大锅饭”。
说起来,这“大锅饭”是好是坏,谁都不好说。
反正,当时大家伙一心一意为集体出力,每个人的收成都得统一分配。
那年头,村子里啥都得靠集体,一人有难,大家一起帮,彼此互相照应。
可这话说得漂亮,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你想想,没多少人喜欢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尤其是那些整天不干活却吃得香的“白吃”族。
你说这不闹心嘛!大伙儿有的明明耕得地,收得粮,结果因为“平分”下来,最后的结果就是吃亏的往往都是那些最努力的人。
说白了,这就叫“白忙活”。
不过,这也不能怪集体制不好。
它的初衷是想让大家一起富,结果由于执行的时候有了问题,反而造成了大家的不满,特别是一些懒人吃得多,勤劳的人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
再说了,谁都想有点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种的地自己来决策,这样的话,心里不舒坦呀。
那时候,公社里的干部可以说是“坐享其成”了,吃喝玩乐,不愁吃穿。
农民辛苦种地,得到的却不是他们自己希望的那份“丰收”,可想而知,心里多不痛快。
直到后来,国家看到了这一点,慢慢地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哎,这一改,不得了,直接把农民的积极性给激发出来了!“一人一块地”,农民自己耕作,自己负责,自己分红,感觉一下子从集体的“锅里”拿到属于自己的“碗里”,这种自由感、掌控感,简直不要太爽!大家也不再是为了集体而干活了,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家里的日子过得好。
土地不再是公社的了,而是“自家”的了,这种产权的清晰感,真的是让农民们从内心里感到幸福。
你看看,原本一个家庭,大家都在一起,为了“集体”劳累了一辈子,啥都没留下;现在,一家人努力耕种,收获的东西,分得清清楚楚,心里多踏实啊!很多农民表示,靠自己双手努力,过得比过去更富裕。
广州中山崖口村的人民公社制度 -回复
广州中山崖口村的人民公社制度-回复广州中山崖口村的人民公社制度,是指中国农村在解放以后,尤其是1958年至1962年期间,在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行的一种组织形式。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一步一步回答关于中山崖口村人民公社制度的相关问题。
一、人民公社的形成中山崖口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农村。
人民公社的形成与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在1958年,中国共产提出了农村人民公社化的思想,旨在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
于是,中山崖口村在当地组织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成立了人民公社。
二、人民公社的组织结构中山崖口村的人民公社采取了一层一层的组织结构。
按照中央要求,形成了生产大队、生产队和自然村三级组织。
生产大队是村级的基本经济单位,负责统一经济管理、生产计划和组织分配等工作。
生产队则是生产大队的基本成员单位,是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
自然村则是生产队和生产大队组织的归属地,是居民生活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
三、人民公社的经济特点在人民公社制度下,中山崖口村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实行了集体土地制度,农民集体生产,形成了集体经济的强大力量。
土地由公社所有,个体耕种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土地集体化经营。
其次,中山崖口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农田水利和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此外,人民公社还注重发展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以扩大经济收入。
四、人民公社的社会特点中山崖口村的人民公社制度在社会领域也有着一定的特点。
首先,彻底废除了封建的家庭制度和私有制,推行了全民所有、公共利益至上的原则,实现了住房、食物和医疗等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
其次,人民公社鼓励妇女参与生产和社会活动,提倡男女劳动平等,妇女在经济和政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此外,人民公社还推动了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五、人民公社制度的运行困境中山崖口村的人民公社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困境。
人民公社60条
人民公社60条人民公社60条(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农村人民公社在现阶段的性质、组织和规模一、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
农村人民公社是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联合组成的。
它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社会主义的互助、互利的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两种形式。
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互相支援,共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繁荣。
国家要尽可能地从各方面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进行农业技术改革,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
二、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是生产队。
根据各地方不同的情况,人民公社的组织,可以是两级,即公社和生产队,也可以是三级,即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
三、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都必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令,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合理地管理和组织生产。
在人民公社中,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同群众密切联系,有事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意见,在人民公社各级组织中起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
四、人民公社的各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
人民公社的各级权力机关,是公社社员代表大会、生产大队社员代表大会和生产队社员大会。
人民公社的管理机关是各级管理委员会。
人民公社的监察机关是各级监察委员会。
规模较小的生产队,可以只设一个监察员。
人民公社各级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级管理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的成员,都必须经过社员充分的酝酿,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五、人民公社各级的规模应该由社员民主决定。
各级规模大小的确定,都应该对生产有利,对经营管理有利,对团结有利,并且便利群众进行监督。
人民公社的规模是一乡一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目前唯一存在的人民公社中国目前唯一存在的人民公社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进城的农民因为企业不景气而踏上返乡路。
然而,在农民外出打工的社会潮流下,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这个万人大乡的农民却无一人外出打工,而且从来没有过。
进入2009年,反而需要到外面聘请劳力,这是为什么呢?近日,本报记者专程深入中国目前唯一存在了51年的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上工,按劳统一分配收入……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流行的镜头,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都已定格为一种越来越远的历史。
但在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却不是历史,而是现实生活。
从1958年算起,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在了51年,周家庄乡也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
记者专程进入周家庄实地采访。
万人大乡无人外出打工车出石家庄往东大约3小时,穿过杂乱喧嚣的晋州城区,就到了周家庄乡地界。
村庄静谧而整洁,不见丁点垃圾,连北方农村常见的狗都难得一见。
顺着水泥公路,大街两侧的楼房均为二层平顶小楼,新旧不同,但都规格相同、布局统一,在统一的门楼两侧,光秃秃的柿子树在早春阳光照射下泛着新绿,与大红对联相互映衬……走进村子,在离乡政府大约300米远的路边,有一户人家正在翻盖新楼,地基打了一半,记者停住脚,与主人攀谈起来。
这位姓雷的社员说:“房子旧了,社里批准翻盖新的。
”记者询问道:“还没出正月,大街上见不到人,是否都外出打工去了?”听到问话,老雷笑了:“哪儿呀!我们这儿可没有人外出打工,大家都在公社的企业和生产队里上班。
”“就这样,全公社劳动力还不够使呢!每年都有临近乡镇的人到我们这里上班呐!”旁边一位帮忙盖房的社员插话道。
社员们的话并没有掺假。
在周家庄乡政府大院里,记者碰到了乡党委副书记王月双,说起基层干部头疼的农民就业问题,王月双显得非常轻松,他笑着说道:“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我们这从来就没有过!”记者了解到,周家庄乡10个生产队一共有13012人,其中男女壮劳力6240人,除了小部分农民主动要求自己经商单干外,其他人全部在乡里的集体工厂和农业社上班务工。
目前,周家庄乡阀门、印刷等集体企业,吸收了大约4000个劳动力,而参加农业就业人数是1400多人。
周家庄乡党委秘书王海涛也告诉记者,在周家庄乡,青年人离开学校后,乡里都统一组织封闭培训,合格后再由乡里统一调配到各企业或农业社上班。
“除了当兵上大学和干个体的外,我们乡的年轻人全部在乡里上班,由乡农工商合作社管理调度!”站在乡政府门口,个子不高的王海涛笑眯眯地告诉记者。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这里除了挂着“乡党委、人大、政府”的牌子,还有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周家庄农工商合作社”几个大字,王海涛说那是周家庄乡的“下蛋金鸡”,去年实现了纯收入1.3亿多元。
一切生产听生产队长指挥在周家庄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当地麦田麦苗长势要比临近乡镇的旺盛,说起这一问题,乡党委副书记王月双显得颇为自豪,他说:“今年天旱,可我们麦田却没有受影响,早在20年以前,公社的地就全实现了机械化浇灌。
”记者来到了村外的大田里,周家庄乡生产一队社员老冯和另外几个壮劳力正在地里摊肥,老冯擦着额头的汗珠说:“队长让干的,完事后好种棉花。
队长让干啥咱就干啥,用不着问那么多。
”老冯拄着铁锨平静地说道。
周家庄乡第四生产队的女社员高秀容也说:“在我们这里,不是你想干啥就能干啥的,所有劳动都是队长分配,队长让干啥就得干啥,这样也好,不用操心,但是一定要干好,干不好队长就要扣工分。
”“我们这里的工分分值都有统一标准,去年一年,根据我的工分,队里发了6000多块钱,男劳力一年一般可以挣1万多块钱。
”在集体所有制下,一切听队长安排。
队长是生产队的权力枢纽,每年春天决定当年的生产计划时,几乎都是队长一个人安排,报到合作社一般也不会做大的修改。
记者了解到,周家庄共有10个队,由周家庄农工商合作社管理。
在农业生产中,种子、化肥、农机等各种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购置,采取淡季购买旺季使用原则,各农业生产专业组的收支由生产队向合作社的会计室报账,年终再进行一次性分配。
记者了解到,在这一模式指导下,周家庄如今已经建成了万亩小麦育种、四千亩美国红提、三千亩梨果、千亩苗木基地等四个专业化农业生产项目,同时还建立了高标准的奶牛养殖区,所有的农业生产如今已经实行了“工厂化”生产,由合作社年初给各生产队下达全年种养指标,各生产队以队为单位,到以上四个农业基地领取统一育好的种子和苗木,社员以专业组承包,进行日常的农业田间管理。
“所有的种子、农药、化肥等都由乡里购买,社员不用操心。
各队按照节气安排农业生产,日常生产基本都由生产队长决定,这些队长都是20年前任命的,这几年对个别不称职的队长进行过调整,并没有采取过选举制。
”合作社主任韩建明说,队长必须懂技术,懂得生产的每个环节,“老是换人也不一定好。
”社员只管干活凭工分年底分红在周家庄采访,当地人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工分”,这个历史上吃大锅饭的标志,如今依然在周家庄发挥“余热”。
周家庄乡顾问、晋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柳国运告诉记者,在周家庄乡,一切劳动量计算都是以工分为标准,下地干活的,看大门的,打扫卫生的,开车的,甚至包括乡长、队长的工作都要到年终按工分进行收入分配。
周家庄乡对不同的工种进行了372项细分,每项劳动的所得工分一目了然。
每次上工,队里的会计都会记账,到年底统一结算。
当年全队总收入除去合作社一年中支出的生产资料成本、水、电、口粮款以及集体公积金等,算出每个工的工值。
"周家庄生产四队去年平均每个农业工值35.5元。
社员张顺全年算下来出了340个工,纯收入11000多元。
乡办阀门厂的去年纯收入达到2549万元,除了生产成本和提留公共积累之后,每工时的工值是5元多,去年做了4300工时的孟华就分到了2万余元,这是在工厂做工的平均收入。
雷跃清是乡政府的门卫,他告诉记者:“我们也是按工分发工资,我去年发了1万多块钱。
”张顺说,“这里对劳动的要求很细致”,比如耕生地的要求是深度达到4寸,要平。
这样耕完一亩,张顺才可得0.24个工。
如果这块地离家较近,才得0.22个工。
“我们严格执行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原则,分配基本体现了多劳多得。
”王月双介绍说,周家庄公共福利体系,主要是靠着乡里的11家集体企业支撑着。
2008年,周家庄的工农业总收入达到了5.03亿元,公共积累余额2.9亿元。
“我们分配人数时,基本保证每家既有人在企业上班,也有人在地里种地,达到一种均衡”。
生产一队的队长冯平均说,队长给社员分配任务时,会掌握大致平衡,这次给你分配了分值低的活,下次就会分配分值高的活。
记者了解到,2008年全年,该队社员全年累计出工数,主要集中在230个到250个之间。
冯平均说,“实际上,在我们这里没有很穷的人,也没有很富的户”。
中小学一切费用全免记者从晋州市了解到,周家庄乡只有6个自然村,是当地最小的一个乡,可财政收入、税收和人均收入连续多年居晋州第一。
而对于社员的收入,周家庄乡有个特殊的算法叫“平均生活水平”,与人均纯收入的算法不同。
人均纯收入是将第二年的生产资料投入也计算在内,周家庄乡的人均生活水平则没有包括生产资料投入,是纯用于消费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在周家庄乡,所有农业投入开支,例如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社员们都不用操丁点心,而是由乡合作社和生产队统一安排,社员的口粮等基本生活资料则由乡里按照统一标准实行定额发放。
因此,由于算法不同,晋州市每年把周家庄乡单算,并不参加全市乡镇排名。
2008年,晋州市农民纯收入是3774元,同年周家庄乡人均收入6718元。
就在老百姓收入增加的同时,周家庄的集体经济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种增加的受益者自然还是周家庄的社员。
早在1981年,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
次年,公社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
随后,中小学一切费用全免。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福利政策也是在不断更新,以前,养老津贴是每个月30元,从去年开始涨到60元了,目前,我们正在酝酿一批新的福利政策。
”王月双说。
春节前,我们给社员分红,一共发了8741万元,有3000万元的现金,从银行取出来后,数目太大,为了资金的安全,连警察都跟来了。
”说起春节前发钱的场景,王月双眉眼欢喜。
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共存要想了解周家庄,就必须转变固有的观念,这里跟其他许多地方真的大不一样。
”随着采访的深入,王月双说,周家庄允许个体自由经济的发展,他们并不乐意叫“人民公社”。
提起此事,周家庄人都会想到雷金河。
直到2001年去世前,雷金河一直都是周家庄的灵魂人物。
周家庄现在周密分工的最初制定者就是雷金河,1953年,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定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
当时,这样细致的“定额管理”异于全国其他公社。
1954年周家庄公社的出工数量比1953年增加了52%。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是农村的主要形式。
不过,我们周家庄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开会讨论是否要分地的时候,绝大多数社员都不愿分地到户。
”66岁的周家庄人吴保天说。
“周家庄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1983年就改为周家庄乡了,自从1953年周家庄实行的就是能够调动每个人劳动积极性的按劳分配的‘三包一奖’生产责任制,这不同于一般人民公社的大锅饭。
”周家庄乡党委副书记王月双说。
事实上,周家庄人民公社在1983年改为周家庄乡后,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收入的经济形式并没有变动。
记者了解到,与过去人民公社不一样,周家庄乡虽然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却不控制社员个人财产,到了年底就进行分配。
更大的不同在于允许并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
周家庄二队的社员雷月华,在周家庄乡政府附近经营一家商店。
雷月华告诉记者,她的商店开业4年了,4年前,她到石家庄为做生意的亲戚帮忙,便对做生意产生了兴趣。
“我并不是对周家庄的集体经济模式不满,做生意是我的个人选择,如果不做生意,每个月也能收入千把块钱,并且不用操那么多心,只是我感觉那样的话有点碌碌无为,有点不自由。
”雷月华说。
雷月华选择自由是付出一定代价的,因为她每年要向队里交纳1000元的公积金。
根据周家庄乡合作社的规定,每个不参加农业或工业集体劳动的社员,每年必须要向合作社交纳一定数额的公积金,因为他们还享受合作社的各种福利。
具体数额为男性每年交1500元,女性每年交1000元(有6岁以下小孩的免交)。
虽然雷月华现在选择了自己做生意,如果有一天她不想做生意了,依然可以回到周家庄的集体经济中去。
河北省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刘增玉曾在2001年调研发现,从1984年到2001年18年间,周家庄的非公经济在全乡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