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播及其进程
第1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ppt
较为通行的看法是把传播过程看作由六个要素组成:
信息 源
传播 者
受传 者
反馈
媒介
讯息
任何一次完整的传播活动都必须包含这六个要素,而任何一次完整的传 播活动也都必然是由这六个要素相互作用组成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二 传播过程的主要模式
模式概念:
所谓模式是指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的关系的直观和简 洁的描述。 传播过程模式:基本上利用文字和图表构筑的描述传播过程本身的功 能性模式,描述内容包括: 1.描述过程中的各要素及相互关系; 2.过程本身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3.传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特点和规律: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控 制论传播过程、互动传播过程和系统传播过程。
解码者(decoder):与编码者作用相反,负责将编码者编译过的符号还 原为接收者能够理解的讯息存在形式。
接受者(receiver):是传播的目的地与终端。
反馈(feedback):介于信源与接受者之间的一种结构,是由接受者在 接受讯息后对信源的一种后续的反向传播。
噪音(noise):是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附加、减损、失真或错误。
不足之处: (1)它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固定化,忽视了人类 社会传播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转化; (2)它未能注意到反馈的因素,忽视了人类传播的互 动性质。 (3)这一模式是单向直线的,因而不能解释人的全部 社会传播行为; (4)人际传播的讯息内容、社会环境和传播效果并不 能直接在这一模式里找到;
1 拉斯韦尔的线型传播模式
谁(Who) 说什么 (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向谁 (To Whom)
产生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
谁 传播者
[]第一章 传播及其进程
施拉姆
一、传播与Communication之比较
申凡总结了学者张国良对传播与Communication之比较, 并制作了下表:
传 达
传 递
传布 流传 传染
交 流
通 信
共 有
被传之
事、信 息
交通或 散播 通讯设备 传扬
传播
√ √ ××× ×
×
√
Communication √ √ √ √ √
√
√
√
他认为,“传播”一词,并不能完全涵盖“Communi cation”的全部意义。
劳动、制造和使用工具、语言的产生是其促产士, 也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实践过程。
随着生命的进化,高级的灵长类动物已经有了一 些“前意识”的传播行为。
从传播学的角度说,语言的产生,意味着人的真 正出现,也意味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飞跃。
郭庆光:人类语言四个方面的特性
(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以表达任何具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当代传播》
《新闻记者》
《媒介》
《编辑学刊》
《编辑与出版》
《公关世界》
《新民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
推荐网站
1、中华传媒网中文主网:http://www.mediac ;
2、中华传媒学术网: http:/Academic.medi ;
3、中华广告网: 4、千龙新闻网:
第一章 传播及其进程
第一节 传播: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
一、自然界的传播现象 二、人类传播的产生
一、自然界的传播现象
传播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植物界以一些特有的方式传递着信息。
如向日葵总是“朵朵花儿向太阳”,而其一枯一荣 则代表着生命的轮回;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一人类传播发展简史从媒介发展的角度看,人类传播的历程分为五个阶段:非语言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
(一)、非语言传播时代:用非语言符号进行较为复杂的传播。
交流特点:信息简短和单一,且缓慢进行。
(二)、口语传播时代语言大约产生于9万年前到4万年前之间。
(1)语言拓展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2)语言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成为人类重要的思想工具。
(3)在长度、复杂性、准确性和精细程度方面,语言可以记忆、传递、接收和理解的信息。
(三)、文字书写时代1、文字大约开始于5000年前,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2、文字起源于图画,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
例如: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我国商代的甲骨文3、造纸术的发明及手抄传播(四)印刷时代1、我国在公元450年最早发明了印刷术。
唐朝刻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书籍。
2、印刷术的发展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机,促进了书籍的廉价化。
3、印刷机的出现为近代报刊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4 、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纸”(以《纽约太阳报》《先驱报》为代表)的出现,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
(五)、电子媒介时代: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电信技术等等的发展1、电影1895年12月28日,被定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被誉为“电影之父”。
2、广播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开始播音,标志着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
3、电视1936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开播,标志着电视媒介的诞生。
4、互联网网络传播是指以一系列高新传播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于1969年在美国问世。
5、从互联网到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突破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大众化、非目标性、单向区域传播的特点,而以个人化、目标性、双向互动、全球性传播的独特优势,对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构成了巨大冲击。
第一章 传播及其进程
推荐阅读的杂志
《新闻与传播研究》 《现代传播》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新闻记者》 《编辑学刊》 《公关世界》 《三联生活周刊》 《新闻大学》 《国际新闻界》 《当代传播》 《媒介》 《编辑与出版》 《新民周刊》
推荐网站
1、中华传媒网中文主网:http://www.mediac ;
他认为,“传播”一词,并不能完全涵盖“Communi cation”的全部意义。
但是,由于无法找到更恰切的对译词语,大 陆学术界已经认同了在学术语境中用“传播” 一词来翻译“Communication”。
在港台,则往往把“Communication”翻译 成“传通”,把“传播学”叫做“传学”。
以上三位学者的归纳的关于传播的定义,
不管是别人的观点还是他们自己的观点,也不
管是中国学者的观点还是西方学者的观点,其 实,都在一个大的视角上形成了共同点,这就 是“信息与控制”。
詹姆斯· W.凯瑞
西方当代学者中,有一位学者跳出了这个视角,他就是詹姆斯·W.凯瑞 (James W.Carey)。 他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中,我们如前所述的“信息与控制”视角, 在他看来是一种“传播的传递观”(a transmission view of commun ication)。 他提出还存在一种“传播的仪式观”(a ritual view of communicatio n)。“如果说,传递观中传播一词的原型是出于控制的目的而在地域范 围拓展讯息;那么在仪式观中传播一词的原型则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 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的典礼。”“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指 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 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representation)。” 他认为:传播是一种现实得以生产(produced)、维系(maintaine d)、修正(repaired)和转变(transformed)的符号过程。 研究传播就是为了考察各种有意义的符号形态被创造、理解和使用这一 实实在在的社会过程。
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什么是模式 所谓模式, 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 事物的一种方法, 事物的一种方法, 主要的模式类型
语词形式,对事物现象用语言或文字进行叙述说明。 语词形式,对事物现象用语言或文字进行叙述说明。 图解形式,以图画、图解或流程图等方式来描述。 图解形式,以图画、图解或流程图等方式来描述。 数学形式,以数学符号及数学公式来表示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数学形式,以数学符号及数学公式来表示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去描述 事物现象的规律。 事物现象的规律。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 1. 动态性 2.序列性 序列性 3. 结构性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一)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基本群体
基本群体
讯息
基本群体
更大的 社会结构
C
R
基本群体
更大的 社会结构
讯息社会Biblioteka 系统(二)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C
M
媒介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1、奥斯古德 施拉姆循环模式(人际传播) 施拉姆循环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 人际传播)
讯息 编码 解释者 解码
解码 解释者 编码
讯息
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
组织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许多相同 的讯息
可能的反馈 来自各种信源的信息输入
3、德弗勒环形模式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1、传播者(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 、传播者(信源) 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 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2、受传者(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受传者(信宿) 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3、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 、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 完整意义的信息。 完整意义的信息。 4、媒介(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 、媒介(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是讯息的搬运者, 将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将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5、反馈 指受传者接到讯息的反应或回应 , 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 指受传者接到讯息的反应或回应, 、 反馈,指受传者接到讯息的反应或回应 反作用。 反作用。 除了这几种主要因素之外,还有一些隐含要素:传播关系、 除了这几种主要因素之外 , 还有一些隐含要素 : 传播关系 、 传播 目的、传播环境、传播技巧、传播干扰等。 目的、传播环境、传播技巧、传播干扰等。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分析课件
网络传播模式
总结词
去中心化、节点、链接
详细描述
网络传播模式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型,它强调了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和传播。在这种模 式下,每个节点(个体或组织)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并通过链接形成复 杂的信息网络。这种模式突出了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使传播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和包
容的过程。
03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的概念与分类
传播效果的概念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众的思想、行为、认知等方面所 产生的影响。
传播效果的分类
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预期效果和非 预期效果。
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 方式了解受众对传播活 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变化。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
成功传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可口可乐的"Happy Holiday"广告活动
案例二
星巴克的"Upstanders"倡议
总结词
成功传播案例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受众,创意特殊且与品牌形象高 度一致,同时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和情感连接。
失败传播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争议性广 告
传播的方式
传播的方式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情势,不同的传播方式适用于 不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场景。
02
传播模式分析
线性传播模式
总结词
单向、直线性、无反馈
详细描述
线性传播模式是最早的传播模式之一,它描述了信息从发送者直接传递给受众, 没有反馈或互动的过程。这种模式忽略了受众的反馈和参与,认为传播是单向的 直线性过程。
传播学考试重点整理
《传播学》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1、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1)1927年,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叫系统地研究了一战中的宣传。
(2)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人民的选择》出版,系统研究大众传播与投票行为的关系,并提出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3)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性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围。
(4)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了《大众传播学》,第一次提出大众传播学的框架,汇集了前人有关大众传播的研究成果,是最早的大众传播学著作。
2、传播学五位奠基人及其主要成就(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宣传和传播研究)①研究政治传播第一人,是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
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②开创了内容分析法,一种重要的传播研究工具③宣传研究→大众传播: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述了五个基本要素(5W)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④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
(2)社会心理学家卢因①心理学中“场论”→“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他认为一个群体就是一个场,将群体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成员个体的简单相加。
在群体和个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群体。
(e.g对军队士气问题和劝说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研究)②“把关人理论”:1947年,《群体生活渠道》。
“把关人”译做“守门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人负责对信息进行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把关人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和加工,抛弃其中一部分信息,把另一部分信息通过某种符号形式整理成讯息。
把关行为不仅是信息发出者所特有的,信息的接收者也会进行筛选。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传播学实证研究)①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认为受众不是彼此隔绝的抽象的个体,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与其他人共同生活,互相影响的。
传播学教材传播的过程与类型PPT课件
第15页/共24页
控制论模式(2)
• (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
1954年,由施拉姆提出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构成传播过程的分别是大众
传播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传播者与信源相连接,再将大量
复制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中的个人互相联系,个人与群体也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
系。
• 评价:这一模式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联结性和交互性。
感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第16页/共24页
控制论模式(3)
•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大众传播的双循环模式)
•
从香农韦弗模式发展而来,50年代后期由美国社会学家德弗勒提出。受传者即是
信息接收者,又是信息传送者。噪音可以出现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 优势:突出双向性,扩展了噪声的概念,适用范围普遍,是比较完整的大众传播模式。 • 缺陷: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仅仅考虑噪声忽略了影响传播过程的其他外部因素。
第17页/共24页
控制论模式(4)
• (4)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
1957年,美国传播学者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提出了一种大众传播研究
的模式,X指信源,A为传者,B为受众,C为把关人,F为反馈。此模式在突出信
息的同时,强调把关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B得到的是经过C过滤的信息。
• 特点:信息选择具有多样性。传播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性(大众媒介间的合作与竞 争)。信息反馈具有重要性。
控制论模式(1)
• (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奥斯古德首创,5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是一种人际传播模式。
强调传者和受传者的同一性及其处理信息的过程,揭示了符号互动在传播中的作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综述课件
传播过程的模式
单向直线模式
传播者将信息直接传递给受众 ,缺乏反馈和互动。
双向对称模式
强调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 和反馈,强调信息的共享和理 解。
社会系统模式
将传播过程置于更广泛的社会 背景中,考察传播与社会系统 的互动关系。
信息传播的数字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传播模式 ,强调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
、互动性和个性化。
互动传播模式
定义
互动传播模式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传播方式 ,信息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进行多向流动,受众 可以主动地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并与其他受众进 行互动交流。
优点
能够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信息传递的针 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够促进信息的即时反馈和 交流。
特点
互动传播模式强调信息的即时性、交互性和个性 化,适用于社交媒体、在线游戏等需要即时互动 的场合。
双向对称模式
定义 双向对称模式是一种交互式的传 播方式,信息在传播者和受众之 间双向流动,受众可以主动地参 与到传播过程中。
缺点 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受众覆盖面 较窄。
特点 双向对称模式强调传播的互动性 和反馈机制,适用于需要与受众 进行互动交流的场合。
优点 能够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 高信息传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综述课件
• 传播过程 • 传播模式 • 传播媒介 • 传播效果 • 传播理论
目录
01
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的定义
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的特性
指信息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传递、扩 散、互动的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 编码、传递、解码和反馈等环节。
动态性、互动性、系统性、目的性。
传播过程的本质
信息交流与共享,通过特定的媒介和 渠道,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意义的共享 。
课件:传播行为与传播过程
课件:传播行为与传播过程第一章传播行为与传播过程第一节传播行为的要素没有人可以不传播。
传播(communication)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
一个简单、抽象的传播行为包含以下一些基本要素:●信源-信宿(source-receiver)●信息(message)●反馈(feedback)●渠道(channel)●语境(context)●噪音(noise)一信源-信宿(source-receiver)在传播过程中,发出信息的人称为信息的发布者(信源),接受信息的人称为信息接受者(信宿)。
信息交流一定是双向的,既有人说,也就有人听,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受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
同一个人既是信息发布者,又是信息接受者。
二信息(message)信息是可以引起接受者发生反应的信号(signals)。
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类的任何行为及其结果都是信息。
信息的内容可以是关于世界、人物、事件和其他信息的,信息发布既可以是有目的的策略,也可以是自然的流露。
接受者的反应可以是情绪的,思想的甚至是行为的。
在英语传播文献中,有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信息概念:message 和information。
一些中文作者为了表示区别,将message翻译为讯息,但即使在同一文献中,这一译法也很难一以贯之。
Message 是一个传播概念,指传播者用语言及其他符号传递的信息,不妨称为主观信息。
主观信息完全是一个与表达相联系的传播概念,是主观的范畴,有表达就有信息,没有表达就没有信息,而不论这种表达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自觉表达的还是无意识透露的,表达的形式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也无论接受者是否正确地理解和接受了信息。
Information 则是一个认知范畴,指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真实世界的状态及征候,包括我们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如天气闷热和乌云翻滚是要下雨的信息,浑身乏力和脸色蜡黄是不健康的信息,等等,不妨称之为客观信息。
第一讲、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史-PPT精选文档17页
6、你向朋友招手,她也向你招手。 7、你给朋友寄了一封信,但信在途中丢失; 8、你训斥孩子把房间弄得一塌糊涂,尽管她知道你是在
说她,但她未真正予以注意;
9、你向一群人发表演讲,他们很迫切想听你的演说。
01.12.2019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社 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 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 系统
01.12.2019
华中科技大学
6
传播的分类
人内传播 (神经系统的传播活动) 人际传播 (两个个体之间的传播活动) 群体传播 (自然群体范围内的传播活动) 组织传播 (有组织群体内的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 (面向分散的不定量的多数一般
语言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
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 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 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01.12.2019
华中科技大学
9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口语传播时代
人们出于有效交流经验、情感等的需要,产生 了口头语言,促进了相互交流与沟通。
华中科技大学
11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印刷传播时代
文字出现之后,人类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手抄传 播阶段
公元600年的中国印刷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西方改良活字印刷 大批量信息复制的开始
01.12.2019
华中科技大学
12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电子传播时代
人类在电子传播技术上的突破,是印刷革命后 的又一次信息革命
传播的基本过程课件
传播的定义
01
传播是指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 ,通过符号、语言、图像等方式 ,使信息得以传递、分享和理解 。
02
传播不仅包括信息的发送,还包 括信息的接收、解码和反馈等环 节。
传播的重要性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是 人们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主要方 式。
在现代社会中,传播的作用更加重要 ,它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 量。
影响。
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受众 对信息内容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反应 。
实验法
通过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不同 条件下传播效果的差异。
内容分析法
对信息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 估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表达 方式和吸引力等。
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评估传播效果的实现情况。
相互作用的关系。
双向对称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 够更好地解释传播过程中的互 动和反馈机制,以及信息在传 播过程中的变化和扭曲。
然而,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它 过于复杂,需要更多的时间和 资源来进行操作和管理。
施拉姆双向对称模式
施拉姆双向对称模式是双向对称模式 的一种具体形式,它由美国传播学者 施拉姆提出。
性。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
案例一: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研究
总结词
社交媒体在现代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研究社交媒体 的传播效果,可以深入了解其影响力和优势。
详细描述
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 研究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可以了解用户参与度、信息扩散 速度和范围、用户反馈等方面的数据,从而评估社交媒体在 信息传播中的价值和作用。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优秀课件
二、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马克思认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始终处于辨证的相互作用关系之 中,信息社会的到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预见。
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信息生产和信息传 播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且对政治和文化产生重要的影 响,甚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
第九页,共19页
五、网络传播时代(第五次传播革命)
➢网络传播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 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 编辑、存贮、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 息传播活动。
➢网络传播与传统的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的最大不 同之处在于:它是在电话高度网络化的基础上形 成的,因此它除了具有其他传播的特点之外,还 具有自己的主动性、参与性、交谈性和操作性的 特点。
信息社会的发展分为初级信息化和高度信息化。 媒介是人的延伸。不同的传播媒介也就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
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 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十九页,共19页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从猿到人的转变,意味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转变。从传播学的 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
本标志 。所以,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始。马 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
据考古发现,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最先出现的尼安德特人在没有 天灾人祸的情况下竟奇怪地绝种了,而后起的克罗马农人却成了人类最直 接的祖先。一个十分有力的推论是:前者没有语言,而后者创造了语言。
从动物传播进化到人类的语言传播用了140万年,从语言传播进入文
字传播用了9.65万年,从文字传播跨人印刷传播花了约4千年, 而从印刷传播迈进电子传播只用了1 200年,从电子传播进入网络 传播的时间更短,只有100年,而以电脑为主体的互动或网络 传播至今只有50多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言语传播时代
言语传播,即口语传播。语言研究表明,在劳动中,人类到 了不得不说的地步,发展出分音节的声音。人类为了协作, 开始用声音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命名,并依此表达自己的含 义。人类有了这些命名,便有了一个动物没有的语义世界。 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人类逐渐提高了用口语表达抽 象事物的能力。与此同时,人类的思维能力得到促进。 口语具有面对面交流的便利性。人类由此超越了纯粹用姿态 传播的前语言传播时代。但是,在漫长的口语传播时代,人 们逐渐发现了口语便利性背后也存在着易逝性,无法保留, 同时它只能在近距离内使用。于是,逐渐衍生出结绳记事、 用图画记事等方式;并逐渐发展出用实物、擂鼓、燃烟火等 传递信息的方式。
不过,随着内地与港台学术交流的增多,已 经有统一为“传播”和“传播学”的趋势了。
二、几种界定传播的学术路径
郭庆光给出的传播的定义是:“所谓传播,即社 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由此,他认为,人类社会传播具有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 社会关系的体现。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社会互动 行为。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 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詹姆斯· W.凯瑞
《作为文化的传播》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传播定义的梳 理,我们可以给传播下定义: 所谓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经由媒 介交换信息、传递感情、交流意义 的社会活动。
人类传播具有以下区别于动物传播的 特点:
第一,传播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 第二,这种活动必须运用符号和经由媒介进行; 第三,这种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第四,这种活动是为了社会协作而交流信息、交流 感情,也能够交流信息和交流感情; 第五,交流是在意义的生产活动中进行的;交流活 动在生产着社会现实,维系着社会的运行; 第六,交流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 统。
但是,正是意义日益丰富的姿态传播开启了人类传播的闸门。人 类传播的媒介日益高级,并一步一步脱离身姿,实现体外化。体 外化的媒介随时代的变迁,依次表现为言语(口语)媒介、文字 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数字媒介。而每一种新的媒介的出 现,并不意味着旧的媒介的消亡,而是意味着媒介日益丰富,旧 媒介依然顽强地存在着,在各种场合保留着旺盛的生命力。
从传播学的角度说,语言的产生,意味着人的真 正出现,也意味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飞跃。
郭庆光:人类语言四个方面的特性
(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以表达任何具 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
(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人类能以最小体 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 (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 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
胡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归纳了我国学者的观点,认为主要有两类:
第一,认为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即认为传播是 动态的; 第二,认为信息是交互流动的,即比较强调信息流动的 双向性。 他还通过对西方学者的定义的分析,认为:“其基本立 足点仍然是信息的流动,但是强调之处有所差异。” 有的强调“共享”,有的强调“互动、关系”,有的强 调“符号”,有的强调“目的”、“影响”、“反应”。 进而,他认为,“最普遍意义上的传播必然包含以下两 个要素:信息(传播的材料)、流动(传播的方式)。” “由此,我们认为,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第二节
给传播下定义
一、传播与Communication之比较
二、几种界定传播的学术路径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一、传播与Communication之比较
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从论述人 类社交的基本过程的角度论述传播。 他认为:“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 工具”。传播一词( Communicati on)与社区(community)有共同 的词根。这决非偶然。没有传播, 就不会有社区;同样,没有社区, 也不会有传播。使人类有别于其它 动物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人类传播的 特定特性。”
动物世界传递信息是自然界信息传播的相对 高级的形态。动物世界传递信息的常见方式 或信号有以下几种:
1.分泌气味或体液 2.发光
3.发声 4.动作 5.发出超声波
二、人类传播的产生
在动物传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传播,是随 着人与动物分离而出现的。 劳动、制造和使用工具、语言的产生是其促产士, 也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实践过程。 随着生命的进化,高级的灵长类动物已经有了一 些“前意识”的传播行为。
3、可以帮助大家理智客观地看待 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和信息,学会从媒 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为自己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服务; 4、传播学经典理论的学习可以促 进专业学习。
推荐阅读书目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传播学概论》,周庆山著 ,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4年出版; 3、《传播学通论》,戴元光、金冠军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施拉姆
一、传播与Communication之比较
申凡总结了学者张国良对传播与Communication之比较, 并制作了下表:
传 达 传 递 传播 Communication √ √ 传布 流传 传染 √ √ 交 流 × √ 通 信 × √ 共 有 × √ 被传之 事、信 息 × √ 交通或 散播 通讯设备 传扬 × √ √ √
传播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植物界以一些特有的方式传递着信息。
如向日葵总是“朵朵花儿向太阳”,而其一枯一荣 则代表着生命的轮回; “夜来香”,“昙花一现”,“八月桂花遍地开”, “冬虫夏草”, 等等,植物在自然而然表达着自 己的生命状态。
向日葵
昙花一现
桂花
冬虫夏草
夜来香
一、自然界的传播现象
推荐阅读的杂志
《新闻与传播研究》 《现代传播》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新闻记者》 《编辑学刊》 《公关世界》 《三联生活周刊》 《新闻大学》 《国际新闻界》 《当代传播》 《媒介》 《编辑与出版》 《新民周刊》
推荐网站
1、中华传媒网中文主网:http://www.mediac ;
三、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是由结绳符号和图画符号发展而来,一般认为文字产生 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文字的发明,使得人们弥补了口语媒 介的易逝性,能够长久地保存知识和经验,并能够依靠它把 信息传递到远方,进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有了文字, 依靠人脑记忆和口头传说的不断变形的神话便不再是人类历 史记忆的惟一形式了,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文献。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自此,人类传播 媒介的演进日益加速。文字产生前,人类利用姿态传播、口 语传播,历经了数百万年,而从文字传播到印刷传播到电子 传播再到数字传播,仅仅5000年。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时 间都要短于上一种旧的媒介出现的时间
他认为,“传播”一词,并不能完全涵盖“Communi cation”的全部意义。
但是,由于无法找到更恰切的对译词语,大 陆学术界已经认同了在学术语境中用“传播” 一词来翻译“Communication”。
在港台,则往往把“Communication”翻译 成“传通”,把“传播学”叫做“传学”。
四、印刷传播时代
文字产生后,很长时间内,人类都靠手抄文字来记载和传递信息。 手抄时间长,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传播信息。 由于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人类进入了印刷时代。公元105年,中 国的蔡伦利用破布、麻头、旧渔网、树皮为原料造出了结实的纸 张。公元7世纪,中国有了雕版印刷技术。1045年,中国的毕昇发 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元代和明代,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 活字印刷技术。造纸和印刷技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 献。 在这些中国发明传到欧洲以后,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 创造了金属活字印刷排版技术,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印刷 机,文字信息产品自此进入机械化生产、大规模复制、大规模传 播的新时代。如今,印刷技术已经进入运用数字技术、大规模轮 转机、彩色印刷的新时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在平 面的二维世界感受一个丰富多彩的感觉世界。
• 他把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 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人 类传播的类型看待为人类的五种 “传播系统”或“信息系统”。
申凡认为,各学科研究者对传播所作的定义主要有 四类:
第一,影响说(或劝服说)。认为传播是传播者有意识 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影响说的代表人物是卡尔·霍 夫兰。它主要是从政治学、宣传学的角度来研究传播问 题的。 第二,反应说(刺激说)。强调受传者反应的必然性。 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传播学,吸收了心理学中生物的刺 激反应论观点。 第三,互动说。强调传者受者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互动 说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传播,吸收了象征性社会互 动论的的观点。 第四,共享说。它强调传播是传受双方信息的共享。威 尔伯·施拉姆就持这样的观点。申凡进而认为,“传播 是人类借助符号交流信息的活动。
推荐阅读书目
4、《传播学概论》,吴文虎主编 ,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5、《传播学总论》(第2版),胡正荣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第4版),[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 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 2000年出版(欲考研的同学必备);
第三节 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
一、前语言传播时代 二、言语传播时代 三、文字传播时代 四、印刷传播时代
五、电子传播时代
六、数字传播时代
一、前语言传播时代
在这个传播时代,人类依然处在向人类进化的初期,虽然已经具 有了相当高级的社会性动物的基本特征,但依然是猿的特性占主 体,人的特性刚刚萌生。发音器官不够发达,依然只能靠单音节 的吼叫来交流,与此同时,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姿态,包括手姿、 身姿、眼神、面部表情等。可以说,这个阶段的传播方式主要是 姿态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