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重点难点总结整理
传播学教程 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重点整理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传播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
2、传播学“泛化”问题(1)传播学学科影响力的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2)问题:传播学的相对独立性是什么?它的核心理论体系是什么?传播学应该回归它的学术原点,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探讨和确认。
3、传播技术革命;社会信息化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的基本概念2、传播——communication3、19世纪末,“传播”一词成为日常用语。
传播一词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消息、观点、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4、1909年,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库利在《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一章,并下定义: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注意“铁路”)(此定义强调了传播的社会关系性)5、1911年,美国学者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一个题为《传播》的断章:“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6、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出现融合。
7、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自我观点:这个并未体现符号学或语义学啊!!!)8、信息科学因提出“信息”的概念而对传播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贡献一;贡献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
传播学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章传播的基本概念一、传播的定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社会组织》1909年传播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的集合。
(符号)——美国学者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年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从信息的角度来看: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
——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
——徐耀魁1990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
——李彬1993总结: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话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
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玫瑰花与爱情)5、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一个系统。
(新闻)三、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不但要分析传播过程,还要分析传播环境。
四、传播顺利进行的条件:传播之所以能顺利进行,在与传授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共通的意义空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文化可能由于宗教类别、种族、群体、政治立场、社会阶级、性别、种族主义、年龄代沟等之不同,而产生差异。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传播活动的历史发展: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其实是一步媒介演进史。
二、人类传播发展进程:口语传播时代(300万年前)、文字传播时代(1500BC)、活字印刷传播时代(1450年)、电子传播时代三、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林雄二郎《信息化社会》费德里曼《世界是平的》将人类社会形态划分为:全球化1.0社会、全球化2.0社会、全球化3.0社会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出发来分析,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区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大阶段。
传播学知识要点、学习方法
传播学概论知识要点1. 魔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P2402. 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P2623. 媒介——将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称为“媒介”,媒介包括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如电影)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定期传播的工具(如报纸)前者称为普通媒介,后者是大众传播媒介。
P1774. 把关——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
P1205. 两级传播——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境,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P2436. 反馈——(所谓反馈,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借用过来)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P2477. 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墨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P548. 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负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
P2109. 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P19410. 潜网——任何处于稳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
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P129-13011. 受众——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
P20312.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P8313. 自信心假说——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即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
传播学几个重点部分笔记
一、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一)直线模式(1)拉斯韦尔“5W”模式●优点:①第一次明确表述传播活动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为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征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②大众传播学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是沿这条思路形成的,对形成传播学理论基础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缺点:单向直线模式,没有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传播活动双向性和互动性性质。
(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优点:①导入了噪音的概念,为传播过程研究进一步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②对一些技术和设备环节的分析,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
●缺点:描述的是电子通信过程,而且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完全应用于人类的社会传播是不行的。
直线传播的缺陷:①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
②缺乏反馈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双向互动的性质。
(二)循环模式(1)施拉姆循环模式(奥斯古德)●优点:①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做传播主体。
②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接受处于相互作用中。
③模式的重点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传播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释、编,并相互交替着。
●缺点:①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
②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
(2)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优点:①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
传播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和受众,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个人又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
②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传播过程相互联结性和交织性,已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三)互动模式(1)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优点:①从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克服了单向直线的缺点,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
传播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传播(chuánbō)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重点(zhòngdiǎn):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一、传播的特性(tèxìng)与本质传播学,研究(yánjiū)“传播(chuánbō)”的学问。
特性: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相同:两者均含“传达”、“传染”之义相异:后者含“运输”及“交流”之意,而前者不含。
传播学最基本概念的传播:精神内容的传布。
三、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3.“符号(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四、“信息”视野中的“传播”信息:什么都是信息。
即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信息(本质):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A.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B.“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C.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这种广义的“传播”,而只是其中一部分,即“人类传播”。
D.“传播”的定义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传授信息的行为;狭义——人传授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
第2节传播的类型(重点:每类传播的特点)一、两种分类方法①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②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二、自我传播三、人际传播四、组织传播五、大众传播六、各类传播的特点各类“社会(shèhuì)传播”的特点(tèdiǎn)之比较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手段(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人自身+机械化、电子化媒介机械化、电子化媒介规模少数人特定、较多数人不特定、多数人空间小中大周期不规则较规则规则角色随时交替有所限定固定(网络正在引起变化)反馈灵活有点困难十分困难(网络正在引起变化)信息(表达)不规范较规范规范第3节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fāzhǎn)(重点:施拉姆)一、传播(chuánbō)研究的起源二、传播学诞生(dànshēng)的条件美国的媒介背景和学科背景三、传播学的形成1.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2.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是由众多相关学科奠定的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1.H·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政治学家。
传播学重点
传播学重点第一篇:传播学重点1,名词解释: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传播环境监测功能符号丹斯模式五W模式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组织传播公共关系大众传播麦克卢汉梅罗维兹把关人受众选择性因素传媒接近权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型论社会关系论子弹理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第三者效果两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知沟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上限效果假说大众传播体制信息主权文化帝国主义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 2,简述或问答题:1、简要论述传播学五大奠基人的主要贡献。
2、传播的类型包括哪些?举例介绍。
3、什么是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包括哪些类型?举例介绍。
4、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含的要素有哪些?特点是什么?5、简述人类传播过程模式。
6、言语交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7、简述组织传播的功能和形式。
8、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和主要信息结构。
9、简述大众传播者的权利内容。
10、大众传播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是什么?受众反馈有什么特点?1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2、简述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
13、简述受众对媒介活动社会监督的手段。
14、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原则有哪些?15、社会责任理论的原理原则是什么?16、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7、我国目前的传播制度及其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8、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9、麦克卢汉的理论的主要内容简述。
20、简述大众传媒的公益性的依据。
21、大众传播社会效果包括哪几个层次?有哪几种类型?22、霍夫兰的说服策略的主要内容简述。
23、造成“知识沟”扩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4、商业经济传播体制的特点是什么?25、政治宣传型传播体制的特点是什么?26、公共传播型体制的特点是什么?27、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28、《多种声音一个世界》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9、简述内容分析法的特点和程序。
「传播学复习要点及详细内容」
第一章1、传播的概念: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信息活动;(2)社会信息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社会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拥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4、社会传播的五个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⑴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⑵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⑶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⑷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第二章1、动物传播的局限性:(1)动物的信息传播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而非后天的系统学习;(2)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一句话,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
】2、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能动性和创造性。
3、人类依靠什么手段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体外化和社会化的信息系统4、人类传播四个发展阶段:⑴口语传播时代;⑵文字传播时代;⑶印刷传播时代;⑷电子传播时代5、人类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及其意义:文字;⑴文字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⑵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⑶把信息传到遥远的地方;⑷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6、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7、哈特对传播媒介的分类:⑴出示的媒介系统;⑵再现的媒介系统;⑶机器媒介系统。
8、“全国信息高速公路”设想是1993年美国提出的,并在1995年提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设想。
第三章1、信息、符号、意三者之间的关系: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传播学概论总结归纳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1946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答: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1.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2.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传播学复习重点
传播学复习重点张亚军1、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他又是一种双向的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持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自然界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条件,便会引起预期的反应。
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制约。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4、传播隔阂:(1)指由于社会信息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背景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和有意曲解。
(2)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间的隔阂则包括个人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
(3)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
(4)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社会混乱和国家解体。
(5)传播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人们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传播隔阂。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重点1.传播学基本概念:复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传播定义、传播过程和传播媒介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传播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石。
2.传播理论:掌握传播学中的主要理论框架,包括传播学经典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
回顾传播学经典理论如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型、威冯提德的态度变迁模型以及符号互动主义等,并了解现代传播理论如传播生态学、演化传播学以及社交媒体传播等。
3.传播过程和效果:了解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变量,包括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和媒介等。
同时,考虑传播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等。
复习量表和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以评估传播过程和效果。
4.传播媒介:复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于信息传播的作用。
回顾传统媒体的特点和影响力,如电视、广播和报纸,同时了解新兴媒体的发展和特点,如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
衡量媒介对于传播的效果和变化。
5.社会媒介环境:复习社会媒介环境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
考虑传播自由、媒体所有权集中、信息多样性等社会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同时了解传播伦理和法律的规范,以及社会媒介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6.文化和传播:理解文化对于传播的影响。
考虑文化差异和传播的适应性,以及文化创意和文化认同的传播。
复习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7.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调查等。
复习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等。
8.传播技能和实践:回顾传播学所提供的实际应用和技能,如传播策划、媒体写作和公共关系等。
了解传播行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趋势,并思考如何将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复习传播学教程时,可以结合课本、课堂笔记和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学习。
同时,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以促进对传播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一.名词解释1.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
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
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
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
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传播学教程复习要点
传播学教程复习要点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3.传播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1.传播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要素
2.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
3.传播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三、传播效果与传播评估
1.传播效果的定义和评估指标
2.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3.传播评估的意义和方法
四、传播媒介与传播技术
1.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
2.传播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3.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责任
1.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传媒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3.传播伦理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
六、传播战略与传播管理
1.传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2.传播计划的编制和管理
3.传播管理的挑战和解决途径
七、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
1.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挑战
2.跨文化沟通的特点和策略
3.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问题和解决方案
八、传播研究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
1.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设计
2.有效调查问卷设计和实施
3.科学论文写作的结构和格式要求
以上是传播学教程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我们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为今后的传播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与实际案例的结合,深入理解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希望以上的总结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传播学重点、难点
传播学重点、难点一、名词解释1、传播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传播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运行规律的一门科学。
3、法兰克福学派这个学派是指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为主的一个学术派别。
这一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欧洲的学者影响很大。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
这一学派的学者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
该派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及大众文化的批评上,剖析和批判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和“霸权主义”本质。
4、信息信息是人的精神产物,它是用于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5、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因素。
6、把关人“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库而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够进入传播的渠道。
7、枪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映论”,是盛行于本世纪20至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
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播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
40年代以后,枪弹论被逐渐抛弃了,“被代之以更多地考虑到人类的传播特征性而少归因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8、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的传播,二是组织外的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9、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0、模式所谓的模式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它是理论的简化形式,可以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
11、媒介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终结物、工具和技术手段;第二,它指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
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传播学复习要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的基本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3.人内,人际,群体,组织传播的定义和相关概念①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②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人际传播的动机:a获得信息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特点:a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b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丰富复c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d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③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图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④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有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形成共识。
大一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传播学知识点总结: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的学科,它涉及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作为大一传播学课程的学习者,以下是对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1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指信息、观念、态度等在人群中传递、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1.2 传播的要素:传播包括发送者、媒介、信息、接收者和反馈五个要素。
1.3 传播的特点:传播具有双向性、选择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传播模式与理论2.1 传统传播模式:传播学经典理论包括拉斯维尔斯传播模式、五度传播理论等。
2.2 新媒体传播模式: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有网络传播、社交媒体传播和移动传播等。
2.3 传播学理论:如传播人际关系理论、认知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帮助理解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三、传播媒介与平台3.1 传统媒介: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形式,扮演着信息传递的角色。
3.2 新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搜索引擎和移动应用程序等,在信息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3.3 媒介效果研究:通过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了解媒体的传播效果及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四、公共关系与广告4.1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通过建立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来塑造企业形象和传递信息的战略性活动。
4.2 广告:广告是商业机构为了提高销售、推广产品和品牌形象而对受众进行有目的的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
五、传播伦理与法律5.1 传播伦理:传播伦理研究传播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如真实性、隐私保护和诚信等。
5.2 传播法律:传播法律涉及相关法规和规定,包括著作权法、网络管理法和信息保护法等。
六、跨文化传播6.1 跨文化传播的概念:跨文化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进行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6.2 跨文化传播的挑战: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差异是跨文化传播中常见的挑战,需要适应和理解。
七、社交媒体与网络传播7.1 社交媒体的特点:社交媒体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用户可以自由地参与和分享信息。
传播学难点要点
传播学重、难点提要(第一部分)一.名词解释1. 传播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2. 传播学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3. 法兰克福学派这个学派是指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为主的一个学术派别。
这一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欧洲的学者影响很大。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
这一学派的学者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
该派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及大众文化的批评上,剖析和批判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和“霸权主义”本质。
4. 信息信息是人的精神产物,它是用于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5. 符号符号就是用来指称或用来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二.列举1. 传播学四大先驱及其贡献。
1) 1 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上。
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具有非常强的经验性和可*作性;此外他还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和传播的效果怎样。
此文还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或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2) 2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是心理学中“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的最先提出者,并创立群体动力研究中心。
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从研究中可以得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的行为。
二战中他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对军队士气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进行了劝诱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研究。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
3) 3 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费尔德他最早进行实例调查研究,著有《马里兰城里失业的人》一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导论:认识世界的一个新视角一、认识传播中的世界(一)传播:人类社会重要现象▪人群体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传播与行动:知己知彼(二)大众传播与日常生活的零距离▪周边信息▪交往、就业▪大众传播手段(三)信息传播与日常生活▪人生重要事:吃喝拉撒睡工作玩乐▪吃:吃什么?去哪吃?怎么吃?▪喝:喝什么?▪穿:审美与实用,流行与时尚▪住:住在何处?方式?▪拉撒:约束自觉性▪看、听、说、读、写(四)传播塑造口味▪品牌的意义▪培养与控制二、传媒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信息媒介的发展▪城市生活及信息来源渠道的相对垄断▪教育与大众传播三、传播与文化▪民族特性的塑造➢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社会化与民族化▪习俗与观念➢传承➢变迁➢断裂四、传播方式变迁▪传统社会社会传播➢社会结构➢传播方式➢人际传播的重要地位➢传播的功能、有效性➢谣言、江湖、社会稳定、动荡、战乱➢制度化传播▪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的力量➢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格式化媒介与信息➢选择性信息对于人们的重要性➢认识世界的窗口▪传媒对于世界的建构▪建构对于人们思维的影响▪媒体真实与实际真实▪影视媒体对生活建构的影响力▪消费观、恋爱观、婚姻理解▪电视直播:自觉的幻觉▪传媒新闻关注:非常态现象▪新闻策划五、新媒介出现的意义▪网络▪手机▪信息传播的方式变迁▪参与性六、作为一门课程:学习传播学的价值(一)传播学的实用价值▪1、引导性问题➢当你已经身处传播无处不在的世界时,为什么还要学习传播?➢传播是什么?➢传播活动在什么样的范围内进行?➢传播领域内有哪些共同的主题?➢传播的内涵分布于哪些层次?➢哪些职业向拥有坚实的传播学背景的人敞开大门?▪2、例子➢一位朋友带着问题来找你,你想让他明白你是支持他的。
➢你被邀请参加面试,而面谈过程中的沟通是否有效,将决定你是否能够获得这份梦寐以求的工作➢学期结束时,你的恋人将要毕业,并且到离这里有1000英里的城市去工作,你在考虑如何跨越地域距离而保持联络。
➢你所有主修的一门课程是口语研究报告,因此你的成绩取决于你的公共演讲能力。
➢诸如此类的场景说明了传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与你所学的其他科目不同,传播学几乎对你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影响。
➢当我们在思考某个问题时、激励自己迎接挑战时、说服自己采取或放弃某一行动时,这些都是与自己所进行的交流。
➢我们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来建立或巩固人际关系、完成工作或开展事业、参与社会或市民活动。
➢生活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传播。
➢尽管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传播,但是我们却不能总是做到有效地沟通、交流。
➢不充分或不恰当的传播知识和技能将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目标、职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绊脚石。
➢而另一方面,善于沟通的人在实现其目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这意味着学习传播学、学会如何沟通时开启高效生活的钥匙。
(二)为什么学习传播?▪虽然你现在已经很会交流了,但通过学习传播和实践传播技能,你将表现得更出色。
▪传播学理论和原理帮助我们理解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帮助我们实现个人的影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三)传播学对于个人的价值▪米德:人类在谈话中塑造人性。
➢我们的个人特征是在我们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
➢我们首先通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因此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就是构成我们的自我意识的重要基础。
➢之后,我们和老师、朋友、情人、同事发生互动,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我们的看法。
这样我们就从他人的传播过程中看到了所折射出的自己。
➢个人的身份认同与传播之间的深远的联系在被剥夺了与人交往机会的孩童身上表现得非常显著。
➢与他人的沟通不仅对我们的自我意识有影响,而且对我们的身体和情绪健康有直接的作用。
(四)在人际关系中的价值▪1、传播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我们通过展示个人特征、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共同解决问题、一起回忆过去并且展望未来,来建立与他人的联系。
➢婚姻顾问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沟通对于健康、持久的婚姻关系的重要性。
他们指出,一些婚姻失败并不主要是由麻烦和问题引起的,甚至冲突都不是首要的原因。
➢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包含着挑战和矛盾。
➢持久的人际关系与分崩离析的关系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存在有效的沟通。
▪2、沟通交流比解决问题或者发现问题有更深远的意义➢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日常谈话和不凭借语言的互动都是人际关系中的精华。
➢情侣和亲人之间近似“陈词滥调”的唠叨将他们的生活一点点地编制在一起。
日常互动中充斥着大量不引人注意的亲你的小动作,而少有那些大举动,诸如爱的宣言或者重大的决定性的时刻。
➢在平淡的家常闲聊中,人们谈论着共同的熟人或者讨论时装、家居,以及其他俗人俗事,而伴侣也在其中把握彼此关系的脉动,并使之持续发展(五)在职场中的价值▪传播技能影响着职场上的成功➢在诸如教学、商业、法律以及咨询业里,交谈和倾听是首要的能力。
▪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在职业生涯中,不善于沟通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
➢无论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将增加你在职场的成功的机会。
(六)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传播技巧对我们的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很重要。
▪为了保持社会的效率,民主社会的公民应该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评价别人的观点。
七、传播学研究视角与流派▪研究主要切入点▪文本、机构与受众▪议题设置▪权力视角▪意识形态▪理论与学派(一)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传播科学学科?➢传播过程➢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载体➢传播对象➢传播方法➢传播环境(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方法论▪分支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语言学方法➢横向方法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具体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普查与抽样,定量研究➢内容分析法:定性研究➢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三)研究视角▪主要切入点➢当代大众传媒与社会➢文本、机构、受众▪关注三“Xs”➢文本(texts)➢机构(production contexts)➢受众(reception contexts)▪文本研究(texts)➢媒介内容,如何组织、如何形成、如何表达意义、如何传达给受众▪媒介怎样传播▪解读媒介中的形象▪意识形态▪形象塑造▪机构(production contexts)➢批判视角:代言人➢公共媒体➢媒体机构性质▪受众(reception contexts)➢效果研究➢受众意识➢公众参与➢边缘群体八、传播领域的工作机会▪1、科学研究▪2、教育▪3、供职于咨询、谈判与营销行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接受过传播学高级教育的人在医学院或者商学院工作,或者作为沟通经理供职于公司。
好大夫不仅要是医学方面的专家,而且应该善于细致入微地倾听病人的述说、知道如何解释复杂的问题或是产品,还要知道如何安慰或鼓励他人。
商务人士的情况也类似,优秀的商务人士不仅需要懂得商业,而且应该通晓如何把业务解释给他人,如何成功地展示个人、公司或产品。
▪4、传媒生产、批评和分析➢在传媒产业里大量的岗位都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新闻记者、播音员,剧本作者和导演。
▪5、培训与咨询➢顾问老板们希望训练员工掌握有效的小组传播技巧、面谈技能以及小组和团队工作能力。
拥有传播学背景的人通常加入这类部门,然后与公司共同设计、完成培训课程或者工作坊,以增强员工的沟通能力。
➢传播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加入或是组建咨询公司,为公司或政府部门提供专门的传播培训。
▪6、人际关系与管理➢深入理解传播、掌握人际传播技巧的人将在诸如公共关系、人事管理、投诉管理、谈判、客户关系、战略发展和募集资金等领域里有更好的职业前景。
➢传播学教育背景也可能为人们打开走入管理层的大门。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最重要的资格不是技术技能,而是与他人高效地互动和沟通的能力。
优秀的经理人在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达成一致、创造合作的工作氛围,以及在对待他人时把握任务与个人利害关系之间的平衡等方面,显得驾轻就熟。
第二讲:传播学基础一、定义传播(一)传播的涵义▪1、传播概念的演变➢传播:传:纵横地传播播:广泛地传播➢Communication传递、交流、通信、传达、交往、沟通、传染▪2、已有的代表性传播定义➢共享说亚历山大·戈德: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影响说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传播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反应说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互动说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过程说传播可视为一个过程,是一系列的活动及运行永远向着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行动。
传播是一个恒动的过程,用以运送意义,传递社会价值,并分享经验▪传播:➢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其中人们凭借或者通过符号相作用,从而产生意义或理解内涵。
(农民工杀鸡拜神为讨薪)(二)理解传播的涵义▪1、传播是一个过程➢它意味着它是正在进行中,而且一直运动着,在不断向前发展中持续地变化着。
➢因此,我们无法把传播固在任何一个时间里。
▪2、传播也是一个系统➢这意味着它发生在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
▪例如,在家庭中的传播,每位家庭成员都是系统中的一部分。
➢此外,物理环境和不同时段都是系统中的元素,也对互动产生影响。
▪在正式的起居室里与在海滩上,人们用完全不同的方式相互接触;同样,我们在一天中总有些时候要比另一些时候更机警些。
▪3、不同的传播方式也会影响到人们之间的交往➢传播也会为一个系统的历史所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具有细心倾听和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的优良传统,那么当他们说“这里有些事情我们应该谈谈”时,大多不会引起防御性反应。
相反,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些恶性冲突的记录,那么同样的话肯定会引起强烈的反抗。
▪4、为了理解传播的含义,我们必须考虑它发生时所处的情境。
▪5、符号➢我们对于传播的定义也强调了符号,它们是抽象的、任意的,并且不是十分明确地指代其他事物。
➢符号包括所有的语言,以及很多非语言行为。
▪6、意义➢最后,我们定义聚焦在意义上,这是传播的中心。
意义是我们赋予各种现象的重要性。
▪我们通过与别人产生共鸣,来理清自己的想法;▪我们通过与他人的交谈,来领会事情的含义;▪我们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来开阔自己的眼界;▪我们通过为感觉分类、贴标签,来“还原”事实真相。
我们积极地通过运用符号来建构意义。
二、传播的两个层面▪在传播中有两个层面➢意义的内容层面,是字面上的消息;➢意义的关系层面,则反映了交流者之间的关系。
三、传播的范围与分类▪1、内向传播➢又叫人际内传播,自我传播➢是我们与自己进行的交流,或自言自语,或促使自己做某件特殊的事情或是决心不做。
➢是人们头脑里“主我”(I)“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这种经常发生在我们脑海里的内在的自己同自己的精神对话,包括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自我克制、沉思默想、内心矛盾等▪2、人际传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的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过程,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维持和发展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