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与山西戏曲关系研究
历史论文参考
历史论文参考历史论文参考历史论文参考篇1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达到鼎盛,他们“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
人们惊叹于他们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阔的经营领域,并为他们创造的晋商文化所折服。
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进取敬业的精神是晋商之魂;为世人所赞叹的大院文化、会馆文化、票号文化等,如今已成为山西乃至中华民族丰富历史文化的瑰宝,倍受世人瞩目。
晋商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因晋商的推动而形成、发展、繁荣的山西地方戏曲至今仍在三晋大地上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山西素有“中国戏曲的摇篮”之称,明清时期,戏曲演出非常盛行,经久不衰,而且戏种丰富,有梆子腔、太谷秧歌、眉户戏、碗碗腔等多种地方戏曲,其中以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大梆子最为著名,流播广远,并且对华北地区的其他地方剧种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促成了明清及近代戏曲艺术的繁荣。
追根溯源,山西地方戏曲的形成、繁荣与晋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的戏剧研究者认为二者的发展是同步的:“山陕商贾发迹于明,兴盛于清,衰落于民国。
梆子戏亦形成于明,盛行于清,衰落于民国。
”山西晋中地区有句民谣也揭示了晋商与戏曲艺术的密切关系:“祁太溜子,蒲州戏子。
”“溜子”指钱铺、票号,代指晋商。
而晋南蒲州地区的戏曲演员众多,被称为“戏窝子”。
民间将这二者连在一起,可见其关系非同一般。
正是由于许多富有的晋商对戏曲情有独钟,积极出资请班唱戏、承办戏班,支持戏曲演出,才使得许多蒲州籍的戏曲演员红极一时。
晋商爱好戏曲,除个人兴趣外;与“演戏酬神”习俗密切相关。
“演戏酬神”是山西人纪念、供奉关羽的一种形式,是流行于晋商中的商业习俗。
关羽是山西解县人,从明崇祯年间开始,被尊为“关夫子”,成为武圣人,备受朝廷及民间的尊崇。
人们对其顶礼膜拜,为其广修庙宇,其中关羽家乡解州的关帝庙被奉为“天下第一武庙”,与曲阜的孔庙齐名。
由于是同乡,山西人对关羽自然更加崇拜,奉为保护神,县县建有关帝庙。
晋商与社会文化
晋商与社会文化晋商与戏曲山西地方戏曲很繁荣,戏种也很多,如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太谷秧歌、眉户、碗碗腔等。
山西地方戏曲的形成、繁荣与晋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的戏剧研究学者指出:“山陕商贾发迹于明,兴盛于清,衰落于民国。
梆子戏亦形成于明,盛行于清,衰落于民国”(《中华戏曲》第三辑)。
梆子戏与山西商人的兴盛紧密相联,这并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事出有因,其中有着内在的联系。
山、陕、豫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是历史上北杂剧的发祥地。
元末明初,北杂剧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专利品,逐渐脱离了时代,脱离了人民群众。
昆山腔兴起以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喜好又转向昆腔,就在北杂剧衰落,昆腔盛行的时候,山陕豫交界地民间艺人将这一带民歌小曲演唱故事搬上戏曲舞台,因它与北杂剧、昆曲相比显得粗俗,所以在晋南一带称它为“土戏”。
因它在演唱时用梆子打击伴奏,故又称梆子腔。
又因演唱艺人多来自山陕,所以又称“西曲”。
清人朱维鱼《河汾旅话》称“村社演戏曰梆子,词极鄙俚,事多诬捏,盛行于山陕,俗传东坡所唱,亦称秦腔”(《中华戏曲》第三辑)。
明代山西南部多富商,尤“蒲(州)多家贾”,在祭祀、庆典、节日中都要有戏曲酬神和娱人,而有财力的商人是这一活动经济上的主要资助者,于是在秦腔的基础上又衍变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蒲州梆子。
清代乾隆时,山西的梆子尚无剧种之分。
嘉庆时,渐有南北戏之分。
道光时晋中商人势力崛起,山西中路梆子在蒲州梆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还有些艺人在梆子戏中引进晋中地方的秧歌,并改进了伴奏。
早期的中路梆子演员多蒲籍,即使不是蒲州籍,演戏时也要说蒲白,其缘故就是因为中路梆子最初来源于蒲州梆子。
后采逐渐根据当地人民的喜好,并吸收当地各种艺术之长,又经过许多艺人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发展为自成一派的中路梆子剧种,而这一剧种的产生与发展与晋中富商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商人在祭祀、庆典中都要请中路梆子演出,从而为这一剧种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舞台。
晋商繁荣时期晋剧发展现象研究
3赤子|z |5&思想广场|OPINIONS摘要晋商繁荣时期晋剧发展现象研究主要是指在明清时期宏观的层面上,晋商作为具有特定的历史时期、生活方式、地域环境的一类群体,不管是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或者是文化方面都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属于山西商人们不可磨灭的印痕。
本文主要从晋商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群体着手,从经济与文化双重嵌入出发,对晋商繁荣时期山西地区流传的主流戏曲晋剧的发展现象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晋商文化;嵌入式;晋剧。
晋商繁荣时期晋剧发展现象研究一、改革与革新时期山西商人从黄土高原便开始了经商的过程,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帮助下明朝与清朝政府实行的开中制度使山西的商人得到了向北方边镇市场进军的历史机遇,也让山西商人以浩瀚的盐业为起点开始立足于他们活动的舞台。
处在明朝与清朝时期的晋商作为具有特定的历史时期、生活方式、地域环境的一类群体,不管是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或者是文化方面都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属于山西商人们不可磨灭的印痕。
晋商的改革与革新时期也就是晋商的繁荣稳定期,是晋商称霸商界五百年来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历史上明朝与清朝所在的时期中。
晋商的改革与革新起初是因为明朝政府有一个很重要的政策的实施,那就是“开中制”,山西商人利用“开中制”这个盐业的“国退民进”的好机会入手,逐渐做大了以盐业为主的贸易。
山西商人很好的抓住了“开中制”和清王朝统一中国这样的好时机,把买卖做到除山西以外的更为广泛的地区。
晋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个整体性商帮崛起,这是晋商发展的历史契机,晋商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
二、晋商与文化的协同演化晋商与文化的协同演化也打破封建社会传统农耕文化的思想束缚,体现在封建社会的传统农耕文化中仅仅依靠道德、伦理这些内在因素去约束经商者虽是不可能完全消灭他们损人利己等不良行为的,但道德、伦理这些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引入,却能让晋商与其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才使的晋商的经济与文化体系得以稳定运转,这些可以很好运用在分析晋商及其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
从晋商义利文化背景谈晋剧的发展与保护
◎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6期 总第541期
从晋商义利文化背景谈晋剧的发展与保护*
丁 冀 芳
(晋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摘 要:晋商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创造了独有的商义文化。作为一个大的商帮,从晋商文化和晋剧文化两个方面都对 中国的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晋商义利理念;文化背景;保护策略
(三)晋商义利观念推动晋剧发展 晋商的义利价值本身是晋商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其他文 化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本身也是不断变化形成的。其中,其他文 化也会直接影响晋商义利文化的不断发展。晋剧也在其中随着晋商 义利思维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 信”等思想都会直接转化到晋商人的思想行动中,也会直接让晋商 本人的思想规划不断地变化。如果晋剧想要更好地进行突破,就一 定要将晋商义利的文化进行活用,并更好地保持着晋商文化的开放 性和活力性,这样就能够在之后促进晋剧不断地在之后进行成长。 在新的时代,晋剧的主要发展和保护手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 面:第一,很多老一辈的晋剧艺术家通过将自己一生所学无私地传 授给下一代,并通过自掏腰包来创作出一部作品。成立一支专门的 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小组,并编成了有关的《晋剧音乐 大全》,这样一种手段很好地填补了晋剧发展过程中的空白。第二, 很多晋剧的老艺术家先是进行专场的表演,之后再通过收不同的弟 子,并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从而让这样一种艺术更好 地传授给大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包括郭彩萍、武忠、李月仙 和其他“非遗”的传承人来有效地进行表演。第三,除了成立专门 的晋剧集团和师徒结对。老一辈的晋剧艺术家还可以带着一些表演 的主角多到欧洲和国外进行表演。争取能够将晋剧向国外发展,并 更好地将晋剧得以传承下去。这样一些措施既将晋剧更好地传承下 去,同时也在实施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义利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晋商义利文化的内涵出发,具体分析了利用 晋商义利文化进行晋剧保护的策略。可以看出,晋商义利文化本身 和晋剧的保护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晋剧发 展的保护提供更加有效的意见。■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明清时期,山西戏曲在晋商的支持和推动下经历了起伏的发展历程。
晋商作为当时山西省最富有和有影响力的商业阶层,对山西戏曲的兴衰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明代,山西戏曲开始兴盛起来。
明初,山西戏曲多以神话、历史故事为题材,以杂剧形式演出。
此时的山西戏曲还比较粗糙,演员素质有限,缺乏专业培训。
由于晋商的财力支持,戏曲演出为晋商提供了展示自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机会。
晋商开始资助戏曲队伍,聘请专业演员,加强培训,提高戏曲水平。
晋商还兴办剧团,培养演员,打造出一支支精湛的戏曲表演队伍。
在晋商的推动下,山西戏曲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明末清初,山西戏曲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晋商将戏曲演出作为商业活动来进行,通过专业演员的表演和精美的舞台布置吸引观众,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当时,晋商还在京城北平(今北京)设立了山西行馆,每年定期举办戏曲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
山西戏曲也开始在外地进行巡回演出,扩大了影响力。
戏曲演出成为晋商进行品牌推广、社交交际的重要活动,提升了晋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到了清中后期,山西戏曲开始出现衰退。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京剧等其他地方戏曲进驻山西,与山西戏曲形成了竞争。
晋商逐渐退出了戏曲演出市场,他们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商业活动上,不再投入大量资金去支持戏曲演出。
戏曲表演队伍的素质下降,观众渐渐流失,山西戏曲的发展受到了重大挫折。
晋商的兴衰与山西戏曲的兴衰密切相关。
晋商的财力和影响力对山西戏曲的起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使得山西戏曲在明清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晋商的退出和其他戏曲的竞争使得山西戏曲逐渐衰落,直至逐渐失去市场。
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晋商在明清时期的状态和变迁。
晋商与山西戏曲关系研究
明清时期 , 河南、 湖北 、 湖南都是交通便 利、 经济发达的地 区, 山西商人便在这些地 区经销盐 、 棉布 、 铁器 , 将这里盛产的
粮食 、 棉花 、 香烟 、 茶等销往西北 、 东北等地 , 同时也将 山西 戏
商人 聚集之地 , 同时也成为山西梆子名伶荟萃的地方 。 山东与 山西 紧临 , 山左 , 习称 清代 山西人 在山东经 商者
了辽 宁、 黑龙江 、 吉林 3省近 3 个城市 。 0
系, 在思想意识 和审美情趣上 也有许多共 同之处 。山西商人
热爱家 乡戏 , 除戏曲本身的魅力外 , 还在于它真实反 映了晋商 的生活 和喜怒哀乐 , 在心灵深处 产生 了强 烈的共鸣 。因此 , 在 山西戏 曲流播 的过程 中, 出现了一大批反 映晋商生活的 、 或者 是 与他们 的生活密切相关 的剧 目。
河北 、 山东等省份 的 3 O多个城市演 出 , 有些戏班甚 至在这些
来红、 一阵风、 草上飞等名 家也多次到上海演 出。后来 的丁果
仙、 盖天红 、 毛毛旦、 筱桂桃 、 九岁红 、 三儿生等晋剧 名伶 也曾
地区扎根 。据《 旅蒙商大盛魁》 记载 :
清末民初 , 库伦 山西会馆 的会首 , 大盛魁 ” “ 杂 货行的掌柜 罗弼 臣也是一位戏迷 ,他 曾组织二十 多位 出色的票友在会馆成立 了 自乐班 ,一切 开支
就是人们 常说 的“ 商路 即戏路” 。
关键 词 : 晋商 ; 山西戏 曲 ; 系研 究 关
中图分类号 : 0 . 1 73 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0 28 ( 0 )4 0 1 - 2 1 0 - 9 7 2 1 0 - 0 6 0 1
一
、
晋商与戏曲的关系
晋商与戏剧的关系晋商对戏曲的贡献,最为显著的是对山西梆子戏的改革和发展。
乾隆时期,在山西境内演唱的梆子戏并无剧种之分,约在清朝嘉庆年间有了南北之分。
道光年间,晋中商人势力崛起,他们非常喜好家乡的地方戏,但觉着梆子戏过于高亢,秧歌戏虽然委婉但演不了整本大戏,欲得到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新腔。
这时恰有一些不适合高调的艺人和文人知识分子研制新腔,他们将原有的梆子腔糅合进了晋中秧歌,并对原有的伴奏乐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演出后立刻得到晋中豪商大贾们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喜爱。
同光年间,晋中商人纷纷出资成立“字号班”,其影响较大、延续时间较久的有祁县渠姓号称金财主为东家的“双聚梨园”,有太谷县杨诚斋为东家的“锦梨园”和“二锦梨园”等。
在张家口经商的山西商人亦有成班的,如祁县人王肃歧办了一个戏班带科班叫狼山班,常年在北京的康庄、延庆,河北的怀来、赤城一带活动。
晋中商人不仅是中路梆子戏的忠实观众和强有力的支持者,而且有不少人吹拉弹唱、粉墨登场,是中路梆子艺术的实践者。
据清代史料《塞上轶闻》记载:清末张家口四大票友都是商人出身,其中第三位叫吴志远,山西忻县人,“裕园永”商号的伙计,为人伶俐,板胡、二弦、大锣、板鼓、铙、梆子样样能拿,生旦净末丑行行能演,且能博得彩声。
晋中商人从掌柜到伙计,许多人都会唱中路梆子。
各柜上都备有全套伴奏乐器,晚上关了门没事干,大家就在铺子里吹拉弹唱,自我欣赏。
有的甚至成立起业余性的剧团叫自乐班,如“大盛魁”商号的掌柜罗粥臣物色了二十几个出色的票友,在会馆里成立了自乐班,一切开支皆由“大盛魁”供给。
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他总要在会馆大客厅里打坐场。
由于晋中商人的喜好和支持,中路梆子得以在同光年间迅速发展,成为观众最多、势力最大的梆子声腔剧种。
晋商对我国戏曲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戏曲艺人在经济上依附于豪商大贾,亦对戏曲产生过负面的影响。
如一些女演员依附于豪商大贾以后,失去了人身自由,过早地脱离舞台;一些演员为了金钱,取媚于豪商大贾,在舞台上演出内容庸俗、品格低下的剧目等。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明清时期,山西是全国第一大商业省,而晋商则是山西商业的代表。
晋商重商业、文化,举办商会、书院等社会组织和文化活动。
其中,山西戏曲就是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戏曲始于元朝,彩墨戏、汉剧等剧种流传较广。
明初,山西戏曲已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戏曲班子多达数百个。
然而,明朝中期,山西戏曲出现了“九度沉沦”的局面。
一方面,明代大规模军事征战导致了人口减少、物资短缺,戏曲演出受到冷遇;另一方面,明代各类文艺活动都受到道德压制,戏曲成了被视为“下流”的艺术形式。
加之清代初年清廷实行严禁戏令,山西戏曲不仅需要面对百年沉沦带来的影响,更不得不应对清廷的禁止与限制。
直到清中期,山西戏曲才逐渐走出低谷。
由于新剧种的出现,如梆子、二人台、弋阳腔等,引起了人们对戏曲的重新关注。
这些剧种不仅受到河南、陕西等周边地区的推崇,也为山西戏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晋商们也开始重视戏曲,像郭沫若、白朴、杨洪基等都对山西戏曲做出了研究与评价。
此时的戏曲演出,多是在艺人自发组织的基础上进行,故被称为“私家戏”。
私家戏在民间比较受欢迎,也有影响力,但仍没有大规模商业运作的契机。
直到晚清时期,山西戏曲才迎来了一次较为显著的复兴。
在此期间,山西戏曲也向市井地区走出,被一些晋商资本家和富户都看作是一种投资机会,进行大规模商业运作。
这一时期的戏曲演出集团,较为注重专业化组织,创新性出演,剧目、演员、灯具、布景等各方面都力求精益求精,处处讲究艺术和商业的“兼施”。
这一时期的山西戏曲也有了许多经典剧目,比如张雷喜《打金枝》、吕洞宾《降妖》等,一些演员也成为民间的偶像。
然而,中华民国成立后的近代戏剧运动以及政治的动荡,也对山西戏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各新剧种的引进、新社团的涌现、电影、纸片等新媒体的兴起,山西戏曲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但同时,戏曲艺人也在积极创新,并尝试着向上地融入新生事物与现代周边文化,以保证戏曲在现代的生计。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作者:武盼盼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1期【摘要】明清年间,晋商商业网点遍布全国,经济势力强盛。
晋商的兴盛,为山西戏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撑。
而山西戏曲的成长与繁盛,给驻外晋商带来精神慰藉的同时,活跃了商品交易市场,促进了商业发展。
孕育于同一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的晋商与山西戏曲艺术,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交互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山西戏曲;晋商;明清时期山西戏曲享有“中国戏曲摇篮”之盛誉,其历史悠久且声腔剧种众多,在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山西地区有50多个地方剧种,其中以四大梆子为代表的腔调剧种,是山西戏曲艺术的珍宝。
山西梆子戏的发展、兴盛及其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都与晋商的成长足迹息息相关。
晋商兴起于明,鼎盛于清,衰落于民国时期,同一时期的梆子戏亦经历了相似的兴衰起伏。
山西梆子戏不仅是我国戏曲由曲牌体结构形式发展为板式体结构形式的产物,还是山陕一带商品经济繁荣之下对戏曲发展影响的产物。
山西商品经济的进步,晋商影响力的提升,为山西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推动了山西梆子戏的繁盛。
而山西戏曲兴起的同时,亦促进了晋商市场的繁荣,为山西商人带来诸多良益。
一、晋商的兴衰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春秋时期为晋国,由此便将山西商人简称为晋商。
明清之前,山西商人多为散商,以较其它商人相比,并无突出之处。
明清之后,山西商人组成商帮,在社会、经济、地理位置等有利因素下迅速崛起,其经济实力之雄厚,商品交易内容之广泛,活跃时期之长久,为中国商业之罕见。
明朝是晋商兴起的时期。
一方面,明政府“开中制”的经济政策大力推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开中”是明政府鼓励商人向北方“九关”运输粮草等军需物资的一项经济政策。
明朝时期,北方设有“九关”以抵御北元铁骑的侵扰,大同、太原为其中之二,且这两地有幸成为“开中制”的试点之地,占据优势,为初步兴起的晋商提供了发展动力。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山西戏曲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经历了起伏发展的历程。
作为山西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山西戏曲在明清时期承载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变革的巨大压力,经历了兴盛与衰落,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本文将从晋商兴衰的角度来探讨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
晋商在中国商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兴起和衰落对于山西地区的经济、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商业的巨头,他们的商业活动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对当地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晋商的支持下,山西戏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文化形式。
在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发展可谓是兴盛之时。
这一时期,山西戏曲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舞蹈和戏曲表演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山西戏曲以梆子、评剧为代表,融合了汉、民、满、回等多种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演出风格。
戏曲表演者以其激情澎湃的演唱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喜爱,戏曲市场也日益繁荣。
随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变革和文化的转型,山西戏曲也经历了衰落的阶段。
晋商的兴衰对山西戏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商业帝国在晚清时期逐渐式微,使得山西地区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随之而来的是戏曲市场的萎缩,山西戏曲的传统形式开始受到挑战,观众的兴趣也逐渐下降,这使得山西戏曲的发展进入了低谷期。
即使在衰落的时期,山西戏曲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在晋商衰落之后,山西戏曲没有被取代,而是开始主动融合新的元素和形式,通过改革创新来重新焕发活力。
在晚清时期,山西戏曲开始吸收外来的戏曲艺术形式,融入新的表演元素和故事情节,保持了戏曲的多样性和活力,让山西戏曲得到了新的发展。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明清时期,山西戏曲起伏发展与晋商的兴衰密不可分。
晋商是中国近现代商业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兴起和发展也深刻影响了当时山西戏曲艺术的繁荣。
随着晋商的衰落,山西戏曲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
明代时期,随着晋商的兴起,山西戏曲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晋商以其独特的经商方式,迅速积累起了巨额财富。
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对当地进行了大量投资,也喜欢文艺活动,其中包括对戏曲艺术的赞赏和支持。
晋商家族经营的茶棚、酒馆等场所成为戏曲演出的主要场所,为山西戏曲的演出提供了重要的舞台和经济保障。
戏曲艺术家们在晋商的赞助下,得到了更多的演出机会和舞台,使得山西戏曲逐渐发展成了当时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
晋商的衰落也直接导致了山西戏曲的低迷。
明清时期,晋商遭受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变革的冲击,不再是当年的辉煌。
晋商的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对戏曲艺术的资助也大幅度减少。
戏曲艺术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舞台越来越少,演出机会减少,加之观众的减少,为山西戏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尽管如此,晋商对山西戏曲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不仅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还培养了众多的戏曲艺术家。
晋商家族拥有丰富的文化氛围和传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高。
他们注重培养子弟的文化修养,许多晋商子弟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学习和传承了山西戏曲艺术。
这些优秀的艺术家通过扎实的基础和卓越的演出,为山西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与晋商的兴衰密切相关。
晋商的兴起为山西戏曲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为戏曲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舞台和机会。
晋商的衰落也给山西戏曲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它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
无论如何,晋商对山西戏曲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和传承。
晋商对山西梆子戏的主要影响
《戏剧之家》2019年第26期 总第326期19戏剧研讨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被称为山西四大梆子,是山西传统戏曲剧种中的大戏,产生并蓬勃发展于明清时代,是明清以来山西最主要的戏曲剧种。
山西梆子戏在明清时代的繁荣发展与盛极一时的晋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晋商雄厚的经济实力、外出经商过程中的精神需求与信仰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都对同时期山西梆子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主要作用与影响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一、晋商促进了山西梆子戏的传播与流布根据《中国戏曲发展史》的记载,明清时代,随着商业的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生活日益奢靡腐化。
晋商兴盛的明清时期,已是戏曲全民化的时代。
一方面,晋商从事商业活动,常常通过请戏班唱戏的形式完成商业竞争中的娱乐宴请活动。
另一方面,晋商常常远离家乡,出于对家乡的思念,于是表现出对家乡的戏曲——山西梆子戏的情有独钟,把它当作一种精神寄托,不惜重金去追求与发展。
从这一点来说,晋商为山西梆子戏的传播提供了市场需求与动力。
晋商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山西梆子戏也便随着他们的足迹在各地传播与流布开来。
晋商在山西梆子戏的传播与流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晋商为山西梆子戏的传播与流布提供了经济支持对家乡梆子戏的向往与追求是晋商精神需求的一个重要体现。
他们外出经商后,精神上的需求愈发显得突出,于是开始用辛苦积累下的钱财去换取精神上的满足,重金聘请家乡的戏班去各地演出。
晋商对家乡梆子戏的热爱与需求让梆子戏从家乡向外的传播有了市场动力,而晋商对梆子戏的资金支持则让梆子戏向外的传播有了最重要的经济条件。
例如,清代咸丰前后,蒲州梆子娃娃班十分兴盛,其中颇负盛名的“三义园”娃娃班,被“祁太票号”花了一千两银子收买北上,带到大同、张垣、宜化和北京等处活动,并最终催生出一批优秀的梆子戏演员。
这则事例中,蒲州梆子能够走出家乡、传播流布到大同、北京等地,很明显得益于富有的晋商为它提供的经济支持。
近四十年来山西商人与梆子戏的关系研究综述
作者: 赵公智
作者机构: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0
出版物刊名: 长治学院学报
页码: 16-19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4期
主题词: 山西商人 梆子戏 研究综述 山西会馆 社会变迁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关于"山西商人与梆子戏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历程,经过了从兼及论述到专题研究的阶段。
进入21世纪之后,该论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研究成果显著增多,并且涉及多元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理论模式,为山西商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学术趋势可谓"方兴未艾"。
但是,部分研究成果也存在重复论述和泛泛而谈的问题。
晋商与山西戏曲艺术的传播
CANGSANG・沧桑・2008・1明清时期,晋商是国内最大的商帮,足迹遍及全国以及北亚地区,称雄商界500年。
其经营资本之雄厚,活动区域之广泛,在世界商业史上是罕见的,是当时唯一可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犹太商人相媲美的国际商贸集团。
因此,在今天,“晋商”已成为一特定名词,即明清山西商人的代名词。
晋商辉煌的历史功绩,在于繁荣和造就了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同时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对山西戏曲艺术的传播起着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
山西,素有“戏剧之乡”、“戏曲摇篮”的美誉,其戏剧活动历史源远流长,剧种繁多。
明清时期,山西戏剧古有晋南锣鼓杂戏、上党队戏、副末院本、晋北赛戏、任庄扇鼓、万荣青戏、晋昆等。
而在陕西同州、山西蒲州、河南陕州的黄河三角洲地带,随着梆子腔的兴起,逐步衍化同生为山西的主要剧种———四大梆子,即“蒲州梆子”、“中路梆子”(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
山西地方戏曲的形成、发展与兴盛以及对外传播和晋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上的晋商山西人从商、善商历史悠久,这在从先秦以至宋辽金元的史书中均有记载。
但山西商人作为地方性集团组织的出现是在明代,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则在清代。
明朝“开中制”政策的实施,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山西商人凭借地理之便迅速崛起。
明初,山西商人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各大盐场及四川地区。
之后,随着折色的实行,其活动范围便有了进一步的扩大,“足迹可半天下”。
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利益,晋商的商业组织开始出现。
于是,形成了中国一大商帮———晋帮。
晋商发展到清代,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成为中国内三大商帮(晋帮、徽帮、潮帮)之首。
随着清代国家的统一,版图的拓展,山西商人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商路踪迹遍布全国和近邻俄罗斯、日本等国。
成为东北、蒙古、新疆的主要商人力量,其活动范围甚至远至西藏,山西商人还垄断了对俄国恰克图的贸易,并从事东南、两湖至西北的长途贩运贸易。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摘要】明清年间,晋商商业网点遍布全国,经济势力强盛。
晋商的兴盛,为山西戏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撑。
而山西戏曲的成长与繁盛,给驻外晋商带来精神慰藉的同时,活跃了商品交易市场,促进了商业发展。
孕育于同一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的晋商与山西戏曲艺术,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交互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山西戏曲;晋商;明清时期山西戏曲享有“中国戏曲摇篮”之盛誉,其历史悠久且声腔剧种众多,在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山西地区有50多个地方剧种,其中以四大梆子为代表的腔调剧种,是山西戏曲艺术的珍宝。
山西梆子戏的发展、兴盛及其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都与晋商的成长足迹息息相关。
晋商兴起于明,鼎盛于清,衰落于民国时期,同一时期的梆子戏亦经历了相似的兴衰起伏。
山西梆子戏不仅是我国戏曲由曲牌体结构形式发展为板式体结构形式的产物,还是山陕一带商品经济繁荣之下对戏曲发展影响的产物。
山西商品经济的进步,晋商影响力的提升,为山西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推动了山西梆子戏的繁盛。
而山西戏曲兴起的同时,亦促进了晋商市场的繁荣,为山西商人带来诸多良益。
一、晋商的兴衰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春秋时期为晋国,由此便将山西商人简称为晋商。
明清之前,山西商人多为散商,以较其它商人相比,并无突出之处。
明清之后,山西商人组成商帮,在社会、经济、地理位置等有利因素下迅速崛起,其经济实力之雄厚,商品交易内容之广泛,活跃时期之长久,为中国商业之罕见。
明朝是晋商兴起的时期。
一方面,明政府“开中制”的经济政策大力推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开中”是明政府鼓励商人向北方“九关”运输粮草等军需物资的一项经济政策。
明朝时期,北方设有“九关”以抵御北元铁骑的侵扰,大同、太原为其中之二,且这两地有幸成为“开中制”的试点之地,占据优势,为初步兴起的晋商提供了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山西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也成为山西商帮迅速崛起,并超越其他商帮的重要因素。
戏曲与晋商文化
作者: 李建林;仇晓风
作者机构: 太原市图书馆
出版物刊名: 文物世界
页码: 53-54页
主题词: 戏曲艺术;晋商文化;中国;艺术形式;社会风俗
摘要:明清以来,作为舞台演出活动的戏曲艺术,一直是山西商人十分重视的社交活动手段之一.在他们经商活动的主要城镇和地区,都建有会馆和关帝庙.到后来,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合作,共建山陕会馆,并把会馆和关帝庙合建,被称作山陕会馆,或称之为山陕庙、大关帝庙,并不时地唱大戏、唱堂会,作为'叙乡谊、通商情、敬关公、崇忠义、安旅故、商义举'的重要活动场所,集祭祀、娱乐、联系业务、共叙乡情等功能于一体.山陕会馆建筑规模宏伟,布局严谨,气势壮观,结构科学合理.其装饰华丽精美,内涵丰富,题材多样,有历史人物,神道列仙,瑞禽瑞兽,吉祥花卉,特别是戏曲传统剧目故事更加广泛.。
晋商、移民与戏曲
晋商、移民与戏曲晋商、移民与戏曲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戏曲逐渐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到晋商和移民在戏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晋商和移民不仅对戏曲的流传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成为这一艺术形式的资助者和支持者。
本文将重点探讨晋商、移民与戏曲之间的密切关系,并阐述其对戏曲发展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晋商和移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晋商是指来自山西晋阳一带的商人群体。
他们在明代中后期开始兴起,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晋商以其商业才能和资本实力著称,广泛参与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
移民则指的是离开家乡,迁徙至他处的人群。
在历史上,移民常常出于经济、政治或战争原因离开故土,并在新的地方建立起新的居住和生活。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戏曲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戏曲是一种结合了舞蹈、音乐、杂技和戏剧性表演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源远流长,并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其精湛的表演技巧、深刻的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戏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窗口。
晋商和移民对戏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他们为戏曲的传播和流传提供了资金和场地支持。
晋商以其丰富的商业资源和广泛的商业网络,为戏曲演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赞助。
他们建立了剧团、戏院和剧场,为戏曲表演提供了专门的场地,并组织庆典和演出活动。
移民群体也为戏曲的传播和流传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将戏曲带到了新的地方,扩展了其影响范围,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欣赏到这一艺术形式。
其次,晋商和移民还在戏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晋商通过资助和保护戏曲表演者,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使他们得以专注于艺术创作和表演。
晋商还在戏曲艺术的弘扬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他们鼓励表演者创新,挖掘并培养优秀的戏曲人才,从而为戏曲的传承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移民群体也为戏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
从晋商兴衰看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山西戏曲作为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起伏发展。
在这一时期,山西戏曲受到了晋商的影响,晋商的兴衰也影响了山西戏曲的发展。
本文将从晋商兴衰的角度,来探讨明清时期山西戏曲的起伏发展。
【晋商兴盛对山西戏曲的推动】晋商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商业集团之一,他们的兴盛对山西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晋商兴盛的时期,商业活动的繁荣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和财富,在这种背景下,戏曲艺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晋商的财富支持了戏曲表演的举办和宣传,使得山西戏曲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晋商的兴盛还促进了山西地区的经济繁荣,为戏曲表演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社会土壤。
正是在晋商兴盛和衰落的双重推动下,明清时期的山西戏曲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发展。
在晋商兴盛期间,山西戏曲在商业的支持下蓬勃发展,表演形式和剧目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山西地区的著名戏曲艺术形式晋剧和山西民间戏曲等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山西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晋商衰落,山西戏曲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和衰落的情况,戏曲表演和传统剧目的数量减少,艺术水平有所下降。
虽然受到了晋商兴衰的影响,山西戏曲并没有就此消亡,而是在历经起伏之后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明清时期后期,由于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和商业活动的恢复,山西戏曲再次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在这一时期,山西戏曲开始融合其他地区戏曲的特点,形成了更加多样和丰富的表演风格和剧目内容。
山西戏曲也开始向其他地区传播,与其他地方的戏曲形式产生了良好的交流和互动,为山西戏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晋商 促进 山 西戏 曲对外 传播 俗话 说 “ 商 路就 是 戏路 ” ,这句话 揭示 了晋 商与 山西 戏 曲之 间 的亲密 关系—— 晋 商在 促 进 山西 戏 曲对 外 传 播 方 面起 着 不 可 估 量 的作 用 。明清 时期 戏 曲传播 主 要 依靠 戏 班 的辗 转 流 动 演 出 进 行 传 播 ,晋商无 疑 为戏 曲的对 外传 播提 供 了重要 的经济 条件 。 山西 戏 曲随着 晋 商 的 贸 易扩 展 最 早 传 向 了 内蒙 、河 北 、山 东 等北 方省 份 ,尤其 是在 内蒙 古 与河 北 张家 口两 个 主 要 地 区 拥 有 广 大观 众 。北路 梆子 在 清 初 就传 人 了 内蒙 地 区 ,并 逐 渐 成 为 了 内 蒙 地 区影 响较大 的 梆 子戏 。 清 同治 年 间 ,内蒙地 区 已经 出 现 了 私人 性 质 的两个 戏剧班子一 吉升班 和长胜班 。演戏酬神是每个 晋商社群 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一般来说晋 商邀请 家乡的戏 曲班子来 承担 这项 任务 。这些戏剧班子的酬神演 出是 每年轮 流进行并且 也到呼市郊 区进 行演 出,加上在庙前演出不 收取 任何费 用,这些举动使 得山西戏 曲在 呼市及远郊都有巨大 的影响力 ,为当地人 民所喜爱 。 没 有雄厚 的 资金 支 持 ,戏 班难 以在 外 常 年 演 出 。古 代 戏 班并 不是 采取 现代 的 卖 票制 ,而是 采 用 包 场制 。一 个 戏 班 想要 在外 地 长久生存 ,其关键就是能否 获得 包场所 需的 巨额 资金 。此时 ,山西商 人充当 了这个重要的角色 ,晋 商邀请戏班 通常是先 付款 ,再看戏 的模 式 ,这种模式也催生了戏班 “ 写 桌子” 的习惯 ,即戏 班先用钱 , 商 号 后看戏的办 法 ,班 中旦角 大部 分 又是 各个 票号 掌柜 的 干儿 子 ,所 以 “ 写桌子 ”成功与否全靠花旦。 “ 写桌子 ”这种 习惯深刻揭示 了,晋商 对于在外地的山西戏班的重要性 和经济上 的依赖 。 1 .2 晋商 生活影 响 山西戏 曲题 材和 内容 艺术 源 自于生 活 ,戏 曲就 是 生 活 的一 个 反 映 ,戏 中之 情 便 是 世情 。祁太 秧歌 中很 多剧本 都 是 以商 人 的 婚 姻 生 活 和情 爱 纠 葛 为 蓝本 进行 创作 。 “ 红杏 出墙 ” 的剧情 在祁 太秧 歌 中多见 ,例如 《 做凉袜 》 的女 主人公 他 的丈夫 走 关 东 ,女 主 人公 寄 住 在 北 村 ,她 自己在 北 村 找 到 了 自己的情人 。 “ 小奴 家 ,一 十八 ,外 号人 叫细吃 喝 ,给 奴家 相 好 的哥哥做 凉袜 …… 奴 男 儿 ,走 直 隶 ,家 中留 奴独 自己。 …… 小 奴院 里住 的 个 姓 王 的 ,年 纪 小 ,二 十几 …… 白天 里 做 饭 洗 衣 裳 , 到 夜晚 做伴 在一搭 ” 0 这些 剧 情 内容 凭 借贴 近 真 实性 的特点 引 起 了 商 妇 的兴趣 ,妇女 成为 了戏 曲 的稳 定观 众 。 清 代学 者纪 昀在 《 阅微 草堂 笔 记 》 中也 提 到过 ,晋 商 大 多 十 多 岁开 始便 随从 他 人 在 外晋 商 ,稍 有 积 蓄便 回 乡娶 妻 。之 后仍 出 去做 生 意 ,一 般两 三年 才 回家一 次 ,这 种 状 态 已 经 是 常例 。有 甚 者 ,一二 十 年不 还 乡 。这 种 记 载 正 是 晋 商 婚 姻 生 活 的 真 实 写 照 , 直 接影 响 了晋 商戏 曲创 作活 动 。
2 山西 戏 曲对 晋商 的 影响 2 .1 山西 戏 曲兴盛 促进 经济 繁荣
县是 山西 中路梆子流行之 地 ,同时 也是 晋商 聚集 之地 ,每年 大小庙会 多达 五十五个 。村 民在寺庙 前演戏剧酬 神 ,与此 同时 四方 的商人运来 百货到此处进行交易 。庙会 上罗列 各种新奇 宝贝 ,商贾云集 ,交易种 类丰 富,故商会需要设置临时的会务局 , 专 门管理会场 的事情 。 这种 盛况 的原 因 在 于 ,群众 的文 化 生 活与 商 品 贸 易 常 常 连 为 一体 。只要有 好戏 上 演 ,观 众 和 购物 者 便 会 蜂 拥 而 至 ,商 品 销 售 额也 随 之成倍 增加 。 2 .2 山西 戏 曲兴盛影 响 晋商私 宅建 筑 晋 商喜爱 戏 曲 ,这 一 习 气 ,使 晋 商不 仅 在 全 国 各 地 的 会 馆 建 造戏 台 ,而且 在他 们 的 私宅 大力 建 造 戏 台 。他 们 出于 个 人 或 者 家 人喜 爱 戏曲 的 目的 ,以 便 宴请 宾 客 亲 朋 。现今 保 留下 来 的 几个 家 族戏 台 ,大部分 也 在晋 中地 区。晋 中商 人 在清 代 中后期 驰 骋 商界 , 雄厚 的财 力为 修建 戏 台提供 了资金 保障 。 以灵 石县 的王 家 大 院为 例 :王 家 大 院 的戏 楼 始 建 于 嘉 庆 九 年 ( 1 8 0 4 ) ,耗 资 三千二 百两 白银 。戏 楼设 计 考究 ,工 艺 精湛 ,飞檐 、 斗拱 、雕 柱具存 。王家 大 院 的 戏楼 除 了作 为 观 戏 的功 能 外 ,还 有 一个 重要 的功 能就是 在这 里 举 行 祭 祀 活 动 。戏 曲 在 商 人家 庭 不 仅 作为 一种娱 乐项 目,甚 至附 带 有说 教 的作 用 。 由此 可 山西 戏 曲 的 影响 了晋商 大 院的建 筑风格 。 3 晋 商与 山西 戏 曲关 系的 反思 我 们通 过研究 晋 商与 山西戏 曲 的关 系 ,得 出他 们 是相 互 影 响 、 相互促 进 的关系 。晋商 与 山西 戏 曲共 存 的 关 系对 于我 们 传 承 和 创 新优 秀文化 ,提供 了有 益 的 借鉴 和启 示 。 中 国历 经 三 十多 年 的 改 革开放 ,经 济发展 已取 得 巨 大成 就 ,但 在 文 化 影 响力 上 并 不 是 强 国。然 而韩 国政府 在 9 O 年 代就 制 定 了文 化 立 国 的战 略。通 过 制 作 一系列 的精 美 的 韩 剧 和 韩 国流 行 音 乐 ,向世 界 传 播 了 韩 国 文 化 。 吸引 了大量 的外 国游 客前 往 韩 国旅 游 观光 创 收 了大量 外 汇 拉 动 就 业 。这 种现象 让我 们 看 到 晋商 与 山西 戏 曲关 系 的影 子 ,值 得 我 们 深 思和 学习 。历史 的经 验 和现 实 告 诉 状 况告 诉 我 们 :经 济 是 文 化 的基础 ,文 化是提 升一 个 国家 的软 实力 和核 心竞争 力 的灵魂 。 我 国政 府正在 推 进 国家 目标 的 实施 ,立 足全 球 提 升 文 化 软 实 力 。分散 在全 球的孔 子学 院为 中 国经济 走 向世 界 搭建 了文化 平 台。 中国经济 巨大 的空 间和 良好 的 前 景正 在 吸 引 全球 各 地 青 年 学 习 中 国文化 ,了解 中 国 国情 ,为 未来 参 与 中国 经 济 活 动做 准 备 。 随着 中国 国力 增强 ,提 升 国 家文 化 软 实力 的途 径 将 会 增加 。如 何 做 到 效果 最佳 ,笔 者认 为传 承和 创 新 是永 恒 的 话 题 。本 文 通过 对 晋 商 与 山西戏 曲之 间的关 系 的梳理 ,重 新发 现 商业 文化 价值 ,“ 文 化搭 桥 ,经济 唱戏 ” ,对现 实经 济与文 化 的发展 具有重 大意 义 。
关键 词 :晋 商 :戏 曲;戏 台 ;文 化软 实力 中 图分 类号 :1 2 3 7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6 )0 7一 O 1 9 7— 0 1
1 晋商 兴起对 山西 戏 曲的 影响
论城镇还是 乡村都 出现 了庙会 流行 的繁荣盛况 。例 如晋 中地 区的太谷
晋 商 与 山西 戏 曲关 系 研 究
魏 明璐
( 西 南 民族 大 学旅 游 与历 史 文 化 学 院 四川 成 都 6 1 0 0 0 0 )
基金 项 目 :本 文为 西南 民族 大学 2 0 1 6年研 究生 创新 型科研 项 目 “ 晋 商与 山西戏 曲关 系研 究 ” ( 编号 C X 2 0 1 6 S P 1 4 2 )研 究成果 。 作者 简 介 :魏 明璐 ( 1 9 9 4一) ,女 ,汉 ,江西 萍乡人 ,西 南 民族 大 学旅 游与 历史文 化学 院研究 生 ,研究 方 向 :区域 文化 与旅 游经 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