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健康诊断》阅读报告
遥感实习报告心得体会
遥感实习报告心得体会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遥感实习机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实习心得体会。
遥感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通过对地球表面目标的辐射和反射信号的感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业规划、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到了遥感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了遥感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如ENVI、ArcGIS等。
通过这些软件,我能够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图像增强、分类和分析等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践,我不仅掌握了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还培养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习了遥感图像的分类和解释。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观察和分析,我能够识别不同的地物类型,并且对它们进行分类。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遥感图像的解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地理背景知识,否则容易产生误分类。
因此,我意识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对遥感原理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习,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项目中,我们需要分组进行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和沟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意见,与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不仅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我想说,这次遥感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应用遥感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
遥感实训心得报告总结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遥感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近期我参加了遥感实训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心得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遥感基础知识学习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遥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探测地球表面物体性质的一种手段,具有快速、高效、大范围、全天候等特点。
2.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实训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图像增强、分类、变化检测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如ENVI、ArcGIS等。
3.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析了多个遥感应用案例,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灾害评估、环境监测等。
通过这些案例,我了解了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4. 实地考察与操作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使用了无人机、卫星遥感等设备,对周边地区进行了遥感数据采集。
三、实训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习遥感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使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掌握了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这些技能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3. 拓宽知识面通过实训,我对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使我意识到,遥感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多个项目,这使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5. 增强创新意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挑战,如数据采集、图像处理等。
遥感实验课总结与反思报告
遥感实验课总结与反思报告一、实验概述遥感实验课是为了加深对遥感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所设计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通过此次实验课,我对遥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也收获了一些收获。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课主要包括遥感数据获取、遥感影像处理和遥感应用三个方面的实验内容。
其中,遥感数据获取实验是通过收集卫星影像数据,探究遥感数据的获取方式;遥感影像处理实验是通过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分类和解译等操作,学习遥感数据的处理技术;遥感应用实验是通过选取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应用分析。
三、实验收获1. 对遥感原理和技术的理解通过实验课,我不仅深入了解了遥感的原理和技术,还学习到了很多遥感数据处理的方法。
在数据获取实验中,我了解到不同遥感平台对应不同的数据类型和空间分辨率,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数据源;在遥感影像处理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分类和解译,并使用软件进行操作;在遥感应用实验中,我掌握了如何将遥感数据应用于具体问题分析中。
2. 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实验课的实践操作,我逐渐掌握了一些遥感数据处理的技巧和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在数据获取实验中,我学会了利用卫星数据下载工具获取遥感数据;在遥感影像处理实验中,我熟悉了遥感图像的处理流程,并能够独立完成影像的预处理和解译工作;在遥感应用实验中,我学会了将遥感数据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3. 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四、实验反思1. 实验准备不充分在实验中,我发现自己的实验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对实验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和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
遥感监测实习报告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监测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的遥感技术应用能力,本次实习我们选择了某地区进行遥感监测,以了解遥感监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二、实习目的1. 掌握遥感影像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技术;2. 学会利用遥感数据对地表覆盖、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监测;3.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实习期间,我们通过卫星遥感平台获取了该地区的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包括Landsat 8、Sentinel-2等卫星影像。
这些影像数据覆盖了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信息。
2. 遥感影像预处理为了提高遥感影像质量,我们首先对影像进行了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
通过ENVI软件进行预处理,确保遥感影像数据在后续分析中的准确性。
3. 遥感影像分析(1)地表覆盖分类:利用ENVI软件,我们根据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对研究区域的地表覆盖类型进行了分类,包括耕地、林地、水域、草地等。
(2)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通过对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如耕地向林地、水域的转化等。
(3)生态环境监测:结合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数据,我们对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监测,包括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等。
4. 遥感监测报告撰写根据实习过程中所获取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撰写了遥感监测报告,内容包括遥感影像数据获取、预处理、分析及结论等。
通过本次遥感监测实习,我们掌握了遥感影像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技术,了解了遥感监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几点体会:1. 遥感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2. 遥感影像预处理是遥感分析的基础,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3. 遥感监测需要结合地面调查数据,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4. 团队合作是顺利完成遥感监测任务的关键。
遥感实验报告实验成果
一、实验背景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预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遥感技术,对某地区进行地表覆盖分类,为该地区的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目的1. 熟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 掌握遥感图像分类方法;3. 对某地区进行地表覆盖分类,为该地区的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验内容1. 数据准备本实验选用某地区Landsat 8卫星影像作为实验数据,该影像覆盖范围约为1000平方公里,分辨率为30米。
实验过程中,首先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
2. 遥感图像分类(1)选择合适的分类器本实验选用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分类器,因为SVM在处理小样本数据时具有较好的性能。
(2)训练样本选择为提高分类精度,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训练样本。
本实验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预处理后的影像中随机选取1000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
(3)分类结果分析将训练样本输入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得到分类模型。
然后,将测试样本输入分类模型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3. 分类结果验证为验证分类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
混淆矩阵是一种用于评估分类结果的方法,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分类精度、召回率和F1值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类精度通过计算混淆矩阵,得到分类精度为90.5%。
这说明本实验采用SVM分类器对某地区进行地表覆盖分类的效果较好。
2. 分类结果分析(1)地表覆盖类型分布通过分析分类结果,可以看出该地区地表覆盖类型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等。
(2)地表覆盖变化分析与历史影像对比,可以看出该地区耕地面积有所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
这可能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有关。
3. 分类结果应用(1)环境监测通过地表覆盖分类结果,可以监测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为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读书报告.
遥感读书报告专业:测绘工程学生姓名:胡惠卿指导教师:戚浩平完成时间:2013年12月30日目录第一部分:各知识点的内涵与联系第二部分:学习的重难点第三部分:公式的推导第四部分:感兴趣的内容第五部分:学习感悟第一部分:各知识点的内涵与联系一、电磁波、电磁波普、电磁辐射黑体辐射、太阳辐射、大气对辐射的影响、物体的发射辐射地物反射辐射、地物波普电磁波 电磁波普的概念、分类,电磁波的性质(P15)电磁波普 发射辐射:辐射源、辐射测量电磁辐射 辐射测量:辐射能量W ,辐射通量密度E 、辐照度I 、辐射亮度L黑体辐射 黑体定义:绝对黑体太阳辐射 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公式、斯忒潘玻尔兹曼定律、维 恩位移定大气辐射的影响 太阳常数:I ◎=1.360*10^3W/m^2实际物体的辐射 太阳光谱:是连续的光谱大气的层次:外大气层、电离层、平流层、对流层真正对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是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吸收作用:使某些波段的太阳辐射强度递减,甚至消失形成大气吸收光谱 大气散射:瑞利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比波长小得多 对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特 别明显 波长越长,散射越弱米式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和波长相当 对红外波段特别明显 散射强度和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无选择性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比波长大得多 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大气折射:密度越大,折射率越大;天顶距为90°时,折射值最大大气反射:主要发生在云层顶部大气窗口的定义、大气窗口的主要光谱段: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中红外、远红外、微波波段大气透射的总透射率T :τθ)*(0m e I I T -==影响因素 波长、温度、构成物体的材料、表面状况等发射率:ww '=ε 根据光谱发射率随波长的变化形式,将物体分为两类:选择性辐射体:在各个波长处光谱发射率不同灰体:在各个波长处光谱发射率相同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物反射辐射 同一地物的反射波普特性:具有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地物波普 同地物的发射波普特性:城市道路建筑物、水体、土壤、植物、影响因素: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等地物波普的概念地物光谱的测定原理:用光谱测定仪器测定地物和标准板的反射率变化地物光谱测试的作用:三个方面地物反射波普测量理论:BRDF、BRF地物光谱的测量方法:样品的实验室测量,应用不够广泛野外测量,采用比较法,分为垂直测量和非垂直测量二、遥感平台、遥感传感器、遥感成像根据距地面的高度:地面平台100m以下,可测定地物的波普特性遥感平台遥感平台的种类航空平台100m以上,100km一下,用于资源调查航天平台240km以上的航天飞机和卫星载人的根据重量:非载人的小行星其他卫星气象卫星陆地卫星海洋卫星特点:1.轨道分为低轨和高轨特点:1.需要空间进行大面积观测2.短周期重复观测 2.以微波为主3.成像面积大,有利于减少数据处理 3.未来以电磁波与激光声波4.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结合星历表法:1.计算卫星在地心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2.计算卫星在大地地心直角坐标系的坐标3.计算卫星的地理坐标用GPS测定坐标:伪距测量1.测定GPS信号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卫星轨道及运行特点解算卫星坐标 2.存在改正数V,列方程3.求V,共五项卫星的各个参数轨道参数姿态角:绕X轴旋转,称为滚动;绕Y轴旋转,称为俯仰;绕Z轴升交点赤经旋转,称为航偏近地点角距卫星速度轨道倾角卫星运行周期卫星轨道的长半轴卫星高度卫星过近地点的时刻同一天相邻轨道间在赤道处的距离每天卫星绕地圈数、重复周期高光谱类卫星用于大气、海洋和陆地探测SAR类卫星适用于大面积的地表成像特点:分辨率高陆地卫星及轨道特征高空间分辨率陆地卫星用处:用于军事侦察Landsat系列卫星小卫星 1.重量轻,体积小2.研制周期短,成本低Landsat系列卫星:美国 3.发射灵活,启用速度快,抗毁性强SPOT系列卫星:法国 4.技术性能高IRS系列卫星:印度中国资源一号卫星遥感传感器的构象方程遥感图像几何处理遥感传感器组成: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分类:摄影类型扫描成像雷达成像非图像类型1.对地物扫描成像仪: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自旋和步进式成像仪、多频段频谱仪扫描成像传感器特点:对地面直接扫描成像2.对相面扫描的成像仪瞬间在相面上形成一条线图像,然后对影像进行扫描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成像CCD推扫式成像仪、电视摄影机红外扫描仪MSS多光谱扫描仪地面分辨率只与航高有关扫描仪的结构、成像过程、地面接收及产品地面分辨率随扫描角发生变化为全景畸变产品种类:粗加工产品(辐射校准、几何校正、热红外扫描仪的色调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分幅注记)、精加工产品(对地面点去除误差)、特殊处理产品TM专题制图仪ETM增强型专题制图仪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准确度 1.增加了PAN波段,分辨率为15m,数据速率增加增加了扫描改正器 2.远红外波段分辨率提高到60m,增加了数据率探测器共100个,分7个波段 3.辐射校正提高了精度对像面扫描的成像仪HRV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成像光谱仪1.多光谱的,分三个普段 1.面阵探测器加推扫式扫描仪2.全色的HRV 2.线阵列探测器加光机扫描仪3.可进行立体观测真实孔径雷达雷达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与天线孔径有关侧视雷达的几何图像特征:Y的比例尺由小变大,出现地物点重影,反立体图像,高差产生的投影位移相反相干雷达图像的表现形式光学图像数字图像可以看做是二维的连续函数是二维离散的光密度函数其值市非负和有限用二维矩阵表示互相转化:采样、量化和编码通过显示终端或打印出来球面坐标遥感图像的坐标系统平面坐标地理坐标系投影坐标系球面坐标系,以经纬度为存储单位讲椭球面上的地理坐标化为平面直角坐标大地基准面:每个地方有不同的大地基准面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例如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椭球地和大地基准面是一对多的关系遥感数字图像的存储存储介质磁带:顺序存储介质,数据处理比较慢,通常作为数据存储只用磁盘:随机存储介质,硬盘访问速度快,软盘访问速度慢光盘:随机存储介质,优点是具有抗磁性存储格式BSQ格式:按波段记载数据文件,每一个文件记载的是某一波段的图像数据BIL格式:按照波段顺序交叉排列的遥感数据格式GEOTIFF格式:支持多种彩色系统和压缩算法目前支持三种坐标空间:栅格空间,设备空间,模型空间模型空间用来描述相应的地理位置硬件系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软件系统输入设备:磁带机、磁盘机、扫描仪遥感图像处理的软件:析像器、数字化仪,完成遥感数据输ERDAS Imagine Imagine Essentials入计算机的功能,上述统称为数字化Imagine Adventage器平台式数字化器:几何精度高,辐Imagine Professional射分辨率高,速度较低ENVI 1.影像显示处理和分析功能滚动式图像数字化器:采样速度高, 2.多光谱影像处理功能几何精度低,可处理大幅遥感影像 3.集成栅格和矢量处理功能固态阵列数字化器:采样速度快,几 4.集成雷达分析工具何精度高,辐射测试性不好 5.地形分析工具飞点扫描器、摄像管数字化器适用于PCI小幅影像输出设备:磁带机、磁盘机、显示器Ecognition电子计算机:决定了处理速度和效果其他设备三、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辐射处理、判读、自动识别分类、目视解译①遥感图像通用构象方程:地面坐标系和传感器坐标系建立的转换关系②中心投影构象方程:图像坐标和传感器坐标系统的关系,利用共线方程③全景摄影机的构象方程:由一条曝光缝隙沿旁向扫描而成,其几何关系等效于中心投影沿旁向倾斜一个扫描角θ后,以中心线成像的情遥感传感器的构象方程况④推扫式传感器的构象方程:行扫描动态,再进行倾斜扫描,左后做前后式成像⑤扫描式传感器的构象方程:获得的图像是中心投影,每个象元都有自己的投影中心,随着扫面镜的旋转和平台的前进来实现整幅图像的成像⑥侧视雷达图像的构象方程:分为平面扫描和圆锥扫描基于多项式的传感器模型传感器模型基于有理函数的传感器模型静态误差遥感图像变形误差动态误差全景投影变形传感器成像方式引起的图像变形 斜距投影变形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变化的影响 dk r d r dX H r d s x θθθsin cos cos +--=∂ s s dZ Hr dY H r dy θθsin cos --= 遥感图像变形 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0=x d r y m h d θc o s *-= 地球曲率引起的图像变形大气折射引起的图像变形地球自转的影响1.投影中心坐标的测定和解算遥感图像的粗加工 2.传感器姿态角的测定3.扫描角θ的确定遥感图像的精纠正处理 像素坐标的变换 对像素亮度值进行重采样多项式法 共线方程法对各个类型的遥感图像都适用,通常有一般多项式, 计算量大,需要有数字高程信息,精 了让德多项式,双变量分区插值多项式 度低可表示为线性方程,共线方程只1.利用地面控制点解求多项式系数 适用于所确定的一个具有一定间距1.列误差方程式 的具有一定间距的格网上的点,而不2.构成法方程 是针对每一个点;切平面坐标系朝北3.计算多项式系数 方向为X 正方向,朝东方向为Y 正方4.精度评定 像,将坐标单位换位毫米2.遥感图像的纠正变换3.数字图像亮度的重采样4.纠正结果评价有理函数法自动配准的小面元微分纠正1.最小二乘法求解RFM参数算法 1.图像特征点提取2.与地形无关的最小二乘法求解RFC 2.预处理3.与地形有关的方案最小二乘法求解RFC 3.粗匹配4.利用RFM进行卫星遥感影像的几何纠正 4.几何条件约束的整体松弛匹配加入改正高差的CCD线阵影像的多项式侧视雷达图像的纠正1.高差引起的投影差计算LEBERL构象模型2.倾斜角α较大时的改进KONECNY模型由常规共线方程转化美国研究的模型前苏联的模型视为CCD扫描图像根据SAR本身构象特点纠正实质市遥感图像的几何纠正图像间的匹配:以多源图像中的一幅图像为参考图像,其他图像与之图像间的自动配准配准,其坐标系是任意的绝对配准:选择某个地图坐标系,将多源图像变换到这个地图坐标系以后来实现坐标系的统一多项式纠正法1.在多源图像上确定分布均匀,足够数量的图像同名点2.通过所选择的图像同名点解算几何变换的多项式系数,通过纠正变换完成一幅图像对另一幅图像的几何配准通过图像相关自动获取同名点:1,数字图像相关过程2.图像匹配的一些算法数字图像的镶嵌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镶嵌如何消除接缝:1.图像几何纠正2.镶嵌边搜索3.亮度和反差调整4.边界线B=1/M*(B1+B2+B3......)通过加法运算可以加宽波段多光谱图像的四则运算 加法运算 乘法运算 除法运算减法运算 与加法运算类似 BYBX B =能够压抑因 R IR YX B B VI B B B -=-= 地形坡度和方向引起上面是不同波段的两个图像或者 的辐射量变化,消除 不同时相同一波段图像,可以增 地形起伏的影响,增 加不同地物间光谱反射率及反差 强地物的反差,比值 当用红外波段与红外波段相减时 运算是自动分类的预 即为植被指数。
遥感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地理信息系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本次遥感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掌握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方法;2. 熟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的基本操作;3. 学习遥感图像的分类和提取信息的方法;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和监测的技术。
通过遥感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可以反映地表物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遥感图像处理主要包括图像校正、分类、提取信息等步骤。
四、实验内容1. 图像获取实验中,我们使用了ENVI软件,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地球观测系统数据和信息(EOSDIS)中下载了北京市的Landsat 8卫星影像。
2. 图像校正首先,我们对下载的遥感图像进行了几何校正,以消除图像中的几何畸变。
通过选择地面控制点,将遥感图像与实际地理位置相对应。
3. 图像分类接着,我们进行了遥感图像的分类。
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利用ENVI软件中的分类器,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分类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地物特征明显的区域作为训练样本,以指导分类器进行分类。
4. 信息提取最后,我们利用遥感图像提取了北京市的地物信息,包括水体、植被、建筑等。
通过对提取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北京市的地表环境状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图像校正通过几何校正,我们成功地将遥感图像与实际地理位置相对应,消除了图像中的几何畸变。
校正后的图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地表物体的真实位置。
2. 图像分类在遥感图像分类过程中,我们共分为三个类别:水体、植被和建筑。
经过分类,我们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分类结果。
通过分析分类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市的水体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区和郊外,建筑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
3. 信息提取通过对遥感图像提取的地物信息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北京市的地表环境状况。
遥感研究报告
遥感研究报告遥感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远距离地物信息的方法,包括通过航天卫星、航空平台和地面设备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农业等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本报告旨在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1. 电磁波与地物相互作用:不同类型的地物对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有着不同的响应特征,这是遥感技术实现的基础。
2. 遥感数据获取:通过空间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包括航天卫星、航空平台和地面设备等。
3.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取有用的地物信息,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等。
三、遥感技术的应用情况1. 地质勘查:利用遥感技术能够获取的地图数据,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以辅助地质勘查工作。
2. 农业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植被状况、土壤水分等指标,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3. 自然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覆盖、水资源分布、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为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4. 环境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四、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 新一代遥感卫星:新一代的遥感卫星将具备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能够提供更精细的地物信息。
2. 多源数据融合:将不同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并且获得更全面的地物信息。
3. 智能遥感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遥感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
4. 遥感与大数据的结合:将遥感数据和大数据相结合,可以发现更多的地物信息和关联规律,为各行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遥感技术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遥感实验报告
遥感实验报告遥感实验报告引言: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来获取地表特征的技术。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卫星图像,并对图像进行解译和分析,从而深入了解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步骤:1. 数据获取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需要获取卫星图像数据。
通过合法渠道,我们从国家遥感中心获取了一组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
这些图像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城市和农田,以及一些自然景观。
2. 图像预处理获取到的卫星图像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边缘增强和色彩校正等步骤。
通过这些预处理步骤,我们可以得到更清晰、更准确的图像数据。
3. 图像解译在预处理完成后,我们开始对图像进行解译。
解译是指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上下文信息,识别出图像中的不同地物和地貌。
在解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和遥感图像解译原理,对图像中的各个区域进行分类和标注。
4. 图像分析解译完成后,我们对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分析图像中的不同地物和地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该地区的信息。
例如,通过对城市区域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发展情况;通过对农田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农作物类型和农业生产状况。
实验结果:通过对卫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地表特征的结论。
例如,在城市区域,我们观察到高密度的建筑群和道路网络,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在农田中,我们观察到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玉米,表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多样化。
讨论与展望: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地球表面的变化,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救援。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地球。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卫星图像,并对图像进行解译和分析,深入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遥感变化监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遥感技术对某区域进行变化监测,分析该区域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验证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遥感变化监测是利用遥感影像分析技术,通过对同一地区在不同时间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比较,识别和分析区域内的变化信息。
实验主要采用以下原理:1. 光谱分析: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反映了地表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通过分析光谱变化可以识别地表物质的变化。
2. 图像处理:通过图像增强、滤波、分类等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提高图像质量和信息提取能力。
3. 变化检测:通过比较不同时间遥感影像的相似性,识别和分析区域内的变化信息。
三、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包括以下内容:1. 遥感影像:选择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如Landsat、Sentinel-2等。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包括研究区域的行政区划、道路、水体等地理要素。
四、实验步骤1. 数据预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确保影像质量。
2. 图像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增强、滤波等处理,提高图像质量和信息提取能力。
3. 变化检测:采用图像差异法、变化向量分析(CVA)等方法,识别和分析区域内的变化信息。
4. 结果分析:对变化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揭示区域变化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变化区域识别:通过变化检测,识别出研究区域内的变化区域,如城市扩张、土地退化、水体变化等。
2. 变化类型分析:对变化区域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变化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规律。
3. 影响因素分析:结合GIS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影响区域变化的主要因素。
六、结论1. 遥感变化监测技术可以有效识别和分析区域内的变化信息,为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在城市扩张、土地退化、水体变化等领域的监测具有显著优势。
3. 遥感变化监测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可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决策支持。
基于遥感的森林健康评估方法研究
基于遥感的森林健康评估方法研究森林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准确评估森林的健康状况对于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森林健康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大面积森林的信息,包括植被的光谱特征、结构特征和生态过程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有效地评估森林的健康状况。
目前,基于遥感的森林健康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植被指数法植被指数是通过对不同波段的反射率进行组合计算得到的数值,能够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和覆盖度。
常见的植被指数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等。
NDVI 是通过近红外波段和红光波段的反射率计算得到的,其值在-1 到 1 之间,值越大表示植被生长越旺盛,覆盖度越高。
EVI 则在 NDVI 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高植被覆盖区域的敏感性更高。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植被指数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了解森林植被的动态变化,从而评估森林的健康状况。
例如,如果植被指数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降,可能表明森林受到了病虫害、干旱等因素的影响,健康状况不佳。
二、光谱分析法不同的植被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与植被的生理生化参数密切相关。
通过对森林植被的光谱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取植被的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氮含量等信息,进而评估森林的健康状况。
例如,叶绿素在可见光波段的吸收较强,而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较强。
通过分析叶绿素在不同波段的吸收和反射特征,可以估算植被的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可以反映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力和生长状况,从而间接反映森林的健康水平。
三、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法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提供详细的森林结构信息,如树木的分布、树冠的大小和形状等。
通过对这些影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计算森林的郁闭度、林分密度等参数,进而评估森林的结构完整性和健康状况。
医用遥感技术在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医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和分析与健康相关的数据,以实现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它在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命体征监测:医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获取人体的生命体征信息,如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这些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运动监测和健身管理:医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穿戴式设备、智能手机等获取人体运动状态的数据,如步数、运动强度、睡眠质量等,并结合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有助于人们进行科学的运动监测和健身管理,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3. 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医用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环境、气候、植被等的遥感观测和分析,与人体健康状况进行关联研究,发现疾病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预测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医用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红外热像仪等设备进行早期癌症的筛查和检测。
4. 健康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医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健康监测数据,并结合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健康信息和模式。
这有助于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在健康管理和决策制定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医用遥感技术在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同时,也需要解决数据隐私保护、技术标准统一、算法可信度等问题,以提高医用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可靠性。
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用遥感技术将为健康监测和管理带来更多创新和便利。
遥感调查工作总结
遥感调查工作总结
遥感调查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或其他无人机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
这种
技术可以用于监测自然资源的变化、环境污染的情况、城市规划等方面。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遥感调查工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些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森林覆盖率进行了调查。
通过分析卫星图像,
我们发现了一些森林面积减少的地区,这些地区很可能受到了非法砍伐的影响。
我们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了这些情况,希望他们能够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监管,保护森林资源。
其次,我们利用遥感技术对城市规划进行了调查。
我们发现了一些城市规划不
合理的地方,比如一些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的距离过近,存在安全隐患。
我们向城市规划部门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能够重新规划这些区域,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我们还利用遥感技术对环境污染进行了调查。
通过卫星图像的分析,我
们发现了一些污染源,比如工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
我们将这些情况及时上报给环保部门,希望他们能够采取措施减少这些污染源的排放,保护环境。
总的来说,遥感调查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地表信息,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
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卫星图像的分辨率不够高、数据处理的时间较长等。
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提高遥感技术的精度和效率,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产品病害遥感诊断新技术
农产品病害遥感诊断新技术近年来,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农产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诸多新的可能性。
其中,农产品病害遥感诊断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本文将围绕农产品病害遥感诊断新技术展开论述,探讨其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产品病害遥感诊断技术的原理农产品病害遥感诊断技术主要基于光谱学原理。
通过利用病害生理与形态特征导致的植株光谱差异,通过遥感技术获取植物的多光谱和高光谱图像,进而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译,从而实现农产品病害的遥感诊断。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光谱数据,将植物病害特征与光谱特征进行关联,通过分析和比对数据得出病害诊断结果。
二、农产品病害遥感诊断技术的应用场景1. 大范围调查和监测农产品病害遥感诊断技术可以通过航空遥感或卫星遥感等手段,对大面积的农田进行病害调查和监测。
这种方式可以快速获取农田的遥感影像,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植物病害的特征信息,并绘制病害分布图和病害严重程度等信息,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病害诊断与鉴定利用农产品病害遥感诊断技术,可以在早期对病害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诊断与鉴定。
传统的病害诊断主要依赖于人工观察和经验判断,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植物光谱数据的分析,准确判断不同病害所引起的植物生理和形态特征变化。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突发病害监测农产品病害遥感诊断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突发性病害的监测与预警。
在病害暴发期,及时监测和预警对于减少病害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病害情况,对可能的病害暴发进行预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三、农产品病害遥感诊断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应用目前的农产品病害遥感诊断技术主要依赖于航空遥感或卫星遥感获取的中等分辨率影像。
然而,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医疗遥感技术中的使用方法研究
医疗遥感技术中的使用方法研究医疗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遥感技术在医疗领域中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方法。
它将遥感技术和医学相结合,利用遥感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来诊断和监测人体健康状况。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医疗遥感技术逐渐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
首先,医疗遥感技术中的主要使用方法之一是利用遥感传感器获取人体生理信号数据。
遥感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测量人体的生理参数的设备,如心率、血压、体温等。
通过将遥感传感器放置在人体表面或内部,可以非接触、实时地采集和监测人体各种生理信号。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状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次,医疗遥感技术还可以利用遥感图像来分析和识别人体疾病和病变。
遥感图像是通过遥感卫星或无人机获取的地面或体表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和广覆盖范围的特点。
通过从遥感图像中提取人体特征,如肿瘤、血管结构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并监测疾病的进展。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的多光谱图像,可以定量地测量人体组织的光学特性,为疾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第三,医疗遥感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解决医学影像领域中的一些难题,如图像去模糊、噪声去除等。
通过应用遥感图像处理算法,可以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使医生能够获得更清晰、更准确的图像信息,从而帮助他们作出更准确的诊断。
最后,医疗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测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趋势。
通过收集和分析遥感数据,如气象数据、环境数据等,可以预测并监测疾病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这对于制定和实施公共卫生政策以及应对突发疾病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医疗遥感技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利用遥感传感器获取人体生理信号数据、分析遥感图像进行疾病诊断、应用遥感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医学影像诊断以及监测和预测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趋势,医疗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医疗服务,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但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完善技术方法和应用手段,以实现医疗遥感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遥感图像云检测文献阅读报告_天文地理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
上海大学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文献阅读报告课程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进展课程编号: 07S009002 题目: 遥感图像的云检测方法研究生姓名: 陈休学号: ********评语:成绩: 任课教师: 肖中银评阅日期:遥感图像的云检测方法15721070,陈休2015.5.25摘要:本文先概括了遥感图像云检测的四大类方法:物理法、基于云的纹理和空间特性的方法、模式识别法和综合优化法,再结合具体的算法对每一类方法进行介绍,最后结合自己的研究进展对以后云检测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Cloud detection method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Abstract:In this paper, I first summarize the four main type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cloud detectionmethods:physical method, method based on texture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pattern recognition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method.Then I introduce each type of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specific algorithm.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loud detection is discussed with my recentresearch progress.1. 引言遥感图像是探测地物目标综合信息最直观、最丰富的载体,由于天气因素影响,遥感图像中经常有区域被云层覆盖,导致无法获得云层下面地表信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据利用率,使得图像识别、分类难以保证精度,有时甚至无法进行。
大学遥感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基本信息1. 实验名称:(例如: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提取实验)2. 实验日期:(例如:2023年10月25日)3. 实验地点:(例如:遥感实验室)4. 实验者:(例如:张三)5. 实验指导教师:(例如:李教授)---二、实验目的与意义1. 实验目的:(例如:掌握遥感影像的基本处理方法,学会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理信息提取,提高遥感图像分析能力。
)2. 实验意义:(例如:本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与分析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遥感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原理与内容1. 实验原理:(例如:遥感影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影像校正、影像增强、图像分类等。
)(例如:)- 影像预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处理。
- 影像增强:对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度增强、滤波等处理。
- 图像分类:采用监督分类或非监督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 地理信息提取:根据分类结果提取相关信息,如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 实验步骤:(例如:)- 使用ENVI软件打开遥感影像。
- 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
- 对预处理后的影像进行增强处理,如对比度增强、滤波等。
- 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对影像进行分类。
- 根据分类结果提取相关信息,如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
2. 实验结果:(例如:)- 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
- 增强处理后的遥感影像。
- 分类结果图。
- 提取的地理信息数据。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例如: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2. 讨论与总结:(例如:讨论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与分析中的应用,总结实验经验与不足。
)---六、实验结论(例如: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遥感影像的基本处理方法,学会了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理信息提取,提高了遥感图像分析能力。
)---七、实验反思与建议1. 实验反思:(例如: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如数据处理速度、分类精度等。
21312114 乔立洋_遥感读书报告
主动遥感 工作方式 被动遥感 紫外遥感(0.3-0.4) 可见光(0.4-0.7) 探测波段 红外(0.7-14mm) 微波(0.1-100cm)
基本概念
遥感的特点 1.探测范围广: 可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便于发现和研究宏观现象。 2.时效性与周期性: 获取时间快、 测图周期大大缩短、 可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 探测,便于动态监测。 3. 综合性: 多层空间、多波段、多时相,从地理空间(经、纬度、高度)、光 谱空间、时间空间提供 5 维信息,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观察 和分析问题。
扩展: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 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 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 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大气云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 射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太阳光谱:太阳辐射的光谱是连续的,它的辐射特性与绝对黑体的辐射特性 基本一致。太阳辐射从近紫外到中红外这一波段区间能量集中而且相对来说 比较稳定,而对于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 所以太阳的活动对遥感没有太大影响。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主要有吸收、散射及反射作用。其 中散射的方式随电磁波波长λ与大气分子直径、气溶胶微粒大小 a 之间的相 对关系而变,主要有米氏散射(λ与 a 同数量级)、瑞利散射(a<<λ)和均 匀散射(a>>λ)。 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并 向各个方向散开, 散射使原来传播方向上的辐射强度减弱, 而增加 其他方向上的辐射,但通过二次影响增加了信号中的噪声成分, 造成遥感图像的质量下降 散射现象的实质: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 种衍射现象 三种散射 1.瑞丽散射: 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主要由大气 中的分子和原子引起 特点:辐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越 弱。
遥感课程理解与应用读书报告
遥感图像理解与应用读书报告一、概述遥感主要是为地学研究提供数据源,但由于遥感数据获取的是地物电磁辐射信息,不能直接用于各类地学研究,需要先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
对遥感数据的处理,包括遥感数据预处理、遥感数据理解。
预处理包括对数据几何校正和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图像镶嵌与裁剪、大气校正,使遥感数据与地理上的空间点相对应,包括位置对应以及位置辐射值的对应。
而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则是根据遥感数据中的辐射值确定不同位置的目标类型、属性等信息,使数据符合人的空间认知。
遥感图像理解这门课程首先介绍遥感原理,它是通过获取和分析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来了解目标的其他属性信息的科学和技术。
然后介绍遥感图像,包括获取手段(直接获取,间接由现有图件或照片获取)、显示方式(真彩色、假彩色、伪彩色)、图像属性(四种分辨率)等。
再对遥感图像中的目标做介绍,指出遥感最重要目的就是获取遥感图像目标及其语义解释。
遥感图像目标表现于图像中的特征包括图像可视特征、图像参数特征和光谱特征,信息丰富目标识别能力增强。
其中图像可视特征包括目标的亮度、颜色、纹理、边沿、轮廓、形态、大小等;图像参数特征是经过计算后得到的用于描述图像特征的各种参数,如图像灰度的均值、方差,图像的比值,图像的协方差、各阶矩,图像在变换域中的频谱等;图像光谱特征由各个波段的光谱值决定,包括平均光谱值大小、光谱曲线的变化趋势和光谱曲线中对地物信息具有标示性意义的一些几何参数,如波峰、波谷、斜率等。
在对遥感图像理解中,主要针对这些信息确定图像目标类型、属性等信息。
二、对遥感图像的理解第四章对遥感图像的理解是重点内容。
针对地学应用的遥感图像中的目标是各种地理客体,因而这里的遥感图像理解也就是遥感图像的地学理解。
地学遥感图像理解则除了包括目标的几何关系、目标类别外,更重要的是理解目标的性质、性状、数量特征等。
其内涵主要有:目标类别、地物空间关系、目标的性状(物理、化学、生物参数)、目标的数量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之生物多样性保护
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
本文在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后,主要从科技生产、法律规范、宣传教育、环境监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本文的重点在于如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和保护。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一、引言
生态文明是指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生态的文明,更是文明的生态[1-2]。
自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上又更加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在这个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改善生态环境,其中最主要是一项内容是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动生物体中的变异性,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3]。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否则当恶果发生后在做应对就为时已晚。
本文在总结相关文献后,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大致分为:科技生产、法律规范、宣传教育、环境监测四个方面。
同时结合自身所学专业,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和保护。
希望通过本文分析,能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发展和应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相应参考。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
1、科技生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人类工业文明的重要支柱。
科技的发展在初期阶段并未充分考虑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复杂的关系,而仅仅以从外界获取人类自身利益为目的,采用劳动工具和技术方法无限制的开采资源。
随着人类
生态意识的提高,尤其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人类生产活动是否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衡量众多科研成果优劣的标准。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人类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更多科学有效的工具和设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重新让天空变得更蓝,水变得更加清澈,进而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创造可能。
2、法律规范
法律作为规范人类活动的重要依据,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
只有在该领域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运用法律手段强化公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同时对环保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行为予以严厉惩罚。
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法律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才能得以全面有效的展开。
3、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对人类意识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
人们只有拥有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后,才会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贡献。
4、环境监测
实时的环境监测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物种的分布随地域和时间变化,因此采用传统的单纯依靠野外调查来估计和获取生物多样性信息是十分困难的。
遥感技术的出现为生态学家研究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遥感不仅能以较低的成本监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和状态变化,同时随着新型传感器和遥感技术的发展,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也正在增加,遥感已成为目前区域或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法[4]。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物多样性遥感探测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1)直接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2)利用遥感环境变量进行生物多样性估算与模拟。
4.1 遥感生物多样性直接监测
随着遥感传感器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等多方面性能的大幅改善,使得利用遥感手段直接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成为可能。
高空间分辨率数据(QuickBird卫星0.6m和INONOS卫星1m)可以用来直接监测每个独立的树冠[5];时间分辨率的提高(GeoEye-1最短1天),可以对全球或区域实施“实时”
的动态变化监测;高光谱数据(HJ-1A HIS相机115个波段)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复杂地物的识别能力。
因此,人们可以综合多源遥感数据各自的特性,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监测,进而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4.2基于遥感环境变量的生物多样性估算与模拟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从生物的生存条件即“生境”入手,首先明确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的筛选标准,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针对不同生物生存特点,选取能够真实准确反映不同生物生存的环境因子;其次针对所选择的环境因子,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模型[6];最后利用相关综合分析方法开展对生物生存环境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价[7],结合部分野外实地调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评估体系,进而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上述工作中,遥感技术和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获取环境因素过程中,利用不同时空尺度的遥感观测数据通过定量反演方法,可以获取许多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环境变量,例如NDVI、地表温度、大气水分、土壤湿度等,这些环境变量可以为生态学家提供参考[8-11]。
在对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模型中的环境变量进行分析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这些因素根据时空的变化统一在一起,通过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从空间的维度,挖掘生物多样性信息隐含的空间规律,为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技术支持,提高了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空间信息共享和服务水平[12-13]。
三、总结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务,它涉及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本文通过对上述四方面内容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为使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人们需要采取的措施和相应的技术方法。
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的提高,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的加大,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发展”,环境监测手段的更新,尤其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这一切必将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创造更好的条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心得体会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本人受益匪浅。
在这短短的几周时间里,了解了许多有关环境健康遥感诊断的知识,包括环境健康遥感诊断理论基础、环境健康相关参数的遥感提取方法、环境健康遥感诊断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以及生态系统、
环境灾害、环境相关疾病、人居环境健康等方面的遥感诊断方法。
在这么多研究领域中,本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比较感兴趣,因此在阅读了相关的文献后,完成了这份读书报告。
在此十分感谢老师的谆谆教导,您幽默的上课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余志健.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J].教育探索,2007,(3):67-69.
[2] 王彬彬.论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基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3): 132-135.
[3]徐海根,丁晖,吴军等.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解读及其评估指标探讨[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28(1):1-9.
[4] 魏彦昌,吴炳方,张喜旺等.生物多样性遥感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9):924-931.
[5] 何诚,冯仲科,袁进军等.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32(6):1628-1632.
[6]陈圣宾,蒋高明,高吉喜等.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28(10):5123-5132.
[7].徐庆勇,黄玫,陆佩玲等.基于RS与GIS的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1, 24(1):58-65.
[8] 徐文婷,吴炳方.遥感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的进展[J].生态学报,2005,25(5):1199-1204.
[9] 方彬,陈波,张元.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尺度选择及制图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6):78-81.
[10] 郭中伟,李典谟,甘雅玲.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遥感评估[J].生态学报,2001,21(8):1369-1384.
[11]岳天祥.生物多样性遥感研究方法浅议[J].生物多样性,2000,8(3):343-346.
[12]彭静.服务式GIS在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17):10697-10700.
[13] 徐海根.我国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8(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