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公务员考试行测公式大全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非常全)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一、基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2-b22. 完全平方公式:(a±b )2=a2±2ab +b2完全立方公式:(a±b )3=(a±b )(a2 ab+b2)3. 同底数幂相乘: am ×an =am +n (m 、n 为正整数,a≠0)同底数幂相除:am÷an =am -n (m 、n 为正整数,a≠0)a0=1(a≠0)a-p =p a 1(a≠0,p 为正整数)4. 等差数列:(1)sn =2)(1n a a n ⨯+=na1+21n(n-1)d ;(2)an =a1+(n -1)d ;(3)n =d a a n 1-+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5)若m+n=k+i ,则:am+an=ak+ai ;(其中:n 为项数,a1为首项,an 为末项,d 为公差,s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5. 等比数列:(1)an =a1q -1;(2)sn =q q a n -11 ·1)-((q ≠1)(3)若a,G ,b 成等比数列,则:G2=ab ;(4)若m+n=k+i ,则:am ·an=ak ·ai ;(5)am-an=(m-n)d(6)n ma a =q(m-n)(其中:n 为项数,a1为首项,an 为末项,q 为公比,s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2+bx+c=a(x-x1)(x-x2)其中:x1=a ac b b 242-+-;x2=a acb b 242---(b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a b ,x1·x2=a c二、基础几何公式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经常使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之答禄夫天创作一、基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 n =a m +n(m 、n 为正整数,a≠0)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p a1(a≠0,p 为正整数)4. 等差数列:(1)s n =2)(1n a a n ⨯+=na 1+21n(n-1)d ;(2)a n =a 1+(n -1)d ;(3)n =da a n 1-+1;(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1)a n =a 1q -1;(2)s n=q q a n -11 ·1)-((q ≠1)(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5)a m -a n =(m-n)d(6)nma a =q (m-n)(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其中:x 1=a acb b 242-+-;x 2=a acb b 242---(b 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二、基础几何公式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011公务员数学公式汇总
一、“三大武器”随身带板斧无须多,三招就管用。
同样,要打数量关系的“老虎”,三大武器,缺一不可。
1. +、-、³、÷、乘方、开方六种基本运算任何数学问题,都离不开这六种基本运算,公务员考试也不例外。
对于一级、二级四种运算,考生需要掌握到万以内,也就是五位数的加减乘除计算;乘方运算考生最好能够牢记1~25的平方数和1~11的立方数,在数字推理中会有很大的帮助;开方运算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较少涉及,考生了解开方运算的基本原理,记住比较特殊的常见无理数如就够了。
很多考生基本的计算功底薄弱,简单的算术也常常出错,需要在这把武器上多多“磨刀”。
2. 列方程设“X”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命题不断成熟,数学运算中应用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部分题目往往需要用到设方程的解法。
多元方程组的解题方法在近年来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的一个小热门,有些题目需要掌握一定快速消元的技巧,如设而不求等,才能够顺利解决。
3. “数”“图”结合繁化简年龄问题、几何问题、时间计算、集合问题……题干啰啰嗦嗦一大套,让人头晕眼花,三笔两笔画个图,各种条件清清楚楚,运算关系简单明了,迎刃而解。
不过这“三两笔”并不太好画,对考生的数学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二、“招式套路”在胸怀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应对手段。
数量关系的题再多变,再复杂,也离不开数字推理的五大数列和数学运算的十种类型。
比值等量关系式解决多人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总工作量永远设为“1”、集合问题离不开“一个圈”“三个圈”、乘法加法两条原理破解排列组合……正如同练武功有招式和套路,针对不同题目学会不同的解决方法,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
当然,仅仅知道了套路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以适当的练习,上了考场才有可能施展得开来。
练习题不在做得多,关键在于做得有效果。
首先真题绝对是第一位的练习资料,总结出来的一切“套路”都是针对真题而来,也只适用于真题。
其次在复习前期不要盲目追求做题速度,应该扎扎实实把每一道题想明白弄清楚。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需要背诵的全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需要背诵的全部公式汇总1单一数据一、求基期值1.已知现期值和增长量:基期值=现期值一增长量2.已知现期值和增长率: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3.已知增长量和增长率:基期值=增长量÷增长率二、求现期值1.已知基期值和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增长量2.已知基期值和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x(1+增长率)3.已知增长量和增长率:现期值=增长量÷增长率x(1+增长率)三、求增长率1.已知基期值和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2.已知基期值和现期值: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3.已知增长量和现期值:增长率=增长量÷(现期值-增长量)四、求增长量1.已知现期值和基期值: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2.已知现期值和增长率:增长量=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3.已知基期值和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x增长率五、年均公式1.已知初期值和末期值,求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年份差2.已知初期值和末期值,求年均增长率:六、隔年公式1.已知现期值、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求隔年基期值:隔年基期值=现期值÷(1+现期增长率)÷(1+基期增长率)2.已知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求隔年增长率:隔年增长率=(1+现期增长率)x(1+基期增长率)-12两数之比一、比重为了简化记忆,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量:现期部分(用a表示),现期整体(用b表示),现期部分的增长率(用qa表示),现期整体的增长率(用qb表示)。
1.已知a、b,求现期比重:2.已知a、b、qa、qb,求基期比重:3.已知a、b、qa、qb,求比重的变化量:二、平均数为了简化记忆,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量:现期总量(用a表示),现期份数(用b表示),现期总量的增长率(用qa表示),现期份数的增长率(用qb表示)。
1.已知a、b,求现期平均数:2.已知a、b、qa、qb,求基期平均数:3.已知a、b、qa、qb,求平均数的变化量:4.已知a、b、qa、qb,求平均数的变化率:三、倍数为了简化记忆,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量:现期A(用a表示),现期B(用b表示),现期A的增长率(用qa表示),现期B的增长率(用qb表示)。
公务员考试行测公式大全
公务员考试行测公式大全1-100公式公式[拼音]gōngshì[释义](一)在自然科学中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
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
【例】表示矩形的面积S和它的长a、宽b之间的关系的公式为S=ab。
(二)谓通行的格式。
【例】《元典章·诏令一》:“凡有玺书颁降并用蒙古新字……所有公式文书咸遵其旧。
”(三)泛指可普遍应用于同类事物的方式方法。
代数: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完全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几何:面积计算圆周长: 2πr(πd) 面积: r2π勾孤定律: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首项加末项)乘项数除以2m,n的最小公倍数为t,,最大公约数为l那么t*l=m*n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wc呁/S∕ ?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见基础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见基础公式汇总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和公式,掌握这些基础公式对于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为大家汇总了一些行测常见的基础公式。
一、数量关系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_n = a_1 +(n 1)d$,其中$a_n$表示第$n$项的值,$a_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例如,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3,公差为 2,求第 10 项的值。
则$a_{10} = 3 +(10 1)×2 = 2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其中$S_n$表示前$n$项的和。
例如,求上述等差数列前 10 项的和,$a_{10} = 21$,则$S_{10}=\frac{10×(3 + 21)}{2} = 120$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_n = a_1×q^{n 1}$,其中$q$为公比。
例如,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 2,公比为 3,求第 5 项的值。
则$a_{5} = 2×3^{5 1} = 16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_n =\frac{a_1(1 q^n)}{1 q}$($q ≠1$)3、行程问题相遇问题:$S =(v_1 + v_2)×t$,其中$S$表示路程,$v_1$、$v_2$表示两个物体的速度,$t$表示相遇时间。
例如,甲、乙两人分别以 5 米/秒和 3 米/秒的速度相向而行,经过10 秒相遇,求他们最初的距离。
则$S =(5 + 3)×10 = 80$米追及问题:$S =(v_1 v_2)×t$例如,甲以 8 米/秒的速度追赶以 5 米/秒速度前行的乙,经过 10 秒追上,求他们最初的距离差。
则$S =(8 5)×10 = 30$米4、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 10 天,乙单独完成需要 15 天,两人合作需要的时间为:$1÷(\frac{1}{10} +\frac{1}{15})=6$天5、利润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例如,一件商品成本为 80 元,售价为 100 元,则利润为$100 80 =20$元,利润率为$20÷80×100\%= 25\%$二、资料分析1、增长率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例如,某地区去年的 GDP 为 100 亿元,今年为 120 亿元,则增长率为$(120 100)÷100×100\%= 20\%$2、平均数平均数=总数÷个数例如,某班级 5 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 80、90、85、95、70 分,平均成绩为$(80 + 90 + 85 + 95 + 70)÷5 = 84$分3、比重比重=部分÷整体×100%例如,某公司总人数为 500 人,其中男性 250 人,则男性所占比重为$250÷500×100\%= 50\%$三、判断推理1、集合推理“所有的 S 都是P”可以推出“有的 S 是P”“某个 S 是P”可以推出“有的 S 是P”2、翻译推理“如果……那么……”:前推后“只有……才……”:后推前3、逻辑论证加强论证:增加论据、建立联系、补充前提削弱论证:削弱论据、切断联系、否定前提四、言语理解与表达虽然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没有像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那样有明确的公式,但一些解题技巧和规律还是需要掌握的。
行测常用公式
贡献率= ×100%,体的增长量=
部分的增长量=整体的增长量 贡献率
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现期比重比基期比重下降;
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现期比重比基期比重相等;
公式四
比重变化= ,结果读作百分点
平均数
公式一
平均数= ,总量=平均数 份数,份数=
公式二
基期平均数=
公式三
平均数的增长率=
倍数与番数
公式一
A是B的几倍: ,A比B多几倍:
公式二
倍数和增长率的关系:增长率=是几倍-1
行测必记公式大全
等差
数列
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基本求和公式: = =n + ×d
中项求和公式: =
等比
数列
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
裂项
计算
公式一
= -
公润=售价-成本
公式二
利润率= ×100%= ×100%=( -1)×100%
公式三
售价=成本×(1+利润率)
公式四
打折率= ×100%
=n×(n-1)×(n-2)×……×2×1
组合
= (m≤n)
=
错位重排
D =(n-1)×(D +D )其中:D =0,D =1
概率
问题
古典概率
=
独立重复试验
=
容斥
问题
两者容斥
I=A+B-A∩B+M
三者容斥
I=A+B+C-A∩B-B∩C-A∩C+A∩B∩C+M
I=A+B+C-(d+e+f)-2g+h
容斥极值
公务员考试专用行测数学运算公式相当有用所有题型
行测相关运算公式相当有用所有题型都有(一)往返运动平均速度公式:V均=(2v1*v2)/(v1+v2)(二)沿途数车问题核心公式:发车的间隔时间T=S/v车=2t1t2/〔t1+t2〕车速和人速的比N=v车/v人=〔t1+t2〕/〔t2-t1〕“漂流瓶〞问题核心公式漂流所需时间T=S/V水=2t逆t顺/〔t逆-t顺〕〔三〕碰到车数问题〔不算之前就在路上的有1辆甲出时乙出的+〔60/6-1辆甲到时乙出的〕=10辆,从甲站出来时路上已有60/6-1辆甲出时乙到的=9辆,所以共19辆〕〔四〕相遇、追及问题:A.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站同时出发,第n次相遇两人就一共走了2n-1个全程。
B.第一、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S=(3S1+S2)/2 ;两岸型S=3S1-S2 , 两次相遇地点距离X=S- S1-S2 =2*S1-2*S2(五)1、变速往返接人:a/V人=(S-2a)/V车+〔S-a〕/V’车〔车速不变那么V车=V’车〕2、屡次往返接人:所有人分成m拨即a=2S/〔2m-1+n〕,步行距离=〔m-1)a3、车速不变往返接人题型(两拨人):a=2S/〔3+n〕,n=V车:V人〔a为步行距离〕容斥定理M=X+Y+Z-a-b-c+m〔其中X与Y与Z、Z与X重叠局部的面积依次是a、b、c〕M=X+Y+Z-〔a+b+c-3m〕-2m=X+Y+Z-a-b-c+m〔一〕排列组合两个恒等公式的利用1、C〔n,0〕+C〔n,1〕+C〔n,2〕+……+C〔n,n〕=2^n2、C〔m,n〕+C〔m,n+1〕=C〔m+1,n+1〕〔二〕对称原理的应用〔三〕环形排列:需要一人坐下来作为参照位置,再对剩下的N-1人进展全排列。
〔四〕难题巧解N人传接球M次公式:次数=(N-1)^M/N ,最接近的整数为末次传他人次数,第二接近的整数为末次传给自己的次数〔五〕特殊方法解题6、排列组合之“捆绑法〞、“插空法〞、“插板法〞〔4个不同的球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中,每个盒子至少一个球,记得先选两个球捆绑再分到3个盒子中,免得重复C(4,2〕*P〔3,3〕〕例题9.学校准备了1152块正方形彩板,用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A.12B.14C.15D.16解析:1152=2^7*3^2,那么(7+1)*(2+1)/2=12〔2选0个……7个8种选择、3有3种,考虑长宽对调的情况,所以除以2〕六、过河问题来回数=[〔总量-可乘数〕/〔可乘数-1〕]*2+1=2*〔总量-1〕/〔可乘数-1〕-1次数=[〔总量-可乘数〕/〔可乘数-1〕]+1=〔总量-1〕/〔可乘数-1〕八、比赛场次问题(1)淘汰赛:仅需决出冠、亚军,比赛场次=N-1需决出第1、2、3、4名,比赛场次=N(2)循环赛:单循环〔任意两个队打一场比赛〕,比赛场次=C〔N,2〕=N(N-1)/2双循环〔任意两个队打两场比赛〕,比赛场次=P〔N, 2〕=N(N-1)如果参加的队数是偶数,那么比赛轮数为队数减1。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一、基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 ab+b2)3. 同底数幂相乘: am×an=am+n(m、n为正整数,a≠0)同底数幂相除:am÷an=am-n(m、n为正整数,a≠0)a0=1(a≠0)a-p=(a≠0,p为正整数)4. 等差数列:(1)sn ==na1+ n(n-1)d;(2)an=a1+(n-1)d;(3)n =+1;(4)若a,A,b成等差数列,则:2A=a+b;(5)若m+n=k+i,则:am+an=ak+ai ;(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d为公差,sn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5. 等比数列:(1)an=a1q-1;(2)sn =(q 1)(3)若a,G,b成等比数列,则:G2=ab;(4)若m+n=k+i,则:am•an=ak•ai ;(5)am-an=(m-n)d(6)=q(m-n)(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q为公比,sn为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2+bx+c=a(x-x1)(x-x2)其中:x1= ;x2= (b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 ,x1•x2=二、基础几何公式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行测数学公式大全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一、基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2. 完全平方公式:(a±b )2=a 2±2ab +b23. 完全立方公式:(a ±b)3=(a±b)(a 2 ab+b 2)4. 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 ab+b 2) 5. a m·a n=a m +n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b n二、等差数列 (1)s n =2)(1n a a n +⨯=na 1+21n(n-1)d ;(2)a n =a 1+(n -1)d ;(3)项数n =da a n 1-+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三、等比数列 (1)a n =a 1qn -1;(2)s n =qq a n -11 ·1)-((q ≠1)(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m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四、不等式(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ac b b 242---(b 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2)ab b a 2≥+ ab b a ≥+2)2( ab b a 222≥+ abc c b a ≥++3)3( (3)abc c b a 3222≥++ abc c b a 33≥++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4)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行测公式口诀大全
行测公式口诀大全一、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1. 等差数列。
- 通项公式:a_n=a_1+(n - 1)d(a_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口诀:数列等差有规律,首项公差要牢记。
n项数值轻松觅,通项公式来帮你。
2. 等比数列。
- 通项公式:a_n=a_1q^n-1(a_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口诀:等比数列看公比,首项乘上它幂次。
n项数值由此知,通项公式莫忽视。
(二)数学运算。
1. 工程问题。
- 基本公式: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口诀:工程问题三要素,总量效率和时间。
已知两者求其一,公式变形来计算。
2. 行程问题。
- 基本公式:路程 = 速度×时间。
- 相遇问题公式:s=(v_1+v_2)t(s为路程,v_1、v_2为两者速度,t为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公式:s=(v_1-v_2)t(s为路程,v_1为快者速度,v_2为慢者速度,t 为追及时间)- 口诀:行程问题路速时,相遇追及有公式。
相向速度来求和,同向速度做差之。
3. 利润问题。
- 基本公式:利润 = 售价 -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 = 成本×(1 + 利润率)- 口诀:利润问题要记清,售价成本和利润。
利润率也很重要,公式之间会变形。
二、资料分析。
(一)增长相关。
1. 增长量。
- 公式:增长量=现期量 - 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1 + 增长率)- 口诀:增长量,有两种,现减基期最普通。
还有基期乘率除一加率,计算准确就成功。
2. 增长率。
- 公式:增长率=(现期量 - 基期量)/(基期量)×100%=(增长量)/(基期量)×100%- 口诀:增长率,分式求,现减基期除以基。
增长量与基期比,概念理解不费力。
(二)比重相关。
1. 比重。
- 公式: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口诀:比重部分比整体,公式简单要牢记。
公务员考试行测一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公式总结
公务员考试行测一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公式总结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工程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
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2. 完全平方公式:(a±b )2=a 2±2ab +b23. 完全立方公式:(a ±b)3=(a±b)(a 2 ab+b 2)4. 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 ab+b 2) mnm +nm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b n(1)s n =2)(1n a a n +⨯=na 1+21n(n-1)d ;(2)a n =a 1+(n -1)d ;(3)项数n =da a n 1-+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1)a n =a 1q;(2)s n =qq a n -11 ·1)-((q ≠1)(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ma a =q (m-n)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ac b b 242---(b 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2)ab b a 2≥+ ab b a ≥+2)2( ab b a 222≥+ abc c b a ≥++3)3( (3)abc c b a 3222≥++ abc c b a 33≥++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4)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公务员行测备考万能公式汇总
公务员行测备考万能公式汇总数字推理公式数字运算公式1.分数比例形式整除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
2. 尾数法(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3. 等差数列相关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
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4.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 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²。
5-10:行程问题5.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6.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7.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8. 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9.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数学运算基础知识
①一个数能被2(或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一位数能被2(或5)整除。
②一个数能被4(或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
③一个数能被8(或1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
④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
④一个数被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数字和被9除得的余数。
7.标准质因数分解
①如果质数b是a的因数,则称b是a的质因数。
②将一个数写成它的质因数的乘积的形式,称为质因数分解。
③将这些质因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称为标准(质因数)分解。
8.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及互质
①能同时整除一组数中的每一个数的数,称为这组数的公因数
②通分:将分数的分母化为相同;
③有理化:通过将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一个不为O的数(算式)的方法,将分母中的无理数(式)化成有理数(式)的方法,称为分数(式)的分母有理化。
4.整除基本知识点
①往下研究整除、倍数、因数(约数)、余数及其相关特性时,仅限于在整数范围内讨论(某些性质需要在正整数范围内讨论),不再重复说明;
②如果存在整数c,使整数a、b满足a=bc,则称b能整除a,a能被b整除。此时也称a为b的倍数,b为a的因数(也称b是a的约数);
③1是任何整数的因数,0是任何非零整数的倍数;
④在正整数中,除了1之外,只有l和它本身两个(正)因数的数称为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正)因数的数称为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基本运算律
①加法交换律:a+b=b+a
②加法结合律:(a+b)+c=a+(b+c)
公务员行测计算公式大全
行测计算公式1. 分数比例形式整除: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2. 尾数法(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3. 等差数列相关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
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4. 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²。
5-10:行程问题5.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6.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7.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8. 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9.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2011公务员行测公式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必备公式总结公务员考试更新:2010-9-21 编辑:风火thea·深圳2010年招调工体检·今年深圳招调工政策推出十大新举措·深圳2010年招调新政或有微调很多考生在复习行测的时首先研究的就是数量关系,再结合往年的考试形式来看,数量关系这一模快的难度也在慢慢加大,所以特别总结数量关系中常用的一些公式,这些公式的掌握对于顺利取得高分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考生们一定要做针对性的训练,争取在公务员考试中拿到不俗的成绩。
下面结合几道例题给考生深入阐述一下公式的具体含义:第一、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S=(3S1+S2)/2 两岸型S=3S1-S2例1: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720 米处相遇。
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10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
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
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A. 1120 米B。
1280 米C。
1520 米D。
1760 米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 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第二、十字交叉法:A/B=(r-b)/(a-r)例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解析:男生平均分X,女生1.2X1.2X 75-X 175 =X 1.2X-75 1.8得X=70 女生为84第三、往返运动问题公式:V均=(2v1×v2)/(v1+v2)例3: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A.24B.24.5C.25D.25.5解:代入公式得2×30×20/(30+20)=24,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行测公式大全1-100公式公式[拼音]gōngshì[释义](一)在自然科学中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
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
【例】表示矩形的面积S和它的长a、宽b之间的关系的公式为S=ab。
(二)谓通行的格式。
【例】《元典章·诏令一》:“凡有玺书颁降并用蒙古新字……所有公式文书咸遵其旧。
”(三)泛指可普遍应用于同类事物的方式方法。
代数: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完全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几何:面积计算圆周长: 2πr(πd) 面积: r2π勾孤定律: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首项加末项)乘项数除以2m,n的最小公倍数为t,,最大公约数为l那么t*l=m*n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wc呁/S∕ ?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角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②直线L和⊙O相切d=r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35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③两圆相交R-r<d <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弦137定理把圆分成n(n≥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144弧长扑愎 剑篖=n兀R/180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轭复数根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已屏蔽,想办法跳过屏蔽将直接禁言]+cosAsinB sin(A-B)=sinAco[已屏蔽,想办法跳过屏蔽将直接禁言]-sinBcosA cos(A+B)=cosAco[已屏蔽,想办法跳过屏蔽将直接禁言]-sinAsinB cos(A-B)=cosAco[已屏蔽,想办法跳过屏蔽将直接禁言]+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A)^2]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 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已屏蔽,想办法跳过屏蔽将直接禁言]=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已屏蔽,想办法跳过屏蔽将直接禁言]=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已屏蔽,想办法跳过屏蔽将直接禁言]=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已屏蔽,想办法跳过屏蔽将直接禁言]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5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已屏蔽,想办法跳过屏蔽将直接禁言]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牛吃草"问题的关键:1.草场上原有的草量A2.草场每天生长的草量B3.牛每天吃的草量CA+B*天数=牛的数量*吃的天数*C小学奥数公式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的公式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的公式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