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文言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
2010年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题目与答案1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
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
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今亡.亦死亡:(2)宜多应.者应: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上使外将兵翻译:(2)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用原文回答)(2分)答:10.答案:(1)逃亡(逃走)(2)响应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斩。
(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
(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2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25.山东省威海市(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
(8分)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时人莫之许也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将军宜枉驾顾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孤不度德量力度已失期D.遂用猖蹶,至于今日贤能为之用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谓为信然必以长安君为质B.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其文理皆有可观者C.凡三往,乃见羲之之书晚乃善D.而智术浅短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分)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0.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
(2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2题。
(4分)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
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
秦及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秦及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12.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的做法?(2分)二、文言文阅读(12分)(一)(共8分)7. C(2分)8.C(2分)9.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10.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
(每点1分,答对两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二)(共4分)11.苏秦连夜翻出书本苦读。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3)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3)一、许允妇临事不惊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收之。
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其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预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
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
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
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
③才流:指才能品级。
④才具:才能,才干。
⑤会止便止: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为称职与不( )(2)皆官得其人( )(3)举家号哭( )(4)寻还( )(5)早知尔耳( )(6)无预诸儿事。
( )2.选出“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A.魏明帝遣虎贲收之(本文)B.句读之不知(《师说》)C.臣之乡人(本文)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E.帝核问之(本文)F.顷之(本文)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第一段中许允最终获释的原因是什么?二、李夫人不欲见帝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
愿以王及兄弟为托。
”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
2010年中考文言文资料一本全(免费精品资料)
古今异义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 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 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 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 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 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6 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 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 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9 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10 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 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 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 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 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5 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劣16 卑劣先帝不以臣卑劣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19 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 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 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慨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慨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认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慨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010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2010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2010年中考(学业水平)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文言文阅读(三)
2010年中考(学业水平)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文言文阅读(三)一、(2010四川泸州)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D.足肤皲裂而.不知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3分)翻译:(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分)翻译:4.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3分)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足肤皲裂而不知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①③④⑥答:()二、(2010广东省广州市)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201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高分阅读兵法:古诗词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
2010年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古诗词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考点透视】总结这几年的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设题的角度,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析语言,想画面,悟感情,辨技巧。
在鉴赏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四个由表及里的步骤来读懂、读透、解答诗歌:1.析语言中考对诗歌语言的考察往往体现在对关键词语、关键诗句的品味理解上。
常见提问:(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3)与某字比较起来,评论高下优劣。
预测提问:从以下几个词中选一个填入诗中的空缺出,你会选哪一个?简说理由。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针对方式三,选准某字,揭示该字在句中(或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
(5)针对预测的题型,参见步骤四,但不同的是立足考生所选字词来谈,还可与其他几个词比较高下,增强所选答案的说服力。
例如诗歌鉴赏第1题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思路分析:这里如果用“对”字,虽说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
而“敌”字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
【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步骤一)。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步骤二),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传的凄怆之情(步骤三)。
2.想画面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所以这种题型非常常见。
常见提问:(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预测提问:根据诗中的某句或句中的某词,展开合理想象,用文学性的语言描绘一幅画面。
2010年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议论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
2010年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议论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考点透视】议论文是表明观点、阐明道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文的一般考点有:(1)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寻找论点,弄清论点与论题的区别;(3)辨识理解论证方法;(4)理清议论结构;(5)把握文意、层意、段意;(6)理解论据选择的技巧;(7)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8)体会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9)理解中心句、支撑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0)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作者的观点及写作意图;(11)为观点寻找或补充论据;(12)立论与驳论的区别等。
【技法指津】阅读议论文,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
只有把握住议论的这些特点,在阅读时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读”。
一把握论点。
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
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
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还有的文章,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
二弄清论据。
阅读议论文,在抓住论点之后,还要弄清楚文中是用哪些论据来证明论点的。
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
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
道理论据包括革命导师的正确论述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此外,正确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经验的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也属于道理论据。
三搞清论证方法及论证方式。
搞清论证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心论点。
要搞清论证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
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其次,还要明确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即立论和驳论。
立论就是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通过反对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一)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
(14分)【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
楚人济④泓而来。
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
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
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⑥迨:趁着。
⑦既:尽,完了。
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2)然后襄公鼓之鼓: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3分)答: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答:参考答案二、(14分)10.(2分)(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11.(3分) 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12.(4分)(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说明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
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说明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考点透视】说明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说明文也就成了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的必选试题。
近年中考涉及说明文的考题主要是:(1)考查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2)具体考查学生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以及作品感受的能力。
【技法指津】在2010年说明文阅读复习备考中,应认识到以下几点:(1)把课文当做“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用。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
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
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
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样题点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
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
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分贝~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鸣。
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2010年中考(学业水平)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文言文阅读(四)
2010年中考(学业水平)语文试题分类精编:文言文阅读(四)一、(2010广东深圳)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题(8分)(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
(4分)二、(2010广东佛山)(一)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6至第10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语文高分阅读兵法:文言文篇(金品特供、备考无忧)【考点透视】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
最常见的有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常用实词,是中考考查的传统考点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
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初中阶段常用文言虚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
常用的文言虚词有二十多个,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十五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那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代替,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类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通过反复训练,熟记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
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是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要正确理解词义及文言句式,需掌握关键性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依据各类句式的特点,正确把握文句的意思,着眼点放在对课文核心句、文眼句及其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式的理解及翻译上。
在今后的中考中,句式的理解和翻译,仍是考查的重点。
【技法指津】
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考试难点是寓意或人物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的概括。
这可以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入手,进行归纳提炼。
当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课外应多读一些诸如《寓林折枝》、《成语故事》等书籍。
广泛阅读,进行有针对性复习。
1、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窥谷忘反”中的“反”通“返”,“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中的“畔”通“叛”。
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即:通什么字,意思是什么。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2、词类活用: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如“腰白玉之环”中的“腰”,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挂在腰间”或“腰上系着”;再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苦”和“劳”,本意都是形容词,这里都用作了动词“使……受苦”、“使……劳累”。
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通过分析比较它的一般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
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
【样题点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注】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注】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
他忠心耿耿,战功卓著,后被人离间,受到燕王怀疑,被迫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2)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2.标示句子的诵读节奏,选择词的恰当义项。
(1)用“/”标示下句的诵读节奏。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2)下面方框中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皆爱惜”中的“惜”,应选择第__________义项。
(只填序号)
惜xī①爱惜。
《韩非子•难二》:“~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
”(耗:减损。
惠:给人好处)②吝惜,舍不得。
蔡琰《悲愤诗》:“岂敢~性命。
”③痛惜,哀伤。
贾谊《惜誓》:“~余年老而日衰兮。
”
3.“郁郁适兹土”的“适”解释为“往,到”。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不能解释为“往,到”的一项是:()
A.由是先生遂诣亮
B.去过怀乡,忧谗畏讥
C.辍耕之垄上
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翻译下面的句子。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5.根据文意,联系“望诸君”的注释,谈谈你对韩愈委托董邵南“吊望诸君之墓”的认识。
【分析】
第1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
这里的“易”与“移”连用,是“改变”的意思;“仕”,在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第2题的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停顿的把握。
划分诵读节奏,一定要参照句式的特点,把握特征,按照不同的停顿规律,以“意群”为单位,重在“语意”上下功夫,不要曲解句意。
第(2)小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正确选择词语的意思,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仔细辨别。
第3题考查的是同一含义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文言词语来表达。
由于给出了例句,又给出了词语的含义,只要将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同一含义,看句子的意思是否通顺、正确就可以了。
第4题是翻译题。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词类活用②古今异义字③一词多义④通假字⑤特殊句式等,运用不同的方法去翻译,做到准确、流畅。
第5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感人情境和形象的领悟,能否说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解答此类题目,要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善于分析,表达有新意。
【参考答案】
1.(1)易:改变。
(2)仕:做官。
2.(1)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2)③
3.B
4.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
5.①借乐毅的经历宽慰董邵南,说明政治上失意的人古已有之,对于“不得志”不要太在意。
②借乐毅在赵受封一事暗示董邵南:有才能的人终会有用武之地。
(意思对即可)
【典型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3分)
(1)出淤泥而不染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蔽: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
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10.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
(2分)
答:
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2分)
答:
【参考答案】
7(1)却(可是,但是)(2)通(同)“返”,返回(3)遮蔽(遮住,遮掩)8、(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蝉接连不断(不停)地呜叫(叫着、长鸣),猿(猿猴)不停(长久)地啼着(鸣叫)。
9、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10、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
11、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