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术入路与解剖珍藏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医学PPT课件
合后,再翻转帽状腱膜瓣将额窦破口彻底封闭,处理额窦的 器械不应继续在术中使用。
21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在中线侧,通常偏离中线1cm锯颅;亦可接近中线,上矢状 窦前1/3段两侧的静脉陷窝和蛛网膜颗粒均较少,对额部中 线旁锯颅影响不大。但在老年人,因硬脑膜与颅骨内板粘着 紧密,阻碍线锯的通过,强行操作可能导致较大量的出血。
的界面结构已经消失。
19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若要将额部骨膜辨向颅内翻转,以修补前颅底的骨质缺损, 常使冠状切口位置高一些,扩大修补瓣面积,并使腱膜下组 织尽可能多地保留于骨膜辨上,以尽可能将眶上和滑车上动 脉保留于骨膜上。
骨窗下缘尽量接近前颅窝底,骨瓣下缘骨孔的下缘应位于眶
上缘上方,通常要求高于眶上缘5mm左右,使骨窗下缘与眶 顶相平,一般不会损伤眶上孔结构。
20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当额窦较大时,术中钻孔可能会将额窦钻破,因此,应先钻 其余骨孔,额部正中一孔最后钻,以防巳污染的钻头造成细 菌播散。取下骨片后,小心地把额窦粘膜向下推开和保护, 如粘膜己破,宜将残余在额窦内的粘膜全部刮除(防止将来
发生额窦粘液囊肿),最后以骨蜡封闭额窦。术毕硬脑膜缝
16
冠状切口
皮瓣游离
帽状腱膜下分离:要注意避免损伤眶上神经和血管 骨膜下分离:操作相对简单;可避免神经的损伤
骨瓣形成
带蒂骨瓣
游离骨瓣
17
18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适应证
单侧前颅底病变 鞍区病变 前循环动脉瘤
操作要点
仰卧位,上半身抬高10度,头稍后仰,使眶板向后倾斜,额
叶自动向后塌陷,增加鞍区的暴露。 自骨膜表面剥离皮瓣至眶上缘附近时,应终止分离,因明显
21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在中线侧,通常偏离中线1cm锯颅;亦可接近中线,上矢状 窦前1/3段两侧的静脉陷窝和蛛网膜颗粒均较少,对额部中 线旁锯颅影响不大。但在老年人,因硬脑膜与颅骨内板粘着 紧密,阻碍线锯的通过,强行操作可能导致较大量的出血。
的界面结构已经消失。
19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若要将额部骨膜辨向颅内翻转,以修补前颅底的骨质缺损, 常使冠状切口位置高一些,扩大修补瓣面积,并使腱膜下组 织尽可能多地保留于骨膜辨上,以尽可能将眶上和滑车上动 脉保留于骨膜上。
骨窗下缘尽量接近前颅窝底,骨瓣下缘骨孔的下缘应位于眶
上缘上方,通常要求高于眶上缘5mm左右,使骨窗下缘与眶 顶相平,一般不会损伤眶上孔结构。
20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当额窦较大时,术中钻孔可能会将额窦钻破,因此,应先钻 其余骨孔,额部正中一孔最后钻,以防巳污染的钻头造成细 菌播散。取下骨片后,小心地把额窦粘膜向下推开和保护, 如粘膜己破,宜将残余在额窦内的粘膜全部刮除(防止将来
发生额窦粘液囊肿),最后以骨蜡封闭额窦。术毕硬脑膜缝
16
冠状切口
皮瓣游离
帽状腱膜下分离:要注意避免损伤眶上神经和血管 骨膜下分离:操作相对简单;可避免神经的损伤
骨瓣形成
带蒂骨瓣
游离骨瓣
17
18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适应证
单侧前颅底病变 鞍区病变 前循环动脉瘤
操作要点
仰卧位,上半身抬高10度,头稍后仰,使眶板向后倾斜,额
叶自动向后塌陷,增加鞍区的暴露。 自骨膜表面剥离皮瓣至眶上缘附近时,应终止分离,因明显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入路ppt课件
.
29
冠状入路切口
.
30
(二)额颞切口:
1、用于翼点入路或改良(扩大)翼点入路
2、适应证: 1)所有位于前循环的动脉瘤; 2)基底动脉分叉部较高的基底动脉瘤和小脑上 动脉瘤; 3)额叶和前颞叶动、静脉畸形; 4)额颞叶病变; 5)鞍区和鞍上病变。
.
31
3、体位:仰卧位,Mayfield头架固定,头 部向对侧旋转20°~30°.对于前部病变,旋 转角度可适当加大;对后部病变,旋转角度 可适当减少。头顶部向后倾10°~15°,使颧 突位于视野的最高点。
颞 顶部切口、远外侧入路、冠状切口等。
.
20
.
21
2、弧形: 如翼点入路切口、枕下 乙状窦后弧形切口等。
翼点入路切口标记
乙状窦后入路切口
.
22
3、直切口: 如枕下后正中入路切口、颞肌下减压术
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切口等。
颞肌下减压直 枕下后正中入路切口
切口
.
23
4、拐杖或倒拐杖切口: 见于小脑半球肿瘤或血肿手术等。
.
37
乙状窦后入路 切口
.
38
(四)枕下中线或旁中线入路
1、适应证: 1)小脑半球、蚓部、第四脑室、脑干、枕骨大
.
额结节 眉弓 眉间 鼻额点
7
4、冠矢点 又称额顶点, 为冠状缝矢状缝相交 点,位于鼻额点与枕 处粗隆连线的前、中 1/3交界处,距眉间约 13cm,是新生儿的前囱 所在处。
5、顶枕点 为人字缝与
矢状缝相交点,位于 .
8
额顶点(前囟)
顶骨
顶枕点(后囟) 枕骨
.
额骨 冠状缝
矢状缝 人字缝
9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ppt课件
额部经纵裂入路示意图
冠状切口额部经纵裂入路切口及骨瓣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适应证
双侧前颅底肿瘤、嗅沟脑膜瘤 鞍区肿瘤 前颅窝底骨折脑脊液漏修补术
操作要点
仰卧位,上半身抬高5~15度,头稍后仰,使眶板向后倾斜, 额叶自动向后塌陷,增加鞍区的暴露。 帽状腱膜下将皮辩翻向前方,保护好额部骨膜,留作修补前 颅底或(和)覆盖额窦用。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至距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约1cm处停止帽状腱膜下剥离,沿两 侧颞上线切开骨膜,形成额部骨膜辩,从骨膜下翻起骨膜辩, 暴露眶上孔(切迹),用微型磨钻或骨凿打开眶上扎,将眶上 神经、血管连同骨膜推向前方 两侧暴露额骨颧突,在其后方及眉间各钻1孔,再在这3孔后 方4~6cm处各钻1孔,其中眉间后方钻孔应注意避免损伤上 矢状窦。
双额开颅额下入路体位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切口及骨瓣
早期的神经外科手术切口主要有两种:
瓣状(马蹄形)切口:多用于幕上手术 直切口:多用于幕下手术
切口
冠状切口 额部马蹄形切口
额颞切口 额颞顶切口
入路
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额部经纵裂入路 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扩大经额入路
经额叶皮质-侧脑室(室间孔)入路 经胼胝体-室间孔入路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
正确地选择手术入路,合理地设计皮 肤切口是实施成功神经外科手术的先决条件。
手术入路的最优化原则
在手术入路的选择过程中,应该把各种入路的特点和 病变的大小、血供来源、周围结构受累情况、术前神经功能 缺损程度及术者的实践经验等因素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比较, 选择一种对病人来说最可行、最有效的手术入路,使之能很 好地显露病变区域,又能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ppt)
6、矢状线 从枕处粗隆至鼻额点引一直线,称 为矢状线,相当于大脑镰和上矢状窦所在部 位。大脑纵裂沿此线
将大脑分为左、右两
半球。
7、顶结节 耳廓尖上方5cm处顶骨外面的隆凸 部,其下方2cm适对大脑外侧沟后支的末端。
8、星点 asterion:
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顶、 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 汇点。相当于外耳门上缘与 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 cm, 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 cm处。 星点适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
▪ 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画 一与下横线相平行的线。
▪ 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 的连线。
▪ 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做 与上、下横线相垂直的线。
▪ 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 中点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 行的线。
▪ 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 缘作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 的线。
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 线位置。
三、颅顶部的血管——静脉
▪ 颅顶部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在皮 下形成静脉网。此外,头部还存有导 静脉构成颅外静脉与颅内硬脑膜静脉 窦之间的交通。导静脉有:
▪ 顶导静脉parietal emissary v. 穿 过颅顶中点后方矢状线两侧的顶 骨孔,连接颞浅静脉与上矢状窦;
▪ 乳突导静脉mastoid emissary v. 穿过乳突孔,连接耳后静脉、枕 静脉与乙状窦;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 (ppt)
(优选)神经外科手术入 路设计
一、颅脑重要骨性标志
1、鼻额点 为鼻根中央的凹陷 处,相当于额骨鼻突与鼻骨的 相接处。 2、眉间 位于鼻额点上方约 2cm处,在两眉之间。 3、额结节 位于眉弓上方约5cm 的最突出部,其深面正对额中回。
4、冠矢点 又称额顶点,为冠状缝 矢状缝相交点,位于鼻额点 与枕处粗隆连线的前、 中1/3交界处,距眉间 约13cm,是新生儿的前 囱所在处。 5、顶枕点 为人字缝与 矢状缝相交点,位于枕 外粗隆上方约6cm,是新 生儿的后囱所在处。
(精选课件)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PPT幻灯片
28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至距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约1cm处停止帽状腱膜下剥离,沿两 侧颞上线切开骨膜,形成额部骨膜辩,从骨膜下翻起骨膜辩, 暴露眶上孔(切迹),用微型磨钻或骨凿打开眶上扎,将眶上 神经、血管连同骨膜推向前方 两侧暴露额骨颧突,在其后方及眉间各钻1孔,再在这3孔后 方4~6cm处各钻1孔,其中眉间后方钻孔应注意避免损伤上 矢状窦。
25
额部经纵裂入路示意图
冠状切口额部经纵裂入路切口及骨瓣
26
27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适应证
双侧前颅底肿瘤、嗅沟脑膜瘤 鞍区肿瘤 前颅窝底骨折脑脊液漏修补术
操作要点
仰卧位,上半身抬高5~15度,头稍后仰,使眶板向后倾斜, 额叶自动向后塌陷,增加鞍区的暴露。 帽状腱膜下将皮辩翻向前方,保护好额部骨膜,留作修补前 颅底或(和)覆盖额窦用。
20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当额窦较大时,术中钻孔可能会将额窦钻破,因此,应先钻 其余骨孔,额部正中一孔最后钻,以防巳污染的钻头造成细 菌播散。取下骨片后,小心地把额窦粘膜向下推开和保护, 如粘膜己破,宜将残余在额窦内的粘膜全部刮除(防止将来 发生额窦粘液囊肿),最后以骨蜡封闭额窦。术毕硬脑膜缝 合后,再翻转帽状腱膜瓣将额窦破口彻底封闭,处理额窦的 器械不应继续在术中使用。
19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若要将额部骨膜辨向颅内翻转,以修补前颅底的骨质缺损, 常使冠状切口位置高一些,扩大修补瓣面积,并使腱膜下组 织尽可能多地保留于骨膜辨上,以尽可能将眶上和滑车上动 脉保留于骨膜上。 骨窗下缘尽量接近前颅窝底,骨瓣下缘骨孔的下缘应位于眶 上缘上方,通常要求高于眶上缘5mm左右,使骨窗下缘与眶 顶相平,一般不会损伤眶上孔结构。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至距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约1cm处停止帽状腱膜下剥离,沿两 侧颞上线切开骨膜,形成额部骨膜辩,从骨膜下翻起骨膜辩, 暴露眶上孔(切迹),用微型磨钻或骨凿打开眶上扎,将眶上 神经、血管连同骨膜推向前方 两侧暴露额骨颧突,在其后方及眉间各钻1孔,再在这3孔后 方4~6cm处各钻1孔,其中眉间后方钻孔应注意避免损伤上 矢状窦。
25
额部经纵裂入路示意图
冠状切口额部经纵裂入路切口及骨瓣
26
27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适应证
双侧前颅底肿瘤、嗅沟脑膜瘤 鞍区肿瘤 前颅窝底骨折脑脊液漏修补术
操作要点
仰卧位,上半身抬高5~15度,头稍后仰,使眶板向后倾斜, 额叶自动向后塌陷,增加鞍区的暴露。 帽状腱膜下将皮辩翻向前方,保护好额部骨膜,留作修补前 颅底或(和)覆盖额窦用。
20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当额窦较大时,术中钻孔可能会将额窦钻破,因此,应先钻 其余骨孔,额部正中一孔最后钻,以防巳污染的钻头造成细 菌播散。取下骨片后,小心地把额窦粘膜向下推开和保护, 如粘膜己破,宜将残余在额窦内的粘膜全部刮除(防止将来 发生额窦粘液囊肿),最后以骨蜡封闭额窦。术毕硬脑膜缝 合后,再翻转帽状腱膜瓣将额窦破口彻底封闭,处理额窦的 器械不应继续在术中使用。
19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若要将额部骨膜辨向颅内翻转,以修补前颅底的骨质缺损, 常使冠状切口位置高一些,扩大修补瓣面积,并使腱膜下组 织尽可能多地保留于骨膜辨上,以尽可能将眶上和滑车上动 脉保留于骨膜上。 骨窗下缘尽量接近前颅窝底,骨瓣下缘骨孔的下缘应位于眶 上缘上方,通常要求高于眶上缘5mm左右,使骨窗下缘与眶 顶相平,一般不会损伤眶上孔结构。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幻灯片
皮瓣应包括一组动静脉
4、避开主要功能区:
尽量减少对运动、感觉、语言 等重要功能区的损伤
5、切口损伤少:
尽量减少切口线的长度,减 少对病人的创伤
防止切口损伤容貌,尽量位于 发际内
6、注意体位:
设计切口前,摆好病人体位, 总的原那么:利于脑保护,便于 术者操作。
注意:
1〕、防止过度扭曲颈部以防止静 脉瘀血;
将大脑分为左、右两
半球。
7、顶结节 耳廓尖上方5cm处顶骨外面的隆凸 部,其下方2cm适对大脑外侧沟后支的末端。
Pterion
8、翼点pterion:位颧弓中点上方约3.8 cm处,为额、顶、蝶、颞四骨相集合处 ,多数呈"H"型,少数呈"N"型。翼点 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遭受 暴力打击时,骨折碎片可伤及此动脉, 形成硬膜外血肿。
2〕、最大限度发挥重力作用以减 少脑的人为牵拉;
3〕、考虑所有体位对脑灌注压和 脑血液的影响。研究显示头位抬高 20°~30°时,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而 不影响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
Mayfield头架固定脚放置遵循原那 么:
Mayfield头架
1〕防止放置在覆盖于气房的骨质和菲薄 的骨质,如颞骨鳞部;
▪ 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 作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 线。
颅内重要构造的体表投影:
▪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 线位置。
▪ 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 上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 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 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 节的上方5~5.5 cm处 。
▪ 顶枕沟:从人字点上 方约1.25cm处向外侧 引一条长1.25~2.25 cm的线,此线即为顶 枕沟的体表投影。
4、避开主要功能区:
尽量减少对运动、感觉、语言 等重要功能区的损伤
5、切口损伤少:
尽量减少切口线的长度,减 少对病人的创伤
防止切口损伤容貌,尽量位于 发际内
6、注意体位:
设计切口前,摆好病人体位, 总的原那么:利于脑保护,便于 术者操作。
注意:
1〕、防止过度扭曲颈部以防止静 脉瘀血;
将大脑分为左、右两
半球。
7、顶结节 耳廓尖上方5cm处顶骨外面的隆凸 部,其下方2cm适对大脑外侧沟后支的末端。
Pterion
8、翼点pterion:位颧弓中点上方约3.8 cm处,为额、顶、蝶、颞四骨相集合处 ,多数呈"H"型,少数呈"N"型。翼点 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遭受 暴力打击时,骨折碎片可伤及此动脉, 形成硬膜外血肿。
2〕、最大限度发挥重力作用以减 少脑的人为牵拉;
3〕、考虑所有体位对脑灌注压和 脑血液的影响。研究显示头位抬高 20°~30°时,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而 不影响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
Mayfield头架固定脚放置遵循原那 么:
Mayfield头架
1〕防止放置在覆盖于气房的骨质和菲薄 的骨质,如颞骨鳞部;
▪ 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 作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 线。
颅内重要构造的体表投影:
▪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 线位置。
▪ 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 上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 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 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 节的上方5~5.5 cm处 。
▪ 顶枕沟:从人字点上 方约1.25cm处向外侧 引一条长1.25~2.25 cm的线,此线即为顶 枕沟的体表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