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1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过程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1) 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①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1) 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 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计时标准>>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甲(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甲乙丙丁【加油站】实验室机械停表J1202的外形如上图所示.【使用方法】第一次按下B,第二次按下B,读数。
第三最后按下A简称: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板书设计】§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二、长度的测量1、基本工具:刻度尺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三、时间的测量1、单位及换算:1 h=60 min 1 min=60 s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1、减小误差的方法: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以避免【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新课引入简时高效,趣味十足.教材在引入新课时要对几个物体进行多次测量,不仅会比较费时,而且学生还没有掌握准确的测量方法,使得测量结果也未必准确.尤其是比较两个圆的面积大小时,有一定的困难.改进后的新课引入简洁省时,只是让学生感觉线段的曲直,对比线段的长短,不需要进行测量.同时,学生通过有无背景的两次对比,很直观的感受到感觉的不可靠,不仅感觉很有趣味,还体会了测量的必要,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这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之一.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管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还是停表的读数,都先以学生的尝试使用为前提,然后再归纳总结,细化方法.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充分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这节课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把讲练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每一循环的新授知识,趁热打铁,及时反馈,学生既能随时巩固,教师又能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有时效性和韵律感.4.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考虑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自学、阅读、请教老师(同学)、分析原因等.本课难点是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通过例题讲解、交流讨论、习题训练逐渐得以突破.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差,还没有良好的探究思维和习惯,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教师对学生的教学组织有一定的困难.2.少数学生对科学计数法表示物体长度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感到困难,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特别是末端对着整刻度的估读不够理解,对读取机械停表的示数也需要进一步的练习来巩固.附件1:盘点收获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时间的单位及换算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附件2:课堂检测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2、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 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3)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3、完成单位换算:(1)一张纸的厚度是:70 um=______nm =________m(2)1.5h = ______ min=______s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__图甲图乙图丙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
-主题一:讨论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
-主题二:讨论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总结换算规律。
3.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刻度尺测量: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1.实践作业:
-请学生运用刻度尺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记录数据,并进行单位换算;
-使用秒表测量自己完成某一日常活动(如刷牙、吃饭等)所需的时间,记录数据;
-要求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2.理论作业: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的规律,完成相关的换算题目;
-分析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测量数据进行说明。
2.时间测量:让学生用秒表测量完成不同动作所需的时间,如跳绳、喝水等。
3.单位换算:设计一些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的题目,检验学生对换算方法的掌握。
4.误差分析:给出一些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
1.知识点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单位换算以及误差分析等内容进行回顾。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认识,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生普遍对长度和时间概念有直观的了解,但在精确测量、单位换算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对刻度尺、秒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针对性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五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能力目标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开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
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估计十秒钟以后举手睁开眼睛,我来计时,看谁估计的最准确。
开始![生]按照指令操作[师]谁能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生]学生答复。
[师]指出正确得数,要想得出准确的数据,我们要学会使用仪器来测量长度和时间,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根底上继续学习。
二、新课教学1.长度的测量[师]大家都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同学们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吗?[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
将这些尺子一一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师]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
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
[生]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
[生]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方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正确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认识。
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本节课我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表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制定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三、教学的重难点:(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二)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策略:(一)设计理念: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换算。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培养学生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长度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二、学习目标展示(见上面的教学目标)三、自学指导1、长度测量单位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SI)。
其中长度的规定如下: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和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1Km=1000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µm=10-6m1nm=10-9m2、长度的测量工具1、正确使用刻度尺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①、使用前要观察刻度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②、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读值.【教学准备】1.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沙漏、电子手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等.2.制作关于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原理与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提问: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指出:为了准确判断线段的长短、面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和温【板书设计】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使用⎩⎪⎨⎪⎧“三看”“五会”2.基本单位:m.常用单位:km 、dm 、cm 、mm 、μm 、nm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二、时间的测量1.工具:手表、钟、停表2.基本单位:s.其他时间常用单位:h 、min. 三、误差1.产生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B.农民常用一定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C.飞船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D.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房屋构件的道具一般用泡沫塑料制作,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2.“全碳气凝胶”是我国科学家研制的迄今为止密度最小的材料,密度只有3kg/m3.某型号汽车发动机采用质量为120kg、密度为6×103kg/m3的高强度合金材料制造,若采用“全碳气凝胶”制造,需要“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A.6g B.60g C.600g D.6000g3.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及其测量单位米和厘米的概念。
2.掌握长度的换算和测量方法。
3.理解时间及其测量单位秒的概念。
4.熟练掌握秒表使用方法。
5.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长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时间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示范使用的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示例物品,如书、铅笔等。
–秒表。
–小黑板、白板笔、擦布等。
2.学生准备:–课本。
–笔、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导入主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长度吗?举个例子。
•长度有没有标准的单位?知道是什么吗?通过和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习与讲解(15分钟)A. 什么是长度?教师可以介绍长度的概念,并提供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示例,引导学生理解长度。
B. 长度的测量方法1.示范使用米尺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2.引导学生探究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
3. 实践与探究(30分钟)A. 小组活动:测量物品的长度学生分成小组,通过使用提供的测量工具,测量示例物品的长度,并在小组内互相核对和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报告测量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B. 教师示范使用秒表教师演示使用秒表测量时间,并提醒学生注意秒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 总结与拓展(15分钟)A. 学生小结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体验和发现,并给出一个总结:•长度的测量方法以及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
•时间的测量方法和秒表的使用技巧。
B.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要概念和方法。
5. 课堂练习(10分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为主题,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概念,以及相应的测量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
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
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
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 1mm=10-3m;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3、长度的测量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2课时)第一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长度的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单位的换算.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1,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 2.1 km=1 000 m 1 m=10 dm 1 dm=10 cm1 cm=10 mm 1 mm=1 000 μm1 μm=1 000 nm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3,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探究一使用前观察及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长( cm)宽( cm)厚( cm)探究二如何较准确的测出一元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答:(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约为10-4 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的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跟进训练】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把三角板一把刻度尺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14,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 min和h.2.1 min=60 s 1h=60 min=3 600 s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此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合作探究】探究三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 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 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答: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探究四(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答:(1)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2)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误差【知识与技能】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点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D )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2课时)第一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长度的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单位的换算.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1,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2.1 km=1 000 m 1 m=10 dm 1 dm=10 cm1 cm=10 mm 1 mm=1 000 μm1 μm=1 000 nm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3,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探究一使用前观察及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探究二答:(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约为10-4 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的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跟进训练】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把三角板一把刻度尺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14,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 min和h.2.1 min=60 s 1h=60 min=3 600 s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此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合作探究】探究三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 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 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答: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探究四(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答:(1)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2)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误差【知识与技能】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点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D )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的起始节,主要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节是学生进入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后续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以及基本的测量工具的使用。内容主要包括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和测量误差的认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理,掌握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测量案例,让学生了解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测量知识的理解。
2. 教学活动设计
- 实验活动:安排一次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测量误差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测量误差的认知和理解。
- 角色扮演: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测量员和观察员,进行测量操作和误差分析,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大小或距离的量,而时间是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的量。它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2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物理实验的章节,本节课通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介绍了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各种物理量的测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和时间单位的认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长度和时间测量有初步的了解,但精确度不高,缺乏系统性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接触较少,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等测量工具。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意识。
3.通过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采用示范法,教师演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刻度尺、秒表、测量物体等实验器材。
2.制作课件,展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如测量身高、测量跑步时间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平时是如何测量身高和时间的?从而引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演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教师提供的测量物体,记录测量数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测量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物理量需要测量?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创新的测量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整体设计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使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例如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基础。
刚开始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1节首先给出了两幅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从而引出使用测量工具或仪器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在明确测量的必要性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研究性学习来总结长度和时间的知识,达到能够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正确测量的目的。
本节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两次分组实验,一次是用刻度尺测长度,另一次是用停表测量时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有效地突出了重点。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和例题分析实现难点突破。
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20243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2课时)第一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长度的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单位的换算.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1,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 2.1 km=1 000 m 1 m=10 dm 1 dm=10 cm1 cm=10 mm 1 mm=1 000 μm1 μm=1 000 nm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3,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探究一使用前观察及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探究二答:(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约为10-4 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的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跟进训练】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把三角板一把刻度尺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14,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 min和h.2.1 min=60 s 1h=60 min=3 600 s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此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合作探究】探究三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 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 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答: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探究四(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答:(1)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2)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误差【知识与技能】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点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D )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4.截取法(化整为零):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雁江区第五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重点难点:使用正确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符号:、、、、、、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µm1µm= nm 1m= nm 1cm= m 1nm= m560mm= m 165cm= m 1250km= m3、长度的测量A、使用前,;B、读数时视线;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和。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准确值是,估计值是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3)课桌的高度8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3、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4、测一测A. 物理课本的长 、宽 、厚度 ;B. 手指甲的宽约 cm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D.你的课桌高 、长 、宽二、集思广益○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 ○4 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
①伸开手掌,从
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1/299792458s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
求出硬币的d=s/n
: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即为硬币的直径。
根据公式
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
探究:纸的厚度为
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让学生看课文图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
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
页小资料,
(min)
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中学生的;
物理课本的宽为
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
、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
( )
B
、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
)
、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小明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奋力一跃,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