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模拟作文题“孔子的道歉”写作指导(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君子不器”(附:审题指导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君子不器”(附:审题指导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班会课上,同学们正就自我成才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有同学引用《论语》里的名言“君子不器”阐述当今时代需要通才,强调要成为多才多艺的人。
也有同学提出“君子当器”,认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专才,呼吁大家成为有专门特长的人才。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进行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想导引《易经•系辞》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整体,道是系统。
器是工具,器是容器。
道有主动性,器为被动性。
道是思想,器为身体。
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超凡脱俗,心怀天下,一言…行都体现着对于世间万物的关怀。
这就要求君子有综合性的能力和见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方面。
因此孔子才会将“不器”作为君子的标准。
世事变迁,随着社会的更迭,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会有所改变,“君子不器”是否是评价人才的合理标准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曾经的博古通今、谈天论地似乎在现实生活中都仿佛浮萍一般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思考和钻研的品质。
这两年,一个全新的名词火了一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指的是不满足“专一职业”,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年轻人,他们会在自我介绍中用斜杠来区别自己的不同职业。
可在“专业化”成为“理所当然”的今天,人才应该尽力做到“不器”,丰富自我,做一个“全才”,还是应该刻苦深挖某一领域而有所成就,一招鲜吃遍天,做一个“专才”呢?因此,这个题I目的矛盾点就显现出来了,君子应该“不器”还是“器”,也就是当今社会的人才应该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还是只专攻于某一领域。
这篇文章的立意有三种:“君子不器”“君子当器”以及“专通结合”,在选择的过程中倾向于前两种,因为这样的立意观点明确,便于阐释。
其次,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是最重要的,要沿着一根主线,这条主线的内在逻辑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层进式,结构和条理问题实际上就是思路问题,首先要理出整体构思,然后解决层次安排问题。
3道高考作文模拟题+审题指导(立意参考)+优秀范文
3道高考作文模拟题+审题指导(立意参考)+优秀范文01模拟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
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
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谈底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审题指导】这道题目需要学会由实转虚的思维模式,并且要根据“本色”的内涵及作用,把“底色”的所指具体下来。
明确所指之后,就可以以递进的方式构思文章了。
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
同样,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绘事后素”:“先有……才能”油画:……会影响……人生:底色与发展密切相关在“底色与……”的关系论述中,要对“底色的作用”进行合理和充分的分析。
不要用并列式结构,写出多个底色。
一篇文章中中心一定要明确,也就是说你所认为的底色应该是唯一的,或者说是多人生发展最为重要的。
【优秀范文】谈底色(一类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溪水之所以清澈见底,离不开源头澄澈的活水。
这就好比绘画作品成功与否,离不开先上的一层底色。
底色,是画之源,更是人生发展的基石,国家前进的根本。
孔子所言“绘事后素”,人亦如此。
只有选对了正确的人格底色,人生的画卷才会绚烂多彩。
有的人选择了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拿起纯白的染料绘底。
战火纷飞中,特蕾莎修女不顾伤者的蓬头垢面、蛆虫满身,依然悉心照料伤员,仔细为其清理伤口;温州的“兰小草”15年坚持匿名捐款,为了帮助天下可怜的孤儿,无家可归之士……在人生画板上,他们用善心将白色做底,其人格所携带的缤纷色彩则如同彩虹般映照人世,温暖人间。
然而,社会中亦不乏有人为自己挑选了墨黑的底色。
早些年的“皮革月饼”“大头娃娃”“苏丹红事件”,再到如今“3·15”打假晚会上所揭发的种种欺诈事件。
黑心厂家的背后暴露的则是人们良心的泯灭。
高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为他人着想
五、写作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及其弟子游学时突遇大雨,多次借伞不成,子路建议到子夏家去借伞。
孔子摇头并感慨地说:“子夏是个护财的人,如果我去,他会因为我是他的老师把伞借给我,但内心会很痛苦;如果他不借,别人就会说他吝啬、不尊敬师长。
我不去借伞,既可以让他不痛苦,又可以保全他的名声。
”一位知名主持人曾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如果你驾驶的飞机飞行时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答:“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跳出去。
”在场的观众大笑,主持人却继续注视着孩子,发现他流下了热泪,其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小孩接着说:“我要去拿燃料,再回来救大家!”这句话惊得大家哑口无言。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军方要求厂家达到100%,厂家说99.9%已是极限。
军方就改变了检查制度,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
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人活于世,重在与人相处,针对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思考或感受?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为他人考虑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
”渡河中的我们或许赤脚,或许全副武装,但我们决不能因自己所需的脱掉他人的鞋子,而套在自己的脚上,因为我们要为他人考虑,不能自私的只为自己。
社会是个群体的社会,我们与他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可能孤立的存在,所以要为他人考虑。
战国时期著名的管仲、鲍叔牙二人是至交,管仲家中贫困,有老母奉养,二人皆为布衣之时,管仲总爱占鲍叔牙的便宜,管仲却从不恼怒自己的行为,鲍叔牙也不介意。
当别人对鲍叔牙说与管仲断交时,鲍叔牙却为管仲开脱,这就是鲍叔牙的仁义,能够为他人考虑,站在管仲的角度,所以结交了一个真挚的兄弟,一个过命的交情,成为战国时期的佳话,是流传久远的“管仲之交”。
2021—2022学年高一写作训练:+“孔子困于陈蔡”主题+含优秀范文
高一语文下第一单元写作延伸——孔子及其弟子的问答一、关于读书报告会(2020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精选样文:剑鞘之清辉——班级读书会发言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拭去历史的风尘,《论语》的简约精妙,以及《史记》的纵深博大都使我们手不释卷,本次读书会我们将围绕管鲍二人共同辅助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的故事展开思想碰撞,而我也有一点小小的火花,希望同大家交流。
文人挥剑起舞,清风拢于两袖,武将抽剑劈刺,血色沾染双眸,酒气消散,山河终静,那剑便铛的一响,已入鞘中,只余残残清辉,森森杀气。
书已阅过,愿用剑鞘作比,与大家谈一谈让我感触最深的人物:鲍叔。
锻造剑鞘,须不没剑刃之材,使稀世名剑不负荣光。
鲍叔对齐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鲍叔有此等慧眼去荐管仲于国之大才,而舍私人之纠纷。
剑鞘忍受了剑刃的磕碰,却依旧宽容,而鲍叔相比于举贤任能之常人等更为可贵的一点便是能与矛盾之中发现对方,甚至说发现共鸣,发现超越,这便需要一双慧眼,一颗真心,一胸气度,一腔忠义,而这才使管仲大展才华。
此之谓剑鞘之相知。
修缮剑鞘,须契合剑刃之芒,使锋利稀铁不易挫伤。
不知有没有同学认为,鲍叔如此无私的推荐与退让是否会使自身的抱负无法实现?最初我也曾有疑虑,但联系作家陈彦的小说《主角》后,似乎便有了些许明了,“大角儿是需要一分憨痴和笨拙的”,而这份看似不争不抢的退让之后,更有着达者大融的动人情怀。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含解析) (15)
试卷第1页,总9页绝密★启用前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含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共5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孔子与崇尚天籁的道家和主张非乐的墨家相比是资深的高雅音乐爱好者,歌唱是作为春秋文化的代表的孔子日常生活的常态,即使困厄如在陈绝粮,孔子也依然弦歌不绝。
音乐不仅是他情感的宣泄,还意味着一种信念和坚守。
作为歌者的孔子,常常借音乐表达他内心的情怀。
音乐使孔子用感性的方式认知世界,用审美的方式思考人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思想。
孔子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使他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
歌诗、鼓琴、击磬,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得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能够在他那里得以升华“礼崩乐坏”之所谓“乐坏”,一方面表现为周代典章制度中用以昭示“以仪辨等”的用乐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的转移,即厌古乐而喜新乐。
二者的实质,都是乐与礼的分离,即雅乐精神的失落。
孔子适逢这段文化裂变期的时空中心,对行将失落的周代雅乐进行修复、改造和传播,是他必须面对的、不容回避的文化使命。
孔子的正乐是对《诗》的乐章和音律的规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礼对雅乐的要求,也是对乐器使用制度的维护。
乐音和乐器在孔子那里,不仅是供人欣赏、上下和合的表演艺术,也是载礼之器、行礼之仪,因此孔子正乐的实质在于为乱世正礼。
一提到正礼,总会有人把它与简单机械的复古联系起来,仿佛孔子总在想以一己之力,紧紧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使其倒退到西周时代。
其实不然。
孔子对抱残守缺、泥古不化也是持批评态度的。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一方面礼崩乐坏,另一方面复兴礼制的呼声四起,特别是理性主义、辩证思想的集中出现,为春秋士人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和超越提供了历史依据。
2020年新模式高考(山东卷)高三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 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 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 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020 年新模式高考(山东卷)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 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 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 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 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 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 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 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 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 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仿2020高考作文)2020高三作文模拟“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哪一个感触更深”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仿2020高考作文)2020高三作文模拟“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哪一个感触更深”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不喜欢,厌恶),故几(接近)于道。
2.《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为长者折枝(指像攀摘树枝之类的简单事情),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4.《庄子·秋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
学校举行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以上四则材料,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以高一年级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国旗下讲话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评析真与善、知识与道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不可偏废,一个人只有成人才能成材,只有立心立德才能立功立言。
从小事、小节开始,让品德修养润物无声地进入学生心田,就能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整个人生打下向好向上的价值基础。
品德修养是每个人的人生常修课。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正处在正确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正确选择,如何为人处世,或许上述材料可以激发思考。
1、水是大自然里最顽强最智慧的存在。
当面对恶劣的环境时,我们百折不挠地坚持到底,遇到不公的待遇和不友好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心如止水般去看待事情,找出问题点,能屈能伸,以柔克刚。
2、健康的心理是,无论贫穷与富贵,皆保持一颗平常心。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在于无论贫富都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升华。
3、强调无论事情大小能力强弱,主观能动性很重要。
4、位置局限眼界,时令限制话题,见识束缚教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非常重要。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学会道歉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学会道歉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模拟考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惠书敬悉,迟复为歉!”古人懂得道歉,回信晚了要表示歉意;得罪了他人,要负荆请罪。
懂得道歉,是一种美德,体现着君子风度;学会道歉,能够化解矛盾,补救错误。
道歉与羞耻心相关,与人的修养相连。
然而在生活中有些人认为道歉太没面子;也有人认为口头道歉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行动。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在“学会道歉,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上发言,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联系实际,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导作文题目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思路,材料贴近社会实际生活,重视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材料中,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道歉的内涵,先列举了古人表达歉意的做法:回信晚了要道歉,得罪了人要负荆请罪,体现的是道歉的诚意。
随后点明了道歉的积极意义,并指出道歉体现的是人的心理和精神品质,最后列举现实生活中对道歉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意在引导我们对这种现象进行思考。
从整体上看,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呈现了要道歉与不道歉的理由。
写作时要综合考虑,并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立意行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歉意于口,修养于行。
“良言一句三冬暖”,美德浸润人心,修养外化于行。
要用真诚的道歉解决纠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勇于道歉的文明美德。
2.懂得道歉,真情自显。
一句真诚的道歉,展现了谦谦君子风度;展现了廉颇负荆请罪的大国将领气概;彰显了汉武帝“轮台罪己”的贤君圣主风范。
3.不懂道歉,歧路亡羊。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不肯道歉,我们失去了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提高自我的机会;因为不肯道歉,我们失去了挽回和改善自己形象的机会;因为不肯道歉,我们把小事变大,把简单变复杂,损失了更多的时间和财富。
宽容的前提是悔过(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
宽容的前提是悔过(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本文作者:许婧怡指导教师:孙延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2020届原创预测同题异构作文】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遭遇敌人,激战中两名战士失联。
他们是来自同个镇子的好友,如今又成了难友,彼此照顾和安慰。
十多天他们仍未联系上部队,找不到食物,他们打死一头鹿,依靠鹿肉维持几日。
剩下的鹿肉背在战友安德森身上。
再次与敌人相遇,激战中两人又巧妙逃脱。
就在自以为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安德森肩膀受伤。
后面战友惶恐跑过来,语无伦次,抱着他痛哭不止。
晚上一直念叨母亲,两眼直直。
第二天找到部队。
事隔30年,当年开枪的战友去世。
安德森说:“我知道是他开的枪,他抱住我时,我碰到发热的枪管,当晚我原谅他。
你拿枪打我,我仍然相信那只是枪走火。
我知道他想活下来是为母亲,但还是未等到。
我装着根本不知道也从不提及。
我和他一起祭奠老人家时,他跪在母亲遗像前请我原谅,我未让他说,我们又做二十几年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原谅他……”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升格作文】宽容的前提是悔过①二战时两名战士与部队失联。
他们在森林里甩掉敌人时,因仅有的食物一块鹿肉,小个子朝战友安德森开枪,打伤了他。
因小个子想活着回去见母亲,安德森当作他的枪走火,未揭穿阴谋。
后来二人得救活下来,小个子在母亲遗像前向安德森忏悔,安德森宽容地原谅他,他们保持二十多年友谊。
知错必改,善莫大焉,但前提是认识到错误,谅解总在忏悔后。
②宽容别人,是一种至高修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孔子与弟子颜回周游列国时只剩一把米,颜回烧饭时发现米上一处有灰,又不舍得扔,就抓出来吃掉了。
这恰巧被孔子看见了,孔子认为颜回不尊敬师长,自己偷吃。
听了颜回解释后,孔子原谅了他,并悔恨错怪人,向颜回道歉。
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作文道歉习题解析一例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惠书敬悉,迟复为歉!”古人懂得道歉,复信晚了要表示歉意;得罪了他人要负荆请罪。
懂得道歉,是一种美德,体现着君子风度;学会道歉,能够化解矛盾,补救错误。
道歉与羞耻心相关,与人的修养相连。
然而在生活中有些人认为动不动道歉,太没面子;也有人认为口头道歉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行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相关的经历和体验吗?请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参照202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呈现了要道歉与不要道歉的理由。
写作时要综合考虑,并联系实际。
写作思路一:歉意于口,修养于行。
“良言一句三冬暖”,美德浸润人心,纠纷休止于真情,修养内化于行。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道歉的文明美德。
写作思路二:懂得道歉,真情自显。
一句真诚的道歉,展现了谦谦君子风度;展现了廉颇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的大国将领气概;彰显了汉武帝“轮台罪己,靡费天下”的贤君圣主风范。
写作思路三:不懂道歉,歧路亡羊。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不肯道歉,我们失去了抚平受伤心灵创伤的机会;因为不肯道歉,我们失去了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提高自我的机会;因为不肯道歉,我们还失去了挽回和改善自己形象的机会;因为不肯道歉,我们甚至把小事闹大,把简单事变复杂,损失了更多的财富、时间乃至失去生命。
学生可以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写记叙文。
写作提示
写作提示: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的故事。
材料的叙述对象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材料中的两位学生只是议论的对象,材料主要是表述孔子对这两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这两位学生的行为。
所以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孔子。
选取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
抓关键就是抓住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的关键句。
孔子赞成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孔子反对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
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辨明是非就是要明确孔子表扬学生接受奖赏、批评学生自己报账,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分析原因:为什么别人批评学生而孔子表扬?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却很生气?这两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
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1.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2.道德和利益统一。
3.符合义理,追求财富。
4.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
5.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点评:本题所选的观点很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
本
观点对学生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既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也体现了高考的教化功能。
符合高中学生的学情。
2020高考语文作文供材预测(太和一中李岩 提供)
2020高考语文作文供材预测(太和一中李岩提供)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孔子说:“行已有耻。
”意思是讲,一个人做人行事,要知羞耻,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孟子说:“耻之于人大矣!”意思是讲,具有羞耻之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人至关重要!
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并称“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而当今却有一些人公义品格萎缩,公德意识退化,社会良知缺失,私欲放纵,缺乏羞耻感,甚至违背了做人的底线,令人扼腕叹息。
读了上面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就上述材料进行立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5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模拟作文题“孔子的道歉”写作指导(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有次曾因旅途困顿,已七日未吃一粒米饭。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白米煮饭,饭快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这锅饭我已先吃了一口,不可以祭祖了。
”孔子问:为什么?颜回脸红地说:“刚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
”孔子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抱歉地说:“我平常对他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
弟子们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来源于网络)
作文分析
材料主要通过孔子对学生颜回认识过程的不断深入,描述如何正确深刻认识他人的道理。
孔子对颜回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认识过程。
刚开始时,认为颜回偷吃米饭,还假装试探颜回。
后来在和颜回交流的过程中,才进一步得知自己出现了观察错误且固执地坚持自己错误的认知。
最终得到本材料的含意:了解一个人是不容易的。
可有以下角度立意:
一是从孔子的认识过程出发,得出在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应该学会“用理性去了解别人”“不要受眼前现象的迷惑”,要学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观察与思考并存”的方法,从而从根本上、从理性的角度去正确认识人。
二是从孔子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情境出发,深入了解一个人不仅“需要自己的观察”,而且“要学会和他人交流”,不“盲目主观想象和臆断”,通过交流“化解误解和矛盾“,弄清迷惑,才能深入地了解一个人。
三是从孔子的感悟出发,要知道“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而且“人性是复杂的”,“认识一个人是不容易的”。
任何片面、武断、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都是不适合的。
要学会用一种全面思维、圆形思维、多向度思维方式去认识人。
素材化用
素材1:宰相肚里能撑船化用例段: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由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下属杨戏,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该把他杀掉!”但蒋琬通过仔细了解他的为人,知道这就是他的脾气秉性。
他说:“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可见,没有他对杨戏的深入了解,就不会有他对杨戏性格的准确把握。
后人称赞“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这正是深入了解一个人才带来的美誉。
素材2:比尔﹒盖茨的成功化用例段:说起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无人不知。
但你可曾想过,他的成功离不开对他有着深入了解的妈妈。
小学时,他的妈妈就发现他在计算机领域有兴趣爱好,于是就花了当时是天价的两万美元,让他去上全西雅图第一所开办计算机的湖滨中学。
正是母亲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才促使一代计算机天才的诞生。
素材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古谚化用例段:古谚有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是最为复杂的动物,是会思想的苇草,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交往和思考,才能正确深入去认识人、了解人。
范文展示
放飞理性,了解他人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当大文豪苏东坡读到此句时,却纳闷菊花凌霜抱雪,秋风难动,诗中却被“吹落满地金”,于是提笔续下“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以表达自己的看法。
谁知日后赏菊,巧遇秋风,却正是一派满地铺金,纷纷落落的景象,使他不由得自惭形秽。
即使是名流千古的大文人苏轼,读诗时也会因一时主观上的判断而产生误解。
读人如读诗。
然而,诗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是比精巧机器结构更复杂的多细胞生物,是拥有独立思想的。
总而言之,人比物更难懂,而在这个人与人紧密联系的社会中,我们却常常自以为“眼见为实”,用自己主观的判断来看待他人,抱着一颗难以确定稳定的心,却常常将他人的好意当作恶意,并因此产生误解。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有两个苹果,妈妈对她说,“你有两个苹果,能不能给妈妈一个?”小女孩不做声,却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
妈妈很伤心,觉得女儿很自私。
但就在下一秒,她却看到女儿水灵灵的大眼睛,将一个苹果递到自己面前,她听到女儿天籁般的嗓音“妈妈,这个苹果更甜一些,给你。
”可以发现,即使是母亲与其以血缘紧紧相连的女儿,即使是被世人誉为“圣人”的孔子和他最宠爱最信任的弟子之间,也会产生误解,而这些都缘自于他们没有把握事物的本质,凭自己主观的意念得出结论。
如果妈妈斥责了女儿,抑或是女儿得知了妈妈起初对自己的看法,这个纯洁善良如天使般的小女孩,内心又将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而作为普通人,我们显然无法超越圣人明辨是非,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但至少我们要怀着一颗善心去看待他人,只有自己的出发点是善的,才更容易观察到他人善的一面。
而我们却又有多少次,只因看到一个点,一个面,而给他人贴上了我们心目中的标签,实际上则是背道而驰的误解?
由此可见,知人难矣。
主观认识往往控制了我们的思想,使得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当我们认为是彼此两个人在交流,而实际上却是六个人:你认为的你,
你认为的他,真实的你;他认为的他,他认为的你,真实的他。
我们常常责怪别人用“他认为的他”和自己交流,却从未意识到自己又何尝不是用“你认为的你”和别人交流。
所以说要了解一个人,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真实的你,用真实的你与他人交流。
其次,要抛弃主观的意识,别让主观的认识束缚住了自己的理性。
孔圣人可以当场化解与弟子的误解与矛盾,但作为常人的我们呢?更有甚者更是埋下了一生都未解开的心结,怀着悔恨与遗憾度过了一生。
只有理性客观地分析,才能跳出主观的陷阱,做出更正确的判断,更加全部方位地了解他人。
伯牙与子期的相互理解,铸成了“高山流水”的一段佳话;诸葛亮与刘备的相互理解,在历史上留下了蜀国辉煌的历史,萧乾与钱钟书夫妇的相互理解,在那一段艰难的岁月里共渡难关。
让我们挣脱主观的束缚,张开理性的翅膀,了解他人,更是了解我们自己。
【评点】
作文开头引用苏轼事例,引出全文观点,思路清晰,行文流畅。
三四段逐层深入,从一般人写道圣人,从“为什么”写到“怎么做”,在比较中点题,在层递中升华。
结尾两组点例升华全文,再次点题。
全文语言如行云流水,思路清晰,起承转合云运用自如,不见斧迹,颇见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