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是学术界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教师,其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需要深入研究学科内容并进行学科开展工作,促进学科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一、注重学科研究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科研究,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研究型教师需要始终保持学科的敏感度,关注前沿动态并保证学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可以通过参加教育会议、阅读学术论著、多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来扩展研究范围,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与启示。
在教学中,研究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和思考,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教师应把握学生思维方式、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开拓思路。
二、持之以恒的研究心态持之以恒的研究心态是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基础。
教师应该钟情于教育事业,持续关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并不断升级和自我完善。
研究型教师要具备每个细节都能够引起重视的敏锐性,保持好奇心和追求卓越的毅力。
三、多元化的情境体验研究型教师需要多元化的情境体验,拓展自己的思维框架。
可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比如参加各类会议、研讨会和交流活动。
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机会扩大自己的视野,例如考取各类证书、参加学术论坛、进行讲座等方式,增加不同的知识来源和发人深省的思想碰撞。
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技能是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师要注意各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能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调整和选择恰当的授课方式,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不同的课程,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型教师应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和业内人员交流、合作,分享教育资源和协作解决教育问题。
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科发展状况,同时获得更多的学术支持和创新思考。
总之,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需要教育理念、学科研究、研究心态、情境体验、教育技能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表现,只有凭着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推进学科的发展,实现教育的使命。
浅探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浅探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一、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现实意义首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家知道,教育是满足一定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几乎是一种灌输——记忆式的教学,在这种带有很强的记忆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把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存储器”,而不是积极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者,知识成了教师恩赐于学生的礼物,而不是师生共同分享的精神产品,学生自身的感受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乎被完全忽略掉。
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中小学,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深入挖掘自身的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师范院校及各教师培训机构所不能完成的师资培训任务,在教学第一线、从教育实践中培育出自己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促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勇于挑起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旗,推动时代的进步。
其次,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提到教师队伍的培养,不仅只是师范院校或教师培训机构的专职,“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首先不是纯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如何适应当今变化了的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人才,使创新教育真正地进入中小学课程结构之中,并且能够成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而有序地发挥作用,研究型教师培养成功与否成为关键的因素。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不能从实践中锤炼出新的理念验证、充实教育理论,就无法成为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必然面临被教育淘汰的危险。
在儒家传统文化强烈熏陶下,我国学校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对学生主体性、探究性的培养。
在近几年的学校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日益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迫使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而这一切又取决于学校能否拥有一批创新意识强、科研能力高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二、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如何培养研究型教师队伍呢?基于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下面仅从三个方面粗浅地谈一下研究型教师培养的策略与途径。
(整理)培养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培养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原则与策略作者:董连法发表时间:06.07当前培养中小学研究型教师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何谓研究型教师?目前存在着多种定义,笔者认为,研究型教师就是将教育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分析教学行为与学生行为,不断探究教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并在反思中不断追求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教师。
与以往经验型教师相比,研究型教师在教育观念、创新意识、教学方式、科研观念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因此,培养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与以往也是不同的。
一、培养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原则(一)研究与教学实践相互促进的原则在传统教育中,学校及社会以对学科知识的占有量来评价学生,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
面对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把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灌输给学生,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的最大占有量。
在学生面前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事实上,这些所谓权威的知识仅局限于狭窄的学科知识,教师的工作简单化为对学科知识的复制和粘贴,忽视了学生各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有一部分教师忽视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新理念的接收,裹步不前,总是在原地绕圈子,致使教学实践缺少活力和生机,更谈不上甚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也就不能使教学实践得到及时的改进和发展,最终影响教育教学的总体质量。
当今的教育世界提倡“损有式教育”,即教育要损去对知识占有的欲望,不再以占有知识作为核心。
在这一前提下,教师也要由知识权威转变为成为学生的学习顾问和伙伴、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困惑,他们的自我知觉,以及他们与现实的联系”,“分析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对该背景塑造学生行为的途径进行研究”,“分析教学行为并试图使课堂成为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反思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学生。
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和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报刊,登陆互联网,以及听讲座报告等方式,及时吸纳新的知识信息,拓宽视野,丰富自己原有的理论体系并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为从事研究做好准备。
浅谈中小学校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策略
教师 ・ 学 生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教 育部 颁 发 的《 关 于 改进 和加 强教 学研 究 的指 导意 见 》 曾 指 出: ”将 教 学研 究 的重 心 下 移 到 学校 , ” ” 以教 师 为 研 究 的主 体” , ” 教 师要 把 日常教 育工 作 与教 学研 究 融 为一 体 , 形 成 一种 新 的教 师职 业 生 活 方 式” 。我 认 为 将教 师 培 养成 研 究型 教 师 , 使 每 名教 师都 能 成 为教 育 家将 是教 师 队伍 建设 的必 由之 路 何 谓 研 究 型 教 师 较之” 经验 型教 师 ” 、 ” 技 术 型教 师” 而言 , 研 究 型教 师 具 有 以 下 一 些特 点 : 1 、 具 有 正 确 的人 生观 和价 值 观 . 具 有 强 烈 的 事 业 心和 责任
一
学校 要 真 正 确 立科 研 兴校 的 办学 理 念 , 建 立教 学研 究 的 导 向机 制 、 激 励 机 制 和保 障机 制 。教 师要 形 成 读 书学 习与反 思 的 习惯 , 增 强研 究意 识 。以研 究 者 的 眼光 审视 、 分析 和 解 决 自 己在 教 学 实践 中遇 到 的 真 实 问题 , 克服 被 动 性 、 盲 目性 ; 把 日常教 学 感, 敬业爱生 , 教书育人, 为教 育事业乐于奉献。这是研 究型教 工作 与教 学研 究融 为 一 体 ,形 成 一 种 新 的教 师职 业 生 活方 式 .
教学新思考: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教学是一门科学。
和自然科学不同,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是和学生打交道,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比探索自然科学更为复杂的一门科学,它在客观上要求每一个教师始终要以研究的姿态去从事平凡的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岗位上体验到职业的乐趣和职业成功的幸福,也必须自觉地把平凡的教学工作当作一门科学去研究。
一、研究型教师的主要特征在那些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身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职业特征。
1.追求教学深度。
所谓教学深度,指的是对某一学科知识的深厚挖掘和积淀。
一名研究型教师不会满足于对学科教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或者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应付学生考试所需要的那一点点知识,无论在小学、初中、高中哪一个学段的哪一门学科,仅就学科知识本身而言都已经是无边无际的了,它都需要教师用一生的时间去不断学习提高,从而让自己拥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功底。
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厚积薄发,举重若轻,应付裕如,就必须要研究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使之成为有机的学科知识体系。
常有教师因为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有限,因而自己也满足于所掌握的那一点皮毛知识,这样,他既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也绝不可能成为一名学者。
相反,也有的教师即便是从事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工作,也能够在追求教学深度的跋涉中成为学科教学大家。
2.追求教学广度。
所谓教学的广度,主要指的是同一学科所涉及的众多知识面以及相邻的学科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仔细研究下去,都可以分出若干个博大精深的学科知识分支,任何一个细小的分支,又都蕴含了包罗万象的知识。
一个研究型教师就是要努力掌握学科知识的整体脉络,并对每一个知识分支都有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
以大家都熟悉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为例,且不说字形、词语、说话,仅就拼音而言,就是一门无比复杂的学问。
词语的读音如何筛选,如何规范,普通话与方言、网络语言的关系等等,这其中有许多学科研究课题,可以做出许多教学研究成果来。
怎样培养研究型教师
一、学校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工作思路(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师博览群书,是丰富自身知识积累、提高理论水平的需要。
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学校组织教师读专业书、理论书及有启迪有哲理的读物,与智者对话,让教师得到精神享受。
通过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行为教养、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二)提高教师研究课题的能力研究始于问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要从问题入手,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怎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像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新课改带来的大量的鲜活问题,给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1.要抓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教材处理是否恰当,教学、学法指导是否到位等,及时思考并作笔记。
2.要注重对自己工作中一些有意义的教育现象的认识、看法、体会进行提炼,重视理论升华。
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
不必攀比大课题,追求级别和档次,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做活。
(三)提高教师的撰写论文能力教师撰写论文是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环节。
学校的做法如下。
一是引导教师学写论文。
学校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和措施学习,即结合写理论学,结合撰写论文学,结合教研组活动学,结合理论测验学,结合教学评比、指导竞赛学,结合外出参观学等。
二是指导教师论文写作。
教师撰写论文题材,要让教师选取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鼓励教师从写观察一得、教育叙事、教学随笔之类开始,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记录下来,整理成较高的学术论文。
三是建立论文的激励机制。
把论文获奖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论文发表或获奖按级别给予奖励;召开校内教师论文评议会、组织教研成果研究会,出版论文集,推广、宣传教研成果,让教师能通过发表论文体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
二、学校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工作途径我校立足校本教研,将专家引领、学习观摩、课堂练兵、课后反思、同伴互助有机结合,提高教师践行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研究型教师的作用越发重要。
他们为学生提供引领思想和开拓视野的教育模式。
而研究型教师也需要不断成长和进步,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责任,带领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提升。
本文将介绍研究型教师成长策略。
一、努力提升自身的学识和能力作为研究型教师,首先需要的是知识面的宽广和丰富,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学生的问题有更强的把握。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技术,如语言表达、教育教学设计、数据统计等等。
可以选择自学、参加教育培训及工作坊等方式进行提升。
二、积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型教师也需要时刻保持敏感,积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这样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术和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研讨会、讲座等方式,了解其它教育领域的想法及教学经验,借鉴他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认识,不断创新。
三、不断挑战自我与教学实践研究型教师需要进行自我突破,培养自己的勇气,不断寻找及处理教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另外,教师们可以把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同时也可以启示学生如何在实践中获得更多信息和经验。
四、注重沟通和互动研究型教师除了要注重自身的学识和教育方法外,还需要注重与学生间的沟通。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在课程中加入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五、不断反思和总结研究型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做出客观有用的评价,及时反思总结,改善教学方法并作出调整。
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效率及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不断的本职工作以及进行上述的策略努力后,研究型教师必须要考虑如何走上更高一步的领导岗位,进而更好地去推动创新和社会进步。
因此,教育领袖的特质同样是一个研究型教师的终极目标,这需要教育者思考从自身成长到领袖角色转变的支持、教育和专业发展路径,逐步使个人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学术水平。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在当今教育环境下,研究型教师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主流。
研究型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教育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以下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策略的几个方面:1. 持续学习作为研究型教师,持续学习是必要的。
学习不仅限于学科知识,还应该包括教育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教育实践经验等方面。
通过参加培训、学术会议、阅读专业书籍等途径,研究型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
2. 实践反思实践反思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对教育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并寻找改进的方法。
通过实践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研究的能力。
3. 合作共享合作共享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教师需要与其他教师、教育专家、研究者等进行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开展教育研究。
通过合作共享,教师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实现研究型教师的成长。
4. 参与科研作为研究型教师,参与科研是必要的。
教师需要关注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或参与学校、社区等的研究工作。
通过参与科研,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5. 关注学生作为研究型教师,关注学生是必要的。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特点和发展潜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教育实践。
通过关注学生,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研究的本质和目标,提高自己的教育效果和影响力。
6. 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关键。
教师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探索符合学生需求的创新性教育方式。
通过创新实践,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研究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7. 关注职业发展作为研究型教师,关注职业发展是必要的。
教师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关注职业发展,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领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一、培养研究素养的重要性研究素养是指教师具备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一个具有良好研究素养的教师,能够通过科学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研究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学效果:研究素养使教师能够根据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素养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具备研究素养的教师可以不断深化自己的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在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3.增强学科意识:通过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学科领域,增强自己的学科意识和学科观念。
只有具备较强的学科意识,教师才能更好地实施学科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方法。
二、研究素养的内涵研究素养是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研究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识别与提出能力: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研究性的问题,从而指导教学实践。
2.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力:研究活动需要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能够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3.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研究活动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实际数据。
教师应该具备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从而能够得出科学准确的研究结论。
4.研究成果表达和交流能力:研究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研究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能够将研究成果清晰地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1.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培养研究素养的基础。
教师应该加强对教育科学和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深入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技巧。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作为中小学教师,研究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它涉及到我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及对常规教学方式的更新与改进。
在这个时代,教师不能仅仅只有教书育人的本领,还要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那么中小学教师应该怎样提升研究素养呢?一、掌握学科知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领航员,必须熟练掌握所教授的学科内容。
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除了自身快速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更要开拓眼界,追求专业发展,参加相关领域培训、学术研讨会,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了解更多的教学方式,提升研究素养。
二、注意跨学科思维跨学科思维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局限于学科内部的问题,而且具有掌握和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授的学科知识,还应该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这样就能有效地开展多学科的课程设计,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者相互交织连接起来。
三、勇于开展探究中小学教师应该勇于开展探究研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追求科研成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研究素养。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实验法、社会调查等等。
同时,利用网络平台现有的研究成果也可以让教师成为学科研究的参与者,了解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实践中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中小学教师在业务培训的时间内,应该不断地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科技和学术成果,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保持教学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五、探究多种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完成自我评价和改进不足的地方。
通过了解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全面、更公平、更有效的评价方案,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研究型教师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研究型教师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希望通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而研究性学习的推广也需要有相应的支持和带头人,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就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就将深入探讨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研究型教师,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它与传统的教师讲解式教学不同,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资料、实地调研、设计实验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并进行实践性操作,最终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独立理解和应用。
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性学习在学生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要想真正取得成功,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领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不能简单地强调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还需要注重教师的学科研究能力和对教育教学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带头人。
那么,如何才能够在学校中成功地培养研究型教师呢?学校领导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明确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团队,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相互交流、学习和创新。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评定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术成绩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个人也需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班等方式,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自主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转变。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研究素养的养成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小学教师研究素养的养成路径。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
学术素养包括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学科造诣,注重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
教师还应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教育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能够对学术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教师需要具备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
科学研究方法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实证研究、文献综述、调查问卷、访谈等常用的研究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能够有效地处理和分析研究数据。
教师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实践不断摸索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而进行研究和总结。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研究意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在动力,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
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和耐心,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工作。
为了提高研究能力,教师可以参与学术研讨会和研究项目,与其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研究型教师的校本培养策略-精选教育文档
研究型教师的校本培养策略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知识经济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呼唤,面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答案是必须做研究者,即成为研究型教师。
所谓研究型教师,指的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职业敏感性、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加合理、有效,并能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教师。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这里仅从教师所在学校怎样培养研究型教师谈几点意见。
一、转变传统的教师观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里,认为搞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或者是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事情,中小学教师只是教书先生。
在这种传统教师观的影响下,中小学教师常常以“知识传授者”而不是“教育研究者”的身份出现,是“教书匠”而不是研究型教师。
这种陈旧的、过时的教师观如不改变,培养研究型教师特别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群体就缺乏认识上的前提。
实际上,使教师从“经验型”、“苦干型”向“研究型”转变,就是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也意味着教师对自身的一种变革。
二、营造科研氛围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建设研究型学校文化,充分尊重教师的创造性,鼓励他们进行教育教学实验与研究,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崇尚研究的风气。
1.学校领导确立“科研兴校”战略,重视教育科研,带头投身教育科研,是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的重要前提。
如,华东师大一附中的“四先”原则:学校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先制定教育科研计划;议事和处理问题时,先进行科学论证;在总结学校工作时,先总结教育科研工作;学校在评优时,先考虑在教育科研方面作出成效的教师。
2.积极开展有关教育科研的活动。
如,读书沙龙、专题论坛、研究成果汇报交流、小型研讨会等,是营造科研氛围的重要途径。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研究型教师在教育行业中,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他们不仅具有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还有强烈的探究精神,能够不断地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改进。
随着时代变革和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研究型教师成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主力军。
如何发掘和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潜能成为了教育行业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研究型教师的定义、特点及养成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型教师的定义研究型教师指的是那些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不仅具有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而且能够深入探究教学的内在规律和方法,通过不断调查、研究、创新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
二、研究型教师的特点1、变革精神研究型教师具有变革精神,能够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2、学习能力研究型教师具有强烈的学习能力,能够主动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3、团队合作研究型教师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同事、家长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避免因人际关系问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4、独立思考研究型教师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审视问题并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思维。
三、研究型教师的养成方案1、提高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其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型教师更要具有高超的专业素养。
针对这一点,教师需要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和学位,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课程,定期汇报教学成果和经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2、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形式和模式在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师要积极参与这一过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同时,应关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3、拓宽研究领域研究型教师应该拓宽研究领域,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教育教学经验。
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研究,比如可进行“班级管理”、“学生发展”等方面。
同时,可以邀请其他学校、其他领域的专家一起研究,以得到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教师的研究素养是指教师具备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小学教师研究素养普遍较低,急需一条养成路径来提高教师的研究素养。
养成研究素养的路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研究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教师要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包括认真细致的观察和问题发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科学实验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技能等。
教师还应加强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二、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
学校要为教师搭建研究平台,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科研课题、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提供相应的研究经费和资源支持。
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展示,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合作和交流。
三、提供研究教材和资源支持。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研究教材和资源的编撰和整理,为教师提供科研方向和课题的参考资料。
教育部门还应建立教师研究成果的数据库,方便教师进行研究成果的查阅和交流。
四、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
中小学教师要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包括每天保持一定的时间用于教育教学研究、定期进行研究总结和反思、参加教育研讨会和学术交流等。
教师还应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将研究成果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五、加强教师培训和终身学习。
教育部门要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终身学习的投入,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和研讨会,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学术资讯,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素养。
学校还应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励教师进行研究和创新。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和方法,能够
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研究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培养。
研究素养的养成路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理论知识。
中小学教师要培养研究素养,就要
首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理论知识。
只有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科内容和教育学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教师可以参与学科研究或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通
过参与研究项目的过程,培养科研能力和研究素养。
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学术著作、
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研究方法。
教师需要善于借鉴和运用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遇
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进行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
的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实验,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手段,
评估教学效果并进行优化。
教师需要加强专业学习和实践。
教师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研修活动,增加
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
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
和创新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浅谈成为创新研究型语文教师的主要策略
浅谈成为创新研究型语文教师的主要策略成为一名创新研究型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学理念,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不断追求创新突破。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成为创新研究型语文教师的主要策略。
一、提升个人素养成为一名创新研究型语文教师,首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
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和榜样,提升个人素养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励学生产生兴趣。
提升个人素养包括:提高语言文字功底、加强文学修养、拓展学科知识面、培养敏锐的语感等。
只有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研究型教学。
要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
语文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榜样,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是非常重要的。
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修养感染学生,激励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不断学习和研究成为一名创新研究型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
语文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学科知识能力的加强,要深入学习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了解国内外语文教育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研究探索,挖掘教材的内涵,以创新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注重教学设计和实践成为一名创新研究型语文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和实践。
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注重教学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教师要注重研究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研究素养是指教师具备的关于教学实践的研究思维和方法、教学技能和对教育问题的敏锐洞察等方面的素质。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思维和方法的素养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严谨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究教育问题,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具体来说,这种素养包括以下几方面:1. 研究问题意识的素养: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发现教育问题、提出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 研究方法素养: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探究教育问题。
4. 研究分析素养: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对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二、教学技能的素养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素养是指具备一定特定教学技能,能够有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具备专业水平和灵活性。
具体来说,这里包括了以下几方面:1. 教育教学观念的素养: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明确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教材和学生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2. 教学设计素养: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流程。
3. 教学实施能力素养:中小学教师要集合多种手段和方法,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4. 教育创新能力素养: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教育创新能力,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拓展,实现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三、教育问题敏锐洞察的素养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对教育问题的敏锐洞察,针对学生情况和学校发展,积极参与和发起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机构的发展和改进。
具体来说,这里包括了以下几方面:1. 知识前沿素养: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关注国内外教育领域动态和新发展,了解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 教育改革能力素养: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积极思考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注重建立更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在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师 教 育
既定的知识并取得预期的成绩 , 就算完成了教师的任 行动研究原是社会科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 , 意将 务 。于 是他们 满足 于作 为经 验型 教师 的现 状 , 对教 学 行动者与研究者联合起来共同作研究。 此方法最早由 实践不 愿做一 些改 变 , 更不愿 意进 行全 面而 彻 底 的教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引入教育领域 ,并于 2 0世 0年 学改革。这样片面地维持波澜不惊的教学 , 潜在地压 纪 7 代后 期得 以兴 盛 ,有效 的解 决了 教 育教学 中
维普资讯
当代教 .科学 20 膏 06年第 5 期 成 绩行之 有效 的方 法 , 些经 验成 了教 师教 学 的唯 一 第 一步 。 这 重 要 的法宝 。他们误 认 为凭借 这 些经验 , 学 生掌 握 让
( ) 行教 育行 动研 究 二 进
当前培养中小学研究型教师是提高教师专业化 前提下 , 教师也要 由知识权威转变为成为学生的学习
的有效途径 , 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何谓研 顾问和伙伴 、 成为学 习者和研 究者 ,研 究学生 , ‘ 研究 他们 的自我知觉 , 以及他们与现实的联 究型教师? 目前存在着多种定义 , 笔者认为 , 研究型教 他们的困惑 , 师就 是将教 育教学与研 究 相结合 , 教学过 程 中科学 系”】 分析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 。 在 I“ 1 , 以及对该背景塑造 分析教学行为与学生行为 , 不断探究教育教学的本质 学生行为 的途径进行研究”】 分析教学待为并试图 f“ 2 , 与规律 , 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提高 9 并在反思 使课堂成为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 过研究 自己的 ”殖 中不断追求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教师。 与以往经验型教 教学实践 , 及时反思教学行为 , 提高 自己的教育教学 师相比, 研究型教师在教育观念 、 创新意识 、 教学方 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学生 。 式、 科研观念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 因此 , 培养 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 培 中小学 研 究 型教 师 的基 本原 则 和 策略 与 以往 也 是 不 养和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通过阅读书籍 、杂志 、 报
威的知识仅局限于狭窄的学科知识 , 教师的工作简单 化为对学科知识的复制和粘贴 , 忽视了学生各种能力 知识不断得到验证和深化 , 并使教学不断得到改进。 与素质的培养。 有一部分教师忽视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 ) 学经验 与创新 相 结合 的原 则 二 教 和新理 念的接收 , 裹步不 前 , 总是 在原地 绕 圈子 , 致使 在知识文化观 ( 与智慧文化观相对应 , 即以知识 教学实 践缺少 活 力和生 机 , 更谈不 上甚 至 没有 足够 的 作为文化的核心 , 在教学中的表现是教师片面突 出知 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 , 也就不能使教学实践得到 识的重要性 , 以掌握知识的多寡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 及时的改进和发展,最终影响教育教学的总体质量 。 标准 ) 的影响下 , 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 教师 当今的教育世界提倡“ 损有式教育”即教育要损去对 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 , , 因此他们所积累的经验 知识占有的欲望 , 不再以占有知识作为核心 。在这一 大都是一些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 并对提高学生学业
同的 。
一
、
培 养中小学研 究 型教师 的基本 原则
( ) 究与教 学 实践相互促 进 的原则 一 研
在传统教育中, 学校及社会以对学科知识的占有 量来评价学生 。 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面 对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 教师不得不把尽可能 多的学科 知识灌输给学生,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的最大 占有量 。 在学生面前教师是知识的权威 , 事实上 , 这些所谓权
抑 了学 生各 种能 力的 发展 , 成 了严重 的 后果 。在 当 造 实践者与研究者相脱节的问题。 教师开展行动研究能 更 好的把 握教 育教学 实 践 中的 不确 定性 , 不断 的发 展 前 这个 以创新 为号 角的时 代 里 ,面 对这 样 一个 公式 :
卓越= 创新+ 力, 毅 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 育者 , 要培养 大量作为研究者的学生 ,要在教师职业中追求卓越 , 就 必 须结 合 自己 已有 的 教 育教 学 经验 作 进一 步 的 科 学研究, 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就是
维普资讯
教 师教 育
26 0 年第5 鼍¨ 糖,辩拳 0 期 橼 |
培养中 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 文 关娟 4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研究意识与能力的学生。 本文阐述 了培养研究型教师的 两个基本原则: 研究与教学实践相互促进的原则和教 学经验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提 出培养过程 中的三个有 效策略 : 变教师教 育科研 观念 ; 转 进行 教 育行 动研 究 ; 以指导 学生的研 究促 进教 师的研 究 。 关 键词 : 究 型教 师 ; 研 基本原 则 ; 策略
刊, 登陆互联网 , 以及听讲座报告等方式 , 及时吸纳新 的知识信 息 , 拓宽视野 , 丰富 自己原有的理论体 系并 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 为从事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 , 在教 学实践中 , 一方面要善于研究新理论 、 新方 法 、 新思 路, 将有关理论 内化 , 形成基于 自己独特话语系统的 相关理论体系 ,实现 自在知识向自为知识的转变 , 提 高 自己的理论修养 ; 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要善于 发现 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 以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理论 为 指 导积极 开 展行 动研 究 , 在解 决 问题 的 过程 中使 理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