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信道为awgn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课程中关于信道为AWGN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信道AWGN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理解AWGN信道的概率分布、噪声功率和信道容量等关键参数。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AWGN信道的知识对通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AWGN信道的定义、特性和数学模型;2.AWGN信道的概率分布函数及其性质;3.AWGN信道中的噪声功率和信道容量;4.AWGN信道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性能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AWGN信道的相关概念、特性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中的AWGN信道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AWGN信道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实验演示视频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通信实验装置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信道为AWGN章节的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评估标准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本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课程设计的背景、目标、方法和结果,并对所得结果进行评估和讨论。

二、背景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以通信原理为基础,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通信系统,提高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频分复用(FDM)技术的数字通信系统。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和掌握FDM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 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传输信道和接收端;3. 评估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四、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1. 确定通信系统的需求和参数,包括信号频率范围、带宽要求等;2. 设计发送端,包括信号源、调制器和功率放大器等模块;3. 设计传输信道,模拟真实通信环境,包括添加噪声、信道衰减等;4. 设计接收端,包括解调器、滤波器和信号恢复等模块;5. 实现通信系统,并进行调试和测试;6. 评估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五、结果经过设计和实现,我们成功完成了一个基于FDM技术的数字通信系统。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结果:1. 发送端:我们设计了一个信号源,产生多个频率不同的信号,并通过调制器将这些信号转换为调制信号。

最后,我们使用功率放大器将调制信号放大到适当的功率水平。

2. 传输信道:我们模拟了真实的传输信道,并添加了噪声和信道衰减。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通信系统在实际环境下的性能。

3. 接收端:我们设计了一个解调器,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原始信号。

然后,我们使用滤波器去除噪声,并对信号进行恢复和解码。

4. 性能评估:我们评估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误码率、信噪比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讨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实际应用的能力。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的学习。

通过教材学习和课堂讲解,学生应该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基本特性、传输介质的特性、调制解调原理等基础知识。

2. 通信原理实验操作。

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信号的产生与采集、调制解调器的使用、传输介质的特性测试等实际操作技能,加深对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

3.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学生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包括信号的传输与接收、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与应用、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方法。

1.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学习方法。

学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实验操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

3. 评估方法。

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多种评估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四、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

2.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实验室安全,保护实验设备。

4. 学生应认真对待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五、课程设计效果评估。

1. 通过考试和实验报告评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2. 通过课程设计报告评分,评价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课程设计效果评估,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调制、解调等;2. 学习并运用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通信过程中的信号传输特性;3.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通信原理知识,设计简单的通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相关通信实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针对通信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3. 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认识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年级的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原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信号与系统:信号分类、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2. 信道与噪声:信道的数学模型、信道特性、噪声分类与性能指标;3. 数字调制技术:幅度键控、频率键控、相位键控及其组合调制技术;4. 解调与检测:同步解调、非同步解调、最佳接收机原理;5. 通信实验与课程设计:设计并实现基于数字调制解调的通信实验,包括实验方案、设备选型、数据采集与分析;6. 现代通信技术简介:蜂窝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教材第二章;第二周:信道与噪声,教材第三章;第三周:数字调制技术,教材第四章;第四周:解调与检测,教材第五章;第五周:通信实验与课程设计,结合教材及实验指导书;第六周:现代通信技术简介,教材相关章节及拓展资料。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信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信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信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中信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性;2. 使学生了解信道编码、解码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3. 引导学生掌握信道容量、信道带宽等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知识分析实际信道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信道编码、解码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对信道参数进行计算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形成合作共赢的价值观;3. 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贡献。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通信原理课程的实践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通信原理的实际应用尚不熟悉。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3. 强调课程目标的可衡量性,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信道概念及分类:介绍信道的定义、分类(如有线信道、无线信道、模拟信道、数字信道等)及特性;2. 信道编码与解码:讲解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如卷积编码、汉明编码等,以及解码方法;3. 信道参数计算:阐述信道容量、信道带宽等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4. 信道模型:介绍常见的信道模型,如AWGN信道、多径信道等;5. 信道仿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信道仿真,分析不同信道特性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6. 实践环节:设计简单信道编码方案,进行编码、解码实验,观察实验结果,优化方案。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信道概念及分类,信道特性;2. 第2周:信道编码与解码原理;3. 第3周:信道参数计算方法;4. 第4周:信道模型及仿真;5. 第5周:实践环节,设计、实验和优化信道编码方案。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引言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信号与系统、调制与解调、编码与解码、传输介质与传输线路等内容。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一个具体的通信系统,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并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个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示例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全面掌握通信原理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该课程设计将涉及到信号的生成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信道编码与纠错等内容。

设计目标设计目标是指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中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根据通信原理的教学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能够生成不同类型的信号。

2.掌握调制与解调的原理与方法,能够对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

3.熟悉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能够对传输信号进行编码与纠错。

4.了解常见的传输介质与传输线路,能够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与传输线路。

设计内容本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号的生成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信道编码与纠错等。

具体的设计内容如下:1. 信号的生成与解调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选择一种信号生成方式,并对该信号进行解调。

对于信号的生成,可以选择使用函数发生器、数字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来生成特定的信号。

而信号的解调则可以通过相应的解调电路来实现。

学生需要掌握生成不同类型信号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将信号进行解调。

2. 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调制与解调是通信原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将信号调制到载波上进行传输,并在接收端进行解调。

学生需要选择一种调制方式,并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解调。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频移键控调制(FSK)、相移键控调制(PSK)等。

学生需要理解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践中。

3. 信道编码与纠错在信道传输中,由于信道的干扰和噪声等原因,传输信号往往会出现错误。

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常常需要对传输信号进行编码与纠错。

(完整版)通信原理课程设计-2ASK

(完整版)通信原理课程设计-2ASK

WU11 AN TEXTILE UNIVERSITY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2A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姓名:徐胜王成龙班级:电子11203班学号:丄指导教师:李有科成绩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题目:2ASK 传输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现、课程设计的目的1)通过利用matlab simulink ,熟悉matlab simulink 仿真工具。

(2)通过课程设计来更好的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熟悉2ASK勺调制与解调3)更好的了解通信原理的相关知识,磨练自己分析问题、动手创新等能力。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1.掌握2ASK 解调原理及其实现方法,了解线性调制时信号的频谱变化;2.认识和理解通信系统,掌握信号是如何经过发端处理被送入信道然后在接收端还原;3.学会2ASK 传输系统的二级调制解调结构,测试2ASK 传输信号加入噪声后的误码率,分析2ASK 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三、设计报告1 前言现代通信系统要求通信距离远、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好。

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的调制解调技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最早的模拟调幅调频技术的日臻完善,到现在数字调制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信息的传输更为有效和可靠。

二进制数字振幅键控是一种古老的调制方式,也是各种数字调制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MATLAB!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一个2ASK调制与解调系统. 用示波器观察调制前后的信号波形; 用频谱分析模块观察调制前后信号频谱的变化;加上各种噪声源,用误码测试模块测量误码率;最后根据运行结果和波形来分析该系统性能。

通过Simulink 的仿真功能摸拟到了实际中的2ASK 调制与解调情况。

、2ASK 调制与解调原理2.1 2ASK 调制原理振幅键控是正弦载波的幅度随数字基带信号而变化的数字调制。

当数字基带信号为二进制时,贝U 为二进制振幅键控。

设发送的二进制符号序列由0、1序列组成,发送0符号的概率为P ,发送1符号的概率为1-P ,且相互独立。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课程设计一、需求分析本次通信原理和通信技术的课程设计旨在设计一个基于PC和微控制器的双向通信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PC端向单片机发送数据,然后单片机将信息处理后返回至PC端,同时能够在PC端控制单片机内的LED矩阵实现具有自定义内容的动画效果。

二、解决方案1. 系统结构系统结构PC -- UART ----> 单片机 -- SPI ----> LED矩阵| 数据信息 | | 数据信息 ||返回处理结果| |实现动画效果|其中,PC通过UART串口与单片机通信,单片机通过SPI串行接口控制LED矩阵。

2. 系统实现流程PC端设计在PC端,使用Python编写程序实现向单片机发送数据。

Pyserial 库提供了使用Python与串口通信的接口,可方便地实现PC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具体实现流程如下:1.引用Pyserial库,打开串口。

2.输入待发送的数据信息。

3.将数据信息编码为二进制格式,并发送至单片机。

4.等待单片机返回处理结果。

5.解码单片机返回的结果信息,输出至控制台。

单片机设计在单片机端,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从PC接收数据,并将返回值传递给LED矩阵控制程序。

具体实现流程如下:1.引用SPI库,设置协议参数。

2.初始化串口通信。

3.监听串口,获取PC发送的数据信息。

4.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

5.在LED矩阵控制程序中根据返回结果更新矩阵显示内容。

三、实现步骤1. 硬件环境搭建1.准备一台Windows计算机。

2.准备一块带有串口的单片机开发板,例如STM32F103C8T6或ESP8266。

3.准备一个LED点阵模组,例如MAX7219。

2. 软件环境配置1.安装Python3.x版本。

2.安装Pyserial库,可通过pip命令或者直接下载安装程序安装。

3.安装Keil C51工具集,并编写单片机的应用程序。

4.配置LED矩阵控制模块,可以直接使用成品模块,或自己设计并制作PCB电路板。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和最新发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能够使用实验设备进行通信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情怀,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调制解调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系统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

2.第二章:模拟通信原理,讲解调制解调技术、信号传输和接收处理等。

3.第三章:数字通信原理,包括数字调制、信道编码、误码纠正等。

4.第四章:现代通信系统,介绍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5.实验环节:进行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备操作,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系统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通信技术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通信案例,使学生了解通信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开展通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信道、调制解调等核心知识点。

2. 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掌握通信过程中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带宽、误码率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并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通信系统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探索通信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索通信领域奥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通信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通信系统的分类。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2. 信号与信道:讲解信号的分类、特性,信道的概念、分类及信道特性。

- 教材章节:第2章 信号与信道3. 调制与解调:介绍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分析常用调制解调技术及其性能。

- 教材章节:第3章 调制与解调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讲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带宽、误码率等,并进行性能分析。

- 教材章节:第4章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5. 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通信原理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科学系统地组织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对通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与系统基础实验- 信号波形观察与分析-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 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响应2. 模拟通信原理实验- 模拟调制与解调实验(如AM、FM、PM)- 信道特性分析- 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3.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 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如2ASK、2FSK、2PSK、QAM)- 数字基带传输与复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4.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TCP/IP协议栈原理与实现-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 物联网通信技术(如ZigBee)5. 通信系统设计实验-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 编写实验报告提纲- 准备实验数据和分析工具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四、实验报告格式1. 封面- 实验报告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实验日期2. 目录- 实验报告各部分标题及页码3. 正文-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4.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五、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2. 实验原理阐述准确,实验步骤描述详细3. 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结论具有说服力4.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流畅六、实验报告评价标准1. 实验原理掌握程度2. 实验操作熟练程度3.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5. 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通信原理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目录1 技术要求 (1)2 基本原理 (1)2.1 2FSK调制原理 (1)2.2 2FSK解调原理 (2)2.3 2FSK信号的表达式和波形图 (2)3 建立模型描述 (3)4 模块功能分析或源程序代码 (4)5 调试过程及结论 (9)6 心得体会 (12)7 参考文献 (12)2FSK通信系统设计1 技术要求设计一个2FSK数字调制系统,要求:(1)设计出规定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结构;(2)根据通信原理,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码速率,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3)用Matlab或SystemView 实现该数字通信系统;(4)观察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5)系统的性能评价。

2 基本原理2.1 2FSK调制原理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产生,可以采用模拟调频电路来实现,也可以采用数字键控的方法来实现。

两种FSK信号的调制方法的差异在于:由直接调频法产生的2FSK信号在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是连续变化的(这一类特殊的FSK,称为连续相位FSK(Continous-Phase FSK,CPFSK)),而键控法产生的2FSK信号,是由电子开关在两个独立的频率源之间转换形成,故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不一定连续。

图1是数字键控法实现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原理图,图中两个振荡器的输出载波受输入的二进制基带信号控制,在一个码元Ts期间输出f1或f2两个载波之一。

图1 键控法产生2FSK信号的原理图振荡器1选通开关反相器振荡器2f2选通开关相加器基带信号e(t)2.2 2FSK 解调原理图2 2FSK 相干解调原理框图数字调频信号的解调方法很多,如相干检测法、包络检波法、过零检测法、差分检测法等。

下面就相干检测法进行介绍。

相干检测的具体解调电路是同步检波器,原理方框图如图2所示。

图中两个带通滤波器的作用同于包络检波法,起分路作用。

它们的输出分别与相应的同步相干载波相乘,再分别经低通滤波器滤掉二倍频信号,取出含基带数字信息的低频信号,抽样判决器在抽样脉冲到来时对两个低频信号的抽样值进行比较判决,即可还原出基带数字信号。

通信原理systemview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ystemview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ystemview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和原理,掌握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并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1.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2.掌握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

4.能够使用SystemView软件搭建通信系统模型。

5.能够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6.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

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如信号、信道、噪声等,以及通信系统的模型,如发送器模型、接收器模型等。

2.SystemView软件的使用方法:介绍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界面和操作方法,如创建模型、添加组件、设置参数等。

3.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介绍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如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误码率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应用和性能分析方法。

3.实验法:通过SystemView软件的实验,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SystemView软件、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通信原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资料。

2.SystemView软件:SystemView软件作为通信原理的仿真工具,用于学生的实验和练习。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噪声等;2. 学生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3. 学生能了解并分析常见的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及其优缺点;4. 学生能运用通信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设计和搭建简单的通信系统模型;3. 学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对实际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 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优化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通信观念,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能够发挥个人优势,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3. 学生在面对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时,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判断;4. 学生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对通信技术研究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通信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通信原理》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信道与噪声、信号的空间与时间表示等;教学安排:第1-2章,共计4学时。

2. 通信系统模型:线性通信系统、非线性通信系统、基带与带通系统等;教学安排:第3章,共计6学时。

3. 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正交幅度调制等;教学安排:第4-5章,共计8学时。

4. 通信信号处理:信号的采样与恢复、信号的量化与编码、多路复用与解复用等;教学安排:第6章,共计6学时。

5.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分析、信道容量、信息论基础等;教学安排:第7章,共计6学时。

(完整word版)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完整word版)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目录1 技术要求 (1)2 基本原理 (1)2.1 2ASK调制 (1)2.2 2ASK解调 (3)3 建立模型描述 (4)3.1 Simulink仿真实现2ASK调制和解调 (4)3.2 MATLAB编程实现2ASK调制和解调过程 (4)4模块功能分析或源程序代码 (5)4.1 Simulink实现2ASK调制和解调功能 (5)4.2 Matlab编程实现2ASK调制和解调 (8)5 调试过程及结论 (15)5.1使用Simulink实现2ASK模型仿真 (15)5.2 用Matlab编程实现2ASK模型仿真 (16)6 心得体会 (17)7 参考文献 (18)2ASK 通信系统设计1 技术要求(1)设计出2ASK 通信系统的结构;(2)根据通信原理,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码速率,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3)用Matlab 或SystemView 实现该数字通信系统;(4)观察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5)系统的性能评价。

2 基本原理2.1 2ASK 调制1 基本原理2ASK 是利用载波的幅度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

其信号表达式为: ,S (t)为单极性数字基带信号。

其调制过程如图1所示:图1 2ASK 调制过程t t S t e c ωcos )()(0⋅=2 两种调制法2ASK 信号的产生方法通常有两种: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

模拟调制法使用乘法器实现,如图2所示。

键控法使用开关电路实现,如图3所示。

图2 模拟调制法图3 键控法3 功率谱密度若设S(t)的功率谱密度为Ps (f ),2ASK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为()f P ASK 2,则 由图4可见,2ASK 信号的功率谱是基带信号功率谱的线性搬移,由连续谱和离散谱组成。

图4 2ASK 功率谱密度也称 OOK 信号开关 K接0 接1e 0( t )[])()(41)(2c s c s ASK f f P f f P f P -++=f c + f s fc - f s ff c f c + f s f c - f s f c sf s s s 0S( t )e o d2.2 2ASK解调相干解调需要将载频位置的已调信号频谱重新搬回原始基带位置,因此用相乘器与载波相乘来实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 概述—————————————————————————————22 课程设计要求—————————————————————————33 SystemView动态系统仿真软件————————————————-3 3.1 SystemView系统的特点————————————————————33.2使用Systemview进行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44 数字调制系统BER测试的仿真设计与分析---------------——————55 仿真系统组成及对应结果——————————————-——————7 5.1 低频相干调制解调系统组成与分析———————————————-7 5.2 高频相干调制解调系统BER测试仿真模型建立与分析———————-10 5.3高频差分相干调制解调BER测试仿真模型建立与分析——-------——125.4高频相干与非相干对比————————————————---——--166 心得体会———————————————————————————187 参考文献———————————————————————————191 概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在学习中有些内容未免抽象,而且不是每部分内容都有相应的硬件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通信电路和通信系统原理及其应用,验证、消化和巩固其基本理论,增强对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在通信原理的理论教学结束后我们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

Systemview是ELANIX公司推出的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模拟和分析的可视化仿真平台。

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直到一般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等各个领域,Systemview 在友好而且功能齐全的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精密的嵌入式分析工具。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并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信号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等,并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掌握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理解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

3.学习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通信技术。

4.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5.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6.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进行通信实验。

7.能够编写简单的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了解通信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信号处理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2.信号处理技术: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采样、量化等。

3.调制解调技术: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4.编码解码技术:数字编码、纠错编码、信道编码等,以及解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以及通信技术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挑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本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调制解调、信道编码、信道等化和基带信号的处理等。

在调制解调部分,我主要学习了AM、DSB-SC、SSB、VSB、FM、PM等调制方式。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不同的调制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如AM适用于语音信号,FM适用于音频、视频信号等。

在实践中,我结合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调制方式,使得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更加稳定。

在信道编码部分,我了解到了如卷积码、Turbo码、LDPC码等编码方式的特点及使用场合。

通过设计实验,我发现Turbo码可以使用相对较短的码字并保证系统时延与性能表现均优秀。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采用了Turbo码。

在信道等化部分,我学习了线性等化和决策反馈等化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了解到决策反馈等化器不仅能够补偿多径衰落导致的时域扩展,还能够抑制噪声和深度衰落的影响。

因此,我在传输信号时使用了决策反馈等化器。

在基带信号处理部分,我掌握了带限制信号的解调原理、卡门滤波器
的作用及其特点、根正弦脉冲的设计等内容。

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处理,我设计了多种带通滤波器,保证了信号的信噪比。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我对通信原理的相关知识有
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多种实用技能。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
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应用。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培养他们应用这些原理和技术进行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调幅调制的设计与实验、解调技术的设计与实验以及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与性能评估。

1. 调幅调制的设计与实验在这部分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一个调幅调制系统,并利用软件仿真工具对其进行验证。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调幅调制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幅信号的生成、调幅索引的选择等。

其次,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系统要求和信号源,设计调幅调制系统的各个模块,包括信号源、载波生成、调制器等。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设计的调幅调制系统的性能,并分析各种信噪比条件下的调制效果。

2. 解调技术的设计与实验这部分实验主要涉及解调技术,学生需要设计一个解调器,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性能。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解调技术,如包络检波、同步解调、PSK解调等。

然后,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解调要求,设计解调器的各个模块,包括接收机前端、解调器、时钟恢复器等。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设计的解调器的性能,并分析各种信噪比条件下的解调效果和误码率。

3. 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与性能评估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将前两个实验的成果综合起来,设计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首先,学生需要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带宽等。

然后,学生需要设计一个适合的调制解调方案,并搭建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性能评估,分析系统的实际性能与要求的符合程度,并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还可以掌握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HDB3编码及解码的实现院(系):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班级:电子091班学号:0903741021 0903741023姓名:石楚雄王一浪指导老师:郭建中2011 年12 月30日0.摘要目前,虽然数字基带传输不如带通传输那样应用广泛,但对于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仍是十分有意义的。

这是因为,第一,在利用对称电缆传输构成的进程数据通信系统中广泛采用了这种传输方式;第二,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基带传输方式也有迅速发展的趋势,目前,它不仅用于低速数据传输,而且还应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第三,基带传输中包含带通传输的很多基本问题,也就是说,亟待传输系统的很多问题也是带通传输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第四,理论上也可以证明,任何一个采用线性调制的带通传输系统,可以等效为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来研究。

在实际的基带数字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基带波形都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例如,含有丰富直流和低频分量的单极性基带波形就不适宜在低频传输特性差的信道中传输,因为这有可能造成信号严重畸变。

又如,当消息代码中包含长串的连续“1”或“0”符号时,非归零波形呈现出连续的固定电平,因而无法获取定时信息。

单极性归零码在传送连“0”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因此,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1)对代码的要求:原始信息代码必须编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2)对所选码型的电平的波形要求:电平波形应适合于基带系统的传输。

在此,主要研究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HDB3码的编码及解码的实现问题。

目录0. 摘要 (1)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2)二.设计原理 (2)2.1 HDB3码介绍 (2)2.2 HDB3码的编码规则 (2)2.3 HDB3码的解码规则 (3)2.4 HDB3码的特点 (4)三.仿真及结果 (5)3.1 HDB3编码运算程序代码 (5)3.2 HDB3解码运算程序代码 (6)3.3 MATLAB具体操作过程 (7)3.4 仿真结果 (8)3.5 结果分析 (9)四.心得体会 (10)五.致谢 (10)六.参考文献 (11)一.设计题目及要求题目:HDB3编码及解码的实现要求:1、用matlab实现;2、先产生并输出随机序列,对随机序列编码,输出编码后的随机序列,然后解码,并输出解码之后的序列。

二.设计原理2.1 HDB3码介绍即(High Density Bipolar of order 3code)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它是AMI(Alternative Mark Inversion)码即传号交替反转码的一种改进型,改进的目的是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使连“0”的个数不超过3个。

2.2 HDB3码的编码规则(1)检查消息码中“0”的个数。

当连“0”的数目小于等于3时,HDB3码与AMI码一样,+1与-1交替;(2)当连“0”的数目超过3时,将每4个连“0”化作一小节,定义为B00V,称为破坏节,其中V成为破坏脉冲,而B称为调节脉冲;(3)V与前一个相邻的非“0”脉冲极性相同(这破坏了极性交替的规则,所以V称为破坏脉冲),并且要求相邻的V码之间极性必须交替。

V的取值为+1或-1;(4)B的取值可选0、+1、或-1,以使V同时满足(3)中的两个要求;(5)V码后面的传号码极性也要交替。

例如:消息码: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AMI码:-1000 0 +10 0 0 0 -1 +10 0 0 0 0 0 0 0 -1 +1 HDB3码:-1000 -V +1 0 0 0 +V -1 +1-B00-V +B 0 0 +V -1 +1其中的±V脉冲和±脉冲与±1脉冲波形相同,用V或B符号表示的目的是为了示意非“0”码是由原始码的“0”变换而来的。

2.3 HDB3解码规则(1) 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找到破坏极性交替的点,可以断定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码;(2)再将所有的-1变换成+1后,就可以得到原消息代码。

2.4 HDB3码的特点从以上原理可以看出,HDB3码的编码虽然比较复杂,但解码且比较简单。

编码规则可以看出,每一个破坏脉冲V总是与前一个“0”脉冲同极性(包括B在内)。

这就是说,从收到系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三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四个连“0”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得到原信息代码。

HDB3码除了具有AMI码的优点外,同时还将连“0”码限制在三个以内,使得接收时能保证定时信息的提取。

因此,HDB3码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码型,A律PCM四次群以下接口码型均为HDB3码。

三.仿真及结果3.1 HDB3编码运算程序代码%对一个二进制序列进行hdb3编码运算%y=hdb3(x)%x为原始序列function y=hdb3(x)n=length(x);last_V=-1;last_one=-1;y=zeros(size(x)); %初始化输出序列count=0; %连0计数器for i=1:nif x(i)==1 %遇1则极性反转y(i)=-last_one;last_one=y(i);count=0;elsecount=count+1;if count==4count=0;y(i)=-last_V; %遇4连零则置为V,相邻的V极性反转 last_V=y(i);if y(i)*last_one==-1 %V与前一个非0符号必须同极性y(i-3)=y(i); %否则置Bendlast_one=y(i);endendendfigure(1);subplot(2,1,1); %分区绘制子图函数a=x;i=0:n-1;stairs(i,a); %画二维阶梯图axis([0 ,n,0,2]); %设定当前X轴和Y轴的范围title('原码型'); %为当前坐标轴添加标题xlabel('x'); %为x坐标轴命名ylabel('y'); %为y坐标轴命名grid on%为当前的坐标轴添加主要的网格线subplot(2,1,2);a=y;i=0:n-1;stairs(i,a);axis([0,n,-2,2]);title('HDB3码型')xlabel('x');ylabel('y');grid on3.2 HDB3解码运算程序代码%对一个hdb3码进行译码运算%y=dehdb3(x)%x为hdb3码function y=dehdb3(x)n=length(x);m=0;%计算0的个数c=1;y=zeros(size(x));for i=1:nif x(i)==0m=m+1;endif x(i)~=0if (m~=2&&m~=3)y(i)=c;m=0;elseif m==2&&i>3% if (x(i)==-x(i-4) && x(i)==x(i-3))if (x(i)==x(i-3))y(i-3)=0;y(i)=0;m=0;else y(i)=1;m=0;endelseif m==3&&i>4if x(i)*x(i-4)==-1;y(i)=1;m=0;else y(i)=0;m=0;endendendendfigure(2);subplot(2,1,1);a=x;i=0:n-1;stairs(i,a);axis([0,n,-2,2]);title('HDB3码型')xlabel('x');ylabel('y');grid onsubplot(2,1,2);a=y;i=0:n-1;stairs(i,a);axis([0,n,0,2]);title('HDB3译码码型')xlabel('x');ylabel('y');grid on3.3 MATLAB具体操作过程(1)运行matlab,后File→New→Funtion,在funtion中输入HDB3码的编码程序,最后保存为hdb3.m文件。

(2)同上,在funtion中输入HDB3码的解码程序,最后保存为dehdb3.m。

(3)在matlab主窗口输入x=[1,0,0,0,0,1,0,0,0,0,1,1,0,0,0,0,0,0,0,0,1,1];g=hdb3(x)dehdb3(g)其中x可以是任意原始信号,g=hdb3(x)实现编码,dehdb3(g)实现解码。

最后即可以实现仿真。

备注:两个.m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并把matlab主窗口中的目录浏览器(Current Folder)指定到保存目录文件夹。

3.4 仿真结果Figure(1)Figure(2)3.5 结果分析通过输入x=[1,0,0,0,0,1,0,0,0,0,1,1,0,0,0,0,0,0,0,0,1,1]; g=hdb3(x)dehdb3(g)可以得出g =10001-1000-11-11001100-11-1ans =1000010000110000000011故编程成功的实现了对HDB3码的编码及解码。

四.心得体会在这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中,我复习了Matlab的一些基本的编程方法。

虽然,大二的时候学习了Matlab的课程,但因为了解不深,刚接触这个题目的时候,感到我无从下手。

通过这次复习,加深了我对Matlab的认识,了解近一步加深,知道了Matlab实际用处。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这次课程设计需要的一些概念和方法,更多的是知识的积累过程。

在编写程序和调试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必然的,通过看书和查找资料的方法,让我学会通过多途径解决问题,对于我是最大的好处。

结束了本次课程设计,我收获的不只是知识的充实,更是学习方法的改进。

在查找资料了解所需要的知识的同时,了解了更多的相关知识,对知识有更多的积累。

在之后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更高效的对问题进行筛选和解决,这是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最大的收获。

五.致谢首先,我要感谢我们的任课老师,感谢郭老师对我们一学期的教学付出的肯定,郭老师在课堂在严谨教学的态度得到了我们全体同学的一致好评,课后同学提问郭老师认真讲解,平时批改作业认真负责。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小组成员王一浪,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帮助,让我们小组得以很快完成任务。

还要感谢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帮助我们有关其他同学,谢谢你们。

六.参考文献《通信原理》第六版樊昌信曹立娜编著《MATLAB教程》R2010a 张志勇杨祖樱编著《MATLAB实验指导书》陈爱菊张国琴编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