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师二级(第三版)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本章习题答案汇编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习题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习题汇总

第一天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第二个月起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P504—P505 A(A)2倍(B)3倍(C)4倍(D)5倍2、()有义务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提供福利待遇。

P508 D A.形式上的雇主B.接受单位C.劳动行政部门D.劳务派遣机构3、为适合劳务派遣的特殊需要,劳动合同还应增加的法定条款不包括()P511 C A.接受单位B.派遣期限C.派遣单位D.接受单位的工作岗位4、(多选)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包括()。

P534 BEA.伤亡事故报告B.员工招聘健康检查C.职业病防护制度D.有关人员资格认证E.企业员工的定期体检5、(多选)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包括( )。

P542 ABDE(A)自力救济(B)社会救济(C)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D)公力救济(E)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第二天1、确定工资指导线水平应考虑的相关因素不包括()。

P523 BA.社会劳动生产率B.企业经营状况C.劳动力市场价格D.人工成本水平2)取得的。

P531 DA.经济普查B.问卷调查C.人口普查D.抽样调查3、()不属于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费用。

P535 AA.医疗保险费B.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经费C.工伤保险费D.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费用4、(多选)劳动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包括()。

P554 ABCDA.仲裁B.调解C.协商解决D.向人民法院起诉E.向政府申述5、(多选)按照劳动争议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劳动争议划分为( )。

P541 CDE(A)权利争议(B)利益争议(C)个别争议(D)集体争议(E)团体争议6、(多选)劳务派遣单位的职责包括()。

P508 ABCA.向被派遣者支付工资B.为被派遣者提供福利待遇C.为被派遣者缴纳社会保险费D.监督管理被派遣者的具体工作E.为被派遣者提供实现劳动给付的工作岗位第三天1、作为劳动争议主体的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属于集体劳动争议。

人力二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历年真题与答案(精)

人力二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历年真题与答案(精)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历年真题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劳务派遣的说法错误的是(。

[2009年11月二级真题]A.雇主是劳务派遣单位B.雇员是被派遣的劳动者C.是一种组合劳动关系D.本质特征是雇用和使用相结合【解析】D项,劳动者派遣的本质特征是雇用和使用相分离。

派遣单位作为被派遣劳动者的雇主,虽然是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但他只是形式上的雇主,因为他不为劳动者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条件,也不是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对象;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对象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接受单位。

2.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劳动争议,由(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2010年5月二级真题]A.劳务派遣单位B.被派遣劳动者C.用工单位D.劳动合同约定{来源:考{试大}【解析】异地劳动者派遣中的劳动争议,由于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不在同一地区,就涉及案件的地域管辖问题。

处理异地劳动争议可以参照以下原则:①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的劳动争议,由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②派遣劳动者与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由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③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可由劳动合同或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由当事人选择派遣机构所在地或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

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万元。

[2009年5月二级真题]A.20B.30C.50D.100【解析】劳动者派遣机构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依法设立法人治理机关,并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从业人员,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达到法定标准的注册资本,足以抵御可遇见的系统风险的风险保证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

4.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不包括(。

[2010年5月二级真题]A.最低工资标准B.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与违约责任C.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请访问考试大网站D.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解析】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包括:①工资协议的期限;②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③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④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⑤工资支付办法;⑥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⑦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⑧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⑨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 课后习题答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和程序分别是什么?1)概念: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申请,依法就劳动争议的事实和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做出判断和裁决的活动。

2)程序:①申请和受理;②案件仲裁准备;③开庭审理和裁决;④仲裁文书的送达;2、集体劳动争议和团体劳动争议有何区别?答:团队劳动争议内容涉及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等事项,具有广泛性和整体性。

而集体劳动争议是争议一方的劳动者人数在3人以上且具有共同理由的劳动争议。

因有共同理由,为简化争议处理程序,法律规定应推举代表参加争议处理活动,其实质仍为个人劳动争议。

3、结合一两个劳动争议案例,按照劳动争议案例分析要点试做分析。

1)按照劳动争议自身的规定性进行分析:①确定引起劳动争议的事实和结果。

②确定行为模式标准与当事人所实施行为的差异。

③根据差异当事人做出判断和选择。

2)按照承担法律责任要件进行分析:①分析确定劳动争议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②分析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危害;③分析确定当事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④分析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4、为避免重大劳动安全卫生事故的发生,如何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环境的营造?1)营造劳动安全卫生观念环境: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观念。

2)营造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环境:①建立健全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②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③奖罚分明3)营造劳动安全卫生技术环境:①直接使用安全技术和无害装置、无害工艺,从基础上避免劳动安全卫生事故②完善劳动场所设计、实现工作场所优化③劳动组织优化5、平等协商的含义是什么?平等协商与集体协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平等协商:雇佣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就双方的权力和义务进行协商,体现双方权益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原则。

2)平等协商与集体协商的区别是:集体协商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企业雇员与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制度,工资分配等事项进行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协议的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题库(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题库(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

A.法律规范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利C2.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特点是()。

A.体现国家意志B.非强制性 c.非国家意志性 D.群众性A3.以下关于劳动合同的表述错误的是()。

A.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B.劳动合同订立的目的是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法律关系c.劳动合同履行中,劳动者必须参加到用人单位的劳动组织中去,担任一定的职务D.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当事人自愿制定的,只要双方自主自愿就可以,不以法律为依据D4.以下关于劳动法律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劳动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B.强行性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受国家法律强制力的直接保障c.任意性规范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不受国家强制力保障D.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C5. ()是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A.劳动合同B.专项协议 c.集体协议 D.集体合同D6.集体合同是()。

A.约定要式合同B.非要式合同 c.法定要式合同 D.口头合同,C7.企业违反集体合同,应当()。

A.承担法律责任B.承担道义上的责任c.直接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 D.重新签订集体合同A8.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

A.仅对企业有约束力,企业职工受劳动合同约束B.仅对企业职工有约束力,企业受劳动合同约束c.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都具有约束力D.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都不具有约束力,他们受劳动合同约束C9.以下不是内部劳动规则特点的是()。

A.制定主体的特定性B.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c.企业经营权和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D.内部劳动规则是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的D10.上向沟通的信息应当逐层集中,在各环节进行(),然后向上一级传输。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指南练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指南练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在劳动者派遣中,劳动者派遣机构与受派遣劳动者之间依法订寸:(A )。

A劳动合同 B集体合同 c.派遣合同 D.人才租赁合同2.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对象是( B)。

A.形式上的雇主 B.接受单位 c.劳动者派遣机构 D.劳动行政部门3.受派遣劳动者的工资和社会保险是由( C)支付。

A.形式上的雇主 B.接受单位 c.劳动者派遣机构 D.劳动行政部门4.劳动者被派遣到接受单位工作满法定期限,接受单位继续使用该劳动者的,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终止由(A )。

A.接受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B.派遣单位与劳动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c.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都必须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D.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都不得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4、劳务派遣中存在组合的劳动关系,组合劳动关系的运行中,存在两种和同台,以下关于这两种合同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一是接受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B、劳务派遣单位军事两种合同的主体C、其一是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D、其一是劳务派遣单位鳄鱼接受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5.工资指导线上线也称预警线,是对( D)提出的警示和提示。

A.亏损企业 B.经济效益较差企业c生产经营正常、有经济效益企业 D工资增长较快、工资水平较高企业6.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分为( B)。

A.月工资收入和日工资收入两种B.年:工资收入和月工资收入两种C.年工资收入、月工资收入和日工资收入三种D.年工资收入、月工资收入、日工资收入和小时工资收入四种7.总工程师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 C)。

A.全面责任 B.直接责任 C.安全卫生技术领导责任D.在自己岗位上承担严格遵守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义务8.按照(A )划分,可以把劳动争议划分为个别争议、集体争议和团体争议。

A.劳动争议的主体 B.劳动争议的性质 c劳动争议的客体 D劳动争议的标的9.群众性是(B )的特点。

人力二级第三版新教材考点总结--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二级第三版新教材考点总结--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新教材讲义(第六章)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本章内容结构与命题关联】【内容要点】【知识要求】一、劳动关系含义与特征(新增)(一)劳动关系的含义1.人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的。

2.在劳动力市场中,企业与劳动者均为享有经济主权的市场主体。

3.在现代社会,劳动的社会形式的趋同性使得劳动关系成为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4.所谓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它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与劳动分工并无直接的联系。

5.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客观条件——生产资料(资本),与生产的主观条件——劳动力相互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两者的结合在使劳动过程得以开始的同时,也形成了现实的劳动关系。

6.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2.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3.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课堂练习】例1:关于劳动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劳动关系是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B.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C.劳动关系与劳动分工有直接的联系D.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因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产生,它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与劳动分工并无直接的联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新增)(一)劳动法律关系1.所谓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劳动关系经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后,即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雇主和雇员双方有明确的权利义务。

这种受到国家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的雇主与雇员之间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劳动关系即为劳动法律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三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三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

第五章薪酬管理一、简述薪酬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以及薪酬管理的概念和内容:【薪酬的概念】薪酬是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而得到的各种货币与实物报酬的总和。

包括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

薪酬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精神的与物质的;有形的与无形的;货币的与非货币的;内在的与外在的等等。

【薪酬的功能】薪酬对企业的功能对企业或雇主而言,薪酬具有以下七种功能:(1)增值功能。

(2)控制企业成本。

(3)改善经营绩效。

(4)塑造企业文化。

(5)支持企业变革。

(6)配置功能。

(7)导向功能【薪酬管理的概念】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

【薪酬管理的内容】薪酬管理包括薪酬体系设计、薪酬日常管理两个方面。

薪酬体系设计主要是薪酬水平设计、薪酬结构设计和薪酬构成设计;薪酬日常管理(或被称为薪酬成本管理循环)是由薪酬预算、薪酬支付、薪酬调整组成的循环。

(1)工资总额管理:工资总额的计划与控制,工资总额调整的计划与控制(2)员工薪酬水平的控制(3)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4)日常薪酬管理工作二、简述市场薪酬调查的概念和重要性,薪酬市场调查的基本程序、主要方法和薪酬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市场薪酬调查的概念】薪酬调查是指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有关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市场薪酬调查的重要性】1、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2、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3、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与新趋势4、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薪酬市场调查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方法】1.确定调查目的: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薪酬差距的调整薪酬晋升政策的调整具体岗位薪酬水平的调整2.确定调查范围(1)确定调查的企业,包括:同行业中同类型的其他企业,其他行业有相似相近工作岗位的企业,与本企业企业雇用同一类的劳动力,可构成人力资源竞争对象的企业,在本地区同一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员工的企业,在经营、信誉、报酬水平和工作环境均合乎一般标准的企业(2)确定调查的岗位(3)确定需要调查的薪酬信息,包括:与员工基本工资相关的信息,与支付年度和其他奖金相关的信息,股票期权或影子股票计划等长期激励计划,与企业各种福利计划相关的信息,与薪酬政策诸方面有关的信息(4)确定调查的时间段3.选择调查的方式(1)企业之间相互调查(2)委托中介机构调查(3)采集媒体公开信息(4)问卷调查通信调查4.统计分析调查数据(1)数据排列(2)频率分析(3)趋中趋势分析(4)离散分析(5)回归分析法(6)图表分析法5.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薪酬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1、薪酬调查概述2、薪酬数据统计资料。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三版教材电子档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三版教材电子档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应当明确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劳务关系的含义及其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以及劳务派遣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掌握依法选择劳务派遣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订立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关系,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程序和方法。

【知识要求】一、劳动关系含义与特征(一)劳动关系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的。

在劳动力市场中,企业与劳动者均为享有经济主权的市场主体。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考察,企业是将劳动与资本按各自市场价格组织起来,并使他们与一定的技术相结合,生产出产品或服务;将产品(服务)按市场价格出售,收回成本并取得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在劳动方面是凭借其生产物质条件的占有成为用工主体;与此相应,劳动者成为劳动主体。

在现代社会。

劳动的社会形式的趋同性使得劳动关系成为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对劳动关系的研究在各国广泛存在。

因社会制度、历史与文化的差异,劳动关系的表述各不相同,分别表述为劳资关系、劳工关系、雇佣关系、劳使关系以及产业关系等。

各类称谓的外延与侧重点虽略有差别,但其内涵基本相似:均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的使用者之间因劳动给付与工资支付而产生的关系。

例如,H.Gospel和G.Palmer在《英国的产业关系》(British Industrial Relations)一书将劳动关系表述为:一种雇员通过提供体力和脑力劳动来换取雇主所提供报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

菲利普,李维斯等学者则将雇佣关系理解为一种经济、法律、社会、心理以及政治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雇员投入自己的时间和专业知识为雇主谋利,以换取一系列个性化的经济和非经济的报酬。

一般而言,所谓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劳动关系因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产生,它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与劳动分工并无直接的联系。

考试指南技能题答案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二级)

考试指南技能题答案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二级)

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指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技能题参考答案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选择题(答案略)二、简答题1.参考答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重点监察劳动者派遣机构的资格条件、设立程序和合同体系。

2.参考答案:工资指导线的作用主要为:第一,为企业集体协商确定年度工资增长水平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第二,引导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

第三,完善国家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企分开”。

3.参考答案: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或雇员)代表与企业(或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4.参考答案:劳动争议内容具有的特殊性体现在:第一,劳动争议的标的是劳动权利义务。

第二,劳动争议所指向的权利义务依法确定。

第三,劳动争议是因实施劳动法而产生的。

第四,以劳动权利义务之外的权利义务为标的的争议都不属于劳动争议。

5.参考答案: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和受理、案件仲裁准备、开庭审理和裁决、仲裁文书的送达。

三、改错题(1)“被派遣劳动者受派遣单位的直接指挥监督”改为“被派遣劳动者受接受单位的直接指挥监督”。

(2)“也是正规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改为“是非正规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3)“本质特征是雇用和薪酬发放相分离”改为“本质特征是雇用和使用相分离”。

(4)“都是完整的劳动关系”改为“都是不完整的劳动关系”。

(5)“可以同岗不同酬”改为“应当同岗同酬”。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1(1)陈某在离职时劳动关系在合资公司。

集团公司在法律上已经与陈某不存在劳动关系,双方的劳动关系已经于2002年7月事实上依法解除;合资公司与陈某签订的聘任协议实质为劳动合同,且合资公司与陈某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2)集团公司要求陈某赔偿培训费的主张不合法,合资公司要求陈某赔偿培训费的主张合法。

集团公司对陈某的两项赔偿请求应当自双方劳动关系解除之日起60日内向陈某主张,集团公司迟至2006年3月以后才主张权利,早已超过《劳动法》规定的申诉时效,依法不能支持。至于合资公司对陈某的申诉请求,由于双方签订的聘任协议和培训协议都是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合同和协议内容也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依法应当认定合法有效。

人力资源管理师新编教材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课后练习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师新编教材三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课后练习答案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二、劳动法律事实—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就是劳动法律事实。

劳动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应符合:(1)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包含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意图;(2)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必须内容,残缺不全的,通常不能使法律行为成立;(3)行为人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示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

三、集体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单位职工根据法津、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1)主体不同。

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当事人则是企业和劳动都者个人。

(2)内容不同。

集体合同涉及全体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3)功能不同。

集体合同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定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

(4)法律效力不同。

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是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四、举例说明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提问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调查问卷一般分为两类:1、目标型调查。

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并且设定问题的若干个答案,由被调查对象设定的答案进行选择,包括选择法、正误法、序数法。

优点是便于进行统计分析,降低调查费用、提高调查效率;缺点是被调查者只能选择哪些最接近自身心理感受的答案,而设定的答案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不能完全地给被调查者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2、描述型调查法。

由被调查者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意愿和想法,准确地表明自己的感受。

可分为确定性提问和不定性提问。

人力二级技能六劳动关系管理答案

人力二级技能六劳动关系管理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过关必做习题集技能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答:题中需改正处如下:(1)劳动者派遣机构与受派遣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2)是非正规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3)本质特征是雇用和使用相分离。

(4)都是不完整的劳动关系。

(5)应当同岗同酬。

2.答:题中需改正处如下:(1)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是劳动保障部门向社会发布的。

(2)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具有指导性,不具有指令性。

(3)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分为年工资收入与月工资收入两种形式。

(4)按高位数、中位数和低位数三种标准反映平均水平。

(5)宏观调控已经由调控工资问题转变为调控工资水平。

3.答:题中需改正处如下:(1)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

(2)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

(3)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劳动关系的当事人。

(4)劳动争议的内容是特定的,凡是以劳动权利义务之外的权利义务为标的的争议都不属于劳动争议。

(5)劳动争议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一般的社会关系纠纷的影响范围,通常局限在争议主体之间,而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团体劳动争议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有的造成国际影响。

4.答:题中需改正处如下:(1)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2)审批应在填表7日内做出决定。

(3)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不能向上一级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或要求重新处理。

(4)劳动争议的申诉时效是60日。

(5)延期不得超过30日。

5.答:题中需改正处如下:(1)一种自我管理形式。

(2)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

(3)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申请。

(4)具有司法性特征。

(5)是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

6.答:题中需改正处如下:(1)劳动争议仲裁庭为特别合议仲裁庭,由3人以上的单数仲裁员组成。

(2)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应当推举代表参加仲裁活动,代表人数由仲裁委员会确定。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六章历年真题答案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六章历年真题答案

第六章员工关系管理(2011年—2013年考试真题)2013年11月77、下列关于劳务派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雇员是被派遣的劳动者 B。

是一种组合劳动关系C.本质是劳动力和雇佣的相统一D.雇主是劳务派遣单位78、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不包括()。

A。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B。

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C。

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形式 D.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与违约责任79、政府在工资宏观调控方面的总原则不包括( ).A。

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B.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人均GDP的增长C。

在工资的调控上由总量控制向水平控制转变 D。

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地域经济效益的增长80、制定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依据不包括( )。

A.就业状况B.经济总量 C。

物价水平 D.劳动力供求关系81、企业制定()的目的是:及时处理事故,采取防范措施,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C。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D.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82、安全卫生认证制度的要点不包括( ).A。

重大事故隐患分类 B.有关人员资格认证 C。

有关单位、机构的劳动安全卫生资格认证 D。

有劳动安全卫生联系特别密切的物质技术产品的质量认证83、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这种调节的特点不包括( )。

A.群众性 B。

合议性 C.自治性 D。

非强制性84、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A.1个月B.半年 C。

3个月 D.1年85、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

应当受理。

A.5日B.10日 C。

15日 D.30日120、劳务派遣的主体有()。

A.用工单位B.政府C.劳务派遣单位D.工会E.被派遣劳动者121、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应履行的义务包括( )。

A。

提供工作岗位 B.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C。

进行劳动组织和监督管理 D。

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 E。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三版教材电子档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三版教材电子档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应当明确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劳务关系的含义及其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以及劳务派遣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掌握依法选择劳务派遣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订立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关系,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程序和方法。

【知识要求】一、劳动关系含义与特征(一)劳动关系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的。

在劳动力市场中,企业与劳动者均为享有经济主权的市场主体。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考察,企业是将劳动与资本按各自市场价格组织起来,并使他们与一定的技术相结合,生产出产品或服务;将产品(服务)按市场价格出售,收回成本并取得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在劳动方面是凭借其生产物质条件的占有成为用工主体;与此相应,劳动者成为劳动主体。

在现代社会。

劳动的社会形式的趋同性使得劳动关系成为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对劳动关系的研究在各国广泛存在。

因社会制度、历史与文化的差异,劳动关系的表述各不相同,分别表述为劳资关系、劳工关系、雇佣关系、劳使关系以及产业关系等。

各类称谓的外延与侧重点虽略有差别,但其内涵基本相似:均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的使用者之间因劳动给付与工资支付而产生的关系。

例如,H.Gospel和G.Palmer在《英国的产业关系》(British Industrial Relations)一书将劳动关系表述为:一种雇员通过提供体力和脑力劳动来换取雇主所提供报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

菲利普,李维斯等学者则将雇佣关系理解为一种经济、法律、社会、心理以及政治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雇员投入自己的时间和专业知识为雇主谋利,以换取一系列个性化的经济和非经济的报酬。

一般而言,所谓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劳动关系因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产生,它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与劳动分工并无直接的联系。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三版教材电子档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三版教材电子档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应当明确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劳务关系的含义及其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以及劳务派遣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掌握依法选择劳务派遣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订立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关系,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程序和方法。

【知识要求】一、劳动关系含义与特征(一)劳动关系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的。

在劳动力市场中,企业与劳动者均为享有经济主权的市场主体。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考察,企业是将劳动与资本按各自市场价格组织起来,并使他们与一定的技术相结合,生产出产品或服务;将产品(服务)按市场价格出售,收回成本并取得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在劳动方面是凭借其生产物质条件的占有成为用工主体;与此相应,劳动者成为劳动主体。

在现代社会。

劳动的社会形式的趋同性使得劳动关系成为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对劳动关系的研究在各国广泛存在。

因社会制度、历史与文化的差异,劳动关系的表述各不相同,分别表述为劳资关系、劳工关系、雇佣关系、劳使关系以及产业关系等。

各类称谓的外延与侧重点虽略有差别,但其内涵基本相似:均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的使用者之间因劳动给付与工资支付而产生的关系。

例如,H.Gospel和G.Palmer在《英国的产业关系》(British Industrial Relations)一书将劳动关系表述为:一种雇员通过提供体力和脑力劳动来换取雇主所提供报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

菲利普,李维斯等学者则将雇佣关系理解为一种经济、法律、社会、心理以及政治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雇员投入自己的时间和专业知识为雇主谋利,以换取一系列个性化的经济和非经济的报酬。

一般而言,所谓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劳动关系因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产生,它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与劳动分工并无直接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 简述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以及劳务关系的含义、特征和区别。

(1)劳动关系的含义: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2)劳动关系的特征:①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

②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

③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

(3)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①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②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③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

④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5)劳务关系的含义:指劳动服务供给者与劳动服务的需求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服务供给者向劳动服务的需求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说特定的劳动服务,劳动服务的需求者依照约定向劳动服务供给者支付劳务报酬的民事法律关系。

(6)劳务关系的特征:①劳务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在人身上不具有隶属关系,当事人之间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指挥、命令和服从关系。

②工作风险一般由劳务供给者自行承担。

③劳务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并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和保护。

④劳务关系主体具有不特定性,劳务需求方与供给方可以使自然人、法人或是其他组织。

(7)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①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分工。

②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规范;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等调整规范。

③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主体具有特定性,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劳动者个人,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或法人或组织;劳务关系双方不具有特定性。

④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之间不仅存在着财产关系即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

但劳务关系的双方主体间只有经济关系,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⑤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方面有着系统性的区别: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劳务关系中的劳动服务供给者,不享有上述权利。

⑥劳动条件的提供方式不同:劳动关系的运行中,实现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由用人单位提供,用人单位同时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劳动条件、必要的安全卫生保障和防护设备;在劳务关系中,工具、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提供,如果合同中未做约定,一般应由劳动服务供给者提供。

⑦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不履行、不适当履行劳动合同所产生的责任不仅有民事责任,而且还有行政责任,甚或刑事责任;劳务关系的当事人通常只有民事责任。

⑧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务合同履行中当事人出现纠纷,仲裁或诉讼各自终局,权利救济方式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2. 简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

(1)概念: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务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劳务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派遣劳动者受接受单位指挥监督,为接受单位提供劳动。

(2)性质:是一种典型的非正规就业方式。

存在三种主体(劳务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和三重关系。

劳务派遣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和使用相分离。

(3)特点:①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②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③劳动争议处理:3.简述依法选择劳务派遣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程序和方法。

(1)法选择劳务派遣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程序和方法:①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务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担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②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③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④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⑤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⑥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2)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程序和方法:①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如参加公会的权利、民主参与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②劳务派遣用工是企业用工的补充形式,不得超过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的比例。

③用工单位应履行如下义务:A.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B.告知被派遣劳动者其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C.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D.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培训。

E.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④被派遣劳动者的派遣期限到期,应提前告知,并应协同劳务派遣单位办理劳动合同的终止手续和工作交接。

4. 简述工资集体协商的含义和内容,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任职条件和职责。

(1)工资集体协商的含义: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2)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①工资协议的期限。

②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③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④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

⑤工资支付办法。

⑥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⑦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⑧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⑨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3)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任职条件:由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联合推荐,经省、市劳动关系三方培训和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后,以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聘用的方式产生。

·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能熟练运用劳动法法律法规,熟悉相关劳动、工资方面的政策并能熟练运用政策分析处理问题。

了解本地区相关行业的工资水平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知道和综合协调能力,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协商谈判艺术,能够熟练地组织和处理集体协商、集体合同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相关事宜。

(4)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和职责:①指导和帮助企业、基层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②指导和帮助企业(行业)或基层工会收集职工意见、提出协商要约、拟定协商方案、研究协商策略、确定协商内容、起草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草案等。

③负责收集和整理与工资集体协商相关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资料、数据和信息。

④受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委派,接受企业(行业)或基层工会的委托,作为工资集体协商正式代表,全过程参与工资集体协商,跟踪了解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履行落实情况,帮助企业建立适应行业、企业特色的工资分配制度。

⑤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席上提供咨询服务,并在聘任单位的领导下,对工资集体协商时间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

5. 简述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含义和内容,以及制定程序和方法。

(1)工资指导线制度的含义: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其主要目的是调整、规范工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工资水平,保证所有的劳动者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公平。

(2)工资指导线的内容:①上线(预警线):是对工资增长较快、工资水平较高企业提出的预警和提示。

②基准线:是粘度货币工资平均增长目标,是对生产经营正常、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合理的工资增长水平。

③下线:主要适用于经济效益较差或亏损企业,这类企业的货币平均工资增长在工资指导线适用的年度内允许零增长或负增长,但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劳动者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含义: 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规范和制度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定期对各类企业中不同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通过科学的方法,定期对各类企业中不同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加工,形成各类职业(工种)的工资价位,向社会发布,用以规范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行为,从微观上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劳动者个人工资水平和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

(4)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内容:分为年工资收入和月工资收入两种形式。

按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三种标准反映平均水平。

各职业(工种)的高位数反映了该职业(工种)工资收入的较高水平;中位数反映了该职业(工种)的工资收入的平均水平;低位数反映了该职业(工种)工资收入的较低水平。

(5)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和方法:①信息采集:主要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取得。

调查内容为上一年度企业中有关职业(工种)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收入及有关情况,每年一次。

②价位制定:是将同一职业(工种)调查全部的职工工资收入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对有关数据进行检查、分析及做必要调整后,分别确定本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的高位数、中位数和低位数。

③公开发布:每年 6-7 月发布,每年发布一次发布采用文件、资料等形式通过新闻广播、电视台、咨询单位、报纸及其他媒体、渠道发布。

工资指导价为要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专项公布,供企业、劳动者和其他需要者查询。

6. 简述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以及劳动安全卫生预算编制与审核程序和方法。

(1)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①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企业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对各自的职务或职责范围内劳动安全卫生都负有相应的责任。

②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指企业在编制年度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以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和消除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的的技术措施计划的管理制度。

③安全生产教育制度:是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技术法制观念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

④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是劳动部门、产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对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制度的实施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

⑤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是对企业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潜伏于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以及生产、管理行为中的安全缺陷进行预防、报告和整改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