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颐和园》说课稿

合集下载

《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

《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颐和园》说课稿(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有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想方设法研究它、解决它。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放松他们,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来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运用信息技术的资源进行设计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开路先锋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课堂,为课堂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进行整合,特别适合于新课改的要求。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把网上的一些资源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会把学生引进多姿多彩的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也为传统课堂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

3、依据课改的新理念进行设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颐和园说课稿1 一、说教材《颐和园》一课是一篇游记,它以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观。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点“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想象课文描写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这一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优美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2、过程目标:在读书、深入读书中,通过合作开放式交流,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3、情感目标:在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中,激发孩子们对颐和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收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5篇)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5篇)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1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

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

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二、说说教学目标。

我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基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句,会用指定的词造句。

3、基本技能目标:按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

4、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美的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

三、说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选用“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这一幅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

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加强"协作"。

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

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说课稿(开场白)大家好,我是XX,今天将为大家讲解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颐和园》的说课稿。

《颐和园》是一篇小学生活化的散文,以北京的颐和园为背景,通过描述颐和园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给予孩子们对颐和园的初步了解,并借此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颐和园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和精髓,并能够正确运用一些新词汇和知识点。

(教学重点)1.了解颐和园的主要景观。

2.理解和运用一些新词汇。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颐和园的审美情感和兴趣。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新词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起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创设情境,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展示颐和园的壮丽景观,并向学生提问:“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图片,这是哪里?你们对颐和园了解多少?你们是否听说过颐和园这个名字?请举手回答。

”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呈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颐和园的美感)朗读课文《颐和园》,在课文中适度抒发感情,提取一些教育性和感染力较强的段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体验颐和园的美。

三、讲解(解读文中出现的新词汇)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汇的意思,并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进行实物示范。

如:“画舫”是古代一种乘船游玩的特殊船只,“画舫”两个字表示船舱色彩艳丽,船身上装饰着精美的图案和图画。

四、练习巩固(运用新词汇)设计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成员撰写一段关于颐和园的文章,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新词汇。

然后小组展示并给予点评,以加深学生对新词汇的记忆和运用。

五、拓展延伸(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颐和园,通过实地感受,亲身体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颐和园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的鉴赏能力。

六、总结反思(反思学习效果)在学生参观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反思所学知识和体验。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18《颐和园》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18《颐和园》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18《颐和园》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颐和园》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优美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2、过程目标:在读书、深入读书中,通过合作开放式交流,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3、情感目标:在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中,激发孩子们对颐和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收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1、“十一”国庆长假去玩了吗?可以肯定大家100%玩得都很开心,但98%回来后很烦恼、担心。

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游记-----[板书:游记]。

到底如何写游记呢?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相信学习之后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点评:在导入谈话中就点明文章的体裁——游记,启发学生在读游记中学习写游记,学习目标明确。

】二、引入新课1、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指课题]“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红笔描出小“口”]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没人举手,是难理解。

“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

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保养的是皇亲国戚的身体健康的。

【点评:从课题中的难字入手,快刀斩乱麻,引导学生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颐”的意思理解了,就很自然地为理解下文各处景物的写作特点作了铺垫。

】三、初读,抓脉络1、都预习过课文了吧!这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什么样的公园?[板书:美丽、大]作者的感觉呢?在哪儿?(第一句)告诉你感觉,告诉你他的印象!一下子让你们心中有了期待和憧憬!像这样总感觉总印象的句子,作者总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为加深印象再读读: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提示:强调哪个关键词?美丽、大]2、既然是游记,一定、必然会告诉你作者浏览参观的顺序,你看-----[出示句子: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座集山水园林与皇家建造于一体的宫廷园林。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造特色、园林景观和文化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历史背景1.1 清代皇家园林的兴起在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兴起与皇帝的喜好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清代是中国皇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对园林建设非常热中,颐和园就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心得体现。

1.2 颐和园的建设与修复颐和园的建设始于乾隆皇帝时期,他在遨游江南园林后产生了建设自己园林的想法。

乾隆皇帝亲自参预了颐和园的设计和修筑,历经多次修复和扩建,形成为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

1.3 颐和园的历史变迁颐和园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一些变迁,特殊是在19世纪末的战乱和20世纪初的兵火中,颐和园曾经多次被破坏。

但是,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颐和园得到了修复和保护,成为了一座重要的文化遗产。

二、建造特色2.1 园林建造的布局颐和园的建造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布局上。

颐和园分为山区和水区两大部份,其中山区以万寿山为主,水区以昆明湖为主。

山水相映成趣,构成为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2.2 皇家建造的规模和风格颐和园内的建造规模宏大,风格多样。

其中最著名的建造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木结构建造,展现了中国古代建造的精湛技艺。

2.3 园林与建造的融合颐和园的建造与园林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为了一种和谐的整体。

建造的设计和位置与园林的布局相互呼应,使整个颐和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三、园林景观3.1 山水景观的独特之处颐和园的山水景观以其独特之处吸引了无数游客。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长廊,长廊全长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悬挂着精美的彩绘画。

3.2 植物景观的丰富多样颐和园内的植物景观非常丰富多样,有各种珍稀植物和花卉。

特别是昆明湖周围的柳树和荷花,给人一种宁静和漂亮的感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陈述稿一、说教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

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本课时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骨架。

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2、学习长廊的写作方法,迁移运用。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并延伸到作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习作相结合,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激趣释题,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展开想象。

2、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清文路。

3、分层精读,质疑探索、组织讨论、总结归纳、边议边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长廊的写作方法迁移到写美丽的微山湖,让学生读课文写作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教学准备:颐和园风光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刚开始我很自然的导入,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节课昨天我们已经讲完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换另外一种方式上课,你们害不害怕?(同学们一定很疑惑,课文都讲完了,老师会给我们讲什么呢?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课稿《颐和园》

说课稿《颐和园》

《颐和园》说课稿五常市实验小学 胡书阳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课文——《颐和园》第一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七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这组课文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 说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但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当中很少去过北京,对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认识,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准备了课件,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颐和园,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2.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以备上课时小组学习时使用。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生字,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教学二至五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因此,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理念,本课时,我设计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 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颐和园说课稿一、引言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市西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

它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典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本篇说课稿介绍了颐和园的历史、建筑和文化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2. 掌握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布局。

3. 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颐和园的历史沿革- 清代皇室离宫的兴建和发展。

- 遭受列强侵占和毁坏的历史经历。

- 现代修复和保护的努力。

2. 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园林和建筑相结合的布局。

-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

- 画舫、长廊、大千世界等著名景点的介绍。

3. 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皇家园林的意义和价值。

- 融合中国文化和西方元素的特点。

- 园林建筑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借鉴颐和园的设计理念,让学生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园林。

- 研究书画技巧,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园林的想象。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教学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颐和园的历史、建筑和文化特点。

2. 图片展示法:利用图片展示颐和园的风景和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3. 互动讨论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讨论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4.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设计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园林,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2. 学生的作品:评价学生设计的理想园林和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3. 学生的思考能力:了解学生对颐和园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理解深度。

六、教学拓展1. 前往颐和园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其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 组织学生进行园林设计和研究的小组活动。

3. 通过参观其他中国古代园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七、总结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作,代表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

颐和园说课稿优选篇

颐和园说课稿优选篇

颐和园说课稿优选篇颐和园说课稿 1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2、学*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惯,课前布置预*和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

学生对于本课的写作顺序——移步换景的方法有些陌生,本课重点引导学生理清顺序,知道这种游览顺序,并运用到学作中。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中。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颐和园教学过程一、设问激趣,导入课题。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呢?今天,谭老师也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玩玩,猜猜是哪?2、板书课题。

生书空。

齐读课题。

“颐”什么意思呢?这里有两个意思,看看选哪个?(颐和园是皇家园林,过去是皇亲国戚休养身体的地方)师: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板书游记)既然是游记,一定会告诉你作者浏览参观的顺序,你看——(出示句子: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像这样告诉你走的顺序,走的线路,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书上还有很多,默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下来。

1、出示5句。

找出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

A出示地点转换的词,生重读红色词,看看有什么发现?按照地点的转移,把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下来,这种方法叫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叫游览顺序。

B我们再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都到过哪些景点?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现在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浏览线路。

我,谭导游,简称谭导,带你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细细地游。

二、深入感知,品读文本。

1、大家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各位团友,我们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啦__长廊。

第一句话中,*常的字眼中却有一个词很关键(有名)。

真厉害,一下子捕捉到关键,这是会学*的表现。

颐和园的说课稿

颐和园的说课稿

《颐和园》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按照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细读、精读,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品读中培养学生赏美、爱美情趣,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陶冶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难点是学习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副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暑假或者在十一国庆长假里面,你们和爸爸、妈妈都去过哪些地方游览过,谁能用一两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你旅游之后的感受。

今天老师也想带大家到我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去转转,大家愿意吗?二、初识课文,理清顺序1.作者是如何用细腻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景色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认真的去读,细细地去品味......2.作者重点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三、作业设计,拓展延伸:这篇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

先写进了颐和园大门,来到长廊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看到的亭台楼阁;再写登上(),站在()前面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颐和园》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课文——《颐和园》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课文,本组课文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本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

本文既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二、说学情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但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当中很少去过北京,对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认识,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准备了课件,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颐和园,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2.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以备上课时使用。

三、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2、教学难点:了解叙述的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讲的是《颐和园》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流程分为: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和谁去过那些地方呢?今天老师来带领大家到颐和园去玩玩喜欢吗?
今天的门票可要大家自己去争取,那就是通读生字词,大家有信心吗?
出示本课生词: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
二、整体感知、品读感悟,归纳学法。

(自读感知,明白文章的结构,本篇课文其实分为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通过自读感知,明白文章的结构,事篇课文其实分为三个大景点,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并且教师在这里适时板书,加深印象。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长廊”
1、大家现在进的是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各位团友,我们来到的是颐和园第一站啦——是什么地方?[板书:长廊]。

2、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_____的游廊。


3、游完长廊,谁来说说长廊有什么特点?你都是从哪些词句中了解的?
(板书:长)
4、老师:从“一眼望不到头。

”可以想象到长廊的长,更以精确的数字“700多米长。

”让我们明确的知道它的长度,这也叫具体数字说明法。

5、老师:从文中“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中感受到创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和古代劳动人民超凡的技艺。

6、老师问:看到这么多各具情态的画面,你会有什么感受?
而且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真是太美了!
(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图片感悟长廊的长,廊内画美,廊外风景美等特点,并且适时播放图片,让学生可以形象感知。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学习“万寿山”
1、现在我们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各位游客,快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佛香阁什么样?指名读课文。

2、文章用“黄、绿、朱红”等颜色形容山上景物美,使人感到古色古香。

(通过朗读,感受到皇家园林的雄伟。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三)学习“昆明湖”
1、同学们,有句话叫“无限风光在险峰”!想不想知道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又望见了怎样美丽的景色呢?
3、印象最深的,最美的要数------昆明湖了。

4、远远地看: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在此,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呢?谁愿意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多美的昆明湖呀!
5、“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句话又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这句话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滑”呢?
6、游船、画舫在这样的镜子上,碧玉上滑过,假如此时你就坐在画舫上、游船里,你又有什么特别感觉?
7、远看昆明湖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近看昆明湖作者又为我们具体写了哪些景物呢?(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8、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们有机会到
实地去细细游赏。

(通过“游览”,边品读课文,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归纳学习方法。


四、结束语
这篇课文按照游览顺序,先总写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再按浏览顺序分别叙述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最后总结颐和园的美景说不尽,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赞美,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那以后我们在写游记这类文章的文章时,要学习作者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代清楚游览顺序; 3.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数量等写也就抓住了它们的特点。

(通过课后题的问题,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辍作用。

让学生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当回小导游,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试着写一写某个景点的导游解说词。

向你的家人或小伙伴介绍介绍。

(拓展学生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
总起: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由内到外
颐和园分述:万寿
山→由上到下
昆明湖→由远到近
总结:美景说不尽。

课前反思:整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课件为教学工具,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攻破教学重难点。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教学的预设方案。

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学情的变化调整教案,因为课堂生成性的东西更精彩,更能反映师生情感的交流,体现出师生的共同成长。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有收获,能和学生精神同构共生,共同成长,也是我们教师人生最大的快乐。

以上是我的说课,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