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讲义3
高中政治选修3 同步讲义 课时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一课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课时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程标准知能目标核心素养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1.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把握创新思维的产生条件。
2.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明确创新思维的“新”的体现。
3.把握创新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科学精神:通过对创新思维内涵的理解、对创新思维产生条件的把握以及对创新思维特征的区分,培养科学精神。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1.定义: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2.条件(1)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
(2)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3.方式方法:创新思维中既有逻辑思维活动,也有想象等非逻辑思维的活动;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等。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1.特征(1)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
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3)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
2.创新思维的“新”的体现(1)思路新,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
(2)方法新,不局限于常规方法,敢用新手段,试用新工具,因为方法得当而事半功倍。
(3)结果新,创新思维的成果,总有其新颖独到之处。
[自我检测]1.判一判(1)创新思维不是思维的能动性的表现。
()提示:×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2)只要继承了前人、他人已有成果,就能实现创新。
()提示:×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
(3)创新思维与逻辑推导、逻辑分析是对立的。
()提示:×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高中政治选修3 同步讲义 课时1 概念的概述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课时1概念的概述课程标准知能目标核心素养2.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1.理解概念的含义,把握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2.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作用。
3.明确概念的外延的含义,把握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的种类。
科学精神:通过区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外延关系的类别,培养科学精神。
一、概念的含义1.事物的属性(1)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2)种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概念的定义: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3.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内涵(1)含义: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2)作用:概念的内涵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1)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2)作用: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1.判一判(1)事物的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提示:×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一个概念只能通过一个语词来表达,一个语词只能表达一个概念。
()提示:×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3)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提示:×概念的内涵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政治与法治必修三复习讲义
政治B3 政治与法治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1)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1、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1)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政治前提。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2、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1)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tips: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强军之路;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3、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2)意味着:A、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B、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根本立场--人民立场3、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5、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6、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始终走在时代前列6、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讲义(3)
12. 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13.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 会成员的总和
1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5.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
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讲义(3)
1.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4. “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5.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6.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7.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8.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9. 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10. 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八年级下政治3.2、3.3讲义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2《侵权要负责》指人们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⑴按侵害对象分:包括①侵犯人身权的行为(包括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损害他人名誉、侵犯他人隐私等)②侵犯财产权的行为(损毁公私财物等)⑵按行为性质分:包括①作为的侵权行为②不作为的侵权行为⑶按侵害的人数分:包括①单独侵权行为②共同侵权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对他人造成了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行为人实施了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并且因为侵权行为造成了对他人的损害,行为人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其中前提条件之一是主观上有过错。
也有即使无过错也可能承担侵权责任的特殊情况。
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指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损失。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⑵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的:可以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或消除影响等方式来承担法律责任。
⑶对他人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可以赔偿损失、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停止侵害或消除危险等方式来承担法律责任。
⑷侵害他人的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三单元3.3《坚守契约精神》⑴签订合同的主体至少是两人;⑵签订合同的主体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不得将自己的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⑶签订合同应当是出于双方自愿;⑷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应当的内容协商一致,合同的内容就是当事人之间有关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如果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就会构成违约。
⑴不履行:如果合同一方根本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
⑵不适当履行:如果合同一方虽有履行义务的行为,但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履行。
⑴为了维护高效、诚信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合法的民事权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守合同、讲信用,奉行契约精神。
政治万能八法讲义
政治万能八法讲义
政治万能八法讲义是一种用以分析政治现象和进行政治思考的方法论,八个法则分别是:
1. 利益法则:政治是利益的博弈。
政治行为往往基于个人或团体的利益追求,因此理解各方利益是分析和预测政治行为的重要前提。
2. 权力法则:政治是权力的竞争。
权力确定着政治的规则和决策,因此研究权力结构和权力争夺是理解政治运作的核心。
3. 制度法则:政治是制度的体现。
制度是政治的基础,它规范着政治行为的方式和范围,因此分析政治必须从制度层面进行。
4. 规则法则:政治是按规则运作的。
政治运作需要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它们限制和约束政治行为,确保政治的公正和可预测性。
5. 分析法则:政治是系统的。
政治现象具有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因此需要通过系统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认识其中的内在逻辑。
6. 环境法则:政治是环境的产物。
政治行为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理解政治,需要考虑其所处的环境条件。
7. 策略法则:政治是策略的竞争。
政治行为涉及一系列的策略
选择和决策,因此需要分析各方的策略动机和实施过程。
8. 变革法则:政治是变革的推动者。
政治行为往往伴随着社会变革的推动,因此要理解政治,必须考虑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和作用。
这八个法则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政治现象,并引导我们进行政治思考和决策。
高中政治必修3 同步讲义课时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时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课标内容学习目标核心素养2.4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1.阐释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了解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2.引用经过核实的报道,理解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1.政治认同: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定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准确认识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内容,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公共参与:积极、主动、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主体人民群众领导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内容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性质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2.基层民主的特点: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3.农村村民自治(1)自治组织——村委会①性质: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提醒村委会是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政权基层组织,不是基层国家机关。
②主要职能: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③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拓展①村民会议,是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也可以由每户派代表参加,是村民最直接、最全面地表达自己利益和愿望的会议。
②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及村委会提交的议案,向村民会议负责,是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
(2)自治途径: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4.城市居民自治(1)自治组织——居委会①性质: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3 第十五课 大题攻略 关于“法治政府”的命题
“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 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第五十一条:“个人信息处理 者应当……采取下列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 规定,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三)采取相应的加密、 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通过建设法治政 府来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
答案 (1)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完善行政法 规体系和行政制度体系。 (2)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 责,确保行政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3)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4)简化行政手续,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建设智能高效的 政府。
规范 解答
(1)①坚持政务信息公开; ②在政务信息公开时应对涉及公民隐私的个人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 ③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兼顾两者利益) (每个得分点1分, 共3分) (2)①政务信息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答出法治政府内涵、依法行政 等也可得分); ②有利于加强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 ③提高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打造阳光政府); ④保障公民知情权; ⑤保障公民监督权。 (只答1个得分点得2分,答2个得分点得3分,答3个得分点得4分,最多共4分)
热点加练
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 2023年6月14日,国新办就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举行例行吹 风会。会议强调,要加快完成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不一致的法 规政策文件修订废止工作,积极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出台网络交 易监管、互联网广告、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等领域规章,防止“任性 执法、类案不同罚、过度处罚”等;根据企业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的 监管措施;严禁未经法定程序要求普遍停产停业,杜绝“一刀切”“运 动式”执法。提速税费智能办理,今年再对13项涉税费资料实行容缺办 理,再对6项税务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减少资料报送。强化智慧 监管,建立全量电子营业执照库,积极拓展应用场景。
高中政治选修3 同步讲义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课标要求]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3.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
[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把握思维的作用、含义、方法、差异、特征、形态,明确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2.公共参与:积极在实践中探索、运用正确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
2.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1)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想一想:黑猩猩能用木棍掏树洞里的白蚁吃,是不是动物也有思维?提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社会实践,动物没有思维。
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
二、思维的特征1.思维的特征特征表现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提醒思维能动性是指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思维对认识的反映并不是机械的、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或能动的。
想一想:下列材料体现思维什么特征?①小王早上起来看到院子的地面和房顶都是湿的,判断昨天晚上下过雨。
②列宁说:“表象不能把握整个运动,例如它不能把握秒速为30万公里的运动,而思维则把握而且应当把握。
”③人类能够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天气预报;预测地震;等等。
④人们在超市里看到牙膏、鸡蛋、面粉、饮料、衣服等,都称它们为“商品”。
⑤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长期观察,形成“早雨一天晴,晚雨到天明”的认识。
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提示①②③体现间接性,④⑤体现概括性,⑥体现能动性。
高中政治选修3 同步讲义 课时2 把握适度原则
课时2把握适度原则课程标准知能目标核心素养3.2把握适度原则。
1.理解度的内涵与作用,注意区分质、量、度三个概念。
2.把握适度原则的具体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适度原则,避免犯极端化错误。
科学精神:通过深刻领会适度原则的内涵及要求,运用适度原则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科学精神。
一、适度的含义1.度及其作用(1)度的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2)度与关节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3)度的作用: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
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2.遵循适度原则的必要性: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二、掌握适度原则1.适度原则的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
2.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1)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3)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3.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自我检测]1.判一判(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
()提示:×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2)关节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量变的节点。
()提示:×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3)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备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考点2法治政府
考点2 法治政府1.法治政府的内涵(1)含义: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足的政府。
(2)特征职能科学的政府①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需科学合理。
②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疼惜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需担当的基本职能。
权责法定的政府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动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防止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
执法严明的政府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公开公正的政府全面推动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公正执法,将公允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
智能高效的政府政府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廉洁诚信的政府政府必需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政府要做到恳切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
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贪腐和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人民满足的政府政府要把党和人民赐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华蜜,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确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允正义。
关联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联系《经济与社会》的相关学问,理解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的政府。
2.建设法治政府(1)要求①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2)意义①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主动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②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拓展区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1)区分:依法治国主体→广袤人民群众;依法执政主体→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主体→政府。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考研政治辅导《考研政治复习指导》讲义03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
考研政治辅导《考研政治复习指导》讲义03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1991、1996、2006年等有命题)
(一)建国之初的社会性质
(二)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1992、1996、1999、2008、2011年有命题)
三、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2003年有命题)
(一)过渡的实际步骤
(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深入
第二节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一)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二)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三、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2003年有命题)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一)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端
(二)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物质基础
二、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2001、2004、2008、2011年有命题)
(一)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1.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2.农业走向合作化的经济组织形式
3.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4.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
(二)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1997、2002、2006年有命题)
1.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和平赎买政策的实现。
高中政治必修3 试卷讲义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课时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课时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课标要求]引述宪法序言,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________和________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____________前提和制度基础。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提出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____________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________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想一想:有人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一回事”。
这一观点正确吗?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____________、怎样巩固和发展______________,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____________逐步提高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____________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1.开启及重要性:1978年12月,党的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的关键抉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
考研政治辅导《形势与政策三》讲义03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形势与政策三》讲义03形势与政策(三)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2.36(1)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2011.36(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分)(2)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6分)2010.36(1)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一)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2.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伟大业绩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二)国共两党与抗日战争(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四)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和政策1.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二课时公正司法与全民守法考点1公正司法
第二课时公正司法与全民守法课标要求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搜集材料,阐述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公正司法的内涵与表现①政治认同:认同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政策和措施。
②科学精神:理解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内涵和要求。
③法治意识:坚定支持全面依法治国,树立法治意识。
④公共参与: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2023广东,T92019北京,T31全民守法的内涵、要求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命题分析预测高考对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的考查较多,以选择题为主。
2025年高考,可能会以《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在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方面的落实情况,或贴近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为情境,考查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内涵和推进要求,并与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等进行模块内综合考查;亦有可能与选必修2中诉讼、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等进行跨模块综合考查。
考点1公正司法1.公正司法的内涵(1)公正司法的含义和表现(2)地位: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拓展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司法公正包括结果公正和程序公正。
结果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素,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2.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要求具体阐释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①以事实为根据要求司法机关办理案件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客观存在的事实认定案件事实。
②以法律为准绳要求司法机关办理案件要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对案件作出正确的处理。
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
高中思想政治讲义资料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讲义资料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案讲义资料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案江苏省东海县房山中学谢兆牛一、考点整合(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
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与经济和政治相对而言的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们具有的一种文化素养。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注意: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而人们游山玩水则属于文化活动。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提示文化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也就是第二课中讲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塑造作用与第二框题中所讲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是一致的,因此须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把握)。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判断: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答案(略)2、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互交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例题:例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⑦园林雕塑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例2:(07潍坊)XX年5月,莺都潍坊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
时事热点及重点问题——考研政治辅导《形势与政策二》讲义03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形势与政策二》第三部分模拟测试讲义03形势与政策(二)第三部分时事热点及重点问题(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物质与意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先进的正确思想能够积极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落后发动的思想阻碍事物的发展。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理)、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独立性;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知识链接:(1)十八大报告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真题回顾】 1.2012年第2题: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一线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答疑编号5948020269]『正确答案』D2.2007年第17题: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答疑编号5948020270]『正确答案』AD3.2009年第17题: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
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答疑编号5948020271]『正确答案』ABCD(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人教版政治选修4讲义:专题3-3 领会思维具体
3 领会思维具体[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把握认识上升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增强观察生活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探究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自觉性,不断推动认识能力的提高。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1.感性具体(1)感性具体的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2)感性具体的局限性: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2.思维抽象(1)思维抽象的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思维活动。
(2)思维抽象的环节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3)思维抽象的局限性:思维抽象只是停留在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上,还没有达到对本质和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的认识。
认识要深化,就需要进入思维具体阶段。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吗?【提示】思维抽象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本质和规律或某种共性的反映,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1.思维具体的含义: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1)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2)随着认识的深化,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地展现出来。
这些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深化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政治专题讲座(三)七年级思想政治(上下)重要知识点1.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们要珍爱生命,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延伸生命的价值。
2. 我们身边存在的不良诱惑有(1)金钱的诱惑(2)游戏机的诱惑(3)黄、赌、毒、邪教的诱惑。
3. 青少年容易受到侵害主要来自社会侵害、家庭侵害、学校侵害、意外伤害等方面。
防范侵害的方法有:(1)提高警惕(保持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2)用智慧保护自己,采取机智灵活的斗争方法;(3)用法律保护自己。
4. 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 法律规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6. 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7. 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8. 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前两类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也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
9. 法律具有的作用:(1)规范作用(2)保护作用(3)评价作用10.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11. 青少年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做到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2. 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3.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就是打官司。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
八年级思想政治(上)重要知识点1. 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2. 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 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冷静,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
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
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
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4.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民主平等。
5.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它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的。
6. 面对不同文化,我们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7. 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保护、继承、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8. 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
9. 上网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其中遵守法律是上网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10. 礼貌表现在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等方面。
11. 我们应该本着公平的法则参与竞争;道德和法律是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12. 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13. 合作及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14. 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5. 宽容合作的基础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1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17.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18. 诚信是信任的前提和基础。
19. 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20. 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诚信的核心是善。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重要知识点1.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因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3. 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4.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5. 在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6.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力,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7.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 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
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它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9. 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
10.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11. 义务教育的特征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12. 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九项权利。
14. 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正义的制度是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15. 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九年级思想品德重要知识点1. 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是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2.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最大的实际是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及表现是(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4.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我国主要矛盾及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5. 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 国家舞台上的中国: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8.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 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点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10.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地位/意义)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3. 解决我国主要矛盾及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5. 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政治基石是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16. 改革开放的地位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7.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18.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19.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20. 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1. 中学生维护民族团结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个尊重的内容)22.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
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3. 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4.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25. 我国的资源现况自然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26. 我国环境的总趋势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7. 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新世纪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8.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29. 可持续发展要求要求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0.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都是发展问题。
31. 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成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2. 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是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3. 各国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教育的地位是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4. 我国要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5. 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提高的是教育创新能力。
36. 实施科教兴国,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7.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8. 我国的基本战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39.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0. 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41. 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42.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是伟大的民族精神43. 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