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卷

合集下载

【精编文档】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精编文档】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第二次月考试题生物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数量保持稳定的是A.葡萄糖 B.染色体 C.脂肪 D.蛋白质2.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分别是A.Ab、aB、ab B.AB、ab、abC.ab、AB、AB D.AB、AB、AB3.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是指细胞中A.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含有四个染色单体 B.有四个配对染色体C.每对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 D.有四对染色体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A.复制→分离→联会→着丝点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着丝点分裂C.联会→复制→分离→着丝点分裂 D.复制→联会→分离→着丝点分裂5.一只杂合的黑毛兔,产生200万精子,这些精子中含有白毛隐性基因的约有A.100万 B.200万 C.50万 D.0 6.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数是A.2 B.4 C.9 D.16 7.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

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

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8.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C.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9.下列不属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是A.白化病 B.血友病 C.苯丙酮尿症 D.猫叫综合症10.与自然突变相比,诱发突变A.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 B.可以引起性状的定向变异C.产生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D.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高11.摩尔根培养红眼果蝇进行遗传实验,培养若干代后,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

解析最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最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最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每小题2分,共60分)1.(2分)(2021春•会宁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B.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布可以选同种细胞C. 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和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CO2来确定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分析: 1、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色素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3、生物中的显色反应的选材方面要注意不能有颜色干扰。

4、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解答:解: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A正确;B、观察线粒体的细胞不能有叶绿体,因为叶绿体对线粒体的观察有颜色干扰,B错误;C、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错误;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2分)(2021春•会宁县校级期中)科学研究发现,苹果含有锌,锌是形成与记忆力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锌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完善.因此,苹果又被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C.对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D.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19.在菜粉蝶的繁殖季节,通过施放菜粉蝶的性外激素可有效控制菜粉蝶的种群数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的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11.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 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B.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C.c包括的生物都没有典型的细胞核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遇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B. 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
C. 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
D. 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样方法是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B. 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A. 榆树(杨树)→槲寄生→棕头鸦雀是一条食物链
B. 槲寄生和榆、杨也存在竞争关系
C. 槲寄生从榆、杨身上获得营养,是消费者
D. 槲寄生的分泌物是具有调节功能的植物激素
10.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蜘蛛和蟾蜍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C.两个种群相对数量的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每小题2分,共60分)1.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 )A. C、H、O、NB. C、H、O、SC.C、H、OD. C、H、O、N、P、S2.根据药理分析,一种茅草的根内含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判断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饮用时,应该选择下列哪种试剂来鉴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A.碘液B.斐林试剂C.苏丹III试剂D.双缩脲试剂3.海带细胞中的碘比海水中高许多倍,但仍可从海水中吸收碘。

碘进入海带细胞的方式( )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4.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A.细胞是一切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C.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5.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A.一棵松树B.洋葱的表皮细胞C.生活在池塘中的全部鲤鱼D.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6.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①蘑菇②酵母菌③蓝细菌④念珠藻⑤乳酸菌.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主要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其中表示蛋白质的是()A.甲B.乙C.丙D.丁8.以下不属于蛋白质功能的是()A.具有免疫功能B.起信息传递作用调节机体生命活动C.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D.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载体9.细胞呼吸中,吸入的O2最终形成了()A.CO2B.H2OC.ATPD.丙酮酸10.一分子ATP具有的腺苷、高能磷酸键、磷酸基团的数量依次是()A.1、2、3 B.1、1、2 C.1、2、2 D.2、2、311.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A.1个精细胞 B.2个精细胞C.3个精细胞 D.4个精细胞12.右图是某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的受精作用示意图。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会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中期考试高二级文科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起缓冲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由体液构成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任何情况下机体都能保持稳态 D.稳态是动态的稳定4.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营养成分()A.血液 B.血浆 C.淋巴 D.组织液5.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 ( )A.为患者补充水分 B.为患者补充无机盐C.保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 D.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6.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A.反射 B.反射弧C.神经冲动 D.神经中枢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递B.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C.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D.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不能完成缩手反射8.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最终到达效应器,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完成此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兴奋到达效应器的形式分别是()A.反射弧;电信号 B.反射弧;电信号和化学信号C.神经中枢;电信号 D.神经中枢;电信号和化学信号9.动物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通过体液运输 B.微量和高效C.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D.调节准确、快速10.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A.小脑 B.下丘脑 C.大脑皮层 D.脑干11.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小脑、大脑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小脑D.脑干、脊髓、小脑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A.先从树突传向细胞体再传向轴突 B.通过电荷流动来实现的C.由突触小体来完成的 D.单向的13.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转变为静息状态的是( )A. B.C. D.1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体液是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都存在于细胞内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C.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内环境D.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不需要经过内环境15.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B.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变成脂肪C.抑制肝糖原的分解D.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16.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而且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定量摄取,原因是( )A.糖尿病人的消化功能不好B.糖尿病人的吸收功能不好C.米饭和馒头中含有大量葡萄糖D.米饭、馒头中的淀粉等经消化也能分解转变成葡萄糖17.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图中的() A.S和甲 B.S和乙 C.T和甲 D.T和乙18.下列四种器官中,不属于免疫系统的是()A.胸腺 B.胰腺 C.淋巴结 D.扁桃体19.淋巴细胞起源于( )A.脊髓 B.胸腺 C.骨髓 D.脾20.抗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会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中期考试高二级生物试题(理科)命题人:曹宝明审题人:薛荣斌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第I卷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第II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到答题卡相应位置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B.浆细胞合成的抗体通过载体蛋白运输到细胞外C.原核细胞没有核膜,转录和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D.人体神经元有树突和轴突,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完整的反射活动2. 内环境成分复杂,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物质全部存在于内环境中()A.胰蛋白酶、Na+、ATP、葡萄糖 B.甘油、DNA聚合酶、磷脂、胆固醇C.肝糖原、核苷酸、纤维素、氨基酸 D.CO2、胰岛素、尿素、抗体3. 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B.突触前膜本质上属于细胞膜,分泌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1-的浓度D.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必须在结构完整的反射弧中才能产生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C.神经元细胞在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是均有离子进出D.突触小体上可以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化5. 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抗体、淋巴因子和血红蛋白均是内环境中的成分B.人从30℃的环境进入3℃的环境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会增加C.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不会受细胞基因组的调控D.太空中,茎失去背地性是因为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6. 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分泌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C.下丘脑是体温的调节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7. 生物的生命活动受许多因素的调节,如酶,温度,激素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都是与靶细胞膜外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的B.对于一个细胞来讲,酶的种类和数量始终不会发生变化C.神经递质NO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生命活动,但是不会对神经系统有影响8、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拘泥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9. 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D.若A代表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10.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平衡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B.闷热的环境中,人体失水多于失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就会増多C.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D.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11. 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C可促进肝糖原的水解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腺内分泌部所有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从而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使血糖浓度迅速降至正常范围12. 201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发现在T细胞表面有一种名为CTLA-4的蛋白质可以发挥“分子刹车”的作用,当CTLA-4被激活后,免疫反应就会终止,如果使它处于抑制状态,则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集中攻击肿瘤细胞,这样有望治愈某些癌症。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生物试卷(解析版)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卷第I卷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成份的稳态和理化性质的稳态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保持其成分的恒定不变D. 稳态遭到破坏后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含义、实质及意义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的稳态和理化性质的稳态,A正确;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而维持内环境稳态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物质与条件,如温度,酸碱度等,所以说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后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D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而不是保持其成分的恒定不变,C错误。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A. 神经-体液调节B.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 神经调节D. 体液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正确,A、C、D均错误。

3. 通常治疗糖尿病应该注射下列哪种激素来降低血糖浓度A. 胰岛素B. 肾上腺素C. 生长激素D. 胰高血糖素【答案】A【解析】糖尿病是由于缺少胰岛素引起的。

4.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B.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C. 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D.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答案】C【解析】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
会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中期考试
高二级文科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A、C、D错误,B正确。
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递
B.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
【详解】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最终到达效应器,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这是反射的过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以电信号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 ( )
A.为患者补充水分B.为患者补充无机盐
C.保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D。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

2018-2019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2018-2019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年级:高二 科目:生物 (文) 座位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 .兔的长毛与短毛 C .猫的白毛与蓝眼 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2.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A .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3.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 A .有丝分裂 B .无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4.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 .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C .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标 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5.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 6.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准确的复制 B .能够存储遗传信息 C .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D .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7.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 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 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C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D .DNA 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 为模板 8.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 ) A .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B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C 促进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D .促进细胞融合 9.下列哪种情况产生新的基因( )A.基因的重新组合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基因分离10.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A.基因突变B.基因自由组合C.染色体交叉互换D.染色体结构变异11.信使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它从细胞核中出来与核糖体结合的过程中,通过的单位膜是()A.0层B.1层C.2层D.3层12.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13.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部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在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有4000个,推测纯合的黄色皱粒有( )A.2000个B.4000个C.6000个D.8000个14.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卷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卷

高二级生物期中考试试卷(文科班)一.选择题。

(每空2分,共60分)1.动物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A.血液B.体液C.内环境D.细胞内液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二氧化碳、氧气B.水、钠离子C.葡萄糖、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3.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4.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5.抗利尿激素在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A.糖B.水C.Na+D.K+ 6.静息时和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7. 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8. 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A.病原体B.抗原性物质C.抗体D.自身物质9. 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A B C D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11.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12. 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13. 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A.胚芽鞘类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14.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A. 产生记忆细胞B.产生抗体C.导致靶细胞裂解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15. 如果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受损,用针刺指尖,正确的判断是()A.能缩手,感觉疼痛B.不能缩手,感觉疼痛C.能缩手,无感觉D.不能缩手,无感觉16. 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C.激素乙是胰岛素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17. 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准确理解裁判员的指令,主要依靠()A.大脑皮层视觉中枢B.大脑皮层言语区C.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D.下丘脑18. 臭氧层破坏会使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危害人体健康。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

2015-2016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文科)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A.DNA是遗传物质B.DNA是主要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RNA不是遗传物质2.如图,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A. B. C. D.3.某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中,按要求制作含3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那么该同学需要制作长方形、五边形、圆形塑料片的数量依次为()A.60、30、60B.30、30、30C.60、30、30D.60、60、604.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A.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多种C.碱基种类有许多种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5.DNA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6.细胞内某一DNA片段中有30%的碱基为A,则该片段中()A.G的含量为30%B.U的含量为30%C.嘌呤含量为50%D.嘧啶含量为40%7.用32P标记一个T2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它侵染一个含31P的细菌后释放出了200个后代,则后代中含32P的噬菌体最多占总数的()A.2%B.0.5%C.1%D.50%8.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C.基因是染色体的一段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9.DNA(基因)转录过程参与的酶是()A.DNA聚合酶B.DNA连接酶C.RNA聚合酶D.逆转录酶10.细胞核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A.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B.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C.DNA→染色体→基因→脱氧核苷酸D.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11.关于“”的正确含义是()A.RNA分子的某一片段B.染色体的某一片段C.一个基因分子D.DNA分子的某一片段12.关于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RNA可作为逆转录的模板B.转运RNA是翻译的模板C.RNA中没有TD.信使RNA上有密码子13.一只大熊猫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所含的DNA和RNA是()A.DNA相同,RNA不相同B.DNA相同,RNA也相同C.DNA不相同,RNA相同D.DNA不相同,RNA不相同14.要研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最好选择下列哪一项为实验材料()A.成熟的红细胞B.成熟的白细胞C.卵细胞D.受精卵15.通常正常动物细胞中不具有的酶是()A.逆转录合成DNA所需的酶B.复制DNA所需的酶C.转录合成RNA所需的酶D.翻译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酶16.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要注意安全操作,加强自我保护,否则其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是该人群生殖细胞有可能发生()A.基因重组B.基因分离C.基因互换D.基因突变17.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B.整个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C.高茎豌豆因缺水缺肥而生长矮小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18.一个染色体组应是()A.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B.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19.对某校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男性色盲占学生总数的7%,而女性色盲仅占总数的0.5%,女性携带者占总数的13.5%,抽查的学生中男、女比例为1:1,该人群中X B的基因频率为()A.43%B.64%C.73%D.86%20.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以下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①哮喘病②21三体综合征③抗维生素D佝偻病④青少年型糖尿病⑤冠心病⑥先天性聋哑⑦白化病⑧苯丙酮尿症.A.①④⑤B.①②⑧C.②③⑦D.③④⑤21.人类基因组计划所测定的染色体是()A.所有染色体B.所有性染色体C.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D.22条常染色体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B.研究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D.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23.用杂合子种子尽快获得显性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24.通过基因工程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A.胰蛋白酶、纤维素酶B.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C.纤维素酶、果胶酶D.肠肽酶、胰蛋白酶25.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A.定向提取生物的DNA分子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C.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26.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②③①①B.①②③①C.③①②③D.②③①②27.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28.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B.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D.一间屋子中的全部老鼠29.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快了,这是因为二者()A.能量交流B.相互竞争C.趋同进化D.相互选择30.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C.出现地理隔离D.形成生殖隔离二、非选择题(共40分,每空1分)31.(1)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是a.,b.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d..(2)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基本,包括、和.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手段有和等.(3)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分子结构是,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是.(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5)神经元兴奋是的膜电位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是.两个神经元相联系的结构是,在该结构中传递兴奋的物质称为.32.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而引起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2)基因突变具有以下共同特点:从发生突变的概率看,都是;从发生突变的方向看,都是;从发生突变的生物看,这是.33.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④过程的方法是,⑤过程用的试剂是,③④⑤过程属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2)①②过程的育种方法是.其原理是.34.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 ,[5] .(2)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和交替连接的.(3)碱基对之间通过连接,碱基配对遵循的原则是.35.如图是大白鼠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近年科学家还发现,一些RNA小片段能够使大白鼠细胞内特定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这种现象被称做RNA干扰.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步骤,该过程的模板是.(2)[1] 的功能是;(3)大白鼠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和等结构中都有RNA的分布.(4)RNA使基因处于关闭状态,是遗传信息传递中的过程受阻.2015-2016学年甘肃省白银市会宁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A.DNA是遗传物质B.DNA是主要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RNA不是遗传物质【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研究着: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由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所以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也不能证明RNA不是遗传物质.故选:A.2.如图,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A. B. C. D.【考点】烟草花叶病毒.【分析】本题对RNA病毒的遗传物质的考查,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遗传物质是RNA,重组病毒含有哪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就会表现哪种病毒的性状.【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重组病毒”丙的组成是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乙病毒的RNA,又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此重组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是乙病毒的RNA,丙病毒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是由乙病毒的RNA控制合成的,应与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相同,丙病毒的子代的RNA由乙病毒的RNA复制而来,与乙病毒的RNA相同.所以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乙病毒相同.故选:D.3.某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中,按要求制作含3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那么该同学需要制作长方形、五边形、圆形塑料片的数量依次为()A.60、30、60B.30、30、30C.60、30、30D.60、60、60【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为:(1)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特点;(2)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3)是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A﹣T;C﹣G).【解答】解:由于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含3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共有60个碱基.又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所以该同学需要制作长方形、五边形、圆形塑料片的数量依次为60、60、60.故选:D.4.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A.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多种C.碱基种类有许多种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解答】解: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没有变化,体现了DNA分子的稳定性,A错误;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只有2种,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B错误;C、碱基种类只有4种,即A、T、G、C,C错误;D、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碱基)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D正确.故选:D.5.DNA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考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据此答题.【解答】解:A、DNA中不含有氨基酸和葡萄糖,A错误;B、DNA分子中不含有氨基酸和葡糖糖,且核苷酸是核酸的初步水解产物,而不是彻底水解产物,B错误;C、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C错误;D、DNA分子的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正确.故选:D.6.细胞内某一DNA片段中有30%的碱基为A,则该片段中()A.G的含量为30%B.U的含量为30%C.嘌呤含量为50%D.嘧啶含量为40%【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本题是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考查,DNA分子是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接成碱基对,A与T 配对,G与C配对.【解答】解:由于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所以在双链DNA分子中A总是与T相等,G总是与C相等,因此该DNA片段中T=A=30%,G=C=(1﹣30%×2)÷2=20%.A、G是20%,不是30%,A错误;B、DNA片段中没有碱基U,B错误;C、DNA中嘌呤碱基包括腺嘌呤(A)和鸟嘌呤(G),A+G=20%+30%=50%,C正确;D、双链DNA分子中嘧啶与嘌呤相等是50%,D错误.故选:C.7.用32P标记一个T2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它侵染一个含31P的细菌后释放出了200个后代,则后代中含32P的噬菌体最多占总数的()A.2%B.0.5%C.1%D.50%【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只有DNA注入细菌)→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DNA复制的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解答】解:一个噬菌体的DNA双链均被放射性元素标记,该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 分子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200个新子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有放射性.因此,在这些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标记的占总数的比例为:×100%=1%.故选:C.8.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C.基因是染色体的一段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解答】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含有遗传信息,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B正确;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是主要载体,C错误;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D正确.故选:C.9.DNA(基因)转录过程参与的酶是()A.DNA聚合酶B.DNA连接酶C.RNA聚合酶D.逆转录酶【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需要的条件:(1)模板:DNA的一条链;(2)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3)酶:RNA聚合酶;(4)能量(ATP).【解答】解:A、DNA聚合酶催化DNA分子的合成,用于分子复制,A错误;B、DNA连接酶用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B错误;C、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C正确;D、逆转录酶只用于逆转录过程中,D错误.故选:C.10.细胞核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A.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B.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C.DNA→染色体→基因→脱氧核苷酸D.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分析】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3、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解答】解: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的不同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故从复杂到的简单结构层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故选:D.11.关于“”的正确含义是()A.RNA分子的某一片段B.染色体的某一片段C.一个基因分子D.DNA分子的某一片段【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配对原则.【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该结构中的碱基对含有A、T碱基对和T、A碱基对,因此该物质是双链DNA分子.故选:D.12.关于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RNA可作为逆转录的模板B.转运RNA是翻译的模板C.RNA中没有TD.信使RNA上有密码子【考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分析】1、RNA的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2、RNA分为3种:(1)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2)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3)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3、RNA的其他功能,如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某些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因此还具有催化功能等.4、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细胞核中也有RNA.5、R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解答】解:A、RNA可作为逆转录的模板生成DNA,A正确;B、mRNA是翻译的模板,tRNA是运输氨基酸的工具,B错误;C、RNA中碱基种类有A、G、C、U,没有T,C正确;D、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D正确.故选:B.13.一只大熊猫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所含的DNA和RNA是()A.DNA相同,RNA不相同B.DNA相同,RNA也相同C.DNA不相同,RNA相同D.DNA不相同,RNA不相同【考点】细胞的分化.【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成、器官,进而形成不同的系统,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解答】解:一只大熊猫形成不同组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即由于DNA转录形成的mRNA种类不同,结果翻译形成蛋白质的种类不同所致,不同组织的DNA没有发生变化.故选:A.14.要研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最好选择下列哪一项为实验材料()A.成熟的红细胞B.成熟的白细胞C.卵细胞D.受精卵【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解答】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成熟的红细胞不适宜作为该实验的材料,A错误;BCD、成熟的白细胞、卵细胞和受精卵细胞中都可以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但受精卵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旺盛,是该实验的最适材料,BC错误,D正确.故选:D.15.通常正常动物细胞中不具有的酶是()A.逆转录合成DNA所需的酶B.复制DNA所需的酶C.转录合成RNA所需的酶D.翻译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酶【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这两条途径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据此答题.【解答】解:A、逆转录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正常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该过程,因此不具有逆转录合成DNA所需的酶,A错误;B、正常动物细胞中具有复制DNA所需的酶,B正确;C、正常动物细胞能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具有转录合成RNA所需的酶,C正确;D、正常动物细胞能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具有翻译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酶,D正确;故选:A.16.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要注意安全操作,加强自我保护,否则其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是该人群生殖细胞有可能发生()A.基因重组B.基因分离C.基因互换D.基因突变【考点】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分析】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1)物理因素:如X射线、激光等;(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3)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等.【解答】解:X射线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因此长期接触到X射线的人群,他(她)们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一人群的生殖细胞很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故选:D.17.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B.整个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C.高茎豌豆因缺水缺肥而生长矮小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其中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与Ⅲ号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其之间的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正确;B、整个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错误;C、高茎豌豆因缺水缺肥而生长矮小,是因为环境因素导致的,是不遗传变异,C错误;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18.一个染色体组应是()A.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B.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C.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解答】解:A、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B、一个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多倍体的配子中可能有2个或多个染色体组,B错误;C、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不一定是染色体组,C 错误;D、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不一定全部来自父方或母方,D错误.故选:A.19.对某校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男性色盲占学生总数的7%,而女性色盲仅占总数的0.5%,女性携带者占总数的13.5%,抽查的学生中男、女比例为1:1,该人群中X B的基因频率为()A.43%B.64%C.73%D.86%【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解答】解:设总人数为200人,则男女各100人.则男色盲为14人,女色盲为1人,女携带者为27人,因此X b的频率为(14+1×2+27)÷=14%,所以X B频率为1﹣14%=86%.故选:D.20.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以下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①哮喘病②21三体综合征③抗维生素D佝偻病④青少年型糖尿病⑤冠心病⑥先天性聋哑⑦白化病⑧苯丙酮尿症.A.①④⑤B.①②⑧C.②③⑦D.③④⑤【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精编文档】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理.doc

【精编文档】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理.doc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一、选择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是某高二同学在与同桌争论过程中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一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B.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C.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D.SARS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所以不具生命特征2.通过对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研究认为,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 )A.没有DNAB.没有核糖体C.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没有由核膜包围的成形细胞核3.下列有关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 ) A.氨基酸B.核苷酸C.脱氧核糖D.磷脂4.由于蟹类的捕食,我国南海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5.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 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6.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B.葡萄糖C.钙离子D.呼吸酶7.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8.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或传递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9.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0.右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C.甲状腺激素 D.抗利尿激素1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12.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④C.①③⑤④ D.①③④⑤13.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14.校园里种植的雪松,主干粗壮,生长旺盛,而侧枝很细弱,主要原因是由于( )A.侧芽缺乏生长素B.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D.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15.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16.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的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1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18.下列关于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B.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C.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D.产生抗体的细胞是T细胞19.如右图,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在BD范围内 B.在OA范围内C.在BC范围内 D.在BA范围内20.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21.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 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22.梨树上一个没有成熟的梨被虫蛀了,结果这个梨长不大。

甘肃省会宁第一中学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文科)

甘肃省会宁第一中学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文科)

甘肃省会宁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文科)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 目前普遍认为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C 心肌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2 血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及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A 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B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C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D 血浆、组织液、组织液3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①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②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下丘脑③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A.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④4.下列有关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可通过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腺体或肌肉B.神经元中兴奋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内流而引起的C.兴奋传导时,神经纤维膜外电流的方向和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D.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能合成神经递质,并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其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B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C 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D 人类的听、说、读、写等智能活动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6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μm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有关的推测正确的是()A 进入人体肺泡中即进入了人体的内环境B 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将导致血浆最终呈酸性C 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兔疫缺陷症D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7 下列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叙述是A 一亩水稻的年产量B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C 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D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量8 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状腺激素不具有特异性,其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C 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 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9 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 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 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D 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1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为“S”形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11 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 仅限于绿色植物B 仅限于自养生物C 全部植物及细菌和真菌D 全部自养生物及部分异养生物12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 田鼠的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增长较快C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的指标D 性别比例有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13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C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D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4 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生物学概念之间的关系。

(2019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2019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会宁一中第二学期中期考试高二级文科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起缓冲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由体液构成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任何情况下机体都能保持稳态 D.稳态是动态的稳定4.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营养成分()A.血液 B.血浆 C.淋巴 D.组织液5.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 ( )A.为患者补充水分 B.为患者补充无机盐C.保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 D.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6.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A.反射 B.反射弧C.神经冲动 D.神经中枢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递B.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C.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D.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不能完成缩手反射8.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最终到达效应器,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完成此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兴奋到达效应器的形式分别是()A.反射弧;电信号 B.反射弧;电信号和化学信号C.神经中枢;电信号 D.神经中枢;电信号和化学信号9.动物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A.通过体液运输 B.微量和高效C.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D.调节准确、快速10.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A.小脑 B.下丘脑 C.大脑皮层 D.脑干11.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小脑、大脑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小脑D.脑干、脊髓、小脑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A.先从树突传向细胞体再传向轴突 B.通过电荷流动来实现的C.由突触小体来完成的 D.单向的13.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转变为静息状态的是( )A. B.C. D.1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都存在于细胞内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C.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内环境D.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不需要经过内环境15.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B.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变成脂肪C.抑制肝糖原的分解D.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16.糖尿病人的饮食受到严格的限制,受限制的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而且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定量摄取,原因是( )A.糖尿病人的消化功能不好B.糖尿病人的吸收功能不好C.米饭和馒头中含有大量葡萄糖D.米饭、馒头中的淀粉等经消化也能分解转变成葡萄糖17.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图中的()A.S和甲 B.S和乙 C.T和甲 D.T和乙18.下列四种器官中,不属于...免疫系统的是()A.胸腺 B.胰腺 C.淋巴结 D.扁桃体19.淋巴细胞起源于( )A.脊髓 B.胸腺 C.骨髓 D.脾20.抗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

会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高二级生物试题(文科)一、选择题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A. 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 豌豆先开花后授粉C.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D.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答案】C【解析】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便于观察,但这不是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人原因,A错误;豌豆先授粉后开花,B错误;豌豆是严格人闭花自花授粉植物,因此其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C正确;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人原因是豌豆是严格人自花闭花授粉植物,D错误。

2.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水稻的早熟和高产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 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D. 绵羊的粗毛和细毛【答案】A【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水稻的早熟和高产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水稻的早熟和晚熟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豌豆的紫花和红花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绵羊的粗毛和细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A.3. 用纯种高茎豌豆做杂交实验时需要A. 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B. 高茎豌豆作母本,矮茎豌豆作父本C. 对母本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D. 对父本去雄,授予母本的花粉【答案】C【解析】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以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A错误;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因此不一定要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B错误;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要对母本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C正确;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要对母本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D错误.【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名师点睛】1、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4.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 Y与yB. A与bC. E与ED. f与f【答案】A【解析】【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中期考试高二级文科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A. 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B.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 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 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淋巴由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不能再回到组织液,而是回流到血浆,A 错误、C正确.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相互扩散与渗透,B、D正确.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B. 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起缓冲作用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D. 人体的内环境由体液构成【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人体内环境及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组成、无机环境对内环境的影响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A错误.H2CO3、NaHCO3分别能够中和碱性和酸性物质,因此对血浆pH相对稳定起缓冲作用,B正确. 人体对体温有调节能力,气温的变化时内环境的温度保持稳定,C错误.人体的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D错误.【点睛】葡萄糖等较大分子以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稳态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任何情况下机体都能保持稳态D. 稳态是动态的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C错误;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稳定,D 正确。

故选C。

4.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营养成分A. 血液B. 血浆C. 淋巴D. 组织液【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详解】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 ( )A. 为患者补充水分B. 为患者补充无机盐C. 保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D. 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人体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当于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故输液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剂来输送药物,主要原因是维持内环境中的渗透压,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6.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A. 反射B. 反射弧C. 神经冲动D. 神经中枢【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A、C、D错误,B正确。

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递B. 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C. 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D.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不能完成缩手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

【详解】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是单向传递的,A错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错误;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正确;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能完成缩手反射,D错误。

8.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最终到达效应器,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完成此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兴奋到达效应器的形式分别是A. 反射弧;电信号B. 反射弧;电信号和化学信号C. 神经中枢;电信号D. 神经中枢;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最终到达效应器,并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这是反射的过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以电信号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动物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A. 通过体液运输B. 微量和高效C. 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D. 调节准确、快速【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因为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A正确;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B正确;激素产生后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C正确;调节准确、快速是神经调节的特点,D错误。

所以选D。

10.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是A. 小脑B. 下丘脑C. 大脑皮层D. 脑干【答案】C【解析】【分析】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有下丘脑、脑干、小脑、脊髓和大脑皮层。

【详解】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属于高级中枢,A错误。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属于高级中枢,B错误。

大脑皮层是调节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正确。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属于高级中枢,D错误。

【点睛】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脊髓是最低级中枢。

一般来说,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11.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 脊髓、小脑、大脑B. 脑干、脊髓、大脑C. 大脑、脊髓、小脑D. 脑干、脊髓、小脑【答案】B【解析】【分析】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小脑能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能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脑干能维持呼吸等。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完成呼吸、排尿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脑干、脊髓。

阅读反射属于人类的语言功能,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A、C、D错误,B正确。

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A. 先从树突传向细胞体再传向轴突B. 通过电荷流动来实现的C. 由突触小体来完成的D. 单向的【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是单向传递.【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轴突传向树突或细胞体,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由突触来完成的,C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的传导过程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转变为静息状态的是( )A.B.C.D.【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受到足够强的点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时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静息状态时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因此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转变为静息状态的电位变化是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故选A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表现和产生机理,明确该题问的是兴奋状态到静息状态,而不是由静息状态到兴奋状态。

1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体液是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都存在于细胞内B. 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C. 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内环境D. 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不需要经过内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体液及其组成成分、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人体体液是指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其中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A 错误,B 正确;由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 错误;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需借助神经递质才能完成,而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需在组织液中通过扩散才能到达突触后膜,因此需要经过内环境,D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