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2-运动疗法技术学-平衡功能训练、协调性功能训练2

合集下载

协调性训练教案初中

协调性训练教案初中

协调性训练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协调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和掌握一系列协调性训练方法,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平衡训练、反应时间训练等。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协调性训练方法,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协调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的训练。

3. 平衡训练:包括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训练。

4. 反应时间训练:通过各种游戏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协调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各种协调性训练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点。

2. 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各种协调性训练的正确动作和技巧。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各种协调性训练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 游戏法:通过各种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协调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协调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讲解协调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各种协调性训练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点。

3. 示范: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各种协调性训练的正确动作和技巧。

4. 练习:学生进行各种协调性训练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5. 游戏:通过各种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协调能力。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协调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正确完成各种协调性训练的练习。

3. 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展现出良好的协调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括协调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各种协调性训练方法的图片和说明。

2. 器材: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平衡训练器材、反应时间训练器材等。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协调能力水平,可以适当调整训练难度和要求。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训练和游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二、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各种技术的操作要点。
三、掌握常见病的物理因子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学时分配
序号单元学时理论实践合计
1物理因子治疗概论202
2直流电及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224
3低频脉冲电疗法224
4中频电疗法325
5高频电疗法235
6光疗法224
7石蜡疗法112
8水疗法1 12
9冷疗法1 1 2
1.肌肉耐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耐力训练方法
第七章节肌肉牵拉技术(8学时)
教学内容:
1.重点讲授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2.重点讲授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3.重点讲授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4.讲授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5.讲授肌肉的特性。
6.重点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2.熟悉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3.了解佛伦克尔体操训练法。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
1.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第十一章节步行功能训练技术(6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授步行功能训练的对象及条件。
2.介绍拐杖的分类和选择。
1.重点讲授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重点讲授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讲授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运动治疗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运动治疗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3 稳定极限
稳定极限是指在不失衡的条件下,重心在支撑点上方摆动时所允许的最大角 度,其大小取决于支撑面的大小和性质,大、硬、平整时稳定极限大,小、 软、不平整时稳定极限则小。
4 摆动的频率
摆动的频率越低,平衡越好,反之摆动的频率越高,则越容易失去平衡。
5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视觉、本体感觉、前庭感觉与平衡有重要关系。正常情况下在睁眼时控制平 衡以本体感觉和视觉为主,反应灵敏,而在闭目时则需依靠前庭感觉,但反 应不如本体感觉、视觉灵敏。
主要适用于因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患者。
中枢性瘫痪伴有重度痉挛者;精神紧张导致痉挛加重者;对伴有高血压、 冠心病的患者要在治疗师的监督下进行。
平衡训练方法
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 坐位→站立位
仰卧位的平衡训练主要是躯干的平衡训练,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是桥式运动, 其目的主要训练腰背肌和提高骨盆的控制能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躯 干及下肢的痉挛,提高躯干肌肌力和平态平衡训练。
辅助站立训练 在患者尚不能独立站立时,需首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可以由治疗师扶助患 者,也可以由患者自己扶助肋木、助行架、手杖或腋杖等,或者患者站于平 行杠内扶助步行。
独立站立训练 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这样在训练时可以提供视觉反馈,协助调整 正确的姿势。独立站立并可保持平衡达到一定的时间,就可以进行自动态站 立平衡训练。
循序渐进原则 1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2 稳定极限由大到小 3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4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5 从睁眼到闭眼
个体化原则
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的训练方案。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平衡功能障碍 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亦不相同,因此应该坚持个体化原则。

平衡与协调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平衡与协调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站立位的平衡反应
站立位向侧方倾斜时的平衡反应
自动迈步以保持平衡或重获平衡
引导迈步获得平衡
侧方迈步
后方迈步
单脚站立的平衡
协调训练
一、概述
• 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地运动的能力 • 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
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 方面 • 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多个肌群共同参与 •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 指鼻试验 • 指-指试验 • 跟-膝-胫试验 • 拍地试验 • 一侧性或双侧性? • 什么部位最明显?
五、协调训练原则
•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 重复性训练 • 针对性训练 • 综合性训练
• 卧位→坐位→立位→步行 • 简单→复杂 • 大范围快速→小范围缓慢 • 先做健侧、残疾较轻的一侧、或是右侧 • 单块肌肉→多块肌肉 • 分解→整体 • 睁眼做→闭眼做
平衡训练
一、概述
• 平衡是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 人体平衡是一种姿势状态,指人体在突然受
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 平衡功能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功能和基本运 动技能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依赖于有效的 平衡功能
• 许多疾病会引起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类
• 静态平衡: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 • 自动态平衡: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能重新获得稳定
平衡反应的促进
• 一定要让患者有安 全感,否则因害怕、 紧张而诱发全身痉 挛
• 密切监护以防意外, 但又不能把患者过 度扶劳,否则患者 不会作出反应
俯卧位平衡
手膝位平衡
坐位平衡
立位平衡
平衡板训练
仰卧位平衡板倾斜
一侧时的平衡反应

教案10-运动疗法技术学-平衡功能训练、协调性功能训练2

教案10-运动疗法技术学-平衡功能训练、协调性功能训练2
2.大脑性共济失调
3.感觉性共济失调
思考与协调有关的控制部位,引出协调障碍的分类
三、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1、辨距不良
2、动作分解
3、轮替动作失常
4、言语与书写异常
5、ADL障碍
通过指鼻试验给同学们模拟展示协调障碍常见表现
四、协调性训练
(一)原理
1.控制和协调能力练习的目标是形成感觉印象和运动程序,二者存储于大脑中,进而产生动作。
【进行新课】
协调性功能训练
一、基本概念
协调功能是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滑、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运动的一种能力。
协调训练是指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即利用残存部分的感觉系统以及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
通过一个简单动作的观察,引出协调的概念
二、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
1.小脑性共济失调
下运动神经元疾病及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等)引起的运动及协调运动障碍;
运动系统伤病患者。
禁忌症:
疾病的急性或亚急性期;
有急性炎症存在,发热在38℃以上、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者;
有心功能不全或失代偿者;
外伤后有明显的急性期症状、骨折愈合尚不充分或手术未拆线者。
【复习与小结】
1、协调的概念、协调障碍的分类
2.学习控制和协调能力最主要的是重复。
(二)协调性训练—训练要点
1.一定要完成具体的练习任务。
2.单个动作练习:先分解—后组合。
3.相关动作练习:如书写练习前勾画椭圆和不同的形状等。
(三)协调性训练—训练方法
1、单块肌肉训练法
2、多快肌肉协调动作训练
练习项目
1.双上肢交替运动
2.双下肢交替运动
3.定位、方向性活动

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最新版

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最新版
.
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
闭链练习 通过改变速度和时间来提高闭链练习的强
度和难度 健身房的训练可以增强肌力、耐力和爆发

.
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
对于选用半腱肌肌腱作为植入物的患者, 需要加强腘绳肌的力量
腘绳肌的等张收缩训练,开始时用较轻的 重量,然后逐渐加大重量,到最后做爆发 式的练习
.
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平衡训练 单腿站立练习 迷你蹦床练习 平衡板练习
.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四阶段
目标 继续髋和腿的力量练习 增强自信和体能 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为跑步作准备
.
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
休息、抬高患肢和冷疗 电疗 使用拐杖,负担部分到全部体重 借助仪器的被动活动
.
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
使用保护支架
.
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
教患者自己推动髌骨,活动髌骨,避免因 肿胀引起的活动受限
半腱肌肌腱移植的患者在移植处进行局部 超声波治疗、轻柔的按摩和牵拉常常会发 生疼痛
目标 对膝关节稳定性有信心 保持功能训练 跑步和转动活动 改善有氧能力 运动专项训练
.
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五阶段的应用手段
.
第六阶段

特殊教育学校运动协调训练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的有趣练习

特殊教育学校运动协调训练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的有趣练习

特殊教育学校运动协调训练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的有趣练习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常常面临着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方面的挑战。

因此,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设计一套既有趣又有效的协调训练课程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教案范本,旨在提供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参考,以帮助他们设计和实施适合学生的运动协调训练课程。

一、课程目标和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

通过有趣的练习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运动技巧,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身体素质。

二、适用学生群体及前期准备本课程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各年级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

在开始实施本课程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定制化训练计划。

三、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1. 热身活动:- 开始每节课程前,设置一段简单而活跃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基本身体活动等,以帮助学生预热身体,准备接下来的活动。

2. 协调性练习:- 创造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

例如,使用搬运球的游戏,要求学生类似橄榄球队员将球传递给队友,促进团队合作和身体协调。

- 使用平衡板和稳定器等设备,进行平衡和协调动作的训练。

例如,要求学生站在平衡板上进行平衡,在保持平衡的同时进行其他动作,如摆动手臂、移动脚步等。

3. 运动技能练习:- 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设计相应的运动技能练习。

例如,对于需要增强手眼协调的学生,可以设置接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抓住抛来的球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 对于需要提高身体灵敏度和空间认知能力的学生,可以设置障碍赛跑活动,通过在场地上设置障碍物,让学生在跑步的同时绕过障碍物,提高身体灵活性和空间感知能力。

4. 结束活动:- 为每节课程设计一种愉快的结束活动,如集体俯卧撑比赛、瑜伽冥想等,既能放松学生的身心,又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合作。

四、教学评估为了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进步,教师需要定期进行教学评估。

幼儿园体育教案: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

幼儿园体育教案: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

幼儿园体育教案: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引言幼儿期是培养儿童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的关键时期。

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其运动技能水平和身体协调能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幼儿园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方面的教案内容。

一、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基本运动技能,如跑、跳、滚等;•提高幼儿的身体灵敏度和反应能力;•增强幼儿的平衡感和空间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参与性。

二、课程设计1. 活动名称:跑步比赛•目标:培养孩子们跑步的速度感和耐力。

•内容:•步骤:在室外或室内设置一个跑道,让孩子们按照指定路线进行跑步比赛。

•方法:根据年龄段进行分组,设置不同难度的赛跑项目,如短跑和长跑,并设立相应奖励机制。

•教师角色:监督比赛过程,鼓励孩子们参与,记录成绩。

2. 活动名称:平衡游戏•目标:提高幼儿的平衡感和空间感知能力。

•内容:•步骤:在室内设置一系列平衡器械,如木板、软垫等。

孩子们根据教师指导依次进行各项平衡动作或游戏。

•方法:教师示范各种平衡动作,并引导孩子们逐渐掌握,增加难度。

•教师角色:提供指导和支持,关注孩子们的安全情况。

3. 活动名称:球类运动•目标: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内容:•步骤:进行简单球类运动,如传球、投篮等。

•方法:组织小组活动或对抗性比赛,让孩子们互相合作、配合进行球类运动。

•教师角色:引导规则和技巧,提供支持和鼓励。

三、教学评估•方式: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工具:教师观察记录表、个别测试等。

•内容:包括对于幼儿身体协调能力、运动技能水平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结论通过合理设计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针对幼儿园体育教育中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的主题,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课程设计内容及评估方式。

希望可以为幼儿园老师们提供参考,并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案:身体协调性训练

幼儿园教案:身体协调性训练

幼儿园教案:身体协调性训练幼儿园教案:身体协调性训练导言:身体协调性是儿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适当的身体协调性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动作协调能力,促进大脑与身体的相互配合,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和空间感知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针对幼儿园儿童的身体协调性训练方法,旨在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身体协调性。

一、训练目标:身体协调性训练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动作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灵活性和空间认知能力,全面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

二、训练内容:1. 动作控制训练- 肢体动作: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挥手、跳跃、转身等,通过观察和模仿训练,逐步提高幼儿的动作控制能力。

- 手眼协调:使用各种游戏,如接球、扔球等,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动作准确性和反应速度。

2. 平衡能力训练- 单脚站立:鼓励幼儿尝试用一只脚站立,逐渐延长站立时间,以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

- 行走平衡:引导幼儿在平衡木、跷跷板等器械上行走,锻炼他们的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3. 灵活性训练- 拉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拉伸活动,如伸展、弯曲、扭转等,以增加他们的身体柔韧性。

- 灵活动作:通过跳绳、摇摆等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4. 空间感知能力训练- 空间定向:进行室内和室外的活动,引导幼儿辨别前后、左右、高低等方向,培养他们的空间定向能力。

- 模仿绘画:以绘画为媒介,让幼儿尝试模仿画家的动作轨迹,增强他们对空间感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训练方法:1. 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基础,设计各种趣味性的训练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

2.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进行训练,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逐步掌握基本的身体协调性技能。

3. 个别差异化辅导:根据幼儿的身体发展差异,提供个别或小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达到身体协调性训练的目标。

四、训练效果评估:1. 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在训练活动中的表现,判断他们的身体协调性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

平衡协调功能的康复训练

常用的平衡训练手段
借助器械的训练 瑞士球 平衡板 ……
协调的定义
协调功能是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滑、准确 且有控制的随意运动的一种能力 协调性是正常运动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体现运动控制的有力指标
协调性的特点
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多个肌群共同参与 多种感受器共同参与 神经系统调控复杂精密
协调和灵敏
灵敏: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 的能力
衡量协调的标准
一定的方向和节奏 适当的力量和速度 达到准确的目标
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
运动瘫痪 肌张力异常 过度运动症 协调运动障碍
协调功能障碍
协调功能障碍称为共济失调 前庭性:环境空间的调节暂时紊乱 感觉性:深感觉障碍,不能意识到动作中肢 体的空间位置 小脑性
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
运动练习 1)主动屈膝练习
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
运动练习 2)被动伸膝练习
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
运动练习 3)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4)股四头肌的电刺激神经肌肉练习 5)股四头肌、腘绳肌和小腿后群肌肉的协同 等长收缩练习
第二阶段的应用手段
运动练习 6)臀肌和腘绳肌上部的力量练习 7)坐姿屈膝30°、60°、90°的腘绳肌等 长收缩练习 8)双腿站立屈膝练习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第四阶段
目标 继续髋和腿的力量练习 增强自信和体能 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为跑步作准备
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
闭链练习 通过改变速度和时间来提高闭链练习的强度 和难度 健身房的训练可以增强肌力、耐力和爆发力
第四阶段的应用手段
第三阶段的应用手段

幼儿园平衡训练教案: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

幼儿园平衡训练教案: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

幼儿园平衡训练教案: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幼儿园平衡训练教案: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1. 引言幼儿园平衡训练是幼儿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这种训练,幼儿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有助于健康成长。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平衡训练教案,重点关注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活动建议。

2. 幼儿园平衡训练的重要性平衡训练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运动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平衡训练,幼儿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增强肌肉力量,促进骨骼的成长发育,预防意外摔倒等情况的发生。

平衡训练还可以促进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在幼儿园的平衡训练教案中,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各种简单的动作和游戏,幼儿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培养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通过搭积木、跳绳、做简单的操场操等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

4. 教学方法和活动建议在幼儿园的平衡训练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结合故事情节进行活动、设置环境情境、配合音乐等等。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器材和道具来进行教学,例如跳绳、二轮车、平衡木等器材,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平衡训练,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和运动技能。

5. 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幼儿园平衡训练教案中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方法和活动建议。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信只有通过科学的平衡训练教育,才能让每一个幼儿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教师们可以根据本文提供的建议,设计出更加科学、实用的平衡训练教案,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享受到平衡训练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幼儿园平衡训练的重要性,然后重点聚焦在身体协调与运动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活动建议。

我也分享了我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全身协调性运动
5.水中运动
6.Frenkel法
7.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边示范,边讲解
(五)注意事项
1.训练前,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或恐惧心理。
2.密切监控防止意外,但又不能把患者固定牢,否则患者不能做出反应。
3.一定要让患者有安全感,避免因害怕、紧张而诱发全身痉挛。
4.对下肢运动失调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止跌倒。
2.学习控制和协调能力最主要的是重复。
(二)协调性训练—训练要点
1.一定要完成具体的练习任务。
2.单个动作练习:先分解—后组合。
3.相关动作练习:如书写练习前勾画椭圆和不同的形状等。
(三)协调性训练—训练方法
1、单块肌肉训练法
2、多快肌肉协调动作训练
练习项目
1.双上肢交替运动
2.双下肢交替运动
3.定位、方向性活动
一、基本概念
协调功能是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滑、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运动的一种能力。
协调训练是指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即利用残存部分的感觉系统以及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
通过一个简单动作的观察,引出协调的概念
二、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
1.小脑性共济失调
2.大脑性共济失调
5.操作时切忌过分用力,以免引起兴奋的扩散,因为兴奋的扩散往往会加重不协调。
6.严格掌握运动量,过度疲劳不但影响训练的继续,而且使运动不协调加重。
(6)临床应用范围
适应症:
大脑性、小脑性、前庭迷路性、深感觉性协调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和不自主运动等疾病;
上运动神经元疾病及损伤(如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脊髓损伤及脊髓炎)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四肢瘫痪;
5min
5min
3.感觉性共济失调
思考与协调有关的控制部位,引出协调障碍的分类
三、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1、辨距不良
2、动作分解
3、轮替动作失常
4、言语与书写异常
5、ADL障碍
通过指鼻试验给同学们模拟展示协调障碍常见表现
四、协调性训练
(一)原理
1.控制和协调能力练习的目标是形成感觉印象和运动程序,二者存储于大脑中,进而产生动作。
2、上下肢协调训练的方法
5min
10min
10min
10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5min
10min
5min
5min
自学内容

使用教具
多媒体
相关学科知识
康复功能评定、临床康复学、作业疗法学、理疗学
教 学 法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互动式教学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提问复习】
1、平衡的概念与分类
2、平衡训练的原则
3、坐位、膝手位、站立位平衡训练的方法
【进行新课】
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五节协调性功能训练
教案
姓名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时间9.28节次7-8
课程名称
运动疗法技术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运动康复本科
授课内容
恢复平衡能力训练、协调性功能训练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协调的概念、协调障碍的分类;协调的训练方法;熟悉协调训练的要点;
了解协调训练的原理
重点
协调障碍的分类,协调的训练方法
难点
协调的训练方法
下运动神经元疾病及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等)引起的运动及协调运动障碍;
运动系统伤病患者。
禁忌症:
疾病的急性或亚急性期;
有急性炎症存在,发热在38℃以上、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者;
有心功能不全或失代偿者;
外伤后有明显的急性期症状、骨折愈合尚不充分或手术未拆线者。
【复习与小结】
1、协调的概念、协调障碍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