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实现的制度保障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农 民是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 的建设 者 ,也 是 直接 受 创业 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当前就是 要落实 中央一系 益者 。 这决定了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 只有尊重 列 的惠农 政 策 , 坚决 贯 彻 “ 多予 、 取 、 活 ” 少 放 的方 针 , 农民的主体地位 ,才能使建设新农 村成为农 民群众 不 仅要 “ 多予 、 少取 ”更要做 好 “ 支 出活 ” , 放 的文 章 , 进 的 自觉行 动 ,才能 把蕴 藏 在农 民 中的 巨大 积极 性 和 步解 放和 发展农 村 生产力 , 激发 农 民群 众 自主创 业 创 造 性最 大 限度 地激 发 出来 ,为建 设 新农 村 提 供 永 增收的潜能。要突破一切妨碍农民增收的思想观念 , 不枯竭的动力支撑。让农 民成为新农村建设 的实践 取消一切限制农民创业增收的政策规定 , 革除一切束 主体和主要推动力量 , 农村面貌才可能焕然一新 , 缚农 民增收的体制弊端 。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 、 新 农 村建设 才 可能 成功 。 民间资本 、 外资投入农业开发 , 发展农村经济 。建立 培养农村能人 的机制 , 营造鼓励能人干事业 、 支持能 建设新农 村就要始终 不渝地 尊重农 民 人 干成 事 业 的社 会氛 围 , 广大 农 村 能人 施 展 才 华 、 为 主体地位 创业致富、 带动一方 , 给予必要 的支持 , 使农 民的 自 主性 、 动性进 发 出来 , 能 汇集成 建设力 量 , 为新 农村 成 尊重农 民主体地位实质是尊重农 民的权利 。一 建设不竭的智慧及力量源泉。 是要保证农 民的民主权利 , 让农 民享受 民主选举 、 民 主决 策 、 民主 管 理 、 主监 督 四大 权 利 , 一 步 健 全 民 进 二、 尊重农 民主体 地位就要 充分 发挥农 民 和完善村民 自治机制 。农 民对 自身事务拥有更大 的 的主体作用 知情权和决策权 , 对公权行使拥有更有效的监督权 , 对 社会 事务 拥 有更 大 的参 与权 。二 是要 保 护 农 民的 尊重农 民主体地位根本点在于充分发挥农 民在 合法经济利益 。主要是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 新农村建设 中的主体作用 。要让农 民意识到 自己是 度 ,切 实保 护 基本 农 田 ,保护 农 民 的土 地 承 包经 营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 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 , 而行动 从 权, 健全在依法 、 自愿 、 有偿基 础上 的土地承包经 营 起来 , 自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 权 流转机 制 。三是 要坚 持 以人 为 本 , 重农 民意 愿 , 尊 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 中的主体作用 , 必须 尊 重农 民 的首创 精 神 ,着 力解 决 农 民生 产 生 活 中最 加 强舆 论宣 传 , 营造浓 厚氛 围 。进 一步 提 高全社 会 尤 迫 切 的实 际问题 , 尽力 改善他 们 的生产 和生活条 件 。 其 是 广大农 民群 众对 建 设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重 要 性 的 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 要依靠农 民。新农村 认 识 ,引导 广大 干部 和 农 民群众 更 加 积极 地 投 入到 建 设 的规 划 、 础设 施 的改 造 、 居环 境 的改 善 等 各 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一是要加强政策宣传 , 基 村 项工作都要注意 同农民群众商量 , 坚持走群众路线 ,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 中央关于新农 组织群众 、 发动群众、 依靠群众 ; 进一步建立健 全村 村建设精神 。二是要做好动态报道 , 结合 当地实际 , 务公开 的民主议事制度 , 完善村 民“ 一事一议” 制度 , 多形式宣传群众反映热烈和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好做 在各类项 目的建设安排上要办什么 , 不办什么 , 先办 法和好经验。三是加强典型宣传。近年来 , 全国各地 什么 , 后办什么 , 农民最有发言权 , 农民说 了算 ; 在农 在进 行生 态文 明村 建设 , 农村 建设 涌 现 了一大 批先 新 民想不 通 时 多宣传 , 农 民不 同意 时不 强 制 , 农 民 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 在 在 他们在生产发展 、 生活宽裕、 乡风 看 不清 时先 示范 , 农 民积极 性高 涨时 多扶持 。 在 文明、 村容整洁 、 管理民主等问题上 , 做出了卓有成效 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要进一步调 动农 民 的工 作 , 累 了经验 , 积 在新 农村 建设 上走 在前 面 , 值得

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和维护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和维护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民的生存 和收入 正在摆 权流转有利于解决 人地矛盾 ,充分 等 ,应 由农户与受让 方或受 租方协 脱 对土 地 的完全 依 赖 , 利用土地 , 对于稳定土地 承包 关系 、 商确定 , 流转 的收益应归农 户所有 , 但 就 全 国而 言 仍 是 少 发展农业经济有积极作 用 , 因此 , 国 任 何组 织和个 人 不得擅 自截 留 、 扣 数 ,中国绝 大多数 的农 家政策和法律都对 土地承包经营权 缴。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征用农 村土 家经济仍然需要靠 土地 流转予 以肯定。但 同时又强调 , 土地 地过 程中 ,必须就征地补偿安置标 提供生活保 障 ,维持生 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在 土地 承包关 准与被征地 农户充分协商 ,必 须将 计 ,需要从土地上获取 系稳定 的前提下进行 ,必须在农 民 大部分土地补偿 费 、 安置补助费 、 全
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 务 ,推进了农 业产业化 和市场化进 流转 的相关税 费 ,并保证新增 部分
结合 的 双层经 营体 制 , 程 ,进 一步释放 了家庭 承包经 营的 税费用于农村 。搞“ 开发 区” 必须 注 , 是党领导下 的亿万农 民 活力。总之 , 新农村建设实践 中 , 意成 本 收益 , 究科 学 , 在 讲 符合 实际 ,
主要 收入 。坚持农村基 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并且不 得违法 部青 苗及地上 附着物补偿费直接支 本经营制度 ,赋予农 民 改变土地用途 。在新农村建设 中我 付 给被征地农 民 , 少 中间环节 , 减 严 长期而有 保障 的生产经 们必须 坚决 防止一种倾 向 :违背农 防层层克扣 、 留征地 补偿 款 , 截 避免 营 自主权 , 确立农户 自主经营 、 自负 民意愿 , 收回农 民的承包地 , 强制推 引发土地纠纷 。 盈 亏的市场主体地位 ,可 以最充分 行 土地 承包经 营权流转 ,搞 规模经 四、要不 断创 新和完善农村经 地调 动绝大 多数 农 民的积极 性 、 主 营, 侵害农 民的经营 自主权 。从总体 营体制和机制 。随着我 国市场经 济 动性 、 创造性 。其次 , 坚持土地 承包 上看 ,我 国绝 大多数农村 目前 尚不 体制 的基本确立和 市场经 济的快速 经营 ,同样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 的 具备大规模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 的 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 的加 快 要 求。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 条件 。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是农村 和国 内外市场 的发展变化 ,我 国农 而 言的 , 既具有鲜 明的时代性 , 又具 经济发展、 劳动力转移 的结果。只有 村 的经济发展 面 临着许 多新情 况 、 有科 学化 、 集约化 、 品化 、 商 市场化 二三产业 比较发达 、大多数农民转 新 问题 、 新要求 。要加快推进我国农

农民主体地位法律思考

农民主体地位法律思考

农民主体地位的法律思考摘要:中国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农民是农村、农业的主体,“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

法律确立和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必要保证;同时,有利于消除社会不公,实现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

在现代法治进程中,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就要使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在法律范围内得到确认;使农民主体地位和农民权益在重构的法律体系内得到保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使“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法律范围内得以体现和提升。

关键词:农民主体地位法律思考马克思所说:“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1]。

任何时候农业都是基础,尤其是在农村人口占了2/3的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

中国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农民是农村、农业的主体,“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最终得通过农民主体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履行以及责任的承担来实现,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把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中,并以法律和制度保障“三农”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

通过法律制度保障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地位,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激发农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消除社会不公,实现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法律确立和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必要性1、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在法治国家中,必然要求在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框架内,对权利和义务合理分配,以体现公平、正义、效益的原则,确立法律关系的主体,明确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激励主体的行为,使主体的权益、行为意愿、存在形式以及社会效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障。

明确和突出农民主体,可以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基础上使新农村建设获得内在的发展动力。

浅析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

浅析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

府认为对农民有益的事情 , 也一定 要先 之 在民主管 理 中发挥 出更 大 的制 度效 使更多的农 民从土地 中走 出, 参加到非
征 求 农 民的 意 见 , 取 得 他 们 认 可 和 同 能 ; 依法维护广大农民群众 的民主权 农产业的行列 中去 , 至走出农村融人 在 要 甚
意之后再去实施 , 而绝不能在农 民不知 利 , 在换届选举 、 公益事业 、 目承包等 城镇 。 项 农村传统 三代 同堂 的大家庭模式 情、 不赞 同的情况下强制推行 。 方面充分尊重农 民群众 的意愿 , 大农 将逐步成为历史 , 扩 父母 和子女居住 的小 ( ) 二 村务 公开是做 好新农 村建设 民群 众 的知情权 、 与权 , 参 保证农 民群 型核心家庭结构将更为简化 ,空巢 ” “ 老 选择权 和 人 、 留守”孩子等现象会更为普遍 , “ 农 各项工作的保障。 村务公 开不仅仅 是新 众能够真正依法享有管理权 、 农村建设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 而且还 是促 监 督 权 。 进农村基层党风廉 政建设 、 维护农 村社 村传统 的赡养养老 、 抚养教育 形式将受
( ) 全和完 善农村 社会保 障制 二 健
农 村 建 设 过程 中建 立 和 完 善 各 项 制 生 很 大 转 变 ,从 而 改 善 和 密 切 干 群 关 度 , 能够对农村 社会 资源的合理配置和
度 ,既可 以巩 固和完 善新农 村建设 已 系。只有村 务公 开了 , 才能沟通干群 的 优化组合发挥调节作用。 市场经济作为
什 么 样 的 基 础 设 施 ? 什 么 样 的 公 共 服 民主管理 制度 。 实现村务公开 民主管理 社 会 的 不 稳 定 。
制度化和法制化 。进一步完 务? 什么样的社会保障?什么样的合作 的规 范化 、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

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

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

一是土地政策。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

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法律保护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法律保护
于 国家 所有 的 以外 , 于集 体 所 有 ; 基 地 和 自留 动 中的独 立性 和创造 性 。 属 宅
论 新 农 村 建 设 中农 民 主 体 地 位 的 法 律 保 护
耿 智利
( 州 市广 播 电视 大 学 文 法 系, 东 惠 州 5 6 0 ) 惠 广 10 7

要 阐述 了改革开放 以来农民主体地位 的发展及其立法概况 , 认为 目前农 民主体地位与新农村 建设 的
要 求 仍 有 较 大差 距 。分 析 了新 农 村 建设 中存 在 着 农 民主 体 地 位 受 到 漠 视 、 民 政 治 权 利 缺 失 、 乏 相 应 的法 律 农 缺 保 障 等 问题 。为 了建 立 有 效 的 法律 保 护 机 制 , 立 与 提 升 农 民主 体 地位 , 动 农 民的 积极 性 , 新 农 村 健 康 发 展 确 调 为 提 供 有 力保 障 , 出 完 善 立法 , 提 健全 相关 法 律 制 度 ; 强 农 村 行 政 执 法 , 升 农 民 的 法 制 意识 ; 好 农 村 基 层 法 律 加 提 做
体地 位发 生 了很 大的变 化 。 责任 制长期 不变 的信 心增 强 , 而增加 了投资意愿 , 从
贡献 者转 变 为 改革 中 的能动 者 和 受 首先 , 民主体 地位 在 经济 建设 过 程 中得 以体 农 民从被动 者 、 农 07年 7月施 行 的《 民专 业 合 作 社 法 》 农 是 现 。2 世 纪 7 O 0年 代 末 8 0年 代初 我 国进 行 了土 地 益者 。20
服务工作, 加强司法保护等一 系列措施 。
关键词 农 民; 主体 地 位 ; 村 ; 律 农 法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3 5 (00 0 —0 80 10 —4 62 1 )60 9 —4 中 图 分 类号 : 6 12 D 9 .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及保障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及保障
收稿 日期 :0 l 0 — 1 2 1一 1 2
甚至义务为烟站劳动 ,为的就是和烟站搞好关 系, 好 让 自家 的烟 叶能评 个好 级 别 , 个好 价钱 。 卖 2 扶 贫项 目错 位 。国家 对 扶贫 的力度 逐 年加 大 , 、 但有 的 地方却 越 扶越 贫 。 部分 基层政 府 在向上 级 申 一 报 国家项 目时 ,并不 是 为 了让 当地 百 姓脱 贫致 富 , 而 是 为 了套 取 国家 项 目资 金 以改 善 自己 的办公 和 出行 条件 。有 的扶贫 资金 申请 到手 后 , 怎 么用 、 该 具体用 在 什 么 地方 没有 明确规 划 。有 的地 方搞 农 田改造 , 一 修 条 很 直 的灌溉 沟渠 , 而 , 条 方 便 领 导视 察 的沟 渠 然 这 却 给 村 民们增 加 不少 麻烦 。 田改 小 没有 补偿 , 田时 犁 犁架 来 回往返 折 腾 , 同是 一家 人 的农 田 , 丘 之 间 隔 两 着 沟渠 , 跨不 过 去 , 牛 没法 犁 田, 致 规划 伤农 。挖 沟 导 时施工 队为 了方便 会 在沟 边 推一条 路 来运 沙 石料 , 这 条 路 占 了村 民的农 田 , 过后 也 没补 偿 。有 的 申请 到 资 金 后用 于扶 持 产业 , 仅 限于 在基 层 干部 的三亲 六戚 但 之 问搞示 范 ,或者 在交 通便 利 的村 寨 就近 搞示 范 , 追 求政绩 , 无视其他农 民的需求 , 导致 国家投在农 民身 上 的资 金最 终用 不 到或 不 能有 效用 于农 民身 上 , 尊重 农 民 的主体地 位成 为一 句空 话 。 3 村 民 自治 能力 不强 。 民委 员会 是农 民 的群 众 、 村 性 自治 组 织 , 照 《 民委 员 会 组织 法 》 有关 规 定 , 按 村 的 规 范 性 的村 民 自治应 该 是 村 民参 与 程度 高 ,制 度 健 全 , 织功 能 强 , 组 经济 和 社会不 断 发展 , 民 自治 与 国 村 家 行政 管 理实 现有 效 衔接 。 目前 , 民委 员会 在 形式 村 上 都得 以确立 , 其治 理 基本 上是 沿 袭传 统 的行 政命 但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制度保障措施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制度保障措施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制度保障措施乡村振兴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

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制度保障措施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乡村振兴发展的制度保障措施,并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一、健全乡村发展规划体系制定一套健全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各级政府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乡村振兴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二、完善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农村的命脉,土地制度改革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

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激发农村土地资源的活力。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的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促进农村民主决策,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落实。

四、优化农村产权制度优化农村产权制度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的产权,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五、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是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六、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产业的支撑,因此要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乡村经济的跨越发展。

七、打造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因此要打造完善的乡村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人才回乡创业,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培训和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需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九、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需要加强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配合,打破传统分工模式,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农村是广大农民的家园,农民是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必须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关注农民的权益保障,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和乡村面貌的改善。

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完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并将其与城镇化规划有机结合,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三是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发展,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之四是加强农民素质提升。

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民素质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农民教育培训,促进农民的知识、技能和意识素质全面提高,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和参与决策的能力。

五、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五是完善农村治理体系。

农村治理体系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建立健全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党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六、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之六是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农村产业是农民增加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农村产业规划和布局,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扶持和发展适应当地特色和市场需求的农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自我动力。

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七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新农村法制建设的进路——以农民主体性与主体地位为中心的分析

新农村法制建设的进路——以农民主体性与主体地位为中心的分析
困境的主体 性力 量发挥作用 。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主体性 ; 民主体地位 ; 民权利 ;法律保障 农 农
中图分 类号:D 4 2 F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7 6(0 0 10 2—9 0 60 6 2 1 )0— 130
农 民是新农村建设 的主体 。农民主体作用的 施”的思路进行所谓新农村建设 ,农民的创造潜 发挥,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关系着新农村 力未被挖掘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自主性、自为 建设的成败。当下的新农村建设多是专家、学者 性和选择性 ,农民主动创新的意识不强[ 。 ¨ 所倡导的新农村建设 ,是基层政府主导下的新农 之所 以出现上 述情 况 ,从 根本 上说是农 民主 村建设 ,而非农 民作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 。作为 体性的缺失和主体地位的缺乏 。而农民主体性的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 , 民却在这 农 场事关 自 身利益 的家乡建设中集体 “ 失语” ,专 家 、学者和政府官员成了他们建设家乡的 “ 代言 人” 。这表现在:一是农 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 自 主性被政府取代 ,“ 民做主”在很大程度上异 农 化成了 “ 政府做主” 。二是农 民在新农村建设 中 缺失和主体地位的缺乏与法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法 学研 究 §
新农村法制建设 的进路
— —
以农 民主体 性与主体地位为 中心 的分析
李 永 成
( 南政 法大 学 经济法学院 ,重庆 412) 西 0 10 摘 要 : 民是新农村建设 的主体 ,而在 当下的新农村建设中农 民并未 发挥 出主体作用 。农 民主体性和 农
主体地位的缺失,与农村法制建设缺乏农民主体性的视野,缺乏把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制度建设方向的意
又有很大的关系。因而 ,如何通过法律调整提升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实现的制度保障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实现的制度保障

好社 会主 义新 农村 。
1 新 农 村 建 设 应 以 农 民 为 主 体
马 克思 主 义认 为对 于现 实 的 个人 来 说 , 和 主 体 并不 人 是完 全等 同的 , 非每 一个 人 都是 现 实 的主体 。 并 所谓 主 体 ,
是指 具有 社会 性 的有 意 识 、 目的 的从 事 认识 活 动 和实 践 有
指 在我 国宪 法和 法 律许 可 的范 围 内 , 大农 民在 社 会 主 义 广
新农 村 建设 中所 表 现 出的 自觉 能动 性 。 具体 表现 为 农 民 的 自主性 、 自为 性 、 择性 和 创造 性 。 民 的 自主性 就 是农 民 选 农
在 新 农 村 建 设 中 表 现 出 的 主 人 翁意 识 ; 民 的 自为 性 , 是 农 就
所谓 制度 , 是各 种 组织 在 组成 和 运 作过 程 中所 依据 就 的原 则 、 制 、 则 、 序 的总 和 , 何 组织 都离 不 开制度 。 体 规 程 任 制度 建 设 同每 一 个组 织 的 目标 和 任 务紧 密联 系在 一 起 , 带
有根 本性 、 局性 、 全 稳定 性 和长 期性 , 定 着这 个组 织 功能 决
的发挥 程度 。 系着 这个 组织所 推进 事业 的兴衰 成败 。 关 新农
人具 有主体 意识 、 主体 能力并现 实地 作用于客 体 的时候 , 他 才可 能成 为活动主体 , 有主体 性 。 具
以“ 产 发 展 、 活宽 裕 、 风 文 明 、 容整 洁 、 理民 生 生 乡 村 管
主” 为总体 目标 的社 会主 义新 农 村建 设 是党 中 央在 我 国总 体上进 人工业 反哺农业 、 市 支持农 村 的发展阶 段后 , 城 为解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国国情的重要发展战略 。农村社会保 障作 为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重要 制度保障 ,居 于相 当重要的地位 。针对现 状 ,我们必须对其加 大完善和管理力度 ,使其功能得 到充分发挥 ,为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
关 键 词 :社 会主 义新 农 村 ;农 村 社 会 保 障 ;功 能
中图 分 类 号 :F 2 .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0 — 9 2 ( 0 6 3 0 4 - 4 3 03 0 8 2 7 2 O )0 - 0 5 0
系统性 、综合性 ,是对 解决我 国 “ 三农 ”问题的全方 位政策 设定 ,是我 国进 入新 的发展 阶段 的必然要 求 。
它有利于遏制我 国现阶段城 乡差距拉 大的趋势 ,增加
农民收入 ,提高农 民生活水平 ,扩大农村市场的需求 ,
加大工业对农业 的支持 ,统筹城 乡协调发展 ,实现 国 民经济 良性循 环。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 村还是我们党 执
最近召 开的全国人大十届 四次会 议对农村 给予 了 更 多关 注。温家宝总理 的政 府工作报告用 了很 大篇幅 讲述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问题 ,以铿锵有力 的语气 表 达了党和政府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坚定 决心。社 会 主义新农 村建设作 为一 个伟大的 系统工 程 ,是继前 两次我 国关于农村 问题 的重大改革 ( 第一次是 2 世纪 0 8 0年代实施 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核心是分权 ;第 二次是 20 0 3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 ,核心是减负)之 后的第三次大 的改革 和调整 。它 比前两 次改革更具有
年 ,城 乡 居 民 收入 差 距 已扩 大 到 3 1 1口 会保 障 方 . : 。牡 2
面 ,城市拥有 完备的养老 、医疗 、教 育等社会保 障条 件 。而农村 ,落后 的医疗卫生条件使农 民就 医难 ,农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民生保障机制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民生保障机制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民生保障机制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建立健全的农村民生保障机制。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民生保障机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基本民生保障农村民生保障的核心目标是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包括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等。

在乡村振兴中,要重视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提供基本的食品安全保障,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建立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等。

只有通过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农村公共服务保障农村公共服务的不足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来解决。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次,要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水平,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机构的培训和引进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农村民生保障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乡村振兴中,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失业、意外伤害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提升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他们的发展信心和获得感。

四、农村产业保障农村产业保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乡村振兴中,要通过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

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包括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产业保障机制,才能打造出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体系。

五、农村土地权益保障农村土地权益保障是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环节。

在乡村振兴中,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缺失与保障的思考——以广西宜州市S镇T村H屯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缺失与保障的思考——以广西宜州市S镇T村H屯为例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 下 简 称 新 农 村 建 设 )是 以 ,
中 国共 产 党 从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全 局 和 适 应 中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新 阶 段 的 必 然 要 求 出 发 提 出 的 一 项 重 大 而 紧 迫 的 战 略任 务 。文 章 从 农 民 的 视 角 出 发 , 以 广 西 宜 州 市 s镇 T村 H 屯 这 个 壮 族 聚 居 的 村 落 为 个 案 ,通 过 分 析 其 在 新 农 村 建 设 中 的 基 本 做 法 和 变 化 ,
关 键 词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 新 农 村 建设 ;农 民 主 体 地 位 ;基 层 民 主 制 度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10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4 4 2 1 )z 0 8 — 6 0 4 19 (0 o 一 0 5 0 1
以广西宜州市 S T村 H屯为例 镇
口罗树 杰 ,韦艳枝 2 (. 1 广西 大学 ,广西 南宁 50 0 ;2来宾市邮政局 ,广西 来宾 5 6 0 ) 30 4 . 4 10
摘 要 : 文 章 以 一 个 壮 族 村 落— — 广 西 宜 州 市 s镇 T村 H 屯 的 新 农 村 建 设 为 例 , 社 会 学 的相 关 理 论 分 析 当前 新 农 用
村 建 设 的 状 况 , 为 当 前 少数 民 族 地 区新 农 村 建 设 中存 在 的 核 心 问 题 在 于 农 民 的 主 体 地 位 缺 失 , 民被 动 地 参 与 新 农 村 建 认 农 设 。因此 , 级 党 委 政 府 在 指 导新 农 村 建设 中要 切 实尊 重农 民的 主体 地 位 ; 一 步 健 全 农 村 基 层 民 主 制 度 。 别 是 完 善 村 民 各 进 特 自治 机 制 ; 力 培 养 和 增 强 村 民权 利 意识 , 立 农 民利 益 表 达 的 有 效 机 制 。 努 建

乡村振兴保障措施四项机制

乡村振兴保障措施四项机制

乡村振兴保障措施四项机制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确保乡村振兴顺利推进,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机制。

下面我将介绍四项保障措施。

第一,政策保障机制。

乡村振兴需要统筹制定一系列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支持等。

为了确保这些政策的贯彻执行,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监督机制,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政策。

第二,资金保障机制。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为了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和机制。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振兴领域。

其次,可以建立投资基金,专门用于乡村振兴项目的投资。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核,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第三,人才保障机制。

乡村振兴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需要建立一套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

可以通过设立乡村振兴专业学院,提供培训和教育,培养乡村振兴领域的专业人才。

同时,还可以通过提供薪酬激励和职称评定等方式,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四,监督评估机制。

乡村振兴需要定期评估和监督,以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可以建立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相关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乡村振兴项目的监督,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监督,推动责任落实和问题解决。

总之,乡村振兴保障措施的机制建设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只有建立了政策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才能够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及影响因素

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及影响因素

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及影响因素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

此举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福利的全面建设。

本文将分析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及影响因素。

一、经济成效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推动力。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等经济项目。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景气度不断提升,农产品销售额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教育与文化成效新农村建设致力于改善农村的教育和文化条件。

政府增加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设了一大批农村学校和教育设施,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

同时,也加强了文化宣传和文艺活动,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

三、社会保障成效新农村建设注重提升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政府推行农民养老、医疗和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残疾人、孤儿和困境家庭的扶助力度,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会被边缘化。

四、生态环境成效新农村建设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政府实施了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农民实施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等绿色发展方式。

这些举措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五、农民参与成效新农村建设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事务的决策,增加他们对农村建设的投入。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的参与程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农民自治的格局也逐渐形成。

六、土地制度成效新农村建设改革了传统的土地制度,通过土地承包权制度改革,使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更加明确和稳定,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这一改革措施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七、基础设施成效新农村建设注重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

政府投入巨资修建农村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方便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与对策——以农民权利为中心的制度创新和法律保障为视角

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与对策——以农民权利为中心的制度创新和法律保障为视角

直 处于 不 断的 变革 之 中 。但 由 于历 史 所 形 成 的原 化战略 因此 , 了实现从农业提取积累用于工业建 为
因, 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农村和农 民的平等权长期 设 , 实现对乡村社会的资源控制 , 国家权力通过一次
得不到有效的重视 , 当前 中国已有 的农村变革 , 使 始 次规划的社会运动而渗透 到乡村社会的底层 , 至此 ,
的重要平台,选举法》 《 仍存在着改革的巨大空间, 特 表达和利益救济的政治制度与诉讼救济渠道 司法制 别是实现人大代表从身份代表到利益代表的转换方 度的区别 。信访实践 中所呈现 出的混乱与无序 , 因此
面, 我们仍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制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大量的涉法特别是涉刑 的信访事项排除于信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 信访制度
平等选举权意义重大 , 从而保障他们在事关社会资源 在我国发挥了“ 不可或缺、 不能代替 、 不容忽视” 的作
要彰显和加强作为我们党和 及利益分配的公共政策之制定及实施过程中, 拥有与 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唯有完善和创 农 民群体数量相适应 的农 民代表参与利 益博弈 , 同 政府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
于增加 财 政投 入 和从 农 村 内部 挖潜 , 而是 首先 应从 国 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以来 , 民与国家 农
家权力 与农 民权利的关系界分人手 , 并通过 白上而下 之 间不对 称 的互 动局 面也 并未 出 现实质 性 的改 观 。
的制度创新和法律保障, 使这种关系达到和谐 、 平衡 、
第 4期 21 0 1年 8月
跋} 去论
Z e gF u o g h n aL n C n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女, 天水师范学院讲 师。 硕士。 研究方 向: 社会保障; 樊卫宾(9 6一) 男 , 16 。 天水 师范学院副教授。 究方 向: 研 城 市化和农村经济。
.. .— —
4 .— 9 . . —
维普资讯
为共和 国发展 的坚 实基 础 , 除社会 动荡 的根源 , 消 正 是 和谐社会 建设 的重要课 题 。 因此 ,必须 健全 和完 善农 村社会 保 障制 度 , 只有 如 此 ,才能 有 力 地促 进 农 村经济 社会 的全 面发展 ,为和 谐社会 构 建 打下坚 实 基础 。 3 建 立和 完善农 村社 会保 障制度是 实现 工业反 . 哺农业 、 市反哺 乡村 、 实科 学发展 观的重 大战略 城 落 措 施 。胡 锦涛在党 的 十六 届 四 中全会 上 提 出 了“ 两 个 趋 向” 的重要论 断 ,即“ 工 业化 初 始 阶段 , 业 在 农 支 持工业 、 为工业提 供积 累是带有 普遍性 的趋 向 ; 但 在 工业化 达到相 当程 度 以后 ,工 业 反 哺农 业 、 市 城 支 持农 村 , 实现工 业与农 业 、 市 与农 村协 调发 展 , 城 也 是带有普 遍性 的趋 向” 。建设社 会 主 义新农 村 , 也
弱势群 体 , 如何 维护 农 民的权 利 , 注弱 势群体 ,减 关

建 立农村 社 会保 障在 现 阶段 的重 要 次 提 出建设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的重要 论 断。和谐社
意 义
1 建立健 全农村 社会保 障是 建设社会 主 义新农 .
村的重要 保证 。社会保 障制度 是 国家或社会 依法 建
立的, 具有经济福利性的, 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 统。在 中国, 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 险、 社会救 助、 社会福利、 军人福利 、 医疗保 障以及各种政府或 企业 补助 、 互 助等 社会 措施 的总称 。 社会 ①由于 中 国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解决农村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并且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

本文将从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两个方面,分析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一、政策保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保障主要体现在土地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等方面。

首先,土地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政府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规模,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农民土地经营权的保障力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

其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政府加强农村产权制度建设,完善乡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增强他们的发展信心。

最后,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政府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为农民提供产权规范、交易有序的土地权益保障,进一步激发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二、资金支持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提供资金支持,主要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

首先,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通过修建和改善农村公路、农村供水设施等,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农村各项生产及生活环境条件,促进农村发展。

其次,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通过农业科研院所、示范基地等途径,推动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和收入水平。

最后,政府支持农村金融服务,提供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通过设立农村信用社、推出农村小额信贷政策等措施,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民经济的发展。

总结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从政策层面上,政府通过土地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确权登记发证等方面,为农民的土地权益和财产权益提供了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民 农 主 体地 位 制 度
社 会 主义新 农 村建设 , 惠及 亿万 农 民的伟 是 大 工程 , 的是 农 民 , 的也应 该是农 民。农 民是 为 靠 新农 村建设 的真 正 主力军 。只有维 护好 农 民的主 体 地 位 , 循 “ 各 地 实 际 出发 , 重 农 民意愿 ” 遵 从 尊 与“ 通过 农 民辛 勤 劳动 和 国家 政策 扶持 ” 的原 则 , 才 能充分 调动农 民的积极 性 、主动性 和创造 性 ,
农 民 的创 造 性 是 指农 民在 新 农 村 建设 中 的创 新 精神 创造 能 力 以及取 得 的创 造性 成果 , 既 表现 它 为农 民能 创 造 出 新 的 客观 事 物 也 表 现 为农 民在 社 会 实践 中的 自我完善 与发展 。
二 、 民主体 地位缺 失现 状 农 新 农 村建 设 即是 建设农 民 的新 农 村 , 理应 以
体 作 用的发挥 , 家必 须从制 度设 计上进 行 改革 和 完善 , 予农 民主体 地位 实现进 行保 障。为 国 给
此, 完善以村 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民 自 要 我治理制度 ; 大力加强农民 自 团体建设 , 发 实现参与式 发展的 自治组织制度; 予农 民更多权力 , 赋 改革农 民参政议政 的制度安排。

 ̄G s T F E ARMS ECONOM Y
“ 农 ” 题 三 问
新 疆 衣 星 经 济
2 1_ 0 3 D
用客观规律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 ; 民的选择性 农 就是 农 民面 对 新 农 村 建设 中 的各 种 纷 繁 复 杂 的 必然性 , 能够 综合 权衡 , 确定 最合 目的性 的那 种 ;
现 出的 主 人翁 意 识 ; 民 的 自为性 , 是 农 民在 农 就 新 农 村 建 设 实 践 中 的 自觉性 即农 民能 尊 重 和 运
主体 意识 、主体能力并现实地作用 于客体 的时
[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安徽科技学院 引进人才专项“ 新农村建设 中农 民主体地位 实现机制研 究一 以小 岗村 为例” 项 目编 ( 号 :R 2 0 2 1研 究 成 果之 一。 S C0 81)
着 这个组 织所推 进事业 的兴衰成败 。新农 村建设 中 , 民主 体 地 位 不是 自然 而 然 实现 的 , 要他 农 需
构 与 自构相 结 合 , 多方 努力 , 同推进 。 当然 , 更 农
民脆 弱 的 主体 地 位 必 须 依 靠 制 度 加 以确 立 、 强
化, 稳定 发挥农 民在新 农村 建设 中的价值 功能 。
( ) 善 以村 民 自治 为 核 心 的农 民 自我 治 一 完
理 制度
农 民为 主体 。但 在 当前 轰轰 烈烈 的建设 运动 中 , 我们 听 到 的更 多 的是 政 府和 专家 学者 的声 音 , 而 作为建设主体 、 发展主体 的农 民却选择了集体失 语 , 民 的这 种 选择 是被 动 的无 奈 的 。农 民应该 农 成 为 主体 却 无 法 为 自己 当家 作 主 的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 。长期 以来 , 民在 国家政 治权 力划 分 中 的 农 边缘 化 造 成 了农 民无力 也 无 法 为 自己的发 展 出 谋划 策 。未 经 民主启 蒙 的 中 国农 民 , 在缺 乏 制度 保 障 下 同样 无 法 为 自己量 身定 做 具 体 的 发 展 目 标 。而且 , 区差异 、 化差 异 、 落结 构差 异也 地 文 村
2 1. oo 3
新 疆 农 垦 经 ; 齐
“ 农 ” 题 三 问
新 农 村 建 设 中 农 民 重 俸 地 位 宾 现 的
制度 保 障
张 红 军
( 安徽 科技 学 院经济 管理 学 院 安徽 蚌埠 2 30 ) 3 10
[ 要] 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 国农村一项长期、 巨的伟大事业 , 艰 农民是这项事业 的主要 实践 者 , 新农 村 建设 必须 以农 民为主体 , 充分发 挥农 民的主 体作 用 才能 实现 。 然而 , 现 实中农 民的主体性地位并没有得到确立,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了尊重农民意愿 , 为 确保农民主

新 农村 建设应 以农 民 为主体
马 克思 主义 认 为对 于现 实 的个 人来 说 , 和 人
而农 民主体性的发挥则是我国社会 主义新农村 建设 成 败 的关键 。新 农村 建设 中的农 民主体性 是 指 在 我 国宪 法和 法律 许 可 的范 围 内 , 广大 农 民在
社 会 主义新 农 村 建设 中所 表 现 出 的 自觉能 动性 。 具 体 表 现 为农 民 的 自主性 、 自为 性 、 择 性 和 创 选
建设 好社会 主义 新农 村 。

候 , 才可 能成 为活动 主 体 , 他 具有 主体 性 。 以“ 产 发 展 、 活 宽裕 、 风 文 明 、 容 整 生 生 乡 村
洁、 管理民主” 为总体 目标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
设是 党 中央 为解 决 “ 三农 ” 问题 , 筹 城 乡发展 和 统 全面建 设小 康社 会而 提 出的重要 战 略举措 。毫无 疑 问 ,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该 是 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建 设 的 主体 ,
主体 并 不是 完全 等 同 的 , 非 每一 个人 都 是现 实 并 的主体 。所谓 主体 , 是指 具有 社会性 的有 意识 、 有 目的的从 事 着认 识 活动 和实 践 活动 的现实 的人 。 主体 的基本 特征 就是 自觉 能动 l 生。只有 当人具 有
造性 。 农民的自主 陛就是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表
导致 了农 民无法 用 一个 声音 来表 达 自己的政 治 、
村民 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 依 法 办理 自己 的事 情 , 实行 自我管 理 、 自我 教育 、 自 我 服务 的一项基 本制 度 。实现 管理 民主 , 全完 健 善 村 民 自治 机制 真 正 落 实 广 大农 民对 新农 村 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