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统设计第五章(1)
机械系统设计 ppt课件
(5)体积和重量:尺寸、重量、功率质量比等;
(6)经济性:设计和制造的经济型、使用和维修 的经济性等;
PPT课件
8
(7)环境保护:噪声、振动、防尘、防毒、“三废”
的排放和治理、周围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护;
(8)产品造型:外观、色彩、装饰、形体及比例、人 -机-环境的协调等;
(9)其它:一些特殊机械的的特殊要求。
形符号、名词术语等。
我国标准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企业标准三级。根据 标准性质又分强制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PPT课件
22
3.采用新技术
设计是要善于学习和掌握使用各种新工
艺、新结构、新材料,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经 济性。
4.改善零部件结构工艺性
零件结构工艺性包括锻造、铸造、冲压、焊 接、热处理、切削、装配等工艺性,良好的 工艺性时间少加工工时、提高生产率、缩短 生产周期、降低材料消耗和制造成本的前提, 也是实现设计目标、减少差错、提高产品质 量的基本保证
3
二、 机械系统的组成
机械系统的定义: 由若干机构、部件、零件组成的系统
机械系统----内部系统 人和环境----外部系统 机械系统的组成: 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控系统
PPT课件
4
(一)动力系统
机械系统的动力源
一次动力----把自然界的能源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 如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等。
二次动力----把二次能源(电能、液能、气能)转变
为机械能的机械,如电动机、液压马达、气动马达 等。
选择动力机应考虑能源条件、执行机械特性,机械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概论
三大“目的功能”
1。变换功能 2。传递功能 3。储存功能
系统的目的功能
系统内部功能
• 主功能 • 动力功能 • 检测功能 • 控制功能 • 构造功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课程介绍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机械系统设计 第三章。检测系统设计* 第四章。驱动系统设计 第五章。接口技术 第六章。控制系统设计* 第七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典型实例
(机器人)
参考书
• 郑堤 等主编。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 李成华 等主编。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刘杰 等主编。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与产品设计(冶金工业
是由日本人通过截取英文机械学(Mechanics) 的词头和电子学(Electronics)的词尾组合在 一起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的英文名词.这一名 词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的<机械设计>杂志副 刊上,后来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而被广泛引 用
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 究所>>于1981年提出的解释:“机 电一体化乃是机械的主功能、动 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 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 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 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 直到70年代初,日本人对机电一体化的 长期实践和最新应用成果加以系统的概 括和总结,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机电 一体化概念。此后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 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 得机电结合的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 丰富,应用更加广泛,因而在以机械工 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中引发了一场大规模 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机械系统设计全解
机械系统设计第一章一、系统: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
二、系统的一些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三、机械系统的组成: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四、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计划、外部系统设计、内部系统设计、制造销售五、系统分解(了解)P17第一章一、方案设计的工作内容: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构思实现功能的原理和方法、选择工艺原理、确定技术过程、引进技术系统、分析结构布局、拟定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方案评价、确定能实现预定设计目标的最佳方案—里始一・・、,B . *相:指仅知输入量和输出量而不知其内部结构的表述设计任务的一种模式。
黑箱明确表示了设计任务的基本功能要求和主要约束条件三、工艺原理:指各种物理效应(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中的定理、定律、原理及效应)的具体应用。
四、系统的功能结构:P22五、方案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可行的候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评定,提出方案的评价意见,为决策者最后确定设计方案提供信息和依据。
六、方案的评价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七、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总体布置设计、确定总体主要参数、绘制总体设计图样、编写总体设计报告书计技术说明书等八、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1)保证工艺过程的连续和流畅(2)降低质心高度、减小偏置(3)保证精度、刚体,提高抗振性及热稳定性(4)充分考虑产品系列化和发展(5)结构紧凑,层次分明(6)操作、维修、调整方便(7)外形美观九、传动系统的布置(1)简化传动链:在保证运动要求的前提下,传动链愈简短,零件数就愈少,材料的消耗和制造费用就愈低,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可靠性和精度。
(2)合理安排传动机构顺序:若以传递动力,应优先考虑蜗杆传动布置在高速级的方案;若以传递运动为主,尤其是传动精度要求较高时,应考虑蜗杆传动布置在低俗级的方案。
(3)注意传动系统润滑和密封的便利性和可靠性第二章一、载荷的分类:静载荷和动载荷二、静载荷:指大小、方向和位置都不变的载荷三、动载荷:指大小、方向和位置都改变的载荷四、载荷历程:工程上常把载荷随时间的变化称为载荷的一一时间历程,简称载荷历程五、载荷的处理方法:对静载荷:可用静强度判据来设计计算对周期载荷和非周期载荷:利用疲劳强度理论进行设计计算六、编制载荷的方法:功率谱法和循环计数法七、常用的循环计数法:峰值计数法、穿级计数法、幅程计数法和雨流计数法八、选择电动机的一般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交流电动机优选于直流电动机,笼行型电动机优选与绕线型电动机,专用电动机优选与通用电动机九、决定电动机功率的因素:电动机的发热、允许的过载能力和起动能力十、电动机的负载图和发热计算(P62)十、内燃机:指燃料在汽缸内进行燃烧,直接将产生的气体所含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十二、内燃机按燃料种类的分类:柴油机和汽油机第四章一、执行系统的功能:一(一)夹持:示例1抓取动作:夹持器向下运动,手指碰上工件1后,在工件对手指反力的作用下,压缩弹簧4,使手指3张开,完成抓取动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WD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WD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运用相关机械设计标准与规范;2. 学习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分析与计算;3. 了解常见机械传动装置、连接方式及结构设计,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简单机械系统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提高机械设计的效率与准确性;2. 学会使用常见工程计算软件进行机械设计计算,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2. 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了解机械设计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遵循工程伦理,关注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拓展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分解与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原理:回顾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和设计规范;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 机械设计方法。
2. 机械零件设计:学习并应用齿轮、轴、轴承、联轴器等常见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教材章节:第三章 齿轮传动设计、第四章 轴承与轴设计、第六章 联轴器与联接件设计。
3. 机械传动装置设计:分析并设计常见的传动装置,如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教材章节:第五章 带传动与链传动设计。
4. 结构设计:学习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典型机械结构设计实例;教材章节:第七章 机械结构设计。
机械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机械系统设计课后答案机械系统设计课后答案【篇一:机械系统设计习题(有答案版)】: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一定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整体都是系统。
2、机械系统的组成:1、动力系统。
2、执行系统。
3、传动系统。
4、操纵、控制系统。
5、支承系统。
6、润滑、冷却与密封系统。
3、产品设计类型:完全创新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4、机械系统的设计要求:功能、适应性、可靠性、生产能力、使用经济性、成本六方面的要求。
5、产品的产生过程分哪几个阶段?产品策划---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运转---产品报废或回收。
6、产品的设计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功能原理方案设计阶段---结构总体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第二章机械系统总体设计1、功能原理方案设计步骤设计任务-求总功能-总共能分解-寻求子功能解-原理解功能-评价与决策-最佳原理方案2、什么是“黑箱法”:根据系统的某种输入及要求获得某种输出的功能要求,从中寻找出某种物理效应或原理来实现输入-输出之间的转换,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推求出“黑箱”的功能结构,使“黑箱”逐渐变成“灰箱”、“白箱”的一种方法。
3、功能元、功能结构功能元:在一个系统中,总功能可以分解为一些分功能,其中可以分解到最低层次的分功能,并且分解到最后不能再分解的基本功能单位叫做功能元。
功能结构:将总功能分解为分功能,并相应找出实现各分功能的原理方案,从而简化了实现总功能的原理构思。
反之,同一层次的功能单位组合起来,应能满足上一层次功能的要求,最后组合成的整体应能满足总功能的要求。
这种功能的分解和组合关系称为功能结构。
4、机械系统总体参数包括哪些性能参数、结构参数、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
5、七个标准公比为:1.06、1.12、1.26、1.41、1.58、1.78和2。
第三章执行系统设计1、执行系统的组成:由执行末端和与之相连的执行机构。
机械系统设计习题集
机械系统设计(习题集)第一章绪论1.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几大分学科?各分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怎样?2.系统的概念及系统的特点。
3.什么是机械系统?机械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机械系统在产品中的地位作用?4.简述产品产生过程及设计的一般过程。
5.什么是机械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此方法与传动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法有何联系与区别?第二章机械系统总体设计1.产品的功能是如何划分呢?在设计产品时,如何合理确定产品的各种功能?2.为什么在产品功能原理方案是1阶段常采用的“黑箱法”?“黑箱法”的设计思路及特点是怎样的?3.简述功能原理方案设计的步骤。
4.什么是功能源、功能结构?5.简述结构总体设计原则、基本原理及设计步骤?6.当采用有级变速传动时,为什么通常采用等比数列?7.制定公比φ的标准值的原则有几条?列出常用标准公比值。
8.试建立挖掘机的形态学矩阵,并根据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确定几种合理的方案,并作简要说明。
9.机械系统方案评价的基本原则。
常用的评价方法。
10.在某机器设计中,有两种备选方案,为了确定选择哪个方案,组织了一个由20位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个方案进行评价。
试对两种设计方案作出评价。
已知:1) 评价指标:产品性能(B1)、可靠性(B2)、使用方便性(B3)、制造成本(B4)、使用成本(B5);每个评价指标划分为优、良、中等、较差、很差5个等级:0.9,0.7,0.5,0.3,0.1;2) 评价指标B1、B2、B3、B4、B5的权分别为:0.25、0.2、0.2、0.2、0.15;3) 投票结果如下表所示:11.试用计算法求下列参数:1)已知:R n=10,Z=11,求φ;2)已知:R n=355,φ=1.41,求Z;3)已知:φ=1.06,Z=24,求R n;第三章执行系统设计1.执行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简述其分类及可实现的功能?2.一般执行轴由几大部分组成?执行轴的基本要求有哪几项?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将有什么影响?3.影响执行轴组件的静刚度有哪些因素?从哪些方面来提高执行轴组件的静刚度?4.在什么情况下执行轴组件采用三支承较为合理?前、后支承中的滚动轴承的制造误差对主轴组件的旋转精度有何影响?为什么执行轴前轴承的精度比后轴承的高?5.简述如何在不提高轴承的精度等级情况下,用“选配法”和对执行轴前、后轴承的合理安装来提高执行轴的旋转精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专业课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了解机械设计中的常见机构和零件,并掌握其功能和应用。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知识,完成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
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对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工程图纸和规范,编制机械设计说明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细节,追求卓越。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项目驱动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展示。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可靠性、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等设计理念。
2. 常见机构和零件: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常见机构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轴、轴承、联轴器等零件的结构和选用原则。
3. 机械系统设计:讲解机械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等阶段,以及设计中的力学分析和计算。
4.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绘制、装配和运动仿真的能力。
5. 力学分析:介绍力学基本原理,分析机械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6. 工程图纸与规范:教授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规范,使学生能够编制符合要求的机械设计说明书。
VVVF垂直电梯机械系统设计
目录前言 (1)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电梯的分类第二节电梯的基本结构第三节电梯技术发展展望第二章曳引系统 (6)第一节曳引驱动(驱动方式比较选择,绕绳方式,曳引力,比压第二节电梯曳引机(电机选择,传动方式,制动器制动力计算)第三节制动器(选择,制动力计算)第四节钢丝绳及其端接装置(-种类规格,选择计算,寿命,端接转载)第三章轿厢与对重第一节轿厢(组成,有效面积的计算)第二节轿厢结构的设计计算第三节对重与补偿装置第四节导轨第四章门系统,缓冲器,安全钳与限速器第一节门系统第二节缓冲器 (23)第三节安全钳与限速器 (27)第五章电梯与建筑物的关系第七章设计小结 (66)致谢 (66)参考文献 (67)附件一外文资料(中英文翻译) (69)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电梯的分类一、电梯的分类电梯的分类有各式各样:(1 )按用途分类有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医用电梯、观光电梯、车辆电梯、船舶电梯、建筑施工电梯等(2) 按速度分类低速电梯1 m/s以下中速电梯1 -2m/s高速电梯2m/s以上超高速电梯5m/s以上(3) 按驱动电源分类交流电梯速度一般小于2m/s直流电梯速度一般大于2m/s(4) 按控制方式分类有层间控制,简易集选控制,集选控制、有/无司机控制、群控等。
第二节电梯的基本结构曳引式电梯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现将其基本结构介绍如下。
(1)曳引系统曳引系统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及反绳轮等组成。
曳引机由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箱、机座、曳引轮等组成,它是电梯的动力源。
曳引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或者两端固定在机房上),依靠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轿厢升降。
导向轮的作用是分开轿厢和对重的间距,采用复绕型时还可增加曳引能力。
导向轮安装在曳引机架上或承重梁上。
当钢丝绳的绕绳比大于1时,在轿厢顶和对重架上应增设反绳轮。
反绳轮的个数可以是1个、2个甚至3个,这与曳引比有关。
(2)导向系统导向系统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等组成。
机械系统设计-第5章 传动系统设计
②各执行构件间有动作顺序要求
当执行系统中有多个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并且相互间的动作有严格的 时间和空间联系时,常采用集中驱动的传动系统。用传动系统把动力机输出 的运动和动力按顺序分配到不同位置的执行构件上,使其协调工作。这种传 动系统中,常采用凸轮机构操纵或控制执行机构和执行构件运动。
第二节 传动系统的类型及其选择
可以按不同方法对传动系统分类。
一、按传动比变化情况分类
按传动比变化情况传动系统可分为:固定传动比传动和可调传动比传动。 可调传动比传动又可分为:有级变速传动、无级变速传动和周期性变速传动。
(一)固定传动比传动系统
当执行机构或执行构件在一个确定的转速或速度下工作时,可选用固定 传动比传动系统。如P107图5-1所示的起重机就采用了定传动比的二级圆柱齿 轮减速器进行传动。
传动系统中的过载保护装置,可减小传动系统和执行系统中各构件的计 算载荷,使这些构件的尺寸和重量减小,提高可靠度。
6)对传动系统要有安全防护措施。
要有能保护传动系统各构件安全工作的措施,如汽车变速箱的操纵杆上 要设置联锁装置,不允许同时挂两个档的现象出现。在传动系统的适当部位, 要设保护操作者安全的装置,如转动零件上加防护罩。
适用于结构尺寸较大, 传递动力较大,各个独立执 行机构使用频繁,传动链可 简化,传动件数目少,重量轻, 便于布局,和安装调整.
③数控机械的传动系统
数控机械一般有多个 执行机构,以图示立式加 工中心为例:有5个执行机 构完成下面5个动作:1装 有刀具的主轴旋转;2装 有工件的工作台纵向运动; 3装有工件的工作台横向 运动;4主轴箱铅垂方向 的升降运动;5刀库的旋 转运动和机械手抓取、安 装、放回刀具的运动。 为了保证这5个执行机 构的动作保持严格的顺序, 协调进行,采用数字指令 自动控制,每个执行机构 由各自的电动机单独驱动。 主轴箱
机械系统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系统综合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系统基本原理,理解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3. 帮助学生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仿真软件进行机械系统运动分析与优化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和制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关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设计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经掌握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CAD等相关课程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任务,并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态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系统设计基本原理:介绍机械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系统设计原理内容:机械系统组成、设计原则、设计流程2. 机械零件设计: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轴、齿轮、轴承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零件设计内容:轴设计、齿轮设计、轴承设计3.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指导学生完成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
教材章节:第四章 CAD软件应用内容:CAD软件操作、零件绘制、装配设计4. 仿真软件应用:介绍仿真软件在机械系统运动分析和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仿真软件应用内容:仿真软件操作、运动分析、优化设计5. 机械系统综合设计实例:分析典型机械系统设计案例,指导学生完成实际设计任务。
《机械系统设计》幻灯片课件
4.滚珠丝杠副的安装
(1)支承方式的选择 为了保证滚珠丝杠副传动的刚度和精度, 应选择合适的支承方式,选用高刚度、小摩擦力矩、高运转 精度的轴承,并保证支承座有足够的刚度。
支承形式 一一端端固固定定 一一端端游自动由 两((端FF--O固S))定
(F-F)
简图
特点
11..同需结F构保-S简持的单螺1 母与两端支承同轴,故结构较复杂, 2工2..若丝艺轴杠较承的困轴无难向间刚隙度,比丝两杠端的固轴定向低刚度为一端固定 的 23.丝4倍杠的轴压向杆刚稳度定和性F和-O临相界同转速都较低
三、其它传动机构
1.同步齿形带传动机构
利用齿形带的齿形与带轮的轮齿依 次相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
❖ 能方便地实现较远中心距的传动; ❖ 传动过程无相对滑动,平均传动比较准确,传动精度高; ❖ 齿形带的强度高,厚度小,重量轻,可用于低速及高速传动; ❖ 带无需特别张紧,作用在轴和轴承的载荷小,传动效率高。 ❖ 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伺服传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特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径向尺寸较大,弯管端部容易 磨损。
螺旋槽式 在螺母3的两个孔内装上反向器,引导滚珠通过螺母 外表面的螺旋凹槽形成滚珠循环路。
特点:径向尺寸较小,工艺也较简单。
端面回珠式 在螺母两端面装上反向器进行回珠。
➢ 可分为螺旋槽式、插管式和端盖式三种
29
a)插管式外循环方式 1.压板 2.弯管(回珠管)3.螺母 4.滚珠
3.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
调节两薄片齿轮l、 2的相对位置,达到 错齿以消除齿侧间 隙,反向时也不会 出现死区。
特点:齿侧间隙可自 动补偿,但结构复 杂。
(二)斜齿轮传动机构
1.垫片调整法
在两薄片斜齿轮1、2中间加 垫片3,改变两薄片斜齿轮 之间的轴向距离,使薄片斜 齿轮1、2的螺旋线错位。
机械系统设计 (5)
2.2 结构总体设计
三、总体布置设计 总体布置设计就是确定机械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 系及相对运动关系,并使总系统具有一个协调完善的造型。 总体布置设计一般是先布置执行系统,即总系统的主功能载体 系统,然后再布置传动系统、动力系统、操纵系统及支承形式等, 从粗到细,从简到繁,反复多次,最终确定出较理想的方案。
2.结构总体设计原则
(1)明确原则(功能明确、工作情况明确、结构的功能原理明确)
(2)简单原则(简化、简便、简明、简易) (3)安全可靠原则(构件、功能的可靠性,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2.2 结构总体设计
二、机构总体设计步骤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步阶段、 详细设计及完善和审核阶段。 1.初步设计 (1)明确设计要求 (2)主功能载体的初步设计 然 后,根据主功能及主功能载体的类型 和方位来定形——进行总体布置。 (3)按比例绘制主要结构草图
Rn
nmax nmin
式中: vmax 、 v
——最高、最低切削速度m / min ; ——变速范围;
Rn
d min 、 d max ——最小、最大加工直径 (mm)。
变速传动可以用无级变速传动,也可以采用有级变速传动。
2.2 结构总体设计
(2)有级变速转速相对损失率A与公比φ 、变速范围Rn与级数Z 对于有级变速传动,转速通常采用等比级数排列,因为采用等 比数列能使相邻各级转速的相对损失均匀,所以在一般机械系统中 大多数按等比数列排列。 设实际所需的合理转速为n,则当n处于某两级转速nj与nj+1之间 时,转速相对损失率A 定义为:
2.1 机械系统的功能原理设计
五、功能元(分功能)
求解
功能元是功能结构图中最 基本的单位,每一个功能元 都要求找出相应的技术、物 理效应来实现它,这便是功 能元的求解。
机械系统设计第五章(2)
4
1
2
(2)齿圈附加径向和轴向窜动 由齿轮在轴上或轴 在轴承中的装配误差,以及轴承的误差等引起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3)斜齿圆柱齿轮周向线值误差Δl
b
由周向窜动Δb
引起: Δlb = Δbtanβ (4)齿轮周向线值误差Δlδ 由装配误差造成的附加 齿圈径向跳动引起: Δlδ = Δδtanα
4
1
2
2. 误差的传递规律 以滚齿机范成链为例: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
1
2
3. 提高传动精度的措施(内联传动链的设计原则) (1)缩短传动链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2)合理选择传动件
①不允许采用传动比不准确的传动副,如摩擦传动、 链传动等 ②传动精度要求较高的内联传动链尽量少用或不用制 造精度较低的机构,如斜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多头蜗 杆、多头螺纹等
4
1
2
销钉安全联轴器的承载能力取决于剪断销的剪切强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度,剪断销的直径可按下式计算:
4
1
2
(2)钢球安全离合器
灵敏度较高,工作可靠,结
构简单;但打滑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联接刚度较小,反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向回转时运动的同步性差。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2
摩擦离合器的设计要点 ①摩擦片尺寸 外摩擦片的外花键尺寸由齿轮的结构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尺寸确定;内摩擦片的内花键尺寸由安装轴的结构尺寸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布置紧凑,尽可能减小传动系统尺寸,减小所占 空间。机械的尺寸和重量随所选的传动类型有很大的差别 。 置过载保护装置。 (7)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6)当载荷变化频繁,且可能出现过载时,应考虑设
4
1
2
5.2 传动系统的类型及其选择
5.2.1 传动系统的类型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
1
2
在确定折回路线中的反向
传动副时,应选择一对正向传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动时传动比最小的齿轮。这一 对齿轮在正向传动时使轴Ⅱ 得 到最高转速,而在折回运动时 为降速传动。 如果不是这样设计,而是 取折回传动副的正向传动是减 速,则反向传动为升速,就会 使实现折回运动时的总传动比 减小,也意味着机构的最大变 速范围减小。
4
1
2
2. 固定传动比 的传动系统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
1
2
5.2.1.2 按驱动形式分类 1. 独立驱动的传动系统 0011 0010 定义:各执行件分别有各自的动力源单独实现驱动。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特点:传动链简单,传动件数目少,机械重量轻,传动装
等于工件上螺纹的导程,这种关系是由精密挂轮保证的:
4
1
2
(2)执行机构或执行件之间的运动有顺序或协调要求 在机械控制的自动机械上,通常用安装在分配轴上的 0011 凸轮来操纵和控制各个执行件的运动。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3)各执行机构或执行件的运动相互独立 主要用于
置的布局、安装和维修方便。 应用 :结构尺寸和传递动力较大,或者各个独立的执 行件使用都比较频繁的机械系统。 (1)机械系统只有一个执行件 (2)机械系统有多个运动不相关的执行件
4
1
2
(3)数控机械的传动系统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
1
2
2. 集中驱动的传动系统 定义:机械系统的多个执行件均由一个动力源驱动。 0011 0010 (1)执行机构或执行件之间有严格的传动比要求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机床加工螺纹时要求主轴每转一转,刀具的移动距离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5.3 有级变速传动系统的运动设计
教材中主要讨论了多轴变速传动的运动设计,与《数 控机床》设计有关内容重合,不做课堂讲授。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5.4 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运动设计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5.5.2 主传动系统的变速机构
1. 塔轮传动 在输出轴Ⅱ上可以得到3个不同的转速 n1 = n0 / i1; n2 = n0 / i2 ; n3 = n0 / i3 其中 i1 = D4 / D1 ; i2 = D5 / D2 ; i3 = D6 / D3 轴Ⅱ上各转速之间的公比为φ,则 n2 / n1 = φ; n3 / n2 = φ 或 n1 :n2 : n3 = 1:φ :φ2 即 i3 :i2 : i1 = 1:φ :φ2
轴组件一起装在同一个箱体内。 集中传动机构紧凑,便于实现集中操纵;但运转中的
振动和发热会直接影响主轴的工作精度。适用于普通精度 的中、大型机床。 (2)分离传动 将主传动系统的和变速机构和主轴 组件分别装在两个箱体内。 分离传动减小了主轴的振动和热变形,但需用两个箱 体,加工、装配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适用于中、小型 的高速或精密、高精度机床。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
1
2
2.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应用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要求转速在工作中连续变化
如卷绕机、切削锥、
适应工艺要求、探求最
端面等 (2)要求机械的最佳工作速度
佳工艺参数 (3)带负载起动的机械,要求在低速下起动如大功率风 机、大型水泵、皮革转鼓、造纸蒸球等 (4)需要协调机械系统中几个执行件之间的运转速度 如塑料挤出机组等
4
1
2
(3)设计外联传动链时主要考虑满足执行件的速度(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或转速)和传递动力的要求;而设计内联传动链时还要保
证各执行件之间传动精度的要求。 (4)传动链应尽量简短,力求采用构件数目和运动副 数目最少的机构,以简化结构,减少整机重量,降低制造 费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刚度。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
1
2
3. 折回机构传动
折回传动路线:Ⅰ→Ⅱ→Ⅰ→Ⅱ ,传动比 i1 0001 z6 / (z1 z3 0011 0010 1010 1101= z2 z4 0100 1011z5) 正向传动路线:Ⅰ→Ⅱ,得到3个传动比 z1 右移: i2 = z6 / z5 z6 左移: i3 = z2 / z1 z1 右移, z6 左移: i4 = z3 / z4 若取极限传动比 i4 = 0.5, i2 = 4, 则由正向传动级数Z = 3,得 Rn正 = i2 / i4 = 4/0.5 = 8 由公式 得公比 因此, i3 = φi2 = 2.828×0.5 = 1.414 i1 = i3 i2 / i4 = 1.414×4Z/1 0.5 = 11.2 Rn 该机构的最大变速范围是 Rnmax = i1 / i4 = 11.2/0.5 = 22.4
4
1
2
4. 背轮机构传动(单折回机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构) 当离合器脱开,齿轮z1、 z2 啮合时,折回传动路线为 Ⅰ→Ⅱ→Ⅲ 传动比 i1 = z2 z4 / (z1 z3 ) 齿轮z1 右移,离合器接合, 直接传动路线:Ⅰ→Ⅲ 传动比 i2 = 1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②液压无级变速装置 利用油液为介质来传递动力, 通过连续地改变输入油缸的油液流量来实现无级调速。
特点:传动平稳,换向冲击小,易于实现直线运动。 ③电气无级变速装置 以直流并励电动机、交流变频 电动机、步进电机等为动力源,通过连续地变换这些电动 机的转速来获取无级调速。 特点:在电机额定转速以上为恒功率调速,变速范围 小;而在额定转速以下为恒转矩调速,变速范围很宽。
,但变速范围较小而不能满足需要,则可以将有级变速机
构(如交换齿轮、滑移齿轮等)与无级变速机构串联,以 扩大其变速范围。串联时宜将无级变速机构置于高速端,
以减小无级变速机构的尺寸。
(3)如果无级变速机构的机械特性不符合传动链的 要求,则不宜采用,应另选或重新设计无级变速机构。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5.2.1.1 按传动比变化情况分类
1. 可调传动比的传动系统 (1)有级变速传动系统 可使执行件得到若干所需的转 速,但在变速范围内不能连续 地变换。 特点 :传递的规律大;变 速范围宽;传动比精确。 应用:以通用机床为主, 特别是中小型通用机床。
4
1
2
(2)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执行件的转速或速度可以在
5.4.1 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类型和应用
1. 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类型
主要有机械、流体和电力三大类。 电力无级变速又分为直流变速和交流变速两类。 流体无级变速有液力变速和液(气)压变速两类。 液力变速 ——液力变矩器 液(气)压变速 ——节流容积联合调速 机械无级变速多采用摩擦传动机构来实现无级变速。
5.5 主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
定义:把已确定传动方案绘制成全套的装配图、零件 工作图等,以满足传动系统零部件制造和装配的需要。
内容: ①主轴及传动轴组件的设计; ②操作机构(开停、变速、换向及制动等)的布置与 设计; ③润滑和密封装置的设计。
4
1
2
5.5.1 主传动系统的布局设计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集中传动 将主传动系统的全部变速机构与主
4
1
2
2. 滑移齿轮传动
(1)极限传动比和最大变速范围的限制 对于降速传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动,应使imax ≤4;对于升速传动,应使imin≥0.5。因此最大变 速范围Rnmax = imax / imin = 8。 (2)滑移齿轮的安装位置 在转速较高的轴上。降速 传动:滑移齿轮在主动轴上;升速传动:在从动轴上。 (3)变速齿轮组的轴向长度
一定范围内连续地变化。 0011 0010 特点:可以使执行件获得最有利的速度;可以在运转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中进行变速,便于实现自动化。
①机械无级变速器 依靠摩擦力来传递转矩,并通过 连续地改变摩擦传动副的工作半径来实现无级变速。 特点:结构简单,传动平稳,噪声小、效率高、使用 维修方便;存在转速损失,调速精度不高,变速范围小, 通常为Rn = 4~6。
野外作业的机械,可减少动力机数量,节省能源。
4
1
2
3. 联合驱动的传动系统 定义:由两个或多个动 0011 力源经各自的传动链联合驱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动一个执行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