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合集下载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及赏析一、《送孟浩然之广陵》及注解《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赏析这首送别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

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

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拼音、注释、译文)《黄huáng 鹤hè 楼lóu 送sòng 孟mèng 浩hào 然rán 之zhī 广gu ǎng 陵l íng》作zuò 者zhě:李l ǐ 白bái故gù 人rén 西xī 辞cí 黄huáng 鹤hè 楼lóu,烟yān 花huā 三sān 月yuè 下xià 扬yáng 州zhōu。

孤gū 帆fān 远yuǎn 影yǐng 碧bì 空kōng 尽jìn,唯wéi 见jiàn 长cháng 江jiāng 天tiān 际j ì 流liú。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老朋友与我在黄鹤楼辞别,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能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奔流。

李白的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白话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是唐朝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前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

”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⑶辞:辞别。

⑷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⑸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⑹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古诗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孟浩然向我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老朋友向往辞别离开了黄鹤楼,在这烟花三月乘船去扬州,只见朋友的船越来越远消失在天边,只剩下长江边上的流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 的天际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 ⑴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 楼已毁,现存楼为 1985 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 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 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 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 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1 /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 《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 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 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 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 下。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及赏析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及赏析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朝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简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

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

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译文:在黄鹤楼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辞,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他要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中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江苏省扬州市。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辞:辞别。

4.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下:顺流向下而行。

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指帆影消失。

碧空:一座“碧山”。

6.唯见:只看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②,烟花三月下扬州③。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

[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25 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

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①黄鹤楼:旧址原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上,传说三国时费文?在此楼乘黄鹤登仙而去。

广陵:今江苏扬州市。

②故人:指孟浩然。

辞:告别。

因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③烟花:指繁花盛幵的景色。

④孤帆:一只帆船。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作者目送友人乘坐的孤帆”远去,最后唯见浩浩江水,流向天边。

[说明] 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所作。

它通过对别离时候长江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译诗]知心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暮春三月时他要东去扬州。

他乘着一叶小舟影子随碧空而尽,只见那滚滚长江向天边奔流。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 岁到35 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 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唐诗三百首】《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注释_《送孟浩然之广陵》点评_李白的诗词

【唐诗三百首】《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注释_《送孟浩然之广陵》点评_李白的诗词

【唐诗三百首】《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注释_《送孟浩然之广陵》点评_李白的诗词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又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

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

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

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

“,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

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

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1、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2、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3、碧空尽:指船消失在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

【韵译】: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赏析灿若群星的盛唐诗坛上,诗人李白对孟浩然怀有特殊的感情。

他在《赠孟浩然》诗中盛赞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次揖清芬。

孟浩然的高风亮节深为李白所敬仰,因此,两人的友谊至深,可谓是神交。

友谊至此,一当睽离分手,不能不顿生依恋之情。

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李白在黄鹤楼上为他送行。

情深意眷,依依不舍。

何不把离别的惆怅化作力量。

于是诗人即由起兴,即景运笔,衷心祝愿友人一路顺风。

诗中,诗人不写自己送客,而是特意置换主客位置,写客“辞”己,并以“下”字紧承“辞”字,宛曲有致地传达出客人的愉快风发神情。

“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出日暖花繁、岸柳如烟的盛景,暗含诗人对友人此行的艳慕,就写出了分别之际的欢愉情景。

虽是挚友离别,却没有寻常的离愁别绪,这番情景很是别致。

但是两人毕竟情谊至深,此地一别,后会无期,因而依恋之情在所难免。

“孤帆远影碧空尽”借景写情,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此刻,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随船而去了。

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啊!“唯见长江天际流”紧承上句,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

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中怅然若失,“唯见”一词把这种感受刻划的淋漓尽致。

固然“流”字的传情之笔,更是写出诗人的主观感觉,他此刻心驰神往,追随友人而去了。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译文及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赏析: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和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和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和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和翻译原文,汉语词语,释义为原作品、原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注释和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

辞:辞别。

译文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赏析作品介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4卷第24首。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语:李白和孟浩然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而著名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反映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分类标签: 送别诗友情诗唐诗三百首小学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

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

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

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

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

“,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

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

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

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

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直接抒写感情,却越发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称赞他描写入微。

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不过无论是何者,都不失为绝佳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译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译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译文,欢迎大家参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故人西辞黄鹤楼,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烟花三月下扬州。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孤帆远影碧空尽,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惟(唯)见长江天际流。

【释义】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惟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

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赏析】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

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

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

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

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零唐李白这首诗的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零唐李白这首诗的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这首诗的意思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

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
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辞:辞别。

⑶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指帆影消失。

碧空:一座“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3-5]
(6)广陵:即扬州。

(7)天际:天边。

⑻西辞:孟浩然由武昌去扬州,是由西往东,所以说“西辞”。

辞:告别。

写作背景
公元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译文
在黄鹤楼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辞,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他要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注释:
1.发:启程。

2.朝:早晨。

3.辞:告别。

4.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5.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6.猿:猿猴。

7.啼:鸣、叫。

8.住:停息。

9.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

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

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注释:
1.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2.楚江:即长江。

3.开:劈开,断开。

4.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5.回:回漩,回转。

6.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7.出:突出,出现
8.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写作背景: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译文
高高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

字达夫,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注释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5)野径:乡间小路。

(6)晓:天刚亮的时候。

(7)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8)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

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译文
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

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上渔船的灯火却格外明亮。

待到天明,看那细雨滋润的红花,映着曙光分外鲜艳,饱含雨露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杜甫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写于成都草堂,描绘草堂所在浣花溪一带的绚丽春景。

反映了当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注释:
(1)塔--在这里指墓地。

(2)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创作背景
761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译文:
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

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人。

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

④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⑤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时间钟"。

写作背景:
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

译文
月落桥和乌啼山那边暮色朦胧漫天霜色。

孤零零的江春桥与枫桥之间伴着江面渔船上的星星灯光也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这首诗是公元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作者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
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莺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
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了,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